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石柱厅志·秦良玉传》校笺
更新时间:2023-10-28 01: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石柱冉乾隆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乾隆《石柱厅志·秦良玉传》校笺
崔利军
凡 例
一、乾隆《石柱厅志》见存有三:一在重庆市石柱县档案馆,一在四川大学图书馆,一在宁夏大学图书馆。无翻刻、重刻本,有影印本(国立北平图书馆1930
年影印)。道光时,王槐龄以之为蓝本,查疑补阙,成《补辑石柱厅新志》(简称道光补辑本),对原刻本有所补正,见藏石柱档案馆。故按因利就便之原则,本校
笺以石柱县档案馆藏乾隆《石柱厅志》(刻本)为底本,而取道光补辑本为参校本。
二、底本为竖排本、繁体字。本校笺依今人之阅读习惯,变竖排为横排;按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规定之标准简化字,化繁为简,改繁体字为简化标准小四号加粗宋体字。(因文字改变影响文句理解之字及个别生僻字除外)
三、底本不分段、无句读。本校笺按统一、规范之标点符号,结合文义,妥善分段、标点。力求合乎著者本意。
四、底本中“脱”、“衍”、“倒”、“讹”及以“□”标记,阙如待补之字句,本校笺概不改动,另加按语。
五、因作者所处时代之影响,乾隆《石柱厅志》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的烙印。底本原文对义军及少数民族之蔑视性称呼,如“贼”、“奢酋”、“流贼”、“贼将”、“渠”、“红潦”等不一而足。为保证文本原始性,本校笺亦予以保留。 六、本校笺采取分段夹注,每段下提行“校笺”,以小四号字(加粗)标明。依次在需校笺之文句旁标注“[ ]”,按[1]、[2]、[3]、[4]??,罗列。并逐句逐条,分别提行列于校笺之下。
七、按语为五号宋体字,以别原文。每条按语题“按”、“附按”、“又按”,后加“:”号,分别提行。“按”为主按语,“又按”为并列按语,同于主按语;“附按”为附加按语,以补充说明主按语。
八、按语之注为小五号宋体字,单行夹注于文句后,多用于指明文句出处。 九、按语补阙用“()”号,标注于相关文句旁,同为五号宋体字。多用于注明年代。用于补充文句者,在按语后以“据某改”、“据某补正”说明。 十、缘于底本之唯一性,本校笺采取本校、它校为主,理校为辅,结合田野考察之方法,以考释相关人物、史实和史迹。
良玉忠州人[1],秦葵[2]女,字贞素,性颖异,饶胆略。幼通经史,工词翰。且与兄邦屏、弟民屏同习骑射,究心韬略[3]。长归千乘[4],仪度娴雅而性行严明。农隙与千乘训练土兵,精劲冠诸部。兵器用长矛,后带钩环,登山涉水前后相连,皆白木为之,不装饰。阙后屡立战功,石柱白杆兵遂著名海内。
校笺:
[1]按:忠州 禹贡梁州之域,周巴国之地,汉临江县,属巴郡。《大清一统志》卷四百十
八 献帝中平六年(189年),属永宁郡。建安六年(201年),刘璋改永宁为巴东郡,分巴郡
垫江置巴西郡。《晋书·地理志》卷十四。“中平”原作“初平”,“中平”有六年,“初平”共四年,今据
万国鼎《中国历史纪年表》改。 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置郡,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临
州,隋属巴东郡。《大清一统志》 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有平都山,有彭溪。《隋书·地理
上》卷二十九 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复)置临州,又分置丰都县。武德二年(619年),
