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苏省高三调研、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二

更新时间:2023-05-04 02: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届江苏省高三调研、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分解、整理:张玉军

必修二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1.(2012年南京学情调研·3)董谓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A.封闭性B.分散性C.连续性D.脆弱性

解析:D。根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贫民下户、中产之家流离饿莩”等,可了解到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的脆弱性,遇到土地兼并和水旱灾害农民失去财产、破产等,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2.(2012年盐城摸底·1)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

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

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解析:C。由材料“千耦其耘”可判断是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3.(2012年苏北四市摸底·1)“(古代中国)在每一个主要王朝创立之初,帝国政府都会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黄仁宇:《中国社会的特质》)这里“农业生产的恢复”主要指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B.建立正常赋税征收制度

C.重建小农经济D.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

解析:C。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形态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脆弱的,极易因沉重赋税、动荡局势以及王朝更迭而破坏,尤其是在王朝更迭时期,故王朝创立之初都忙于重建小农经济,选择C项。

4.(2012年扬州期中调研·1)《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家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解析:C。本题考查铁器使用的影响。材料反映的是铁器的使用,铁器大大提高耕作效率,故①正确;铁器使用推动税制改革,故②正确;铁器使用使牛耕得到推广,故③正确。“工商食官”是奴隶社会的,故④不正确。

5.(2012年南通第一学期期末·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①铁犁牛耕的推广②各国变法的推行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D。考查先秦农业的发展。材料反映战国时期农业比西周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其

原因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来分析,①属于生产力的飞跃,②③④是此时期生产关系的变化,选择D项。

6.(2012年南京盐城一模·4)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C。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的发展。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故A不正确;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B不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从材料看,农妇采摘棉花、纺织织布,为孩子制作衣服,这反映了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故选C。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2012年扬州期中调研·2)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如下图造型和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

C.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政策

D.瓷器是当时中国惟一的外销商品

解析: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是在宋时,出口商品除了瓷器以外,还有丝绸,故A、D不正确;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故C不正确。2.(2012年泰兴期中调研·4)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D.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解析:B。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因为正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官营手工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才为私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资本主义萌芽打下了基础。而不能反过来说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的原因。

3.(2012年无锡期中调研·4)《荀子·王制》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工匠,不可能()

①在家制造供统治者使用的产品②按生产件数领取工资

③在白瓷器皿上雕琢美丽图案④有选择雇主的自主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荀子生活在战国时代,①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出现在汉武帝时期;②④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清时期;③瓷器出现在东汉,故选A。

4.(2012年无锡期中调研·5)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解析: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模式。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是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A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故符合题意。

5.(2012届苏州调研·4)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工场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

解析:B。从材料信息“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可看出,南京云锦应出自官营手工业,因为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之一是:不入市场、不计成本。C项中的工场手工业也属于私营手工业。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2012届南京二模·2)唐代元稹《估客乐》:“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诗中反映出当时

①商帮的活动范围很广②长安城是重要的商贸城市Z.xx.k

③市场设置不受地点限制④民族间经济交往频繁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B。本题考查古代商业。商帮出现在明朝时期,排除①;由诗句中“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可知②正确;唐朝时期,市场有严格的地域限制,排除③;从诗句中“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可知中原地域与少数民族经济交往活跃,故④正确。因此选B。2.(2012届南京二模·3)《全球通史》:“……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作为有力证据的是

A B C D

解析:B。本题考查古代商业。宋代商业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是交子的铜版图,故选B。A项是宋代金属币,历代都有金属币,因此无法体现“商业革命”,C是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D是花机图。

3.(2012届阜宁大丰栟茶中学联考·2)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解析:D。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坊市不分。从材料“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等信息即可判断与其一致的是宋代坊市不分,即D项。AB体现了对商业行为严格的时间空

间管理,C项反映的是农村集市。

4.(2012届苏锡常镇一调·4)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

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B.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

C.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D.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

解析:C。本题考查棉纺织业的发展。从“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可以看出并没有提高土地收入。排除A。题目中无法看出人民是否无法承担,排除B。棉纺织业的发展是由于赋税的变化,并没有实行工商皆本,排除D。从“百万之赋”“赖此一机一杼”可以看出赋税来源的变化,故选C。

