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成因赏析

更新时间:2024-01-01 23: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简述中国山水文化发展历程:人们与大自然精神关系及其产物——山水文化的

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自然崇拜——宗教与审美——审美与科学。

一、自然崇拜。人类社会最初阶段,有如幼儿一般,只知向母亲——大自然索取食物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除对大自然恩赐的感谢和威慑的恐惧并未产生更多的感情和精神关系。

二、宗教与审美。秦统一中国以后,国家统一,交通便利,人们的地理视野扩大了。至汉代,中国产生道教,传入了佛教,宗教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逐渐产生影响。道教认为名山是神仙之居所,故上山修炼,以求成仙得道。佛教则要求信徒彻底转变自己的世俗欲望,通过苦修以求解脱。出于教义和修身养性,他们把名山胜境作为超脱尘俗的“佛国仙山”,进行宗教活动的理想场所。道教和佛教虽与自然神崇拜有许多联系,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即宗教是崇拜人神鬼神,而自然崇拜是崇拜自然神。“天下名山僧占多”,他们占名山胜境,只是借助于自然环境,推行宗教,不是崇拜自然山神和水神。

人与自然的精神关系,经魏晋南北朝三个半世纪的发展,完成了从自然崇拜到宗教与审美的转变,并产生了崭新的山水美学、山水文学、山水绘画以及渗透在名山大川之中以寺庙宫观为主的人文景观文化。风景区的拓展也沿宗教审美的道路而展开。士族豪富进而把自然山水引入自己的居住环境,营造山水园林,以随时享有大自然之美

三、审美与科学。清末以后,帝国主义入侵,社会动荡,战争频繁,风景文化趋于衰微。然而,现代自然科学的传入和在我国的兴起,却给风景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对于自然山水成因规律的科学探索,虽然早有不少科学家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如宋代沈括,考察雁荡山风景地貌的成因,认为是流水对地形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前后用三十年时间,遍历中国名山大川,不仅洞察山川的美学特征,而且探索其成因,尤其对岩溶地貌的考察研究,都走在世界前列。但是用现代自然科学来研究名山大川的自然景观,还是开创于本世纪之初,而全面广泛的研究风景区的自然科学,如地质、地貌、植被、野生生物、水文气候、生态等科学,则是二、三十年代以后,尤其是解放后的事。据笔者对全国大多数传统风景区考察来看,其自然景观的典型性,多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山水观认为具有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今天从自然科学观点来看,也往往具有其科学价值。所以这些风景区,不仅是审美对象,而且也是科学研究对象,也是了解地球演变,沧海桑田的天然博物馆、是进行自然科学普及教育的课堂。从而使人与自然的精神关系进入新的美学和科学时代.

2、火山与熔岩景观地貌主要有哪些类型?解释其成因:

火山地貌

火山是岩浆喷出地面后形成的山体。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的火山下岗对高度可达4000米以上,火山口的直径为数百米。一些规模较小的火山,相对高度不及百米。火山有时成群分布,称为火山群。火山一般由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喉管三部分组成。根据火山喷发的特点和形态特征,划分以下类型。

①盾形火山,多由熔岩组成,因坡度平缓、顶部平坦宽广而命名。夏威夷岛和冰岛都有熔岩构成的盾形火山,夏威夷的多中心喷发而成,冰岛的是裂隙喷发形成。夏威夷岛冒纳罗亚火山是典型的盾状火山,所以盾形火山又称夏威夷型火山。

②穹形火山由熔岩组成多形成在原先的火山口内或火山锥旁侧的喷火口上,由火山喷出极粘稠的熔岩火山地貌堵塞在火山口内,进而向上隆胀形成。

③锥形火山,由火山碎屑组成或由火山碎屑和熔岩混合组成,呈圆锥形,又称维苏威式

火山。由火山碎屑组成的称为火山渣锥,由火山碎屑和熔岩混合组成的称为混合锥。由于火山多次喷发,火山锥的内部形成由火山碎屑或由碎屑和熔岩组成的层状构造。在规模较大的火山锥顶常有平底的大火山口,下一次喷发时,在此火山口内可形成一个新火山锥,其周围是老火山口形成的环形外轮山,新火山锥与环形外轮山之间是一个环形洼地,这种火山称为叠锥状火山。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就是典型的叠锥状火山(见图维苏威火山结构)。有些火山锥山坡发育一些小火山锥,称为寄生火山锥,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有数百座寄生火山锥。

