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2

更新时间:2024-06-14 21: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单元风筝厂见闻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一位数除整十、整百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感知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4、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的口算方法。并内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具准备:《风筝厂见闻》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感知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风筝厂见闻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学生:对照情景图,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教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后找出代表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教师:板书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1、平均每天要做老鹰风筝多少个? 2、平均每天要做燕子风筝多少个? 3、平均每天要做孔雀风筝多少个? 4、平均每天要做蝴蝶风筝多少个? 5、平均每天要做小兔风筝多少个?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平均每天要做老鹰风筝多少个?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答的方法。 60÷2

教师:总结学生的算法,并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十,就是30。 因为30×2=60 所以 60÷2=30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每天要做燕子风筝多少只? 240÷6 学生小组内讨论解决的办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把24 0看作24个十,把24个十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4个十,也就是40。 24÷6=4 可以推出240÷6=40

教师:平均每天大约能做多少只仙鹤风筝怎样求?学生:列式 92÷3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动脑,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 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小组交流。教师:总结学生的算法。 可以把92看作是90,90÷3=30(只)

1

每天大约做30只能完成任务吗?为什么?应该做多少只才能完成任务? 教师:出示第四个问题,平均每天大约要做多少只孔雀风筝? 学生:独立计算,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三、 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学生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2、第二题。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讨论,找出规律。 3、第三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比一比谁写的最快。 四、布置作业第四题。 板书设计:

1、平均每天要做多少个老鹰风筝? 60÷2=30(只) 2、平均每天要做燕子风筝多少个? 240÷6=40(只) 3、平均每天要做孔雀风筝多少个? 138÷7~20(只) 4、平均每天要做蝴蝶风筝多少个? 320÷4=80(只)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13—1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提高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1、 第五题

学生自己看题,理解题意,找学生说一说,要求什么,应该怎样求?然后进行独立计算。对做的又好又快的学生进行表扬。 2、 第六题

一篇文章有480个字,要在6分钟内打完,平均每分钟要打多少个字?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进行快速练习。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3、 第七题

2

魔术箱,本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训练学生加、减、乘、除及各部分的关系。学生先思考怎样做,在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想好后在小组内讲一讲。最后进行独立计算。 4、 第八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再调两辆车够不够?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5、第九题练习时间大约数目

周一 2分 60个 周二 3分 120个周三 5分 150个 周四 4分 160个 周五 2分 120个

出示题目后教师提问:怎样才能比较出哪一天的成绩好? 引导学生说出要先求出平均数才能进行比较。 6、布置作业第十题。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两位数除一以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学会笔算的方法,并通过验算知道对错。 教学重点: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具准备:教学情景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多媒体出示情景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仔细读题。

教师:提问,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思考后提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 64米红布能做多少只老鹰风筝? 2、 86米绿布能做多少只孔雀风筝? 3、 72个线圈是多少盒? 4、 438根竹条能扎多少个风筝? 二、共同探究算法。

教师:64米红布能做多少只老鹰风筝?怎样列算式?学生:64÷2

教师:小组讨论一下,你想怎样计算这道题?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算法。

3

教师:总结6个十除以2得3个十,3 表示3个十应该写在十位上。4除以2得2,2应该写在各位上。指导正确的竖式写法

教师:72个线轮是多少盒?怎样列式?学生:72÷6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请一名学生板演。 学生:做完后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的做法:先用十位上的7除以2,商3余1,1也就是10,十位上的1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12除以2商6,6写在个位上。 学生:独立思考,438根竹条能做多少只风筝? 教师: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板演。

教师:这道题和我们以前做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总结出的的结果两次有余数。 教师;86米绿布可以做多少只孔雀风筝?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结果,然后汇报交流,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 教师: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交流。 三、 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一题学生自己练习。然后订正。 第二题学生可以笔算也可以估算。

第三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可以笔算,也可以估算,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4——8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除法问题。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的进行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24÷3 48÷6 54÷9 36÷6 64÷8 240÷3 480÷6

540÷9 360÷6 640÷8 24÷2 48÷2 36÷3 96÷3 66÷6

4

二、自主练习第四题火眼金睛辨对错。

第一个算式十位上的3没有落下来,不能把百位上书和十位上的数连起来相除。 第二个算式,十位上的6应该和4相减

第三个算式,最后2和7相乘应该是14 而不是15。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除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看图是一个看图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学生:看图说图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做法。重点指导学生进一法。 四、把没有余数的算式图上颜色。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判断,也可以计算。 五、第七题,学生自己读题,讲题意然后独立计算。

六、第八题,首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指导学生的来龙去脉,再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使学生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重点强调第四幅图。关键让学生知道每桶水能赚多少钱。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验算 教学内容: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验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3、结合具体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并能进行正确的验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观察。

5

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告诉我们哪些已知条件?

