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从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校本教材培训

更新时间:2023-05-17 01: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乐从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校本教材培训

乐从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校本教材培训

浅谈高中思政教学推进新课改问题思考与对策

政治科组

摘要:如何顺利有效地推进新课改,是每个基础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从高中思政教学的角度,通过对新课改的重、难点及误区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转变两个教育观念、坚持三大基本原则、把握四项途径和方法,对此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以期为高中思政教学新课改顺利有效地推进指明正确的基本方向。

关 键 词:高中思政教学 推进新课改 问题思考对策 转变教育观念 和谐 基本原则 途径和方法 前提条件 根本途径重要环节 有效方法

面对着信息化和国际化高度发展、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基础教育作为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石作用更加凸显的时代,面对着物质生产的高速发展而精神生产相对薄弱的时代,面临着现代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精神、道德、生态、知识压迫危机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种种困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思潮风起云涌,全球教育改革迅速发展,各国都在积极应对努力培养适应未来生活的全面发展的人。面对如此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在这伟大的新课改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育工作者,就对高中思政教学推进新课改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推进新课改的几个问题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教与学的评价和管理制度。因此,我认为高中思政教学推进新课改的重难点和容易产生的误区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三大重点:实现课程功能、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1、课程功能: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转变。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乐从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校本教材培训

2、教学目标: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新旧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课程目标从单维向多维的转变。旧分科课程的特点是: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对独立,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本学科自成一体;新课程的特点是:新课程的内容更具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教材内容多为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强调了“五性”特征――即科学性、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与整体性;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实现了分学科课程目标由“知识与技能”的单维目标向三维目标的转变。

3、教与学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所要完成的三大主要任务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尤其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核心的任务。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最终目标是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培养出来的人能够比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更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我们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素质教育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

(二)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三大难点

1、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来自旧观念的束缚。

一切改革的最大阻力都无一例外是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与一切新事物诞生的命运一样,新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同样是来自旧观念的束缚。我们实施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不见成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减负”声越响学生的课业负担越重的原因也在于此,因此,要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标,就要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尤其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学校的评价观念。

2、课程改革的最大困难: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评价与考试制度。

有人报怨:如果高考不改革,新课程改革实验将无法取得成功。更有人把高考制度批的体无完肤,建议取消高考。其实我国高考制度是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的,美国基础教育的许多改革正向我国借鉴成功经验,正沿着与我国几乎相反的改革方向前进,这说明我国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还是有许多合理性的。但许多弊端是大家深有感触的,如“高考升学率成为政府与社会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指标”、“用一次性的书面考试成绩来取舍学生的大学学习权”、“用终结性的学生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等。因此,必须改革并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评价与管理制度是迫在眉睫,但真正改革起来却要受到现行教育体制与社会环境的制约、旧的教育观念与现实中“功利”思想的阻扰,必须解决具体实施可操作性困难、能否得到社会认可与支持等难题。比如高考的指挥棒仍有无穷的魅力和威力,如何进行高考制度改革、解决高考命题中的技术性问题;如何改变社会上以能否上大学来评价学校、老师、教育的观念问题;如何改变家长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评价学校,改变我们的课改还要被分数所

乐从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校本教材培训

困扰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3、课程改革的最大挑战:研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师要指导研究性学习,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通常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材料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它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备受政治教师的关注,纷纷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但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传统的知识结构与知识能力,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确立课题,如何正确处理政治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如何处理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的关系等等困难和问题却成为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实际教学中的种种障碍,所以说如何开好“研究性学习”这门必修课程已成为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最大挑战。

(三)课程改革教学中容易产生的三大误区

1、重视“学”而忽视“教”。新课改提出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变教本为学本,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增强教学互动,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但容易产生因强调学生主体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误区。

2、重视“能与情”而忽视“知”。新课改提出改变课程过于强调知识本位向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强调教学以引导正确的价值判断为核心,培养能力是关键,但不是放弃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是基础,没有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是一句空话,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3、强调“主动”学习而“放任”学习。新课改提出主动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自主学习老师要有要求、指导和控制。探究学习老师应指导选择适当内容,合作学习不能仅追求形式,应注意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推进新课改对策

