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分章节整理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2-03 23:03: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普通心理学】 ............................... 1

(一)心理学概述 ............................................ 1

(单选) ............................................................... 1 (综合) ............................................................... 1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 2

(单选) ............................................................... 2 (多选) ............................................................... 2

(三)意识和注意 ............................................ 2

(单选) ............................................................... 2 (多选) ............................................................... 3 (简答) ............................................................... 3 (综合) ............................................................... 3

(四)感觉 ............................................................ 3

(单选) ............................................................... 3 (多选) ............................................................... 4 (简答) ............................................................... 4

(五)知觉 ............................................................ 4

(单选) ............................................................... 4 (多选) ............................................................... 5 (简答) ............................................................... 5

(六)记忆 ............................................................ 5

(单选) ............................................................... 5 (多选) ............................................................... 6 (简答) ............................................................... 6

(七)思维 ............................................................ 7

(单选) ............................................................... 7 (多选) ............................................................... 7 (综合) ............................................................... 7

(八)言语 ............................................................ 8

(单选) ............................................................... 8 (多选) ............................................................... 8 (简答) ............................................................... 8

(九)情感和情绪 ............................................ 8

(单选) ............................................................... 8 (多选) ............................................................... 9 (简答) ............................................................... 9

(十)动机、需要与意志 ........................ 9

(单选) ............................................................... 9 (多选) ............................................................. 10 (综合) ............................................................. 10

(十一)能力 ................................................... 10

(单选) ............................................................. 10 (多选) ............................................................. 11 (简答) ............................................................. 11 (综合) ............................................................. 11

(十二)人格 ................................................... 11

(单选) ............................................................. 11 (多选) ............................................................. 12

(简答) ............................................................. 12

(十三)社会心理学 ............................................ 12

(单选) ............................................................. 12 (多选) ............................................................. 13

【发展心理学】 ............................... 13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 ................................ 13

(单选) ............................................................. 13 (多选) ............................................................. 13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 13

(单选) ............................................................. 13 (多选) ............................................................. 14 (综合) ............................................................. 14

(三)心理发展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 15

(单选) ............................................................. 15 (多选) ............................................................. 15

(四)婴儿心理发展 ..................................... 15

(单选) ............................................................. 15 (多选) ............................................................. 15 (综合) ............................................................. 15

(五)幼儿心理发展 ..................................... 16

(单选) ............................................................. 16

(六)儿童的心理发展 ................................ 16

(单选) ............................................................. 16 (简答) ............................................................. 16

(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16

(单选) ............................................................. 16 (综合) ............................................................. 17

(八)成年期心理发展 ................................ 18

(单选) ............................................................. 18 (多选) ............................................................. 18

【教育心理学】 ............................... 18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 18

(单选) ............................................................. 18

(二)学习与心理发展 ................................ 18

(单选) ............................................................. 18 (多选) ............................................................. 18

(三)学习的主要理论 ................................ 18

(单选) ............................................................. 18 (多选) ............................................................. 19 (简答) ............................................................. 19 (综合) ............................................................. 20

(四)学习动机 ................................................ 20

(单选) ............................................................. 20 (多选) ............................................................. 20 (简答) ............................................................. 20

(五)知识的学习 .......................................... 21

(单选) ............................................................. 21 (简答) ............................................................. 22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实验心理学】 ................................ 22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 22

(单选) ............................................................. 22

(多选) ............................................................. 22

(二)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 22

(单选) ............................................................. 22 (多选) ............................................................. 24 (简答) ............................................................. 24 (综合) ............................................................. 24

(三)反应时法 ................................................ 27

(单选) ............................................................. 27 (多选) ............................................................. 27 (简答) ............................................................. 27

(四)心理物理学方法 ................................ 27

(单选) ............................................................. 27 (多选) ............................................................. 28

(五)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28

(单选) ............................................................. 28 (多选) ............................................................. 29

【心理统计】 ................................... 30

(一)描述统计 ................................................ 30

(单选) ............................................................. 30 (多选) ............................................................. 31

(二)推断统计 ................................................ 31

(单选) ............................................................. 31 (多选) ............................................................. 33 (简答) ............................................................. 33 (综合) ............................................................. 34

【心理测量】 ................................... 34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 34

(单选) ............................................................. 34 (多选) ............................................................. 36 (简答) ............................................................. 36

(二)心理测验的应用 ....................... 37

(单选) ............................................................. 37 (多选) ............................................................. 38 (简答) ............................................................. 38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2007-2013真题章节分类—普通心理学 (一)心理学概述

(单选) [07]

1.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 A、格式塔B人本主义C.构造主义D.行为主义 2.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个案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08] 1.强调心理学不应该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是( )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人本主义 D.行为主义 2.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 A.生理学 B.社会学 C.人类学 D.物理学 [09]

1.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该研究属于( )。

A.因果研究 B.相关研究 C.个案研究 D.纵向研究 2.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

A.詹姆斯 B.斯金纳 C.华生 D.惠特海默 [10]

1.下列心理学派与其代表人物,正确匹配的是 A.机能主义—冯特 B.格式塔—铁钦纳 C.人本主义—罗杰斯D.构造主义—詹姆斯

2.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诊断与治疗个体的心理障碍,改善人们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A.教育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 C.生理心理学D.临床心理学

[13]

1.研究人与机器相互作用问题的心理分支学科是() A. 管理心理学 B. 社会心理学 C. 工程心理学 D. 实验心理学

(综合) [11]

81.论述构造构主义、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主义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及其对于心理学界的贡献。 答:(1)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心理学是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以后,出现于欧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它与相继出现构造主义的机能心理学相对立。其主要代表是冯特和铁钦纳。这个学派受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实验生理学的影响,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

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

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强调内省的方法。

主要观点: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②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 (2)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以华生为代表,主要研究人的行为,提倡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作用。

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观点如下: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对行为的突出强调,不仅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而且使人们看到新的希望。

(3)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研究内容:意识和潜意识;

研究方法主要是:个案分析、梦的解析和自由联想 主要观点:人格结构理论论;性本能理论;释梦理论;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贡献:以潜意识学说为基础,提出了系统的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结构与人格发展的理论,以及探索潜意识对人发展的影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为精神病的治疗提供了方法和理论。弗洛伊德创用的“自由联想法”,在心理学的方法论上、在医疗方式上,有较大的贡献。直到今天,弗洛1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伊德学派仍然是一个有影响的重要流派。精神分析的贡献既有理论方面,又有实践方面。此外,精神分析还对文学艺术、历史学等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构成了精神分析另一个方面的特殊贡献。

A. 认知、情感、行为 B.感觉、知觉、行为 C. 情感、意志、行为 D.认知、情感、意志 3.当你的手不小心被针扎的时候,手会立刻缩回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主要是() A. 脊髓 B.大脑 C.丘脑 D.小脑

[12]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心理状态的是( ) A.感觉 B.想象 C.注意 D.记忆 答案:D

解析:感觉、想象、注意都是心理状态,记忆则不然。

[13]

20.遗传物质的最小单位是() A基因B合子C染色体D.DNA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单选) [07]

3.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

A、杏仁核B、边缘系统C、大脑左半球D、大脑右半球 4、根据拉什利的脑功能“整体说”,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及部位之间的关系是: A.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无关 B.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位无关 C.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有关 D.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位有关 [08]

3.通过裂脑人研究来揭示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科学家是( )

A.布洛卡(P.Broca) B.拉什利(K.S.Lashley) C.斯佩里(R.Sperry) D.威尔尼克(C.Wernicke) [09]

3.神经元结构中具有信息整合功能的部位是( )。 A.树突 B.胞体 C.突触 D.轴突 4.人体的躯体感觉中枢位于( )。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10]

3.右图为大脑半球分区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分别代表的是

A.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B.枕叶额叶颞叶顶叶 C.顶叶颞叶枕叶额叶 D.颞叶顶叶额叶枕叶 [11]

1.除嗅觉外,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最后一个中转站是 A 丘脑 B 下丘脑 C 海马 D 桥脑

2.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层的部位依次是( D )

A 顶叶,额叶,颞叶,枕叶B 顶叶,枕叶,颞叶,额叶 C 枕叶,额叶,顶叶,颞叶D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多选) [08]

67.鲁利亚提出,脑的机能系统包括( ) A.动力系统 B.平衡系统

C.调节系统 D.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系统

[12]

2.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结构是( ) A、杏仁核 B、内囊 C、边缘系统 D、胼胝体

解析:胼胝体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连合纤维。

3.神经系统最小的单位是( )

A、突触 B、轴突 C、神经元D、胞体

[13]

67.动觉感受器分布的部位有() A. 半规管 B.关节 C.肌腱 D.肌肉

(三)意识和注意

(单选) [07]

10、注视下图时,出现的小正方形时而凸起时而凹陷的现象称为

A、注意起伏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D、注意分散 11.上课时,学生被突然飞进来的小鸟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随意后注意 [08]

9.检验注意过滤器理论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是( ) A.双耳分听 B.语义启动 C.双任务操作 D.视觉搜索

10.随年龄增长,个体的快速眼动睡眠量( ) A.越来越多 B.越来越少 C.呈U型变化 D.呈倒U型变化

[13]

2.心理过程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包括()

2

[13]

5.通常用来测量持续注意的是( )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A. 警戒作业 B. 双作业操作 C. 双耳分听 D. 负启动 6.司机可以边开车边听音乐,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最恰当的理论是( )

A. 衰减理论 B. 过滤器理论 C. 反应选择理论 D. 认知资源理论 66.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有()

A.活动目的和任务 B.间接兴趣 C. 活动组织 D.人格特征 81.阐述注意分配的认知资源理论和双加工理论,并分别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多选) [07]

66、强调注意选择过程发生在信息加工某个特定阶段的理论有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理论 C.后期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11]

66.根据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注意资源是有限的 B.注意资源是由唤醒水平决定的C.输入刺激本身可以自动占用认知资源 D.人可以灵活地支配注意资源的分配

(简答) [10]

76.什么是注意?举例说明注意的品质。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品质主要指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紧张性。 1.注意的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清楚的把握到客体的数量。比如经常在足球场上的运动员要同时注意多个对手,他们的注意广度会比较大。

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对象上的时间长短。其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例如医生在进行手术时,要连续几小时高度紧张的工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思想的高度集中,这些都是注意稳定性的表现。

3.注意的分配,是指把注意同时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对象或活动上。注意的分配对人的实践活动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例如,教师一边讲课,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

4.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有目的地、及时地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例如,学生第一节课上的是外语,第二节课上的是数学,学生必须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外语课转移到数学课上,这就是注意的转移。

5.注意的紧张性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高度集中的程度,是注意的强度特征。

认知资源理论和双加工理论是关于注意分配的理论,这两种理论与以往理论不同,以往理论试图解释注意对信息进行选择的机制,这两种理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注意,即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不同的认知活动对注意提出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1) 认知资源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与其把注意看成容量有限的加工通道,不如看做是一组对刺激归类或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或复杂时,占用的认知资源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未被注意)。该理论还假设,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这一机制是灵活的,可以受我们的控制,这样我们可以把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

例:对一个熟练的司机开车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他们可以毫无困难的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但是当交通非常拥挤时,他们就必须小心翼翼的开车,这时他们和别人的谈话不得不停下来。

这一理论有效地解释很多注意现象,但是一种循环论证。 2)双加工理论

在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基础上,谢夫林等人进一步提出了双加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

例:我们通常可能做好几件事情,如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看路边的风景,或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等。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不需要个体消耗认知资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认知过程上。

意识控制的加工经过大量练习后,有可能变化自动化加工。例如:初学骑车时,需要全神贯注,当经过不思练习,已经熟练掌握这一技能时,就可以边骑车边和别人聊天。

(四)感觉

(单选) [07]

5.电风扇高速转动时,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扇一扇的叶片,而是一个整体的圆盘在旋转,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视觉掩蔽B、视觉适应C、运动后效D、闪光融合 6.在汤里放1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尝起来刚好有差异,需要增加2克盐。根据韦伯定律,如果最初放20克盐,3

(综合) [09]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要使汤的咸味刚好有变化,则需要加盐 A、2克 B、4克 C、6克 D、8克 [08]

4.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 )

A.色调、波长、照度 B.色调、明度、照度 C.波长、明度、饱和度 D.色调、明度、饱和度 5.视觉感受野位于( )

A.外侧膝状体 B.额叶 C.视网膜 D.视觉皮层

6.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使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A.500HZ以下 B.1000~5000HZ C.5000~10000Hz D.10000Hz以上 [09]

5.以可见光波的长短为序,人类感觉到的颜色依次为 A.红黄绿紫B.红绿黄蓝C.紫红黄蓝D.红紫蓝绿 6.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 A.16~20000Hz B.50~5000Hz C.300~5000Hz D.1000~4000Hz [10]

4.当看到雄伟壮观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时,你的大脑皮层接收的是

A.眼睛传来的光波B.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神经冲动 C.“鸟巢”的形象 D.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电磁波 [11]

3、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耳蜗对高频声波反应的敏感区域位于( )

A 顶部 B 中部 C 背部 D 底部 [12]

4.大部分色盲不能区分( )

A、红和青 B.红和黄 C.红和蓝 D.红和绿 5.感受性提高的感觉适应现象是( )

A、触觉适应 B.嗅觉适应 C.暗适应 D.明适应

而强刺激降低感受性。当一个重感冒患者在感冒期间,由于身体各个部位的感受性均下降,尤其是嗅觉、味觉的感受性下降,这就造成重感冒患者会感觉到食而无味的原因。

[12]

76、简述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及对梦的解释。 ⑴无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人的心理包含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意识处于表层,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心理活动,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并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前意识处于中层,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经验,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作用,组织无意识本能欲望进入意识之中;无意识处于大脑底层,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冲动,毫无理性,个人无法意识到却影响人的行为。

⑵冰山理论:弗洛伊德将人的大脑比作海上冰山,意识部分只是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前意识相当于处于海平面的那一部分随海水波动时而露出海面时而没入海下,无意识则像没入海水中的硕大无比的主体部分。

⑶意识与无意识:意识与无意识是相互对立的,意识压抑无意识本能冲动,使之只能得到伪装的象征的满足,而无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暗中支配意识。意识是清醒理性的却又是无力的,无意识是混乱盲目的却又是有力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因此,无意识是占据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 (4)梦的解释:精神分析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在清醒状态下,由于这些冲动和愿望不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接受,因而受到压抑和控制,无法出现在意识中。而在睡眠时,意识的警惕性有所放松,这些冲动和愿望就会在梦中以改头换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弗洛伊德看来,通过分析精神病人的梦,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线索,以帮助发现病人的问题。这种看法颇有吸引力,但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

[13]

7.不属于基本味觉的是( ) A. 酸 B. 甜 C. 苦 D.辣

(多选) [09]

66.声音的听觉属性有( )。 A.音频B.音调C.音响D.音色 [12]

66. 视网膜上的椎体细胞与杆体细胞的区别有( ) A数量不同 B形状不同 C功能不同 D分布位置不同

(五)知觉

(单选) [07]

7、“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8、把下图知觉为圆形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A、闭合原则B、连续原则C、相似原则D、视轴辐合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深度知觉单眼线索的是

A、空气透视B、结构梯度C、运动视差D、视轴辐合 [08]

7.观众把篮球比赛中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相应地归为不同的球队,这体现了知觉组织的( ) A.对称性原则 B.邻近性原则 4

(简答) [10]

77.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现象,说明为什么重感冒患者往往会感觉到食而无味

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某种感觉通道的感受性收到其他感觉通道的刺激的影响,一般来说,弱刺激能提高感受性,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C.连续性原则 D.相似性原则 8.小张去车站接一位陌生客人,他的预期会影响对这位客人的辨认。这种知觉的加工方式主要是( ) A.“全或无”加工 B.颉颃加工

C.自上而下的加工 D.自下而上的加工 [09]

7.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作是小孩。这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性是( )。

A.大小恒常性 B.形状恒常性 C.方向恒常性 D.明度恒常性

8.一般而言,产生立体知觉最重要的线索是( )。 A.运动视差 B.运动透视 C.双眼视差 D.空气透视 [10]

