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上册+闽教版

更新时间:2024-04-14 20: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 感受信息世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概念,懂得什么是信息。 2.知道信息的几种典型特征及其表现。

3.了解五次信息革命,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懂得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 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并能根据信息的特征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 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信息的概念及特征。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 四、教学方法:阅读法 讲授法 提问法 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出信息的概念

1、问题导入: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那么,什么是信息呢?

冰消雪融、草木发芽,这是自然带给我们季节变换的信息;新闻报道、商品广告,这是社会带给我们的信息;闹钟的铃声把我们从睡梦中叫醒,这是生活中的信息。

我们无时无刻地与信息有联系。生活充满了信息。听课、看书读报、看电视、听广播、我们接受信息,同时我们点头、摆手、跺脚、摸鼻子、说、唱等,一举一动都在发出或传递信息。

(多媒体图片、文字、录像;古代烽火台信息的传递、一些商品的商标;温度变化、语气变化)你们从这些图片中能了解什么东西?(可结合书本第3页的图片和例子讲解)

1

你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2、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接触信息。提出信息的概念。

教材没有给出信息的标准定义,你能通过网络找找别人是怎么给“信息”下的定义吗?多找几个,并写明你最喜欢哪个定义。(P3“做一做”)

提出信息的概念。 信息指的是用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它涉及人类所有的活动。 3、信息的形式

我们刚刚看到的有哪些形式的信息呢?

学生回答:有图形图像信息、有声音信息、还有影视信息等等。 既然我们已经了信息是什么,那么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就是信息科学。

(二)引导探索信息的特征

1、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有哪些特征?怎样才是信息呢?

特征一:当我们在传递信息时,有的要通过纸张来传递,有的是刻在光碟上,还有的是靠我们的大脑来记忆存储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就从这些存储信息的载体获取信息。不管我们怎样传递信息,信息总是要依附在一定的介质上,这说明信息有怎样的特性呢? 学生回答:可存储性。

特征二:同学们,当你们有一个好消息的时候,你们会怎样?学生回答:我们会告诉身边的好朋友或亲人。对了,你们的好消息这时就是信息,这个信息马上会一传十,十传百。这说明信息可以用来怎样? 学生回答:传递。

对了,信息具有传递性。

特征三:提问: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你我各自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回答:各一个。再次提问: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我们每人有多少种思想?生答:两种思想。

我们在交换思想时也即在交换信息,信息在我们之间传递着。这说明信息是可以共享的,也就是信息的其中一个特征:共享性。

此外,信息还具有可转换、可处理、可利用、可度量、可识别、可再生、可压缩等特征。 2. 讨论信息的作用

2

下面有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讨论,信息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

例子1:明天是星期天,小明一家计划出去爬山游玩,但是今天一直下着小雨,小明一家不能确定明天是否依然维持着今天这样的天气或者下得更大。他们看来天气预报说明天艳阳高照,是个出行的好天气,小明一家第二天放心地依计划行事,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例子2:一种新品种的苹果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刚开始一斤能卖十几、二十块钱,这个信息传递开来,很多果农争相在自己的苹果园里都栽上这种苹果,结果几年后,苹果成熟了,价格却跌到一斤几块甚至几毛钱,绝大部分果农都亏了血本。

学生讨论两个例子的不同作用。

看来,正确的信息能够给我们带来好的正面作用,为我们服务。相反,错误的信息会给我们带来危害。信息有正反两方面,我们要正确辨别信息的真伪,让信息为我们服务。 3.知识应用

进行讨论活动 完成下面的题目:

要求: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回答下面6道单选题。把你的答案填写在下方的答题表格中。

1.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上下迅速动员,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开展了紧急有序的救灾工作,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不完全性 D.真伪性 2.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的是

A.赶赴灾区的解放军战士 B.在现场报道的电视台记者 C.救灾指挥部的总指挥员 D.新浪网滚动播出的地震伤亡情况

3.通过广播和电视跟踪报道北京奥运圣火在福建的传递盛况,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有

A.声音和文字 B.声音和视频 C.文字和动画 D.声音和动画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实况视频在因特网上传播,世界各地都能通过网络及时了解会议情况。这主要归功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 第几次信息技术革命?

A.第二次 B.第三次 C.第四次 D.第五次

5.用计算机制作模拟汽车碰撞的全过程,这里应用了信息技术的

3

A.虚拟现实技术 B.语音技术 C.GPS 全球定位 D.生物技术

6.下列属于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的是

A.飞鸽传书 B.移动电话 C.烽火狼烟 D.动画制作 (三)小结布置任务

1.信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正确认识、运用各类信息及其载体,探索广阔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自觉、高效的信息意识是我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

2.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和分析。

3.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七、教学反思:

本课抓住学生对信息的好奇心,从身边的例子谈起,通过知识讲解,加深学生对信息理解,鼓励学生热烈讨论,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节 信息编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编码,了解觉的信息编码的方式。 2.了解编码和解码的基本过程。

3.理解ASCII码,知道计算机内部处理信息是用二进制表示,会进行BCD转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和对生活中常见编码的讨论,了解常见的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游戏体会信息编码活动的过程,感受信息编码给社会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知道计算机内部处理信息是用二进制表示。 2.会进行十进制与二进制的相互转换

3.了解常见的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动物图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提问法 讨论法 练习法

4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知道什么是编码 (1)游戏1:热身活动

1、听口令做动作:教师通过喊口令,请学生做动作。 2、看符号做动作:请学生看电脑屏幕上的符号做动作。 3、归纳:什么是“编码”。

(2)通过生活中的编码实例,体会编码给社会和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字符序列转换为数字符号的过程,就称为编码。如条形码。

(二)了解编码的基本过程: “识别动物”游戏

1、给出8种动物,请学生根据动物的特征(有角、长尾、食肉、大体型)填写动物特征表。

2、给出动物的特征,让学生“识别”出是哪种动物。

3、归纳:(1)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在“识别动物”的游戏中,第一步,我们选择和组合代表动物特征的一组数字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编码过程;第二步,通过查看编码表,识别出该动物就是解码的过程。(2)编码对信息处理的意义:提高处理信息的效率。 (三)了解计算机内部处理信息的方式:

(1)计算机可以处理数字、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的信息,无论什么形式的信息,在计算机中都是用二进制编码表示,这样计算机才能判别信息、处理信息。 (2) “手指”游戏:

1、学生从小手指开始,在每个手指上分别标注1,2,4,8,16,然后通过伸手指来表示数值。

2、归纳:十进制数的二进制编码表示方法,和二进制的特点“逢二进一”。

(3)了解除了十进制数有二进制编码外,字符也普遍采用的是ASCII码,每个汉字也有个二进制编码,叫汉字国际码。接P8前二段课文。

(4) “猜二进制编码表示的信息” 1、介绍ASCII的相关知识 2、分组查看ASCII表,全班拼出二进制编码表示的I know,I can的信息。

5

3、归纳:计算机中所处理的一切信息都要转化成二进制才能进行传播和交流,用二进制表示各种信息,也就是计算机内部信息的编码。计算机编码和解码都是通过预先编制的程序自动完成的。 (四)相关知识

补充: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方法----BCD码 1.相关知识 1)常用数制 数制 十进制 二进制 八进制 十六进制 基数 10 2 8 16 数码 0,1,2,3,4,5,6,7,8,9 0,1 0,1,2,3,4,5,6,7 0,1,2,3,4,5,6,7,8,9,A,B,C,D,E,F 2)数字的表示方法:用下标或后缀字母表示 十进制D(Decimal);二进制B(Binary);八进制O(Octal);十六进H(Hexadecimal) 3)十进制转为二进制 1.整数部分:除2取余,自下而上。 例子: (5) (25) (215)10,10,10

2.小数部分:乘2取整法,自上而下。例子: (25.75)10 4)二进制转为十进制:“8421码”