面临着新课改存在种种困难和问题,我们在高中思政教学中,如何冲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把握新课改的重点、突破新课改的难点、克服新课改中容易产生的误区,积极全面地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素质教育,迎接21世纪的挑战,本人提出以下对策:

(一)、推进新课改要转变两种教育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来自旧观念的束缚。所以实施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改革旧的课程理念,倡导新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各个教育因素之间的和谐发展。

乐从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校本教材培训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关键---实现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新课改理念相和谐

教师是实施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直接实施者,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新课改的实际成效,甚至间接影响国家未来和教育的性质与发展走势,所以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转变教育观念的关键。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改下应更新观念,主要树立一种观念和两种意识:

首先,要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创新是新课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新课改下,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以前瞻的眼光,突破传统,打破条条框框,以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真正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观主要包含三观:一是发展的人才观。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创造发展的潜能,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都可以成才。二是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要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三是科学的教学观。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个性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对学生的地位,不应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作为学习的主体来对待;学生的任务,不仅是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潜能。

其次,要树立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

现在的高中生是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各种文化信息加速传播的这样一个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成长的年轻人,他们的思想必然会打下很深的时代烙印。他们的思想积极活跃,开朗好奇,乐于善于接受各种信息。而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也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要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具备合作、交往等行为品质和习惯,发展自己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等。同时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社会的变化也一日千里,我们的教学也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要保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树立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

2、转变对学校的评价观念是保障—实现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学校的评价观念与实施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和谐。

我们知道,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标准和先前所形成评价观念往往会左右人们的行为,对于一个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来说,政府与社会对教育的评价直接影响着这个地区的教育决策;对于一个学校的校长来说,来自教育主管部门与学生家长的评价指标就自然左右着这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对于一位教师来说,学校的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将决定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因此,我们要通过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教育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以及社会舆论的宣传等手段,来转变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学校的评价观念,实现与实施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和谐,这是转变教育观念的保障。

乐从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校本教材培训

(二)推进新课改要坚持三大基本原则

1、 在教学中要突出政治课的思想教育性原则。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思政课课程性质是进行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高中思政课与初中思品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核心问题还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突出政治课的思想教育性。在现阶段教学中,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和教育我们学生,帮助他们正确思考当代国内、国际的社会政治现象,分析各种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和探究能力,自觉肩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使命。

2、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普通高中政治课改的根本理念,因此,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的新课改要尊重学生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人性发展需要和他们作为人的人格与尊严,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人文关怀,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为每一个学生的有个性的发展服务。在新课程教学中,要重视高中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对其日常生活关切的同时,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等方式,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帮助他们形成乐观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以育人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位学生的整体发展,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选择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3、在教学中坚持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勇于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对我国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迎接未来科技挑战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书本和课堂上,我们的教师要改革并构建新的教学思维模式,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丰富自己的知识,使教育的观念、内容、形式、手段与知识经济时代相联系,用更丰富、更广博的知识去引导我们的学生。可以这么说,没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就无法创造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创新性原则,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树立师

乐从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校本教材培训

生平等、尊重个性的教育观,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自信的心理品质。只有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让学生思考的批判性和思维的独特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位老师提出 “三不迷信,三欢迎,三允许” 的教学思想,“三不迷信”即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欢迎”即欢迎上课质疑,欢迎发表对教材的不同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三允许”即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允许学生保留意见。这就是在教学中坚持创新性原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很好典例。

(三)推进新课改要把握四项途径和方法

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的前提条件。

课程改革成功关键看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迅速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适应政治教学中的新角色,与新课程同行,不断提高素养,在实施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这是推进新课改的前提条件。高中政治教师要在素质结构上优化以下三大素质,树立三大新形象:

(1)优化德高为范的政治素质—树立高尚的道德形象。

师者,传道也。而道要传之以真,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首先要有一个高尚的灵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养。作为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人格魅力,树立正气,以身立教;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在困难面前不动摇,不退缩,目标始终如一;要做到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特别是政治教师更应当言行一致,率先垂范,处处以身作则,铭记“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必须做到,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尚的道德形象。这样,学生才会 “敬其师而信其道”,才能激起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主动、愉快地学习。