5.向远方直线延伸的两条平行铁轨看起来逐渐聚合,个体据此判断距离。他所依赖的单眼线索是 A.视轴辐合 B.线条透视C.运动视差 D.运动透视 6.一般而言,对于时间间隔主观估计最准确的间隔时间是

A.1秒 B.3秒 C.5秒 D.7秒

7.一件白衬衫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和在阳光明媚的户外亮度不同,但是人们仍然将其知觉为白衬衫。这种知觉特性是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2]

6.当人看到下图,一般都只看到一些乱点,经提示这是一幅骑马图片后,人们就觉得像所提示的内容。这主要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 (图略)

A.知觉整体性B.知觉理解性C知觉恒常性D.知觉选择性 7.立体电影利用知觉的( )

A、运动视差B、纹理梯度C、线条透视D、双眼视差 [11]

4.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这种感觉现象是( ) A 适应 B 对比 C 后像 D 联觉

68.下列选项中,属于似动现象的有( ) A.火车的行驶 B.时针的转动

C.活动的电影画面 D.动感的霓虹灯广告 (简答) [11]

76. 简述时间知觉的内容,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包括四种形式: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4分)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较差。(2分)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在回忆往事时,情况相反。(2分)

(3)人的兴趣和情绪: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的快,出现对时间的估计不足。相反,对厌恶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的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相反,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的快。(2分)

(六)记忆

(单选)

[08]

11.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方式是( ) A.视觉编码 B.听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形象编码

12.在对系列呈现的学习材料进行自由回忆时,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少。这种现象称为( ) A.首因效应 B.启动效应 C.词优效应 D.近因效应 [09]

9.贾维克(Jarvik)和艾斯曼(EssmAn) 的小白鼠跳台实验所支持的记忆学说是( )。 A.脑机能定位说 B.突触生长说 C.反响回路说 D.记忆分子说

10.机械复述与精细复述的最主要区别在于( )。 A.知识经验参与的多少B.是否有意识的参与 C.复述材料的数量不同D.复述材料的性质不同 [10]

8.根据米勒(G.MilJer)的研究,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3±2组块B.5±2组块C.7±2组块D.9±2组块 9.学生在考试时,回答选择题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0.要求幼儿对香蕉、苹果、皮球、口琴等进行分类,幼5

[13]

9.“鹤立鸡群”中的“鹤”和“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的“红”容易被人们知觉到,这种现象所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10.先给被试呈现线段a,待其消失60毫秒后,再呈现线段b,人们会看到线段a向线段b移动,这种现象称为( ) A. 诱发运动 B. 动景运动 C. 自主运动 D. 运动后效 11.属于深度知觉双眼线索的是( )

A. 线条透视 B. 视轴辐合 C.运动视差 D. 纹理梯度 39. 衡量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是:()

A 视敏度 B 视速度 C 临界闪烁频率 D 最大闪烁频率

(多选) [08]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儿将苹果与皮球归为一类,香蕉与口琴归为一类。由此表明他们所具有的概念种类是

A具体概念 B抽象概念 C合取概 D人工概念 [11]

5、故地重游往往令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许多在其他情况下不太容易想起的,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A 层次网络模型 B 逆行性遗忘 C 编码特异性原理 D 激活扩散模型

6、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了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个体对初次识记的无意义材料进行复习的时间应在识记后( )

A 1小时内B 2-12小时C 13-24小时D 24小时后

验之间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逐渐减少。但是,内隐记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的消退要比外显记忆慢得多。 (3)记忆负荷的变化堆两者产生的影响不同

记忆的项目越多,越不容易记住,这是记忆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研究表明,这一规律仅适用于外显记忆,而内隐记忆则不然。

(4)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 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时,这种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没有影响。

(5)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 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的存在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内隐记忆[13]

34.呈现给被试一篇完整材料后,如要求被试回忆某一部的情况则有所不同。 分材料,则往往会降低其对其它部分材料的回忆,这种现[12] 象称为:() 77、什么是短时记忆?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有哪些? A、定性遗忘 B、返回抑制 C、提取诱发遗忘 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短时D、错误记忆 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短时记忆编码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

几个因素。 1.觉醒状态 (多选)

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到记忆

[09] 编码的效果。 67.对下列内容的记忆,属于陈述性记忆的有( )。 2.组块

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短时记忆的A.端午节的日期 B.雨的成因

容量为7±2。利用组块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 C.骑车的技能 D.舞蹈表演

3.加工深度 [10]

认知加工深度也是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语义的66.根据记忆的SPI理论,记忆系统的特点有

加工效果要好。 A.串行编码B.并行存储C.独立提取D.渐进遗忘

(简答) [08]

76.简述短时记忆的含义与主要特点。

[07] 81、试述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各自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答: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工深度对两者的影响不同

1984年Graf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被试的内隐记忆效果,却对外显记忆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如图: (2)两者保持时间不同 在外显记忆的研究中,人们都发现回忆量会随着学习和测

[13]

77. 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采用机械重复记忆的方法,

对遗忘规律进行定量研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使用的材料是什么?

(2)测量记忆保持量的指标是什么? (3)用简图画出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4)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答案要点:(1)无意义音节:若干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

(2)保持量指标:重学比初学节省的时间或次数的百分比。

(3)遗忘曲线:要点是先快后慢,最后变化很小,遗忘和保持都是时间的函数

(4)实验的结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保持和遗

忘都是时间的函数。遗忘的过程最初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所以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6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七)思维

(单选) [07]

12、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有人每次采用一种假设,逐次进行检验,保留正确的假设,放弃错误的假设,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据布鲁纳的研究,这个人使用的策略是 A、保守性聚集 B、冒险性聚集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13、小张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出孙悟空形象,这是

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无意想象D、幻想 [08]

13.谢帕德(R.N.Shepard)和库柏(L.A.Cooper)的“心理旋转”实验主要说明了表象具有( ) A.概括性 B.可变通性 C.可操作性 D.稳定性 [09]

11.库柏(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rpard)的“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反 应时最长时,字母“R”旋转的角度是( )。

A.60°B.90°C.180°D.240°

12.诵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时,脑中浮现出相关形象的过程是( )。

A.创造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

13.通常把对解决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事物称为 A.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变式 [10]

11.解决“河内塔”问题最有效的策略是 A.手段一目的分析策略 B.算法策略 C.逆向搜索策略 D.选择性策略 [11]

7.小明在游戏中把凳子当马骑,这种活动反应的想象功能是( )

A 再造 B 补充 C 替代 D 预见

8.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这主要体现的思维特征是( )

A 间接性 B 抽象性 C 概括性 D 理解性

(多选) [07]

69.问题解决过程中常用的启发式策略有

A、手段-目的分析B、爬山法C、算法D、逆向搜索 [09]

68.一般认为,一个概念的形成包含的阶段有( )。 A.下定义 B.类化 C.抽象化 D.辨别 [10]

67.下列选项中,属于界定不清晰的问题(ill-defined problem)有

A.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 B.怎样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C.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证几何问题 D.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11]

68.下列关于问题解决策略的表述,正确的有 A.算法策略通常可以保证问题得到解决,但比较费时费力 B.启发式策略不一定能保证问题的解决 C.算法策略通常优于启发式策略 D.爬山法是一种算法策略

(综合) [08]

81.试述问题解决的策略,并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答案要点: (1)问题解决的策略分为两类: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2分)算法是在解决问题时的一套规则,能够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算子或途径,直到选择到有效方法解决问题。(4分)启发式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内采取较少认知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常用的启发策略主要有:手段——目的分析策略、逆向搜索策略、爬山法。(6分) (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知识表征的方式、功能固着、定势、原型启发、动机与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每小点3分,其中只答出要点给1分,举例恰当给2分,共18分)

[13]

12.属于界定清晰的问题(well-defined problem)是() A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B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解应用题 C怎样读好一本书 D 怎样教育子女成才 14.爱因斯坦说:“在我的思维结构中,书面的或口头的文字似乎不起任何作用,作为思维元素的心理的东西是一些记号和有一定明晰程度的意向,由我随意的再生和组合??”这段话所体现的主要思维种类()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常规思维

[12]

81、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什么是问题解决?并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策略的因素。

(1)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它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影响因素(举例略) 问题解决受策略的影响。 算法,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7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启发法,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法不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常常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常用的启发法有:

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

问题解决除受策略、知识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知识表征的方式、定势、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际关系

(多选) [08]

69.影响汉字理解的因素有( )

A.正字法规则B.笔画数量C.字形结构D.语音

(简答) [13]

76 简述内部言语的含义及特点。 答案要点:

(八)言语

(单选) [07]

14、演讲采用的言语形式主要是

A、书面言语 B、内部言语 C、对话言语 D、独白言语

15、某患者发音器官正常,但说话困难,出现“电报式”言语,其病变可能发生在:

A、威尔尼克区B、布洛卡区C、潘菲尔德区D、角回 [09]

14.某患者能说话,能理解口头言语,能看到字形,却不能理解书面语言。其病变发生的区域通常是

A.布洛卡区 B.中央后回 C.角回 D.艾克斯勒区 15.展开性程度最高的言语形式是( )。

A.独自言语B.对话言语C.书面言语D.内部言语 [10]

12.不同的笔画和部件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构成汉字。这一影响词汇理解的因素是 A.单词的部位信息 B.正字法规则 C.字词的使用频率 D.字型结构 13.下列有关内部言语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具有隐蔽性

B.不需要言语器官的参与

C.外部言语是内部言语产生的基础

D.在计划外部言语时,内部言语起着重要作用 [11]

9.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是( ) A 音位 B 语素C 词 D 句子 [12]

8.一名5岁小儿童向怀里抱的布娃娃讲妈妈曾给她讲过的故事,这种语言属于( )

A、对话B、独白C、语言获得D、语言理解 9.安德森提出语言产生三阶段,包括( ) A.构造、转化、执行

B.概念化、公式化、发音 C.构造、转化、发音

D.概念化、公式化、执行

(1)含义: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

动。内部言语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没有外部言语就不会有内部言语;如果没有内部言语的参与,人们也不能很好低进行外部言语活动。

(2)特点:

隐蔽性:内部言语是一种不出声的语言形式,但是语言器官发出的动觉信号在内部言语中起着重要作用。

简略性:内部言语不是一种直接用于交际的语言,它不存在别人是否理解的问题,因而常常以十分简略、概括的形式出现。

(九)情感和情绪

(单选) [07]

18.小徐骑车经过路口,突然窜出一个小孩,他急忙刹车。停车后,心砰砰乱跳,并出了一身冷汗,这时他才感到“太可怕了”。这种现象所支持的情绪理论是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坎农-巴德理论

C、阿诺德“评定-兴奋”理论 D、沙赫特“认知-评价”理论

19.当荻悉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时,人们欣喜若狂。此时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20.普拉切克认为情绪的三个维度是

A、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激动-平静 B、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激活水平 C、强度、相似度、两极性 D、愉快度、紧张度、确信度 [08]

16.强调丘脑在情绪中有重要作用的理论是( ) A.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B.坎农——巴德情绪理论 C.沙赫特的情绪理论 D.阿诺德的情绪理论 8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10]

14.“狂喜时手舞足蹈,悲痛时嚎啕大哭”所体现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理智感的是 A.探求新事物的好奇心 B.百思不得其解时的困惑 C.对教师观点的质疑

D.欣赏自然景色时的心旷神怡 [11]

11.针对同一事件或现象,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如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对于半杯水,甲觉得“还有半杯水,很高兴”;乙觉得“只在半杯水了,真痛苦”。这一现象反映的情绪特征是( )

A.主观性 B.感染性 C.情境性 D.两极性

12.在情绪研究中,研究者长期以来争论的主要问题是( ) A.情绪的产生是否与生理活动有关 B.情绪是否具有动机功能 C.情绪和认知是否相互独立

D.基本面部表情是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 [12]

10.在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唤醒模型中,对情绪产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 )

A、注意 B、认知 C、生理变化 D、情境

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激情状态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另外激情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认识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当然,激情并不总是消极的,它也是我们上进的强大的动力,所以,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激情,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3)应激(stress)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的反应。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境以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在应激状态下会产生一系列生物性反应。

(十)动机、需要与意志

(单选) [07]

16、引发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A、诱因 B、需要 C、兴趣 D、信念

17、“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 [08]

14.“音乐家必须去创造音乐,画家必须作画,诗人必须写诗??一个人要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就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根据马斯洛的观点,这段话体现了人具有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所反映的动机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09]

1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 A.安全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7.与自制力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 )。 A.任性B.犹豫C.独断D.执拗 [11]

10.按照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描述唤醒水平与绩效水平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说明( )

A 任务难度B 任务参与C 被试年龄D 被试性别 [12]

11.人对同一个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应的动机是(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1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正确排序( )

A、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9

(多选) [08]

66.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有( )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组织功能 D.信号功能 [10]

68.普拉切克(R . PlutChik)将情绪的维度分为 A.紧张度B.相似性C.两极性D.强度 [12]

68. 表情主要包括( )

A.面部表情 B.躯体表情 C.手势表情 D.言语表情

(简答) [09]

76.简述心境、激情和应激的含义及特点。

答: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的时间在所产生的情绪心境、激情、应激是人类较为典型的情绪状态。

1)心境(mood)是指人比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它的持续时间受客观刺激的性质以及人格特征等因素影响。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影响。

2)激情(intense emotion)是一种强烈、爆发、为时短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自自我实现的需要

[13]

15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个体在感到未来不可预测,组织结构不稳定以反社会秩序受到威胁时,该个体所产生的主要需要是:()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与爱需要D尊重需要

(多选) [07]

68.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各种活动都具有最佳动机水平,而且动机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不同而有差异,具体表现为

A、在低难度任务中,处于较高动机水平的工作效率最高 B、在中等难度任务中,处于中等动机水平的工作效率最高

C、在高难度任务中,处于较低动机水平的工作效率最高 D、在高难度任务中,动机水平的高低与工作效度无关 [09]

69.动机的功能有( )。

A.指向功能B.激发功能C.维持 功能D.调节功能 [12]

69. 根据成就目标理论,评价“成功”的标准有( ) A.任务标准 B.价值标准 C.自我标准 D.他人标准

是个体渴望与人建立一种良好关系,并在其群体和家庭中拥有地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重、自爱和期望受到他人、群体和社会认可等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体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需要。 ③ 人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2)马斯洛需要层次演进的关系

① 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只有在低级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② 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往往有多种需要,但有一种需要占优势,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婴儿期,生理需要在其行为活动中占主导地位;青少年期,尊重需要开始占优势;青年中期、晚期,自我实现的需要占主导地位。 ③ 一种需要获得满足后,它的作用就逐渐减弱;另一种需要就上升为优势需要,成为人们行为的新的动力。 ④ 新的需要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演进的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十一)能力

(单选) [07]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A.逻辑-数学智力 B.空间智力 C.社交智力 D.情绪智力 [08]

17.卡特尔将基于先天禀赋、主要与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有关、较少受到后天文化教育影响的智力称为( ) A.情绪智力 B.晶体智力 C.空间智力 D.流体智力 [09] 18.在完成自由命题的作文时,一位中学生选择作文题目,确定写作提纲,并评价自己写出的作文是否符合要求。根据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完成这项活动主要依赖的智力是( )。

A.经验性智力 B.成分性智力 C.情境性智力 D.实践性智力

19.下列四种情形中,智商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 A.在一起生活的父母和子女 B.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 C.在一起生活的异卵双生子 D.在一起生活的兄弟姐妹 [10]

16.下列关于能力发展与知识获得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能力发展慢,知识获得慢 B.能力发展慢,知识获得快 C.能力发展快,知识获得快 D.能力发展快,知识获得慢

17.通常认为,一般能力的核心成分是

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思维能力D.想象能力 10

[13]

68 下列选项中属于趋-避动机冲突的有()

A.进退维谷 B.忠孝难以两全 C.爱吃巧克力却担心发胖 D.想请人帮忙又怕被拒绝

(综合) [10]

81.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就下图马斯洛需要层次演进图(图中A、B、C表示不同的心理发展时期),说明几种需要之间的

【答案要点】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① 个体的需要具有层次性。个体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 生理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存的需要;安全需要是个体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11]

13.某儿童智力测验的原始分数为130,其所属年龄组的平均分为100,标准差为15,他的智商是( ) A.100 B.115 C.130 D.145

14.高尔顿研究了遗传因素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其研究方法是( )

