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4-05-28 03: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自然形态的教育 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 )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初等教育

普通中小学教育 中等教育

一般教育现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学记》 《大学》 《论语》 《师说》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学记》 《论语》 《尚书》 《孟子》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教育论》

《雄辩术原理》 《理想国》 《巨人传》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封建社会末期 奴隶社会初期 原始社会末期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裴斯泰洛奇 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 柏拉图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杜威和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和杜威 夸美纽斯和杜威 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实践教育学派 实证教育学派 传统教育学派

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 蔡元培 徐特立 杨贤江 陶行知

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苏霍姆林斯基 杨贤江 凯洛夫 赞可夫

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巴班斯基 赞可夫 加里宁 凯洛夫

4.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 )思想。 最优化教学 范例教学 发展教育 终身教育

5.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 布鲁姆 布鲁纳 根舍因 斯金纳

6.1901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 )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 《教育论》 《教育学》 《大教育学》 《教育原理》 7.1919年,著名教育家( )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桑代克 盖顿 杜威 克伯屈

8.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 凯洛夫的《教育学》 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巴拉诺夫的《教育学》 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论语》 《学记》

《四书集注》 《孟子》

10.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论语》 《师说》 《学记》 《孟子》

1.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 苏格拉底

2.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柏拉图的《理想国》 斯宾塞的《教育论》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英国哲学家: 卢梭 培根 拉伯雷 洛克

4.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柏拉图的《理想国》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斯宾塞的《教育论》

5.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 柏拉图 赫尔巴特

康德 梅依曼

6.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杜威

夸美纽斯 凯洛夫 赫尔巴特

7.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凯洛夫的《教育学》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8.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 陶行知 蔡元培 杨贤江 徐特立

9.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 徐特立 蔡元培 杨贤江 陶行知

10.倡导发现法教学的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 斯金纳 杜威 布鲁纳 加涅

1.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根舍因 布鲁纳 巴班斯基 赞科夫

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 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范例教学的理论

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3.建国初期从前苏联译介的大量教育学教材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 申比寥夫等合著的《教育学》

斯米尔诺夫著的《教育学初级读本》 叶希波夫·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4.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

赫尔巴特 裴斯泰洛齐 梅依曼 洛克

5.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 梅依曼 拉伊 凯洛夫 勒温

6.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属于: 观察法 实验法

行动研究法 文献法

7.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 行动研究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8.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 最优化理论

认知结构的理论 发展性教学理论 范例教学理论 9.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三个时代,其中文明时代包括( )历史发展阶段。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10.学校教育产生于: 奴隶社会初期 奴隶社会末期 封建社会初期 原始社会末期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特点。 严格的等级性

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教育目标明确

鲜明的阶级性

2.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美国教育家杜威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3.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法教育的国家是: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4.班级授课制首行于: 17世纪的欧洲 16世纪的亚洲 17世纪的亚洲 16世纪的欧洲

5.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的观点属于: 心理起源论 劳动起源论 需要起源论 生物起源论

6.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属于: 需要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 生物起源论 劳动起源论

7.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利托尔诺 斯金纳 孟禄

沛西·能

8.学校的产生一般地说是在: 奴隶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9.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五经

自然科学 六艺 四书

10.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美国 英国

日本 德国

1.班级授课制始于: 16世纪初 18世纪 19世纪 15世纪初

2.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家是: 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 凯洛夫 柏拉图 3.“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即“三个面向”提出的时间是: 1982年 1983年 1985年 1980年

4.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 儒家文化 墨家文化 宗教文化 道家文化

5.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孟禄

利托尔诺

保罗·朗格朗 斯金纳

6.我国古代中央官学首创于: 明代 汉代 清代 唐代

7.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 1890年 1990年 1900年 1862年

8.教育现象广泛存在于动物界,这是()的基本观点。 劳动起源论 模仿起源论 生物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

9.我国最早将“教”和“育”两个字连起来使用的人是:

荀子 许慎 孔子 孟子 10.“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出自: 《四书集注》 《说文解字》 《论语》 《中庸》

1.教育是生活的准备,如何经营完美的生活是教育应教导的一件大事,这是( )的观点。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美国教育家杜威 2.教育是: 生理现象

社会想象、生物现象 社会现象 生物现象

3.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 人类固有的

教育本身固有的 生物固有的 社会固有的

4.教育内容是: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客体 主客体的统一 受教育者的客体 教育者的客体 5.教师是:

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教育内容的主体 教育过程的主体

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6.学生是:

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教育内容的主体 教育过程的主体

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7.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教育的: 特性 普遍性