分蒲州之武宁置南宾县,又分临江置,去清水县,并属临州。九年(626年),以废潾州的垫江来属。贞观八年(634年),改临州为忠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南宾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忠州。《旧唐书·地理二》卷三十九 《新唐书·地理四》卷四十、《旧五代史·郡
县制》卷一百五十,义同。 宋属夔州路,咸淳元年(1265年)为咸淳府。元复忠州,顺帝至正
二十一年(1361年),属重庆路,明属重庆府。《大清一统志》 顺治初,仍明制。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直隶州,以重庆之丰都、垫江与夔州之梁山来隶。《清史稿·地理十六》卷六十
九 在(重庆)府东,西距府八百里。南滨大江,江中有大鬚滩;西北有鸣玉溪流入江。据《明史·志第十九·地理四》
附按:咸淳府 (宋)咸淳元年,以度宗(赵禥)潜邸升府。据《宋史·地理五》卷八十
九 今重庆忠县。
[2]按:秦葵 字载阳,前明贡生,居郡城鸣玉溪,自号鸣玉逸老。据《忠州秦氏家乘秦
太保忠贞侯家传》(下称《家乘》)
附按:鸣玉溪 忠州西北十里。悬崖瀑布五十余丈,潭洞幽邃,古木苍然。西二里,入于岷江。《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九 岷江即大江,《四川通志》卷十四 今长江。
[3]按:究心韬略 韬略,文韬武略,源于古兵书《六韬》、《三略》。原文指行军用兵之策。
附按:六韬,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据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六韬》(影
印本) 三略,指上、中、下略。据刘寅《武经七书直解·三略》(影印本)
[4]按:马千乘 字肖容,英武有才略,曾参与平播。后因开矿得罪内监邱乘云,瘐死云安县狱,时年四十一岁。据道光本
千乘奉调征播[1],良玉别领精兵五百偕往诸营,抵邓坎[2]。度岁,俟三省奉调兵[3],集进攻。万历二十八年正月二日[4],置酒宴饮。良玉料贼夜袭,语千乘戒备,下令军中解甲倒戈者斩。夜半,贼果至,诸营惊溃。良玉偕千乘独领本
部三千五百人[5]奋击追入贼境,一夜破其金筑等七寨[6],黎明抵桑木关[7],众军方招呼陆续集关下桑木天险。督臣李化龙[8]所遣将马孔英[9]等叩关门,千乘、良玉暨良玉兄邦屏、弟民屏奋勇将白杆兵分左右勾连上山,出关后破之
[10]
。已会
八路兵将刘綎等[11]破娄山关[12],扼贼海龙屯[13],剿之。是役也,良玉夫妇战功第一,督臣李化龙匿不以闻[14]。千乘死,良玉奉命领职[15],遂卸裙钗,晋冠裳从戎,侍女皆改男装。
校笺:
[1]按:千乘奉调征播 据道光补辑本,“万历二十七年,播州杨应龙叛。千乘偕妻秦良玉征播,贼平不言功。” 又,《小腆纪传·秦良玉传》卷第三十五,“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征播州蛮。” 又,《四川总志》,“(万历二十七年),侍郎李化龙奉命总督川、湖、贵州军务,调集各省汉土官兵三十万,以赐□从事。” 《明史·四川土司二》卷三百十二、《南明史·秦良玉传》同。《国榷》卷七十八,作“(万历二十七年)三月壬寅(三月十一日),播州杨应龙反,寇平越飞炼堡,杀都指挥杨国柱、指挥李廷栋;八月辛巳(八月十八日),趋刘铤、陈璘赴蜀。” 千乘奉调征播当在是年,即1599年。
附按:播 播州。夜郎且兰地,汉属牂牁郡。唐贞观初,分牂牁郡北界,置郎州,领六县。《明史记事本末》卷六十四 贞观中,改播州。乾符初,南诏陷播,太原杨端应募复其城,为播人所怀服,历五代,子孙世有其地。宋大观中,杨文贵纳土,置遵义军。元世祖授杨邦宪宣慰使??洪武五年(1372年),仍置播州宣慰使司,领安抚司二,曰草塘,曰黄平;长官司六,曰真州,曰播州,曰余庆,曰白泥,曰容山,曰重安。《明史·四川土司二》卷三百十
