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学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24 08:48: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学批评学课程自学指导及作业

课程名称:文学批评学 教 材:《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授课教师:李进书 联系电话:13582093090

第一章 文学批评的历史

作业题: 1、解释刘勰的“先标六观”的内容。

刘勰的六观说是全面析评文学作品的一个体系,其实用价值不分古今,不限中外。 第一观位体,就是观作品的主题、体裁、形式、结构、整体风格;

第二观事义,就是观作品的题材,所写的人事物等种种内容,包括用事、用典等; 第三观置辞,就是观作品的修辞手法;

第四观宫商,就是观作品的音乐性,如声调、押韵、节奏等;

第五观奇正,就是通过与同时代其他作品的比较,以观该作品的手法和风格,是正统的,还是新奇的;

第六观通变,就是通过与前代作品的比较,以观该作品的表现,如何继承与创新。 2、列举东西方十位重要的文学批评家和其作品,并简介主要思想。 1)、萧统《文选》开选本批评的先例 2、钟嵘《诗品》“滋味说”、“直寻说”、“溯流别” 3、刘勰《文心雕龙》“六观说”“文笔之分” 4、欧阳修《六一诗话》开“诗话”之批评先例 1、矛盾、鲁迅——社会历史批评 2、李健吾《咀华集》、沈从文、唐湜《意度集》——印象批评 3、李长之——传记批评

4、朱光潜、张竞争、郭沫若——心理批评 5、闻一多、郑振铎、叶舒宪——原型批评

1、斯达尔夫人《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

2、丹纳:影响文学生产和发展的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 3、别林斯基等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 4、法朗士《文学生活》 ——印象批评 5、王尔德、佩特、赫兹利特等的观点 6、尼采“酒神”“日神说” 7、詹姆士:“意识流”

8、弗洛伊德《诗人与白日梦》 冰山理论、婴儿性欲说、“升华”、“梦”等 3、简述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世纪特征。 1)强烈的革新变化态势。

变化构成了文学批评的生命所在,否定和翻新成为文学批评的发展方式。20世纪涌现的批评流派之多,革新速度之快,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批判和否定是20世纪文学批评变化发展的动力。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和结构主义文学批评高举形式主义的大旗,对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发起猛烈攻击。 (2)自觉的语言批评意识。

与哲学领域从\认识论\向\语言学转向\的变化同步,对语言的推崇和关注是20世纪文学批评的又一重要特征。语言由以往的媒介或工具上升为文学的本体性属性,成为文学批评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这种对语言的推崇给文学批评带来了双重效应。一方面,它扩展了批评阐释的空间,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对话和交流的困难。 (3)文学批评的理论化倾向。

当今的文学批评与传统的文学批评已有了很大的区别,它们所关注的重心是文学批评本身的性质、目的、对象和研究方法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即使面对具体的批评对象,批评家们也是以思辨的方式,在一定理论框架的规约下,运用一套理论范畴对文学作品加以剖析。在理论建构中,20世纪的文学批评又表现出一种泛学科的趋势,即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联姻,在借鉴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特有的理论框架,而且每一种文学批评思潮的产生都凝聚了各国学者的共同创造。

(4)文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

20世纪的社会发展全球化的总趋势为文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4、如何看待文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

第二章 文学批评的功能

作业题: 1、 如何理解文学批评的中介作用?

批评是作家—作品—读者这个动态环节的纽带。文学批评的中介作用不等于指导作用和主导作用,而应理解为“对话”。对作家而言,作家生产的产品——文学只有通过文学批评“架桥铺路”才得以更好的传播,批评还可以通过对作家作品的跟踪研究或对某一作家系列作品的整体分析,帮助作家发现、形成和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鼓励和支持作家做有益的探索。具有真知灼见的文学批评,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对作家的创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对读者而言,文学批评对于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具有引导作用,它的任务之一就是向读者介绍好书,帮助读者在欣赏作品时获得清晰的意义。文学批评对读者的引导还包括对某些作品的否定。否定不仅需要胆量,而且需要慧眼,这正是批评家高于读者之处。 2、 如何发挥文学批评的审美价值判断?

文学批评除了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政治、道德等因素的评价以维护和批判一定的意识形态外,还需要对文学作品做出审美价值判断,审美价值判断是文学批评本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谓审美价值判断指批评主体对文学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的性质、高低、大小、真伪等所作的鉴别和评说。审美价值判断需要根据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时代特征所作的综合性判断,它的第一个层面是传递美感,即批评家把自己对作品的感觉传达给读者,以增加接受者审美快感的强度和深度。在引导人们领悟美的基础上,文学批评还需要辨别文学作品的审美品格,对作品的美丑做出判断,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

3、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的关系的如何?

