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隋唐时期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更新时间:2024-01-30 02: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校代码: 10184 学 号: 2064051539

延 边 大 学

本科毕业论 文 本科毕业设计

题 目:论隋唐时期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学生姓名:玄惠文

学 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国际文化 班 级:06级

指导教师:金春 讲师

二 〇 一 〇 年 五 月

摘 要

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是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内容。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途径上,既有日本政府向中国派出的遣隋使、遣唐使,又有中国僧侣应日本之邀赴日传法,还有自发的赴日传法。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活动构成了中日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它对推动中日佛教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隋唐在当时的东亚是最强大的帝国,而日本作为一个尚未进入封建社会的小国则迫切需要学习先进的文化和制度,在诸多国际国内环境的促使下,中日两国的佛教文化得以交流和发展。佛教文化的交流需要以人来做载体,需要人的往来。隋唐时期中国和日本的统治者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典型的有隋朝的隋文帝和日本的圣德太子。还有中国和日本的往来人员也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著名的僧人有东渡日本的鉴真和赴中求法的最澄、空海等。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也同样如此。只看到中国佛教对日本的影响而看不到日本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既不符合历史规律,更不符合中日佛教交往的史实。

隋唐时期中国和日本这种双向互动的佛教文化交流对中日双方的佛教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总结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对现在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不无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字: 隋唐 背景 媒介人物 影响

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

Buddhism exchanges history China-Japan making a general observation of Sui-Tang dynasty period , we can perceive this momentary scheduled time Buddhism exchanging the important content already becoming China-Japan cultural exchange , this interactive two-way Buddhism exchanges but Buddhism to China-Japan both sides developing playing have arrived at important promote role. Sum up the history that Buddhism exchanges China-Japan Sui-Tang dynasty period , sum up experience to us, burst forth single-step drives Sino-Japanese relations not without, to enlighten significance and use for reference. But several times, Buddhism culture prosperous and is at a low ebb since Buddhism biography becomes a member of China,change the enormous effect that it brings about without end for Chinese religion culture but. Buddhism enters Japan , here from below all one thousand years since middle of the 6th century or so from Chinese biography , becomes one branch leading force of Japan politics , society.

Key words: Sui-Tang dynasty background affects culture

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历史背景............................. 2

1.1 政治背景 .................................................... 2 1.2 文化背景 .................................................... 3 第二章 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媒介人物............................. 5

2.1隋朝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媒介人物............................. 5

2.1.1 中国方面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 2.1.2 日本方面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

5 5

2.2 唐朝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媒介人物 ............................ 7

2.2.1 中国方面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

7

2.2.2 日本方面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 7 第三章 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成果与影响........................... 9

3.1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文化传入日本的成果与影响..................... 9 3.2隋唐时期日本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成果与影响.................... 11 结 论............................................................. 12 注 释............................................................. 13 参考文献........................................................... 14 谢 辞............................................................. 15

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引 言

中日两国同处东亚地区,隔海相望。正是由于这种毗邻关系,使得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史学界学者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研究成果也有一些缺陷。

为了深入地研究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本文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在充分利用现有史料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背景,重点介绍了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人物,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揭示了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对两国的影响,反映了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状况。

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第一章 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历史背景

1.1 政治背景

中国佛教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广泛发展,到隋唐时达到了全盛。这个时期隋唐佛教之所以取得如此飞跃的发展,与当时的国际和国内的历史背景以及统治阶级特别是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是分不开的。当时日本在中国隋唐时期的社会发展还未进入封建社会阶段,经济、政治比较落后,文化也不发达。日本朝廷刚刚平定磐井之乱,逐渐加强对地方豪族的统治;另外,苏我氏与物部氏以崇佛和排佛为背景,进行了战争,后来甚至出现苏我氏的势力凌驾于皇室之上的局面,导致了社会不安,生产荒废,人民贫困,统治阶级内部的对立加剧,致使统治者以佛教的灵魂不灭、因果报应等教义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首先,当时的国际环境促使两国交好,交流佛教文化。

