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广东省梅州一模历史试题汇总

更新时间:2024-01-18 10: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2017.3)

文综历史试题

24.“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

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材料中的“胜利”是指 A.法家学说更能适应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法家思想成为新儒学体系的核心 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D.儒家学说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思想特色

25.唐初设置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

有学者认为这一设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设置

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导致三省扯皮推诿降低效率 D.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

26.“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

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材料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27.根据现有资料发现,梁启超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最早出现“四大

文明古国”之说,把中国和埃及、巴比伦、印度一起并称四大文明古国。当时他提出“四大文明古国”是

A.用全球史观阐述世界历史 B.表达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 C.以亚非文明抵抗西方文明 D.倡导维新变法,重现民族辉煌

28.禁止良贱通婚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要点,但在宣统二年(1910年)

颁布的《现行刑律》婚姻类中删除了“禁止良贱通婚”这一条。这种变化说明了 A.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代婚姻制度逐渐开始变革 B.婚姻风俗的变革在全同都得到了推行

C.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朝统治阶层

第1页(共10页)

D.近代婚姻仍然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 29.阅读下表《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1960年 增长率 21.8% —22.8% 26.1% 47% 52.1% 223% 时间 1957年 农业 43.3% 轻工业 31.2% 重工业 25.5% 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突破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工业发展 30.英国19世纪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说:“我找不到任何理由,为什么罗马法律会优于印度

法律,假使不是有‘自然法’理论给了它一种与众不同的优秀典型。”梅因意在强调 A.罗马法受到了自然法精神的影响 B.罗马法优于其他国家的法律 C.罗马法的产生发展与众不同 D.罗马法重视诉讼的过程与程序

31.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获得更多权利 32.在研究罗斯福新政过程中有人提炼出“新政施力的三条主线”,其中“ ”的内容应是 【1】经济基础产业的重新组织和重新推进 如: 【2】恢复美国在世界市场有利地位的政策 如:放弃金本位,提高美国商品国际竞争力 【3】寻求新的社会妥协,是新政精华所在 如:颁布《公平劳动标准法》,改善劳资关系 A.通过了专利法,确保发明人正当权利 B.推行工业国有化,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C.颁布《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大企业发展 33.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

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推翻专制统治 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第2页(共10页)

34.某西方学者说:“1945年的和平从一个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

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 A.美苏未达成持久共识而爆发冷战 B.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 C.德意日变成稳定和平的民主国家 D.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规范化 35.在某一历史时期,欧洲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

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 A.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反对封建制度 B.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批判社会罪恶 C.表现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精神危机 D.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3页(共10页)

40.(25分)人口流动是历史长河的缩影,折射出社会发展的兴衰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

材料一 客家先民自中原河洛一带迁居南方,古有民谚“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罗

香林教授认为除了其他零星的迁入或自各地以服官或经商而迁至的,历史上客家人曾经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运动。

第一次:受五胡乱华影响,自东晋始,大批中原人举族南迁至长江流域。 第二次:唐末的黄巢之乱,迫使客家先民继续南下,到达闽粤赣接合部,成为客家的第一批先民。

第三次:金人南下入主中原,宋高宗南渡,更多的移民集聚于此,与当地的土著和先期迁入其地的畲族先民交流融合,最终形成客家民系。

第四次:明末清初,客家内部人口激增,因资源有限,大批闽、粤客家人从容家大本营向外迁移,最远内迁至川、桂等地区,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即发生在此时期。

第五次:清朝咸丰(1851—1864年)以后……部分客家人分迁至广东南部、海南乃至海外,客家人走向世界。

——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

材料二 1978年至1983年,我国流动外出的农民总数不足200万人;而到1 987流动

人口数量就猛增至1810万人。进入90年代后,流动人口的增长更是势不可挡,其中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707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5.86%。人口流动的方向大多由内地省份向沿海省份流动。

——摘编自徐德莉《近代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人口流动》

(1)客家人寻根河洛,源于我们古代哪种制度?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清伽以前客家人南迁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第五次迁徙中部分客家人迁往海外的历史背景。(6分)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时期人口流动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改革

第4页(共10页)

开放后人口流动与历史上客家迁徙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后,明确提出科学技术

是生产力这一思想。在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但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科技的进步要依赖于人们思想的解放,每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 请结合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评述材料中关于社会进步原因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

中的某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535年,权臣宇文泰拥立北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西魏开始。在字文泰的

努力下,任用苏绰进行改革。苏绰创制了一套新的户籍制度。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见下表: 制度 具体内容 户主及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现任官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家庭成户口方面 员的死亡、出嫁情况;奴婢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课户、不课户和上、中、下户等的划分;全家人口的集计,下分为出除人口(死赋税方面 亡和出嫁者)和见(通“现”)在人口,见在人口又分为课口和不课口;全家应纳租、布、麻若干。 土地方面 受田的丁男、丁妻、丁婢的口数;应受田若干、未受田若干,受田中麻田、正第5页(共10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ut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