二 是年,由湖广改属四川。十五年(1382年)二月改属贵州都司。二十七年(1394年)四
月改属四川布政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四月改置遵义军民府。《明史·志第十九·地理
四·四川》卷四十三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分播地为二,属蜀者曰遵义府,属黔者为
平越府。《贵州通志》卷二十一
[2]按:邓坎 龙泉县南,(石阡府)西二百五十里。 附按:龙泉县 (隋)大业中置明阳郡,(唐)夷州,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改承州。元初置长官司属思州,明改属思南,永乐十一年(1413年)属石阡府,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改县。据《嘉庆重修一统志》 今属贵州凤冈县。
[3]按:三省 四川、贵州、湖广省。据《明史·四川土司二》卷三百十二,“(江)东之罢,以郭子章代,而起李化龙节制川、湖、贵州诸军事,调东征诸将刘綎、麻贵、陈璘、董一元南征。” 《明史纪事本末·平杨应龙乱》卷六十四、《明书·乱贼传》卷一百六十四,同。
附按:江东之 字长信,歙人,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历御史、光禄少卿、大理寺右少卿、右佥都御史、贵州巡抚,因平杨应龙乱,兵败罢官,卒于家中。据《明史稿》卷三
百二十五 《明史》卷二百三十六,同。 又,麻贵 大同右卫(山西大同)人,历官都指挥
佥事、游击将军、大同府参将、副总兵、宁夏总兵、都督同知、右都督。果毅骁勇,善用兵,为一时良将。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病归。据《明史稿》卷三百二十三 《明史·麻贵传》卷二百三十八,同。 又,董一元 宣府前卫(河北宣化)人。历蓟镇游击将军、参将、副总兵、总兵、左都督、太子太保,后以病卒。据《明史稿》卷三百二十三
[4]按:万历二十八年正月二日 《罪惟录·播州杨氏》列传卷之三十四,作“万历二十八年”,言其大略。《国榷》卷七十八,作“正月丁未(正月十三日)”。
[5]按:良玉偕千乘独领本部三千五百人奋击追入贼境 据《明史·秦良玉传》,“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忠州秦氏家乘秦太保忠贞侯家传》同。则马千乘征播,自领兵三千,秦良玉别领五百,共三千五百人。原文言其总数。
[6]按:七寨 据《明史记事本末·平杨应龙乱》卷六十四,“二十八年春正月,??石柱宣抚司马千乘军邓坎??连破金竹、青冈嘴、虎跳关等七寨。《明书·乱贼传》卷一百六十四,同。 又,《贵州通志》卷二十三:先以石柱宣抚马千乘兵破贼金筑??用土官郑葵、路麟为向导,别遣边兵千扼明月关。诸军鼓行前进,连破四寨,攻赤崖,抵清水坪、封宁关,悉破贼营十数。” 七寨,即:金筑、青冈嘴、虎跳关、明月关、赤崖关、清水坪和封宁关。《明史稿·四川土司》卷四一○,“青冈嘴”作“青冈”,盖简称。李良品《秦良玉年谱》作“青洲嘴”,误。
[7]按:桑木关 绥阳东北十五里,道通正安州(贵州正安县)。道光《遵义府志》卷四 高出云表。一夫守之,千人坐废,号称天险。《贵州通志·遵义府图说》卷二 今属贵州绥阳县桑木村。《嘉庆重修一统志》作“绥阳东十五里。”言其大至方向。《清史稿·地理二十二》卷七十五,作“桐梓以东”。绥阳在桐梓东,言其大略。
[8]按:李化龙 字于田,长垣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以平播、开河显。历任嵩县知县、南京工部主事、右通政司、兵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兵部尚书,卒年七十,赠少师,加赠太师。据《明史·李化龙传》卷二百二十八《大清一统志》卷四百十六有载。