(2)优化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树立高深的智能形象。

师者,学高为师。要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政治教师不但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掌握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关知识,还要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尤其要掌握学科联系的本领和全方位立体思维的能力。教师只有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专博结合,不断优化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在新课改下完成授业解惑的使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深的智能形象。才能让学生“服其师而信其道”,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人。

(3)优化以身立仪的审美素质—树立高雅的美感形象。

师者,人之摸范。对学生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因此,教师要心灵美,要尊重和热爱学生。没有“尊与爱”就没有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师应该在“尊与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一旦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当以朋友的身份,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进行耐心说服教育。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为政治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的穿着打份、言谈举止、甚至兴趣爱好都会感染、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衣着要整洁大方,举止要文明端庄,

乐从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校本教材培训

兴趣要全面健康,优化自身的审美素质,树立高雅的美感形象。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真、善、美。

2、提高教学内部环节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的根本途径。

(1)课堂教学之前

认真研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学习、贯彻课程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好课程、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关系——课程的开设,教材的选择、处理、开发及教学设计要与校情、学情相适宜。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教材与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应时时思考学生原有基础如何?他们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简单说来,就是在头脑中,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的用好、用活教材。

(2)课堂教学过程

我们要努力达到五个方面课堂效果:教学从生活入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注重回归生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在活动中学,拓展了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学生合作,师生互动,体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显现了感受性、启发性、探究性、主动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教师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和谐统一。

学生的发展是政治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新政治课程在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为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思想。这次课改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可以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用新教材,对老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只要是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不能弱化,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要靠教师去开发。因此,一方面,政治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扬的群众路线,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明确教育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三贴近的、典型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开展各种活动,做好课堂组织动员工作,包括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布置任务,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适时指导,帮助学生取得成功;提供舞台,展示学生的才华;激励评价,强化学生进步的动力,等等。总之,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和谐统一。 第二、坚持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

传统教学中“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实际是以优等生为教学起点,放弃中等生的教学,不可能实

乐从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校本教材培训

现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今天的课程改革,以人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文化、思想情感、心理和身体素质为宗旨,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人生价值观的确定,乃至个性的良好发展。因此,我们有责任在课堂上解放学生被长期传统教学抑制的个性,使政治课堂成为师生间和学生间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场所,要营造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开放的、富有创新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求得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

第三、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和谐统一。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努力实现此目标,新课程标准强化了实践环节,增加了用于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课时。同时我们的高中思政教材不但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许多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还在每个单元后设置了与本单元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综合探究活动的课题,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探究活动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突破知识传授的主观认知领域,高度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积极组织各种课堂活动,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量,并努力向课外延伸,积极组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来形成知识和掌握技能,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三观”,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课堂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和谐统一。

(3)课堂教学之后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探究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政治教师除了要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指导能力;摆正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学习气氛;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激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指导学生确立恰当的课题。

针对课题难以确定问题,高中政治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政治学科的学习热点以及社会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确定恰当的课题。指导学生遵循“三个原则”,坚持“三个联系”。三个原则是:(1)兴趣原则,(2)课题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能力水平;(3)可行性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三个联系是:(1)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增强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鲜活性;(2)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增强政治研究性学习的针对性;(3)要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增强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 二是要正确处理政治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关系,重视学习过程评价。

政治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相互依托的课程关系,教学中必须摆正课内知识学习和课外实践探索的位置,正确处理研究性学习和政治学科课程的关系,使学生做到对政治科知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政治教师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改变传统的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评价方法。增强责任心,经常深入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了解情况,帮助指导,掌握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从而正确评价学习活动,促进高中政治课研究性

乐从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校本教材培训

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

3、改善教学的外围环境条件促进新课改顺利推进---推进的重要环节。

(1)教育体系的各要素之间要建立各种和谐的关系

师生关系:良师益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以前提出过要尊师爱生,强调学生要尊敬教师,老师要爱学生。为什么学生不能爱老师,老师不能尊敬学生呢?今天看来,我们同样应当提倡尊生爱师。学生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在成长中都可能会犯错误,而犯错往往是学生成长的良机,如果没有学生出错的事情,很难设想该怎么进行教育。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沟通是最好的办法。教师要主动和学生沟通,不仅是和问题学生沟通,要和每一个学生进行沟通。教师要能够接纳、认可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允许学生和自己有不同的观点,这种差异性是很美的,成功的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当既是合格的,又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老师不但要爱学生,更要尊重学生。同时,在这样和谐勾通的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在表面上尊重老师,而且还能够在内心深处热爱老师。所以我认为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能成为朋友,课堂上是师生,平时是朋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良师益友”新型关系。