④马尔式火山。只有低平火山口、没有火山锥的火山,多因水蒸汽爆炸而成。喷发中只有少量火山碎屑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不成火山锥,火山口常积水成湖。

成因:地球内部处于高温和高压的状态,当上覆岩层发生破裂或地壳背斜褶皱升起时,火山地貌地下的炽热岩浆将沿地层的破裂面或背斜轴部喷出地表,形成火山。这种喷出的现象叫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的形式有两种:裂隙喷发和中心喷发。 熔岩地貌

火山喷出的液体产物称为熔岩。根据二氧化硅含量可分为酸性、中性和基性三类。基性熔岩的粘度较小,流速快,流的距离也比较远。所以基性熔岩流多长而薄,酸性熔岩多短而厚。熔岩沿地面流动过程中冷却形成的各种地形,主要有熔岩丘、熔岩垅岗、熔岩盖、熔岩隧道和熔岩堰塞湖。1熔岩丘熔岩流溢出地表冷却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丘。高几米到几十米,长几十米。

形成原因:一是地壳内熔岩流油较大静压力,常沿裂隙冲出地面二是在封闭熔岩壳下随巨大气泡的气体外溢、鼓胀形成熔岩丘。

2熔岩垅岗熔岩流沿地表流动冷却形成的长条形垅岗。长几公里或几十公里宽几十米至几百米。横剖面呈凸透镜体状,中间微凸,两侧缓倾,熔岩表面常有许多反映熔岩流动过程中逐渐冷却形成的绳状皱纹,据皱纹突出的方向可以得知当时熔岩的流动方向。 3熔岩盖在地形平缓地区熔岩流从中心想四周流动冷却形成的宽广原野。熔岩流像水流一样,从高处流向低处。如果熔岩流到一个洼地里,就汇成熔岩湖;流经陡砍,就形成熔岩瀑布。

4熔岩隧道当熔岩流还在流动时,熔岩表面冷却很快,熔岩外表已固结成壳,由于凝固的熔岩导热性非常小,熔岩流内部能长久地保持高温,使熔岩里未凝固的液体熔岩继续流到较低部位,于是在熔岩内形成空洞,成为熔岩隧道。

3、 简述雁荡山的成因及火山景观特征,为什么人们把雁荡山称为“流纹岩天然博物馆”

成因:雁荡山形成于1亿年前,是有一座白垩纪流纹质破火山,雁荡山山体由中生代岩浆岩构成,主要是流纹岩,破火山喷发,大量流纹岩被喷出,流动冷凝过程中产生种种熔洞,气孔,流纹等构造,垂直节理非常发育,经过漫长的海陆变迁和风化作用,形成了今日拥有嶂,峰,洞,瀑四绝的雁荡山。

火山景观特征:雁荡风景以峰、洞、岩、石、瀑、泉、门、嶂称胜。奇峰怪石,悬崖叠嶂,崇耸嵯峨。雁荡山风景区;古洞石室,茂林幽谷,曲折迂回;飞瀑流泉,碧潭清涧,如带若练。雁湖日出,百岗云海,一向为游客所赞赏,至于灵峰夜景,灵岩飞渡,更为神奇幻绝。北雁荡山,群峰峥嵘、怪石嶙峋、洞壁幽深、泉瀑雄奇、梵宇壮观、古木参天,自古就有“寰中绝胜”之誉。雁荡胜景可分为灵峰、灵岩、大龙湫、显圣门、雁湖5 个景区,景点多达380 余处,计有102 峰、64 岩、26 石、46 洞、14 嶂、18 瀑、28 潭、13 坑、13 岭、10 泉、2 水、8 门、4 阙、7 溪1 涧、8 桥2 湖、5 尖2 峡等,其中尤以峰、洞、瀑、石取胜。雁荡奇峰林立,较为著名的有卓笔峰、独秀峰、玉女峰、双鸾峰、金鸡峰、双笋峰、展旗峰、巨柱峰、剪刀峰等。这些奇峰或拟兽或拟物,形状栩