学生:观察后小组交流,然后班上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 二、根据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以上已知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1、你平均每小时裁多少只风筝面呢? 2、你平均每小时裁19只风筝面对吗? 3、平均每天要裁多少只风筝面呢?学生:独立列式 三、 共同探究算法;

教师:76÷4你想怎样计算?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除了再算一遍这种方法以外,你还可以想出怎样的方法?学生:19×4=76 教师:想一想为什么用乘法可以验算除法做的对不对?学生:小组内讨论。 教师小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教师:平均每天要裁多少只风筝面呢?学生:列式499÷4 教师:你能试着计算一下吗?学生:列式计算

教师:找一名学生板演。做完后问:他做的对吗?怎样检验?学生说出自己的检验方法。 教师:总结学生的算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注意:商和除数相乘后要加上余数。 四、巩固练习自主练习1、2题 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第四题。

板书设计; 76÷4=19(只) 1 9 × 4 =7 6 499÷4=124(只)??3(只) 1 2 4 × 4 =4 9 6 4 9 6 + 3 =4 9 9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3——聪明屋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验算方法。 能进行正确的验算和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正确估算实际生活的问题。

6

教学重点:

1、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验算方法。 能进行正确的验算和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正确估算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第三题

学生独立读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练习生活,说一说迎面接力比赛时应该怎样分配人数才合理,然后独立进行计算,并进行验算。验算使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独立验算。 二、自主练习第四题

算一算96÷4 632÷4 65÷3 569÷3 24×4 158×4 21×3+2 189×3+2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三、自主练习第五题 学生:独立看图。

教师:多媒体出示一张进货单。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 指导学生说一说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教师:订正讲解错误的问题。 四、自主练习第六题

教师:多媒体出示新华书店购物清单。指导学生说一说清单的意思。 学生:小组讨论后自己解答 五、自主练习第七题 教师:多媒体出示情景图

学生:分小组研究、汇报交流、弄清要解决还能装多少果汁的问题,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六、布置作业:聪明屋。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7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正确的进行一位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一位数除法的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看懂情境图。

教师:出示情景图。指导学生看图。学生:可以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板书

1、 燕子风筝可以装几盒? 2、老鹰风筝可以装几盒?

3、 鹤风筝可以装多少盒? 4、这些装好的风筝分四次运完,每次运几盒? 学生:根据板书学生分别进行解答。可以用口算。估算进行计算。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订正。 二、巩固练习 综合练习第一题

40÷2 500÷5 37×7 200×4 180÷3 320÷8 0÷9 560÷7 三、布置作业 24页第二题

板书设计: 240÷6=40(盒)

92÷4=23(盒) 158÷8~20(盒)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课后反思:

8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测验。 2、巩固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3、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收获与进步。 教学重点:

1、固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2、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收获与进步。 教具准备:多媒体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回顾自己所学知识

以小组位单位,交流自己所学知识,说一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二、找一找自己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1、 小组进行交流 2、小组内评选出优胜者代表小组发言。 3、教师班上总结。 三、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学生:仔细看图,弄懂题意。 教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

1、 今天需要几个大桶? 2、 1小时能生产多少箱?怎样检查自己做的对不对? 3、平均每辆卡车大约装多少箱奶?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解答。 四、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9

第三单元备课 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28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到并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要点分析:

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设计:

一、玩一玩,激趣导入:

1、师:课前让同学们拿剪刀和彩纸,都拿来了吗?你会用你那双巧手剪出一个漂亮的图形吗? 生自由剪后,师有选择地选几个贴在黑板上,其中有几幅是先对折再剪的作品。 2、展示,发现:

黑板上有这么多漂亮的图案,(指着其中一个图案,问学生):这个图案你是怎么剪的呢? 请大家找找看,黑板上还有哪些图案也是先对折再剪的呢?我请一个学生上来找一找。(师根据生找得,将它们贴在一起。) 二、看一看,认识特点