[9]按:马孔英 宣府塞外降丁,历官宁夏参将、都督同知、贵州总兵官,后因冒功罢归。据《明史·马孔英传》卷二百四十七 《明史稿·马孔英传》卷三百二十一有载。
[10]按:黎明抵桑木关 原文时间不详。据《明史记事本末》卷六十四,“万历二十八年三月,诸军分道并捷,南川则酉阳、石柱二司先登,初八遂克桑木关。” 《贵州通志·(李化龙)平播疏》卷三十四,同。克桑木关当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三月初八日。
[11]按:刘綎 字省吾,都督刘显子,曾参与平定缅甸、罗雄、播州杨应龙、倮人叛乱和援朝抗倭战争,大小数百战,世号“刘大刀”。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死于辽东战事。历任指挥使、云南迤东守备、广西参将、四川总兵官、左都督府签书。据《明史·刘綎传》卷
二百四十七 《明史稿·刘綎传》卷三百二十一,同。谢肇淛《滇略(中)·绩略》卷五有载。
八路兵将 指,由刘綎、马孔英、吴广、曹希彬、童元镇、朱鹤龄、李应祥、张存意分别率领从綦江、南川、合江、永宁、乌江、沙溪、兴隆、偏桥八方出发合围娄山关的兵将。
又按:都督佥事 正二品。恩功寄禄,无定员。《明史·职官志三》卷七十六
[12]按:命回川练兵赴援 据《忠州秦氏家乘秦太保忠贞侯家传》,“部议再征兵二千,太保与民屏弛还。”当指此事。
良玉率众还蜀抵家甫一日,忠州胡平表奔告蔺贼之变。蔺贼奢崇明、奢寅[3]陷内江、新都等县,进围成都[4]。其党樊龙、张彤[5]据重庆[6],杀巡抚徐可求[7]及文武官弁五十余人,川中大震。贼因石柱兵强,遣樊定邦赉金结援。良玉开辕见使,使献多金,将进说词。良玉怒骂曰:“贼奴敢以逆言污吾耳!我兵将发,即以奴首祭大纛[8]。”立斩之,出其金尽犒三军,欢声雷动[9]。遂飞章奏闻,即起兵讨贼[10]。遣邦屏子秦翼明[11]、都司胡明臣[12]领兵四千,衔枚疾趋,潜渡渝江[13],驻南坪关[14],扼贼归路;邦屏子秦拱明[15]领兵四百袭两河[16],焚贼船,阻其东下;俾将秦永成领千兵分张旗幡
[17]
[1][2]
山谷间,守护忠、万、丰、涪
[21]
[18]
,驰
檄夔州[19],急防瞿塘上下。乃与子祥麟亲率杀手六千,令弟民屏提调[20],杨学礼督阵,沿江而上,水陆并进,贼不敢出甚急,巡抚朱燮元
[23]
。而奢崇明造吕公交车
[22]
攻围成都
[24]
羽檄调援。良玉乃由川北路鼓行而西,分遣民屏复安岳、
乐至[25]等县。良玉复新都县[26],长驱抵成都,内外夹攻,破其吕公交车,贼败,解围遯去[27],乃还军救重庆。民屏擒贼将樊虎,杀黑蓬头[28];夺二郎关[29],又夺佛图关[30]。时南坪关先为秦翼明等所扼,秦拱明擒杀贼将沈霖于两河,烧其船千余只,得船八百只。贼闻两关连破,惶惧束手困守城中。良玉兵抵城下,贼张彤迎战,祥麟斩之[31],乘夜攻破通远门[32]。樊龙遁走,诸将争杀之,收复重庆[33]。秦永成同胡平表击杀贼将冉应龙于忠州,川东悉平。捷闻,良玉晋封一品夫人,授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命祥麟为宣慰使明、拱明进参将[36]。
校笺:
[1]按:胡平表 云南临安府(阿迷州漾田)人,万历中举于乡,历忠州判官、重庆推官、监军(兼)副总兵、四川监军佥事、贵州右参政、贵州布政使。崇祯四年(1631年),坐不谨落职。据《明史·朱燮元附胡平表传》卷二百四十九 后以武昌通判罢归,卒于家。据《明
史稿·胡平表传》卷三百六十一 “阿迷州漾田”,据袁嘉榖《滇绎》(下编)卷三补。
[34]
[35]
,民屏进副总兵,翼
附按:阿迷州 (元)阿宁万户,洪武十五年三月置州,属临安府,据《明史·地理七》
卷四十六 距府东南百二十里。东有东山、水城山;西至日冲、漾田;北依火山;南为南洞山。据《清史稿·地理二十一》卷七十四 民国二年四月,改阿迷县。据李春龙、刘锦毛《正续云南备征志精选点校(下编)·云南温泉志补·阿迷县》 今云南开远市。