A.家谱分析B.动物实验C.心理测验D.社会实践调查 15.小张喜欢做新颖和有价值的事情,而且经常能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他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 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创造能力D.分析能力 [12]

13、某生学业成绩好,但其他表现一般,根据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其在校表现优异智力是( )

A.分析性智力B.创造性智力C.实践智力D.综合性智力 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关键方面。成功是通过分析、创造和实践三方面智力的平衡获得的,其中分析性智力是进行分析、评价、判断或比较和对照的能力,也是传统智力测验测量的能力,创造性智力是面对新任务、新情境产生新观念的能力,实践性智力是把经验应用于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14.下列属于晶体智力的是( )

A.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B.发现复杂关系的能力 C.理解词汇能力 D.知觉的速度

(二)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有早有晚。有些人的能力表现较早,年轻时就显露出卓越的才华,有些人则在较晚的年龄才表现出来。

(三)能力结构的差异

能力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由于能力的不同结合,构成了结构上的差异。例如,有人长于想象,有人长于记忆,有人长于思维等。 (四)能力的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并未表现在一般智力因素上,而是反映在特殊智力因素中。

(综合) [13]

81.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发现,智商高的人在婚姻关系、子女养育、职场适应等方面并不一定成功。请根据萨罗维和梅耶的“情绪智力”观点加以分析与阐述。 答案要点:

(1)萨罗维和梅耶认为情绪智力包括四个方面:准确地

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并产生情感以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及情绪知识的能力;以及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13]

16根据斯滕伯格的成功潜力理论,个体比较、判断、评价和批判等思维活动属于()

A分析性智力B生存性智力C空间性智力D先动性智力 55.有一名10岁儿童参加智力测验,他的心理年龄为12岁,其比率智商是( )

A、83 B、110 C、120 D、125

(2)智商高的个体并不一定情商高。智商往往强调能力

的认知因素,体现的是个体在认知方面的成就。而情绪智力强调的是能力的情绪因素。

(3)情商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

研究者认为情商在个人成就中的比例占80%,认知智力只占20%。另外,情绪智力影响着个体的学习和工作;影响着人的社会行为;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如果一个智商很高的个体,但是不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且性情孤僻,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较好低调整心态,排解压力,他也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功。所以智商高的人并不一定能在婚姻关系、子女养育、职场适应中取得成功。

(多选) [11]

71.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其认知与行为的特点有 A认为能力是稳定的,不可改变的特征 B认为有些人天生比另一些人聪明 C倾向于建立表现目标 D倾向于使用深层学习策略

(十二)人格

(单选) [07]

22、“大五”人格结构模型中的五个因素是外倾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宜人性和:

A、习俗性 B、自制性 C、责任心 D、特异性 23、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具有强、平衡、不灵活特点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4、人格的核心成分是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意志 [08] 11

(简答) [07]

76、简要说明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答:所谓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

(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有高低的差异。大致说来,能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为常态分配:两头小,中间大。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18.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谦虚或骄傲、勤劳或懒惰等描述的是个体的( )

A.性格特征B.能力特征C.气质特征D.认知特征 19.与多血质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

A.强、不平衡 B.强、平衡、灵活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10]

18.小张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僻内向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小事情,也会 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他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 19.根据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个体身上所具有的最典型、最概括的人格特质是

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 [11]

16.与艾森克提出的稳定外倾人格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7.“掩耳盗铃”现象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 A.转移作用 B.反向作用 C.退行作用 D.否认作用

18.许多人认为,坐火车比乘飞机更安全。这种社会判断的成因是

A.调整性启发B.可得性启发C.代表性启发D.参照点启发 [12]

15、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16.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重要特质属于( )

A、首要特质B、中心特质C、根源特质D、共同特质 17.根据人对问题思考的速度的差异,卡根等将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

A、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B、冲动型与沉思型 C、同时性与继时性 D、整体加工与部分加工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11]

69.荣格认为人格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包括 A.意识B.前意识C.个人潜意识D.集体潜意识

(简答) [08]

77.简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要点:

(1)遗传是人格发展的生物前提; (2)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 (3)童年期经验; (4)学校教育; (5)社会文化因素; (6)自然物理条件; (7)自我调控系统。 【评分说明】上述要点及相应解释每点2分,只要答出其中5点,即可给10分。只答出要点未作解释说明的,酌情扣2~3分。 [09]

77.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答: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是20世纪四十年代一种重要的价格理论。特质是人格特质理论的核心概念,特质理论认为,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指在个体身上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依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可分为三种:首要特质,这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到10个;次要特质,这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这些次要的特质,除了亲近他的人之外,其它人很少知道。

[13]

17小莉活泼好动,热情大方,行动敏捷,适应力强,但做事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由此可以判断她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9、一个人在信息力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较少受外部环境信息的干扰,与人交往时不善于觉察细节,这种认知风格属于()

A场依存型B 场独立型C冲动型D理智型

(十三)社会心理学

(单选) [11]

19.根据社会交换理论,无偿献血属于 A.本能的亲社会行为 B.纯粹的利他行为 C.纯粹的利已行为 D.间接的互惠行为 [12]

18.让吸烟上瘾的人扮演因吸烟患肺癌接受治疗,之后他戒了烟。其戒烟起作用因素是:

A.相似性 B.可说服性 C.卷入 D.心境 19.自我服务偏差的主要成因( ) A.利用认知捷径 B.团体极化 12

(多选) [07]

67.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其中个人特质包括

A、中心特质B、首要特质C、根源特质D、次要特质 [10]

69.性格结构包括的特征有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C.维持和保护自尊 D.可得性启发

在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中,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在对他人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则正好相反,即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而把他人的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服务偏差。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单选) [07]

26、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儿童逐渐从异性同伴中找到替代自己异性父母的对象,使恋父或恋母情结得到解决的原因是

A.个体成熟 B.在游戏中获得自我教育 C.父母和其他成人的教育D.大众媒体的影响 [08]

20.霍尔(G.S.Hall)提出的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是( )

A.白板说 B.复演说 C.进化说 D.成熟势力说 21.根据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恋母情结”出现的阶段是( )

A.口唇期 B.肛门期 C.潜伏期 D.性器期 2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

A可逆性 B守恒性 C形象性 D互反性

25.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A.自主感 B.亲密感 C.勤奋感 D.同一感 [09]

20.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 A.达维多夫B.维果茨基C.列昂节夫D.鲁利亚

21.按照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以建立自我同一性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段是( )。

A.6~12岁B.12~18岁C.18~25岁D.25~50岁 [10]

20.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假装游戏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11]

20.认为心理发展只有量的连续累积、不存在阶段性的理论是

A.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B.发生认识论 C.心理发展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22.某儿童认为周围世界绕着他转,月亮跟着他走;他只知道自己有个哥哥,但不知道自己就是哥哥的弟弟。该儿童心理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后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3.根据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微观系统指儿童直接接触的环境 B.环境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C.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D.外层系统包括社会意识形态、法律、文化等 [12] 13

[13]

8.他人在场减少了人们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干预措施的可能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从众 B. 社会学习 C. 社会比较 D.责任分散 13.容易出现群体思维的是()

A高凝聚力的群体B低凝聚力的群体C民主的群体D放任的群体 18.以囚徒困境为基础的研究发现,双方如果合作,各自的获益最大,但合作的基础是() A熟悉B理解C竞争D信任

(多选) [12]

7.在斯腾伯格的爱情理论中,其基本要素包括( ) A.信任 B.亲密 C.激情 D.承诺

2007-2013真题章节分类—发展心理学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

(单选) [07]

25.艾里康宁和达维多夫划分儿童年龄阶段的标准是 A、生理发育B、智力发展C、个性特征D、活动特点

(多选) [07]

70.导致纵向研究使用较少的原因有

A、样本因时间延续而丢失B、阶段性资料不易保存 C、研究人员变动频繁 D、反复测查影响数据的可靠性 [11]

21.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衰退最早的心理机能是( ) A.感觉和知觉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13]

70根据维果茨基的观点,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有:()

A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B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C形成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D心里活动的抽象一概括机能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20.下列不正确的是( )

A.荣格最先开展对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B.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C.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学》,创立科学的儿童心理学; D.皮亚杰以活动特点标准将心理学发展划分四个阶段。 21.下列设计中,既描述因变量的年龄差异,又描述年龄变化对年龄群组测量时间效应进行分离( )

A.横断设计 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 D.双生子设计 22. 将青少年从家庭独立的过程称为“心理性断乳”的学者是( )

A.米德 B.普莱尔 C.霍尔 D.何林渥斯

(多选) [11]

70.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高级心理机能的特点有 A依靠生物进化获得 B以符号为中介

C反应水平是概括和抽象的 D 受社会文化历史规律的制约

[12]

70.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习俗水平的发展阶段包括( )

A.好孩子定向 B.处罚与服从定向 C.社会契约定向 D.维持社会秩序定向

71. 下列学习与教学方式中,社会建构主义倡导的有( ) A支架式教学 B认知学徒制 C同伴辅导 D合作学习

(综合) [09]

82.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答:一、影响发展的三个因素

1)生物性成熟(biological maturation):受遗传影响,父母或教师除了给孩子健康成长必要的营养和照顾,对孩子认知发展的生物性成熟因素影响很小 2)活动(activity):随着身体的成熟,人作用于环境和从环境中学习一些东西的能力渐增。比如:当孩子的协调性有了一定的发展,他通过玩跷跷板,可以把握平衡的原理。通过观察、探索、测试,我们在作用于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过程。

3)社会经验(social experiences):认知的发展受社会传播(social transmission)或学习别人的影响。如果没有社会传播,我们就要从新创造或发现所有的人类知识。 这三者共同起作用,影响认知发展。 二、建构主义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为了说明这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是如何变化的,皮亚杰首先引出了图式(schema)的概念。所谓图式,在皮亚杰看来就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最初的图式来源于先天的遗传,表现为一些简单的反射,如握拳

反射、吸吮反射等。为了应付周围的世界,个体逐渐地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了一系列的图式。同时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个过程完成的。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也就是说,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顺应就是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即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有机体就会对自身图式作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的情境。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发展。 三、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智力发展可以分为具有不同的质的四个主要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见表2-2)。在皮亚杰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在同一年龄完成相同的阶段。但是,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顺序是一致的,前一阶段总是达到后一阶段的前提。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化。随着儿童从低级向高级阶段的发展,他们由一个不能思维,仅依靠感觉和运动认识周围世界的有机体逐步发展成一个具有灵活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的独立个体。 四、教学工作的启示

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应该努力做到:

第一,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他们建构知识;

第二,要重视学校的课程设计,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体现不同的难度水平,制造认知矛盾,促进学生的同化和顺应过程;

第三,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设计一些社会互动的活动,提供概念的实例,为认知发展过程提供环境资源。 第四、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0]

82.试述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并比较其异同。【答案要点】

(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个人人格的基本面貌。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人格的发展就是性(心理性欲)的发展。儿童人格发展分为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和生殖期(青少年期)五个阶段。

(2)艾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框架,但更强调自我的作用,认为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个体人格发展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各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阶段1(0~1岁)信任对怀疑 、

14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阶段2(1~3岁)自主对羞怯、阶段3(3~6岁)主动对内疚、阶段4(6~12岁)勤奋对自卑、阶段5(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6(成年初期)亲密对孤独、阶段7(成人中期)繁殖对停滞、阶段8(成年晚期)完美对绝望。

(3)区别与联系:

① 区别: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将人格发展局限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特别强调早期经验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而艾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将个体发展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渐成的过程;弗洛伊德对人格发展阶段的划分只到青春期为止,而艾里克森将人格发展阶段扩展到了人的一生。

② 联系: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的继承、扩展与修正。

(三)心理发展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单选) [08]

22.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和组织分化非常迅速,并对环境极为敏感的时期是( ) A.第1~2周 B.第2~8周 C.第9~15周 D.第21~30周 [12]

23.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处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典型游戏类型( )

A.象征性游戏 B.练习游戏 C.结构游戏 D.观察性游戏 24.下列关于婴儿动作发展排序正确的是( ) A.翻身、坐、抬头、站、走 B.抬头、坐、翻身、站、走 C.翻身、抬头、坐、站、走

D.抬头、翻身、坐、站、走

解析:婴儿动作发展符合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A、安全型 B、回避型 C、反抗型 D、迟缓型 [08]

23.安斯沃斯(M.Ainsworth)等人研究婴儿依恋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 )

A.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B.视觉偏爱法 C.陌生情境技术 D.照镜子法 [12]

25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儿童成长外层系统的是:

A.父母工作单位 B.家长与学校关系 C.社会文化 D.家庭 解析:外系统指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如邻里社区、儿童的医疗保险、父母的职业和工作单位、亲戚朋友等。 [10]

21.伊扎德认为,个体生来就有的情绪反应是 A.愉快和不愉快 B.爱、怒和怕

C.惊奇、苦恼、厌恶、微笑和兴趣

D.愉快、惊奇、厌恶、痛苦、愤怒和悲伤

[13]

22.婴儿大约在5周左右,能区分人和其它刺激,对人的声音和面孔有特别的反应,并报以微笑。这种微笑是(C) A无意义微笑B内源性微笑C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D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多选) [10]

70.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 A.由上到下 B.由近及远 C.由边缘到中心 D.由粗大到精细

(综合) [08]

82.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言语发展过程的时候发现,无论哪个种族的儿童,其言语发展的过程极为相似。具体表现为:大约1岁时,能说出被他人理解的词;2岁末能说出词组;4~5岁能说出符合语法结构的句子。这表明,儿童在出生后的4~5年内即获得了基本的听说能力。试选用两种不同的言语获得理论解释上述现象。 答案要点:

言语获得理论归结起来有三种:

(1)习得(或经验)论:言语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强调家庭和社会环境对言语发展的重要作用。(3分) ①强化说认为,儿童语言的习得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实现的,强化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强化的程序是渐进的。言语发展表现为儿童习得的口头反应的增加。(4分) ②模仿说认为,儿童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通过观察、模仿而学习语言的。(3分)结合理论恰当地解释现象。(5分)

(2)先天论:语言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3分)

(多选) [09]

70.下列选项中,影响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有( )。

A.孕妇的营养状况B.孕妇的情绪状态 C.孕妇的年龄大小D.孕妇的文化程度

(四)婴儿心理发展

(单选) [07]

27、一个婴儿既需求与母亲接触,又拒绝母亲的爱抚,其依恋类型是

15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①先天语言能力说认为,语言是普遍语法能力(知识)的表现,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换的过程,这个转换是通过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因而能产生和理解无限多的新句子,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4分) ②自然成熟说认为,生物遗传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性因素。语言获得是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最容易获得语言的时期是从出生到青春期之间。(3分) 结合理论恰当地解释现象。(5分)

(3)相互作用:言语发展是生理成熟、认知发展与不断变化的语言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3分) ①认知相互作用论认为,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的一种,认知结构是言语发展的基础,言语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源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4分)

②社会相互作用论强调儿童与同伴或成人的交往在语言获得中的作用。(3分)结合理论恰当地解释现象。(5分) 【评分说明】考生可任选上述三种理论中的两种理论作答。三种理论全作答的,则按作答的先后顺序,只对前两种给分。

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违反。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其道德判断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道德实在论阶段

[13]

24、根据帕顿的研究结果,2岁左右儿童主要的游戏类型是:()

A、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B、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C单独游戏和联合游戏D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

28、儿童在发展早期,往往会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后来,当他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东西(如纸飞机)并没有生命时,就会修正自己原来的认识。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A同化B顺应C图式D平衡

(六)儿童的心理发展

(单选) [13]

21.格赛尔认为学习与“生理准备状态“有关,在没有达到准确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有效。支持该观点的依据来自()

A选择性繁殖实验B双生子爬梯实验C视觉悬崖实验D恒河猴依恋实验

(五)幼儿心理发展

(单选) [07]

28、对儿童脑电变化的研究表明,大脑各区域成熟的顺序为

A、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B、聂叶-枕叶-顶叶-额叶 C、顶叶-颞叶-枕叶-额叶 D、额叶-颞叶-顶叶-枕叶

