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阅读提升—— 诗歌鉴赏(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5-04 12: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升初语文阅读提升——诗歌鉴赏(二)(有答案)

【考点回顾】

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技巧】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例题精析】

例: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情怀。

(2)请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答案】(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解析】【分析】(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

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这两句前一句问,后一句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大意。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专项练习】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春日

(宋)晃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②趁:追逐。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但它们所写时段有何不同?

(2)两首诗的画线句子写得都很美,请你任选一个画线句子,具体描绘句子表现的图景,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思吴江歌

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

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

恨难禁兮仰天悲。

(1)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之情。(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四、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请你将五,六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什么?

(2)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________”字为线索,以“________”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所展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答案】

(1)第一首写晚春;第二首写早春。

(2)示例一:选择“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一句:溪中的鹅鸭竟然不知道春天已经离去,它们在清澈的流水中无忧无虑地欢叫着,争先恐后地游来游去,追逐着落在水中的片片桃花。

示例二:选择“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似乎在同我们捉迷藏。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春日》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根据“绿交加、翻萍、春去尽、桃花”等词句分析,诗歌描绘晚春景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根据“草色遥看近却、烟柳”等词句判断是早春景色。

(2)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要发挥想象准确把握意象来具体描绘。比如选择“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句: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比如选择“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一句:浓浓的树阴下流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绿荫、绿水互相映衬;小雨淅沥,翻动着水面上的浮萍,浮萍摇荡着漂上了浅浅的沙滩。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春日》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是晚春景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是早春景色。

(2)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答题时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二、【答案】

(1)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2)表达了作者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悲伤之情。

【解析】

(1)“秋风起兮木叶飞”,即见其思情的发动。悲凉的秋风最易触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从时间上说,“秋”通常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使人觉着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从空间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自觉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叹。

(2)诗的后两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明白地点出了故乡千里未能归去的“恨”与“悲”,强化了前两句中蕴涵的情感,却远没有前两句含蓄深厚,滋味深远。与上两句的眼见秋风又起了,秋风吹落了树上的黄叶,家乡鲈鱼肥美,可自己却在这遥远的北方,远隔数千里,想回又回不去,做着与自己的期望相背的工作,怎么不令人伤悲。可悲的是这种伤悲还无人可以诉说,只能压抑在胸中。

故答案为:⑴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⑵表达了作者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悲伤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对诗句的内容、蕴含的情感、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诗人的情感,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意,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三、【答案】

(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解析】

(1)首先要熟读诗歌,把握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体会感情,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惊喜。

(2)这首诗描写了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点评】⑴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⑵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赏析,要按照题目提示,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答题格式:通过写什么景色,表达了什么感情。

四、【答案】

(1)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2)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故答案为:(1)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2)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还要注

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答案】

(1)①萧瑟(萧索)、荒凉;②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或: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

(2)孤寂愁苦,思念家乡。

【解析】(1)一问,考查对这首曲子所描绘的图景的概括能力。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由此这幅深秋晚景图的意境特点可概括为萧瑟、荒凉。二问,考查表现手法的运用。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同时“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苦凄凉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2)夕阳西下:一层指的是当天的时间已近黄昏,另一层意思指的是年纪垂暮。断肠人在天涯:漂泊在外的游子,已然垂垂老矣,觉得心凄肠断。表达出的画面是夕阳即将落下地平线,远方马上的行人在孤独的赶路,但却路途遥遥,不知所向。夕阳西下写人生之苍暮,时日无多。断肠人写出一生之伤悲。天涯,离家之远,思落叶归根,却是路之不可得。它不仅在一种萧瑟中与前面的诗句发生着共振,而且还将迷离的夕晖洒上了那些似乎孤立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感叹年华逝去,游子思乡的感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六、【答案】(1)行;早春

(2)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题目和内容分析,题目“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是诗

人游览的地点,“春”点明游览的时间,“行”是这首诗的线索,诗人首先游览的景点有:孤山寺北、贾亭西,诗人边走边欣赏美景,最后到白沙提终。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新燕”可以看出诗人游览的季节是早春。

(2)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早莺”“新燕”,他们的动作有“正暖树”“啄春泥”,边读边想象这几处早莺和新燕的动作、心理等,还要从视觉和听觉方面进行着手,然后把这些想象到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故答案为:⑴行;早春

⑵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线索及所写季节的能力。一般古诗的线索有以下几种:①以时间顺序为线索;②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为线索;③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等。找线索的方法:①要注意诗歌标题;②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③要注意诗歌中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语等。每个季节,甚至每个季节每个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事或物,答题时只要结合诗中有关信息分析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y4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