栩如生。如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去观赏,则有一峰多态之神妙。例如被称为“雁荡三绝”中的灵峰,从灵峰寺左侧看时,只见一山劈为两峰,两峰宛如双手合掌;当夜幕降临时观望,此峰酷似一对紧紧相偎,情话切切的伴侣,在朦胧月色的衬托下观望,却幻化为一对丰满的乳房;再变换一个角度仰视,又好似一只敛翅的雄鹰。所以灵峰又有合掌峰、夫妻峰、双乳峰和雄鹰峰之称。 原因:由火山爆发而成的岩石称为火山碎屑岩,它由玻璃质碎屑和岩石、矿物碎屑组成,雁荡山的火山碎屑岩种类十分丰富,其化学成分也属于流纹质。富含气体的火山碎屑物紧贴地面流动称之为火山碎屑流,形成的岩石即熔结凝灰岩,雁荡山第一、三、四期喷发形成此种岩类,而构成雁荡山锐锋的即为这一岩类。接客僧、燕尾瀑、响岭头、观音峰、纱帽峰为此类岩石构成。由喷发柱中火山灰降落地表固结成岩的,称为凝灰岩,雁荡山第三期爆发的岩石即为凝灰岩,洞房里等地小型峰林是由这种凝灰岩构成的。雁荡山流纹岩几乎涵盖了岩石学专著所描述过的各种流纹岩,从而有了流纹岩天然博物馆的美称。

4、 雁荡山破火山是如何形成的?主要有哪几种岩石类型?

雁荡山火山先后经历了四期喷发, 形成由下而上四个岩石地层单元, 火山喷发后又有岩浆侵入, 构成一个侵人岩单元 。 雁荡山火山第一期喷发

第一岩石地层单元, 其岩相为火山碎屑流, 代表性岩石为低硅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分布于破火山边缘带, 呈

围斜内倾, 火山内部由于断裂切割, 于溪谷底部有部分出露。 雁荡山火山第二期喷发

第二岩石地层单元 , 其岩相为溢流相与侵出相,代表性岩石为流纹岩, 呈复合熔岩流单元或岩弯。该岩石地层单元叠加在第一岩石地层单元之上, 岩层近于水平或略向内部倾斜。雁荡山的嶂、洞和主要瀑布均分布这一岩石地层单元之中。 雁荡山火山第三期喷发

第三岩石地层单元 雁荡山火山第三期喷发, 其岩石为主要空落凝灰岩, 局部有薄的流纹岩层, 凝灰岩带构 成小型峰丛。

雁荡山火山第四期喷发

第四岩石地层单元 雁荡山第四期喷发, 其岩相为火山碎屑流, 代表性岩石为高硅流纹质熔结凝灰岩。该岩石地层单元分布最高层位, 通常构成雁荡山锐峰。岩桨侵入单元。

上述四期火山喷发结束之后有岩浆侵入, 在破火山中发育中央侵人体, 其岩石为斑状石英正长岩。上述四个岩石地层单元在剖面上依次叠置, 在平面由外向内呈环状分布, 构成了一个极其典型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四个岩石地层单元各具不同的岩相与岩性, 呈层圈展布格局, 经后期断裂构造作用, 岩石地貌景观层、圈、带分布 。 雁荡山地貌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动力地质作用首先形成了大型破火山, 其后经历了地壳抬升剥蚀火山构造、区域构造断裂和岩石节理作用导致岩石破裂岩块崩塌、流水侵蚀以及风化剥蚀等外动力地质作用, 最终形成了雁荡山岩石地貌。 雁荡山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是中生代大型破火山。不同火山喷发方式形成的流纹质火山岩, 包括火山爆发形成的熔结凝灰岩、空落凝灰岩, 火山岩浆喷溢形成的熔岩流或岩弯为构成景观的主要岩石。

5、 从地质地貌角度分析雁荡山自然景观的成因。

1)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是有一座白垩纪流纹质破火山,雁荡山山体由中生代岩浆岩构成,主要是流纹岩,破火山喷发,大量流纹岩被喷出,流动冷凝过程中产生种种熔洞,气