1、通过黑板上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看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的特征(对折后,折痕两侧完全重叠),师生共同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1)从“轴”字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通过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深入认识对称轴,体会“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这一内涵,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自己先剪一个对称图形,再动手画出它的对称轴。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要画出它的对称轴,如果不是,要说明理由。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五个图形,由小组长拿着) 学习方式:小组讨论、交流,动手画对称轴 四、集体交流,加深认识 1、小组交流,统一认识: 2、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数量:

10

通过刚才的交流,最后得出:在这五个图形中,等腰梯形、正五边形和圆是轴对称图形,哪个小组能将你们小组画的对称轴展示一下: 3、画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对称轴。

每人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找出各有几条对称轴。 五、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下列国旗中的图案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出示中国、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四国国旗中的图案) 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注意:因为四国国旗都是长方形的,本题重点是判断国旗上的图案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猜一猜:

出示、中国联通、中国银行、奔驰汽车、奥运五环左半部分图案,让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是什么标志?

3、画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画出课本第31页第六题中的图形的另一半。 六、欣赏对称,提升认识

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课本第28页的图案,并出示一些字母、数学、汉字等轴对称图案,让学生欣赏,感悟。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31---3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结合大量事例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和对称。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在探索活动中,会画对称轴,能画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师:你观看过杂技表演吗?杂技表演都有什么项目?老师带小朋友们去看看杂技表演,你们喜欢吗?

2、(出示课件,伴随极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出示课本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1

学生交流后观察画面,感受美丽的对称现象。

学生可能会发现和提出这样的问题:杂技表演时整体动作是对称的吗?下面三组图形是怎么来的?这三幅图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

教师结合情境图中的素材讲述这些都是对称现象。启动新的问题进行拓展。

师:下面这三幅图是把表演杂技的动作画简笔画的形式,我们来再来观察这三幅图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到情境图中结合刚才的发现,从对称的角度再次观察体验并交流各自的想法) 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如果沿一条线对折,两边会完全重合,这条折线就叫对称轴。 活动三、

1、师: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一些这样的对称现象?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找出对称现象。 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在小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哪个小组可以交流一下? 活动四、

1、 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解的轴对称图形,下面咱们就找一找对称的图形吧。咱们打开课本第32页,根据书上的提示做第一流题。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 师:谁愿意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

2、大家能不能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呢?看一看谁的手儿巧?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分工完成) (请同学到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3、师:看课本第6题的图,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你在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 4、你能根据第7题的画编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小组内的人听? 活动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2

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第一课时 序号4------1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35-37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结合估算情况验证笔算的正误。

3、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生讨论交流理解算理解决问题。

这里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判断商的大致范围,再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笔算的方法。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接待了多少名客商?”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理解算理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签订多少吨的销售合同?”“一共运来了多少箱大枣?”这两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注意对学生进行估算的训练。

师: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

因该题笔算时有余数,如果有学生估计结果约为85,也是可以的。 活动三:练一练

1、第一题:在学生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

13

2、第二题:注重让学生分析题中所包含的数量间的关系,明白求445千克鲜鱼能晒成多少千克鱼干,就是求445里有多少个5,用除法计算。

3、第五题:在学生自主判断并改正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引导学生讨论“做除法时,应注意什么?”,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时认真细致和验算的学习习惯。

4、第三、四题可以作为本节课的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自主练习课 序号4------2 教学内容:教材P37-38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练习6、7、8、9题及聪明小屋。

1、第六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试着完成,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商的位数,是怎样判断的,引导学生掌握判断的方法,还可以适当补充类似的练习进行巩固。

2、第七题:注意对解题思路的引导,让学生体会计算的必要性,又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

3、 第八题: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洗相片付钱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冲洗相片的常识,再解决有关的问题。问题应由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解答。

4、“聪明小屋”是一个重叠问题。对学生出现的情况,可通过操作学具或画示意图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明白,为什么是36棵而不是40棵。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序号4---3

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14

教学内容:教材P39-4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

2、探索解决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和商的中间有0,被除数中间也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掌握。

3、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能力。

4、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分钟可生产果汁多少瓶?”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估算。 2、竖式。 3、摆小棒。

师: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 学生思考,明白用0占位的道理。

板竖式:

师:你能这种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补充练习:

721÷7 642÷6 627÷3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小时可生产多少千克果脯?”这个问题,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生独立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交流自己的算法? 师:你认为怎样写比较好呢?