隋唐时期,随着四分五裂的中国被统一,迅速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帝国,同时也加强了与东邻日本和朝鲜三国的交往。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人民的精神统治,积极提倡各种宗教。虽然唐朝封道教为国教,但佛教提倡灵魂不灭、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迷信说教,引导人们逆来顺受,安心现状。所以,佛教受到隋唐封建统治者的支持。而当时日本在朝鲜半岛上苦心经营了三百多年的侵略基地已被新罗攻占,大和朝廷随时相机伺隙,怀有重占之心。在隋文帝征高丽后二年(公元600年),日本圣德太子便先后两次兴兵,攻打新罗,但终不能得手。在此背景下,鉴于隋之强大,隋与高句丽关系紧张之际,圣德太子改变外交政策,断经略朝鲜半岛之念,而执行与隋修好以牵制新罗的方针。当时隋朝及朝鲜半岛诸国佛教兴盛,日本籍遣使入隋的机会,从中国直接汲取优秀文化,特别是输入佛教。通过四次遣使,日本在初步直接接触中国的优秀文化并有所汲取之后,对中国优秀文化益加叹羡和憧憬,朝野上下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形成一股狂热的学习高潮。

其次,隋唐时期的中国与日本国内形势为佛教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隋文帝掌权后,一开头就改变了周武帝毁灭佛法的政策,而以佛教作为巩固期统治权的方针之一。他首先下令修复毁废的寺院,允许人们出家,又令每户出钱营造经像,长安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都邑由官家缮写一切经,分别收藏在寺院及秘阁之内,从而天下风从。在唐继隋统一全国,太宗、高宗等诸代的治

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世后,经济高度繁荣发达,文化空前隆盛辉煌,日本不少留学生的留学期长达数十年之久,这与唐代大多数帝王自觉扶持佛教是分不开的。唐朝的统治者对于外国留学生,都给予优遇,他们的生活费用由唐补助,四季发给被褥和衣服。作为执政的圣德太子,为了推行统一权力于天皇的中央集权政治,希望通过佛教把崇奉多种多样的神祗的豪族吸引过来,从宗教上统一信仰,缓和豪族问的对立抗争。在他执政的三十年之间,下诏兴隆佛法,创建寺院,亲自宣讲佛经及著书,遣使入唐,将自朝鲜传入中国文化的途径,改为由日本直接与隋唐文化的交流。由于圣德太子的弘扬,日本佛教很快得到流传。圣德太子死后25年,日本发生了“大化改新”,即模仿中国唐代文物制度,进行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由于促进这个革新运动的中心人物,如被任命为国博士的高向玄理、僧曼等,都是入唐留学僧。故使佛教进入一个新时期。

1.2 文化背景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引人注目的历史时期,隋朝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统一状态,而唐朝则在隋朝基础上创造了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隋唐时期的日本正处于佛教传播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中日双方的佛教交流对促进佛教在东亚范围内的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佛教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隋唐时期中国宏伟的佛教寺院、规模空前的译经事业、谆谆善诱的高僧,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日本学问僧、请益僧。波涛汹涌的东海,阻挡不了日本僧人追求佛理、质疑问难的决心。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除遣唐使船往来于中日之间外,还有中国商船新罗、日本商船。日本僧人也搭乘商船往来于两国之间进行佛教文化交流。他们回国后,不仅是留学生,就在留学僧传播佛教的同时,也在不同场合将中国的政经、文教、哲学、史学、建筑、艺术、医药等介绍到日本。日本僧尼在寺院生活,读经,参加佛事法会,这在当时是需要一定的汉字汉文水平的。而能满足此条件的大都是大陆人的子孙。并且隋唐时期的佛教建筑使日本人心灵受到震撼,对中国充满了好奇。

其次,中国和日本原有的宗教信仰为佛教的交流和流行架起了桥梁。 佛教传入我国时,正值中土神仙方术盛行之际。上至皇帝达官显贵,下及庶民百姓,大都相信巫术的“灵验”。西汉黄老之术在协助佛教立根于中国的因素

