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4-27 08: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语文必修四复习资料1

[记字音 识字形】

盗跖.、罪愆.、埋.怨、尸骸.、刽.子手、喧闹、寒暄、咀嚼.、汗涔涔.、雪茄.、枭.雄、戕.害、蟊.贼、诡.计、仆人、凝噎.、罗绮.、脚镣.、纶.巾、酹.、遥岑.远目、参差..、里弄.、自诩.、栩栩..如生、残羹.冷炙.、针灸.、给.予、磕头、溘然长逝、冠.冕、徘徊.、脑髓.、孱.头、蹩.脚、国粹.、慰藉.、憔悴..、譬.如、癖.好、渑.池、赦.免、肉袒.、前倨.后恭、靡.乱、糜.烂、所向披靡.、驽.

马、贿赂.、纺缴.、檠.弓弩、啮.雪、丈人行.、属.文、逾矩.、傍.行八道、征辟.、苦心孤诣.、礼尚往来、矫揉..造作、面面相觑.

、半身不遂.、安步当.车、审时度.势、举案齐眉、萍水相逢、缥湘..、当垆.、团圞.、秀闼.、孛.老、发髻.、捻.断、桃杌.、古陌.荒阡.、嗟

.怨、禁.受、提.防、埋.怨、拾.级而上、恐吓.、撇.开、偏安一隅.、喁喁..私语、前合后偃.、揠.苗助长、忤逆、违忤、铁杵.

、九

霄、通宵、汗涔涔..、蘩漪..、惊愕.、半晌.、伺.候、伺.机而动、呜咽.、缜.密、滇.池、谛.听、缔.造、岑.寂、热忱.、冥冥、藩属.

、嗣.位、戕.害、蟊.贼、繁.文缛.节、阿谀..献媚、处.置、干坼.、枭.雄、凫.水、茱萸..、羸.弱、篡.夺、编纂.、叠巘.、暮霭.、天堑.、樯.橹.、料峭.、尽.管、纶.巾、涤纶..、累赘..、玉簪.螺髻.、鲈鱼堪脍.、揾.英雄泪、封狼居胥.、舞榭.歌台、巷.道、巷.陌、乍.暖、将

.息、将.进酒、博闻强识.、吝啬.、脑髓.、譬.如、蹩.进、国粹.、单.于、冠.冕、孱.弱、孱.头、自诩.、栩栩..如生、针灸.、残羹冷炙. 履行..、一刹.那、罪孽.、、归根结蒂.、咄咄..逼人、相形见绌.、笨拙.、碑碣.、请帖.、缪.贤、渑.池、不怿.、是非曲.直、间.道、栘

.中、且鞮..侯、旄.节、贿赂.、缑.王、昆邪..王、浞.野侯、秩訾.、煴.火、啮.齿、羝.、於靬..王、檠.弓弩、车辇.、弹劾.、斧钺.、阏.氏.、璇玑..、骸.骨、果实累累..、辟.公府、蟾蜍..

【文学常识】

1、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人,元代戏曲家。本色派代表。悲剧有:《窦娥冤》。

2、2、窦娥发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3、3、元杂剧结构的基本形式是四折一楔子,四折一般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楔子起交代剧情或衔接上下场的作用。《西厢记》共20折。

4、4、杂剧在音乐上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正宫”就属于宫调,“滚绣球”就属于正宫,“鲍老儿”属于正宫。

5、5、《窦娥冤》反映的社会现实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全名叫做《感天动地窦娥冤》。

6、6、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角色由末、旦、净三大类组成。剧本规定的科介是舞台提示,是对剧中人主要动作、表情、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叫做“科介”。简称“科”

7、元曲四大家及各自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 《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 8、8、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四大爱

情剧:〈拜月亭》(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汤显祖被称为是东方的“莎士比亚”。南洪北孔的代表作分别是南洪:洪升,代表作《长生殿》,北孔:孔尚任,代表作《桃花扇》。

9、9、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狂人日记》,《祝福》选自《彷徨》,《社戏》选自《呐喊》,诗集为《野草》,散文集为《朝花夕拾》。小说集为《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10、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演出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其中心是演员表演,因此又被称为“菊坛”或“梨园”,它按性质分悲剧、喜剧、正剧等;按表演形式分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按容量大小和结构形式分独幕剧、多幕剧。演员演技的成功与否是戏剧成败的关键。必要的舞台说明能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11、11、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的是曹禺的剧作《雷雨》。除此之外还有《日出》、《原野》等。

12、12、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分别是《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和《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

13、13、戏剧是综合运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要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它有两种语言: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14、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是柳永。苏轼是豪放派词作的开创者。李清照的词风属于婉约派。

15、15、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着名的“苏门四学士”分别是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

16、16、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14个叠字表现动作、环境和心情,这14个子分别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醉花阴》中用3句话表现相思之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7、17、《拿来主义》中阐述拿来主义的实质用鲁讯的原文回答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8、18、《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分为纪、表、志、传四种体裁。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史记》。《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后汉书》属于纪传体。