5.(2012年泰兴期中调研·21)(1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宋《东京梦华录》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南宋《梦粱录》载:“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陆游在《杂赋》中提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二 2007年12月,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考古专家认为,“南海一号”沉船本身就是一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时期居多。

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四:“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内藤湖南,1909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

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3分)

答案:突破坊市界限;打破时间限制;“草市”上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贸易兴盛。(3分)

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根据材料一中“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草市”;材料二中“以宋元时期居多”归纳。

(2)结合材料三,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2分)

答案: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1分)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1分)

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根据材料三中“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归纳。

(3)材料四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有何不同?《全球通史》中“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生产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4分)答案:区别: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1分)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

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1分) “爆炸性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2分)

解析:本题考察中西方经济的发展。材料四中内藤湖南“近世史应从……这应当是宋以

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回答。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宋朝

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4)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请用宋代的史实加以说明。(2分)

答案:儒学发展为理学,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宋词(个性化的书法艺术、风俗画)的

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2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察宋朝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内容。政治上出现了中央集权,思想上宋代

出现了理学,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

6.(2012年宝应第二学期期初·22)(14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乡音歙语兼秦语,不问人名但问旗。半是新城半旧城,旧城寥落少人行。移来

梗子中间住,北贾南商尽识民。——(清初)何嘉埏《扬州竹枝词》

材料二徽商“食必膏梁,衣必文绣,一婚嫁丧葬,堂食饮食,衣服舆马,动辄费数十

万”。——《扬州画舫录》

在徽商的大力扶植之下,徽属各县书院林立,仅歙县“书院凡数十”。族中弟子有“贫

而不能学者”,徽商往往招入家塾,“悉力扶植之”。——《中国十大商帮》

天顺、嘉靖年徽人王友揽“商于庐……爱庐之风俗淳朴,买田千余亩,购屋数十楹。”

——《歙县泽富王人宗谱》

祁门人胡天禄经商致富,“族人失火焚居,天禄新之。又建新宅于城中,与其同祖者居

焉。输田三百亩为义田,以备祭祀及族中婚葬丧嫁及族中贫无依者之资。”

——《安徽通志》

材料三若夫翠华(指封建官僚)莅止,情殷瞻就,供亿丰备,尤为前所未有。至于大

庆典、大军需,淮商捐输或数百万,……其余寻常捐输,难以枚举。……故商为四民之末,

盐商特邀圣主之恩,或召对,或赐宴赏赉,有厚拟于大僚。

——王守基《盐法议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徽商资金的流向(2分)。从近代化的角度看该流向对我国经济带

来怎样的不利影响?(2分)

(3)据材料三概括商人的行为(2分),并分析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第(1)问,第一小问,从“北贾南商尽识民”的关键信息

看出不同地域间经济的交流,从人们的熟悉程度反应经济来往的密切和商业发展的程度。第

二小问,原因回顾所学知识,从影响商业的因素中寻找要点来回答。第(2)第一小问,从

书院凡数十” “悉力扶植之”“千余亩,购屋数十楹”“田三百亩为义田”来归纳其资金

的流向。第二小问,要求从近代化的角度来回答,即经济上是否有利用新兴资本主义因素的

成长角度来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从“情殷瞻就”或数百万,……其余寻常捐输,

难以枚举。”来分别归纳其行为,第二小问,结合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来回答。第(4)问,

回顾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来回答。

参考答案.(14分)

(1)现象:商业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2分)

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2分)

流向:消费;兴办教育;买房置地;家族内公益事业(扶困济贫)。(2分,答对两点即

可得2分)

影响:没有流向生产领域,不利于扩大再生产;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行为:攀附官府;大量捐助。(2分)

原因:传统的重农抑政策导致商人地位低下;为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2分)(4)新特点: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商帮(区域性的商人团体)出现。(2分)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1.(2012年南京学情调研·4)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A。根据所学,第②项说法错误,丝绸在西汉时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第④项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乾隆年间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本题选A项。

2.(2012年无锡部分地区期中·14)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解析:A。考察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就是重视农业生产,压制商业活动,商业被称为末业。从材料来看选项A中意思是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很重要,如果不能全面发展就会出现财富匮乏,食物短缺,物品短少的现象,故能看出其是农工商并重。BCD 选项均对商业或商人予以限制或轻视,故正确答案为A。