29、儿童能够自发运用记忆策略,对羊与牛、作业本与教科书、苹果与草莓的图片进行分类记忆的年龄是 A、4-5岁 B、6-7岁 C、8-9岁 D、10-11岁 [09]

23.下列选项中,用来考察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方法是( )。

A.陌生情境实验 B.错误信念实验 C.动态测验 D.两难故事法

24.巴特森(C.Batson)提出的游戏理论是( )。 A.觉醒一寻求理论 B.元交际理论 C.认知动力说 D.机能快乐说 [10] 22.对于14~22个月大的儿童来说,男孩喜欢玩小汽车类的玩具,女孩喜欢玩娃娃和毛绒玩具。这种对玩具的选择体现了儿童的

A.性别认同 B.性别角色认同 C.性别角色标准 D.性别偏爱

24.儿童认为规则不是绝对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在

(简答) [13]

78.简述儿童同伴关系的作用 答案要点:(1)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2)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同伴

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强化、模仿和同化的机制实现的,同伴榜样在儿童行为和态度的改变上具有很大的作用;

(3)同伴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考框架。同伴既可

以给儿童提供关于自我的信息,又可以作为儿童与他人比较的对象。

(4)同伴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

(5)另外,早期的同伴关系不良将导致以后社会适应困难。

(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单选) [09]

22.下列有关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平衡性表现明显 B.批判性显著增强 16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C.自我中心再度出现D.表面性依然突出 [10]

23.个体出生后,身体发育的两个高峰期分别是 A.幼儿期和青少年期 B.婴儿期和幼儿期 C.婴儿期和青少年期 D.婴儿期和成年早期 [11]

24.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法律和秩序的取向 B.社会契约的取向 C.工具性的相对主义 D.普遍的道德原则取向

[13]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初中生反抗心理原因的是:() A自我意识高涨B独立意识增强C勤奋感与自卑感冲突D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

(综合) [07]

82、下面是一位14岁男生的日记摘抄,试分析日记内容反映的初中生的典型心理特点。

大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中他们 了解我们。 不到两年,我长高了,吃得多了,有了自己的主见,而不再是“小小少年”。但是在父母眼中,我仍然还是个孩子,逛公园、逛商场或外出散步,妈妈还是像过去一样,拉着我的手,生怕我会走丢似的。要是被同学看见了,真是丢死人了。更让我苦恼的是,妈妈总是事无巨细地管着我,每天骑车上学,妈妈总是不断地唠叨:“马路上多加小心”;晚上做完作业,刚打开电视看看体育新闻,妈妈又会问:“作业做完了吗?早点休息,明天一大早还得上学呢!”运动鞋想买阿迪达斯的,妈妈却非要买耐克的??

走进教室,我总觉得有几十双眼睛在盯着我,跟女同学打个招呼会感到脸红心跳;一次考试取得好成绩会欣喜若狂,一次小考考砸了会垂头丧气;为了一个小问题,会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当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时,又会觉得羞愧难当?

在同学的眼中,我帅吗?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我是一个好学生吗???

尽管有这么多烦恼,父母却浑然不知,有时候想和他们交流,但又觉得有些难以启齿。真不知道该向谁诉说。仔细观察班上其他同学,虽然他们表面上显得若无其事,但似乎又都与我有同样的问题、困惑和迷茫?.. 答:(1)生理变化的主要特点

a) 身体外形的变化。这是是青春发育期最明显地特点,也是青春期生理发育的外部表现,既包括身高、体重的变化,又包括第二性征的出现。

b) 生理机能的变化。心脏、肺、肌肉力量、脑和神经等体内的器官和组织到青春发育期迅速发展,体内各种生理机能迅速地增强,并逐步趋向成熟。

C) 性成熟。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向成熟过渡,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性机能的好奇心与新颖感。不管是男性或女性,都已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关系,促使他们对于异性“兴

趣”的发展,使他们产生新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例如,开始“爱美”,注意自己的外表仪容,也有的出现爱照镜子、追求打扮的现象。 (2)心理发展特点

过渡性,从幼稚(童年期)向成熟(成人期)过渡,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

闭锁性,内心世界逐步复杂,从开放转向闭锁,开始不大轻意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

社会性,比起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的心理带有较大的社会性。如果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更多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和家庭、学校环境的影响,那么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及其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动荡性,青少年的思想比较敏感,有时比小学生和成年人更容易产生变革现实的愿望。然而青少年也容易走另一个“极端”,品德不良往往容易出现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比例较高;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从青春期开始逐年增高,青春期是精神疾病发病的高峰阶段之一。

他们的精力充沛,能力也在发展,但性格未最后定型,尚未找到正确的活动途径,心理面貌很不稳定,且可塑性大,这是心理成熟前动荡不定的时期。

[12]

82、在一项心理学实验中,将婴儿和母亲带到一个实验室中观察婴儿在游戏时与母亲的互动情况,下面是两岁的平平和乐乐在实验中的表现。

平平:在与母亲独自相处时积极的探索环境,在与母亲分离后明显的感觉不安,当母亲回来时就找母亲,很快的与母亲接触,很容易高兴起来。

乐乐:在与母亲独处的过程中相当焦虑,不愿意进行探索活动,与母亲分离后表现的非常不安,母亲返回来时对母亲表现出强烈的不满,试图留在母亲的身边,但对母亲的接触又表示反对。 (1)该实验程序是什么? 陌生情景法

(2)什么是依恋?平平和乐乐属于什么类型?

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的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平平是安全依恋型 乐乐是反抗型依恋

(3)影响依恋质量的因素有哪些?两位母亲在养教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影响依恋质量的因素有依恋的机会、抚育的质量、婴儿的心理特点以及家庭环境和文化因素。

(4)依恋安全性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 婴儿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人格特征及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

17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八)成年期心理发展

(单选) [07]

30、在成人中期,一般不随年龄增长而衰退的能力是 A、逻辑推论B、知觉速度C、图形识别D、机械记忆 [09]

25.认知功能的老化与视、听觉的严重衰退关系密切。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 )。

A.感觉功能理论 B.加工速度理论 C.抑制理论 D.工作记忆理论 [10] 25.成人发展是由一系列交替出现的稳定期和转折期构成的。持这一 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莱文森(D.Levinson) B.哈维格斯特(R.Havighurst) C拉文格(J.Loervinger) D.何林渥斯(H.Hollingworth) [11]

25.下列关于成人中期的人格发展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自我发展处于从众水平 B.性别角色进入整合阶段C.对生活的评价具有现实性

D.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日益关注

[08]

29.最早明确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观点的学者是( )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詹姆斯D.桑代克

(二)学习与心理发展

(单选) [08]

30.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用于调节学习者内部注意、记忆和思维过程的能力称为( )

A.言语信息B.认知策略C.智力技能D.运动技能 [09]

26.下列心理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 )。 A.习惯化B.敏感化C.暗适应D.自适应

27.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个体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

A.智力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

[12]

28. 教师向学生随机呈现一个词表,并要求记住表中的单词,学生学会了按蔬菜、肉类、水果等对单词归类组织,并运用该方法记忆其他单词,根据加涅的观点属于( )

A.言语信息的学习 B.智力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语义信息的学习

解析:认知策略的学习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技能的学习。这种能力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13]

25、某种智力理论认为:成年人智力活动的特点是与其对环境的适应分不开的,智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发展,人一生的智力发展可以分为获取、实现、责任和整合等阶段,该理论的提出者是:()

A巴尔特斯(P.Bailes)B沙伊(K.Schaie)C金兹伯格(Ginzberg)D拉文格J.Loeking

[13]

27学生在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及面积相加原理后,形成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按加涅的学习分类标准,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高级规则学习

(多选) [08]

70.下列选项中,中老年人衰退比较明显的方面有( ) A.语义理解 B.空间记忆 C.推理能力 D.知觉速度 (多选) [08]

71.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现象的有( )

A.见贤思齐 B.望梅止渴 C.蜘蛛结网 D.谈虎色变 2007-2013真题章节分类—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单选) [07]

31.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A.1877卡普杰列夫《教育心理学》 B.1886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1899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三)学习的主要理论

(单选) [07]

33、蕴涵“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是 A、社会学习理论 B、人本学习理论 C、认知学习理论 D、联结学习理论 3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

A、抽象性和结构性 B、情境性和结构性 C、抽象性和非结构性 D、情境性和非结构性 18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08]

26.在间歇强化条件下,行为反应的特点是( ) A.建立快,消退也快 B.建立快,消退慢 C.建立慢,消退快 D.建立慢,消退也慢 31.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 A.认知目的说 B.认知同化说 C.认知发现说 D.认知接受说 [09]

29.与认知学习理论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除了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外,还强调( )。 A.情境性B.结构性C.抽象性D.竞争性

31.在品德培养过程中,强调将“晓之以理”和“导之以行”相结合的学习理论是( )。 A.认知学习理论B.人本学习理论 C.联结学习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 [10]

26.最早通过“潜伏学习实验”证明强化不是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的心理学家是

A.班都拉B.托尔曼C.皮亚杰D.布鲁纳

27.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而塑造行为的关键是

A.试误 B.顿悟 C.强化 D.模仿 2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能够有效解释这一现象的学习理论是

A.认知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 30.最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同伴关系并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课堂学习形式是

A.探究学习 B.竞争学习 C.个体学习 D.合作学习 [13]

26、对认识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托尔曼所提出的主要概念是:()

A内部强化B外部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

29、某同学认为学业求助是缺乏能力的变心,是对自我价值的威胁。该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类型属于() A掌握目标B学习目标C任务目标D表现目标 30.在学业成败归因的三个维度中,与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预期最密切的纬度是()

A、稳定性 B、可控性 C、内外性 D、特殊性 71下列学习与教学方式中,不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有()

A情境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D支架式教学

B.接受学习是高级的,发现学习是低级的 C.接受学习是机械的,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 D.接受学习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是机械的 [11]

30.认知领域学习的内容相当于

A.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条件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智力技能与认知策略 C.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D.知识和技能

3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类型是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机械的发现学习 D.机械的接受学习 [12]

26. 奥苏泊尔认为当学习者是高同化有逻辑一样的材料所必须的背景知识是,则该材料具备了( )

A.心理意义 B.潜在意义 C.显示意义 D.参考意义

解析:奥苏泊尔认为,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没有可以同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观念,就会使教材失去潜在意义。 27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共性是强调( ) A.先前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B.事实情境对学习的价值 C.社会互动是学习的决定因素 D.师生关系对于学习的促进 答案:A 解析: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先前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31. 强调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都维系于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明确提出这一主张的是( )

A.布鲁纳 B.奥苏泊尔 C.马斯洛 D.罗杰斯

解析:罗杰斯提出了“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的学习与教学观。他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简答) [07]

77、试根据斯金纳的理论,简述正强化、负强化、惩罚三者之间的区别

答:强化有正强化(积极强化、阳性强化、给予奖励)与负强化(消极强化、阴性强化、撤消惩罚)之分。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一般说来,正强化和负强化都起着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但有时也可使一个人在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 惩罚与消极强化有所不同,消极强化是通过讨厌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19

(多选) [09]

71.根据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现实生活中的口头表扬属于 A.正强化B.内部强化C.原始强化D.条件强化 [10]

71.下列有关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接受学习是低级的,发现学习是高级的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1]

78.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的内容。

建构主义学习观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相反,学生是主动地建构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4分)

学习者的这种知识建构过程具有3个重要特征:

(1)主动建构性。面对新概念、新信息、新现象或新问题,学习者必须充分激活头脑中的先前知识经验,通过高层次思维活动,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2分) (2)社会互动性。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2分) (3)情境性。概括化的知识是学习的核心内容,这些知识可以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让学生脱离具体物理情境和社会实践情境进行学习,而所习得的概括化知识可以自然地迁移到各种具体情境中。(2分)

(四)学习动机

(单选) [07]

35、内控型学生通常将个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

A、能力高低B、努力程度C、运气好坏D、任务难度 [08]

27.根据成就目标定向理论,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的个体,倾向于选择( )

A.最低难度的任务 B.中等难度的任务

C.最高难度的任务 D.最高或最低难度的任务 2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维纳提出的归因纬度的是( ) A.内在性 B.普遍性 C.可控性 D.稳定性 [11]

27.根据阿特金森(J.W.Atkinson)的成就动机理论,高成就动机者在面对不同难度的任务时,倾向选择的任务难度是 A.低难度 B.较低难度 C.中等难度 D.高难度

[12]

29.对于自发的,原本就有兴趣的学习任务,外部物质奖励往往会降低个体的内在学习动机,这一观点的动机理论是A.行为强化理论 B.需要层次理 C.自我价值理论 D.自我决定理论

解析:自我决定理论强调内部动机的东西,也关注外部动机的影响,认为外在动机使用不当会导致内在动机的抵消 30.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为了提高自我效能感,当个体取得学业成功是,应将其成功归因于( ) A.努力 B.能力 C.运气 D.方法

(综合) [13]

82试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该原理来培养和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 答案要点:

(1)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

及时强化等原则。他认为强化作用是行为塑造的

基础。行为是由伴随它的强化刺激所控制的。另外,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强化,行为就会消退,即得不到强化的行为是易于消退的。并且强化一定要及时。

(多选) [07]

71、关于成就目标定向与内陷能力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有

A、掌握目标的学生持能力不变观 B、掌握目标的学生持能力发展观

C、表现回避目标的学生持能力不变观 D、表现接近目标的学生持能力发展观

(2) 斯金纳把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种,但

他们的作用效果都是增进反应的概率。积极强化

是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消极强化是由于一种刺激的排除,而增加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斯金纳提倡以消退代替惩罚,强调强化的积极作用。

(3) 例如,通过逐步强化可以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

通过消退则可以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比如小孩

的许多无理取闹的行为,实际上是学习的结果。因为他们通过哭闹能得到诸如玩具、冷饮等强化物,为了矫正这种行为,就不应该再给予强化,所以不去强化而去淡化就可以消除不正确行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积极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慎重对待惩罚。

(简答) [09]

78.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在80年代,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20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如果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2)替代经验。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这里的一个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

3)言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

4)情绪唤醒。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 [10]

78.简述德韦克(C.S.Dweck)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

20 世纪 80年代初,德维克等人提出了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把学生的学业目标取向分为两类:学习目标(又称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其学习是为了个人的成长,他不在乎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犯很多的错误或者遭遇众多尴尬。所以他们敢于接受挑战并且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更能坚持到底。有这类目标取向的学生被称为任务卷入的学习者。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更关心的是能否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更多地关注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在比赛中获胜,在竞争中超越他人。他们常常会使用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来证明自我。这类学习者又被称作自我卷入的学习者,因为他们关注的是自己。

德维克认为,个体的内隐的能力观与其目标取向相关。人们对能力存在两类基本的理解。 一种为能力实现观,认为能力是稳定的,不可改变的特质。另一种为能力增长观,认为能力是不稳定的,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而加强。持有能力实体观的学生倾向设立表现目标,从而避免被别人看不起。持有能力增长观的学生,更多设置掌握目标并寻求那些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技能的任务。 [11]

77.两个学生参加考试:一个得到100分,另一个不及格。考100分的说是自己学习刻苦,不及格的说自己没有数学细胞。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两个学生将来学习的行为及其原因。

考100分的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与自己的努力,这是内部-不稳定-可以控制的因素,他会继续努力学习,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将失败归因于自己没有数学细胞,这是内部-稳定-不可控制的因素,他讲会自暴自弃,不会为数学努力,成绩也不会有提高。(5分) 因为维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为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对动机有重要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维度,

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如果归因与外部因素,则

会产生侥幸心理。如果将失败归因内部,则产生愧疚感,归因于外部,就觉得运气不好。如果将成功归因与可控制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动力。(5分)

(五)知识的学习

(单选) [07]

32、奥苏伯尔认为,影响知识学习的三个主要认知结构变量有稳定性和

A、可利用性、清晰性 B、可利用性、灵活性 C、可辨别性、清晰性 D、可辨别性、可利用性 36、提出学习迁移概括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贾德 B、苛勒 C、伍德活斯 D、鲁宾斯坦 [09]

28.布鲁纳认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运用于表面特征不同而结构特征相似的多种情境。这一观点所强调的迁移类型是 A.一般迁移B.特殊迁移C.水平迁移D.逆向迁移 30.强调前后学习的情境相似性对迁移效果影响的理论是 A.经验概括说 B.共同要素说 C.关系转移说 D.结构匹配说 [10]