师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学生明白十位上的0除以2,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写0的道理。

15

师板竖式:

补充练习:505÷5 402÷2 306÷3 以上教学教师都要先对学生进行估算方面的训练。 活动三:练一练

1、做课本第41页自主练习的第一题。 2、做课本第41页自主练习的第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商的中间商0。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序号4---4

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零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P40---4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末尾商0的道理,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能力。

3、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出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两个问题:“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列出算式] 师板书:420÷3

问: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想办法解决一下。 学生分小组合作,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掌握情况。 师:哪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做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

1、分学具;2、先估算的;3、用竖式计算的。

师:当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时,可以在十位上商0。

16

学生写的竖式会有两种情况: 师板书:

师肯定两种写法,选取最佳的写法。 活动二: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同学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做完后全班交流,着重让学生说一说个位上2除以6时该商几? 活动三:

师: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特点? 学生进行观察总结。 活动四:巩固应用

1、做课本41页第三题巩固除法的基本练习题目。。可以抽生板演。 目的是以此来提高除法计算的准确性。

2、第四题是一道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练习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 讨论:平均每天看50页能不能按期归还,为什么?让学生明白计算结果与解决现实问题的关系,学会灵活思考问题。

3、小测验:第六、七、八题。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序号4---5 课题:连除

教学内容:教材P43、P44练习1、2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学会连除运算,能联系现实情况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明确运算顺序。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17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板书:(1)960÷2=480(盒) 480÷4=120(盒) (2)960÷2÷4=120(盒) (3)960÷(2X4)=120(盒) 师:请同学们交流这样做的理由。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活动三:练一练

1、第一题:首先让学生观察图表,理解题意,知道解决什么问题,再自主地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及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第二题:学生可以列90÷3÷5,也可以列90÷5÷3,但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序号4---6 课题:连除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P44及练习的3、4、5、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有合理地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活动一: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 师: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互相交流。

18

师抽生交流并板演:犁糕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尝试解决,并交流]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写法。 生1:520÷4=130(包) 320÷4=80(包) 138+80=210(包) 生2:(520+320)÷4=

师:你能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吗?

师:你能总结出有括号的先加再除的混合的运算顺序吗? 生答。

师:请同学们解决下面的问题。 360÷(2X3) 380÷(132-127) 活动三:练一练

第4、5、10题: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交流时注重让学生说清分析思路和策略,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序号4---7 课题:回顾整理 教学内容:P47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并能进行正确地估算。 3、回顾倍的有关知识及对混合运算知识的掌握。

4、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与生活应用中的联系,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9

师:元旦快到了,老师决定在我们班里举行联欢会,同学们想一想,筹备联欢会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进行交流]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师:图中的小朋友为筹备联欢会做了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帮忙整理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按顺序整理] 活动二:教学左面板块

让学生先解决分组的问题:

(1)“60人做游戏,每5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2)如果每8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教师可结合本班的情况,进行开放性的练习,由此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活动三:教学上面的板块

师:215名学生参加联欢会,每张桌子围坐8人,需要多少张桌子? 你能估计一下吗? 你会准确计算吗?

设计开放性问题:如果每张桌子坐3、4、5、6、、、、、、人需要准备多少张桌子? 学生自主进行练习。 活动四:教学右面板块

师:观察右面的图,你都能发现哪些信息?小组内交流。 你能根据图中所给的数据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合作探索。]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活动五:教学下面板块

师:你能说说计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吗?混合运算时要怎样呢? 第八课时 序号4---8 课题:综合运用 教学内容:教材P51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巩固估算的方法,养成估计的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20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小男生修补了多少本书?”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师:你能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吗? 学生各自不同的算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学生解决提出的其它问题 活动三:回顾与整理

师:同学们,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你的果园里又收获了什么? 学生思考并涂苹果。

师:能把你的和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 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化 第一课时 序号 5----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并能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能根据线路图说出不同的方位。

2、 能运用方向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到哪儿玩过?[学生自由交流]

师: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到农村去看一看,好吗?(出示走进新农村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想到村里哪个地方?