3.(2012年无锡部分地区期中·15)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

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生产力的发展B.粮食产量增加产生大量过剩劳动力

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解析:C。考察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情况。据材料“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等待……雇佣”“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人以此接受雇佣来安身立命,故正确选项应该为C项。4.(2012年泰兴期中调研·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被誉为四大商业名镇的景德镇

B.经商使他经济实力大增,一度成为徽商的主要成员

C.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D.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解析:D。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草市是在远离商业中心的边远地区形成的,唐代的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因此D项可以见到。A项中四大商业名镇是在清朝时

期出现。“海禁政策”和徽商是在明清时期出现。

5.(2012年无锡期中调研·6)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反映了当时“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

B.土地兼并的盛行瓦解了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经济

C.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这与清政府倡导的“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的指导思想相吻合

解析: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材料反映商人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把赚的钱用来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规模。故A、C、D正确。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经济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

6.(2012年无锡期中调研·7)亚里土多德说:“由于致富艺术表现在商业活动中,这种艺术永远不会有达到目的的极限,因为其目的是无止境地攫取财富和占有货币。”按亚里士多德思想“合乎逻辑的推想”下述思想或情形明显与其格调不同的是()A.《史记·货殖列传》载:“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B.孔子提出,中国“乃士农工商四民之结合,而士农则总居工商之上”

C.韩非子把从事“末业”的“工商之民”列为社会中的“五蠹”之一

D.《管子》强调要利用国家垄断等手段挤压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空间

解析: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政策。亚里土多德的意思是商业活动可以攫取财富和占有货币,反映作者鼓励商业发展。B、C、D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

7.(2012年宝应第二学期期初·8)乾隆四十年(1755年),两江总督商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

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

解析:C。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和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从种稻和种棉的比例可以看出,作为经济作物的棉花种植占主导,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C。

8.(2012届阜宁大丰栟茶中学联考·1)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非洲的劳动力、中国的丝绸茶叶以欧洲为中转站形成“大三角贸易”,中国成为当时经济贸易中心区域之一,也是货币财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一切优势均未能荡涤旧的基础实现社会转折,其中最为主要的政治因素是

A. “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闭关锁国”政策压制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专制集权制度对旧经济秩序强大的维护功能

D. 牢固的自然经济结构阻碍了传统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解析:C。考查明清时期政治经济状况。从材料“新航路开辟后”可判断为明清时期,材料认为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但未能实现社会转型,其主要的政治原因就是专制制度对自然经济的维护。AB项的政策均为专制集权制度的表现,D项为经济原因。

9.(2012年无锡第一学期期末·4)“尝考历世盐法……及汉武始立榷(专卖)法,为牢盆(国家发放的煮盐工具)之制。自是历代皆踵行之。计其利,于军国之费略于半,唐宋及元因之。有加无瘳(减损),大抵率由养兵多而资费广,故不能革也。”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历代政府都实行垄断食盐经营制度学。科。网Z。X。X。K]

B.垄断食盐经营目的之一是解决财政问题

C.“故不能革”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识

D.该制度阻碍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盐铁官营的目的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的信息之所以古代各朝政府都采取盐铁官营,主要的目的在于增加财政收入,巩固政权。10.(2012届苏州调研·21)(13分)15世纪前半期,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开创了震惊世界的大航海伟业。然而令人叹息的是,明宣宗的一纸命令竟然令其戛然而止,而其后的西欧各国却争相开辟新航路,走到了世界的前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些非凡的远航探险在1433年却由于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倘若在欧洲,这种停止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中国的皇帝的确能发布一道道对整个国家有约束力的命令;欧洲绝无这样的皇帝……西北欧的商人也与中国的商人完全不同……(他们的)这种权力和声望保证了任何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法令是不可能实施的……欧洲对外国产品有真实的需要和强烈的需求,而中国完全不是如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第21章材料二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辈悉健有力,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接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综于外者,既触纲不敢归,又连接外夷,乡导以入。

——明·张燮:《东西洋考》卷7《饷税考》材料三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明清时期,总数超过1.5亿件的中国瓷器漂洋过海到西方。