28.学生在已掌握“力”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重力”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总括学习

31.小明的母亲让孩子上午学习汉语拼音,晚上学习英文字母,结果小明经常混淆两者的发音。这一学习迁移现象属于

A.正迁移B.负迁移C.高路迁移D.一般迁移 [11]

26.语法知识的学习促进了语言的表达。这种迁移现象是 A.陈述性知识对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B.陈述性知识对程序性知识的迁移 C.程序性知识对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D.程序性知识对程序性知识的迁移 28.概念学习中的变式是指

A.变更教学组织方式 B.变更言语表达方式 C.变更概念的本质属性D.变更正例的无关属性 29.在桑代克早期提出的学习规律中,体现了共同要素迁移理论思想的是

A.多重反应律 B.优势元素律 C.联合转移律 D.类推反应率

21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简答) [08]

78.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认知结构是迁移得以产生的重要中介。(4分)

(2)影响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变量是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稳定性和可辨别性。可利用性,即认知结构中要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概括性、包容性更强的先前经验;稳定性,即认知结构中的先前经验必须被牢固地掌握;可辨别性,即认知结构中先前经验的各成分之间及其新旧经验之间能够清晰分辨。(6分) [12]

78、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这种理论是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官能就是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白的,对官能的训练就如同司对肌肉的训练一样。 (2)对教育的影响

从形式训练的角度看,心理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整体,一种成分的改进会加强其他的各种官能,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形式训练说认为,官能训练重点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也就是,学校教材的选择不必重视其使用价值,只应重视它们对心理官能训练所具备的形式。

形式训练说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和现实依据,其对迁移的解释是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的。

(多选) [11]

72.开展以动物为研究的被试时,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给动物以人道对待

B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动物解剖时可以不使用麻醉剂 C获取、照料、使用和处理动物以符合实验设计要求为主 D当动物生命结束时,需要快速且无痛

(二)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单选) [07]

37、在一个2×2的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6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A、6 B、12 C、18 D、24 40、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

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 41、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A、匹配法B、平衡法C、排除法D、恒定法 46、在2×3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 A、2个 B、3个 C、5个 D、6个

48、在心理学实验中要求特征是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之一,反映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

A、Stroop效应B、练习效应C、霍桑效应D、序列效应

[08]

40.在一项研究情绪的实验中,要求A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观看恐怖电影,要求B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休息,则A组被试通常被看做是( ) A.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 B.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

C.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 D.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

国外某一实验探讨了青年与老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速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阅读速度受材料类型和年龄因素的影响,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

63.该实验设计是一个( ) A.二因素设计 B.四因素设计 C.二水平设计 D.四水平设计

64.如采用被试内设计,最容易产生的效应是( ) A.霍桑效应 B.实验者效应 C.练习效应 D.安慰剂效应

65.能够推断出“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

2007-2013真题章节分类—实验心理学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单选) [09]

32.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该著作是( )。 A.《定量分析手册》B.《心理学大纲》 C.《实验心理学》 D.《心理物理学基础》 [10]

32.注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并由此形成了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学者是

A.费希纳B.赫尔姆霍茨C.斯金纳D.韦伯

[13]

32.第一位用实验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现象的学者是:() A、冯特 B、艾宾法斯 C、铁钦纳 D、巴甫洛夫

22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这一结论的统计依据是( )

A.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主效应均显著 B.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显著 C.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D.材料类型、年龄和阅读速度的交互作用显著 [09]

33.在探讨字号大小对汉字阅读速度产生影响的研究中,阅读速度是( )。

A.因变量B.自变量C.控制变量D.刺激变量

34.在实验研究中,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是( )。

A.统计结论效度 B.外部效度 C.构思效度 D.内部效度

35.在探讨人类对不同语义范畴类别(动物、工具)、不同危险性概念(高危险、低危险)进行加工是否存在差异的一项研究中,其实验设计应是( )。 A.二因素设计 B.四因素设计 C.二水平设计 D.四水平设计

根据右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回答36~38题。 36.这种设计是( )。 A.ABBA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被试内设计 D.混合设计 37.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实验处理数为( )。

A.3 B.4 C.5 D.6 38.若该设计的交互作用显著,则应进一步做的统计分析为A.主效应检验 B.相关分析 C.简单主效应检验D.回归分析

39.在实验时,要求不同的被试组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及程序。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 A.消除法B.恒定法C.随机法D.匹配法 [10]

34.被试间设计采用的同质化分组技术,除了匹配技术之外,还有

A.联想技术 B.随机化技术C.抵消技术D.平衡技术 35.研究者先测量所有被试与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这种被试分组方法称为

A.匹配法 B.分层抽样法 C.ABA法 D.ABBA法

43.在考察旁观者人数对危机情境救助行为影响的研究中,自变量是

A.被试特点 B.作业特点

C.环境特点 D.暂时造成被试差异

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回答46~48题。

4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被试 实验处理 A 1 2 B 2 3 C 3 4 D 4 1

4

1 2 3 3 4 1 2

46.这种设计属于 A.被试间设计B.混合设计C.ABBA设计D.被试内设计 47.采用这种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 A.顺序误差 B.期望误差 C.实验者效应D.动作误差 48.如果有6种实验处理,采用这种设计的被试人数可以是 A.8人 B.10人 C.12人 D.14人 [11] 32.ABBA实验设计属于 A.被试内设计B.被试间设计C.混合设计D.对照组设计 37.在选择因变量的测定指标时,应综合考虑其 A.稳定性、客观性、可辨别性 B.恒定性、数量化、整体性 C.情景性、整体性、可辨别性 D.客观性、数量化、组织性 39.一个实验有3组被试,方差分析的组内自由度为27,则该实验的被试总数为 A.24 B.28 C.30 D.81 41.某研究表明,当场景中的干扰物减少和照明度降低时,与年青人相比,老年人搜索场景中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更低、反应速度更慢。该研究中自变量的数量是 A.2 B.3 C.4 D.5 [12] 32. 记忆表象有可操作性的经典实验是( ) A.心理旋转实验 B.人工概念实验 C.stroop实验 D.点探测实验

33. 在反应实验中,常用的两个因变量是:

A.速度和准确性 B.速度和稳定性 C.稳定性和准确性 D.灵敏性和稳定性

[13]

35.在不同类型的自变量中,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导语所操纵的是:()

A 刺激特点 B 环境特点 C 被试特点 D 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40-42题。为考察词的类型(靶子词、非靶子词)以及辨别条件(高辨别、低辨别)对双耳追随效果的影响。研究者将60名被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名,一组即接受靶子词——高辨别条件的处理,也接受靶子词——低辨别条件的处理;另一组则接受非靶子词——高辨别条件处理,也接受非靶子词——低辨别条件的处理。

40.该实验设计是:( )

A 被试间设计 B 被试内设计 C 混合设计 D 回归间断点设计 23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41.该实验中的辨别条件属于:( ) A 被试间变量 B 被试内变量 C 额外变量 D 无关变量 42该实验的交互作用是() A词的类型*辨别条件B靶子词*非靶子学C高辨别条件*低辨别条件D词的类型义辨别条件*追随效应 (多选) [07] 72、有人想检验课堂教学中屏幕上呈现的四种类型的文字颜色与背景色搭配是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没有发现这四种搭配类型的学习效果之间存在差异。可能的解释是 A、文字颜色与背景搭配色本来就与学习效果无关 B、所挑选的文字颜色与背景色的四种搭配类型之间差异过小 C、对学习效果的测量不准确 D、授课老师的差异削弱了文字颜色与背景色搭配类型的影响效果 [08] 73.平衡技术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之一。常用的平衡技术有( ) A.匹配法 B.拉丁方设计 C.双盲法 D.ABBA法 [09] 72.在某记忆实验中,要求被试识记50个单词。单词的频率可以作为( )。 A.结果变量B.自变量C.因变量D.额外变量 [10] 72.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 A.被试的成熟与发展 B.被试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 C.统计回归 D.仪器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12] 72. 内隐学习的研究范式主要有( ) A双任务范式 B序列学习范式 C人工语法范式 D信号检测范式 73. 所罗门四组设计的特点有( ) A.可检验前测验处理的效应 B.将“有无前测程序”这一变量引入实验设计中 C.可采用被试内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所有主效应 D.可检验“前—后测效应”与“实验处理”之间是否有交互作用 此认为最初的假设成立。请找出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原有的实验设计。 答:实验能得出的结论:学习复杂迷宫比学习简单迷宫需要花费更多的学习次数,但是并不能证明海马在其中的作用。 改进:增加对照组。取40只小白鼠,分成四组:A,B,C,D。A组和B组切除海马,C组和D组保持海马。A组和C组学习简单迷宫,B组和D组学习复杂迷宫。答:实验能得出的结论:学习复杂迷宫比学习简单迷宫需要花费更多的学习次数,但是并不能证明海马在其中的作用。 改进:增加对照组。取40只小白鼠,分成四组:A,B,C,D。A组和B组切除海马,C组和D组保持海马。A组和C组学习简单迷宫,B组和D组学习复杂迷宫。 [10] 80.请根据下图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观测1 观测2 观测3 观测4 实验处理 观测5 观测6 观测7 观测8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第5周 第6周 第7周 第8周 第9周 (1)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 (2)该类型设计有何优缺点? 【答案要点】 (1)这是一个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2)优点:①可较好地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②可控制测量因素的影响;③可较好地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缺点:①没有控制组,因此很难对其他额外变量加以控制;②测量与处理的交互作用难以得到控制;③多次实施前测可能降低或增加被试对测试的敏感性。 (综合) [07] 83、某研发机构开发了一套适合5岁幼儿阅读能力训练的游戏产品,欲通过比较该产品使用三个月前幼儿阅读能力的变化,以确定其有效性,请针对该目的提出具体实验设计方案,说明理由;并对预期的实验数据给出具体统计分析方法。 答:试验内容如下: (1)试验对象:5岁儿童60名,各方面条件均衡。 (2)试验方式:将60名儿童随机分成A、B两组。测量两组儿童的阅读起始水平。A组使用该游戏产品,B组不使用。三个月后,再次测量两组儿童的阅读水平。 (3)试验结果:假如三个月后进行阅读水平的测量,A组儿童的阅读提高程度显著高于B组,则证明游戏产品有效,反之,若没有明显的差异,则说明这种产品无效。 (4)注意:试验过程必须确保测量A、B两组阅读能力的材料的一致性,排除可能的干扰因子。 [08] (简答) [07] 79、某研究者假设:海马与复杂思维加工有关,与简单思维加工无关。该研究者随机选出20只白鼠平均分成两组,切除它们的海马,让第一组学习简单迷宫,第二组学习复杂迷宫。第一组经过10次学习就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第二组在学习30次后才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研究者据

24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83.表1和表2、表3和表4是针对同一问题采用两种不同的实验设计所获得的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这两种实验各自属于何种设计类型,每种设计各自使用了多少被试。 (2)针对研究问题,根据实验设计一的统计分析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实验设计二与实验设计一的结论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能得出什么结论? (3)这两种设计中哪一种更适宜考察本研究的问题?请具体说明理由。 实验设计一 表1 不同教学方法下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类型 教学方法 讲授式 学优生 学困生 48.17 45.67 启发式 51.50 68.67 平均分 49.83 57.17 表2 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源 学生类型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322.67 1 1 F值 P值 教学方法 1040.17 教学方法×学580.17 生类型 误差 总和 实验设计二 1 1040.17 11.922 0.003 322.67 3.698 0.068 580.17 6.649 0.018 87.25 1745.00 20 3688.00 23 表3 不同教学方法下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类型 学优生 学困生 平均分 表4 方差分析结果 教学方法 讲授式 48.17 45.67 46.92 启发式 51.50 68.67 60.08 平均分 49.83 57.17 53.50 变异源 被试间效应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值 学生类型 322.67 1 322.67 0.442 误差(学生1322.33 10 133.23 类型) 被室内效应 0.151 教学方法 1040.17 1 1040.17 25.206 0.001 教学方法×580.17 1 580.17 14.059 0.004 学生类型 误差 答案要点: 412.67 10 41.27 25

(1)实验设计一为2×2被试间设计,(2分)被试为24人。(2分) 实验设计二为2×2混合设计,其中,学生类型为被试间变量,教学方法为被试内变量。(2分)被试为12人。(2分) (2)根据实验设计一的结果,能得出如下结论: ①教学方法的主效应显著,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成绩显著高于讲授式;(2分) ②学生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2分) ③教学方法和学生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即教学方法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与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困生成绩的提高作用更大。(4分) 实验设计二与实验设计一的结论相同。(4分) (3)比较说明 ①比较而言,被试问设计的方案能更好地回答研究问题;(4分) ②虽然混合设计所需的被试量较少,且混合设计将教学方法作为被试内变量,能更好地控制来自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但当实验过程中容易产生累积效应或练习效应时,则被试内实验设计无法适用。本实验如果将教学方法作为被试内变量则会产生累积效应或练习效应,因此,包含被试内设计在内的混合设计不能回答该研究所探讨的问题,选择被试问设计更佳。(6分) 【评分说明】关于(3)中的第②点,只要考生说明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作为被试内变量可能产生相互干扰或影响,因此混合设计不适用,即可给6分。 [09] 83.图A、B、C是一项实验的三种可能结果。试根据图示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该实验有几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因变量是什么? (3)请用文字分别描述这三种可能的结果。 图A 图B 图C 1)实验目的是什么? 研究健忘症患者在知觉辨认能力方面是否与正常人存在差别。 2)分析自变量,因变量? 自变量有两个:被试和测验类型。被试变量有两个水平:健忘症患者和控制组的,测验类型也有两个水平:自由回忆测验和知觉辨认测验。 因变量为自由回忆能力和知觉辨认能力,因变量指标为正确率。 3)根据三组图表解释实验结果。 第一种结果说明,健忘证患者在自由回忆和知觉辨认能力方面都低于控制组,这提示我们健忘症患者不仅记忆方面存在缺陷,知觉辨认方面也有障碍,可能是知觉辩认不足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造成了记忆的缺陷,也有可能是长期记忆的障碍影响了健忘患者的知觉能力。 第二种结果表明,健忘证患者在自由回忆方面都低于控制组,而知觉辨认能力方面没有差异,这说明健忘症患者只存在记忆能力的障碍知觉辨认不存在障碍。 第三种结果表示,健忘证患者在自由回忆方面都低于控制组,而知觉辨认能力方面高于控制组,这说明健忘证患者由于长期记忆障碍,为完成认知任务,在其它认知能力方面可能进行补偿,在本实验中健忘症患者在知觉辨认方面进行了补偿,健忘症患者在知觉辨认能力方面高于控制组。 [12]

83.请阅读下列两段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研究一:为研究家庭经济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研究者随机选择了某市家庭经济收入高、低不同的两组儿童各50名,在控制了除经济收入外的其他重要的额外变量后,测量了这两组儿童分别在1岁和2岁时的语言发展水平。结果发现:两组儿童在1岁时不存在语言发展上的差异,但2岁时差异显著,表现为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儿童比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拥有明显的语言优势。据此结果,该研究推论,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会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研究二: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呈现伪证是警察审问嫌疑人获取口供的常用方法之一。为了证明其可靠性,研究者设计了一个2(高、低易感性)× 2(有、无目击者)的完全随机实验。其中,易感性“高、低”是指被试分别以快、慢两种速度输入字母,目击者“有、无”是指主试同伙报告“看见”或“没看见”被试是否敲击了“空格”键。因变量指标是被试顺从、内化和虚构的人数比例。“顺从”是指被迫承认敲击了“空格”键,“内化”是向别人叙述自己敲击了“空格”键,“虚构”是指向主试承认自己敲击了“空格”键。结果发现,被试有69% 表现出顺从, 28% 表现出内化,9% 表现出虚构,经检验差异显著。尤其是在高易感性和有目击者条件下,被试最有可能表现出顺从和虚构。这表明,呈现伪证能够使人们更易接受被指控的结果。该研究据此推论,警察审问时通过呈现伪证引出的供词并不可靠。 (1)这两项研究各自存在哪些不足?请说明理由,并分别给出改进的建议。