生生关系: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提升学生思想境界、铸造灵魂的思想政治课,对此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安排小组讨论、班级辩论乃至争论,以及课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怎样与人沟通,去说服别人,以及管理、组织、协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团队精神和百折不挠精神,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其他意见的良好习惯。让他们明白:实际上活动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往往取决于班级成员合作的好坏,取决于各自主动能力地发挥,取决于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支持从而妥善地解决出现的各种矛盾。让他们逐步形成一定的耐挫心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同学之间建立一种融洽的亲密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其他关系。在教学的外围环境中,学生与家长,学校与社会,教育主管部门、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建立各种和谐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学生与家长应建立民主融洽亲情关系;学校与社会应建立和谐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也就是学校要能够培养出适合社会时代需要的人才;建立一套与新课改理念相一致教学管理制度,让教育主管部门、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建立和谐统一关系——教育主管部门是新课改指挥者,校领导是新课改组织领导者,而教师是新课改具体实施者,他们在新课改中要保持思想到行动上的高度一致,。

(2)教学评价: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克服课改的最大困难。

乐从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校本教材培训

评价、考试,是广大师生关心的一个大问题,也是课程改革应该着力解决的一个难题。对于评价改革,只能从实践中获得经验,产生可行的、好的办法。关于评价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相对具体的要求:

评价体系:一是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二是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以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三是要将评价看做是一个系统, 从形成多元的评价目标、制定多样的评价工具,到广泛的收集各种资料,形成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每一个环节都是通过评价促进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重视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记录,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主要方向。

考试制度--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高中毕业会考改革方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继续实行会考的地方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教育有关部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教师要据此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客观公正、行之有效、可以操作的方法,既要发扬过去的成绩、采用过去有效的方法,又要依据课改理念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4、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推进的有效方法。

(1)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一样。有的学习轻松,效果很好,有的学习感到很困难,效果也不好。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基础有差别以外,学习方法的差异是重要的原因。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其中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指导。但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对学习方法的理解上存在偏差,重视得不够。为了让学生在各级各类的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老师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学习方法的指导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由于在学校没有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到了工作岗位以后,不会继续学习,不能掌握现代知识,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给工作和个人的继续发展都造成了损失与影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

乐从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校本教材培训

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2)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最直观可行的方法。

在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感受性、启发性、探究性、主动性、实践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尽快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应运于教学过程之中。高中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把他们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同时让他们踊跃发言,激烈讨论,积极参与到教与学中来。这样的教学,不仅带给他们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对知识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活学活用,还完成了对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实现了教学过程培养三维目标的统一,体现了政治课的启发性、主动性和感受性。新课程在内容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这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必要时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反而需要教师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此时多媒体教学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简略或补充,或展示有关最新最热门的讨论观点及意见,既讲授了课程内容,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既讲授了必修内容,又扣住了时代脉搏,体现政治课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

(3)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学生发展性评价,是把学生放在动态的变化中、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待学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的一种动态的可持续的评价方式。这就要求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多肯定和鼓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闪光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新课改给我们教师带来全新的感受,也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当他们不再是无奈地学习,不再感觉知识与生活互不相关,不再无望成功,他们就成了真正的“学生”——成为掌握生存知识和技能、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人。在新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改革,必将为我国基础教育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我们每位基础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研究、实践新课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推动新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一份自己的神圣职责!

乐从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校本教材培训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6.8

[2]《走进新课程》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

[4] 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2005。8

[5] 朱友华《高中政治新课改的初步实践和体会》

[6] 曹大海 《高中政治新课程倡导什么新理念》2007-2-8

[7] 王金中 《高中政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障碍及对策》2006-7-22

[8] 罗文明 《转换教师角色 探究政治课改》 更新时间:2007-7-25 8:17:27

[9] 司平莉 《新课标下我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建议》2006-7-7

[10]黄小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2005-8-22

[11]刘华蓉《师生、生生,看似简单的关系不简单》《中国教育报》2002-12-24第3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zz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