——(美)杜朴、文以诚《中国艺术与文化》材料四明政府于1568年部分开放了海禁。1599年恢复广州、宁波二市舶司,正式开放了海禁,但随着明王朝的灭亡便戛然而止了。清初厉行海禁,统一台湾后,康熙帝一度他禁,设立四个港口为通商口岸,但20年后,又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帝开始,只许广州一地通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皇帝的一纸命令使得远航探险突然停止的制度原因是什么?中国商人的低下地位是什么政策导致的?中国为什么对外国产品没有强烈的需求?(3分)

(2)据材料二,明代的海禁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3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瓷器外销黄金时期的特点。据材料四分析中国瓷器外销繁荣的主要原因。(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对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2分)

解析: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可联系明朝的政治制度及材料一中“由于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分析出;第二小问联系明朝对商业的政策分析;第三小问联系当时中国的经济形式分析。第(2)问从材料二中逐条归纳出即可。第(3)问中第一小问可从材瓷器的种类、数量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四分析即可。第(4)问是主观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3分)

(1)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重农抑商”政策。(1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1分)

(2)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断绝;沿海人民丧失生计,生活贫困;为生活所迫转为海盗;有的为倭寇向导,骚扰沿海地区。(3分)(任答3点给3分)

(3)外销瓷器品种丰富,能根据海外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出口数量庞大。(3分)海禁和通商口岸的开放。(2分)

(4)要坚持对外开放;要创造对外开放有利的政策环境;对外开放有利于开拓海外市场,促进贸易繁荣;对外封闭造成国民困窘,经济落后;必须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2分,任答两点给2分)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开辟新航路

1.(2012年无锡部分地区期中·16)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的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个方面的支持?

A.技术支持B.劳动力支持C.市场支持D.资本支持

解析:C。考察工业革命的条件据材料“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可以看出商业革命把工业革命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往所需地,故正确答案为C。

2.(2012年无锡期中调研·8)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的途中(印度古里)病逝。六十多年后,一支来自欧洲的船队到达这里,开辟了一条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这支船队的指挥者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解析:B。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故B正确。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2012年南京学情调研·12)《世界历史资料选》:“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

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

A.1588年英国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

B.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

D.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解析:C。根据教材知识,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两国存在的矛盾激化,不久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战争使荷兰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本题选C项,其他几项说法错误,A项西班牙的“无敌舰队”;B项东印度公司成立与英荷矛盾无关;D项17世纪70年代荷兰被打败。

2.(2012年苏北四市摸底·14)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两者都

A.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B.取决于其经济基础

C.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D.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实力

解析: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选择B项。

3.(2012年扬州期中调研·14)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法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赢家的是美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解析:C。本题考查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第①段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始新航路,故最先殖民扩张。第②③段17~19世纪,荷兰是17世纪中期成为海上霸权,英国通过英荷战争、英法战争,到18世纪中期确立霸权;第④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4.(2012年泰兴期中调研·12)16世纪西班牙曾经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原因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工业革命的进行B.对殖民地的掠夺

C.经济危机的爆发D.与荷兰、英国的商业竞争

解析:B。本题考察欧洲海外殖民。15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欧洲掀起了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进行了殖民掠夺,带回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引起了欧洲“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出现了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等现象。

5.(2012届苏州调研·1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利比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A.荷兰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

解析:A。根据材料信息“欧洲”“合股公司”“17世纪”,可判断A项正确。B项发生在18世纪;C、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6.(2012年南京盐城一模·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帕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摘自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材料三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

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材料四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材料二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结论体现了研究者怎样的历史观?(3分)

(2)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3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基本观点。(6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60字左右。)

答案.(12分)

(1)主要动机:掠夺黄金和贵重商品。(2分)

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1分)

(2)特点:以欧洲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分)

原因: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任二点 2分)(3)互通有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这一过程中掺杂着罪恶,与文明的成果相比,罪恶无法避免且是次要的(文明的成果与罪恶相比成果是主要的,罪恶是次要的)。新航路开辟后的交流使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等),新航路开辟后的罪恶主要是殖民扩张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从而造成东方落后于西方。(观点和论据各3分,共6分)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形成等相关知识。

(1)从西方“寻金梦”角度分析主要动机,材料二从文明融合和世界联系角度阐释历史事件,因此属于文明史观或全球史观。

(2)材料三反映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从近代以来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等角度分析“原因”。

(3)提取材料四信息,联系文明演进中的成果与罪恶等知识回答。注意辩证分析。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2012年盐城摸底·15)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加强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市场的拓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