[2]按:蔺贼之变 朱燮元《蜀事纪略》作“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十七日”,是。 《明史·熹宗本纪》卷二十二、《全边略纪·蜀滇黔略》卷七同。《明史·胡平表传》卷二百四十九、《明史稿》卷三百六十一,作“天启元年秋”,举其大略。《明书·本纪十五》
卷十八,作“九月甲寅(九月二十日)”。《罪惟录》帝纪卷之十七,列传之三十四作“天启元年三月”,误。
[3]按:奢崇明 蔺乱元凶,永宁宣抚使奢效忠侄。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二月辛酉(二月二十七日)《国榷》卷八十 因奢氏内讧,水、蔺相争立为宣抚使。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十七日,借口调兵援辽反明,袭据重庆,伪号大梁王。《蜀事纪略》 崇祯二年八月十七日,为朱燮元所败,死于永宁五峰山桃红坝。据《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统部》 《蜀事纪略》、《明季水西纪略》同。又“崇祯二年八月十七日”,《明史记事本末·平奢安》卷之六十九,作“(崇祯二年)八月”。言其大略。
又按:奢寅 奢崇明子,蔺乱凶党之一。天启六年(1626年)春,被部将阿引、苗老虎、李明山等杀。据《明史·四川土司二》卷三百十二 《罪惟录·霭安氏》列传卷之三十四,同。又,“天启六年春”,《明季水西纪略》作“天启六年二月”。
[4]按:成都 本益州,蜀郡,剑南西川节度。(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降州,端拱二年(989年)复府。(元)成都路,《元史·地理三》卷六十 洪武四年(1371年)为府,《明
史·地理四》卷四十三 清因之。今四川成都市。
[5]按:樊龙 奢崇明婿,蔺乱凶党之一。天启二年(1622年)服诛于重庆。据《明史·四
川土司二》卷三百十二
又按:张彤 奢崇明部将,蔺乱凶党之一,天启二年(1622年)死于重庆。据《明史·四
川土司二》卷三百十二
[6]按:重庆 禹贡梁州之域。周巴国,秦巴郡,汉属益州。刘璋改永宁郡,梁太清四年改楚州。西魏大通十七年为巴州,隋初改渝州,大业元年为巴州,唐武德元年复为渝州。五代属南平郡,宋崇宁年改恭州,后升为重庆府,元置重庆路。明清复重庆府。据《嘉庆重
修一统志》 今重庆渝中区。
[7]按:许可求 西安人,以进士历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十七日,御蔺贼重庆,力竭城陷,骂贼死。《罪惟录·致命诸臣列传(下)》列传卷之十二 又,“天启元年九月十七日”,《罪惟录》列传卷之十二,作“天启二年”。“元”、“二”形似而讹。今据《蜀事纪略》补正。
[8]按:即以奴首祭大纛 大纛,军中大旗。《玉篇》:“纛,羽毛葆幢也。”《汉书·高帝纪》卷一(上):“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李斐曰:“天子车以黄缯为盖裹。纛,毛羽幢也。在乘舆车衡左方上注之。”蔡邕曰:“以犛牛尾爲之,如斗,或在騑头,或在衡。”应劭曰:“雉尾为之。在左骖,当鑣上。”据《汉书·高帝纪》卷一(上)注 (唐)许浑《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有“柳营出号风生纛,莲幕题诗月上楼”之诗。
[9]按:原文斩樊定邦时间不详。据《明史记事本末》卷六十九,“(天启元年九月),石柱宣抚司掌印女官秦良玉勤王??时閵贼厚遗秦氏求其助,良玉斩使留银??。”斩樊定邦当在是月。
[10]按:秦良玉奏闻 在天启元年(1621年)十一月。其奏曰:“永宁奢酋戕杀各官,雄踞渝城,大逆不轨。臣闻怒发上指,誓不与贼生。随即首创大义,部精兵万余,自裹行粮,同弟明屏及兄邦屏子翼明、拱明先发兵四千,卷甲急趋、倍道兼行、潜度渝城,扎营南坪关咽喉之地以扼群贼归路;伏兵夜袭两河,砍烧贼船以阻东下。臣亲统杀手六千,令明屏督阵,前锋沿江而上,水陆夹攻;又留兵一千,多张旗帜,护守忠州一带地方以为犄角;移文夔州府,把守瞿塘上下,星夜进兵。乞加明屏、翼明一衔,以便军前效用,俟捷音另行飞报。”部议:加明屏参将,翼明、拱明等各守备职衔。据《熹宗实录》卷十六
