C语言实验报告

更新时间:2024-04-21 18: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 业 _____________ 年 级 _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_____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编

《C语言》实验报告

I 实验要求

1.每次实验中有若干习题,每个学生至少应该完成其中的三道习题。

2.上机之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预先编好程序,经过人工检查无误后,才能上机,以提高上机效率,严禁一边上机一边编写。

3.独立上机输入和调试自己所编的程序,切忌抄袭、拷贝他人程序。

4.上机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书写实验报告时,重点放在调试过程和小结部分,总结出本次实验中的得与失,以达到巩固课堂学习、提高动手能力之目的。

II 实验内容

实验一 简单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熟悉TC++、Borland C++和VC++6.0的运行环境。

2.了解在TC++、Borland C++和VC++6.0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3.熟练使用各种C语言的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4.熟练掌握格式输入与格式输出函数的使用。

5.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初步掌握查错和排错的技能.

【上机实习指导】

1. 通过以下程序来掌握上机操作的全过程

在VC、BC或TC中练习输入、编译、运行一个C语言程序的全过程

以下程序是计算函数y=3x2

+2x-4(假设x=2)。 #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

int x=2,y; y=3*x*x+2*x-4;

printf(“\\ny=%d”,y); }

2.基本数据类型表示范围练习

假设有如下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 {

char ch1, ch2, ch; unsigned char c; int a; ch1 = 80;

2

ch2 = 60;

ch = ch1 + ch2; c = ch1 + ch2; a = ch1 + ch2;

printf (“ch1 + ch2 = %d\\n”, ch1 + ch2); printf(“ch = %d\\n”, ch); printf(“c = %d\\n”, c); printf(“a = %d\\n”, a); }

问题1 :运行该程序,写出输出结果。并说明为什么存在输出结果的差异?

问题2 :如果要求四行输出的结果均为140,在不改变变量的数据类型的基础上,则应修改程序中的哪条语句?怎样修改?

问题3 :编一程序,要求两个负整数相加,输出的结果为一正整数。

【自编程序上机】

1. 键盘输入与屏幕输出练习 用下面的scanf函数输入数据,使a = 3, b = 7, x = 8.5, y = 71.82, c1 = ?A?, c2 = ?a?,问在键盘上如何输入?要求把下列程序补充完整。

#include void main ( ) {

int a, b; float x, y; char c1, c2;

scanf (“a = %d b = %d”, &a, &b); scanf(“x = %f y = %e”, &x, &y); scanf(“c1 = %c c2 = %c”, &c1, &c2); }

提示:在“格式控制”字符串中除了格式说明以外还有其它字符,在输入数据时应输入与这些字符相同的字符。为了验证输入格式的正确与否,应在程序中补充调用标准的输出函数printf。

2. 按输出结果要求编写程序

若a = 3, b = 4, c = 5, x = 1.2, y = 2.4, z = -3.6, u = 51274, n = 128765. c1 = ?a?, c2 = ?b?,想得到以下输出格式和结果,请写出完整的程序。要求输出结果如下:(*表示空格)

a = 3***b=4***c=5

x = 1.20000, y = 2.400000, z = -3.600000 x+y = *3.60**y+z = -1.20**z+x = -2.40 u = 51274***n = ***128765 c1 = ?a?*or*97(ASCII) c2 = ?b?*or*98(ASCII)

提示:根据题目中变量的值定义合适的变量类型。正确定义和使用printf函数中的格式控制字符串。

3

3. 计算定期存款本利之和

设银行定期存款的年利率rate为2.25%,并已知存款期为n年,存款本金为capital元,

试编程计算n年后本利之和deposit。要求定期存款的年利率rate、存款期间n和存款本金capital均由键盘输入。

4. 设一个正圆台的上底半径r1=2.5cm,下底半径r2=3.7cm,高h=3.5cm。分别计算并输出该圆台的上底面积s1下底面积s2,侧面积s3,圆台的体积v。 具体要求如下:

①r1,r2,h用scanf函数输入,且在输入前要有提示;