解析:B。农业比例逐步减少,工业和服务业逐步增加,时间1801-1901可判断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

2.(2012年扬州期中调研·15)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

跑者,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B.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

C.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

D.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

解析:A。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和英国代议制。材料中“经济革命”指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西方殖民扩张,促进世界市场形成。“政治革命”指英国代议制确立,17世纪英国发动资产阶级革命,率先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此后逐步扩展到其它国家。

3.(2012年无锡部分地区期中·17)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蒸汽机车蒸汽轮船

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③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B。考察工业革命情况从图可以看出蒸汽机已经用于交通运输,①正确;蒸汽机的大量使用,使环境受到污染,②正确;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必将使人们的视野开阔,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④正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故正确答案为B。

4.(2012年南通第一学期期末·16)“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工厂制组织形式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机器大工业生产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解析:B。考查工业革命。把握关键信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这就是自由主义取代了原先的重商主义,选择B项。

5.(2012年无锡期中调研·24)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大不列颠的确是各国中最适于商业的国家,这是由于它的岛国的位置,同样也是由于它的政体的自由和优越性所致。——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材料二(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

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也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三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为什么说英国的地理位置适于商业?(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6 分)

(3)试从政治领域分析材料三中所说的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大变动问题”。(2分)

(4)在早期工业化进程中,英国等国曾面临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当今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这些问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此谈谈你的对策。(4分)解析:第一问从英国处于大西洋沿岸来回答。第二问分析材料二可以看出满足工业革命的爆发三项因素分别是:资金、市场、劳动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三问从工业革命对阶级结构变化和资产阶级政治权利角度回答。第(4)问从全球化的影响来回答。对策从加强合作,走可持续发展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1)新航路开辟后,英伦三岛处于大西洋航线的中心线上。(2分)

(2)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3分)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1分)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1分)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1分)

(3)①社会结构变化: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②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2分)

(4)变化:由少数国家的问题变成全球性的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分,言之有得,即可得分)

对策:树立全球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2分)6. (2012届阜宁大丰栟茶中学联考·23)(12分)

材料一: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牛顿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近现代英国发展史》材料二:经济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问题,多数人没有分享到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状态……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

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材料三: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工厂法》,规定了保护童工的健康与道德法案,这被视为现代社会立法的开端。19世纪20--70年代,英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工厂法》、《工会法》、《矿井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等社会法规。保护童工、女工的基本权利,并逐步发展到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等等。此后,劳动法的兴起成为各国社会立法的重要方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英国率先“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的重要因素。(3分)(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在欧洲思想领域有何反映?(5分)

(3)针对上述突出的社会问题,英国在社会领域采取了什么举措?这些举措对英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有利影响?(4分)

解析: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因后果。第一问就是考查英国首先崛起的原因,把握材料中的光荣革命、牛顿、工业革命即可。第二问的突出社会问题在材料中也非常浅显,思想领域的反映把握19世纪上半叶即可。第三问的举措从材料中的多部法律即可,其影响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即可。

参考答案:

(1)政治上,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或资本主义代议制);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科技上,牛顿的贡献促进了近代科学形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大量的科技革新)。(3分)

(2)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工人极端贫困;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阶级矛盾激化等。(3分,至少三点)

反映:在思想领域出现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2分)

(3)举措: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1分)

影响:从法律上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一些基本权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等。(3分)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2012年苏北四市摸底·16)以下是英、德两国煤炭消费量的数据(单位:千吨),从此表中可以直接提取的信息包括

①英国是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

②英国早期工业化水平高于德国

③政治制度的先进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④英、德两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D。把握关键词“直接提取”,从表中数据对比直接提取的就是D项。①③两项

虽然正确但要通过表中数据推断而出。选择D项。

2.(2012届阜宁大丰栟茶中学联考·14)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解析:B。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消费比重大增说明使用石油为原料的机器大增选择B项。

3.(2012届苏锡常镇一调·14)受益于科技革新力量的推动,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总能在战胜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和成长,并以其特有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力量。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孕育和成长出的新兴产业有

