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17 03: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

平燕文

(甘州区靖安中心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创造,是人类自由的产物和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的规律性与自己的目的性的相统一,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履行世界的活动。因此,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双创能力包含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人的创造精神、创造意识一直是受推崇的人类智慧要素。罗恩菲德认为创造性、探索和调查能力属人的基本驱力,没有这种驱力,人类便不能生存。创造力的发展是独立而自由地运用情感、智慧、生理、知觉、社会、美感、成长因素的结果。因此,我们的社会是促进、发展还是抑制儿童潜在的创造能力,是十分敏感的问题。而一个社会是否有利于其成员(特别是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最主要的是通过其教育表现出来的。所以,在近代,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自己的目标体系中。

马克思从哲学和美学角度出发,将“创造性”视为与“自由活动”等价的范畴。创造正是一种追求自由的活动。美术在特性上是自由的,这是因为比之于社会生活,更少受到规范的制约,人的很多愿望在社会生活中难以付诸实现,却能在美术创造的虚幻体中客观化和“实现”。因而,在美术创造中,人能拥有更大的自由,获得更多新价值、新方法的发现。另外美术制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个体成为这一过程的主宰,绝少外界干涉,因而具有较大的能动精神,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而且,这一过程的推进,还必须创造性地解决和运用技术问题。这样,超越追求、自由度和能动性,就可以使从事美术创作的人获得强烈的创造意识。因此,美术教学是最尊重学生个性、创造力的课程了

那么,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加强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呢? 一.重视创新、更新观念

创造力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创造灵感和创造实施(制作力)。学生制作技能,只是创造力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要使学生的创造力从完整的意义上得以发展,除一如既往地培养一定的制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注意激发创作灵感。美术教育者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通过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的鼓励、培养,让学生形成一种创造意识、创新精神。 二.创新教法、活跃气氛

在灵感阶段,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和自由无拘的气氛,调节学生身心状态,启发诱导,提供多种选择性,将学生引入创造之域。为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共同研究课堂实践的基础上,一致认为选择学生感兴趣、易创作的题材和采用尝试性的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作画兴趣,发散学生思维。

1选择有趣的绘画题材,有利学生创造灵感的激发

对于少年儿童,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应尽可能以生动的内容和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此,我们经常选择一些有趣的绘画内容,比如:见形想象画、太空人来地球、太阳十兄弟??在画《十个太阳》这一课时,教师请小朋友画出十个不同脸形、不同光芒、不同眼睛、不同嘴形的太阳。正是这诸多的不同,迫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把熟悉的、简单的太阳变成不熟悉的可爱的太阳,当一个个圆形的、方形的、椭圆形、三角形的脸形,正方形、三角形、弧线形的眼睛的太阳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时,孩子们快乐、惊奇的情绪高涨到极点。在此时,教师再请学生继续创作不同的太阳,学生们不管是优等生还是中下等生,创造的灵感都有所激发,一个个截然不同的稚趣可爱的太阳跃然纸上,孩子的自信、成功感溢于笑脸。《见形想象画》是一种有趣的绘画形式,我在高年级和低年级分别尝试了两节这类课,学生作业各不相同,孩子们产生了许多奇思异想,创造性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及学生作业中得以充分体现。先介绍一下高年级的这一节见形想象画。教师先在黑板上板演了若干条毫无规律的直线、弧线,再根据这些线条无意识组合起的形状想象小鹿、象乌龟,并有意识地加上几笔,使形象更逼真。这种想象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所绘画作品无一相同。在低年级见形想象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随意地画出几个圆形,再请孩子们想象加上几笔是什么?大家说是乌龟、气球??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如果是乌龟,那么乌龟可以在干什么?如果是气球,气和什么有关系?要求孩子们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画面。这类见形想象画,由于很少受到规范的制约,有更多的想象、创作余地,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一试。

2选择尝试性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散

近年来,我们在不同的班级运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尝试研究,我们发现尝试性课堂教学模式最能给予学生自由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适应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为侧重点的美术教育。这种尝试性教育模式一般是先让学生自学课文,以个人对课文的理解在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没有教师的总结性语言,孩子们这时的观点是以自我为中心,是没有多大制约,因而思维是多向的、活跃的。无论是在创造思维得以充分发挥的想象画,还是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中,如写生、临摹、学生喷绘、拓印等,都有尝试性教学的优势。关于想象画这类课如何运用尝试教学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上面所举的《十个太阳》一课,便是一个具体的例子。我在上三年级的《拓印》一课时,同样运用了尝试性教学模式。先请学生通过预习、小组讨论后进行尝试性的拓印,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尝试,其实这一阶段正是学生思维活跃、想表现自己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尝试结果,不少学生由于水分过多、海绵使用不当,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时,我请拓印成功的学生代表介绍经验,请失败的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这一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是学习的主人,处于积极思维之中,创作能力得以真正掌握。

三。力争创造灵感与创造技巧的完美结合

创造灵感与创造技巧共同构成了创造力的完整内涵,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关系,单独强调某一方面都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创造灵感出现之后,教师应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表现方式和技法,指导学生掌握技法要领,并帮助他

们克服技法运用中的困难。譬如:一张创作作品如果要涂底色,学生费时、费劲,教师应教会学生快速涂底法,指导学生创作画更完美。

美术的生命在于创造,美术活动既遵循逻辑思维,更重视反常的、逆向的和发散的思维。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教学途径、方式是多样的,有待于每一位美术教师去发现、去尝试、去总结。只有这样,由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所形成的一种创造意识就会自动地渗透和泛化到人的方方面面,从而使我们社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推进社会迅速向前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wm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