[11]按:秦翼明 秦良玉侄,秦邦屏子,官至四川总兵官。据道光补辑本 《明史·秦良玉传》卷二百七十,有载。
[12]按:都司胡明臣 据《明史·职官五·都指挥使司》卷七十六,“都司掌一方之军政,各率其卫所以隶于五府,而听于兵部。” 若胡明臣为都司,则听命于兵部。良玉系土司,无权调派。又,《明会要·方域四》卷七十四、《明史·地理四》卷四十三,“天启元年,(石柱宣抚司)升宣慰司。” 宣慰使司有都事一人,正八品。据《明史·职官·土官》卷七十六 “司”、“事”音近而讹,“都司”当作“都事”。
[13]按:潜渡渝江 《华阳国志·巴志》“阆中有渝水,居民多居水左右。” 渝江盖指渝水。如“黔江”一名“更始水”,又名“涪陵水”;据《蜀水经》注 “嘉陵江”即“西汉水”;
《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三八七 江水,岷江之别名。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江水》第一五四页(以下称《西南史地考释》) 又,《四川地名考释·重庆》“?巴河、渠河皆为古之渝水。渝
水至合川与西汉水、涪水合流,故合川之下之嘉陵江亦得称为渝水。” 则,渝江即嘉陵江。“潜渡渝江”即“潜渡嘉陵江”。《四川通志·地理》卷十二,作“潜至重庆”。《明史记事本末·平奢安》卷六十九,作“潜度重庆”;《明史·秦良玉传》卷二百七十作“度渝城”;《明史稿·土司二》卷四一○作“衔枚度重庆”,与《四川通志》义同。
[14]按:南坪关 巴县(重庆巴南)南一百五十里,《四川通志·地理》卷四(下) 《明史·地
理四》卷四十三 以南坪山名之。据《嘉庆重修一统志》
附按:南坪山 一名青山。据《嘉庆重修一统志》 又“巴县南一百五十里”,道光《重庆府志》卷一,作“(巴)县南十里”。
[15]按:秦拱明 秦邦屏子,秦良玉侄,都司、副总兵,死于普名声之乱。道光补辑本、
《明史·秦良玉传》卷二百七十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赐谥“烈愍”。《四川通志·人物·忠节》卷百五十六
[16] 按:两河 指,岷江、汉江。岷江在巴县南,东北合涪江至长寿县境。据《四川通
志·地理》卷二十三 又 “大江经(巴县)城南,又东经明月峡至城东与涪江合。”《明史·地理四.》卷四十三 大江即岷江??自(瞿塘)峡以下谓之峡江,亦名锁江。《清史稿·地理十六·奉节》卷六十九 又名“江水”。《汉志》以岷江为长江之主流,自僰道以下称江水,即沿岷江之
称。《西南史地考释·江水》第一五四页 嘉陵江即涪江,自合州入,南流至城东与大江合。《清史
稿·地理十六·巴》卷六十九 又名西汉水,亦曰閬水。据《清史稿·地理十六·阆中》卷六十九 西
汉水迳(宁羌)西境,纳七道水,西南入四川广元,为嘉陵江。《清史稿·地理十·宁羌州》卷
六十三 又,《清史稿·地理十六·合州》卷六十九“渠江即宕渠水,自广安入,涪江自遂宁
入,俱合于嘉陵江。” 则,汉江即嘉陵江,涪江、渠江,其支流耳。又,江北厅。(明)为巴县之江北镇,乾隆十九年设厅。东北至石城山。大江自巴入,迳厅东南,又东入长寿。涪江自合州入,迳厅南,又东南,与巴县分水入大江。《清史稿·地理十六》卷六十九 故,两河当在巴县东,今江北区嘉陵江、长江汇合处。
[17]按:旗幡 道光补辑本作“旗帜”。 [18]按:忠万丰涪 忠州、万县、丰都、涪州。