123

描述:以小数点为界,整数部分自右向左依次为:10、10、10、??;

-1-2-3

小数部分自左向右依次为10、10、10、??。例子:(1110101.101)2

2.课堂练习:第7页“做一做” (五)小结布置任务

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信息的编码,那么它有哪些形式呢? 生答:。。。

对了,它包括条形码、ASCII码、汉字编码等形式。 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信息编码? 。。。 嗯。信息编码就是将表示信息的某种符号体系转换成便于计算机或人识别和处理的另一种符号体系;或在同一体系中,由一种信息表示形式转变为另一种信息表示形式的过程。如:人通过手势、表情、眼神、说话等简单动作表达某种情感;古代打仗中擂鼓进军,鸣金收兵;

6

交通信号灯的表示方式等。 完成下面的题目:

1.完成第8页的做一做。 2. 适当补充进制转换的练习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信息编码,如果直接从概念讲解入手,学生往往觉得比较枯燥,很难接受。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身边的例子谈起,让学生从自己的感性认识中去了解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另外,通过补充相关知识,训练学生进行进制转换的能力。对于数字不敏感的学生,在完成进制转换的练习时,可能有一定困难,应分析各种进制转换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认识信息技术引发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3.认识技术的两面性,形成对待技术的正确方法。 过程与方法:

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信息技术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 2.体验信息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3.能够用辩证的态度对待信息技术。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利的);

2. 学生通过讨论体验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的有利影响。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飞船录像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提问法 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7

1、观看神州七号发射升空,体验使用到的技术;

网上下载视频—神州七号发射升空并演示整个升空过程;过程中要突出火箭发射升空原理:

倒计时结束前,导流槽已注满水,以减少火箭火焰对发射架的损害。在倒计时归零后,点火口令发出,火箭尾喷口喷出的燃料被点燃,火箭缓缓离开发射架。

火箭起飞后,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火箭将完成程序转弯,由垂直飞行转为向东南方飞行。随着火箭的高度越来越高,可以抛掉已经用完燃料的箭体以减轻重量。四个捆绑式助推火箭最先被抛掉。然后第一级火箭发动关机,失去动力的火箭在惯性作用下继续上升,紧接着第二级火箭开机,火箭重新加速冲向太空。在这期间,火箭飞行轨迹下方的各个测控站都密切监视着火箭的运行轨迹,并与理论轨迹相比对。如有偏离,则将向火箭发出指令,做出姿态修正。

当火箭到达入轨点时,飞船与第二级火箭分离。飞船进入轨道。从这以后,发射场系统的工作就结束了,后续的工作交由测控通信系统和地面指挥控制中心来完成。 (二)新课

1、什么是信息技术?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导出信息技术的含义;

分析神七发射升空整个过程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的,得出: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利用信息的技术”。(提示学生翻到17页第3点)

2、信息技术的发展(游戏)

请一位同学上来,给他一张纸条写着“你吃饭了吗?”请他先用肢体语言表达,在用语言表达(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在用文字表达(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最后把复印好的纸条信息给所有学生(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请学生分析各种表达方式的的利弊,导出信息技术的前3次革命;

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认识第四次和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最后提出信息技术还将继续发展并导出下一话题——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请学生分组讨论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利的)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总结:远程教育;电子商务;远程医疗;交通便捷;虚拟现实技术等。 (三)拓展延伸:

调查信息技术对社会的作用。

8

技术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在让人类获得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新问题,信息技术了不例外。因特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任何团体和个人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传送和获取信息。但是这种开放的特征也面临者病毒、黑客、网络陷阱等安全问题。

请问同学们你们的计算机是否曾感染过病毒?是否造成了损失?又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

除了“开放”与“安全”这对矛盾外,还有“共享”与“尊重”“自由”与“规则”“虚拟”与“现实”等矛盾,请同学们发表自己对这些矛盾的看法。 学生:??。

通过交流,同学们相互分析存在的不安全、不符合网络道德规范或礼仪、不利于心理和生理健康的行为或习惯。 学生:??。 (四)小结

简单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布置19页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分组完成或独立完成。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信息技术概念、应用领域以及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如果直接从概念讲解入手,学生往往觉得比较枯燥,很难接受。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讨论,自己总结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用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效果较好。

第二章 信息处理工具

第一节 认识计算机硬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件特点、功能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利用丰富详实的图片资料,展现一类硬件从过去到现在的各种产品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设备的发展历程,看到最新、最时尚的产品。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对事物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微机各部件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

2、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难点:如何形象地说明微机部件与功能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数码相机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提问法 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场景:用数码相机立即给同学们拍照,并马上显示到屏幕上。 老师:今天,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些朋友,看,我们这些朋友长得十分可爱,大家都认识他们吗???

学生:认识,?? 老师:拍摄照片的最大乐趣之一是立即和我最至爱的同学们分享快乐时光。拥有数码相机,我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将所拍摄的照片通过计算机立即显示出来。“数码相机”仅仅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一个小部件。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还有好多其他部件,也像“数码相机”一样好用,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它们?

学生:想。 (二)讲授新课

<一>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1、请学生讲述人体各部位的作用与功能 老师: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又称为“电脑”,这是一种比喻,就好像用电的人脑一样,是人脑的延伸和扩充。因此,要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作用,首先要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

老师: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计算,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 学生:是人脑。

老师:我们每个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名字,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记忆,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

学生:是人脑。

老师:人脑不仅具有运算和记忆功能,还具有控制功能,它能向我们的四肢和五官发出命令,让它们协调活动,可以说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人脑,它是整个人体的中心。那么一个人光有大脑行不行?

学生:不行。他无法感受外面世界的美好东西,也无法将自己知

10

你知道Windows操作系统先后有哪些“兄弟姐妹”吗?请在互联网上寻找答案。(探究活动4小题教师引导学生在搜索引擎中查询) 2、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2小题)

A、上网查一查,下面的软件有什么用途?WinRAR、ACDSee、金山词霸

B、上网查一查,如果我们希望电脑具有下列功能,可以使用什么软件?打字练习、听MP3音乐、制作幻灯片 想一想:

A、这些软件的作用和操作系统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把这些软件叫做什么软件?阅读“应用软件”一小节

B、通过以上活动,我知道了:如果想让计算机做更多的事,就需要为计算机_________。 四、教学反思: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小游戏使学生对软件有了一个形象化的认识,有助于加深理解。

第三节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教学法、情景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 难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三、教学过程:

1.概念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的所有实体部件的集合,通常这些部件由电路(电子元件)、机械等物理部件组成。直观地看,计算机硬件是一大堆设备,它们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计算机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计算机软件发挥作用、施展其技能的舞台。

16

计算机软件是指在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以及有关资料。所谓程序实际上是用户用于指挥计算机执行各种动作以便完成指定任务的指令的集合。

2.硬件系统由五大部件组成: (1) 运算器(ALU):也称算术逻辑单元,是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功能部件。

(2) 控制器(CU):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它的主要功能是按照人们预先确定的操作步骤,控制微机各部件步调一致地自动工作。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3) 存储器:是计算机用来存储信息的重要功能部件。 内存储器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放若干二进制代码,该代码可以是数据或程序代码。内存容量的大小通常用字节(Byte)表示。

(4) 输入设备:是用来接收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5) 输出设备

将存放在计算机中的信息(包括程序和数据)传送到外部媒介,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将上述计算机硬件的 5大功能部件用总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即冯·诺依曼体系)。

3.计算机系统的软件 软件实际上就是实现算法、完成某些功能的程序和文档及数据的集合。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软件、系统工具软件和高级语言系统。应用软件分为专用型应用软件和通用型应用软件。这些内容我们上节课有学过。

(1)系统软件(操作系统) UNIX、Z-80、DOS、Linux、Windows/X 、Windows NT、Novell Netware等

操作系统是直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以方便用户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的程序集合。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种类见63页。 (2)应用软件