21

师: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谁知到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

师小结:风景区所在的方向在东与北之间,是东北方向。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参观了风景区,现在如果我们想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走? 师:你能说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个方向吗? 板书: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四个方向。你能试着把我们认识的八个方向在纸上表示出来吗? [学生自己写出八个方向,小组交流。] 活动三:

师:我发现同学们能当一个合格的小导游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名小导游,继续带领大家参观凤凰村,并说出你们的参观路线。 活动四:

师: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校园内各个方向有些什么?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做游戏轻松一下好吗?(领学生到操场上做游戏) 游戏一:

师:在操场上画一个东北、西南,东南、西北,交叉的两条线,把学生分成红、黄、蓝、白四队分别站在四个方向上,让学生沿着直线前进走向对方一面。然后听老师口令,红队站到东北,蓝队站到西北?? 游戏二:

师:请同学们站成四队,每队是一个小组,每组转成一个有空隙的圈子,找一名学生站在中央,听口令找朋友,如,我的朋友在东北,请你快快站起来。?? 活动五:

师:你能向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的家在什么位置?你周围的一些地点在什么方向吗? 师:课后请大家继续观察,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课后反思:

22

第二课时 序号 5----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并能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能根据线路图说出不同的方位。

2、能运用方向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 教学过程: 第一题:

是根据已确定的向北的方向,在方向板上填出其它七个方向的练习。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哪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第二题:

是一道利用山东省政区图设计的辨认城市方位的练习题。练习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山东省政区图,并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知道的城市,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在山东省的哪个方位?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山东省的省会济南,再让学生讨论回答练习中的问题。 第三题:

是一个通过辨认方向找朋友的数学小游戏。练习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室外分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充分感受八个方向,教师也可多设想几个游戏,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第四题:

呈现的是一个公园的平面示意图,是用方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示意图,然后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时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当导游,向同学介绍游览路线和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有关公园的知识。 第五题:

是在实际生活中确定方位的题目。课前可先安排学生对自己周围熟悉的建筑物进行观察,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内进行交流,交流时要用准确的方位术语来描述方向,以建立学生的方位意识。 第七题:

是根据路线图辨认方向,确定行程路线的题目。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行车线路图,按题目要求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也可以充分利用路线图,让学生任选两个站点,互相说一说行车路线和方向,以培养学生认识路线的能力。 课后反思:

23

第三课时 序号 5----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次我们一起去参观了凤凰村,今天我们再去参观他们的饮料加工厂,好吗?[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交流]

师:同学们演的可真形象啊!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交流]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的移动都是平移现象。 活动三:

师:我们接着再来看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是怎样运动的,好吗?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交流]

师:同学们演的可真不错啊!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再给它们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交流]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的移动都是旋转现象。 第四课时 序号 5----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24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第一题:

是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本练习。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模拟运动,说一说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并说出理由。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感受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的区别。 第二题:

是按要求平移图形,并给平移的图形涂色的练习。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图形,向上平移六格是怎么平移的,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中的题目,完成后进行汇报交流。 第三题:

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题目。把三个图形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平移,平移后能组成一条鱼的图案。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在“玩”中按要求进行,体验数学带来的快乐。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序号 5----5 教学内容:教科书61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2、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的过程,体会影子长短与时刻的关系,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及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5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为什么越接近中午,树的影子越短?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认为怎样证明这个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自己的设想。]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各组的活动计划] 活动三:

师:我们在操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制一张影子的长度与时刻变化记录表。 [全班交流,评出最优秀的]

师:下面请各小组选择不同长度的物体,在不同时刻实际测量,记录影子长度与时刻变化情况。 课后反思:

第六单元 美丽的街景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63——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2.能正确、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苹果形的口算卡片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口算、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法学法:启发 、引导 、 点拨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6

一、复习铺垫: 口算下面各题:

70×3 80×9 19×5 65×2 25×3 57×2 23×4 32×6 19×3 37×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

国庆节前我们烟台把美丽的南大街装扮一番,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漂亮的路灯和百货大楼门前的气球好不好?(投影信息窗口1) 三、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说说你到过什么地方并且在那儿玩过?看到了什么? 出示市府门前这一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这幅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有什么?根据图中的信息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1、探索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问题:右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 (1)、列出算式; (2)、探究算理: A、独立思考; B、全班交流;

