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八大运动

更新时间:2023-11-09 14: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阜平运动:是指太古宙末期(26-25亿年)发生于华北地区的构造运动,伴随该运动发生了大量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同时地壳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剥蚀作用,该运动使该地区Ar活动类型沉积物固化、硅铝质地壳增大—华北古陆核

2吕梁运动:是指早元古代末期发生于华北地区的构造运动,伴随该运动发生了大量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同时地壳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剥蚀作用,该运动使Ar分散的陆核进一步固化、联合成为更大的陆块----华北地台或板块的基底-华北原地台-华北板块的雏形 3晋宁运动:是指晚元古代晚期(10-8亿年间)发生于扬子地区的构造运动,该运动使得川鄂地块周围的边缘海以及下扬子的海槽全部褶皱升起,伴随该运动发生了大量的花岗岩类的侵入以及区域变质作用,最终形成了扬子板块的基底

4加里东运动: 加里东运动是古生代早期地壳运动的总称。泛指早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 间发生的地壳运动, 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

加里东运动对华南地史分布影响: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形成东南造山带,除桂东南钦(州)防(城)地区残存的海槽和滇东一带由陆相泥盆系以外,华南其他地区均未遭受剥蚀的古陆或山地,加里东运动是华南形成同一板块,使中国东部古地理格局发生改变,成为南海北陆,以秦岭为界,南方地区为海,北方地区为陆地。 加里东运动对中国的影响:(1)、祁连山构造带:元古代后期—南、北张裂下陷成海槽,早古生代—海槽中发育深海沉积,志留纪后期—南、北祁连海槽相继闭合形成造山带,使柴达木板块和华北板块拼合(加里东运动-祁连运动)(2)华南构造带:S晚期形成(加里东运动-广西运动,使得华夏版块与扬子板块拼合) 5海西构造运动及其影响:

由德国海西山得名。其所形成的褶皱带,称海西或华力西褶皱带。海西运动指晚古生代造山运动。海西运动使西欧的海西地槽、北美东部的阿帕拉契亚地槽、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地槽、中亚哈萨克地槽及中国的天山、南秦岭、大兴安岭等地槽褶皱回返,形成巨大山系。此时北半球各古地台之间的地槽带变为剥蚀山地,海西构造阶段的完成,标志着古生代的结束。 海西构造运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晚古生代晚期,全球发生重要的板块构造运动,该运动结果使得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地块)与塔里木板块拼合,形成了天山褶皱带。使得华北-塔里木板块与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板块拼合,形成统一的欧亚大陆;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联合古大陆。

6印支运动在华南的表现

(1) 导致湘黔桂高地形成并分隔东、西海盆,东西分异明朗化。东部小盆地内 的火山活动反映了太平洋板块的作用(2) 导致T2晚期大规模海退,华南板块上升成为陆地,与华

1

北板块拼合,秦岭洋消失,秦岭褶皱带消失。(3) 导致黔南、右江裂陷槽(T1开始出现深水沉积)褶皱上升

印支运动对中国东部的影响

1 发生的时间T2/T3/,由黄汲清(1945)命名 2 表现:

(1)使中国东部古地理、古气候、古构造变化具有阶段性,华南、华北T具有时间的二分性,同时发生大规模海退和古气候变化(干旱—潮湿)。

(2)使中国东部由南北对峙转变为东西分异, 西部为大型稳定盆地( 形成了四川、鄂尔多斯、准噶尔盆地),东部为小型断陷盆地.

(3)使一些板块发生拼合—形成了印支FB:秦岭FB, 巴颜喀拉 FB, 三江FB。之后,中国几个大的板块基本拼合。

(4)导致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产生了190-230ma岩浆活动,在长江中下游、秦岭、三江地区形成内生金属矿床,同时,环太平洋带开始发育。 .印支运动后,中国古地理格局由南海北陆转变为东西分异 7燕山运动对中国东部的影响

1223

1 燕山运动由翁文灏(1927)命名,分为早(J2/J3)、中(K1/K1)、晚(K2/K2)三期 2 使太行山—雪峰山以西大型稳定盆地萎缩消亡,也使东部隆起带上的断陷小盆地逐渐消亡 3 形成了松辽、华北、江汉盆地

4 岩浆活动逐渐东移(辽西→鸡西,浙西→浙东) 5 成矿作用:

盆地的形成导致油气的形成,华南地区断陷小盆地 内往往形成膏盐等非金属矿产

岩浆、火山活动形成重要的内生金属矿产 燕山运动 侏罗纪的中、晚期的地壳运动在冀北燕山地区十分显著,使本区发生断裂和强烈的火山喷发,并多次发生局部的沉积间断和不整合,因此这一运动成为“燕山运动”。 中国古近纪、新近纪植物群有两大发展阶段:

古近纪是木本植物大发展阶段,新近纪是草本植物大发展阶段

8 喜山运动;共分三期,第一期发生于E2和E3之间;第二期发生于N1和N2之间第三期发生于N末期,是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拼合碰撞造成的。其意义1 特提斯洋闭合,青藏高原强烈上升,形成西高东低大江东去的地理格局。2 环太平洋外带(地震、火山及板块构造)及内生矿产的形成。3古联合大陆继续分裂

喜马拉雅运动对中国的影响:一般认为,喜马拉雅运动分为3幕:第一幕发生于始新世末、渐新世初,青藏地区成为陆地,从而转为剥蚀区;第二幕发生于中新世,地壳大幅度隆起,伴以大规模断裂和岩浆活动;第三幕发生于上新世末、更新世初,青藏高原整体强烈上升,形成现代地貌格局。

(1)我国所有高山、高原现今达到的海拔高度,主要是喜马拉雅运动第三幕以来上升的结果。

(2)导致西亚、中东、喜马拉雅、缅甸西部、马来西亚等地山脉及包括中国台湾岛在内的西太平洋岛弧的形成,中印之间的古地中海消失。

(3)导致中国东西地势高差增大,季风环流加强,自然地理环境发生明显的区域分异: (4)青藏地区:隆起为世界最高的高原,E-N的热带、亚热带环境被高寒荒漠取代;西北地区:因内陆性不断增强而处于干旱环境;东部地区:成为湿润季风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xc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