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分离的课程设计

更新时间:2023-11-02 01:04: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乳酸菌的分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乳酸菌的菌落特征及细胞形态; (2)了解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原理。 二、实验内容: 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1)从酸乳中分离乳酸菌; (2)对乳酸菌进行初步鉴定。 三、实验器材:

样品:含乳酸菌的酸奶; 培养基:BCG牛乳培养基;

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磁炉,恒温培养箱;

仪器用品:1000ml烧杯一个,500ml量筒一个, 无菌培养皿12个, 500ml容量三角瓶2个,25ml无菌移液管1只,20ml无菌试管7只,1ml无菌移液管6只,培养基分装器一个,玻棒2根, 无菌涂布器3只,酒精灯一盏,接种环一个,天平,牛角匙,漏斗,漏斗架,载玻片,盖玻片,pH试纸若干,液体石蜡,棉塞,吸管,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药品:结晶紫,乙醇,草酸氨,碘,碘化钾,番红,番红,NaOH,NaCl。 三、实验原理:

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以群落状态存在,这种群落往往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培养或者使用某种微生物,必须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获得纯培养,这些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和代谢产物。此次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BCG牛乳培养基[3]。

乳酸菌分离目的是要在培养基上出现乳酸菌的单个菌落,为此我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平板划线法:

平板划线分离法是将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繁殖成单菌落;从而得到待分离菌种的纯种。其原理是将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做”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平板涂布法:

平板涂布法是将样品经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个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但菌落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革兰氏染色法是根据细菌细胞壁成分不同,脱色效果不同从而可以将细菌区分为G+和G-菌。通过革兰氏染色以及形态学观察,乳酸菌呈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乳酸菌为乳杆菌和乳球菌的混合体。乳酸菌特征[1]: (1)细胞为革兰氏阳性;

(2)细胞的形态为球型或杆型; (3)消耗的葡萄糖50%以上产生乳酸 。

二.菌种的分离筛选 1.培养基:

★1.1麦芽汁碳酸钙培养基:麦芽汁(10BX)1L 预先灭菌碳酸钙5-10g/L PH自然 (分离用)

★★1.2牛肉膏 10g/L 蛋白胨 10g/L 酵母膏 10g/L 番茄汁200g/L 葡萄糖

10g/L 吐温0.05% CaCO315-20g/L 溴甲酚绿 0.01% PH6.0-6.5(分离用) ★1.3番茄汁碳酸钙培养基: 酵母膏 7.5 g/L 葡萄糖 10 g/L 番茄汁100mL 蛋白胨7.5g/L KH2PO4 2.0 g/L 吐温 0.5 mL PH 6.0-6.5 (分离用) 1.4葡萄糖 20g/L 酵母膏 10g/L PH 6.0-6.5

1.5蛋白胨 8- 10 g/L 酵母膏 3- 5g/L 葡萄糖 13- 15g/L KH2PO4 1.5- 2.0g/L MgSO4 0.3-0.5 g/L MnSO4 0.2-0.25g/L NaAC 3.0-5.0g/L PH 5.5-6.5

1.6蛋白胨 0.8- 1.0g/L 糖蜜 3.0-5.0g/L 酵母膏 3-5g/L 玉米浆0.5- 1.0g/L KH2PO4 0.1- 0.3g/L MgSO4 0.3-0.5g/L NaC13-5g/L 葡萄糖 8-10g/L

PH5.5-6.5 (发酵或种子培养基) ★★1.7 MRS培养基 (分离培养计数用)

蛋白胨 10.0g、牛肉膏 10.0g、 酵母膏 5.0g、 柠檬酸氢二铵 2.0g、 葡萄糖 20.0g、 吐温 80 1.0mL、 乙酸钠 5.0g、 磷酸氢二钾 2.0g、硫酸镁 0.58g、硫酸锰 0.25g、琼脂 18.0g、 蒸馏水1L, pH 6.5。(分离培养基),当MRS培养基冷却至45~50℃时,加入已灭菌的碳酸钙, 充分混匀,倒平板。 1.8 BCP培养基(溴甲酚紫培养基)

乳糖5.0g 蛋白胨 5.0g 酵母膏 3.0g 0.5℅溴甲酚紫10ml 自来水1000ml

pH6.5-7.0 (分离用)

1.9 BCG牛乳营养琼脂:脱脂奶粉10g,溶于50ml水中,加入1.6℅溴甲酚绿酒 精溶液0.07ml,0.075Mpa 20min。另取琼脂2.0g,溶于50ml水中,加酵母膏 1.0g 溶解后调pH6.5-6.8,0.1 Mpa 20min.趁热在无菌操作下两者混合均匀, 倒平板,37℃培养24h,检查是否有杂菌。 2.分离筛选:

2.1富集培养:取1.0g(1.0ml)于无菌细口瓶中,加入无菌麦芽汁液体培养液于瓶口处,密闭,25-32℃培养48h。若培养基表内出现绢丝波纹物,镜检杆状,革兰氏阳性,初步定为乳酸菌。以同样方法转接2-3次,接种量3-5℅.

