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鉴赏之诗歌考查的设问角度及答题范式教案

更新时间:2023-06-08 02:3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代诗词鉴赏之诗歌考查的设问角度及答题范式教案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

古代诗词鉴赏之诗歌考查的设问角度及答题范式教案

江西省吉安县立中学尹贤明

教学目标:

1、总结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规律,了解其设问角度;

2、规范诗歌鉴赏的答题格式,尽量避免无谓的失分。

教学重点:加强训练、熟悉角度。

教学难点:总结规律、规范答题。

教学设想:采用“投影诗词——学生演板——教师评判——总结范式——示例巩固”的步骤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馨导语:

闲暇时,品一杯香茗,读一首唐诗宋词,看庭前花开花落,随天上云卷云舒,是何等的惬意与恬适。那一首首诗,读起来如鸣珠玉,余香满口;那一首首词,品起来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可是,当高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就得带着任务来读诗了。

二、高考试题回顾:

1、2007年高考全国I卷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2、2007年高考全国Ⅱ卷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诗歌考查中,主要的设问角度及答题形式

(一)理解内容类——从诗歌内容角度设问,解决问题应主要放在读懂内容这一步

1、理解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

A、常见设问举例

例1、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回答问题。

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答: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B、[答题范式] 身份+性格+思想。

[示例一]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古代诗词鉴赏之诗歌考查的设问角度及答题范式教案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

2、理解重点意象

A、常见设问举例

例2、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

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B、[答题范式]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示例二] 题菊花(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诗歌的色彩、构成、情味等

A、常见设问举例

例3、读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问:竹林、孤琴、长啸、明月这些普通景物能构成一个什么样的境界?为什么能构成这样的一个境界?

答:①四种普通景物构成了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 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净,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

②因为作者恬淡澄净的心情与此情此景相互融合。

B、[答题范式] 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示例三]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二)语言特色类

1、品味关键词句

(1)炼字——对关键词语的品味达作用主要是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A、常见设问举例

例4、读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问:“暗”“惊”“寻”“没”四字妙在何处?

答:这个“暗”字既透露了朦胧的夜色,又渲染出一片黑乎乎的森林;“惊”字不只是风吹草动,而且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寻”字说明昨晚夜射是误会;“没”字把将军射艺高超,臂力惊人的形象描绘出来了。

B、[答题范式] 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四]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

古代诗词鉴赏之诗歌考查的设问角度及答题范式教案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分析:“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2)炼意——对关键诗句的理解,主要问句子的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A、常见设问举例

例5.读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回答问题。

问:“烟花三月下扬州”被誉为千古佳句,妙在何处?第三、四句是如何体现作者对朋友的深情的?

答:“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再现了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息。第三、四句写临江送别,帆影望尽,故人远去,仍久久伫立远眺,挚爱之情蕴含无穷。

B、[答题范式] 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主旨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五]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描图景)|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析效果);|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点情境)

2、对诗歌语言风格的概括,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A、常见设问举例

例6、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回答问题。

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答: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一“问”一“言”,显得清淡朴素,更加耐人寻味。既写出了隐者飘然入山采药,行踪无定,悠然自在淡雅清高的生活,又透露出作者对隐者的敬仰羡慕之情。

B、[答题范式]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六]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列例证)。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感情)。

(三)评价主旨类——对诗人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主旨的评价,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

1、对诗人所抒感情的理解

A、常见设问举例

例7、读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问:诗人对劳动人民,对统治制度是什么态度?

答:“四海无闲田”反映农民拼命劳动,全国已没有荒废不耕种的土地了,农民种得广,收得多,本应过上富裕生活,而现实却是“农夫犹饿死”。诗人用对比手法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剥削制度的不满。

B、[答题范式] 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示例七] 渔歌子(唐)张志和

古代诗词鉴赏之诗歌考查的设问角度及答题范式教案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2、对诗歌主旨的评价

A、常见设问举例

例8、读《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回答问题。

问: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人生也有盛袁,宝贵的是精力旺盛的少壮时期,应该及早努力,如果不抓紧大好时机,等到老年时徒然伤悲也没有什么用了。

B、[答题范式] 通过什么+反映什么现实(表达什么追求、流露什么倾向或发出什么感慨等)

[示例八] 寒食韩愈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问: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体现在哪几句?

答:这是一首古代政治讽刺诗,作者巧借吟节令景色,对时政予以讽刺。本诗主题体现在第三句。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在这里,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3、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

A、常见设问举例

例9、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问:全诗用梅花来比拟人的品格,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诗人托物言志,借赞美梅花的高贵品质,实际上是表明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

B、[答题范式] 采用的写法+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示例九]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问:本诗明写对项羽的赞扬,暗写了什么?

分析:本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明写对项羽的赞扬,实际上讽刺了以宋高宗为首的南宋君臣,是多么贪生怕死,懦弱无能。

附:常用“评价主旨类”方面术语集释

①深化意境。②深化主旨。③意境深远。④意境优美。⑤意味深长。⑥耐人寻味。⑦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言有尽而意无穷。⑧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⑨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⑩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⑩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四)分析手法类——从表达技巧角度设问

A、常见设问举例

1、修辞手法——对修辞方法的赏析(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双关等)

例10、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2、表达方式——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

古代诗词鉴赏之诗歌考查的设问角度及答题范式教案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

例11、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回答问题。

问:这首诗是怎样叙事抒情的?

答:诗的前四句写母爱,是叙事;后两句写子女对母亲的深情,是抒情,两部分结合得紧密完美。

3、表现手法——对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等)

例12、读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回答问题。

问: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岭”“成峰”的具体形象,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是虚写,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到底是什么状貌呢,诗人故意撇开不写,只说“各不同”让读者去想象。

B、[答题范式] 手法+例子+表达作用。

[示例十]关河令(宋)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本词上厥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厥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

四、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设问:?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解答问题:

春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两首都写到了“春眠”,请指出其不同?

?在《春晓》中,诗人留下了很大的空白,请解释。

3、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意境的理解。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初冬夜饮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

古代诗词鉴赏之诗歌考查的设问角度及答题范式教案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表现出来?

?请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以点评。

?请简析“明年谁此凭栏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作用。

五、教学反思:

今日赠言:

一个渴望读书的人和一个累了想找本书看看的人是大不相同的。(切斯特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0d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