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起了重大作用。日本在佛教传入之前所具有的宗教思想,是自然崇拜与祖先教相结合而成的神话传说,这个关于天神地祗,祖先游魂保,卫国土子孙的信仰。而佛教教理是由许多方面组成,因此最初传入日本的佛教就是适应当时社会状况的关于现世祈祷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佛教的佛陀善神也和神道的神一样,都是现世和幽界的存在者,保护国土和人的。因此可以认为,日本原始宗教信仰在佛教立根于日本的过程中也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第二章 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媒介人物

2.1隋朝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媒介人物

隋朝时期中国佛教之所以取得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统治阶级特别是上层统治阶级某些大人物的扶持是分不开的。而日本在当时未进入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更好的巩固自己的统治,为此也积极扶持佛教。

2.1.1 中国方面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

隋文帝,崇信佛教,对佛教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隋文帝(581--604年在位)杨坚,出生于具有浓厚佛教信仰的佛化家庭中,他的父亲杨忠就曾营造过佛寺——栖严寺。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六月十三日,杨坚诞生于冯翊(今陕西大荔县)的般若尼寺,出生之后,即由比丘尼智仙抚养成人。这种家庭的熏陶和幼时的佛化教育对杨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杨坚在称帝的当年即改变了北周武帝的灭佛政策,以护法王自居,采取了一系列复兴和传播佛教的措施:首先,重建僧宝,允许更多的人出家为僧尼。其次,建寺、立塔、造像、写经。再次,提倡义学,重视传教。隋文帝即位的当年,即下诏令在五岳各立一寺,诸州县建立僧、尼寺各一所。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日本第一次派遣入隋使节,倭使回国后,向圣德王太子汇报了出使情况。圣德王太子从使者那里了解到隋朝佛教很盛兴,便决定以求佛经佛法为名,再次遣使入隋。

2.1.2 日本方面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

圣德王太子,最为典型,是笃信佛教的教徒,对佛典进行了研究、讲授和注释,曾经主讲和注释过《法华经》、《维摩经》。圣德太子在生驹山脉南端建造斑鸠宫,其周围建造了许多寺院,著名的有飞鸟寺、四天王寺、法隆寺、中宫寺、胜起寺等。推古朝15年(607年),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出使隋朝,由此拉开了日本向中国派出遣隋使、谴唐使的序幕。607年倭国再次派小野妹子为使节,鞍作福利为翻译,携带国书来到隋朝,跟随小野妹子来到隋朝的还有数十名留学僧,他们是日本首次向中国派出的留学僧。据《隋书·倭国传》<3>载:“大业三

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年(607年),其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贡。使者臼:‘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由此可见,日本派出遣隋使,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佛教交流,主要是向中国学习佛教知识。从630年至894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问,日本共派遣唐使19次,在成行的日本使团中,每次都有30至70名学问僧随行,先后入唐的学问僧总数在500人以上,他们之中,青史留名的学问僧有92人之多,许多学问僧归国后对日本佛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另外,在佛教初传日本时,主要是通过朝鲜半岛传入.552年,百济向日本送来佛像经卷幡盖的同时,派遣道深等七人到日本教化,两年后换墨惠等九人,为日本佛教教学奠定了基础。到了推古朝,从朝鲜半岛来日的高僧更见增多。

高丽的慧慈,百济的慧聪等,都在法兴寺的新堂说法。他们学德兼优,被称为佛教三宝的“栋梁”。特别是慧慈,为皇太子讲佛教教义。不久,百济僧观勒来日,送来了历书和天文、地理、遁甲、方术的书,朝廷选派书生跟他学习。十二年甲子,由于有观勒的赠书才开始用历书,纪年月。此后,高丽僧慧灌到日本讲三论宗,使日本开始有了一个佛教宗派。因此,三论宗是日本有佛教宗派的开端。以上这些都是给日本佛教重要影响的人物.之后日本向中国大陆派出学问僧,直接学习中国佛教。