A.棉纺织、蒸汽机车制造等产业B.电气、石油、汽车制造等产业

C.计算机制造、航天技术等产业D.互联网经济、金融服务等产业

解析:B。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从时间信息“1857”可以判断之后新兴的产业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业。故选B。A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业,在当时是旧产业。而C和D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业,均排除.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2012年泰兴期中调研·6)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界,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郑观应却感慨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下列有关开平矿务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B.清政府放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

C.洋务企业的困难重重D.具有明显资本主义特征

解析:B。本题考察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平矿务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从材料中的章程分析,清政府对其控制严格。从材料总“股东”、出现的时间、“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分析,能体现AD项;从“每日……每月”“名为保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体现了C。

2.(2012年宝应第二学期期初·9)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国内运输,发展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由此可直接推断出洋务运动

A.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B.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C.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解析:D。本题考察洋务运动。从“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可以推出洋务运动夺回了部分国内市场,从“发展海外业务”可以看出开拓海外市场,故选D。3.(2012届阜宁大丰栟茶中学联考·9)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

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其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

A.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C.中国社会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解析:A。考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关键把握“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是自然经济,题干即是问自然积极瓦解的表现,选择A项。

4.(2012年南通第一学期期末·6)“(清末)这个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因此以坚持清朝政府的政治垄断,……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材料所述的这一运动

A.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C.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D.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析:B。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虽然并未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但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诱导了民族资本的产生,排除CD两项,自然经济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选择B项。

5.(2012届苏州调研·5)鸦片战争后,从事对

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纷纷

设立,发展情况见下图。对此认识正确的

①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

②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

③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④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通商口岸洋行数量

解析:A。根据材料信息“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可见洋行是外国人开办的对华贸易机构,因此不能反映出②中的内容。排除带②的选项。

6.(2012届南京二模·6)右图是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该址原为李鸿章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

以下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清王朝镇压天京的太平军

B.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

C.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

D.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

解析:D。本题考查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天平天国于1864年失败,金陵制造局兴建于1865年,据此排除A;由“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可知该企业是军事工业,故排除B;洋务企业并不是资本主义企业,排除C。D项符合史实,故选D。

7.(2012届苏锡常镇一调·6)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其于西方之所以富强之源,茫乎未有闻焉,正所谓: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最能佐证梁启超观点的史实是

A.绞杀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B.投身洋务运动,成为中兴名臣

C.力主加强海防,创立近代海军D.签订屈辱条约,留下千古罪名

解析:B。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材料中梁启超是对李鸿章贡献的肯定,故选B。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2012年南京学情调研·6)白吉尔在《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年)》中说:“……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在辛亥革命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②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近代企业

③欧美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中华民国政府扶持民族工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B。本题考查了1911年——1937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可知,①②④项符合这一时期特点,第③项“欧美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只在一战期间,一战结束后列强又卷土重来,所以这一说法不符合1911年——1937年这一时段。

2.(2012年盐城摸底·7)下表是关于民国时期几类商品所占国内市场比重的变化情况。它说明了当时中国

③近代工业化进程有所发展④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B。表格未涉及进口品,排除①;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小农经济。

3.(2012年盐城摸底·8)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

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解析:C。由材料信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江苏到上海”可判断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4.(2012年苏北四市摸底·5)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清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A.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B.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D.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解析:B。材料反映了士人精通诗文,“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故选择B 项。

5.(2012年无锡部分地区期中·18)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

图3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B.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小

C.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D.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解析:D。考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据图表的信息不难看出商办和外国人办得工业均在不断扩大,故A正确;在1895—1913年二者的差距在缩小,故B正确;从两个时间段的总体比较来看,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C正确;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而非缓慢,故D符合题意。

6.(2012年无锡部分地区期中·19)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在图书馆搜寻资料中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1863年的上海洪张謇一民国初年1932年日军炸毁1956年上海工商界申请盛机器碾米厂著名实业家的商务印书馆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A.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天B.“实业救国”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C.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D.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解析:A。考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四幅图片第一、二、三幅是不同历史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图四为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民族工业获得新生,故正确答案只能为A。

7.(2012届阜宁大丰栟茶中学联考·11)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解析:C。考查民族资本发展的特点。从材料中的“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可知近代民族企业重视民生,选择C项。