Office系列、ACDSEE、Authorware、Flash、Dreamweaver MX、FireWork等

4.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17

5.微机的性能指标

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是对微机的综合评价。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人们概括出字长、主频、内存容量、运算速度和存取周期等几个主要性能指标。

①字长

字长是计算机内部一次可以处理二进制数码的位数,如CPU字长为32位或64位。字长越长,一个字所能表示的数据精度就越高。在完成同样精度运算时,计算机一次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高。然而,字长越长,计算机所付出的硬件代价也相应增加。

②主频

CPU工作频率也叫主频,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单位MHz。CPU的时钟频率包括外频与倍频两部分,两者的乘积是CPU的主频。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振荡的速度,与CPU实际运算能力无直接关系。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联的,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而且CPU运算速度和CPU流水线的各方面性能指标也有关系。主频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③存储器容量(主存容量)

存储器容量是衡量计算机存储二进制信息量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微型计算机中一般以字节(byte,1byte=8bit)为单位表示存储容量,并且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目前市场的内存条容量为128MB、256MB、512MB等,硬盘容量为80GB、120GB、160GB、200GB等。 补充:存储单位 位:(Bit):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 字节(Byte):8个二进制位等于1个字节,字节是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1个字节可存放1个ASCII码(即1个英文字符。2个字节可存放1个汉字国标码。 字(Word):计算机数据处理时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数据长度。

④运算速度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一般用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表示,单位

18

是百万次每秒(MIPS)。运算速度越快性能越高。

⑤存取周期

内存储器完成一次完整的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取周期。它是影响计算机速度的一个技术指标。

衡量CPU的质量指标:字长(Word Size):一个字所包含的二进制的位数。计算机能同时处理数的长度。字长越长,性能越长,精确度越高。 频率:频率越高,速度越快。

运算速度:越快越好。 主存容量:越大越好。 超频:是指让CPU在超过自身额定频率的情况下工作,原则是先外后内。

1)硬盘大小:512*磁头数*柱面数*每道扇区数 2)软盘大小:(字节数/扇区数)*(扇区数/磁道数)*(磁道数/面)*面数

3)总线:是一组公共通信线,用它在各部件间传递信息和数据。外部有ISA、EISA、VESA、PCI等,内部有IDE、USB等。主要有: 控制总线(CB):用来发送CPU命令信号到存储器或I/O设备。 地址总线(AB):由CPU向存储器传送地址。 数据总线(DB):CPU、存储器和I/O设备的数据传送通道。 6.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一)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 设计思想:

1、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指令(二进制)

2、将编好的程序事先存入计算机内存中,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高速的顺序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加以执行。(顺序存储)

3、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5大部件) (二)计算机工作过程: 工作流程如图:

19

四、教学反思:

通过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并了解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使学生对计算机系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四节 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Windows XP、桌面、窗口和“开始”菜单,了解窗口的组成。

2.掌握Windows XP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3.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初步认识菜单命令。学会设置桌面背景

4.了解鼠标指针的含义,掌握鼠标器的五种操作方法(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

5.正确使用键盘,会使一种输入法。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问题去探索性学习,能总结出探索结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树立在实践中得出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掌握系统的基本操作。

2.正确使用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

20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五、教学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了解了计算机有这么多的功能和用途,现在应该再也坐不住了,大家都想打开计算机去看够究竟。今天啊,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瞧瞧! 二、新授

1、Windows XP的启动

我们首先来学习怎样打开计算机,打开计算机的步骤是:打开显示器—打开主机电源”

学生试一试打开计算机,向学生说明显示器和主机电源的位置。 讲解:计算机的启动分为冷启动和热启动。冷启动就是按CTRL+ALT+DEL,它是不经过自检的;热启动是按“重启键(复位启动)”或“电源键”。就像刚才大家开机时那样,它是需要经过自检的。冷启动对电脑没有损伤,而热启动对电脑是有损伤的,所以尽量避免频繁热启动。

2、Windows XP是什么 (1)Windows XP的作用

打开计算机后我们发现计算机屏幕上出现了Windows XP,那么Windows XP是什么呢?Windows XP是美国微软(Microsoft)公司于1999年推出的、具有图形化界面的计算机系统软件。Window是“窗口”的意思,XP是版本号。计算机仅有硬件设备是没有办法工作的,有了Windows XP计算机才能为我们所用,Windows XP是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和为软件运行提供环境。(教师广播边说边演示) Windows XP的操作界面直观图形化。精美的绘图;音乐和VCD的播放;运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等功能。 (2)认识桌面

现在,同学们的计算机都启动了,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画面如同一张桌子,我们可以在上面摆放和移动物品,所以我们叫它Windows桌面。

同学们一同来看看桌面上有那些东西?(教师广播边说边演示) 桌面最下边的我们叫它任务栏,任务栏的左边是“开始”按钮,右面是输入法显示区和时间显示。打开两个窗口或应用程序,任务栏

21

上会显示对应的小图标(按钮),单击按钮可以切换窗口。利用鼠标可以将任务栏拖到桌面的上边、左边或右边。

桌面上许多小图形们把它叫做“图标”,每个图标代表不同的对象。

指针指向“我的电脑”,再双击“我的电脑”,查看所使用计算机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指针指向“回收站”,再双击“回收站”,讲述“回收站”是暂时存放被删除硬盘文件的地方,可以删除文件或者恢复被删除文件。

桌面上可以移动的箭头,我们把它叫做鼠标指针。指针可以在桌面上移动。

3、鼠标器的操作 (1)认识鼠标器

常见的鼠标器(滚轮鼠标)有左右两个键,底部有滚球,还有一种比如老师手上的光电鼠。指导学生观察鼠标器。

使用鼠标器时,通常将右手食指放在左键上、中指放在右键上,手指自然弯曲握鼠标器。当我们移动右手时,鼠标指针也随之移动。 试一试:

右手食指放在左键上、中指放在右键上,手指自然弯曲握鼠标器轻轻的移动右手,观察鼠标指针的变化。

我们还要知道在不同的任务时,鼠标指针会出现不同的形状。 (2)鼠标器的5种操作

我们怎样使用鼠标器呢?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有5种:指向、单击、拖动、双击、右击。 (讲解,学生动手试一试)

指向:移动鼠标器,使指针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将鼠标指针移动到我的文档上。

单击:指针指向对象以后,食指单击一下鼠标左键。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开始”按钮上单击鼠标左键,看效果。

双击:指针指向对象以后,食指连续击两下鼠标器左键。学生反复练习双击;指针指向“我的电脑”双击鼠标左键,打开“我的电脑”。

右击:指针指向对象以后,中指击一下鼠标器的右键。学生将指针指向桌面的空白处练习右击,打开快捷菜单。

拖动:指针指向对象以后,食指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强调按住不放),移动鼠标器,将对象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再放开鼠标器左键。练习拖动“我的电脑”,移动鼠标指向单击鼠标左键不放,再移动鼠标,可以发现我的电脑跟着鼠标指针一起移动,移动到桌面的空白处

22

放开鼠标左键。

4、设置桌面的背景。

1、先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桌面背景。(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分别用acdsee看图软件出示几幅桌面背景画“有图案的桌面背景”“图片背景”“照片背景”其中照片背景用班级中一位同学的照片或老师的照片作背景。)大家觉得这些桌面背景怎么样?