②在输出结果时要有文字说明,每个输出值占一行,且小数点后取4位数字。

③所有变量均定义为单精度类型。

5.编程实现:用1分、5分、10分、25分的硬币凑成任何给定的钱数x,要求硬币的数目最少。 4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机号: 具 体 实 验 内 容 1、 #include void main ( ) { int a, b; float x, y; char c1, c2; scanf (\scanf(\scanf(\printf(\} 2. #include\void main() { int a=3,b=4,c=5; float x=1.2,y=2.4,z=-3.6; long u=51274,n=128765; char c1='a',c2='b'; printf(\ printf(\ printf(\ printf(\ printf(\ printf(\}

5

3. #include\#include\void main() { double capital,rate,deposit; int n; printf(\ scanf(\ deposit=capital*pow(1+rate,n); printf(\} 4. #include\#include\void main() { double r1,r2,h; printf(\输入上底半径,下底半径,高:\ scanf(\ double s1,s2,s3,l,v,pi=3.1314; s1=pi*r1*r1; s2=pi*r2*r2; l=sqrt((r2-r1)*(r2-r1)+h*h); s3=pi*l*(r1+r2); v=pi*h*(r1*r1+r2*r2+r1*r2)/3.0; printf(\}

6

5. #include void main() { int money; int a,b,c,d,sum; printf(\ scanf(\ a=money/25; b=(money%)/10; c=((money%))/5; d=money%%5; sum=a+b+c+d; printf(\分的有%d\\t10分的有%d\\t5分的有%d\\t1分的有%d\\n\ printf(\总的硬币数是%d\\n\} 实验二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上机运行一个C程序的操作过程。

2.学会正确使用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进一步掌握各种表达式的使用。 3.利用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利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5.进一步练习调试与修改程序。

【上机实习指导】

1.输入并运行习题3.10。即:

#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 int i,j,n,m; i=8;j=10; m=++i;n=j++;

printf(“%d,%d,%d,%d”,i,j,m,n); }

分别作以下改变并运行:

①将程序第四行改为:m=i++;n=++j; ②程序改为:

#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7

{ int i,j; i=8;j=10;

printf(“%d,%d”,i++,j++); }

③在②的基础上,将语句改为: printf(“%d,%d”,i++,j++); ④再将语句改为:

printf(“%d,%d,%d,%d”,i,j,i++,j++); ⑤程序改为:

#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 int i,j,n=0,m=0; i=8;j=10;

m+=i++;n-=- -j;

printf(“%d,%d,%d,%d”,i,j,m,n); }

2.计算下列分段函数值:

具体要求如下:

①用if语句实现分支。自变量x与函数值均用单精度类型。

②自变量x用scanf函数输入,且输入前要有提示。结果的输出采用以下形式: x=具体值,f(x)=具体值

③分别输入x=-5.0,-3.0,1.0,2.0,2.5,3.0,5.0,运行该程序。 3.先静态分析以下程序的运行结果,然后上机验证。 #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 int a=3,b=4,c=5,x,y,z; x=c>b>a;

y=!a+b

z=c/b+((float)a/b&&(float)(a/c)); printf(“\\n x=%d,y=%d,z=%d”,x,y,z); x=a||b--; y=a---3&&b;

printf(“\\n %d,%d,%d,%d,%d,%d”,a,b,c,x,y,z); }

上机运行的结果与你分析的结果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原因何在?

请在程序的最后一个花括号前加上语句:getchar();后重新运行程序,注意事项加上这一语句后,程序的运行进程有何不同?getchar()是一个函数调用,其作用是等待接收你从键盘输入的一个字符,在你未按键之前一直处于等待状态。在这里可以起到暂停的作用。当你看清结果并按任意键后,立即退出程序并切换回TC主屏幕。用这一方法可以减少屏幕切换操作。

4.下列C程序的功能是:计算并输出分段函数值。

8

其中x由键盘输入。

请通过调试修改程序中的错误(包括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 #include “stdio.h” main( )

{float x,y;

printf(“input x=”); scanf(\,&x);

if((-5.0<=x<0.0)&&(x!=-2.0))y=1.0/(x+2.0); else if(x<5.O)y=l.0/(x+5.0); else if(x

printf(\,x,y); }

具体要求如下:

①不允许改变计算的精度。

②不允许改变原来程序的结构,只能在语句或表达式内部进行修改。

③调试正确后,用x=-7.0,-2.0,-1.0,0.0,2.0,5.0,8.0,10.0,11.0运行这个程序。

④画出与调试正确后的程序对应的流程图。

【自编程序上机】

1. 数据整除判断

编程实现:输入一个整数,判断它能否被3,5,7整除,并输出以下信息之一:①能

同时被3,5,7整除;②能被其中两数(要指出哪两个)整除;③能被其中一个数(要指出哪一个)整除;④不能被3,5,7任一个整除。

提示:

⑴判断能否被某一个数整除应采用求余运算。

⑵在一个程序中利用选择结构把四种可能的信息全部表示出来。

2.用scanf函数输入一个百分制成绩(整型量),要求输出成绩等级A,B,C,D,E。其中90-100分为A,80-89分为B,70-79分为C,60-69分为D,60分以下为E。 具体要求如下:

①用if语句实现分支。

②在输入百分制成绩前要有提示。

③在输入百分制成绩后,要判断该成绩的合理性,对于不合理的成绩(即大于100分或小于0分)应输出出错信息。

④在输出结果中应包括百分制成绩与成绩等级,并要有文字说明。

⑤分别输入百分制成绩:-90,100,90,85,70,60,45,101,运行该程序。

3.将第2题中的(1)改为“用switch语句实现”,其余不变,重复实现第2题中的各功能。 4.编程找出5个整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并输出找到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9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机号: 1、 #include\void main() { int n; scanf(\ if(n%3==0&&n%5==0&&n%7==0) printf(\能同时被3,5,7整除的数:%d\\n\ if(n%3==0&&n%5==0&&n%7!=0) printf(\能同时被3,5整除的数:%d\\n\ if(n%3==0&&n%7==0&&n%5!=0) printf(\能同时被3,7整除的数:%d\\n\ if(n%5==0&&n%7==0&&n%3!=0) printf(\能同时被5,7整除的数:%d\\n\ if(n%3==0&&n%5!=0&&n%7!=0) printf(\能被3整除的数:%d\\n\ if(n%5==0&&n%3!=0&&n%7!=0) printf(\能被5整除的数:%d\\n\ if(n%7==0&&n%3!=0&&n%5!=0) printf(\能被7整除的数:%d\\n\ if(n%7!=0&&n%3!=0&&n%5!=0) printf(\不能被3,5,7任一整除的数:%d\\n\} 具 体 实 验 内 容 2、 #include\void main() { printf(\请输入成绩:\ float score; scanf(\ if(score>100||score<0)

10

} printf(\else if(score>=90) printf(\ else if(score>=80) printf(\ else if(score>=70) printf(\ else if(score>=60) printf(\ else printf(\ 3、 #include\void main() { float score,s; scanf(\ s=score/10; switch((int)s) { case 10: case 9:printf(\ case 8:printf(\ case 7:printf(\ case 6:printf(\ case 5: case 4: case 3: case 2: case 1:printf(\ default:printf(\ } } 11

4、 #include\void main() { int a,b,c,d,e,m1,m2,s1,s2; scanf(\ if(a>b) m1=a; s1=b; if(ad) m2=c; s2=d; if(cm2) if(m1>e) printf(\ else printf(\ else if(m2>e) printf(\ else printf(\ if(s1

12

} else printf(\ 13

程 序 调 试 过 程 实 习 小 结 14

实验三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练习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

2.练习并掌握实现循环结构的三种方法。 3.练习并掌握选择结构与循环结构的嵌套。 4.掌握多重循环的应用。 5.学会单步跟踪的操作方法。

【上机实习指导】

1.输入例6.2.