8.(2012年无锡第一学期期末·10)“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有

①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②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③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④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对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变化的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严重的通货膨胀折射出的应该是国统区的经济恶化,民族工业到了崩溃的边缘,国民党的政权行将瓦解。而④逻辑混乱,物价飞涨并不意味着农产品价格高涨。9.(2012年南通第一学期期末·9)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B.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C.十年内战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破坏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解析:B。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表中四个时间段明显地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初期发展是很快的,故排除C项,而国民政府前期没有发生社会巨变,抗战时期有大量民族工业南迁,未被日本整体吞并,排除AD,选择B项。

10.(2012年南京盐城一模·9)右图是1926年10月10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上刊载的一则香烟广告。运用该材料研究下列历史主题呈现最

为全面的一项是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

③物质生活的变迁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D。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从图片

中“挽回利权”和“提倡国货”可知①②正确;从图片上女子的

服饰可知③正确;从香烟广告宣传可知④正确。故选D。

11.(2012年苏北四市摸底·22)(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郑观应1894年《商战》材料二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清末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用机器,精制造……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数,御侮自在其中。

——张謇1895年《条陈立国自强疏》材料三余以为舍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外,殆无他策。政策果能实现理想中之结果,则大而世界,小而中国,无不受其利益。余理想中之结果,至少可以打破现在之所谓列强势力范围,以消灭现在之国际商业战争与资本竞争,最后且可以消除今后最大问题之劳资阶级斗争。

——孙中山1920年《建国方略》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郑观应“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思想是对哪场运动的反思?有何进步意义?(2分)

(2)据材料一、二,比较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在发展实业问题上的明显变化。归纳他持有这一主张的主要理由。(5分)

(4)郑观应、张謇和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在近代中国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解析:本题考查早期维新派、立宪派、革命派的经济发展思想主张。第一问从材料中

的“兵战”、“商战”等信息可知为反思洋务运动,可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方面解答其进步意义。第二问从材料二中的“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等即可了解不同点,从“商战”、“御侮”等可知度主张反侵略。第三问从“余以为舍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外,殆无他策”可知孙中山主张国际联合共同发展,即开放、利用外资,理由从材料中也可直接找出。第四问结合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以及列强侵略即可。

参考答案:

(1)洋务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如从国家富强、救亡图存角度回答也可赋分)(2分)

(2)异:郑观应以商立国;张謇以工立国,重视实业。(2分)

同:都主张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2分)

(3)变化: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发展中国实业。(2分)

理由:各方受益;缓解商业战争和资本竞争;缓和劳资矛盾。(3分)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侵略等。(2分)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2012年南京学情调研·8)时任山东范县党委第一书记的谢惠玉说:“到那时: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为建立此“新乐园”,全国开展了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C。本题较简单,考查了教材有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关知识点。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同时,在全国农村又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化运动浪费了大量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劳动积极性受伤害,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2.(2012年苏北四市摸底·10)阅读下图,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一五时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没有发展

B.“二五时期”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C.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原因是当时实行计划经济

D.工业比重明显上升,原因是片面发展重工业所致

解析:A。从图中一五计划三大产业的比例可直接判断选

择A项。

3.(2012年苏北四市摸底·11)对右面这张报纸,学生们发

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它为科技史提供了重要数据

B.它明显是份虚假的人造史料

C.它对历史研究没有任何价值

D.它可用于印证一段共和国史

解析:D。报纸反映了大跃进,粮食产量明显是虚假的,但报纸本身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以印证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的历史,选择D项。

4.(2012年无锡部分地区期中·8)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D.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解析:D。考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项错误在于开国大典标志着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还要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

5.(2012年泰兴期中调研·9)《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从1953——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里的“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

②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③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规模狭小

④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①说法错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中国社会具有具有深远影响,是符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政策。

6.(2012年南通第一学期期末·11)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部分情况,该图反映了

A.“一五时期”我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缓慢

B.“二五时期”我国的农业比重明显上升

C.中共八大路线的贯彻使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D.计划经济的实行导致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

解析:D。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用排除法,

前两个五年计划是从1953年至1962年,从一五计

划的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及图中数据的变化,可

排除AB两项,前两个五年计划是从1953年至1962

年,1958年开始经济建设偏离了八大路线,犯了“左”

倾错误,排除C项,从图中看计划经济下的第三产业是比较稳定的,选择D项。7.(2012届苏州调研·10)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主要取决于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D.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解析:A。根据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进行的是“一五”计划,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ze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