目的性 社会性

8.决定着教育本质的同一的、稳定的、固有的东西是: 社会实践活动 交往活动 人的培养

社会经验的传递

9.人类社会积累类经验的有效方式是: 活动 教育 遗传 劳动

10.认为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而是生活本身,即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 美国的杜威

瑞士的裴斯泰洛齐 英国的斯宾塞

德国的赫尔巴特

1.认为教育是对人的一切天赋力量的和谐发展的一种促进的教育家是: 英国教育家洛克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美国教育家杜威

2.把教育看作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年)的现代思想家是: 德国的根舍因

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美国的布鲁纳 前苏联的赞可夫 3.《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教育的界定作了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指: 家庭教育 特殊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4.教育要素是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 最基本的因素 特殊因素 所有因素 一般因素

5.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教育手段 教育内容 教育目的

教育形式

6.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主体与客体间的矛盾 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教与学的矛盾

7.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人口数量 自然环境 政治需要 社会生产

8.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是: 人口数量 自然环境

社会的生产方式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9.如果以生产工具的质的变革作为划分社会历史的标准,那么有史以来的人类社会可分为:

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古代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 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

10.同是资本主义的英国和法国,由于( )的不同,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教育特色。

生产力发水平 人口质量 生产关系 文化价值观

1.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政治需要 科技进步

生产力发展水平 产业革命

2.文化发展和教学内容的变化是: 文化发展在前,教学内容变化在后 同步进行的

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教学内容变化在前,文化发展在后 3.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 质量

可能规模 规模 速度

7.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主导因素 决定因素 物质前提 无关因素

8.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后天学习和训练 遗传素质

教师教学水平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9.“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华生 格塞尔 高尔登 洛克 1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霍尔 华生 高尔登 格塞尔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主导作用 制约作用 决定作用

内部动力作用

2.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教育

社会环境

人的主观能动性 遗传素质

3.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是: 教育的自身状况 社会发展状况 家庭环境效应 人的主观能动性

4.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发展。 社会性

体力和智力 个性品质 身体和心理

5.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幼儿期 少年期

童年期 青年期

6.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7.教育教学立足于发展关键期或发展最佳期的目的是为了适应: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8.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应该做到: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切己体察 虚心涵泳

9.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德国思想家康德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英国教育家洛克

英国社会学家高尔登

1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主张: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二因素论 教育万能论

1.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作用。 主导 影响 决定 制约 2.“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这是( )的言论。 卢梭 洛克 康德 柏拉图

3.一个国家各类教育机构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或规定的总和,即: 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体制 教育制度

4.新中国成立以后,废除旧学制,推行新学制是在: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3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1985年4月 1985年10月 1986年4月 1986年10月

6.我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是在( )中规定的。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7.英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学制是: 双轨制 单轨制

分支型学制 六三三制

8.近年来,英国学制改革使传统的“双轨制?逐渐转向: 单轨制 五四三制 六三三制 分支型学制

9.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

教育体制 义务教育

10.二十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指: 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

1.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是在( )中提出的。 1951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 )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3.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4.曾被称为德国迅速崛起的“秘密武器”、堪称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重要支柱的是( )。 基础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5.我国学校的主体是: 全日制学校 综合学校 业余学校 半日制学校

6.我国五四制学制改革实验始于: 1981年 1964年 1958年 1922年 7.“二战”后至今,日本的学制基本上实行: 双轨制 六三三制 六三制 五四制 8.《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20世纪教育发展的目标可以概括为: “三个结合”、“六个并举”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三个增长 “两基”、“两全”、“两重”

9.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教育年限一般为: 2~3年 4年 5~6年 9年

10.确定教育目的必须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 人才培养的规格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的精神因素 阶级意志

1.在中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以( )为目的。 “明人伦” “三民主义” “忠君、尊孔” “建国君民”

2.在西方,古希腊城邦国家雅典的教育目的是: 培养无条件效忠于国家的武土 培养独立、自尊的自由人 培养演说家和雄辩家

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3.个人本位论盛行于: 19世纪下半叶 20世纪初期 20世纪中期

18—19世纪上半叶

4.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 杜威、孔德、裴斯泰洛齐、涂尔干 杜威、洛克、卢梭、孔德

涂尔干、赫尔巴特、卢梭、洛克

5.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 )来确定。 个人需要 社会需要

社会需要为主,兼顾个人需要

个人需要为主,但也考虑社会需要

6.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 )决定的。 科技发展 社会生产力 政治经济制度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7.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目的基本上只规定了: 生产技能的一些要求 生产力的一些要求 科学知识的一些要求