孔,流纹等构造,垂直节理非常发育,经过漫长的海陆变迁和风化作用,形成了今日拥有嶂,峰,洞,瀑四绝的雁荡山。

2)雁荡山处于海洋季风气候生态环境雁荡山风光形成的六个条件 1、雁荡山火山岩层保护良好

2、巨厚的流纹岩层是造景的主“材料

3、断裂及沿断裂的溪涧流水是塑造奇景的神斧 4、外力作用雕琢细刻雁荡山的风光 5植被发育与良好保护装扮了雁荡风貌

6季节、昼夜、阳光、雨水、风力的变化增添了雁荡风光的变换性。

6、简述花岗岩在我国分布概况。请举例说明我国著名花岗岩名山的景观特征

我国花岗岩分布

[总论]我国的花岗岩山地分布广泛,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东的第二、三级地形阶梯上。以海拔2500m以下的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其他一些山地也有分布。

[具体]中国的许多名山,如东北的大、小兴安岭,辽宁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山东的泰山、崂山、峄山,陕西的华山、太白山,安徽的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浙江莫干山、普陀山、天台山,湖南的衡山、九嶷山,江西三清山,河南鸡公山,福建的太姥山、鼓浪屿,广东罗浮山,广西桂平西山、猫儿山,湖北九宫山、黄冈陵,江苏的灵岩山、天平山,天津的盘山,北京云蒙山,河北老岭,宁夏贺兰山,甘肃祁连山,四川贡嘎山,海南大洲岛、铜鼓岭、七星岭、五指山等等,几乎全部或大部分为花岗岩所组成。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名山 景观特征,eg,

(1)“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属于“峰峦―密集峰柱组合型峰林景观”,其景观标型(单元)有峰峦―峰墙―石林―峰丛―峰柱―石锥―峡谷―崖壁8 类,不仅类型齐全,而且特征典型,特别是其奇特的造型,世界罕见。从“成岩―成山―成景”的花岗岩地貌演化发展阶段来看,“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处于幼年晚期―青年期阶段。

(2)“黄山式”花岗岩景观:既有“三清山式”峰林景观特色,也兼有“华山式”景观的某些特点。景观形态以大型浑圆状和部分锥状山峰所组成的峰峦为主体,中小型微地貌相对较少,且分布稀散,花岗岩峰林景观规模不大,且残留于岩体的中下部。从花岗岩地貌演化发展的阶段而言,“黄山式”早于“三清山式”,晚于“华山式”。

(3)“华山式”花岗岩景观:以高峰陡崖绝壁山体景观为特色,以“险峻”著称。地质作用以构造切割冲刷侵蚀作用为主,化学风化剥蚀作用弱于泰山。

(4)“泰山式”花岗岩景观:以浑圆雄厚山体与陡坡、崖壁组合景观为特色,以“雄伟”著称。泰山花岗岩景观由太古代花岗岩杂岩组成,化学风化作用较强。从花岗岩地貌演化发展的阶段分析,“泰山式”早于“华山式”,晚于“普陀山式”。

(5)“普陀山式”花岗岩景观:以浑圆状花岗岩低丘和花岗岩石蛋景观为特色。

7、 花岗岩地貌景观特点?以黄山为例分析花岗岩景观的特点和成因

(特点)花岗岩是地面上最常见的酸性侵入体。它质地坚硬,岩性较均一,垂直节理发育,多构成山地的核心,成为显著的隆起地形,在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下,常形成挺拔险峻、峭壁耸立的雄奇景观。表层岩石球状风化显著,还可形成各种造型逼真的怪石,具较高的观赏价值。

花岗岩由于节理风化、崩塌等作用,常形成峭壁悬崖、孤峰擎天、石柱林立等奇特景观,著名的如黄山莲花峰、炼丹峰和天都峰三峰鼎立,华山的东西南北中五峰相峙;天柱山的天柱峰,九华山的观普峰也非常典型。