①上机运行程序,分析运行结果。

②用单步跟踪观察while语句的执行过程:连续按三次F8键,再用两次Ctrl-F7操作分别将i和sum的值显示出来,然后不按断F8键,每次按F8后,观察绿条的变化和变量值的变化情况,以此来分析并弄清while语句的执行过程。

③修改程序,实现s=1+1/2+1/3+?+1/10。

【自编程序上机】

1.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因子(包括1但不包括自身)之和, 例如:6的因子为1,2,3,且1+2+3=6,因此6是一个“完数”。 计算并输出1000以内的所有“完数”之和。 具体要求如下:

①所有循环均用for循环。

②输出要有文字说明,并同时输出各“完数”。输出形式为:

完数1+完数2+?=和值

2.彩票选号

某市体育彩票采用整数1、2、3、…、36表示36种体育运动,一张彩票可选择7种运动。编写程序,选择一张彩票的号码,使这张彩票的7个号码之和是105且相邻两个号码之差按顺序依次是1、2、3、4、5、6。例如第一个号码是1,则后续号码应是2、4、7、11、16、22。

提示:

⑴若已知7个号码中的第一个号码是k0 ,则后续号码之间的关系是:ki-ki-1 = i,其中i = 1,2,3,4,5,6。

⑵k0+k1+k2+k3+k4+k5+k6之和必须是105。 ⑶ki≤36,其中i=0,1,2,3,4,5,6。

3.百钱买百鸡问题。已知公鸡每只5元,母鸡每只3元,小鸡1元3只,要求100元钱正好买100只鸡,则应买公鸡、母鸡的小鸡各多少只?

4.某班有学生n人,从终端读入n及n个人学生的成绩,试编程实现以下功能: ①打印出前3个最好成绩及取得每个最好成绩的人数; ②若90分以上计为优,75-89分计为“良”,60-74分计为“中”,60分以下计为“不及格”,试统计各档成绩所占百分率。

15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机号: 1、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m,sum1,sum2=0; for(i=1;i<=1000;i++) { sum1=0; for(m=1;m

} } } } printf(\k=i; for(j=0;j<7;j++) { printf(\ }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j,m; for(i=0;i<=100;i++) for(j=0;j<=100;j++) for(m=0;m<=100;m++) { if(i+j+m==100&&5*i+3*j+m/3==100) printf(\公鸡 %d\\t母鸡 %d\\t小鸡 %d\\n\ } } 4、 #include void main() { float a[500],t,you,liang,zhong,cha; int i,j,n=0,sum=1,N; printf(\ scanf(\ printf(\ for(i=0;i

17

scanf(\} for(j=0;j=75) liang++; if(a[i]<75&&a[i]>=60) zhong++; if(a[i]<60) cha++; } printf(\优(百分比):%.2f\\n\printf(\良(百分比):%.2f\\n\printf(\中(百分比):%.2f\\n\printf(\不及格(百分比):%.2f\\n\18

} 19

程 序 调 试 过 程 实 习 小 结 20

实验四 数组程序设计(1)

【实验目的】

1.掌握一维数组与二维数组的定义及其元素的引用方法。 2.深刻体会数组与循环的关系。

3.掌握利用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实现一些常用算法的编程技巧。 4.进一步掌握动态调试的基本技能。

【上机实习指导】

1.用移位法将数组a中的最后一个数移到最前面,其余数依次往后移动一个位置。 #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i,t,a[10]={0,1,2,3,4,5,6,7,8,9}; t=a[9];

for(i=1;i<10;i++) a[i]=a[i-1]; a[0]=t;

printf(“\\n”); for(i=0;i<10;i++)

printf(“%d ” ,a[i]); }

请按以下步骤实习和思考: ①分析程序及其特性。

②上机运行程序,查看运行结果是否正确? ③用动态跟踪查找错误原因,即按如下操作:

首先将光标移至t=a[9]的语句行上,按F4,再用Ctrl-F7操作将a数组的内容显示出来,然后将光标移至a[i]=a[i-1]的语句行上,不断按F4,观察a数组值的变化情况,以此分析并找出错误原因。

④改正错误后重新运行程序,直到结果正确为此。

⑤如果要用三次循环移位来实现将最后三个数移到前面,其余数依次往后移三个位置,则程序应该如何修改?