政治思想品德上的一些要求

8.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必然性是: 生产关系的公有化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把握 大机器生产

科学技术的发展

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学说

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

10.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是: 社会的进步 旧式劳动分工

生产力的发展与分化 科技水平的提高

1.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卢梭、洛克、福禄倍尔等 卢梭、洛克、赫尔巴特等 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

孔德、赫尔巴特、裴斯泰洛齐等

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原始社会

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 奴隶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达时期

3.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在什么时期能够实现: 封建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4.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限制个人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绝对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 现代化大工业生产 5.“个人全面发展”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 《资本论》

《共产主义原理》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德意志意识形态》

6.我国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的提出是在: 1945年 1949年 1957年 1958年

7.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教育方针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教育方针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教育方针 8.当代我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个性教育

素质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特长教育

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德育

劳动技术教育 体育 智育

1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 政治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 个人在脑力上的自由发展 德、智、体和谐发展

个人知识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地发展

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2.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是:

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二者指的是同一件事

教育方针属教育政策范畴,教育目的属教育理论范畴,二者没有直接联系 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特长教育 继续教育

5.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是: 科技水平的提高 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消除旧式劳动分工

6.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 活动性 目的性 实践性

预期性 7.“明人伦”是我国( )时期的教育目的。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清末民初 8.“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是什么时期的教育目的: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清朝末年新学制改革之后 中华民国政府

9.古希腊时期,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明人伦”的官吏 虔信上帝的宗教人士

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无条件效忠国家的武士

10.古希腊时期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无条件效忠国家的武士 虔信上帝的宗教人士 “明人伦”的官吏

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1.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属于: 政治素质教育 身体素质教育 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

2.学校教育内容按活动的途径可分为: 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内容 智育、德育和体育内容

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内容 课上和课下教育内容

3.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入的心理认知顺序的吻合使教育内容的编排富于严密的: 目的性 逻辑性 预定性 全面性

4.在欧洲,文艺复兴前,作为教育内容的“三艺”是指: 文法、修辞、辩证法 文法、几何、天文 几何、天文、音乐 算术、几何、修辞

5.在欧洲,文艺复兴前,作为教育内容的“四艺”是指: 修辞、几何、数学、语文

文法、算术、天文、地理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外语、地理、历史、音乐

6.活动课的特点在于动手“做”,以获得: 抽象知识 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 书本知识

7.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布鲁姆 克伯屈 孔德 布鲁纳

8.综合课程论是由( )率先提出的。 怀特海 克伯屈 布鲁姆 杜威

9.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 班级教育活动 思想品德课

全校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班会和校会

10.实用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是: 布鲁纳、克伯屈 杜威、克伯屈

布鲁纳、赞可夫、根舍因 布鲁姆、杜威

1.在小学阶段,体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 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 体育课

课外体育活动和“两操”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

2.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是: 七艺

语文、数学、外语

礼、乐、射、御、书、数 “五经”、“四书”

3.近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 孔子

瓦·根舍因 布鲁纳 夸美纽斯

4.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夸美纽斯 布鲁纳

杜威和克伯屈 怀特海

5.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是哪种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 综合课程论

实用主义课程论 学科课程论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主张将若干学科合并起来编写课程的理论是: 学科课程论 综合课程论

实用主义课程论 结构主义课程论

7.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十分重视: 儿童的社会活动 知识的逻辑体系 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科的基本结构

8.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叫: 融合课程 核心课程 广域课程 综合课程

9.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学科设置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学科顺序 课时分配

10.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教科书 教学大纲 课程计划 教学指导书

1.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 课程计划 教学大纲 考试用书 教科书

2.小学生打扫校园属于: 自我服务劳动 社会公益劳动

手工艺生产劳动 工农业生产劳动

3.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 以智育为主 以上课为主

以课外活动为主 以社会实践为主

4.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教学大纲 课程计划 教科书

教学指导书

5.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是: 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

民主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道德教育 6.“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让人体验到的美属于: 科学美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7.古罗马时代文化课程中的三艺是指: 几何数学天文 文法修辞辩证法 语文数学外语 文法数学辩证法

8.德国的瓦·根舍因1951年提出了( )主张。 范例教学 教学与发展 学科结构 综合学习

9.小学德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 政治课中

社会实践活动中 思想品德课中 语文课中

10.教育途径是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 主体条件 必要条件 中心条件 惟一条件

1.教育途径是全面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

必要保证 组织保障 重要保障 根本保证

2.学校教学、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都是学校教育得以进行的: 基本渠道 重要渠道 必要渠道 惟一渠道