那么如何设置呢?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演示。 2、①设置带有图案的背景

第一步: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出现“显示属性”对话框。

第二步:在“背景”标签的选项中选择一个图片,在对话框中的显示器里可以预览效果,选择后单击“确定”按钮,桌面背景就改变了。

②让学生尝试练习。

③设置用其他收集到的图片作背景。 刚才有同学提出,他想采用老师最初演示给大家看的那些图片作背景,该怎么办呢?请接着看。

在“背景”标签选项中,点击“浏览”按钮,在“打开”对话框中,从“搜寻”一栏中打开自己喜爱的图片所在的文件夹,选中这张图片,单击“打开”按钮,在预览窗口中就会出现这张图片,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了。

请学生说操作过程,来“指导”老师操作。然后学生尝试操作。 ⑤老师巡视指导。对学生较易出现问题的选择其他图片作背景一项多个别指导。

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演示一下操作步骤?要求: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操作步骤。

如果你想把自己的照片作为背景,就必须借助扫描仪或者数码相机来完成了。

5、Windows XP的关闭(教师广播边说边演示) (1)认识开始菜单

移动鼠标指向“开始”按钮,单击“开始”按钮,打开了“开始”菜单。“开始”中有“程序(P)”“收藏夹(A)”“文档(D)”“设置(S)”“帮助(H)”和“关闭系统(U)”等命令,这样的命令我们叫它菜单命令。 (2)学习关闭Windows XP

单击“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单击“开始”菜单中的“关闭系统(U)”命令,弹出“关闭Windows”对话框。再单击对话框中

23

的“关闭计算机(U)”命令(这时左边的小圈子中便出现小黑点),然后单击“是(Y)”按钮,计算机开始关闭Windows XP系统。 试一试

关闭Windows XP(老师指导口述步骤)。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Windows XP,将桌面上“我的电脑”、“回收站”拖到别的位置,然后在把他们拖到原来的位置。

2、用鼠标器把任务栏拖动到桌面的左边、上边、右边,再拖到桌面的下边。

3、移动指针指向任务栏右端显示的时间上,可显示当前的日期。 4、上网找图片,并设为桌面背景。

5、依次单击“开始”按钮和“关闭系统(U)”命令,弹出“关闭Windows”对话框。单击对话框中的“重新启动计算机(R)”命令,再单击“是(Y)”按钮,计算机重新启动Windows XP系统。

6、依次单击“开始”按钮和“关闭系统(U)”命令,弹出“关闭Windows”对话框。单击对话框中的“关闭计算机(U)”命令,再单击“是(Y)”按钮,关闭Windows XP系统。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做什么啊?(学生回答自我总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指导学生练习打开计算机,双击“我的电脑”图标。

师:这时我们发现桌面上打开了一个长方形区域,我们称这个长方形区域为窗口。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窗口的组成和学习窗口的基本操作。 二、新授

1、窗口的组成

同学们,我们知道桌面上的长方形区域叫作窗口(出示幻灯片),窗口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教师演示讲解窗口各部分的名称)P32

窗口的第一行是标题栏,标题栏里显示窗口的名称,当前我们打开的是“我的电脑”窗口,所以标题栏里显示“我的电脑”字样;窗口的第二行是菜单栏,菜单栏中列出了各种对窗口进行操作的菜单命令;窗口的第三行是工具栏,工具栏中排列着常用的命令按钮;最下面的是状态栏,显示窗口当前的一些信息;窗口的右上角分别是“最

24

小化”,“最大化”按钮,关闭按钮。 2、窗口的基本操作

知道窗口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都想了,我们如何去动手去用窗口啊。其实很简单。下面就同老师一起学习窗口的简单操作。

(1)最小化窗口 教师边说边演示

单击“最小化”按钮,窗口最小化以后会在缩小成任务栏上的一个小图标按钮,单击任务栏中的这个按钮,窗口就恢复原状。 操作练习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最小化“我的电脑”窗口,再把“我的电脑”窗口恢复原状。

(2)最大化(还原)窗口 教师边说边演示

单击“最大化”按钮,窗口会扩大到整个桌面,这时“最大化”按钮变成了“还原”按钮;单击“还原”按钮,窗口恢复原状。 操作练习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最大化“我的电脑”窗口,还原“我的电脑”窗口。 (3)切换窗口

教师边说边演示

先后打开“我的电脑”和“回收站”窗口,我们发现他们的标题栏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回答:一个呈深颜色,另一个呈淡颜色);我们把标题栏呈深颜色的窗口叫作当前窗口,现在“回收站”窗口为当前窗口。我们单击任务栏上一个窗口图标按钮,如:我们单击“我的电脑”图标按钮,就把“我的电脑”窗口切换成当前窗口。 操作练习

先后打开“我的电脑”“我的文档”,“回收站”窗口,切换“我的电脑”为当前窗口。 试一试

我们还可以通过单击非当前窗口的任意地方,把它切换成当前窗口。单击“我的文档”窗口的任意一个地方把它变成当前窗口。

(4)移动窗口

教师边说边演示

将指针指向“我的电脑”窗口的标题栏,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再移动鼠标,这时我们就会发现“我的电脑”窗口也跟着移动了,这就是窗口的拖动操作,可以用这种方法移动窗口的位置。

25

操作练习

先后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在桌面上移动它。 (5)改变窗口的大小、关闭窗口

(教师边说边演示)我们有时为了操作的方便要改变窗口的大小,其实这很容易。我们可以将指针移动到窗口的边框上面,这时我们会发现指针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呈 ,这时我们按住鼠标左键不放,上下左右拖动鼠标就可以分别改变窗口的宽度和高度,如果我们想同时改变窗口的高度和宽度的时候,就将鼠标指针移动到窗口的四个角中的任意一个角,指针的形状会呈 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向对角线方向拖动鼠标,就可以同时改变窗口的高度和宽度。(学生练习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练习改变窗口的大小,分别改变窗口的高度,宽度。再同时改变窗口的高度和宽度。 5.窗口滚动

教师边说边演示

打开一个窗口,如果窗口中的内容较多,或者窗口较小,这时窗口就无法显示所有的内容,要查看窗口中的其他内容,我们可以利用“滚动条”来做到。(出示带有滚动条的窗口说明滚动条各部分的名称)滑块、垂直滚动水平滚动条、滚动指针。单击滚动条两端的滚动指针,或者单击滚动条上的空白处,或者拖动滚动条上的滑块,就可以看到窗口上的其他内容。(分别演示) 试一试

逐渐增大窗口,观察滑块长度的变化。

单击窗口左上角,弹出控制菜单,单击其中“最小化”命令,观察其作用和操作什么地方相同?

分别打开“我的电脑”和“回收站”窗口,观察标题栏的颜色是否相同?

窗口的操作完成以后我们可以单击“关闭”按钮,来关闭窗口,关闭窗口的同时在窗口中运行的程序也被同时关闭了。 3、窗口的伙伴——任务栏

理解任务栏作用 (1)、介绍“任务栏”

任务栏就是位于桌面最下方的小长条,主要由开始菜单、快速启动栏、应用程序区和托盘区组成。从开始菜单可以打开大部分安装的软件,快速启动栏里面存放的是最常用程序的快捷方式,应用程序区是我们多任务工作时的主要区域之一,而托盘区

26

则是通过各种小图标形象地显示电脑软硬件的重要信息,托盘区的时钟则时刻伴随着我们。书本P36。

(2)、让学生打开一个窗口,观察任务栏变化,理解任务栏和窗口的联系。介绍任务栏“窗口铵钮”。

观察打开窗口时任务栏有什么现象发生,答问。 (3)、让学生同时打开纸牌和扫雷窗口,在任务栏交替单击“纸牌”和“扫雷”窗口按钮,观察任务栏窗口变化和桌面上窗口变化。

通过操作试验,掌握用任务栏切换窗口的方法。 (4)、设置任务栏

“任务栏”中有“开始”按钮、输入法提示器、时钟等。“任务栏”位于桌面的下方,右击“任务栏”,选择“属性”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可以对“任务栏”进行个性设置,双击“任务栏”中的“时钟”、“音量图标”可以对时钟和音量进行设置。 4、菜单命令