2.输入n个学生的单科成绩,然后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后输出。

以下是用选择法实现的排序。 #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

int i,j,t,n,a[n]; printf(“\\n n=?); scanf(“%d”,&n);

printf(\for (i=0;i

21

{t=a[i];a[i]=a[j];a[j]=t;}

printf(\ for(i=0;i

printf(\}

①分析程序及其特性。

②上机编译程序,程序是否有语法错误?应如何修改?(数组a的长度可比n大些),改正错误后重新编译和运行程序,直到结果正确为此。

③你对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过程是否清楚了?若不清楚,请用动态跟踪的方法观察其实现过程,操作如下:

首先将光标移至 if语句行上,按F4,接着输入数据,当绿条第停留在if语句行时,用Ctrl-F7操作将a数组的内容显示出来,不断按F4,观察a数组值的变化情况,以此分析和领会算法的实现过程。

④输入冒泡排序程序,用动态跟踪观察其实现过程。

⑤如果要用三次循环移位来实现将最后三个数移到前面,其余数依次往后移三个位置,则程序应该如何修改?

【自编程序上机】

1.将矩阵A[4][5]中值(行中所有数的和)为最大的那一行元素与首行元素对换。 具体要求如下:

①矩阵A的数值从键盘输入。

②以矩阵的形式输出对换后的矩阵。 2.P141 7.6。 3.数字检查

通过键盘输入n(n<50)个4位数(输入-1时结束),统计这n个4位数中各位上的数 字均是偶数的数的个数,并把这些4位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输出。

提示:定义两个一维数组a和b,数组a用于存放输入4位数,数组b用于存放满足条件的4位数;判断4位数沙锅内的各个数是否为偶数的方法可将该数的每一位数拆分出来,然后进行判断即可。

22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机号:

23

具 体 实 验 内 容 1、 #include\void main() { int A[4][5]; int i,j,n,t=0,max=0,temp; for(i=0;i<4;i++) { for(j=0;j<5;j++) { scanf(\ } } for(i=0;i<4;i++) { n=0; for(j=0;j<5;j++) { n=A[i][j]+n; if(n>max) { max=n; t=i; } } } for(j=0;j<5;j++) { temp=A[0][j]; A[0][j]=A[t][j]; A[t][j]=temp; } for(i=0;i<4;i++) { for(j=0;j<5;j++) { printf(\ } printf(\ } } 24

2、 #include\void main() { int a[10][10]; int i,j; for(i=0;i<10;i++) { a[i][0]=1; a[i][i]=1; } for(i=1;i<10;i++) for(j=0;j

void main() { int a[50],b[50]; int i,j,n=0,t,m,temp=0; for(i=0;i<50;i++) { scanf(\ if(a[i]==-1) break; } for(j=0;j

27

程 序 调 试 过 程 实 习 小 结

28

实验五 数组程序设计(2)

【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一维数组与二维数组的定义及其元素的引用方法。 2.掌握利用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实现一些常用算法的编程技巧。

【自编程序上机】

1.成绩排名

假设有五位同学四门功课的成绩如下,现要求得每位同学的总分,并按照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输出其名次,如果总分相同,则按语文和数学分数之和高者排前,低者排后,但名次一样。

姓 名 张大明 李小红 王志强 汪晓成 李 丹 语 文 120 110 108 112 100 数 学 130 120 128 135 120 英 语 110 105 126 122 108 综 合 280 290 278 286 276

提示:用二维数组score存放每个学生各门课程的成绩,二维数组定义时最后多定义一列,用于存放每个学生的总分;用一个字符串数组name存放学生的姓名。

2.17个人围坐一圈,顺序编号为1,2,3,?,17。现在从第一个人开始数起,每数到7时,这个人就从圈里出来,再从下一个数重新开始数1,2,?,7,数到第7的这个人也从圈里出来,直到全部17个人从圈里出来为此。例如,前面站出来的4个人是7,14,4和12。编程输出从圈里出来的人的顺序。

29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机号: 具 体 实 验 内 容 30

程 序 调 试 过 程 实 习 小 结

31

实验六 模块化程序设计(1)

【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中定义函数的方法及其调用方法。

2.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的对应关系以及“值传递”与“地址传递”的方式,熟练掌握模块间数据传递的方式。

3.掌握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与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深刻体会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与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上机实习指导】

1.先静态阅读以下程序,然后上机运行程序,查看运行结果是否与你阅读的结果一致?不一致的原因何在?