Y文学理论以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为基础,从中吸收养分促使自己理论体系的形成,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以文学理论为根基,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导。

Z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首先表现为文艺学内部的相互运动,文学批评鲜明的实践性和对方法体系的自觉追求,对文学理论和文学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作为一种“不断运动的美学”,文学批评常常突破和超越文学理论的羁绊,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更新,批评者所运用的文学批评方法的转换对既有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理论体系的解体和新的文学理论的产生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文学批评与文学史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对文学史的研究有着工具性的作用。文学批评本身是未来文学史的史料,文学批评的标准直接影响到文学史家的选择眼光,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具有重新建构文学史的功能。

b这三门学科的每一种虽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内容和任务,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极密切的联系,三者互相包含。搜集文学作品和研究文学发展的文学史家,如果没有文学理论作为依据,是无法进行工作的;而批评家要对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优点、缺点进行判断与评价,不运用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来武装自己也是不能完成任务的;文学理论家更是离不开文学批评和文

学史。 区别: 文学理论是对整个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的原则与方法的科学;而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艺思潮为指导,对一定性质的文艺实践起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的文学研究;文学史是关于文学的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 4、 浅谈文学批评与思维方式的关系?

文学批评在思维方式上的革命首先表现为对常规认知模式和概念的解构或颠覆,这些探索反过来推动了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领域的发展。文学批评在吸收其他领域成果的同时,也以一种思维的穿透力,影响和促进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领域中知识的革新。可以说,作为文化前沿的文学批评已成为思想史、文化史的组成部分。 总之,文学批评的阐释是一种更为自由的意义追寻活动,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批判中包含着审美的内容,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则显示出文学批评在当今的理论化和方法论的趋势,文学批评的这些功能常常交织在一起,它们是一种合力,互相促进也互相制约,共同担负其对社会的责任。

第三章 社会历史批评

作业题: 1谈谈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

文学观即对文学本质的看法,或者说文学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首先,文学作品不是凭空创造,也不完全是个人行为,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影响、制约乃至控制文学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文学不仅是对社会生活的模仿和表现,而且也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最后,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文学也可以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 2如何理解社会历史批评的评判尺度。

社会历史批评非常重视对文学作品做出价值判断,其评判尺度主要归纳为三点,即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真实性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作者的真情实感、读者的真实感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的统一。真实性是判断作品价值的必要条件。社会历史批评对文学作品真实性的考察包括时代背景的真实性问题、人物性格的真实性问题,乃至作品细节的真实问题等。倾向性即作家通过作品中艺术形象所流露出来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它是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作家是否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认识生活,所创作的作品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等,都是倾向性考察的范围。社会效果是社会历史批评的又一重要尺度,它强调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在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中展示审美理想,从而促人深省,催人奋发。社会历史批评也要求“寓教于乐”,文学作品应具有陶冶性情、愉悦身心的娱乐性质。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要求随时期的转变而有所不同。

kk其包括: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⑴真实性 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作者的真情实感,读者的真实感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的统一。⑵倾向性 即作家作品是否站在社会历史的高度认识生活,所创造的作品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⑶社会效果 即社会历史批评要求文学通过创造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形象以丰富人们的知识,以先进的积极的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世界观。从而维护或破坏某种意识形态。 3阐述社会历史批评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源远流长并具有一套较完整的批评理论体系的批评方法,有其存在的深厚基础和运用价值。(一)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论证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第一,文学是作家创作的,这个创作主体本身就是社会的一员。 第二,文学作品本身与社会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三,文学作品一经产生,必然要回到社会中去。只要文学与社会的联系不被割断,社会历

史批评就有其存在的价值。

(二)从批评对象和批评家两方面论证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就文学史上出现的多种文学思潮和文学作品而言,社会历史批评尤为适合分析直接描写或再现社会生活中种种现象的现实主义作品。就文学批评工作者而言,那些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的批评家乐于选择和接受社会历史批评方法,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宣泄他对社会的关切和焦虑,抒发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真诚的渴望。

第五章 心理批评

作业题:1阐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思想。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行医之余对文学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提出的冰山理论与潜意识、本能压抑与欲望升华、早期经验与人格生成以及梦的工作与文学创作等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资源。 冰山理论与潜意识理论指出,意识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只是整个冰山的一小部分,实际上支配着人的行为的不是意识,而是潜意识,潜意识的内涵是人的本能欲望,它构成一个人心理的“本我”;而意识的内涵是一种清醒的理智,作为“自我”,它调节“本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社会中超越于个体意识之上的伦理规则与道德理想被弗洛伊德称作“超我”,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就构成了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全过程。

本能压抑与欲望升华理论则指出,处于潜意识之中的本能的欲望(主要是性的冲动)又是一种强大的生物能量,它和死亡冲动一样,既强大又盲目,不能不总是受到道德与法律的压抑与制裁,只有通过“升华”的途径,通过一个良好的渠道将之转化到被社会所容许、所赞同的、较为高尚的目标或对象中去,才能保持平衡,而文学艺术创造就是最好的升华渠道。早期经验与人格生成理论则指出,一个人的人格,是在作为主体的这个人与其所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冲突、协调过程中形成的。这一过程发生得很早,它的主要内涵依然是“性欲”,最初引起婴儿快感的“性感区”是与吸吮相关的口腔、与排泄相关的肛门,最后才是生殖器。“早年经验”对于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尤其是对于一个文学家个性的形成,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对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另一理论支柱。在弗洛伊德看来,梦是一种潜在的欲望变相得以满足的过程,“梦的工作”与作家从事的文学创作非常相似,梦境是梦的意义的象征性表现,就像作品中的显在的形象系统与隐含的意义系统。 2 简介心理批评的主要方法。 (一)个案分析的方法 个案研究方法强调对某一具体的、特定的人或事物的剖析了解,以个体存在着的人为核心,它通过对个别作家的访问、交谈、问卷、调查,以及对于他的档案、传记的审理,乃至对其某些具体的心理功能指数的测试,来清理出创作主体心灵活动的历史轨迹,进而洞察到其文学心理活动的深层奥秘。