19、19、世界上第一台测验地震的仪器是张衡制造的候风地动仪仪器。

20、“史学双璧”是指《史记》和《资治通鉴》。“乐府双璧”是指《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21、21、“东海孝妇”的典故出自《汉书·于定国传》。“望帝啼鹃”的典故说的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蜀王杜宇。

22、22、我国古代音乐有七声,分别为:宫、商、角、徵、羽。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23、23、扮演元杂剧中“孤”扮演官员,“孛老”扮演老年男子,“卜儿”扮演老年妇女,“徕儿”扮演小厮。“外末”扮演老年男子,“净”扮演反面人物、喜剧人物的男角色的人物。

14、“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两句出自柳永的词《鹤冲天》。他因此词自称为奉旨填词柳三变。“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出自辛弃疾的词《京口北固亭有怀》。

15、25、柳永的词《望海潮》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描绘了杭州美景。

16、26、汉赋的代表作有班固的《幽通赋》,张衡的《思玄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学问和技能。

高中语文必修四复习材料2

【名句】

1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8、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9、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20、4、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21、5、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22、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3、7、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24、8、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25、9、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0、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1、1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12、1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江水美景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3、13、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14、14、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5、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2) 1、可予不? 2、拜送书于庭。

(3) 3、召有司案图。 4、秦自缪公以来。

(4)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5) 6、畔主背亲。 7、空自苦亡人之地。

(6) 8、信义安所见乎。 9、请毕今日之驩。

(7) 10、因泣下霑衿。 11、去草实而食之。

(8) 12、前以降及物故。 13、员径八尺。

(9) 14、形似酒尊。 15、一时收禽。

(10)一词多义:

(11)1、引:

(12)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13)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牵拉)

(14)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15)引佩刀自刺(抽、拔)

(16)2、负:

(17)秦贪,负其强(依仗)

(1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19)相如度秦王岁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20)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屈(使……背负)

(21)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

(22)负屈衔冤(遭受)

3、因

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5、相如因持璧却立(趁机)

6、因势利导(依据,顺着)

7、因河为池(凭借)

8、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9、4、以

10、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

1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

1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13、汉亦留之以相当(来)

14、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在……的时候)

(3)古今异义

(4)1、词义的扩大:江、河……

(5)2、词义的缩小:谷、金……

(6)3、词义的转移:涕、走……

(7)4、合成词活用:故事、妻子

(8)5、感情色彩变化:卑鄙……

(9)(4)词类活用

(10)1、名词作状语:谓语动词之前的名词如果不是这个动词的主语,那么就要考虑是这种情况。

(11)2、名词作动词:后面接了代词的名词;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两个名词在一起,二者不是同位语关系、并列关系等,即考虑其中一个活用作动词……

(12)3、形容词作名词。

(13)4、意动、使动、被动、为动。

(5)特殊句式

(6)1、判断句。

(7)2、省略句。

(8)3、倒装句:

(9)a、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之”、“是”提宾作用;介词的宾语有时前置。

(10)b、定语后置:中心语+“之”+形容词;……者。

(11)c、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通常用“以”、“于”连接。

高中语文必修四复习资料3

【成语】

1.燕侣莺俦:比喻年轻的女伴,也比喻相爱的年轻男女。

2.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能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3.杳无音信:远的没有踪影,也没有音信。

4.举案齐眉: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相互尊敬。

5.五味俱全:形容调味齐全适宜,很美味。

6.水陆杂陈:水路所产的各种美味无不具备,形容菜肴丰富。侧重于食物的数量多,种类多。

7.顺水推船: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办事。中性词

8.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多用作贬义词。

9.于心不忍:心里忍受不了,表示出于同情或怜悯。

10.忍无可忍:再也忍受不下去了,表示基于正义或愤怒而无法忍受。

11.不可置疑:不能够怀疑,表示事实的确凿。

12.不容置喙:不容许别人插嘴,表示事情与别人无关。

13.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奇怪,使人不明白。

14.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指事物复杂微妙,无法描述。

15.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

16.繁文缛节: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也说繁文缛节。

17.始作俑者:指第一个开创坏传统或不良习气的人。

18.美轮美奂:指建筑的高大美观,装饰布置的美好漂亮。

19.礼尚往来:社会交往中应当有来有往。

20.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21.嗟来之食:指的是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更强调的是侮辱性。

22.故弄玄虚:指的是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23.弄虚作假:指的是不真实,耍花招欺骗人,其讽刺意味不如故弄玄虚强。

24.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新的问题。贬义词

25.归根结蒂:指的是归结到根本上。

26.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27.休戚相关:指的是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28.息息相关:指的是连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使用的范围比休戚相关广。

29.不足为奇:指的是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30.不乏先例:指的是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强调这种现象有例可查。