# include “stdio.h” int a=3,b=5,c=2; int f(int a,int b) { a++;b--;c=a+b;

return(a+b+c); }

void main( ) { int a=4,k; k=f(a+2,b+1);

printf(“\\n %d,%d,%d,%d”,a,b,c,k); getchar(); }

2.静态分析以下程序的执行结果,然后上机运行程序,将分析结果与运行结果加以对比,从中领会静态局部变量的含义及用法。

# include “stdio.h” int f(int x)

{ static int f=0,y=0; if(f==0) y+=2*x;

else if(f==1)y+=3*x; else y+=4*x; f++;

return y; }

void main( )

{ printf(“\\n %d”,f(2)); printf(“\\n %d”,f(2)); printf(“\\n %d”,f(2)); getchar(); }

【自编程序上机】

32

1.求两整数的最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用一函数求最大公约数,用另一函数调用此函数求出最大公约数,并用求出的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

具体要求如下:

①用全局变量。将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设为全局变量,在主函数中输出它们的值。 ②不用全局变量。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由被调模块返回值。 2.计算并输出

具体要求如下:

①编制一个函数pq(n),返回n!值。

②编制主函数,由键盘输入m与n(m≥n≥O),调用(1)中的函数计算下列算式值。

③在主函数中,输入m与n之前要有提示,并检查输入数据的合理性,对于不合理的输入,应输出出错信息,不再进行计算。在函数pq(n)中也要检查n的合理性,当n<O时输出出错信息,不再进行计算。 ④分别输入(m,n)=(3,-1),(0,0),(8,3),(3,8),(8,8)运行该程序。

⑤画出模块pq()的流程图。

3.编写程序,要求找出满足下列条件的3位数:它是完全平方数,又有两位数字相同。如:144、676。 要求:设计一函数判断一个三位数是否为完全平方数,设计另一函数判断一个三位数中是否有两位数字相同,再在主函数中调用这两个函数,找出所有的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三位数。

33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机号: 具 体 实 验 内 容 34

程 序 调 试 过 程 实 习 小 结 35

实验七 模块化程序设计(2)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函数之间的数据传递方式,熟练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与递归调用的方法。 2.掌握通过数组进行数据传递的方法。

【上机实习指导】

1.对以下程序进行单步运行,并从中了解数组作为函数的参数是如何进行数据传递? # include \

void change(int a[],int n) { int i,j,t;

for(i=0,j=n-1;i

t=a[i]; a[i]=a[j]; a[j]=t; } }

void main( ) { int i,b[10];

for(i=0;i<10;i++) scanf(\

printf(\ for(i=0;i<10;i++) printf(\ printf(\ change(b,10);

printf(\ for(i=0;i<10;i++) printf(\ printf(\ getchar(); getchar(); }

【自编程序上机】

1.编写函数,将n个整数的数列进行重新排放,重新排放后的结果为:前段都是奇数,后段都是偶数,并编写主函数完成:①输入10个整数;②调用此函数进行重排;③输出重排后的结果。

2.输入10个学生4门课的成绩,分别用函数求: ①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 ②每门课的及格率;

③最高分所对应的学生和课程。

36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机号: 1. #include \ void main() { int a[10],b[10],c[10]; int i,bcount=0,ccount=0; printf(\ for(i=0;i<10;i++) scanf(\ for(i=0;i<10;i++) { if(a[i]%2==0) {b[bcount]=a[i];bcount++;} else {c[ccount]=a[i];ccount++;} 具 } printf(\体 for(i=0;i

37

printf(\学生%d:%.2f\\t\printf(\return stu; } } void aver(float a[][M]) { int i,j; float ave; printf(\每科的平均分:\\n\for(i=0;i=60) ave++; printf(\科目%d:%.2f\\t\} } void hight(float a[][M]) { int i,j,stu=0,sub=0; float t=a[0][0]; for(i=0;i38