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结 论

隋唐时期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佛教交往,可能就没有文化交流。总结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

第一,中国和日本在国际国内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开始了中日两国间佛教文化的交流,使隋唐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第二,在隋唐时期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中,中国和日本的统治阶级与往来人员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中的中国要媒介,创造了中国和日本佛教文化交流上的辉煌。

第三,虽然在隋唐时期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中,中国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是主流,但是不可忽视日本对中国佛教文化反哺的现象。

总而言之,本文从隋唐时期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背景、媒介人物、成果及影响等诸多方面,全面的反映了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状况。

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注 释

[1] 磐井之乱,日本古代发生在九州的战乱。据《日本书纪》、《古事记》记载,筑紫君磐井任筑紫国造,拥有强大势力。527年在新罗的劝诱下,以筑前、丰后一带为根据地发动叛乱,与救援大和朝廷的百济援军作战,并在近江毛野击退百济援军。但于次年为物部鹿火和大伴金村所平定。 [2] 请益僧,已在本国学有专长,带着疑难问题来唐质疑问难的僧侣。 [3] 学问僧,来唐学习佛法的僧侣。 [4]多利思比孤,既倭国国主,推古朝女王。

[5] 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 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术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上述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东汉时,黄老之术与谶纬之说相结合,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6] 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以反映人和自然矛盾为主要内容的初期状态的宗教。与阶级社会所形成的一神教对比,其特征为万物有灵──多神崇拜,故又名多神教。

[7]《隋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 [8]《旧唐书》卷六。七页

[9]《旧唐书·萧瑁传》卷六十三。七页

[10]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大乘诸宗奉为宣讲圆满顿教的“经中之王”。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上乘菩萨解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被认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观的介绍。

[10] 《真言五祖像》,唐代画家,李真所画,后被空海带回日本。

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梁荣若.《中日文化交流史论》.商务印书馆.1985 [2] 王勇.《中日关系史考》.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3] 杨考臣.《中日关系史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4] 周一良.《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5]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书海出版社.2004.3 [6] 吴廷璆.《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9 [7] 叶渭渠.《日本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 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日本历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9] 张岂之.《中国思想文化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10] 汪高鑫、程仁桃.《东亚三国古代关系史》.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10 [11] 枉向荣.《古代中日关系史话》.时事出版社.1986

[12] 蔡方鹿.《‘朱子学的回顾与二十一世纪的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华文化论坛.2001.2

[13] 王小甫、范恩实、宁永娟.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14] 【日】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商务印书馆.1980 [15] 中国日本史研究会.《日本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4

[16] 朴文一、金龟春.《中国古代文化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9.10

[17] 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商务印书馆.1996 [18] 陈玉龙等.《汉文化论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谢 辞

终于写到了这一页,这意味着学位论文写作结束的一页,也意味着四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的一页。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复杂的,有着论文写作过程即将完成的欣慰,也有着面临答辩的忐忑,有着走上工作岗位的憧憬,也有着即将离开校园的失落,然而最多的,还是心里数之不尽的感激。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大学四年学习的知识总结,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指导教师金春的悉心指导,在此真诚感谢金春老师的无私帮助。

感谢历史系和所有任课老师四年来对我的培养。感谢延边大学,这个文化底蕴深厚、安详宁静而又激情飞扬的地方,塑造了我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刻画了我永远留恋的青春记忆,让我在这个即将离别的时候,如此不舍。

感谢我的父母,我所迈出的每一步,都凝聚着你们的心血和汗水,你们始终如一的支持和关爱,是我一直勇敢向前的动力。

感谢我的同学朋友们,我将永远记得你们伴我走过的每一个有欢笑有泪水的日子,是你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在举目无亲的延边感觉塌实温暖。

能写下来的感激那么有限,只希望老师、家人、朋友都能体会到我感恩的心,我是如此平凡,却又如此幸运,谢谢你们!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z1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