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社会学系858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更新时间:2023-05-03 22: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858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2)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858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10)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858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16)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858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2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858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30)

第1 页,共35 页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858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模

拟题(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考研专业课大纲及历年常考题型出题。————————————————————————————————————————一、简答题

1.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任何社会中个人的自由都不是绝对的,个人的绝对自由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社会控制仅仅是限制和制约了个人的绝对自由,而并没有限制和制约个人的相对自由。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个人相对自由是在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实现的。社会控制是对个人的社会行为的控制和引导,并非对个人所有行为的控制和指导。

(2)过度控制不适当地限制了人类社会活动空间,欠度控制则不适当地放纵人们的社会行为,这对社会的运行和发展都是不利的。

(3)合理适度的社会控制将有助于社会稳定繁荣,也有助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发挥。反之,则不利于社会进步,也是对个性的压抑。

2.郊区化和后现代城市社区的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郊区化和后现代城市社区的发展说明了:

(1)在发达国家,在大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内部结构也进行着调整早在20世纪初,芝加哥学派在城市的区位研究中就发现了中产阶级远离城市中心而居住在郊区的现象,而将城市中心让给商业中心。这种人口从城市中心区迁移到郊区的现象被称为郊区化。

(2)促使中产阶级迁往郊区的原因

①大城市的过度发展使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空气污浊,不适于人居住;

②城市的中心区社会治安情况差,居民有不安全感;

③城市中心区的地价高昂;

④城市郊区具有地价便宜、环境适宜之优点。在交通比较便利的情况下,一些中产阶级从市中心迁往郊区,而城市的中心成为下层阶级和外国移民居住的地方。

(3)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是城市人口迁往农村居住和农村地区人口增加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这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城市中心的居民迁往临近城市郊区的农村地区,这也以中产阶级为最;

②一些企业在临近城市、交通便利、地价便宜的农村开办工厂,因此,逆城市化是对大城市过度发展的反应。

(4)后现代城市后现代城市形成于消费的全球化浪潮中,它的特点是:

①小规模的有民族风格的餐馆被一些全球连锁的饭店所取代;

②城市社区中不存在单一文化的同质生活方式;

第2 页,共35 页

③公共空间被私有化,如大型购物中心的出现。后现代城市除了传统城市社区的功能分区外,它由三个相互重叠的成分组成:边缘城市、二元城市和幻想城

3.什么是世界体系理论?

【答案】“世界体系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沃勒斯坦在批判继承“依附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基本思想:

(1)整个世界是一个以经济为实体、以世界性区域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在“世界体系”中,各个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地位不同而分属于“核心”、“半边缘”和“边缘”。它们是三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在体系中履行着不同的经济职能。

①“核心”国家或地区的职能是向边缘和半边缘国家或地区输送制造业产品;

②边缘国家或地区的职能是向其他两类地区输送农业初级产品、工业原料和自然资源;

③半边缘国家或地区的职能则是向核心国家或地区输送“边缘产品”,向边缘国家或地区输送“核心产业“。

(3)所谓发展就是改变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从边缘位置向半边缘位置或从半边缘位置向核心位置升迁。

(4)评价“世界体系理论”综合了重视内部因素的“现代化理论”与重视外部环境因素的“依附理论”两者的合理之处,因而具有更高程度的合理性。

4.试述社会政策制定的一般程序。

【答案】社会政策的制定涉及从发现问题到政策方案出台的一系列过程,包括确认政策问题、建立政策议程、制定政策方案、政策方案选优、政策方案合法化等各个环节。其一般程序具体表现为:

(1)确认政策问题。这是政策制定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其必要条件包括:

①存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

②出现了强烈的公众诉求;

③形成了明显的政策需要。

(2)建立政策议程。政策议程是将政策问题纳入政治机构的行动计划的过程。研究者将政策议程划分为公共议程(或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或正式议程)两种类型。

(3)制定政策方案。又称政策方案的设计,是一种决策过程,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途径和方法的选择活动,其目的在于提供各种有利于实现政策目标的备选方案。

(4)政策方案的选优。即对已设计出来的各种政策方案进行评选,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方案的过程。

(5)政策方案合法化。即政策方案通过一定程序获得合法地位的过程。社会政策的主体为政府及立法机关等。

第3 页,共35 页

5.什么是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它们的关系如何?

【答案】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的含义及其关系主要表现为:

(1)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的含义

①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称主流文化,在该范围内,主文化作为正统,有一定的行为导向功能,同时也就对不认同主文化的成员具有压力;

②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另类”,与主文化相比,常常处于劣势,但有时它又具有新意;

③当亚文化对抗、排斥主文化的价值规范、生活方式及其标准时,就演化为反文化。

(2)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之间的关系

①主文化与亚文化

a.主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差异一般发生于局部,即他们生活的某一方面,也可能发生于诸多方面,主文化与亚文化之分具有相对性,当群体范围发生变化之后,原来的主文化可能就会变为亚文化,而亚文化也有可能变为主文化;

b.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分有时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的文化模式只是处理具体问题方式上的差异,如城市中是举行传统婚礼还是采用新式婚礼的问题上,主文化与亚文化之别一般不会产生族群内部的冲突。但在有些情况下主文化与亚文化之别却是本质上的,如婚居与未婚同居这两种行为模式就有本质性差别。

②反文化与主文化和亚文化反文化可以视为亚文化的一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作为主文化对立面存在的反文化比比皆是。但是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文化发展趋势来看,反文化有时也会发挥积极作用。

6.试分析社会越轨的功能。

【答案】社会越轨,义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越轨的功能主要包括:(1)负面功能社会越轨从下面几个方面导致社会功能失调:

①越轨行为的存在会毁掉他人守法遵规的动机;

②越轨可以毁掉人们对有组织社会生活的必要的信心;

③越轨可以破坏一个社会体系借以存在的人们的相互依赖关系。

(2)积极的功能社会越轨有时能帮助社会体系发挥作用,它有一些重要的社会功能:

①划清行为禁区的界线。社会规范所划定的行为禁区时常不明确,模糊不清,直到有人做出某种行为被当作越轨,才使该规范有了确切的定义。

②它能带来社会体制中所需要的变化。社会规范具有原则性、概括性,不可能列出一切情况。有些规则必须要打破时,就会因为一些成员的越轨行为而使群体中的其它成员都意识到某一条规则不太合理,从而改变这个规则。

二、论述题

第4 页,共35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wq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