} } 39

程 序 调 试 过 程 实 习 小 结 40

实验八 指针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变量的指针及其基本用法。 2.掌握一维数组的指针及其基本用法。

3.掌握指针变量作为函数的参数时,参数的传递过程及其用法。

【上机实习指导】

1.对以下程序进行单步运行,并从中了解变量的指针和指针变量的概念。 #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a=5,b=5,*p; p=&a;

*p=8; p=&b; b=10; }

按以下步骤操作:

①输入程序后,连续按三次F8,使绿条停留在P=&a诵句行上。

②用Ctrl一F7操作分别将a,b,&a,&b,p及*p显示出来。

③查看观察窗口中的内容,可发现此时a、b己有确定的地址(&a和&b)和确定的值,而p还没荷确定的值(此时语句p=&a还未执行),即p还没有明确的指向,因而它所指向的内存单元(*p)中的内容也是不确定的。

④按F8往下执行一步后再查看观察窗中的内容,可发现p已有确定的值,它与&a的值一致,说明p中存放了变量a的地址,也就是说p是指向变量a的指针变量。同时可发现,*p的内容与a的内容一致,

即p所指向的内存单元中的内容就是a的内容;从而可以理解*p等效于a,表示同一内存单元。

⑤按F8往下执行一步后再查看观察窗中的内容,可发现*p和a的内容都已发生变化,从而可理解通过改变指针变量p所指向的内存单元中的内容可以间接地改变a中的内容。

⑥再按F8往下执行一步,可发现p的值己发生变化,它与&b的值一致,说明p已经是指向变量b的指针变量,它不再是指向a,*p的内容也已变为b的内容,从而可理解指针变量的指向是随时可以改变的。

⑦再按F8往下执行一步,可发现,b的值和*p的值都已发生变化,即改变b的内容就等于改变指针变量p所指向的内存单元中的内容。

2.单步运行以下程序,观察&a[0],&a[i])和P的变化,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程序的功能是什么?

②在开始进入循环体之前,p指向谁?

③循环每增加一次,p的值(地址)增加多少?它指向谁? ④退出循环后,p指向谁?

⑤你是否初步掌握了通过指针变搔引用数组元素的方法? #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i,*p,s=0,a[5]={5,6,7,8,9}; p=a;

for(i=0;i<5;i++,p++)

41

s+=*p;

printf(“\\n s=%d”,s); }

3.先分析以下程序的运行结果,然后上机验证,并通过此例掌握通过指针变量引用数组元素的各种方法。

#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 int i,s1=0, s2=0, s3=0, s4=0,*p,a[5]={1,2,3,4,5}; p=a;

for(i=0;i<5;i++) s1+=p[i]; for(i=0;i<5;i++) s2+=*(p+i); for(p=a;p

p=a;

for(i=0;i<5;i++) s4+=*p++;

printf(“\\n s1=%d, s2=%d, s3=%d, s4=%d”s1,s2,s3,s4); }

【自编程序上机】

1.编写函数实现计算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根,然后编写主函数调用此函数。

要求:在同一个函数内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根,此函数不准使用全局变量进行数据传递,也不能使用return语句,只能通过指针进行数据传递。

2.编写函数,将n个数按原来的顺序的逆序排列(要求用指针实现),然后编写主函数完成:①输入10个数;②调用此函数进行重排;③输出重排后的结果。

42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机号: 具 体 实 验 内 容 43

程 序 调 试 过 程 实 习 小 结 44

实验九 结构体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结构体类型变量与结构体数组的定义和使用。 2.学会使用结构体指针变量和结构体指针数组。

3.掌握链表的概念,初步学会对链表进行操作。

【上机实习指导】

1.输入出10个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求出其中的高分者和低分者。 # include “stdio.h” struct student { int num;

char name[20]; int score; };

void main( ) { int i;

struct student st,stmax,stmin; stmax.score=0; stmin.score=100; printf(“\\n input data”); for(i=0;i<10;i++)

{ scanf(“%d%s%d”,&st.num,st.name,&st.score);

if(st.score>stmax.score) stmax=st; if(st.score

printf(“\\n hight:]s]”,stmax.num,stmax.name,stmax.score); printf(“\\n low:]s]”,stmin.num,stmin.name,stmin.score); }

①分析程序,上机运行程序。

②程序中,哪些是对结构体变量的成员引用,哪些是整体引用? ③对于此例来说,用结构体变量作为数据结构有何优越性?