教师边说边演示

菜单栏中的任意以各命令,会弹出一个下拉菜单,我们发现菜单中有很多的命令,他们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有的命令呈黑色,有的是灰色),解释:其中黑色的命令白表示现在可以选择使用的命令,灰色的命令则表示暂时不能使用的命令。 试一试

打开查看(V)菜单命令,可以看见“查看”菜单“工具栏”命令右侧有一个“ ”,同学们把鼠标移动到“工具栏”命令上我们会发现了什么?(又弹出一个菜单),我们叫它“子菜单”。“ ”表示这个菜单命令还有子菜单。

在“查看”菜单中,我们发现“状态栏”命令的左侧有一个黑色的“√”,表示这个命令被选中,并正在起作用,窗口下放正显示状态栏;同学们可以用鼠标器再次单击一下“状态栏”命令,这时我们发现这个命令左边的“√”的消失了,表示这个命令不发挥作用了,同时我们看到窗口的状态栏也随消失。

同学们在通过操作发现一下带有“?”的命令有什么特别的? 学生汇报:会弹出一个长方形象窗口一样的东西。

师:(打开一个“对话框”演示)这个象窗口一样的东西我们叫“对话框”。“对话框”里有标签、下拉列表框,单选项,复选项等等。 5.键盘

1)分区:功能键区、主键区、光标控制区、数学光标小键盘区。

27

2)各分区内具体键位的功能。 3)数据录入的基本方法 a>姿势

键盘操作时上身挺直,肩膀放平,双手自然放松;手腕及肘要成一条直线,手指自然弯曲地轻放于基本键(A、S、D、F键)与(J、K、L、;键)上,手臂还要往两边张开;两肢平放在地面上,不要交叉。屏幕中心的高度最好和双眼平齐。 b> 各手指控制区域

[主键区]:左小指:1、Q、A及左侧区域;左无名指:2、W、S、X;左中指:3、E、D、C;左食指:4、R、F、V、5、T、G、B;右食指:6、Y、H、N、7、U、J、M;右中指:8、I、K、,;右无名指:9、O、L、。;右小指:0、P、;、/及右侧区域;空格键由大拇指控制。[小键区]:食指:NUM、7、4、1、0;中指:/、8、5、2;无名指:*、9、6、3、。;小指:-、+、ENTER。 c>输入法。掌握一种常用输入法。 三、巩固练习

1、打开窗口“我的电脑”“回收站”“我的文档”窗口,使“我的电脑”窗口为当前窗口,在切换“我的文档”窗口为当前窗口。

2、移动“我的电脑”窗口到“回收站”窗口上面。

3、把“我的文档”窗口的大小调节得比“我的电脑”窗口的大小大一倍左右。

4、将时钟调整为2009年1月1日14:00。 5、将音量调为最大。

6、用一种常用汉字输入法,练习输入一段文章。 四、小结

师:我们今天学会了哪些操作? 我们今天知道了窗口各部分的名称,还学会了窗口的一些基本的操作及任务栏的设置。从现在开始窗口对我们来说不再陌生了对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更加的熟悉了解他的哦。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较大多数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减少讲解的部分,多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加深理解,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效果也较好。

第五节 管理计算机文件

2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Windows XP文件管理的方法及其特点。

2.熟悉Windows XP文件命名及其使用规则,了解文件的特性。 3.掌握新建文件夹和保存文件及如何搜索文件或文件夹。 4.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打开、复制、移动和删除。 5.掌握回收站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了解Windows XP文件管理的方法及其特点;熟悉Windows XP文件命名及其使用规则,了解文件的特性。 2.掌握新建文件夹和保存文件。

3.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打开、复制、移动和删除;掌握回收站的使用及如何使用查找工具搜索文件或文件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Windows XP操作系统等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建文件夹和文本文档及文件的保存。文件和文件夹的打开、复制、移动和删除及搜索的操作。回收站的使用。

难点: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存放,新建文件夹,保存文件。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和移动操作。如何搜索文件或文件夹。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五、教学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我们经常说到文件、文件夹,那文件和文件夹到底是什么?他们是怎么组织存放的?文件有什么特性?这一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

如何建立文件及文件夹呢? (二)讲授新课:

1、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1)文件:文件是数据在外存储器上的一种组织形式。表示信息的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自然语言,最终都要转换成地进制编

29

码,以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上。如果将外存储器比作仓库,文件就是仓库中的物品,软盘、硬盘、光盘、可移动盘等外存储器可以看成是挂在计算机上的各自独立的仓库,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这些外存储器中存储或读取文件。

(建立一个文件夹,其中包括文件与文件夹,请同学们通过观察屏幕广播内容指出哪些是文件,哪些是文件夹)

(2)文件夹:计算机中的文件各类很多,数目也很大,为了便于管理,Windows操作系统引入了文件夹概念。通常将相关的文件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如同将仓库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归类存放物品。仓库中的不同区域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区域,文件夹中可以再建立子文件夹。因此文件的组织形式是一种树型结构。

2、文件命名规则

仔细观察文件或文件夹,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名称,即文件名。文件名由“主文件名.扩展名”组成。主文件名通常由用户命名,扩展名通常由使用的软件产生,用于标识文件的类型。文件夹的命名与文件的命名规则相同。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命名及使用规则如下:

① 文件名最长可达到255个字符;

② 文件名中可以使用空格、字母及汉字,但不能使用下列字符?\\*”<>/:;

③ Windows操作系统保留文件名的大小字符,但在确认文件时,并不区分大小写

④ 在文件查询或显示时可以使用通配符?和*。 3、文件的特性 文件的特性:

(1)唯一性:在同一个磁盘的同一个文件夹(目录)中不同的文件不能使用相同的名字。

(2)可携带性:文件可以从一张磁盘复制到另一张磁盘,或者从一台电脑复制到另一台电脑。

(3)可修改性:一个文件可以进行修改、扩大和缩小,还可以完全删除。

(4)可容性:文件可以存放字母、数字、图片和声音等各种信息。

(5)确定性:文件在计算机中的位置通过路径来确定。文件的路径由存储文件的驱动器名称、文件夹和子文件夹组成。

4、新建文件夹

30

任务:在D盘新建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文件夹。 (教师屏幕广播演示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操作步骤:双击“我的电脑”→打开“D盘” →右键“新建文件夹” →键入自己的名字→确认文件名

5、创建文本文件(记事本) (1)通过“文本文档”编辑一段“学习总结”。

(2)把该文本文档保存到D盘的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下。 (教师屏幕广播演示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操作步骤:文件→保存→“保存位置”一栏中通过下拉按钮选定要保存的位置。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Windows XP文件管理的方法及其特点,Windows XP文件命名及其使用规则,了解了文件的特性。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新建文件夹、保存文件和创建文本文档。这节课是管理计算机文件的基础课程,所以大家一定要能够熟练掌握。 (四)学生练习

完成在D盘新建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并在此文件夹下新建文本文档,以“学习总结”命名,并在此文本文档中编辑一段信息技术学习总结。完成作业后,交到教师机“管理计算机文件”文件夹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平时我们总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COPY一份就行啦!我们还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不合适就Cancel就行啦!那大家知道什么叫做COPY吗?什么叫做Cancel吗?大家学完这一节课就会明白其中所包含的涵义吗?