(2)试根据研究评价标准,分析这两项研究所存在问题的性质,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1)两项研究的不足、理由及改进意见 ①第一项研究的不足、理由及改进建议

第一项研究的问题是年龄自变量变化范围过窄。因为儿童语言在一定年龄阶段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2 组儿童在 1 至 2 岁年龄段上的差异并不表明在语言发展的其他年龄段也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测试这两组儿童在 3, 4, 5, 6 岁年龄段(或更高年龄段)的语言发展水平。 ②第二项研究的不足、理由及改进建议

第二项研究的问题是研究结论外推的有效性。实验中的被试产生的是对无意识疏忽性行为的内化,并不能确认他们会对真实审问情境中的明确犯罪意图也产生内化。需要在接近真实的审问情境中检验被试对明确的犯罪意图指责产生内化的可能性。

(2)两项研究所存在的问题的性质及关系

① 第一项研究的问题属于研究的内部效度问题,即选择的交互作用的问题(或者不同年龄段的成熟与语言测验之间的交互作用问题)。

第二项研究属于研究的外部效度问题,即生态学效度存在问题(或者实验室的研究结论难以推广到真实的生活环境中)。

②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前提,没有好的内部效度,也就谈不上外部效度。但是,内部效度高并不能保证外部效度一定高。

[13]

83.人们发现,大脑两半球对情绪性信息的加工是不对称的,在脑功能指标上存在着偏侧化现象。有两个理论对此加以解释:半球优势假说认为,只有右半球负责对情绪的加工;效价假说认为,不同效价的情绪是由不同的大脑半球进行加工的,右半球主要加工消极情绪,左半球主要加工积极情绪。

⑴请设计一个混合实验检验这两种假说,并简要说明需控制哪些主要额外变量。

⑵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支持半球优势假说? ⑶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支持效价假说? 答案要点:

(1)

组内自变量:人像脸的部位(左脸、右脸);组

间自变量:情绪效价(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因变量:脑区激活部位。额外变量:人脸的性别、年龄、被试性别与年龄、选用右利手的被试

(2) (3)

假如不管主试呈现的人脸是左脸还是右脸,呈现

的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右半球的激活量显著大于左半球,则支持半球优势假说。

不管呈现的人像脸的部位是左脸还是右脸,呈现

积极情绪时,相比于消极情绪,被试左半球的激活量显著高于右半球;呈现消极情绪时,相比于积极情绪,被试右半球的激活量显著高于左半球,则支持效价假说。

26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三)反应时法

A选择反应时与选择刺激数目之间是呈线性关系 B刺激-反应之间的相似性越高,选择反应时越长 C准备状态与不同选择反应时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 D个体成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反应时缩短

[12]

34.根据唐德思的ABC法辨别时间应是: A.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B.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C.辨别反应是减去选择反应时

D.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简答) [10]

(单选) [07]

38、库柏和谢柏特在“心理旋转”实验中发现,每种反应都包括最基本的选择反应时即基线反应时,反映基线反应时的刺激旋转角度是

A、0 B、90 C、180 D、270 45、斯腾伯格提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加法反应时法 B、减法反应时法 C、简单反应时法 D、选择反应时法 [08]

32.在唐德斯(F.C.Donders)的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B、C三种反应时分别代表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它们的关系为( )

A.RTB>RTA>RTC B.RTC>RTB>RTA C.RTC>RTA>RTB D.RTB>RTC>RTA [10]

33.在唐德斯(F.C.Donders)ABC减法反应时实验中,B反应时代表的是

A.选择反应时 B.辨别反应时 C.简单反应时 D.基线反应时 [11]

33.内隐联想测验使用的因变量指标是

A.反应类型 B.反应时 C.正确率 D.信心评价

79.简述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答案要点】

(1)外部因素:刺激强度;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所刺激的感觉器官。

(2)机体因素:机体的适应水平;被试的准备状态;额外动机;被试的年龄;练习;个体差异;速度-准确性的权衡。

(四)心理物理学方法

(单选) [07]

42、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式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种方法是 A、恒定刺激法 B、平均差误法 C、最小变化法 D、系列探索法

43、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的β值为 A、-0.22 B、0.22 C、0.33 D、3.00 [08] 33.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 A.史蒂文斯 B.费希纳 C.韦伯 D.冯特

34.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 ) A.第一次非正到正的对应值 B.第一次非负到负的对应值 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 D.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

36.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击中目标的奖励,则可推测( )

A.β增大,d’增大 B.β增大,d’不变 C.β增大,d’减小 D.两者均不变 [09]

40.制作感觉比率量表的直接方法是( )。

[13]

72下列关于信号检测论ROC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β值的改变独立于d’值的变化 B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相同的辨别力

C曲线离偶然事件对角线越远,表示被试的辨别力越强 D曲线离偶然事件对角线越远,表示被试的判断标准越高

(多选) [11]

73.下列关于选择反应时的表述正确的有

27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A.对偶比较法 B.差别阈限法 C.数量估计法 D.等级排列法

41.由于实验本身刺激呈现的规律性,使得被试对刺激是否达到阈限值提前做出反应而产生的误差是( )。 A.习惯误差B.期望误差C.练习误差D.疲劳误差 [11]

34.下列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中,最容易产生动作误差的是

A.平均误差法B.最小变化法C.恒定刺激法D.信号检测法

38. 保持量=(认对刺激数目-认错刺激数目)/(新刺激数目+旧刺激数目)×100%,采用这个公式计算,记忆保持量的方法是( )

A.再认法 B.自由回忆法C.节省法 D.系列回忆法 39.当实验出现了“霍桑效应”时,为了改进实验,后续研究应采取( )

A.双盲法B.消除法C.平衡法D.对抗法

(五)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单选) [07]

39、加工水平效应的研究表明:最初知觉的加工水平越深,对经验的记忆越好,若要求被试对同一组汉字进行汉字结构判断或汉字词性判断,然后对这些汉字进行再认测验,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汉字结构判断后的再认成绩与汉字词性判断后的再认成绩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A、前者高于后者 B、前者低于后者 C、没有差异 D、无法判断 44、在知觉实验中,常用动景盘来研究

A、真动知觉 B、诱导运动 C、自主运动 D、似动运动 47、研究情绪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中情绪与其他心理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是

A、形容词检表法 B、时间抽样法 C、情绪诱导法 D、刺激反应时 49、系列位置效应常被看做是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有效证据,可通过对单词等的自由回忆测验获得。如果改变单词频率、单词呈现速度、单词系列长度,对系列位置效应最有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对渐近线和近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首因效应 B、对首因效应和渐近线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近因效应 C、对首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渐近线和近因效应 D、对近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首因效应和渐近线 [08]

35.托尔曼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地图。他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来自于( )

A.顿悟学习实验 B.位置学习实验 C.系列学习实验 D.对偶学习实验

37.要获得任一种色调的混合色光,需要单色仪的台数至少是( )

A.2台 B.3台 C.4台 D.5台

38.人们注视黄色背景上的一小块灰色纸片几分钟后,会感觉到灰色的纸片呈蓝色。这种现象称为( )

A.颜色适应B.颜色恒常C.颜色对比D.颜色混合 39.棒框仪通常用来研究的问题是( ) A.注意分配 B.手眼协调

C.知觉——动作学习 D.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09] 42.“这是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实验开始时,计算机屏

[13]

33.刺激数目与选择反应的关系是()

A、线性关系 B、指数关系 C、对数关系 D、二次函数关系

37.费希纳定律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前提假设是:()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 B. 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 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内有效 D. 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多选) [07]

73、采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感觉阈限时,容易产生的误差有

A、习惯误差B、疲劳误差C、练习误差D、空间误差 [10]

37.在用差别阈限法制作等距量表时,作为等距单位的是 A.最大可觉量 B.最大可觉差 C.最小可觉量 D.最小可觉差

38.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某被试的击中率和虚报率的O值分别是0.40和0.08,则该被试的β值为 A.0.20 B.0.32 C.0.48 D.5.00

39.在史蒂文斯的幂定律中,幂函数的指数决定按其公式所画曲线的形状。当指数值大于1时,曲线是 A.S形曲线 B.反S形曲线 C.正加速曲线 D.负加速曲线 [11]

40.在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平均上限的重量为205克,平均下限的重量为196克,则差别阈限为

A.4.0克 B.4.5克 C.5.0克 D.9.0克 [12]

35. 研究错误记忆的经典范式是( )

A.GO-NOGO范式 B.PDP范式 C.IAT范式 D.DRM范式 36.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 A.需要更多的被试 B.研究效率低

C.容易引起顺序效应 D.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 37. 考察7、8、9岁三个年龄但女生对4种不同材料学习效果,其实验处理有( )

A.3种 B.4种 C.7种 D.12种

28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幕中央将相继呈现一系列字母矩阵,呈现的时间很短,您要尽可能地记住它们。当矩阵消失后,将您所看到的字母记录到记录纸上??”。采用此类指导语的瞬时记忆研究方法是( )。

A.部分报告法 B.延迟部分报告法 C.全部报告法 D.顺序再现法

43.下列实验中,支持知觉直接性观点的是( )。 A.知觉恒常性实验 B.三维图形知觉测验 C.透视错觉实验 D.“视崖”知觉实验 [10]

36.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与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在一起,并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辨认出学过的单字。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是

A.系列回忆法 B.再认法 C.自由回忆法 D.对偶联合法

40.下列实验中,支持情绪后天习得观点的是 A.华生的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 B.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估实验 C.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系列实验

D.哈罗(H. F. Harlow)的恒河猴依恋实验

41.个体对单个声源方向进行判断需要利用双耳线索。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双耳线索的是

A.强度差B.时间差C.速度差D.周相差 42.动作稳定测验仪(九洞仪)可用于考察

A.情绪特性B.记忆特性C.思维特征D.需要特征 44.在记忆研究中,通常采用Peterson-Peterson法来控制

A.复述的作用 B.成熟的作用 C.疲劳的作用 D.期待的作用

45.验证工作记忆是否存在中央执行系统,通常使用的研究范式是

A.双任务范式 B.点探测范式 C.线索提示范式 D.注意瞬脱范式 [11]

35.内隐学习最早的研究范式是

A.人工语法范式 B.序列学习范式 C.复杂系统范式 D.样例学习范式

36.即使一个刺激被有意忽视,注意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分配到该刺激并影响其此后的加工。研究这种现象的实验范式是

A.搜索范式 B.双侧任务范式 C.负启动范式 D.整体一局部范式

38.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眼动分析指标不包括 A.注视 B.眼跳 C.回视 D.眨眼

个靶刺激的能力降低,这种现象称为( )

A.注意瞬间 B.注意分散 C.返回抑制 D.非注意盲视 42、在双耳分听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随机呈现相同数量的靶子词,让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左耳或右耳听到靶子词时,要分别做出反应,结果发现,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超过50%,且差异不明显,这一实验结果支持的理论是( )

A、衰减理论 B、晚选择理论 C、资源有限理论 D、早期选择理论

[13]

38.注意研究中所使用的双作业操作范式应遵循的原则是:()

A 互补原则 B 对比原则 C 加法原则 D 减法原则

(多选) [08]

72.记忆实验研究中,材料呈现的方法有( ) A.全部呈现法 B.信号检测法 C.提示法 D.对偶联合法 [09]

73.等响曲线反映的响度听觉特点有( )。 A.频率是影响响度的一个因素 B.响度为零的等响曲线的响度级为零 C.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响度增长率 D.声强提高,响度级也相应增加 [10]

73.用于内隐记忆研究的加工分离程序,其基本假设包括 A.意识性提取的操作表现为全或无

B.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是彼此独立的加工过程 C.自动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是一样的 D.意识性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是一样的 [11]

42.向被试先后呈现两道个位数的加法题,在每道加法题呈现后,要求被试报告结果;同时,在连续呈现两道加法题后,要求被试按顺序报告出每道加法题的第二个数字。这种方法测定的是

A.前瞻记忆B.工作记忆C.错误记忆D.回溯记忆 43.闪光融合仪通常用来考察

A.闪光灯效应B.联觉现象C.似动现象D.诱动现象

[12]

40. 霍尔瓦-多尔曼仪常用于测量( )

A.深度知觉 B.时间知觉 C.活动知觉 D.似动知觉 41.在一系列快速呈现的刺激中,如果第一个靶刺激出现之后的200-600ms内呈现第二个靶刺激,那么探测第第二

[12]

43、补笔测验通常用来研究( )

A、前瞻记忆 B、内隐记忆C、外显记忆D、元记忆

[13]

73无觉察知觉存在的证据主要来自()

A Stroop启动实验 B实验性分离实验 C盲视研究D单侧忽视研究 29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2007-2013真题章节分类—心理统计 (一)描述统计

(单选) [07]

64、现有一列数据,它们是4,4,5,3,5,5,2。这列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全距依次是

A、4,4,2 B、4,5,3 C、5,4,4 D、5,5,1 55、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统计图是 A、直方图 B、线性图 C、条形图 D、散点图 [08]

50.有一组数据:3,6,2,7,32,4,8,6,5。要描述这组数据的特征,受极端数据值影响的统计量是( ) A.平均数 B.中数 C.四分位数 D.众数

43.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00,标准差是25,这组数据的变异系数是( )

A.4% B.25% C.4 D.25

52.在某次考试中,小明的语文、数学成绩均为80,英语成绩为75。已知全班三科平均成绩都为65,语文标准差为10,数学标准差为15,英语标准差为5。小明三科的成绩按照标准分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的结果是( ) A.语文、数学、英语 B.英语、数学、语文 C.英语、语文、数学 D.语文、英语、数学 53.一组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5,则Z值为-2.58的原始数据是

A.37.10 B.42.42 C.47.42 D.62.90

A.0.12 B.0.32 C.0.48 D.0.54 [09]

59.教师的职称和薪水这两个变量的数据类型分别属于 A.命名数据和等比数据B.等距数据和等比数据 C.顺序数据和等距数据D.顺序数据和等比数据

63.在一组正态分布的数据中,去掉两端极值后,一定不会受到影响的统计特征值是( )。 A.全距B.平均值C.标准差D.众数 60.一组数据中每个数的值都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分别是( )。

A.0,0 B.5,25 C.0,5 D.0,25 [10]

50.运用相对累加次数分布曲线,可以快速计算出与学生原始分数相对应的统计量是

A.百分等级B.Z分数C.T分数D.频次

51.要把标准差转化为方差,研究者要完成的工作是 A.计算标准差的平方根B.用样本n除以标准差 C.用1/Z除以标准差 D.计算标准差的平方 54.适用于描述某种心理属性在时间上变化趋势的统计分析图是

A.茎叶图 B.箱形C.散点图 D.线形图

56.一位研究者随机调查了50名城市居民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的花费,另外还搜集了老师对这些孩子的总体评价,得到积差相关系数为0.53。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如果另外再随机调查50名乡镇居民,他们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的花费与老师对其孩子总体评价之间的相关系数会非常接近0.53

B.用城市居民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的花费预测老师对其孩子总体评价的准确率为53%

C.城市居民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的花费决定老师对其子女的总体评价

D.城市居民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的花费与老师对其孩子的总体评价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 根据下图,回答63~65题。

54.对于具有线性关系的两列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计算它们相关系数最恰当的公式是是( ) 51.一项研究调查了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对在公众场合吸烟的态度,结果如表所示。那么,性别与对待吸烟的态度之间的相关系数是( )

63.甲、丙两图表示的数据分布形态分别是

A.正偏态和负偏态分布 B.正偏态和正态分布 C.负偏态和正态分布 D.负偏态和正偏态分布

64.描述甲、丙两图特征的集中量数中,数值最大的分别是

A.甲图——众数、丙图——平均数 B.甲图——中数、丙图——众数 C.甲图——平均数、丙图——众数 D.甲图——平均数、丙图——平均数 65.关于乙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平均数、众数、中数相等 B.图形围绕平均数左右对称 30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C.图形中曲线与横轴之间的面积为1 D.标准差的变化不影响该图形的形态 [11]

44.下列数据类型属于比率数据的是

A.智商分数B.反应时C.年级D.数学成绩

65.某中学初一、初二的学生接受同一个测验,初一学生平均分为65分,标准差为5,初二学生平均分为80分,标准差为6。结论正确的是 ( ) A.初一分数比初二分数离散程度大 B.初二分数比初一分数离散程度大 C.两个年级的分数离散程度无法比较 D.两个年级的分数离散程度一样大