31.稍纵即逝:良好的机会稍微放纵一下就会丧失。

32.一无所知:表示什么也不知道,不了解。

33.一窍不通:比喻一点都不懂,侧重于对技术、技艺的掌握情况不佳。

【病句修改】

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

1)搭配不当只要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两面和一面搭配不当(“是否”和“是”的

搭配)、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如定语和中心语的搭配)

2)语序不当应特别注意关联词和后面成分的顺序(如“不但我”和“我不但”)、多项定语的语序和多项状语的语序(请

熟记相应的顺序公式)

3)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包括缺主语、谓语和宾语以及由于成分赘余而产生的啰嗦和重复现象)

4)结构混乱:主要是句式杂糅

5)表意不清:包括逻辑矛盾和逻辑不符,此外还有中途易辙(由于中途改变话题而导致的表意不清)以及歧义。

方法指要:

1.先依照自己的语感初步感知,但不要完全依赖于语感。

2.将病句划分为若干单位进行逐个分析,不可粗心。

3.熟记病句的主要错误类型,在做题的过程中依照错误类型逐项分析排查。

4.必要的时候要结合排除法做题。

【诗歌鉴赏】

(1)类型:

(2)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3)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

(4)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5)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6)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7)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8)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

9、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

10、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11、11、山水诗、田园诗无非是表达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外,还有题画诗、宫怨诗、无题诗等,因其题材或与其他题材相容,或要依诗的内容确定。

12、(2)表现手法:

13、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乐景写哀、以景结情、铺排、渲染、烘托、用典、实虚结合、抑扬、叠词、互文、白描与工笔。

(3)常见题型与解题思路

①表现手法

思路:明确的回答表现手法是什么;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思路:这首是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③景物描写的特点

思路:首先明确的告知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再结合诗句分析这种特点;最后回答景物描写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注意:景物描写的特点主要有:一句一景或移步换景、景中含情或寓情于景、多角度写景(远近、动静、声色、点面、虚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白描)

④分析意境

思路:首先描摹诗中所写景物的画面;再谈这幅画面给人的感觉(清新、明丽、萧索、悲凉、恬淡、宁静、伤感等);

最后说明这幅画面所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⑤表达效果

说明:这种题有很多的变体,要具体结合题目要求进行作答。考查的题目主要有:诗中某一个字的表达效果;某一联的表达效果;整首诗的表达效果。

解答这种题一定要看清楚需要分析的那一句是在写什么,是写景、写人、还是抒情,一定要结合联想去把握其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思路:先回答其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再说明这种手法所达到的效果,最后指出其在抒情上的作用。

⑥写景和抒情的关系

景和情的关系主要有:结清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等。

思路:先明确的回答景和情的关系是什么,再结合诗句分析这种关系(如果明确要求你分析的话)

⑦分析诗中某一个字的好处(炼字)

思路:首先解释这个字的意义;再将这个字放入原句中加以解释或分析(解释诗句的意思或描摹诗句所写的画面);最后说明使用这个字的好处或作用。

⑧诗歌的分析评价

思路:这种题首先要明确的表明你的观点,其次再在诗词中结合有关诗句对你的观点进行分析论证,最好是分点作答。

【翻译】

1、留、删、换、调、补、猜;

2、2、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3、【应用类文本阅读:】

4、1、严谨,斤斤计较。找到题中语句在原文对应区间,字字核对,精确比对。(在做题之前,阅读文本的时候一定要扎实,最好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把每一部分的关键信息加以标记,以节省后面筛选信息和比对信息的时间,以便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选项的分析和排除)

5、2、重点注意关键词句,如:也许、未必、不完全、大概……

6、3、遇见某些武断或偏激的答案往往可以直接选定。

4.关于推断类的题目,一定要记住,推断正确的选项一般它的信息可以从文中找到相关的依据,如果找不到依据,那么其推断的结果必然是错误的。

【文学作品阅读:】

1、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文段的中心句,把握全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情感。

2、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表面意义、在文中的比喻义或引申义。

3、根据题目问句联系上下文,往往答案在原文对应区间的前后

4.语言表达的主观性题目,一定要分点作答,调理要清楚,书写要工整。

5.【作文:】审题立意准确

6.(1)记叙文:语言美,情节美,结构美。

7.1、写人:肖像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8.2、记事:时间顺序、插叙、倒叙。

9.(2)议论文:

10.1、中心论点明确,全文紧密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注意点题。

11.2、紧扣中心,下笔前准备好一定的论证材料,增加文章内涵和说服力。

12.3、使用多种手法,排比、反问等修辞可以增加文章气势,从而增强文章表现力。

13.4、起承转合,结构要严谨,

14.5、文章落脚点最好能联系个人生活实际,进一步论证中心论。

6. 审题一定要准确,对所给材料的分析一定要深入现象内部,挖掘材料的本质,理论一定要准确,观点要具体,观点的表述要准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ur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