C、教师点拨,提炼最佳算法:因数末尾有0的,可将0前面的数先相乘,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后面添上几个0。 2、探索整十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问题:左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 (1)让学生先估算,了解结果的大致范围。 (2)自主探索算法。 A、小组讨论 B、全班交流 C、教师点评。

根据学生回答,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信心。 单项训练(投影出示):

75×10 38×10 26×10 45×10 50×10 63×10 72×10 55×10 18×10 68×10 (1)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方法。 (2)讨论:

每一小题的积与第一个因数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小结:(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27

10乘一个数(零除外),只要在这个数末尾加一个0。 (4)引导并总结两位数乘整十数较好的口算方法:

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允许并鼓励多种不同的口算方法。) 三、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 1、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观察,独立完成。 四、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40×20=800

(1)40×2=80 (2)4×2=8 40×20=800 在8末尾添上2个0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64——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法学法:启发 、引导 、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学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出示第三个红点: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算式23×12学习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的笔算。

出示第一个绿点:市府办公大楼有多少间办公室?算式32×21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 学生自主探索解决的方法。 二、教师示范演示:

28

第一步:用纸片盖住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用个位上的“2”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 第二步:揭开十位数字上面的纸片,用十位上的“1”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3”得3,(即3×10=30,故3要写在十位上;用“1”去乘十位上的“2”,得20,即:20×10=200,故“2”写在百位上.)

第三步;综合一,二步,把两部分积相加起来.写一个完整的算式:在把两部分积相加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6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小组讨论: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说一说计算的全过程。

(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分别去乘23,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分别去乘23,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46和230加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与区别。强调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完成下面各题:23×11 42×12 22×13

(以上三题写在投影仪上,由三个学生到黑板上完成,其余同学写在课本上) 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想一想: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投影出示:

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要注意以不几点:

1.先用乘数个位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出示第二个绿点:新闻大厦有多少间办公室? 算式24×20

学习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1)先让学生自己去写竖式,一般学生想不到简便的写法, (2)教师提示、引导,

(3)通过比较来体会为什么这样写比较简便。 三、自主练习:

5、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6、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结合自己生活经验来完成。 8、列竖式计算。 9、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29

第三课时 漂亮的街心花坛 教学内容:教科书67到68页 教学目标:

1、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及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初步有条理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

3、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计算。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投影出示信息窗,提问,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 (1)“保护环境”花坛每排27盆花,共23排。 (2)“美化家园”花坛每排有22盆花,共28排。 (3)街心喷泉每行有43个喷头,共32行。 (4)街道工人买了15箱新型灯泡,每箱12个。

二、学生小组交流,根据上述的信息你可以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1)“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2)“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3)喷泉里一共按了多少个喷头? (4)一共买来多少个灯泡? (5)这些灯泡可以装饰多少根灯柱?

(6)保护环境”花坛比“美化家园”花坛多用多少盆花? 三、解决学生刚才提出的前4个问题。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办法,然后小组交流。这里要突出的是简单的进位。第一个红点是本信息窗的重点。

第一个红点:“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算式23×27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第二个红点:“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算式 22×28 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第二个红点重点是估算,应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这是本红点的重点),也就是要突出估算的策略 第三个红点:装30根这样的灯柱,灯泡够吗? 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第三个红点,明确要解决“装30根这样的灯柱,灯泡够吗?”这一问题,可以用一共买的灯泡与装30根灯柱需要的灯泡数进行比较;也可以算一共买的灯泡数能装多少根灯柱与30根灯柱比较。然后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需要注意:该问题的解决一是让学生通过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二是学生列式计算时,可以分步,也可以列综合算式(本

30

类型的题目提倡分步解答);三是不要提出“归综问题”的类型,重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四、练习:

自主练习: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3、解决实际问题。 4、先估算,再计算。 五、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课堂练习

第5、7题都是用乘法解答的现实问题,练习时,可让学生看图编一个包含数学信息的故事,然后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再独立地分析解答。再组织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等。 6、脱式计算。

第8题呈现的是学校运动会入场式的情景,并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了许多数据,是一组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说说本校运动会入场式的情况,在出示画面,引导学生分析画面,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道题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聪明小屋是一道排列问题,教师要引导学把所有情况列举出来,列举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该题共有8种情况:飞机——汽车——飞机;飞机——汽车——火车;飞机——火车——飞机;飞机——火车——火车;轮船——汽车——飞机;轮船——汽车——火车;轮船——火车——飞机;轮船——火车——火车。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较好的将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寓计算教学于解决问题之中。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样,既很好的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又很好的体现了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数学的理念。 课后反思