(二)心理发生学方法 心理发生学方法认为,一个文学家的艺术个性往往需要追溯到他的童年时代甚至是婴幼儿时代的生活经历,因此诗人、作家的早期经验往往会成为心理批评得以展开的契机。这种方法也常常被运用到对文学作品中具体人物形象的分析研究中,在“原型批评”的实践中,发生的源头甚至被追溯到人类的童年,被拓展到作家所在种族、地域的集体无意识的层面。

(三)话语报告的方法 要求被研究的对象自己讲出自己心理活动的状态、过程和结果,可以口头讲,也可以书面答。在文学批评中实施话语报告法并不困难,作家的创作体会、自传、日记、书信、回忆录,读者的读后感等都可以看作文学心理学研究中的话语报告材料,它们可以为文学的心理批评提供许多生动有用的材料。

(四)观察的方法 观察法指研究者在未经控制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和分析人的行为、表情等,以判断其心理活动特征的一种方法。文学心理学研究可以从作家的言谈、举止、

神态、习惯、嗜好等方面推测他的文学旨趣、艺术个性、审美情调、创作心境等,也可间接地从有关作家的印象、评传和作家的亲友关于作家的回忆文章中获得观察材料。

(五)精神病理学的方法 把文学艺术的创作心理状态看作精神上的非正常状态是一个古老而持久的说法。从现代医学看来,作家艺术家的气质、人格与其神经类型、民族血统,作家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创作活力与其生命力及内分泌、甚至作家、艺术家生理上的缺欠也可以直接、间接地影响到作家对文学创作的不同选择。 3介绍传记批评。

传记批评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批评形态。精神分析认为,文学作品不过是作家个体心灵的衍生物,甚至是作家某些精神病症表现出来的“症候”,要真正揭示一部文学作品的含义和底蕴,就必须密切关注作家的传记,而要清查一个作家的生平与行状,他的作品就是最有效的索引与证言。这一理论为传记批评提供了逻辑严谨的支撑。弗洛伊德本人就曾在对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达?芬奇、歌德的研究中贯彻落实了这一原则,他的弟子玛丽?波拿巴对小说家爱伦?坡生平与创作的研究更把这些批评原则推上了极致。传记批评在20世纪曾呈现一派兴盛景象。在俄国,传记批评曾广泛地被运用于对果戈里、屠格涅夫、契诃夫、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的作品分析;在中国,对一些著名的现当代作家进行深层心理分析,从而揭示其作品中隐秘的内涵,也几乎酿成一股批评的风潮。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结构主义批评思潮与接受美学批评思潮的兴起,文本的地位、读者的地位被一再抬升,传记批评的重要地位开始跌落,并时常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责难。

第七章 文本批评

作业题:1解释“文学文本的独立自主性”的含义。

强调文学的独立自主性:文本批评的一个鲜明特征是立足文本,强调批评的“客观性”。在文学观上,文本批评强调文本之外一无所有,主张文学应独立于政治、道德等意识形态,甚至社会生活之外,也反对文学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主张把文本当作一个自主的系统来看待。在批评理念上,文本批评认为批评是阐释,反对从作品与社会背景、与作者的联系以及其他非内在的角度所从事的批评,主张从文本内部发掘其形式规律,对文学作品这个独立自主的存在物做客观、科学的研究。在批评对象上,文本批评将对象锁定为文学性,即文学自身的特性。

突出语言的本体论地位:以文本为本,尤其是以语言为本,成为文本批评的又一重要特征。首先,俄国形式主义提出了语言的诗性功能,指出文学语言指向自身并强调或突出自身,文本批评关注的是这种诗性语言的独特形式和结构,并将此作为文学批评的出发点,去发掘和领略文学语言的魅力。其次,文本批评致力于文本的语义阐释,将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意义载体,要求批评家致力于研究文学语言意义的多重性,通过充分阐释揭示其丰富的内在意义。一个文本的各种阐释可能互不相容,但都是同样合理的。最后,文本批评致力于建构结构分析模式,它试图像现代语法那样,建构一种演绎性的分析模式,以说明文学作品的深层结构和普遍规律。为了寻找文本的共同结构和规律,文本批评推崇共时研究,同时也试图通过分类来揭示文学作品中隐蔽的秩序。

2解释“陌生化”。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义者最关心的问题。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rr陌生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x0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