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元朝的统一

更新时间:2023-09-16 07:43: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2课 元朝的统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元朝疆域的四至;了解马可波罗来华的基本史实;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

2.观察图表汲取信息分析实例;前后联系分析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元朝疆域与行省分布图》、《元朝的丝绸之路以及马可波罗从陆路来华海路返回的路线》图,汲取相关信息,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分析元朝的统治和对外关系的特色。 2.通过掌握秦、隋唐、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变革,学会梳理和分析历史事件发展与变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行省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发展和变革,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认同辽阔的疆域有利于民族融合,开放的政策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重点难点

重点:元朝的统治与行省制度、马可波罗来华 难点:元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变革 三、教学过程

279年元朝消灭了南宋流亡政权,实现了新的大统一。 导入:

1、中国历史上三次大一统局面分别出现在什么朝代? 秦汉、隋唐、元朝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它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 2、元朝的疆域有多大?(四至) 参阅P13《大蒙古国及四大汗国疆域图》

元朝疆域东到大海,南到南海、西南包括西藏、云南、贵州,西北至今新疆以西、北接东西伯利亚。元朝的疆域超过汉唐,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 3、元统一以后元世祖忽必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如何统治这样辽阔一个王朝并使之能够长治久安。当时有两种建议: 材料一、(一位蒙古贵族上奏)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1

——《元史》卷一百四十六《耶律楚材传》

材料二、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今日之治,非此悉宜? ——《元史》卷一百五十八《许衡传》

最后忽必烈第二种建议,因为他认识到要更好地治理国家必须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制度。

(一)、元朝的统治与行省制度

1、经济上:采纳汉法,提倡文治,重视农桑,发展工商业 (1)措施

A、禁止蒙古贵族和军队侵占农田作牧场,下令将一部分牧场恢复为农田; B、中央设立劝农司,派人前往各地劝农课桑;

C、由官方组织编撰农书,总结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修治黄河; D、大力发展工商业; a、全线贯通南北大运河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到元朝已经年久失修,不能全线贯通。元世祖时,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连接原有运河,这样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不仅取直,而且畅通,漕运粮船可以从杭州直达大都。 b、开辟南北海运航线

这条航线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东海(今黄海)、渤海到直沽,再转到大都。一艘大海船可载物数千石,运量大大超过运河的船只,运输成本也大大下降。 仔细阅读P22页文献选读,思考:元朝南北海运航线的开辟说明了什么?

#说明指南针在航海上的通行。始自至元二十年(1283年)至于天历、至顺(1328-1332年)的40、50年间,通过海运将南方的粮食运往大都,由四万石以上增而为三百万石以上。 #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情况。 #说明海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影响

A、这些经济措施巩固了元朝的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元朝首都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也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城市。

13世纪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记》中描述大都的繁荣情景,认为“世界诸城无以伦比”。

2

2、政治上:取法汉族中原王朝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1)措施

A、中央权力机构: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六部、腹里

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设枢密院,管理军事;设御史台,负责监察官吏。中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大都周围大片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称“腹里”。 B、地方行政机构: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或“省”。元朝先后设立10个行省(最大的一个行省是岭北行省)各省下设路、府、州、县。元朝确立的行省制度,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继秦朝郡县制后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直至今日。 C、地方特别行政机构: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a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和吐蕃政务的权力机构

宣政院的第一任长官是吐蕃宗教首领八思巴(吐蕃喇嘛教首领,忽必烈尊其为“国师”,曾借用藏文字母,创制新的蒙古文字,即“八思巴文字”)。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自此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b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元朝将少数民族在内的全国各地区都置于中央的统辖之下,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由此可见: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民族分化政策

a目的——为保持蒙古贵族的特权,强化统治。 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制造民族歧视。 b内容——元朝政府把全国各族人分成四等。 第一等级是“蒙古人”。

