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10-11 22: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100题) (二)判断题

1.对于上古时代,儒家与道家的认识是不同的,儒家的上古时代并非自然原始的时代,而是他们所称赞的尧舜时代。这个时代虽然也“无为而治”,却不是自然无为,而是道德的自然远行,没有强迫的礼义制约。(对) 2.《礼记》是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思想文献的汇编,以对古代礼制的讨论与阐发为主要内容,其中还结集了如《中庸》、《大学》、《礼运》等蕴含深邃的思想内容的学术论文,它们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名作,影响极其深远,是了解儒家的礼学思想的重要参考依据。(对) 3.“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仲尼叹鲁的原因是鲁国作为诸侯国却举行蜡祭,有违礼制。(错)

4.大同社会人人都有一颗关爱他人、扶危济困、恪尽职守、不贪私利之心,这是因为这一社会天下为公、任人为贤、讲求诚信所造成的。(对)

5.儒家所论述的大同社会不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历史中也是存在的。(错) 二、《封建论》(选择题16题,判断题8题,共24题) (二)判断题

1.历史上最早的著名史论是贾谊的《过秦论》,此后能与《过秦论》匹敌的名篇就是柳宗元的《封建论》了。(对)

2.宋人孔仲平评价韩愈和柳宗元“韩退之文章过于子厚,而议论不及;子厚作《封建论》,退之所无。”(对)

3.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又因卒于柳州刺史任上,又有“柳柳州”之称。(对)

4.封建制是指分封建国制度,它是西周奴隶制社会建立的分封诸侯、共宗天子的制度,与秦汉实行的郡县制度是相对而言的。(错) 5.“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因循不革。”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魏和晋都是实行封建制的。(对) 6.“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州而在兵,时有叛奖将而无叛州。州邑之设,固不可革也。”这段话说明唐朝衰微不是郡县制的原因而是藩镇割据所造成的祸害。(对

7.周代分封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对) 8.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的代表作是《永州八记》,这八篇文章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了自然美。(对) 三、《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选题题14题,判断题7题,共21题) (

(二)判断题

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后世又称王临川,有《临川先生文集》。(对)

2.王安石在《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说仁宗一朝“宁屈已弃财于狄夷,而终不忍加兵。”这一方面反映了仁宗的仁慈,但另一方面王安石也委婉地批判了仁宗对西夏和辽国的软弱与退让。(对)

3.从王安石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可以看出,王安石认为宋仁宗不是大有为之君,但也不是昏君或暴君,而是一位谨小慎微的守成之君。宋朝的积贫积弱,在他当政时较为突出,但这并不是一朝一代一朝一夕所造成的。(对)

1

4.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就是富国强兵,对于西夏和辽国,他的策略是从虚与委蛇到有效抵抗再到战而胜之,这是他的三步曲。(对) 5.《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指出当时积弊已久的社会矛盾,期望神宗在政治上大有作为,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作者的目的显然不在于逐条分析百年无事的原因,而在于揭示表面无事的背后隐藏着的矛盾与危机。这实际上是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的总论纲和设计蓝图。(对) 6.“盖累圣相继,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忠恕诚悫,此其所以获天助也。”王安石认为北宋初期百年无事的原因是几代君主仁政爱民,勤奋努力的结果。(错) 7.《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写得相当婉曲,句式整饬,虽然揭示很是深刻但却不疾不徐,一唱三叹,以至梁启超赞它“可永为世模范者也”。(对) 四、《1789年原则》(选题题12题,判断题9题,共21题) (二)判断题

1.诗集《米色花》、《阳光碎片》的作者都是现代作家筱敏的作品。(错) 2.《1789年原则》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革命风云画卷,接着阐释1789年原则内涵,然后呕歌先驱者们的伟大精神并将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进行对比,最后揭示1789年原则的普世性价值。材料组织富有层次,语言明确有力,使人读来壮怀激烈,酣畅淋漓。(对)

3.什么是革命?在筱敏看来, 革命不仅具有摧毁和破坏的力量,更应具有“播种和种植的秉性”。它必须深具人类精神进步的意义,必须在人类精神结构中引起根本性的变化;它还意味着个人权利对专制权力的挑战,它属于平民,与叛乱、政变不同,更与暴政相悖。(对) 4.1789年留给人类真正的东西是《人权宣言》。她值得我们用人类迄今所有的文字书写在我们仰首可见的天空,无论这片天空是明媚还是阴黯。(对)