31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书71到73页。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在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乘除混合运算的应用题教学。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两种不同的方法。 教具学具:投影仪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从参观观光塔的话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影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题中的信息。题中提供了登观光塔的人数、门票的钱数以及经过路口的车辆等丰富的数学信息。这些信息都是通过工作人员、观光的学生以及交通民警说出的。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学习信息窗设计的2个红点,也就是两个例题。 第一个红点:今天最多有多少人上塔观光? 算式28×39

学习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第一个红点问题的乘法计算是较复杂的进位乘法,教学时教师可采取以下步骤: (1)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答

(2)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以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第二种方法,如果学生想不到,教师应加以引导,主要是为学生的估算策略打基础。 第二个红点:买6张票,100元够吗?

算式30÷2×6 或30×(6÷2)求出结果再与100比较,学习运用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应明确要解决“买6张票,100元够吗?”这一问题,可以先求出“一张票多少钱?”也可以先求出6张票里有几个2张。 在交流时要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3)如果学生提出“15分钟经过路口的车辆大约有多少辆?”等,可放手让学独立完成,作为练习来完成即可。 三、自主练习

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3、列竖式计算。

32

4、连线题,灵活选择算法。

5、辨析。先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再纠正过来。 6、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买6张票,100元够吗? 30÷2=15(元)15×6=90(元) 30×(6÷2) =30×3 =90(元)

答:100元钱够了。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自主练习

第7题是织毛衣车间加工毛衣的情况。渗透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先填表,再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每天加工毛衣件数、加工天数、加工总件数的关系。 第三8题 脱式计算

第9题时面食店卖出食品的个数和钱数的题目。本题的信息、问题比较多,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理清画面中提供的各种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计算。第二、三问可借助第一问的答案来解决,如果学生没有借助第一问的答案,而直接用综合算式来解决,教师应予以表扬。

第10题 解决实际问题

第11题 解决实际问题。先让学生观察两种不同品牌的花生油,弄清楚各自的升数和钱数,然后,再独立解决下面的问题。注重让学生说明解决思路。

第12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可引导学生先观察前两组题,寻找每组两个算式中因数与积的特点,发现规律,再运用规律解决后面两组题目,然后可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规律是否正确。王成练习后还可以让学生按规律举出另外的题目。 四、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33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P7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前面三个信息窗学习的内容。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投影出示信息窗4。

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本信息窗包含有街道旁的广告灯、广场上五彩缤纷的霓虹灯、树上的彩灯、停车场上的旅游观光车等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观光人、商人以及标注等形式呈现的。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决。 提出问题:

1、如果租B型车,需要多少辆?

2、用400米彩灯线,装饰剩下的25棵树,够吗? 3、广告灯的租金是多少钱?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4、29个广告灯的租金是多少元?

独立解决,全班交流,并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提升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三、自主练习: 1、限定时间口算。 2、连线。 3、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5×4÷8 75÷5×25 =100÷8 =15×25 =12(辆)??2(人) =375(米)

答:B型车要租用13辆。答:400米彩灯线够了。 课后反思:

34

第8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自主练习:

第4题、填表。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计算填表。

第5题,第(1)小题中的第一问比较简单,求到少年宫有多远,需要先知道小林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要想知道小林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需要借助第一问的答案和小林到学校用的9分钟来解决。算式是:54×12÷9×11

第6题 解决实际问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解答。集体纠正。

第7题 脱式计算。先让学生说一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纠正。 第8题是一个大型停车场的情境,表中提供了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第(2)小题有两种缴费方式,重点讲一讲两种交费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分别算出所学费用后再进行比较,集体纠正后个别辅导。 第9题 列式计算。 三、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9课时 一、引入 二、练习:

第10题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第11题 解决实际问题。关键讲一下第(2)小题。对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个别辅导。 第12题 列竖式计算。

第13题 填表:体现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题目。 第14题 解决实际问题。

第15题学生可能列成下列算式:43×5×2;43×6×2;在这里要上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 三、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35

第10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运用所学的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自主练习:

第16题 解决实际问题。

第17题练习时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住的楼层与楼梯层数的关系,然后再解决。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可能没有类似的经验,教师可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或实物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明白楼层数和楼梯台阶数的关系。