3.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一种主体活动 一种实践活动 一种认识活动 一种文化活动 4.课外活动是: 正规的教育活动

不能按正规与非正规划分课外活动

即有正规教育活动,也有非正规教育活动 非正规的教育活动

5.教学是学校教育的: 惟一工作 中心工作 必要工作 重要工作

6.学校教育必须以( )为中心。 课外活动 课内外活动 实践活动 教学

7.教学是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 惟一途径 重要途径 基本途径 次要途径

8.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 )为主。 教学

社会实践 校外活动 课外活动 9.“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是我国教育专著( )中提出来的。 《论语》 《四书》 《礼记》 《学记》

10.( )在帕夫雷什中学建立了“智力生活基地”课外活动小组。 赞科夫 洛克

苏霍姆林斯基 杜威

1.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要紧紧围绕( )进行。 学校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途径 学校教育方法

2.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社会实践 学校教学 阶级斗争 课外活动

3.教学就其本质来讲,是一种: 教育活动 实践活动 认识活动

传授知识的活动

4.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 直接经验 科学实验 社会实践 间接经验

5.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促进受教育者体质增强

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6.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 )的方针。 以智育工作为主 以德育工作为主 以教学为主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

7.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重要途径 基本途径 唯一途径 主要途径 8.《学记》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反映了古代( )的教育思想。 教学为主 重视实践 因材施教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9.学生收集废电池,防止环境污染是一种: 社会政治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 体育活动

科学技术活动

10.学生宣传时事政策和宣传交通法规: 前者是社会公益活动,后者是社会政治活动 都是社会公益活动 都是社会政治活动

前者是社会政治活动,后者是社会公益活动

1.课外活动的主人是: 辅导员 学生 教师

学校领导

2.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 都是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 是同一种活动

方向一致,但课外活动不是正规教育活动 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同

3.中小学社会实践应重视综合效益,但处于第一位的只能是: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教育效益 学校收入

4.夏令营是一种: 个人活动 小组活动 群众性活动 科技活动

5.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对( )实施的教育。 老人

儿童、青少年 家长 成人

6.家庭教育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 子女的智力

家长与子女的比例 家长素质

经济条件好坏

7.学校作为专门培养、教育人的场所,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起: 主导作用

激励作用 控制作用 辅助作用

8.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 补充 延伸 发展 基础

9.在对学生“优育”中占有主要位置的是: 家庭教育

“三育”合力 学校教育 社区教育

10.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 辅助教育 奠基教育 延伸教育 补充教育

1.社区教育这个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2.学校教育是教育发展的: 初级形态 低级形态 高级形态 一般形态

3.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 补充 主体 延伸 导向

4.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 助手 补充

导向和枢纽 延伸

5.( )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中小学教育 社区教育

6.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 劳动教育 学校教育 社区教育 家庭教育

7.社区教育在我国正式确立和广泛发展是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奴隶社会

20世纪80年代中期

8.我国社区教育的核心是: 治理育人环境 传授知识 育人

加强管理

9.社区教育的对象是: 社区内的所有社会成员 社区内除学生以外的群众 社区内的青少年

社区内的违法犯罪分子 10.教育的主体形式是: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教育对象 社区教育

1.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 补充 基础 延伸 发展

2.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是: 学校教育是社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互相独立 互相代替

3.社区教育的实质是: 教育的社会化 教育的普及化

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的统一 社会的教育化

4.严格地讲,家庭教育产生于: 人类社会开始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初期 原始社会末期

5.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是在: 奴隶社会初期 原始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现代社会

6.师范学校产生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奴隶社会初期 人类社会初期 近代社会

7.学校产生后,教师便已成为: 独立的经过专门训练的社会职业 独立的社会职业 非独立的社会职业

非独立的经过专门训练的社会职业 8.对人的智力开发,教师起着: 桥梁作用 补充作用 奠基作用 纽带作用

9.教师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 奠基作用

桥梁与纽带作用 重要作用 补充作用

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教书育人 关心学生健康 班主任工作 教学

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合理化 示范化 多样化 个别化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 )的特点所决定的。 劳动内容 劳动方式 劳动手段 劳动对象

3.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特点。

示范性 长期性 复杂性 创造性

4.任何学科教给学生的知识首先都是( ),它是教材的主要内容。 发展性知识 创造性知识 基础知识 精深知识

5.提出“师者,人之模范也”的是教育家: 孔子 孟子 韩非子 杨雄

6.教师的进修提高要以( )为主。 脱产 业余 半脱产 半业余

7.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始于: 封建社会初期 奴隶社会初期 奴隶社会末期 原始社会末期