附按:忠州,见原文首段校笺。万县,(秦汉)巴郡朐肕县,(蜀汉)南浦县,(北周)安乡郡,后改县。据《正德夔州府志》卷之一(隋)巴东郡之南浦县。武德二年(619年),置南浦州,寻改蒲州。贞观八年(634年),改万州,《旧唐书·地理二》卷三十九 五代因之。(宋)属夔州路,南浦郡。《宋史·地理五》卷八十九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复改万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降县。南滨江、西有苧溪、东有彭溪、西南有铜罗关巡检司、西南有西柳关。《明史·地理四》卷四十三 (清)因之,今重庆万州区。 丰都,(秦汉)枳县地,属巴郡。后汉置平都县。(隋)义宁二年(618年),分临江置丰都县。《旧唐书·地理二》卷三十九 (宋)属咸淳府。《宋史·地理五》卷八十九 (元)忠州属县。《元史·地理三》卷六十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明史·地理四》卷四十三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隶忠州直隶州。东青牛、大峰,西石壁,南金盤,东北有平都山。《清史稿·地理十六》卷六十九 今重庆丰都县。 涪州,(秦汉)巴郡枳县,据《汉书·地理志第八》卷二十八(上) 晋因之。据《晋书·地
理上》卷十四 (隋)巴郡涪陵县,《隋书·地理上》卷二十九 (唐)武德元年(618年),以渝
州涪陵镇置郡。《新唐书·地理四》卷四十 (宋)隶夔州路。《宋史·地理五》卷八十九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置涪州,隶重庆路,《元史·地理三》卷六十 (明)属重庆府。南有涪陵江、东南清溪关、西南白云关、西有阳关,距府四百三十里。《明史·地理四》卷四十三 清因之,今重庆涪陵区。 又,涪陵江即古延江,自彭水入,北合大江。《清史稿·地理十六》卷六
十九
[19]按:夔州 在荆梁之间,蚕从封地,周之鱼復国,春秋为庸国之鱼邑,战国楚之扞关,秦巴郡鱼复县,西汉为弘农郡属地,西汉末年改为白帝。东汉初,置永宁郡。“号帝城,又称巴东。”《明书·方域志》卷四十二 建安初,改巴东郡。(蜀汉)固陵郡,后复为巴东郡。(晋)鱼復县,(刘宋)置三巴校尉。齐为巴州,梁为信州,隋改州为巴东郡。唐武德三年(620年),置夔州。宋立都督府,元改府为路,置总管府。据《正德夔州府志》卷之一 (天一阁影印
本) 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府,九年(1376年)为州,改隶重庆府。十三年(1480
年)升为府,属四川布政司,清因之。据《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三九七 今重庆奉节县。
[20]按:提调 统领调遣。(元)杨暹《西游记·江流认亲》有“提调满寺僧众”语;
(清)李渔《比目鱼·奏捷》有“蒙上台批下洋文,把各路兵马钱粮,都属我一人提调”句,皆属此意。清末置有专职提调官,处理临时交办事务。据《中国史稿》
[21]按:原文秦良玉潜度重庆日期不详。据《蜀事纪略》,作“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十七日”,是。
[22]按:吕公车 一种攻城武器。状若舟,高数丈,长五百尺,四周有竹簟遮护,内可藏数百人,两旁有云楼为翼。据《明史·朱燮元传》卷二四九 《明史稿·土司二》卷四百一十、《罪惟录·蔺奢氏》列传卷之三十四,有载。
[23]按:朱燮元 字懋和,浙江山阴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尝知苏州知府、四川副使、陕西观察使、四川右布政使,以平奢崇明、安邦彦、普名声之乱进少师加左柱国。崇祯十一年(1638年卒,年七十三。据《明史·朱燮元传》卷二四九 《崇祯实录》卷十一、《明史稿·朱燮元传》卷三百四十六有载。
[24]按:安岳县 后周割资阳郡地置,为普州属县。后唐为普州州治。宋理宗宝祐末,与州俱废。明玉珍据蜀时,复置安岳县。县西南一里有安岳山,故以山为名。据任乃强《四
川地名考释·安岳县》(以下称《地名考释》) 县在橦川南三百八十里。洪武四年(1371年),于
县置普州。九年(1376年),省州入县,属橦川州。《明史·地理》卷四十三 《明会要·方域三》
卷七十三 清因之。据《清史稿·地理十六》卷六十九 今四川安岳县。