小测验:79页“的我学会了吗“中的(1)、(2)、(3)题。 三、总结: 你有会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看新房

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课本80—82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课前预习案

1、仔细观察80页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厨房和餐厅那个面积大?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4、怎样用字母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36

教学过程:

师:学生看信息窗,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生:餐厅有多大?那个房间最大?餐厅和厨房哪个大??? 师:你们能解决“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 师:引导学生借助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来比较 学生以小组讨论交流,操作并汇报过程和结果。

师: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吗? 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同座说说它们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餐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摆)

师:把你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有的用圆形,有的用长方形,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师:听了大家的交流,你有什么想法?

有的学生可能会谈到同样一个平面图,怎么摆的个数不一样呢?

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认识平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画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有1平方厘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身边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认识平方分米

师: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会感到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可以用较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去量。介绍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认识平方米 介绍1平方米有多大 画出1平方米的大小

让学生站一站,看能站多少学生。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面积的意义,认识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了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通过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到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了空间观念。 课后反思:

37

第2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82—84页

教学目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会估算物体的面积。 教学过程: 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

自主练习1通过目测即可排列出面积大小

自主练习2市数方格比较面积大小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怎样看图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明确只要分别数出每个图形包含的小方格数就可以了。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怎么数的。告诉学生不满一格,按半格算。

第5题是选择合适面积单位填空。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题目中所提供的物体表面的面积,根据面积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

第6题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树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可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数一数,然后说说是怎样数的。有的学生可能用填补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借鉴对称的原理只数其中的一半??在交流中,让学生体会解决具体问题的不同策略。该题树叶面积约40平方厘米,只要接近这个数就行了。

课后作业:根据第7题,自主选择一些物体估计面积。 教后反思:

第3课时 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长方形的面积,课本85—86页

教学目标:在实际情景中,探索并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能估计并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能估计并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 课前预习案

1、仔细观察85页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算出厨房的面积?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同样大小的纸片,你能想法知道这张纸的面积吗? 学生独立尝试、探索后集体交流。

生1:我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每行5个,摆了2行,共10个。面积是10平方厘米。

38

生2:我量了一下,这张纸的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5×2=10平方厘米。 师:大家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质疑:为什么5×2?长乘以宽是面积? 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一想,小组交流。

交流:纸长4厘米,宽3厘米,沿着长边可以摆4个,摆3行,12个。长是几厘米一行就能摆几个,宽是几厘米就能摆几行。所以不用摆,用长乘以宽就知道面积。 师: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算了吗? 板书:长×宽=面积

师:摆、量、算那种方法好?(学生自由说)

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除了看物体的表面大小,还要根据你手中的工具来确定到底用什么方法。 作业:自主练习3、4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教后反思:通过在实际情景中探索,掌握了长方形面积公式,能估计并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个别同学对求出的面积用长度单位,应多给与强化训练。 教后反思:

第4课时 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正方形的面积,课本86—88页

教学目标:在实际情景中,探索并掌握正方形面积公式,会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正方形面积公式,会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面积的实际应用。 课前预习案

1、仔细观察85页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算出餐厅的面积? 2、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出示小明家平面图

师:餐厅是什么形状的呢?它的面积如何计算?仿照上节课的内容,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交流: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出示挂毯:求挂毯的面积。

10dm 合作交流: 10dm 生1: 10×10=100平方分米

39

生2: 10分米=1米 1×1=1平方米

生3: 10分米=100厘米 100×100=10000平方厘米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书)

练习第6题:引导学生理解图意,菜园的面积要去掉蓄水池的面积。 练习第7题:让学生明白,想求栽多少花,首先求什么?怎样求? 作业:自主练习1 、2、5题。

板书设计: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后反思: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能够探索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用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会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对个别接受慢的同学,课后应多给予辅导。 教后反思:

第5课时 长方形面积、周长的比较

教学内容:长方形面积、周长的比较。课本89—90页

教学目的:在实际情景中,学习周长与面积的比较。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周长与面积。 重点难点:面积、周长的区分及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周长。 课前预习案

1、仔细观察89页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算出你提出的问题?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让学生说说石膏线的意思。 问: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可解决的数学问题? 生:房间要用多长的石膏线?房间要浦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师:求石膏线有多长是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生:求长方形周长=长×2+宽×2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vy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