[12]

44、小明在一次由50人参加的英语测验中得了80分,排名第8,其百分等级为( ) A、160 B、80 C、85 D、88

49、数据2、5、9、11、8、9、10、13、10、24中位数是( ) A、8.0 B、8.5 C、9.0 D、9.5

50、一组数据的分布曲线呈双峰状态,据此可以推测该组数据中可能有两个( )

A、中数 B、众数 C、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56、两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变量,且服从正态分布,计算相关系数最恰当的方法是( )

A、积差相关B、等级相关 C、点二列相关 D、双列相关

(多选) [07]

75、描述数据离中趋势的统计量有

A、方差 B、标准差 C、平均差 D、四分位差 [10] 74.散点图的形状为一条直线,且两个变量方差均不为0,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能为

A.1 B.0.5 C.0 D.-1

(二)推断统计

(单选) [07]

63、在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正、负1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

A、25.00% B、34.13% C、50.00% D、68.26% 61、某次测验的标准误为2,被试甲在此测验中得分为80,则其真实水平99的置信区间为

A、74.24-~85.76 B、74.84~85.16 C、76.64~83.36 D、76.04~83.96

52、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时,如果虚无假设正确,但被拒绝。这种错误被称为

A、α型错误 B、β型错误 C、HO型错误 D、H1型错误 [08]

59.抽样的基本原则是( )

A.随机化原则 B.标准化原则 C.概括化原则 D.等距化原则

61.在假设检验中,通常用来表示统计检验力(power of test)的是( )

A.1-α B.1-β C.α+β D.α-β

57.在一个3×3的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交互作用有( ) A.1个 B.3个 C.6个 D.9个

55.在回归分析中,考察回归效果使用的指标是( ) A.内部一致性系数 B.决定系数 C.概化系数 D.列联系数 [09]

56.在标准正态曲线下,正、负三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是( )。

A.99.73% B.99.00% C.95.46% D.95.00% 46.某学业成就测验由100道五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如果要从统计上(99%的把握)排除猜测作答的情形,考生正确回答的题目数量至少应该是( ) A.24题 B.25题 C.26题 D.27题 57.下列关于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取值永远不会大于0 B.其均值等于其自由度

[13]

43在实验研究中,排除法可用来控制额外变量,但也可能导致研究效度的降低。它可能降低的效度是: () A内部效变B外部效变C构思效变D统计结论效变 44下列几组数据中,标准差最大的一个是()

A -2, -1, 0, 1, 2 B 2, 6, 10, 14, 18 C 5.756, 5.765, 5.890, 5.923 D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46.某考生得分为81,在下列次数分布表中,能够直接判断有多少考生得分比他低的是( )

A、简单次数分布表 B、分组次数分布表 C、累加次数分布表 D、相对次数分布表

47.在下列导出分数中,不具等距性的是( )

A、百分等级 B、2分数 C、T分数 D、CEEB次数

48.有组数据:2,3,4,5,6,7,8。该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5和2。如果给这组数据的每个数都加上3,再乘以2,那么可以得到一组新数据。其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 )

A、8,2 B、8,5 C、16,4 D、16,10 49.下列统计分布中,不受样本容量变化影响的是( ) A、正态分布 B、t分布 C、X2分布 D、二项分布

61.某测验用百分等级表示测验结果,其受测者的测验结果低于平均分的一个标准差。他在该组被试中的百分等级是( )

A、10 B、16 C、34 D、50

31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C.随着自由度的增大,分布趋于正偏态

D.多个标准正态分布变量的线性组合所得的新变量符合分布

58.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中,如果各组均值不变,被试间差异增大,那么( )。

A.F值会变小 B.F值保持不变 C.组间方差会变小 D.误差方差会变小

65.如果要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下列统计方法中,最恰当的是( )。

A.方差分析法 B.因素分析法 C.回归分析法 D.聚类分析法

61.对R列C行的列联表进行分析,其自由度为( )。 A.R×C B.(R+C)-1 C.R×C-1 D.(R-1)×(C-1) [10]

52.某心理学实验有相互独立的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为了考察两组连续型数据平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 2?A.回归分析B.相关分析C.t检验D.检验

57.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时,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是 2A.?分布B.t分布C.F分布D.正态分布

58.在回归方程中,其他条件不变,X与Y相关系数趋近于零时,估计的标准误将会

A.不变B.提高 C.降低 D.趋近于零 [11]

57.关于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总体中的个体被抽取的概率相同 B.所有被试在一个层内抽取 C.层间异质,层内同质 D.层间变异小于层内变异

58.一组服从正态分布的分数,平均数是27,方差是9。将这组数据转化为Z分数后,Z分数的标准差为( ) A.0 B.1 C.3 D.9

59.下列关于样本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样本量需要等于或大于总体的30% B.样本量大小不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C.总体差异越大,所需样本量就越小 D.已知置信区间和置信水平可以计算出样本量

60.已知r1=-0.7,r2=0.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r1和r2代表的意义相同 B.r2代表的相关程度高于r1 C. r1和r2代表的相关程度相同 D. r1和r2的散点图相同

61.在某学校的一次考试中,已知全体学生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其总方差为100。从中抽取25名学生,其平均成绩为80,方差为64。以99%的置信度估计该学校全体学生成绩均值的置信区间是( )

A.[76.08,83.92] B.[75.90,84.10] C.[76.86,83.14] D.[74.84,85.16]

63.下列关于t分布的表述,错误的是

A.对称分布 B.随着n的大小而变化的一簇曲线 C.自由度较小时,t分布是均匀分布

D.自由度越大,t分布越接近标准正态分布

64.在某心理学试验中,甲组31名被试成绩的方差为36,乙组25名被试成绩的方差为91,若要在0.05水平上检验甲、乙两组被试的方差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确的方法是

A.χ2检验 B.F检验 C.t检验 D.Z检验 [12]

45、应用方差分析检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有效性,其回归自由度和残差度分别为:

A、1和n-1 B、1,n-2 C、2,n-1 D、2,n-2

46、某研究将工人、农民、公务员、上任安生活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介于两者之间,观察研究不同职业人员之间的生活满意度差异,分析该研究数据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 )

2

A、相关分析B、X检验C、因素分析D、t检验

47、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如果要使抽样标准误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扩大倍数为( )

A、2 B、4 C、5 D、8

48、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100的样本,其均值 平均值=80,标准差S=10,所属总体均值u的95%的置信区间为( )

A、[78.04,81.96] B、[60.40,99.60] C、[76.08,83.92] D、[79.80,80.20]

根据材料答63-65题

已知X1、X2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连续变量,两个总体均为正态分布,检验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63.在进行假设检验之前,需要( )

A.检验两个样本的联合方差是否齐性 B.检验两个样本的方差是否齐性 C.检验两个总体的方差是否齐性 D.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65. 差异检验的自由度为( )

A. 9 B.10 C. 19 D.20

64. 对这两个变量的均值进行差异检验,最恰当的方法是 A.t检验 B.z检验 C.q检验 D.χ2检验

[13]

36.根据波普尔的证伪观点,在心理学研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理论如能被实验结果证实,则该理论一定正确 B.一个理论如果能被实验结果证伪,则该理论不一定正确 C.一个理论导出的预测结果如未被实验支持,则该理论一定是错误的

D.一个理论导出的预测结果如未被实验支持,则该理论也不一定是错误的 45当样本容量一定时,置位区间的宽度:()

A随着显著性水平α的增大而增大 B随着显著性水平α增大而减小

C与显著性水平α无关 D与显著性水平α的平方根成正比

50.有10道是非题,要从统计上(99%的把握)判断一个被试是否因猜测因素答对,他至少应正确回答的题目数是

32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 ) A、5 B、6 C、7 D、8 51.能够处理某一行为出现的理论次数与实际次数之间差异的统计检验方法是( )

A、t检验 B、Z检验 C、x2检验 D、F检验 52.研究人员要检验20对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在15岁时智力测验分数的差异,最恰当的检验方法是( ) A、两相关样本的t检验 B、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 C、样本与总体均数的t检验 D、x2检验

53.当积差相关系数r=0时,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最佳解释是( )

A、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关 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56.下列关于效果量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效果量是H,不为真的程度 B、效果量提供了差异大小的信息 C、效果量是实验处理的效应大小 D、效果量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程度

64.能够反映估计量精确性的统计量是( )

A、标准误 B、标准差 C、方差 D、四分位差 75下列关于x2检验与方差的分析的表述,正确的有() A两者都是无方向性的检验方法

B x2检验的方差分析都必须做齐性检验 C x2检验属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属参数检验 D x2检验与方差分析都要求测量数据呈正态分布

(简答) [07]

80、在一项英语单词记忆实验中,要求一批被试分别采用机械式、联想式、理解式方法记忆10个英语单词。各组被试正确回忆量的方差如下表所示。试检验各组方差是否齐性。(取α=0.05

记忆方法 N S2 机械式 2.9 2.5 联想式 3.0 3.0 理解式 3.1 4.5

[08]

79.简述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要点:

(1)区别: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不同的正态分布可能有不同的μ值和d值,正态分布曲线形态因此不同。标准正态分布平均数μ=0,标准差σ=1,μ和σ都是固定值;标准正态分布曲线形态固定。(6分) (2)联系:正态分布可以通过标准化处理,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具体方法是使用 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标准分数。(4分) [09]

80.简述统计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定义及其关系。 假设检验中主要有两类错误,I型错误和II型错误。当虚无假设H0本来是正确的,但拒绝了H0,这类错误称为弃真错误,即I型错误,由于这种错误的概率用а表示,所以又称为а型错误;当虚无假设H0本来不正确但却又接受了H0,这类错误称为取伪错误,即II型错误,这类错误的概率以β表示,因而又叫做β错误。 两类错误的关系:

1) а+不一定等于1。因为а和β是在两个两个前提下的概率,不能在同一概率分布下进行计算。

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а和β不可能同时减小或增大。

3)统计检验力

1-β反映着正确辨认真实差异的能力。统计学中称1-β为统计检验力。 [12]

79、根据方差分析表回答问题 SS df MS F A因素 6 2 3 B因素 12 1 12 A x B 26 残差 192 66 2.91 总和 236 71 (1)计算A x B 的自由度、均方

A x B的自由度为71-26-1-2=2, 均方值为 26/2=13 (2)检验B以及A x B的显著性。 求出B以及AxB的F值、自由度, FB(1,66)=12/2.91= 4.12 F AxB(2, 66) = 13/2.91= 4.47

(多选) [08]

74.方差分析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有( ) A总体正态分布 B各处理方差齐性 C总体方差已知 D各组样本容量相同 [09]

75.某次高考分数呈正态分布,以此为基础可以( )。 A.计算考生的标准分数 B.由P值,计算Z值 C.确定某一分数界限内的考生比例

D.知道计划录取人数后确定录取分数线 [11]

75.线性回归分析的前提假设有 A变量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B个体间随机误差相互独立

C自变量的个数多于因变量的个数 D 因变量与自变量存在线性关系 [12]

74. 效标是衡量心理测验有效性的外在标准,下列选项中,通常被研究者选为效标的有( ) A.工作绩效 B.临床诊断

C.学业成就 D.心理特征的描述性评价

2

75. 下列关于χ分布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

2

A.χ取值均为正值

2

B.χ分布是正偏态分布

2

C.χ分布为非连续性分布

2

D.χ分布的标准差与自由度相同

33

12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H?K 查表可以得出结论。

N(N?1)?1Ri2ni?3(N?1)[13]

80.研究者欲研究某城市居民环境保护的动机类型(A因

素:短暂动机、长远动机)和环保行为(B因素:宣传、批评、治理)对所在社区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者采用组间设计,每种处理方式下研究310位成年居民,下面是尚未填写完毕的研究结果的方差分析表。请给出方差分析表中①②③④⑤对应的数值。 变异源 SS df MS F 组间

A 280 1 280 ⑤ B 48 2 24

A×B 120 ② 60

组内 540 ③ ④

综合 ①

答:①:988;②:2;③:304;④:1.78;⑤:157.30

(综合) [10]

83.有14名智力水平相近的被试随机分配在三种不同的时间倒计时提醒情境(主考提醒、挂钟提醒、自我提醒)下参加某一智力竞赛。表1为三种时间倒计时提醒情境下被试回答正确的竞赛题目数,经检验方差齐性。表2为双侧检验时的F值表。

表1 三种时间倒计时提醒情境下被试智力竞赛结果

主考提醒 7 7 5 10

倒计时提醒情境 挂钟提醒 10 9 8 8 10

自我提醒 6 8 7 8 9

【答案要点】

(1)相同点:都属于假设检验方法;都能对两组及两组以上的均数差异进行检验。不同点:参数检验中的方差分析要求待比较的变量服从正态分布,且各组数据必须方差齐性。当数据不能满足这些条件时,可以采用非参数检验。参数检验的方差分析根据涉及因素的多少,分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又包括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运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方差分析时,对于完全随机设计,采用克-瓦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随机区组设计,采用弗里德曼二因素等级方差分析。由于非参数检验中的方差分析将数据转换为等级数据,分析结果不如参数检验精确。 (2)统计检验 参数检验方法:

① 本研究中被试被随机分派到三个组,因此对其结果的分析应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② 方差分析步骤

提出假设:H0:?A??B??C H1:?A??B??C

2??X?223?409?294?926

22?45112(???XX?)29?112?3812?544

??8962?(?X)8144120251444N14????? 210.25?405?288.8?904.05ni455H0.01?7.8229H0.05?;n15.6429)

?4,n2?5,n3?5时,

SS组间??(?X)niX22?(??X)N(?X)ni22?904.05?896?8.05

?926?904.05?21.95 ?? SS组内?

??

df组间?3?1?2

df组内?(4?1)?(5?1)?(5?1)?11

表2 F值表(双侧检验) 分母df 10 12 15

?