[25]按: 乐至县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置,因县东有乐至池为名。《地名考释·乐
至县》县在橦川南偏西三百九十里,属橦川州,(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年)置。(明武宗)
正德九年(1514年),改属简州。《明史·地理》卷四十三 《明会要·方域三》卷七十三 嘉庆元年(1796年),还属。《清史稿·地理十六》卷六十九 今四川乐至县。
[26]按:新都县 秦灭蜀,置新都县。汉置广汉郡,以新都隶之。晋初属梁州新都郡,后属广汉郡。西魏废郡留县。据《地名考释·新都县》 (隋)兴乐县,《明史稿·地理三》卷八一
《明史·地理四》卷四十三 唐武德二年,复置县,仍叫新都。《地名考释·新都县》 后晋复故。
县在(成都)府北。《明史稿·地理三》卷八一 《明史·地理四》卷四十三
又按:原文复安岳、乐至、新都之日期不详。据《明史记事本末·平奢安》卷之六十九,“当是时,??(天启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复安岳, 二十八日复乐至??。” 复安岳、乐至之日分别在天启元年十二月二十四、二十八日。又《蜀事纪略》:“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二十八日复新都”,是。 方孔炤《全边略纪·蜀滇黔略》卷七,同。《国榷》卷八十五,作“三月复新都”;《明史记事本末》卷之六十九,作“四月”;《明通鉴》纪七十七,作“熹宗天启元年,??已而援兵渐集,石柱女土官秦良玉,先遣其弟民屏发兵四千,信道潜度重庆,自统精兵鼓行而西,复新都。”误。
[27]按:原文成都围解之日期不详。据《明史·本纪十五》卷十八,在天启二年正月乙丑(初二)。
[28]按:黑篷头 无考。据《明史稿·胡平表传》卷三百六十一,崇祯元年四月,张鹤
正在阅读:
乾隆《石柱厅志·秦良玉传》校笺10-28
五年级中队活动方案-爱牙护齿-笑容绽放01-14
下半年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03-13
SD30MT交流伺服说明书 - 图文03-11
重庆科技大学___四川德胜实习报告分解03-08
初三第二次联考分析11-18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税法》课程考核要求05-27
用ENDNOTE编辑中文文献04-1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良玉
- 石柱
- 乾隆
- 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
- 老桥拆除施工方案
- 药用分析化学第二次任务 - 0004
- 《数据库原理》1-2章作业
- 世外桃源
- 2019年级财政农牧业生产发展切块资金项目
- 八上Unit2知识点
- 在新任领导干部廉政谈话会上的讲话
- 鼓式制动器说明书
- 管理会计实验指导书
- 燃气热值的测定
-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备考《经济基础》模拟试题1及答案
- 2016年泰安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
- 写作范文与指导:一篇好的毕业论文怎样写出来的?
- 电梯故障代码 - 图文
- 2011年医学高级职称考试题库单选题八
- 日本茶道与禅宗
- 电解工操作规程考试试题题库(答案)
- 第四军医大 预防医学(中级)疾病控制 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 一学期的自我评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