2、巩固文件夹的新建,文件的保存。

任务:在D盘新建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文件夹,文件夹里存放文本文件“自我介绍.txt”。 (二)讲授新课:

1、 打开文件

打开文件就是要打开选定的文件的内容。

任务:请学生根据路径C:\\新建文件夹\\stu.txt打开该文件。 2、复制文件

31

复制文件,就是保留原有文件,并在新的文件夹或磁盘中放置其复制品。

任务:把刚才打开的文本文件stu复制到刚才新建的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文件夹中。

(教师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操作步骤:(1)选定文件stu.txt;

(2)用鼠标拖曳的方法,把文件stu.txt拖到D盘自己的文件夹中。

用拖曳的方法复制文件的一般规则:若复制文件与原文件在不同的驱动器上,则直接拖曳图标即可;若复制文件与原文件在同一驱动器上,则需按住键,再拖曳图标。

3、移动文件 移动文件只是把选定文件搬运到新的位置,原位置不再有该文件了。

任务:把文本文件“自我介绍.txt”移动到D盘的根目录下。 (教师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操作步骤:(1)选定文件stu.txt;

(2)用鼠标单击工具栏里的“剪切”按钮; (3)打开D盘;

(4)用鼠标单击工具栏里的“粘贴”按钮。 用拖曳的方法复制文件的一般规则:在同一驱动器上移动,直接拖曳图标即可;在不同驱动器上移动,则需按住键,然后再拖曳图标。

4、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删除文件或文件夹,就是把一些没有保留价值的文件像倒垃圾一样从磁盘中清除。

任务:把C盘的文件夹my music删除。 操作步骤:(1)选定文件夹; (2)点击右键,选择“删除”。 (3)弹出对话框选择“是”。

还可使用键盘上的Delete键进行删除操作。 (三)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文件或文件夹的打开、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

(教师可即时提问,与同学们一起复习。) (四)学生练习

32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了的东西,会怎么样处理啊?对了,是扔掉,在电脑里面使用时间长了也会出现一些不要了的东西,对于这些东西我们也要扔掉。在生活中我们会把垃圾扔到垃圾桶中,那么在电脑中呢?

在Windows系统的桌面上,有一个名为“回收站”的图标。回收站如同一个废纸篓,用于临时存放从硬盘中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 (二)讲授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删除文件或文件夹。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存放这些垃圾文件的回收站。

Ⅰ、如何使用回收站

回收站的工作原理:将被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按队列存放,并将新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插入到队尾。如果回收站空间已被占满,系统将自动地删除队首的文件或文件夹(这些文件或文件夹才永久被删除,从硬盘中消失),保证有足够的空间来存放最新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因此,只要回收站有足够的空间,就有机会恢复之前从硬盘上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

双击桌面上的“回收站”图标,打开“回收站”窗口,选择适当的菜单命令,即可恢复回收站中的文件、文件夹或清空回收站。必要时,应及时清空回收站,即从硬盘上永久删除已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释放磁盘空间,提高计算机运行效率。

下面咱们就来学习删除文件的还原。 (1)全部文件的还原

1、双击打开桌面上的“回收站” 2、点击左边的“全部还原” (2)个别文件的还原

1、单击鼠标左键,选中你想还原的文件

2、单击左边的还原按钮,文件就还原了(在要还原的文件上单击右键,点击“还原”选项即可实现)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请学生演示) (3)文件的彻底删除

就像生活中垃圾篓满时,要把垃圾倒出去清空垃圾篓一样,在电脑中回收站也需要清空,清空的方法是:

33

1、在回收站上单击右键,

2、选择“清空回收站”就彻底删除了要扔掉的文件或文件夹了(单击左侧的“清空回收站”按扭就彻底删除了要扔掉的文件或文件夹了)。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请学生演示) Ⅱ、如何搜索文件或文件夹

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了“搜索”功能,利用“搜索”功能帮助用户查找文件,文件夹或局域网上的计算机,并可对查找到的文件或文件夹进行删除、移动、复制等文件管理操作。

右键单击“开始”按钮,选择“搜索”选项,弹出搜索文件对话框;在“要搜索的文件或文件夹名为(M)”输入框中输入要搜索的文件名,文件名可以使用通配符(通配符“*”表示任意的字符或字符串,通配符“?”表示当前位置任意的一个字符),如*.mp3表示搜索以“mp3”为扩展名的文件;

通过“搜索范围(L)”下拉列表选择搜索位置;

通过“搜索选项<<”下的各复选框,选择搜索方式; 单击“立即搜索(S)”按钮,按照所做的选择进行搜索,搜索结果显示在右边的窗口中;

(教师举实例演示,学生操作,并请学生上台演示) (三)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回收站,学会了如何处理计算机中我们不需要的文件或文件夹。也学会了如何利用系统提供的查找工具,方便快捷的找出我们需要的文件或文件夹。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大家会不断的用到这些工具。 (四)学生练习 七、教学反思:

学生对一些具体操作有所了解,但对其原因不甚明白,通过讲解和任务驱动的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认识。

第三单元 漫游因特网

第一节 上网浏览信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4

1.认识因特网及熟悉IE浏览器的各部分名称,懂得什么是网页,了解“刷新、停止”的作用。

2.懂得如何启动IE浏览器,能输入网址访问网站,能利用历史记录访问网站,并懂得怎样收藏喜欢的网站。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上网浏览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体会因特网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参与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的意识以及良好的浏览信息的习惯。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利用历史记录访问网站。 2.收藏自己喜欢的网站。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问题导入:大家在家应该经常上网吧。我们平时上网都是通过浏览器来上网的。在安装Windows系统时自带的IE就属于浏览器的一种,谁能告诉我它在哪启动? 提问若干同学回答。 2.进入正题

大家比较一下,浏览器的窗口和文件夹的窗口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打开一个网页,介绍浏览器窗口的组成)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如何上网浏览信息? (二)浏览信息 1. 知识讲解

你们知道我们天天上的这个网络叫什么吗? 。。。。。。

WWW是World Wide Web的缩写,它的意思是全球信息网。在WWW网上可以浏览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

教师介绍浏览器的作用以及常用的浏览器。用于浏览网页的软件

35

称为浏览器,它可以将WWW上的多媒体信息转换成我们可以看得到文字、图形和图像及听得见的声音。目前,我们一般使用Internet Explorer(简称IE)。

我们看到浏览器窗口上有一个地址栏。在里面输入某个网站的地址,就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这个地址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网址”,即URL(统一资源定位器),它的格式:“信息服务方式://信息资源地址/文件路径”。<可参见73页>。

http://baike.http://www.wodefanwen.com//view/743.htm 超链接在本质上属于一个网页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允许我们同其他网页或站点之间进行连接的元素。各个网页链接在一起后,才能真正构成一个网站。所谓的超链接是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这个目标可以是另一个网页,也可以是相同网页上的不同位置,还可以是一个图片,一个电子邮件地址,一个文件,甚至是一个应用程序。而在一个网页中用来超链接的对象,可以是一段文本或者是一个图片。当浏览者单击已经链接的文字或图片后,链接目标将显示在浏览器上,并且根据目标的类型来打开或运行。

教师介绍启动浏览器的方法,结合图3-2介绍浏览器中的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状态栏、显示区等。教师要求学生启动浏览器,并观察浏览器窗口中各个部分。在后面演示也加以提示。 2.使用IE浏览器浏览信息

方法一:在地址栏中输入相应的信息 [教师演示]在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http://www.fzedu.gov.cn/ , 即进入福州教育网主页。http是传输信息协议,一般可以省略。 方法二:通过链接进入网站

[教师演示]在“福州教育网”主页上单击“鼓楼”图标,即可进入“鼓楼区教育局”网页。 3.学生操作练习

1)在地址栏内输入“网易”、“搜狐”的地址,浏览网页内容。 2)点击页面上的链接,浏览链接页面的内容。 4.IE浏览器工具栏常用按钮的使用 1)工具栏上“后退”、“前进”按钮,可将保存在网站目录中的页面进行前后翻页浏览。 [教师演示]使用“后退”、“前进”重新浏览已访问的页面,并提示学生按钮变成灰色,此时表示翻页到头,不能继续翻页。 2)工具栏上的“刷新”、“停止”按钮,可以对正在打开的网页进行

