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更新时间:2023-11-10 02: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中国为“礼仪之邦”。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清代思想家颜元曾说过:“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用膳礼仪——开始用餐时一定是长辈先动碗筷。咀嚼饭菜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并且尽量做到食不言。
行走之礼——古代常行“趋礼”;“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见面之礼——拱手礼;作揖礼;跪拜礼 入座之礼——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饮食之礼——与人同饮,莫先起觞”; “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 中国人的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礼仪的分类及功能
由于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是相互贯穿的。 一般分三大类:
1 / 6
第一类是日常生活礼仪:包括见面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宴会礼仪、会客礼仪、舞会礼仪、家居礼仪、馈赠礼仪及探病礼仪。 第二类是节俗节庆礼仪:包括春节礼仪、清明礼仪、端午礼仪、重阳礼仪、中秋礼仪及结婚礼仪、殡葬礼仪和祝寿礼仪。
第三类是商务礼仪:包括求职礼仪、会议礼仪、公关礼仪、公务礼仪、谈判礼仪 、迎送礼仪及谈判禁忌知识等
礼仪的主要功能:一是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礼仪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 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礼仪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
其一、价值观。
儒家学者大多把义利之辩作为君子、小人的根本区别;把重义轻利视
为君子人格的基本标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其二,处世观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和而不同”、“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群而不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
孝悌;友恭;诚信;智勇
孝”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各部经典都有阐述。君子需是一个行孝之人,“君子笃于亲”。什么是“孝”?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
2 / 6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己之道--修身 其一、慎言敏行。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其二、知礼好学。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其三自省自律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克己复礼
为仁”
其四、安贫乐活。
论语》中的君子的理想是“谋道”,而不是“谋食”“求安”。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孔子称其为“贤”,他所处的环境“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但颜回志在得道,而“不改其乐”。但真就乐以忘忧吗?孔子认为是不忧个人的利害得失“君子忧道不忧贫”,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论语·卫灵公》)而是忧天下的利害得失。忧天下之忧,不忧个人之忧,这是君子的做法。 其五,内外兼修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文胜质
3 / 6
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书呆子。。所以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要有懂得礼仪,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这段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文与质的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修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的应运,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的智慧焦点昭显在三个方面,即中庸之道的三个核心理念,它们分别是:
(1)过犹不及。“过犹不及”是《中庸》第一章的浓缩,说的是办事情要把握火候,做到适量、适度;
(2)执其两端,其中用于民。“执其两端,其中用于民”是《中庸》第六章的精华,意思是说既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坏处,也要看到事物的
4 / 6
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认知都掌握,规避最大的风险,采纳适中的政策用之于民;
(3)通权达变。“通权达变”是对《中庸》灵魂的把握,无论是中,抑或和都只有在既定的原则下,依据实际情况,懂得跟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通才能够实现
孔子用“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来盛赞虞舜的中庸之德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公平,公正,中正,刚正不阿,不搞邪门歪道,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总结:
1. 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这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以和谐民族的性格、精神而影响和传承的,而现代社会综合国力的构成中,民族凝聚力作为国家的软实力,为社会发展、改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 中国传统文化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它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对外兼容,这正是依靠儒学“和而不同”的精神而实现的。儒学在保持其学统传承的同时,总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为主地汇通、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和它强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
5 / 6
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之精神。
3.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儒家学说则更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和传播者。 中国传统文化特点:
(一) 崇尚统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二) 追求和谐。孔子弟子说:“礼之用,和为责,先王之道,斯为
美,小大由之。” (三) 注重实用
6 / 6
正在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11-10
当代中国经济试卷答案02-01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难点优化措施02-25
电力项目建议书11-08
外科学国家题库试题及答案汇总04-29
六一国际儿童节标语 儿童节祝福语09-12
c语言课程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报告书04-03
参观扬州科技馆作文450字06-16
计算机网络试卷(AB卷)09-27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传统文化
- 中国
- 礼仪
- 天津—邯郸—安阳游记 - 图文
- 摄影艺考模拟试卷
- 初中体育课全套教案
-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作息时间表
- Oracle基础练习题及答案(子查询)
- Car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 - 图文
- 徐州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6 -
- 别墅改造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地基处理施工组织设计
- 调研报告:借力“互联网+”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 工程项目创优规划(DOC)
- 原始凭证失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1)
- 离散数学测试题 第6章自测题
- Hypermesh知识总结
- 理委员会发布,继续有效的规章39件
- 土地整备利益统筹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起草说明
- 双液注浆施工方案
- 2018年二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知识点完整版
- 初中历史知识点《世界历史》《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精选专题练习6
- 全自动专用钻床液压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