8.最早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人是: 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 列宁 加里宁

9.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由( )所决定的。 社会性质 社会法律 社会作用 自身素质

10.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是由( )决定的。 劳动对象的特点 工作性质 劳动任务

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由( )决定的。 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工作性质

劳动对象的特点 劳动任务

3.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复杂性 长期性 示范性 创造性

4.“师者,人之模范也。”是( )说的。 杨雄 孔子 加里宁 韩愈

5.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思想政治素质 教育理论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技能素质

6.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7.教师进修最经常、最普遍的方式是: 参加函授、电大学习

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进修提高 参加自学考试 脱产学习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几条权利和几条义务: 5条和5条 6条和6条 6条和5条 5条和6条

9.为保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联合国宪章 儿童权利宣言 儿童权利公约 末成年人保护法

10.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末成年人保护法》

1.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洛克 杜威

赫尔巴特 卢梭

2.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夸美纽斯 杜威 布鲁纳 赫尔巴特

3.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的身心发展的: 学龄期 童年期 少年期 幼儿期

4.从整体来看,在身高体重方面,小学生处于: 第一个生长高峰期 发展的成熟期

在两个生长高峰期中间的平稳发展期 第二个生长高峰期

5.小学低年级儿童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约为: 15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40分钟

6.小学高年级学生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约为: 20分钟 25分钟 40分钟 45分钟

7.口头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学前期 童年期 少年期 青春期

8.小学生的想象多属于: 无意想象 创造性想象 再造想象 有意想象

9.小学生情感表现的特点是:

内在但明显 外在但不明显 外在且明显 内在且不明显

10.总的来说,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水平是:  尚未形成 已经形成

基本形成但不稳定 部分形成

1.一般来说,小学生学习成绩: 女生优于男生 与性别无关 男生优于女生 差异不明显

2.测定智商的公式是:

智商=(心理年龄)÷(生理年龄)×100 智商=(心理年龄)÷(生理年龄)×100% 智商=(生理年龄)÷(心理年龄)×100% 智商=(生理年龄)÷(心理年龄)×100 3.一般来讲,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在: 100以上 110以上 120以上 140以上

4.有关调查表明,我国独生子女在( )方面欠缺较为突出。 身体发育

品德行为习惯 学习成绩 智力发展

5.从小学开始,( )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 游戏 劳动 学习 享受

6.《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 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7.“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赫尔巴特 杜威 洛克

布鲁姆

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论”主张: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儿童处于辅助地位 儿童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处于中心地位

9.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 )作用。 助手 从属 主导 顾问

10.学生是教育活动的( ),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内因 客体 外因

主体

1.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属于: 婴儿期 儿童期 少年期 青年初期

2.从整体看,小学生身体发育处于( )发展阶段。 失衡 平稳

第一高峰期 第二高峰期

3.7周岁一10周岁儿童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约为: 2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一小时

4.小学生的记忆优势是: 理解记忆 有意记忆 意义记忆 机械记忆

5.小学生的想象多属于: 幻想

创造性想象 再造性想象 批判性想象

6.认识能力属于: 智力因素 意志因素

情感因素 非智力因素

7.小学生的个性: —基本形成 已经形成

已经形成并且稳定 正在形成之中

8.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上: 女生优于男生 男生低于女生 女生低于男生 男生优于女生

9.少年儿童中,一般情况下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者各约占: 3% 10% 15% 20%

10.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主张: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学生处于中心地位 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学记》 《论语》

《大教学论》 《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3.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 教学和教育 升学和就业 教学和科研 生活和生产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十二大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主导因素

决定因素 物质前提 内部动力

6.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格塞尔 杜威 华生 霍尔

7.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6年 5年 8年 9年

8.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9.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原始社会初期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

10.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学科课程理论 结构主义课程论 实用主义课程论 综合课程论

1.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课程设置 学科顺序 课时分配 学年编制

2.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认识活动 智育活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3.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区教育 社会教育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学记》 《师说》 《论语》 《春秋》

5.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原始社会末期 奴隶社会初期 封建社会初期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6.“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杜威

夸美纽斯 华生

赫尔巴特

7.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柏拉图 昆体良 皮亚杰

亚里士多德

8.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 教学与发展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9.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四书五经 六艺

自然科学 生产技能

10.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孔子 孟子 许慎 朱熹

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 《学记》 《论语》 五经四书

《说文解字》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生产力发展 科技进步

教育技术进步 产业革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z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