36

重新打开或停止操作。 [教师演示]使用“刷新”、“停止”按钮对正在打开的网页进行相应的操作

3)工具栏上的“收藏夹”按钮,可将当前访问网站的网址进行保存。 [教师演示]单击“收藏夹”按钮,将“网易”网站首页保存。提示学生对于一些经常访问的网站,我们可以将它们添加到“收藏夹”中来,以后就可以在收藏夹里直接点击这个网址快速地进入该网站而不必再输入网址名称或者为忘记某个网站的网址而烦恼了。

4)工具栏上的“历史”按钮,历史记录栏将列出已访问过的网址并将它按日期排列,用鼠标单击选取某个网址可直接进入该网站。 [教师演示]单击“历史”按钮,在历史记录栏中单击已访问过的某个地址日期,进入该网站。

5.学生练习浏览器常用按钮的操作。 (五)小结

简单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回答。 七、教学反思:

大多数学生对上网有所接触,但对网络的认识不多,应加强教育,提高信息素养。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只要学生认真、细心,是可以掌握这些操作的。

第二节 上网查找资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关键词”的概念; 2、学会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资料; 过程与方法:

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学会查找自己所需的下载,方法演示法、实践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网络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对网络丰富资源的积极利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去查找所需的信息。

难点:关键词的提取是否正确,是决定搜索是否成功的关键。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

37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老师想查找一些关于流星雨资料,可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同学们可以给我提供帮助吗?”

??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迅速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呢?

进而引入到搜索引擎的概念。对于搜索引擎,上过网的同学可能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一定都能正确使用。在简单介绍搜索引擎基本原理以后,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使用过搜索引擎的学生把自己常用的搜索引擎网站介绍给大家,再进一步介绍搜索引擎的种类。

2.进入正题

<1>怎样用关键词查找资料 “关键词”的概念和提取是本课的难点。教师主要通过一些实例,来分析关键词的提取方法。单关键词的掌握相对比较容易,对于多关键词搜索,不同的搜索引擎有不同的格式要求,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网站上的有关说明、范例以及搜索技巧,把搜索引擎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教师演示:

① 启动IE浏览器,打开“百度”网站首页。

② 单击主页的搜索文本输入框,输入“流星雨”三个字,如课本图3-7所示。

③ 单击“百度一下”按钮或按回车键。搜索的结果将列在浏览窗口中。

④ 在搜索结果中单击包含关键字词“流星雨”的文字标题,打开该文字标题所指的网页,阅读网页内容。

当我们用一个关键词“流星雨”进行搜索时,搜索的结果有许多与我们要查找的天文学的“流星雨”不相干,能否将非天文学的“流星雨”的网站或网页过滤掉?搜索网站提供的高级查询功能,支持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多种关系的查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输入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如“天文”和“流星雨”,用空格隔开,让搜索引擎查找同时包含关键词“天文”和“流星雨”的网站或网页。如在“流星雨前加“-”,搜索引擎将查找出不含(过滤)“流星雨” 的“天文”的网站或网页。

38

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P77的“试一试”。 <2>怎样利用分类目录查找信息

搜索网站除了提供关键词查找外,不收集尽可能多的网页网址,并按一定规律将它们分类,形成网页分类目录。我们可以利用搜索网站提供的这些网页分类目录查找信息。如“新浪网”网站的“查博士”搜索引擎提供经过新浪搜索专业编辑、精心挑选和分类的分类目录。此外,还有“搜狐”网站的“搜狗”搜索引擎。

教师演示:

① 打开“查博士”搜索引擎网页。在网页中列出了“娱乐休闲”、“求职与招聘”、“艺术”、“生活服务”、“文学”等。

② 单击“科学技术”目录中的“天文”子目录名,进入“天文科学”这一级网页。

③ 单击网页中“流星雨”目录名,打开的网页列出有关天文学流星雨的网页标题。

④ 单击列出的其中一个网页标题,打开标题链接的网页,阅读网页中有关天文学流星雨的内容。

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课本P79 77的“试一试” 3.课堂练习

启动IE浏览器,访问百度网站,查找有关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 教师布置后,学生开始练习。教师巡查进行个别辅导。 任务1:到“中文雅虎”查找著名文学家冰心的“每逢佳节(国庆节)”文章中的一段话:

“我的心一直在想着许许多多现在在国外的男男女女的脸??更不知道有几亿万颗心,也正想念着国外的亲人啊!”

要求学生利用教材或网络课件自主学习搜索信息或资料的方法。体会两种搜索方法的区别。

4.课堂小结

分类搜索信息源单一;而关键字搜索信息范围广、针对性强、信息搜索效率高。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如何设置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

七、教学反思:

信息的获取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而搜索引擎是查找信息、获取信息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是我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关键。关键词的提取是否正确,是决定搜索是否成功的关键。通过对两种不同的搜索方法的练习,让学生分清了它们的区别。

39

第三节 保存网上的信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使用因特网浏览器查找信息及下载信息的方法。

2、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巩固查找信息相关操作,学会下载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小组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让学生学会浏览网上信息,访问指定网址的内容。

2、掌握信息浏览的两种方法(分类搜索法、关键字搜索法)和信息下载的方法。

难点:信息下载的操作。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采用向学生设问,请同学们帮助老师选择福建省某个旅游点的方式来展开。旅游点确定后(老师可先确认一个具体的旅游点),再结合网上搜索查找该旅游点的有关资料。

然后进一步设问:我想把这些旅游点的资料(网页和图片)保存下来,该如何做呢?进而引入到网页和图片的保存等内容。

(一)教师总结浏览器的使用和网址的输入,演示浏览信息的基本方法:搜索引擎和用关键字查找。

①搜索引擎:如新浪的“网站导航”,一类类往下找。

②用关键字查找:如可以在搜索文本框中输入“绿色学校”,这种方法最常用,因为搜索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

40

③列举常用的搜索网址,如:www.sina.com.cn; www.http://www.wodefanwen.com/;www.google.com; www.sogua.com。

通过刚才访问的几个网站,同学们发现网站上有很多有趣的新闻、图片、音乐,还有很多好玩的游戏,可你会把这些新闻、图片、音乐、游戏等通过网络保存在你自己的计算机上吗?提出新课题:下载信息。

(二)下载信息:

下载的定义:就是把因特网上的有关信息保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中的过程。这些信息可以为我们写文章、作画及制作个人主页等提供丰富的素材。

①保存文字:演示操作步骤:选择要保存的文字→在选好的基础上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C)”命令→打开Word程序,选择粘贴按钮→保存粘贴过来的文件。

②下载图片:演示操作步骤:右击图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图片要保存的位置和名称。

相对文字而言,下载图片似乎很容易,那么我们就请同学们来找一找关于“环保”“绿色”方面的图片,看看哪个小组找的图片又多又好。

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巡视,回答学生的提问,并进行个别辅导;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帮助的途径不仅仅是向老师提问,还可以小组同伴交流。 (四)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P82“试一试”。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信息浏览的方法:怎样快速地收集网上的资料。对于网络上的信息怎样才能变为己有?延续上节课,提出这节课的任务:如何才能从网上将信息巧妙的收集下载、并加以归纳整理?

提问:浏览信息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怎样下载文字和图片?说说它们的操作方法和搜索技巧。

提出今天的任务:如何下载软件、歌曲等文件 (一)下载软件

因特网上有大量的共享信息,除了文字和图片信息外,还有歌曲、影视、动画、实用软件和游戏软件等供人们下载后使用。把这些信息

41

从因特网上复制到自己的计算机上的过程,称为下载。

有些媒体类型的文件很大,如歌曲、影视及软件等,为了提高下载的速度,可以使用专门用于下载的工具软件。常用的下载工具软件有“快车”、“迅雷”等。 教师演示:

①在“百度”主页的搜索文本输入框中输入“快车”两个字,单击“百度一下”按钮或按回车键,查找到包含关键词“快车”的网页标题将列在浏览窗口中。

②单击其中一个包含关键词的文字标题“快车V1.9.6简体中文版 下载-天空软件站-下载?”,打开“快车”软件下载网页。

③单击该网页下方的“远程地址下载链接1”超链接,出现“文件下载”对话框。

④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选择保存在“我的文档”文件夹,输入合适的文件名。

⑤单击“保存”按钮。 (二)下载歌曲

有时候我们还需要下载一些音乐,用来作为演示文稿的背景音乐,那么我们该如何下载声音文件呢?