【自编程序上机】

1.有一学生情况如下表所示。编制一个C程序,用冒泡法对该学生情况表按成绩(grade)从低到高进行排序。

45

具体要求如下: ①结构体类型为 struct 结构体名 { int num;

char name[8]; char sex; int age;

int grade; }

②在程序中,首先输出排序前的学生情况,然后输出排序后的结果,其格式如上表所示(表的框线不要)。

2.链表基本操作。 具体要求如下:

①初始时链表为空,即链表的头指针为空。

②对于上表所示的学生情况表,依次将每个学生的情况作为一个结点插入到单链表的链头(即当前插入的结点将成为链表的第一个结点)。

③所有学生情况都插入到链表中后,从链头开始,依次输出链表中的各结点值(即每个学生的情况)。输出格式如同上表。

46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机号: 具 体 实 验 内 容 47

程 序 调 试 过 程 实 习 小 结 48

实验十 文件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文件与文件指针的概念。

2.学会使用文件打开、文件关闭、读与写文件等基本的文件操作函数。 3.运用文件操作函数进行程序设计。

【上机实习指导】

1.以文本方式建立初始数据文件,请在TC的编辑窗中输入10个学生的学号、姓名及考试成绩,形式如下:

1001 LiLi 80 1002 HuWei 90 1003 LiMing 75

数据输入完后,请选用File中的菜单中项Write to 将数据存入文件file1.dat 中。记住,你建立的file1.dat是一个不等长记录的文本文件,即每个学生的数据是不等长的,数据间以空格作为分隔。

现在,你再瘵编辑窗口中的数据修改成等长记录,学号、姓名和成绩的长度分别按4、10、3给定,形式如下:

1001LiLi 80 1002HuWei 90 1003LiMing 75 ┇

然后将数据存入文件file2.dat中,该文件就是一个等长记录的文本文件,每个学生的数据占18个字符(包括换行符)。

2. 读入file1.dat中的数据,找出最高分和最低度分的学生。 # include \typedef struct student { int num;

char name[20]; int score; }STU;

void main() {

int i;

STU st,stmax,stmin; FILE *fp;

stmax.score=0; stmin.score=100; fp=fopen(\ if(!fp) return; for(i=0;i<10;i++)

{ fscanf(fp,\ if(st.score>stmax.score) stmax=st; if(st.score

49

}

fclose(fp);

printf(\printf(\getchar(); }

请按以下步骤实习和思考:

①分析程序,上机运行程序并分析运行结果。 ②对比实验六中的相应例子,找出差别。

③如果事先不知道学生个数,则程序应该如何修改?请将以上程序中的循环语句for(i=0;i<10;i++)改为(while(!feof(fp))再运行程序,看结果是否正确?

3.读入file2.dat中的数据,然后按成绩从高到低度的顺序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结果分别以文本方式存入到文件file3.dat中,以二进制形式存入文件file4.dat中。

# include \typedef struct student { int num;

char name[20]; int score; }STU;

void sort(STU *st,int n) {

STU *i,*j,t;

for(i=st;i

if(i->scorescore){t=*i;*i=*j;*j=t;} }

void main() {

int i,n=10; STU st[10];

FILE *fp,*fp1,*fp2;

fp=fopen(\ if(!fp) return; for(i=0;i<10;i++)

fscanf(fp,\ fclose(fp); sort(st,n);

fp1=fopen(\ for(i=0;i

fprintf(fp1,\ fclose(fp1);

fp2=fopen(\ fwrite(st,sizeof(STU),n,fp2); fclose(fp2); getchar(); }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0o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