2.2菌种分离纯化: 溶钙圈法:

富集菌液或样品适当稀释至10-7,混菌法分离,先加入10-12ml MRS培养基 或麦芽汁培养基,凝固后再注入4-5ml水琼脂培养基,制成厌氧环境,30℃或37℃培养2-3天(温度低时间稍长),可出现针头状或圆形稍扁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挑取透明圈大,培养基变黄的菌落, 反复划线纯化2-3次,所得单菌落编号,经镜检后,疑似乳酸菌落接种于MRS培养基培养后保存备用。或接入液体培养基中,25-32℃培养24-48h,然后穿刺于MRS培养基或麦芽汁碳酸钙半固体培养基中,25-32℃培养48h保存备用。

四、实验准备:

1.培养基配制:

(A)溶液:取脱脂乳粉50g,水250ml,加入1.6%溴甲酚氯乙醇溶液0.5ml,混合均匀后分装入三角瓶于高压蒸汽灭菌锅80℃灭菌20 min;

(B)溶液:酵母膏5g,水250ml,CaCO3 5g,琼脂10g,加热溶解,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到6.8,分装入三角瓶后在103kPa 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均匀混合。 2.药品配制[3]

2.1 结晶紫:结晶紫乙醇饱和液(结晶紫2g溶于20ml 95%乙醇中)20ml,1%草酸氨水溶液80ml。将两液混匀,放置24小时后过滤即可。

2.2 卢哥氏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蒸馏水300ml即成。

2.3 蕃红溶液:番红2.5g,95%乙醇100ml,溶解后存于密闭的棕色瓶中。用时取2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可。

2.4 0.1%的吕氏美蓝染液:A液:美蓝0.3g,95%乙醇300ml;B液:0.01% KOH 100ml。混合A和B液即成,按1:100稀释即可。

2.4 生理盐水:称取9g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0毫升。 五、实验步骤: 1.菌悬液的配制

取1洁净三角瓶,盛以225ml生理盐水;7只洁净试管,各盛9ml的生理盐水;加塞包扎于在103kPa 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得到无菌生理盐水。

将酸奶样品搅拌均匀,用无菌移液管吸取样品25ml加入盛有225ml无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在旋涡均匀器上充分振摇,使样品均匀分散,即为10-1的样品稀释液;

将7只装9ml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依次标记 10-2、10-3、10-4、10-5、10-6、10-7,再用无菌移液管吸10-1的菌悬液1ml放入依次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稀释混匀便得到10-2稀释液,如此重复依次制得10-3~10-7的稀释液。

2.倒平板

取无菌平板12个,编号标明10-1、10-5、10-6、10-7各三套;将经高温消毒的培养基冷却

到50℃左右,按无菌操作法倒12只平板,每皿约15ml;平置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皿底,待凝固。 3.分离方法 A.平板划线

接种环挑取10-1菌液,按无菌操作对标有”10-1”的3个平板进行划操作;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放在4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 B.平板涂布

用三支1ml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10-5、10-6和10-7的稀释菌悬液各1ml,对号接种于与之对应的3个无菌平板中,每个平皿放0.1ml;尽快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在平板上涂布均匀,平放于试验台上20 Min;然后倒置于40℃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 4.菌落观察

恒温培养48小时过后,取出培养平板;选择菌落分布较好的平板,先对其菌落形态进行观察,初步找出乳酸菌菌落。乳酸菌的菌落很小,大约1~3 mm,园形隆起,表面光滑或稍粗糙,呈乳白色、灰白色或暗黄色;在产酸菌落周围还能产生CaCO3的溶解圈。

5.镜检

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生理盐水,无菌操作法取少量菌体涂片;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番红复染,干燥后用油镜观察,菌体被染成蓝紫色的是乳酸菌;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呈杆状,成单杆、双杆或长丝状;嗜热链球菌,呈球状,成对或短链或长链状。

6.清洁实验桌,整理好仪器。 7.实验结果

菌种形态 显微镜下菌体形态 保加利亚乳杆菌 双歧杆菌 球菌等 (上网搜一下图片)

2.3性能测定: 乳酸菌定性试验:

不同条件下的产酸速率试验:将分离菌种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中25℃ 37℃温度下培养测不同菌株不同温度的pH。

方法1.吸取发酵液10ml,注入空试管中,加入10℅硫酸1.0ml,在加入2.0 ℅高锰酸钾约1.0ml,此时乳酸转化成乙醛。取滤纸一条,在含氨的硝酸银 溶液中浸湿,横搭在试管口上,将试管徐徐加热至沸腾,使乙醛挥发,若管口滤纸变黑,证明有乳酸生成。

方法2.纸层析法:展开剂为正丁醇:甲醇:水=80:15:5,毛细血管吸取发酵液,多次点样于新华滤纸上,1.5℅标准乳酸为对照,平衡2小时后进行层析,3℅溴甲酚蓝显色计算Rf值。

产酸量测定:5.0ml发酵液于150ml三角瓶中,加中性蒸馏水10-20ml,酚酞指示剂2滴,用0.1mol/l氢氧化钠滴定至微红色。

醋酸量(g/100mL)= 氢氧化钠摩尔浓度.Vx90.08x10-3 /样品毫升数 x100 同时,进行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醋酸速度,耐高温,耐酒精度,耐低酸度等主要生产性能,选择优势菌株。 3.菌株鉴定: 3.1菌落形态:

3.2菌体形态:(革兰氏染色观察)染色镜检:杆状 阳性。 3.3乳酸菌运动性检测:半固体穿刺法 3.4生理生化:

3.3.1生化试验:产过氧化氢,产硫化氢,葡萄糖产生,硝酸盐还原,产生吲哚,甲基红,明胶液化,需氧,精氨酸,糖发酵试验。 3.3.2生理试验:

乳酸菌产酸能力曲线:将筛选的乳酸菌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中,25-32℃培养48h,间隔4-6h测定发酵液pH。

食盐对乳酸菌的影响:在MRS液体培养基中,添加0.0℅ 2.0℅ 4.0℅ 6.0℅氯化钠,菌种分别接种于培养基中,32℃培养48h,测定OD值。 溴甲酚绿指示剂法:

原理:溴甲酚绿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碱性环境呈蓝色,分离培养基配制后PH为6.8,加入溴甲酚绿指示剂呈蓝绿色,产酸后菌落周围变成黄色,较容易鉴别。

培养基:BCG牛乳营养琼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wv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