球形风化景观,著名的有海南的天涯海角、鹿回头、“南天一柱”,浙江普陀山的

“师石”,辽宁千山的“无根石”,安徽天柱山的“仙鼓峰”和黄山的“仙桃石”等。

花岗岩地貌景观的突出特点是: 1)主峰突出 花岗岩地貌节理发育,经过抬升作用,可形成高大挺拔的山体,使主峰十分明显。 2)象形石峰 花岗岩因为十分坚硬,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表面多呈“球状风化”,形成浑圆的“石蛋”,或其他各种惟妙惟肖的象形石峰。像黄山的怪石就是黄山“四绝”之一。 3)危崖峭壁 花岗岩山地岩体垂直节理发育,经流水切割侵蚀或风化崩塌作用,常出现大面积的危崖峭壁,峰林深壑。 4)雄伟险峻 主峰高大挺拔,周围群峰簇拥,各种奇妙的石蛋和象形石峰,共同构成花岗岩地貌的最直观印象,就是它们的雄伟险峻。像我国自古就有“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之说,就是这个道理。 。。。花岗岩与玄武岩同属火山岩,不同是在岩浆喷发的时候花岗岩石地下部分,在高压下形成,质地比喷出地表后形成的玄武岩严密的多,因此很坚硬。黄山正是地下花岗岩在地壳变动过程中露出地表后形成的。

当花岗岩出露地表并处于强烈上升时,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下切,形成石柱或孤峰,石柱、孤峰丛集成为峰林,如黄山的妙笔生花。花岗岩峰林显得极为雄伟壮观。如黄山切割深达 500-1000 米,形成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 70 多座。 当流水沿花岗岩体中近于直立的剪切裂隙冲刷下切时,形成近于直立的沟壑,沟壑越来越深,形成两壁夹峙,向上看蓝天如一线,这就是一线天。

花岗岩是不易溶解的岩石,因此不能形成在石灰岩地区常见的溶洞。但雨水沿花岗岩体内断裂冲刷,断裂上盘岩块的崩塌,能形成不规则的堆洞。另外,石蛋地貌发育的地区,石蛋间的空隙也可以构成岩洞。如黄山的水帘洞、莲花洞、鳌鱼洞。 “自古名山多聚泉”,泉是花岗岩山地的重要旅游景观。如黄山的温泉和骊山的温泉。花岗岩一般含有极少量的放射性元素。因此,从花岗岩中流出的泉水一般均含有少量的对人体有益的具放射性的氡气,这些泉水可饮可浴,不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宝贵的水资源。我国的花岗岩地貌大多出现在雨水充沛的东部地区,山高水高,所以在花岗岩峰林地貌发育或较为发育的山岳地区,一般都有瀑布出现。如黄山的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

黄山除了它著名的松、石、云、泉外,在这次的国家地质公园的评比中,还以典型的花岗岩峰林山岳型被列为其中。

雄奇险幻的黄山,是一座由地质作用造化而成的奇山。从10亿年前的晚元古代到4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志留纪,黄山地区一直沉没于海底,先后沉积了各类沉积岩层,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的改造与破坏。隐伏地下的黄山花岗石体形成后,到了新生代的第三纪和第四纪期间,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地壳普遍抬升,隆起扩大,不仅造就了我国西陲的\世界屋脊\,黄山山体也急剧上升,花岗岩上巨厚的沉积盖层不断被剥蚀;黄山岩体终于慢慢地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露出了地表,翘首云天,形成了高逾千米的花岗石峰林。黄山复式花岗岩体不同的岩石结构,形成了园区内自然景观分布总格局。断层和节理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则不断地改造着花岗岩的自然面貌,就像一位雕塑大师,将黄山修饰得愈加奇险秀丽。

黄山地质公园的地质主体是花岗岩,出露面积约占园区总面积的七成,是一个同源岩浆多期脉动上侵形成的复式岩体。早期侵入的中粒二长花岗岩比较容易风化,构成\天下名泉\附近的低坡山地,成为联结公园内外的过渡地带。主体期侵入的粗粒似斑状花岗岩,占岩体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三,岩性坚硬,构成了巍峨雄伟的大峰。补充期侵入的中细粒斑状花岗岩,分布在岩体内圈,构造节理发育,形成了玲珑剔透的小峰和千姿百态的巧石。最晚期侵入的细粒含斑花岗岩,由于节理相对平缓稀疏,从而构筑成中央高山台地。黄山的七十二名峰,除南侧长满樱桃树的桃花峰由

沉积地层构成外,其他均属花岗岩山峰。凡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黄山兼而有之。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卓越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黄山发现了大量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震惊世界,打破了\中国内地没有第四纪冰川\的结论。