5.自由,平等,财产,安全,反抗压迫,信仰、思想和表达的权利,人民民主,三权分立——这些著名的1789年原则,为近代世界奠立新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新的普世价值铺设了基石,它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以致人们在言说现代社会的时候,只能把1789年作为起点。(对) 6.1789年8月26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的《人权宣言》后来被用作1791年宪法的前言。(对) 7.法国大革命的过程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8月26日通过《人权宣言》,斐扬派取得政权;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推翻斐扬派,逮捕路易十六,9月21日召开国民大会,22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吉伦特派取得政权;1793年5月27日至6月2日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取得政权; 1794年热月党人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政权,后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取得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帝国。(对) 8.“每一个人都是两个国家——本国和法国——的公民。”说这话的是美国思想家潘恩。(错) 9.《1789年原则》是一篇历史题材的文化随笔,是对1789法国大革命精神的阐发与赞美。筱敏的散文比较接近于西方散文(essay)的原意,重视思想和意味。(对) 五、《滑铁卢的一分钟》(选择题8题,判断题9题,共17题) 。

(二)判断题

1.1814年3月31日拿破仑为反法联军击败,被囚于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上。(错) 2.“命运总是迎着强有力的人物和不可一世者走去。多少年来,命运总是使自己屈从于这样的人物:恺撤、亚力山大、拿破仑,因为命运喜欢这些像自己那样不可捉摸的强权人物。”这是茨威格在《滑铁卢的一分钟》的第一节的话,这段话的意思:命运总是掌握在强者的手中。(错)

3.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拿破仑的是英军统帅威灵顿。(对)

2

4.在滑铁卢战役之前,拿破它面临着四支反法联军的包围,他们分别是威灵顿统率的英国军队,布吕歇尔统率的普鲁士军队,施瓦尔岑贝格统率的奥地利军队和作为后备的俄国军队。(对) 5.“格鲁希考虑的这一分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命运。” 这句话说明格鲁的迂腐对滑铁卢战役的失败要负主要责任。(错)

6.从滑铁卢战役的失败来看,茨威格所认为的“偶然决定历史”是对的。(错)

7.从《滑铁卢的一分钟》可以看出,格鲁希的性格是惟命是从、优柔寡断,但失败后勇于承担责任。(对) 8.《滑铁卢的一分钟》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分几个部分按时间顺序步步推进地逼近着那个致命的历史时刻,全景式地展现了拿破仑战败滑铁卢的历史进程。(对) 9.茨威格的主要传记文学作品《三大师》(1920),是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 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的。(对) 第二单元(150题) (二)判断题 1.《诗经》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对) 2.《诗经》的体制,可分为风、雅、颂。(对) 3.《诗经》中的“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对) 4.《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一篇是《七月》。(对) 5.《七月》全诗以时间为序,深刻而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错) 二、《招魂》(选择题15题,判断题2题,共17题) (二)判断题

1.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它是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对) 2.“楚辞”一名,最早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因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

因此被称作“楚辞”。成为这种特定诗体的通用名称。(对) 三、《忆菊》(选择题10题,判断题1题,共11题) (二)判断题

1.周作人原名周櫆寿,字启明,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散文家、学者,著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知堂回想录》等。(对) 五、《乡土本色》(选择题5题,判断题6题,共11题) (二)判断题

1.费孝通在《乡土本色》中,将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概况为“乡土性”。 (对) 2.费孝通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对)

3.费孝通以调查资料为基础所撰写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对) 4.《乡土本色》是费孝通的社会学名著《乡土中国》的第一篇,具有总领全书的意味。(对) 5.乡土本色是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而“乡土性”最直观的就是体现在乡下人身上的泥土气。在这里,中国基层社会土地与人的关系被作者准确地揭示出来。(对) 6.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最大的财富是土地,所以费孝通先生将自己解释中国社会文化品格的著作称为《乡土中国》。(对) 六、《萧萧》(选择题10题,判断题5题,共15题)