第二等级是“色目人”,包括原西夏人和吐蕃、畏兀儿等西北各族人,以及来到中国的中亚、西亚、欧洲人,其地位、待遇仅次于蒙古人。

第三等级为汉人,指原金朝统治下的女真、契丹和汉族人。

第四等级为南人,指原南宋统治下的汉族及其他各族人,其身份地位最卑贱。 思考问题:元朝统治者划分等级的标准是什么? 按照征服的先后来划分等级的。

元朝主要官职由蒙古人担任,员额有缺才会依次选用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元朝法律规定:

3

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蒙古人打死汉人,只判充军和赔偿丧葬费;汉人打死蒙古人就要判死刑。汉人、南人,不准集体打猎、聚会,不准私藏武器。)

c影响——这四个等级的人,在政治上、法律地位上高低不同,从而使民族矛盾进一步尖锐,最终导致元朝没有几年就灭亡了。 (2)、影响

A、元朝对辽阔的疆域实行了有效的统治;

B、元朝将边地少数民族在内的全国各地区都置于中央的统辖之下,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二)、马克?波罗来华 1、条件

(1)、蒙古帝国的向西扩张,打通了亚欧大陆的东西陆路交通 (2)、元朝建立后,注重内陆与海外交通的开辟和建设 (3)、元朝政府采取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马克?波罗出身商人家庭,有充分的物质支持和冒险精神

阅读P25页元朝丝绸之路以及马可波罗从陆路来华从海路返归的路线,思考:元朝海陆交通状况如何?

蒙古西征,使得亚欧大陆的东西陆路交通重新畅通。元朝建立后,非常注重内陆(大运河和以大都为中心的驿站交通)与海外交通的开辟和建设。在陆、海交通空前发达的基础上,中西交往盛极一时。当时在东南沿海有许多通商口岸,比如广州、泉州、温州、庆元、杭州、海盐、上海等,其中泉州是最大对外交通港口,由此起航,可以到达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

元朝政府采取开放的政策促使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但是有许多使者多次来华,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意大利人马克.波罗。 2、马克?波罗与中国的关系

(1)、深得元始祖赏识和信任,出任元朝官吏,侨居中国17年; (2)、侨居期间,足迹遍及中国南北; (3)、奉命护送元朝公主出嫁伊儿汗国; (4)、《马克?波罗行记》向欧洲推广了中国。

元朝的繁荣在《马可?波罗行记》一书中有充分的反映,问世以后在西方引起轰动,并得到

4

广泛流传。据说,哥伦布就是阅读了这本书,才对遍地是黄金的东方大国产生由衷向往的,从而激发冒险远航的决心。

请大家阅读P25页第二段,思考:马可波罗如何来华?如何返回故乡的?

(三)、小结 练习与测评:

1.忽必烈采纳了第2种建议。忽必烈取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央政府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构成;地方行政则创置行省制度。此外,又从适应农耕地区的特点考虑,对蒙古旧制作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实行一些有利于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由于经济形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原先的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再加上其统治地区的扩大和统治人口的大增,为了巩固政权,汉化是必然趋势。

2.马可?波罗回威尼斯后,依据其在东方的见闻完成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书中对中国各地的记述尤为详尽,涉及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以及工商行业、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虽说唐宋时期的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在东西方交流中起到的一定传递作用,但该书问世后在西方引起轰动却是前者无法相比的。《马可?波罗行纪》广泛流传于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使西方人对古老中国有个相应的认识,加上其过分的扩大,更引起西方的好奇,据说,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游记,才对遍地黄金的东方大国产生由衷向往,从而激起冒险远航的决心。

探索与争鸣:

同意。元朝为了在空前辽阔的疆域中实行有效统治,取法汉族王朝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并在地方增设一级,管辖更直接。元朝中央政府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构成。中书省又称“都省”,下设六部,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和御史台分别掌管全国军事与监察。地方行政创置行省制度,分设10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员管辖。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至今。

(四)、作业 1、练习与测评P26 2、探索与争鸣P26

3、预习第六单元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P28—31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v5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