在距今二百多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当时已上升到雪线以上的黄山,曾先后三次出现冰期和冰川活动。由于冰川的特殊搬运作用,在花岗岩体上留下了许多冰川遗迹。如今,我们面对的这些冰川遗迹,虽是大自然的无意存留,而它的发现,却是李四光先生跋涉探索的伟绩。

黄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存在与否之争论,几十年来已形成两种对立学派。然而,无论是冰川遗迹本身,还是两种学术观点的争论,同样具有科学研究价值,都将推进黄山地质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作为国家级地质公园之一,对黄山的研究有着不同于其他的特殊意义。

8、 试比较泰山和黄山景观特点的异同点

泰山雄,人文古迹多。它东临波澜壮阔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凌驾于齐鲁大地,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岳之长”的称号。佛道两家,文人名人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

泰山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而被称为“五岳之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而今又成为世界珍贵遗产。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从祭地经帝王驻地的泰城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长达十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一条轴线。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压顶不弯腰”,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泰山具有极其美丽壮观的自然风景,其主要特点为雄、奇、险、秀、幽、奥等。泰山巍峨,雄奇,沉浑,峻秀的自然景观常令世人慨叹,更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

黄山风景区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黄山集名山之长

黄山奇,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称。主要是奇峰、异石、云海和特有的黄山松。“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

同:风景美,文化与风景相融合两山都是自然景观特征为主,也不乏一些人文景观,两种景观相互融合。

9、 简述三清山花岗岩峰林景观的特征及成因

特征:三清山花岗岩的微地貌形态不仅千姿百态,而且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的主要阶段都保存有标型特征典型、出露系统完整的遗迹。形态类型比较齐全。其中最珍稀的有以下6类:花岗岩峰峦指规模巨大的峰柱集群地貌。区内以锥状峰体为特征,是花岗岩区地壳抬升,经风化剥蚀和构造切割,

进而形成峰林地貌初始发育阶段的表现。如三清列座峰峦,相对高度大于千米。花岗岩峰墙指具有一定规模的墙状体地貌,且墙体陡峭呈一定走向、两壁近于平行,延伸稳定,墙体上部与下部厚度近等。标型实例有九天长城、西海重墙或进一步形成梳状峰柱如万笏朝天、锯解石等。

花岗岩峰丛又称连座式峰林,因其峰体基部彼此相连而得名。峰丛的基部大于峰体。是花岗岩地壳抬升,沟谷切割加深,基座高度增大,在斜坡侵蚀基准条件下,峰林地貌刚开始发育阶段的表现。标型实例有:天门峰丛等。

花岗岩石林指沿花岗岩垂直节理裂隙,经风化剥蚀、冲刷所形成的,由小型棱柱状峰体群组成。如三清山北东部发育的“玉灵石林”。花岗岩峰柱指单个花岗岩柱状体,峰柱体之间有很深的沟槽、沟谷,且沟壁陡峭笔直。峰体高耸,高达几十米~上百米,如巨蟒出山其峰柱高达128米。峰体有的薄如刀刃、有的状若碑林、有的呈巨大棱柱体(巨蟒出山)、有的比较浑圆,如“东方女神”、观音赏曲等。

花岗岩石锥由于冲蚀和风化剥蚀及不均匀崩塌作用,形成的体圆顶尖的石锥。石锥高度一般小于5米,形态各异。标型实例如企鹅石、双乳峰、犀牛石等。

成因:一是超酸高硅、低钙、富钾花岗岩是物质基础;二是位处独特的地质构造环境,在断隆的背景上又受三角形断块抬升,构成一个“隆上隆”构造侵蚀山体,发育北东、北西向纵、横节理和帚状旋转裂隙群,密度稀、强度大、延伸长、切割深,将花岗岩切割成块状、厚板状、棱柱状的几何块体,利于造景;三是地处多雨与暴雨中心,雨水的淋蚀和片状、线状流水冲蚀作用是雕刻师。当然,这些奇妙景观的形成也有重力崩塌、风化剥蚀以及生物等综合作用的功劳。同时三清山峰林地貌具有优异的保存条件,主要是山体仍在缓慢抬升,所以构造侵蚀为主,化学风化较弱,圆化程度很低,山体上升,第四纪堆积物很少,峰体存留完好;其次是开发比较晚、长期处于自然状态,人为破坏很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wd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