介绍专题网站www.sogua.com(全球娱乐门户搜索引擎),教师演示步骤:

①搜索歌曲:在“关键字框”内输入歌曲名,单击“搜索”→选择下载文件,根据“文件大小容量”“连通率”来选择最恰当的文件。

教师介绍搜索技巧:以歌曲全名和演唱者作为关键字,文件格式选择mp3,这样可以缩小搜索范围,使搜索结果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在选择下载文件时,可以参考“文件大小容量”和“流通率”,如一首完整的歌它的大小可能在5M左右,如果只有0.5M或1.5M,那么它可能比较适合做手机铃声;连通率肯定是数值大成功的可能性也大。

②下载歌曲:单击下载地址链接“文件地址”→弹出“文件下载”对话框→单击“确定”→弹出“文件另存为” 对话框→选择“保存路径”“文件名”。

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P87“试一试”。 (三)布置作业

1、由小组分工操作,将搜索的有关“流星雨”“天文”方面的文字、图片、网页、声音等资料下载到个人文件夹中。

2、教师作为一个单独小组,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制作的演示

42

文稿,参与作品的评价。 七、教学反思:

本节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学生兴趣。

第四节 网络信息交流(电子邮件的使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电子邮件的基础知识,并能独立在线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申请免费邮箱的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学习掌握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学会利用网上免费资源获取免费电子邮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免费电子邮箱申请和使用,掌握通过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方法

难点:掌握通过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方法(附件的添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师:同学们、你平时和亲友、同学、老师是用那些方法进行联系的?

生:打电话、邮信、到同学家去??

师: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应用可视电话、收发电子邮件已经成为时尚,正因为有了国际互联网,才把整个世界紧密的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地球村。我们若想收发电子邮件,就要申请一个免费电子邮箱。(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识:

43

1 、学习概念

师:同学们:电子邮箱是伴随网络应孕而生的。你们知道什么是电子邮箱吗?

生:不知道。

师:为了弄清楚这个我问题,我们来比较一 下电子邮箱和普通邮箱,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边演示、边讲解)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电子邮箱,那么,使用电子邮箱有什么好处呢?

生:(方便快捷、保密性好、地址唯一 )

师:我们已经知道电子邮箱是远程计算机(邮件服务器)为我们提供的存储空间,它可以储存、接收、发送电子邮件。那么,什么是电子邮件呢?(展示电子邮件的内容。)

师:你们想发电子邮件吗? 生:想

师:想发电子邮件就要有自己的电子邮箱。怎样才能想得到电子邮箱呢?(我们必须到设有邮件服务器的网站去申请。)

(出示电子邮件地址)

师:这是老师申请好的一个电子邮件地址,谁能来读一读? 生:读电子邮箱地址

师:这个邮箱地址包含那些内容呢? zhuimengshe@163.com

师:从邮件地址看他能分那几个部分? 生:能分三部分

师:是怎样分呢?各部分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如果说不清楚教师就(演示并讲解)

邮箱格式: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地址。如gq0554@sina.com。 意思是说:gq0554这个用户在sina上。

Internet邮件地址由三部分组成:E-MAIL帐号的用户名+@+E-MAIL所在邮件服务器的名称。 邮箱种类:免费、付费

2.学习如何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师:我是如何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呢?下面是老师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全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演示、讲解) 师:你学会申请免费邮箱了吗?下面我们分组来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44

常见的步骤:

1.同意免费邮箱的服务条款; 2.选择未使用过的唯一用户名; 3.填写个人资料;(必须填写带星号或注明要填写的信息) 4.提交申请,申请成功;

收费邮箱的增加功能:来信提醒,病毒检测,垃圾邮件,垃圾邮件过滤,邮箱空间增大,附带附件增大,网络存储和收藏夹功能。

注意:

1、因特网遵循先注册,先拥有的原则,如果用户拟注册的用户名与已有的用户名重名,则需要改换其他名字。

2、申请成功后,你将拥有一个电子邮箱,其E-mail地址是:用户名@126.com,其中用户名是你注册时输入的名字,126.com是邮件服务器的网址。一定要记住自己的E-mail地址和密码。

巩固练习:

任意选择一个著名网站地址,这些网站中都有邮件服务器,每组先选一个网站来申请。(分好组后开始申请)

师:好!上面这四组的免费邮箱都申请成功了。下面大家分别在不同的网站上分别尝试着申请自己的免费电子邮箱。 3.Outlook的使用

1) 打开Outlook软件,了解窗口的组成。

1.主要组成:

收件箱: 存储接收到的邮件,并列出包含的邮件总数、新邮件数及总容量;

发件箱: 存储发送过的邮件,并列出包含的邮件总数及总容量 草稿箱:可浏览保存于\草稿箱\内的邮件,并可以进行删除、发送、移动;

垃圾箱: 存储从其它文件夹删除的邮件,如果按清空键垃圾箱中的邮件,则为永久性删除。

2.发邮件方法:发邮件的一般方法,包括主题,收件人,抄送,暗送——“一信多投”

①点击\发邮件\,右边的部分的页面跳转到发邮件的页面,你可以看到发邮件的填写单。

②输入收件人地址、主题和邮件内容点击\发送\。 ③信件已经发送, 点\返回\按钮即回到主页。 3.地址本的使用、带附件

4. 收邮件(主要是附件的保存)、回复、拒收。

45

5.参数设置 和 POP设置。OUTLOOK 2)在该软件中添加电子邮件账户。 [教师演示]使用“刷新”、“停止”按钮对正在打开的网页进行相应的操作

3)工具栏上的“收藏夹”按钮,可将当前访问网站的网址进行保存。 4)教师演示操作。

①单击“工具”菜单中的“账户”命令,打开“Internet账户”对话框。

②单击“添加”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邮件”命令,打开“连接向导”对话框。

③在“连接向导”对话框中,输入自己的姓名。

④在电子邮件地址输入框中输入自己电子邮箱的地址。

⑤在“接收邮件服务器”和“发送邮件服务器”中分别输入相应的服务器。

⑥填写你的电子邮箱的账号和密码(可添加多个) ⑦连接方式选择“使用IE或第三方拨号程序连接” ⑧接收文件时点击“发送和接收”就可以查收邮件。

具体设置:http://mail.163.com/help/help_client_04.htm#foxmail (四)其他信息交流方式 博客(Blog)、专题讨论(BBS、百度知道)、网上即时聊天(MSN、QQ等)。 (六)小结

简单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102页的作业。 (七)练习

1.请判断以下邮件地址,哪个是合法的( )

A、tcxqzxwwp.sina.com B、tcxqzxwwp@sina@com C、tcxqzxwwp@sina.com D、sina.tcxqzxwwp@com 2. 在收件人窗口中,新邮件的“抄送”文本框输入的多个电子信箱的地址之间应用 ( )作分隔 A、;号 B、*号 C、\\号 D、、号 3. 下列关于E-mail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发送的邮件中必须有收件人的邮件编码 B、在发送的邮件中必须有收件人的邮件地址

C、在发送的邮件中必须有邮件的抄送 D、在发送的邮件中必须有附件

4.在电子邮件中,用户( )

46

A、只可以传送文本信息 B、不能传送多媒体文件 C、可同时传送文本信息与多媒体文件 D、不能附加任何文件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抓住学生想发邮件的兴奋点,不断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相发邮件,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xl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