0.05 0.01 0.05 0.01 0.05 0.01

分子df

1 6.94 12.83 6.55 11.75 6.20 10.80

2007-2013真题章节分类——心理测量

2

5.46 9.43 5.10 8.51 4.77 7.70

3

4.83 8.08 4.47 7.23 4.15 6.48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单选) [07]

60.等距量表的特点是

A、无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B、无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C、有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D、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53、真分数模型X=T+E中,E表示的是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参数检验的方差分析与非参数检验的方差分析有何异同。

(2)选择一种恰当的参数检验方法进行参数检验,或使用克-瓦氏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非参数检验,并对统计检验结果做出解释。(克-瓦氏单因素方差分析使用的公式:

34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C、抽样误差 D、标准误差

57.将测验对等分半后,两半测验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6,校正后该测验的分半是

A、0.70 B、0.75 C、0.80 D、0.85

65.以学习成绩为效标,得到某一智力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为0.8,将此测验用于预测时,其测验结果可解释学习成绩变异的

A、6% B、20% C、64% D、80%

54.某考生在一项测验中得分60,经换算百分等级为70,这表明在所有考生中,得分低于该考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A、30% B、40% C、60% D、70%

58.将Z分数转换成T分数时,需要进行 A、正态化转换 B、非正态化转换 C、线性转换 D、非线性转换

62.已知某次学业成就测验的平均分数是80,标准差为4, 如果某考生得分为92,则该分数转换为标准分后是 A、1 B、2 C、3 D、4 [08]

42.下列量表中,具有绝对零点的是( )

A.称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 44.衡量测验跨时间一致性的信度称为( ) A.重测信度 B.复本信度 C.同质性信度 D.评分者信度

56.某公司人力资源部运用某一能力倾向测验选拔了50名新员工。半年之后,发现其中10人选拔不理想。那么,这个测验的预测效度是( )

A.0.20 B.0.25 C.0.75 D.0.80

45.下列关于测量结果受测量误差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系统误差影响稳定性,不影响准确性 B.系统误差影响准确性,也影响稳定性 C.随机误差影响稳定性,不影响准确性 D.随机误差影响稳定性,也影响准确性

46.测验总分的分布呈负偏态,说明测验整体难度( ) A.偏难 B.偏易 C.适中 D.无法判断

60.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 A.概化理论 B.经典测验理论 C.层面理论 D.项目反应理论 [09]

49.要求受测者必须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中,选出最能代表自己特征的描述语句。这种评定量表是 A.观察式量表 B.锚定式量表 C.迫选式量表 D.数字式量表

48.根据真分数理论,信度系数与效度系数的关系为 A.二者恒等 B.效度系数大于信度系数 C.信度系数小于或等于效度系数 D.信度系数大于或等于效度系数

50.反映测验结果可靠性、稳定性的指标是( )。 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

44.重测信度的主要误差源是( )。

A.内容取样B.时间取样C.统计方法D.评分者

45.要比较几个不同性质的测验分数,最恰当的是比较 A.原始分数B.众数C.百分等级D.平均数

55.在格塞尔发展量表中,测量婴儿行为发展水平使用的指标为( )。

A.教育商数B.情绪商数C.智力商数D.发展商数 54.根据测验中不同维度或分测验的导出分数,绘制形成的折线图或柱形图称为( )。

A.结构图B.碎石图C.剖面图D.茎叶图

64.在测量研究中,强调对测验情境关系进行考察的心理测量理论是( )。

A.经典测量理论 B.项目反应理论 C.概化理论 D.测验等值理论 [10]

49.1937年,施瑞奥克(J. K. ShryoCk)将我国三国时期刘邵关于人的能力研究的著作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该著作是

A.《人物志》B.《心书》C.《吕氏春秋》D.《学记》 53.某测验的信度为0.64,实得分数的标准差为5,该测验的标准误为

A.0.36 B.1.04 C.3.00 D.4.36

55.在经典测量理论模型X=T+E中,关于E的表述,错误的是

A.真分数和误差分数(E)之间的相关为零 B.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E)之间相关为零 C.误差分数(E)是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之和

D.误差分数(E)是一个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61.被试在回答心理测验题目时,不管测验内容如何,都采用同样方式来回答问题。这种趋同应答的现象被称为 A.反应定势B.反应风格C.猜测应答D.默认应答 [11]

45.下列选项中,可以不写进测验使用手册的是

A.测验题目 B.信度证据 C.效度证据 D.测试对象 50.在概化理论中,与经典测量理论中真分数的概念最接近的是

A.全域分数B.概化系数C.可靠性指数D.信噪比 51.下列情况中,被试最容易出现随机应答的是 A.缺乏完成测验的必要技能或不愿意被评价 B.希望自己在测验使用者眼里显得很不错 C.希望自己看起来有精神疾病或者缺乏能力 D.倾向于同意题目中描述的任何观点或行为 52.人格测验16PF常模表中的导出分数是 ( ) A.标准九 B.标准十 C.标准二十 D.T分数

53.在项目反应理论双参数模型中,能够直观地描述被试正确作答概率与被试特质水平关系的是( ) A.区分度与难度 B.项目信息函数 C.项目特征曲线 D.测验信息函数

54.要求被试回答有关自己的感受和信念的测验属于 A.最高作为测验 B.典型行为测验 C.非文字测验 D.投射测验

35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55.下面是某选拔测验中四道选择题的项目分析数据,根据项目筛选的一般要求,最佳的项目是 ( ) A.P=0.21,D=0.45 B.P=0.88,D=-0.30 C.P=0.47,D=0.43 D.P=0.62,D=0.15 56.从测量内容来看,SCL-90属于 ( )

A.智力测验B.人格测验C.兴趣测验D.心理健康测验 62.在量表编制过程中,因素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A.确定项目之间的相关 B.确定量表的信度 C.探索并降低测量维度 D.建立常模

[12]

55、如果某测验的效度系数是0.70,则该测验无法做出解释的变异比例为( )

A、30% B、49% C、51% D、70%

58.信度系数不仅可以解释测验总变异中的随机测量误差,还可以解释( )

A样本标准差 B、组间误差 C、真分数变异 D、组内误差 59.通过考察甲测验与测量同一特质的标准化乙测验之间的维度相似性,可以分析甲测验的效度类型是( )

A、内容效度 B、区分效度 C、校标效度 D、构想效度 6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MMPI效度量表是( )

A、说谎量表 B、诈病量表 C、校正量表 D、疑病量表 61.在概化理论中,公式 (其中 ) 为测量目标效应方差, 为绝对误差方差)表示的是( )

A.G系数 B.Φ系数 C.CV系数 D.W系数

62.在项目反应理论三参数logistiC模型 。数学表达式 中,表示项目区分度参数的符号是( )

A.a B.b C.C D.d [13]

57.克龙巴赫提出的a系数主要用来计算( ) A、重测信度 B、复本信度 C、评分者信度 D、内部一致性信度 59.在经典测量的真分数模型下,公式SX2=SI2+SV2+SE2中的SI2是( )

A、测量误差的变异数 B、观察分数的变异数 C、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数 D、稳定的但出自无关来源的变异数

60.由于幼儿的智力发展迅速,收集幼儿智力测验信度资料的最佳方法是( )

A、再测法 B、复本法 C、分半法 D、方差分析法

62.如果要建立两个测验的等值关系,这两个测验须满足的前提条件是( )

A、信度相等 B、长度相等 C、效度相等 D、测验总分的标准差相等

63.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用来的测评学生学习效果的单元小测验属于( )

A、标准化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非标准化测验 D、自适应测验

74.某项测验中,绝大部分题目的难度值P较大,那么被试的分数

A.集中在高分端 B.平均数小于中数 C.中数大于众数 D.分布呈现负偏态 [08]

75.根据经典测量理论,常用的测验等值方法有( ) A.全距等值 B.等百分位等值 C.线性等值 D.方差等值 [11]

74.在经典测量理论中,表示测验结果精确程度的指标有 A测验信度B测验效度C测验标准误D测验准确率

[13]

74概化理论采用方差分析法分节测量数据的总体方差,通常把数据总方差分解为()

A目标主效应方差 B测量侧面效应方差C各种交互效应方差D相对误差与绝对误差的方差

(简答) [07]

78、什么是测验的信度?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换句话说,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这是信度的描述性定义。

信度的操作性定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信度乃是一个被测团体的真分数的变异数与实得分数的变异数之比,即r =s /s 。②、信度乃是一个被试团体的真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即r =PT 。③信度乃是一个测验X ( A 卷)与它的任意一个“平行测验”X ' ( B 卷)的相关系数,即r =P 。

测量信度是测量过程中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随机误差大,信度就低,随机误差小,信度就高。在测量过程中影响随机误差的因素主要包括被试、主试、测试内容、施测情境等。

①被试方面,就单个被试而言,被试的身心健康状况、应试动机、注意力、耐心、求胜心、作答态度等会影响测量误差,就被试团体而言,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团体的平均水平都会影响测量信度。

②主试者方面,就施测者而言,若他不按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或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或给考生一定的暗示、协助等,则测量信度会大大降低;就阅卷评分者而言,若评分标准掌握不一,或前紧后松,甚至是随心所欲,则也会降低测量信度。

③施测情境方面,在实施测验时,考场是否安静,光线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面是否合乎要求,空间阔窄是否恰当等等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的信度。 ④测量工具方面,以测验为代表的心理与教育测量工具是否性能稳定是测量工作成败的关键。一般地,试题的取样、

(多选) [07]

36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试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试题的难度等是影响测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⑤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在计算重测信度和稳定性与等值性系数(复本信度之一)时,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值越大;间隔时间越长,其他因素带来影响的机会就多,因而其信度值就可能越小。 [08]

80.简述测验标准化的含义及提高测验标准化程度的方法。

答案要点:

(1)测验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评分和分数解释等程序的一致性。(3分)

(2)提高测验标准化程度的方法主要有:

①测验编制过程要标准化。在确定测验纬度、题目编制、题目分析、测验信度和效度分析等方面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3分)

②测验实施过程要标准化。要统一指导语、统一步骤、统一时限,防止噪音和无关人员干扰等。(2分)

③测验评分和解释要标准化。评分和解释要制定详细、统一的标准,并据此进行严格的评分和解释。(2分) [09]

79.简述测量误差的含义、类别及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 在一切测量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所得的观测值并不准确地等于被测之量的真值。二者之差称为测量误差。根据测量误差的性质来来源,测量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常见的影响测验误差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测验自身、施测过程、受测者。 (1)测验自身

测验自身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验的编制过程,其中项目取样影响最大。测验所要测量的内容是什么,测验的项目能否代表这些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当测验的项目较少而取样缺乏代表性时,被试的反应很难代表其真实水平。对于有些类型的项目,例如是非题、选择题,被试可能凭猜测作答,从而降低分数的可靠性。此外,题目用词模棱两可,或对要求叙述不清等,也都会带来误差。 (2)施测过程

在测验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很多,如测试环境、时间、主试者、意外干扰、评分记分等。 (3)被试因素 在测量工作中,最复杂的和最难控制的是由被试本身引起的各种误差。测验中被试的应试动机、被试的焦虑、测验经验、练习效应、反应倾向和生理变因等因素都会带来误差。

(2)对导致测验结果原因的解释应慎重,谨防片面极端。 (3)必须充分估计测验的常模和效度的局限性,一定要依据从最相近的团体、最相匹配的情境中获得资料。 (4)解释分数应参考其他有关资料。

(5)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应以“一段分数”来解释,而不应以“特定的数值”来解释。

(6)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如需加以比较,必须将二者放在统一的尺度上。 略)

(二)心理测验的应用

(单选) [07]

50、在学年开始时,实验者测试了所有儿童的智商,然后从每班随机抽取几名儿童,告诉他们的班主任这些儿童“智力超常”。学年结束时,再对所有儿童进行同样的测试,发现“智力超常”儿童智商分数提高的幅度明显超过其他儿童。这种现象称为

A、罗森塔尔效应 B、安慰剂效应 C、反应定势 D、肯定偏向 51、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是

A、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B、斯坦福-比纳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瑞文推理测验 56、根据默瑞需要理论编制的人格测验是 A、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 B、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C、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 D、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 59、主题统觉测验属于

A、成就测验B、自陈测验C、情景测验D、投射测验 [08]

41.下列智力测验中,属于非言语类测验的是( ) A.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B.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C.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D.瑞文推理测验 47.罗夏(H.RorsChaCh)墨迹测验属于( ) A.学业成就测验 B.能力倾向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力测验

48.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的设计采用了( )

A.顺序技术 B.多选技术 C.迫选技术 D.投射技术 49.临床观察到某人有抑郁倾向,能够帮助进一步诊断的测验是( )

A.MMPI B.MBTI C.EPQ D.CPI

58.受测者在接受自陈式量表测试时,经常会出现( ) A.社会赞许效应 B.自我中心效应 C.极端分数效应 D.晕轮扩散效应 62.瑟斯顿提出的态度测量方法是( ) A.核检表法 B.等距量表法 C.语义差异法 D.累加量表法

[12]

80、解释受测者的心理测验分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要点:测验分数的解释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测验分数的意义;第二,如何将测验分数的意义告知给受测试者。

在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主试应充分了解测验的性质和功能。

37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09]

51.瑞文推理测验主要测量的是( )。

A.言语能力B.特殊能力C.操作能力D.一般能力 62.下列智力测验中,属于文化公平测验的是( )。 A.中国比内测验 B.斯坦福比内测验验 C.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D.联合瑞文智力测验

47.以“大五”人格因素模型为基础编制的人格测验是 A.NEO B.MBTI C.MMPI D.CPI

53.编制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方法是( )。 A.综合法B.经验效标法C.理论推演法D.因素分析法 52.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人事选拔领域引入并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测评技术是( )。 A.操作测验技术 B.投射测验技术 C.评价中心技术 D.纸笔测验技术 [10]

59.在自陈式人格测验中,为了探察社会赞许效应,测验编制者经常会使用

A.疑问量表B.说谎量表C.诈病量表D.态度量表 60.在评价中心技术中,无领导小组、文件框等测验属于 A.情境测验B.评定量表C.投射测验D.自陈测验 62.用离差智商取代比率智商最主要的原因是 A.比率智商只能进行个体内比较 B.离差智商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C.智力年龄会随生理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 D.比率智商不能满足对年龄单元等值性的要求 [11]

46.下列是四位儿童的斯坦福-比内智力测验结果。心理年龄超过8岁的儿童是

四位儿童的生理年龄与比率智商 姓名 生理年龄比率 智商 小明 6 120 小丽 7 115 小刚 8 95 小芳 9 90

A.小明、小丽 B.小丽、小芳 C.小刚、小芳 D.小刚、小明

47.某初中招收600名新生后,进行了一次分班考试。按照考试的功能,这次考试属于

A.诊断性评估B.形成性评估C.安置性评估D.终结性评估 48.下列选项中,属于常模参照测验的是 A.教师自编测验 B.艾森克人格测验 C.句子完成测验 D.医师资格测验

49.下列关于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AT)的表述,正确的是 A.被试可以自选测量模型 B.被试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C.被试可以自选试题 D.被试接受的试题会有所不同 [12]

54、在下列测验中,属于文字测验的是:

A、16PF B、TAT C、罗夏墨迹测验 D、瑞文推理测验 57.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是( )

A、行为观察法 B、他评量表 C、访谈法 D、自陈量表

54.从心理测量学角度看,中国古代的“七巧板”可视为() A、兴趣测验 B、创造力测验 C、态度测验 D、投射测验 58.心理咨询师常采用心理测验对来访者的焦虑症状进行初步评定。在下列测验中,咨询师最恰当的选择是( ) A、SDS B、NEO C、SCL-90 D、SAS 65.在下列测验中,以卡特尔的流体与晶体智力理论为基础编制的智力测验是( )

A、认知评估系统(CAS) B、考夫曼儿童评定成套测验(K-ABC)

C、区别能力量表(DAS) D、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

(多选) [09]

74.罗夏墨迹测验的记分要素主要包括( )。 A.反应的部位 B.反应的速度 C.反应的正确率 D.反应的内容 [10]

75.下列心理测验中,属于速度测验的有 A.文书能力测验中的校对测验

B.梅尔(Meier)艺术鉴赏测验中的审美知觉测验 C.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中的装配测验

D.西肖尔(Seashore)音乐能力测验中的音高辨别测验 [11]

67.测量记忆保持量的方法有

A.再认法 B.重构法 C.节省法 D.词干补笔法

(简答) [11]

79.简述人格测验中,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并举例分析。 答案要点: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换句话说,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4分) 影响因素:

(1)被试方面,就单个被试而言,被试的身心健康状况、应试动机、注意力、耐心、求胜心、作答态度等会影响测量误差,就被试团体而言,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团体的平均水平都会影响测量信度。(1分)

(2)主试者方面,就施测者而言,若他不按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或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或给考生一定的暗示、协助等,则测量信度会大大降低;就阅卷评分者而言,若评分标准掌握不一,或前紧后松,甚至是随心所欲,则也会降低测量信度。(1分)

(3)施测情境方面,在实施测验时,考场是否安静,光线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面是否合乎要求,空间阔窄是否恰当等等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的信度。(1分)

[13]

38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4)测量工具方面,以测验为代表的心理与教育测量工具是否性能稳定是测量工作成败的关键。一般地,试题的取样、试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试题的难度等是影响测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1分)

(5)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在计算重测信度和稳定性与等值性系数时,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值越大;间隔时间越长,其他因素带来影响的机会就多,因而其信度值就可能越小。(1分)

(6) 测验的评分与计分。(1分)

[13]

79简述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过程 答案要点:

(1) 确定测验目的 (2) 制定编题计划 (3) 编辑测验项目 (4) 预测与项目分析 (5) 合成测验 (6) 项目标准化 (7) 鉴定测验 (8) 编写测验说明书

39

2007-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

(4)测量工具方面,以测验为代表的心理与教育测量工具是否性能稳定是测量工作成败的关键。一般地,试题的取样、试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试题的难度等是影响测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1分)

(5)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在计算重测信度和稳定性与等值性系数时,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值越大;间隔时间越长,其他因素带来影响的机会就多,因而其信度值就可能越小。(1分)

(6) 测验的评分与计分。(1分)

[13]

79简述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过程 答案要点:

(1) 确定测验目的 (2) 制定编题计划 (3) 编辑测验项目 (4) 预测与项目分析 (5) 合成测验 (6) 项目标准化 (7) 鉴定测验 (8) 编写测验说明书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yx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