(二)判断题

1.沈从文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是《边城》。(对)

2.沈从文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作家、古文物专家。(对)

3

3.《萧萧》里的“女学生”象征自由、妇权、新生事物。(对)

4.小说《萧萧》将“湘西世界”的乡情风俗、自然景致与人事命运浑然一体,描绘美丽得忧愁的牧歌情调,展示湘西底层人民的“自在状态”与素朴坚韧的生命本性。(对) 5.短篇小说《龙朱》不是沈从文的作品。(错) 七、《故乡的野菜》(选择题10题,判断题1题,共11题) (二)判断题

1.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集 《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对) 八、《历史上的北京城》(选择题6题,判断题6题,共12题) (二)判断题

1.北京建筑在一个面积不大的平原上,就是今天所说的:北京小平原。(对) 2.七世纪,隋炀帝开运河,南起江西,北到蓟。(错) 3.琼华岛就是现在的北京城里北海公园的白塔山。(对)

4 .侯仁之在对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中,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 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为北京旧城的改造、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对)

5.《历史上的北京城》在具体的叙述中,作为对北京城市建设的科学描述,作者既注重可见的城市景观存留,又能依据历史资料和存留景观作出自己的科学判断,体现了一个科学家严谨而又不失灵活的科学态度。(对)

6.侯仁之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对) 九、《飞向泥土的箭》(选择题9题,判断题6题,共15题) (二)判断题 1.《飞向泥土的箭》是一篇内容极为独特、意境极为高远的文化散文。(对) 2.萧红《呼兰河传》、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王泽生《静静的呼兰河》,可并称为“寒地黑土文学三部曲”,或“寒地黑土文学三绝”。 (对) 3.迟子建的《飞向泥土的箭》,获得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错) 4.《飞向泥土的剪》在简单叙述中蕴藏的是对文化的颂扬和对和平的渴望。(对) 5.《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使迟子建继《雾月牛栏》和《清水洗尘》之后,第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殊荣。(对) 6.《飞向泥土的箭》回溯过去,追思以往,通过诉说自身地域文化的骁勇及其西迁故事的传奇,又结合那场震惊中外的骚乱,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世界、美好生活的渴望,对战乱、动荡的控诉。(对) 十、《西藏是一个形容词》(选择题7题,判断题5,共12题) (

(二)判断题

1.要想真正认识西藏,必须以一种平等、宽容的心态走进西藏,走进西藏人的生活,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那片大地所孕育的独特文明。(对) 2.阿来和唯色都是藏族作家。(对) 3.阿来不是藏族作家。(错) 4.阿来是当代作家。(对)

5.阿来的《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此外还有多部作品在国外翻译出版。(对)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二、判断题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

4

文学家。 (错误) 2.由司马光主持修纂的《资治通鉴》,以纪传体记载了我国自西周至五代一千八百年的历史,其鸿篇巨制,大逾前代。(错误)

3、司马光主持修纂《资治通鉴》,他还请来三名助编:刘恕、刘攽、范祖禹。(正确) 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所体现赵武灵王能够改革成功的途径有:抓住关键 、重点击破、以身作则、耐心说服、以理服人。(正确) 《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 二、判断题 1.曾国藩论证幼童留学计划的理由非常充分全面,主要包括意义论证和可行性论证两个方面。(正确)

2.曾国藩论证幼童留学计划其意义论证包括长远和目前两个角度。(正确)

3.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曾国藩死后的谥号是文忠。(错误) 4、近代留学生的派遣始于1872年。从派遣数量的集中趋势来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留学幼童时期,留学日本时期,庚款留学时期,留法勤工俭学时期。(正确) 《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 二、判断题

1、《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是一篇谈中国文化的文章,侧重论述的是中国文化在当时世界(本文写于解放前)的处境、前景和对策。(正确)

2、依照《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的观点,中国古代文化发达,就像城里人一样,但现代落后于西方,处处受西方的制约,就像从城里人变成了乡下人。要改变这一格局,只有奋起直追,把自己变成“城里人”。 (正确)

3、冯友兰被誉为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但《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的思想并不保守,而是具有明确的现代进化意识。(正确) 4、吴宓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正确) 《美文的沙漠》 二、判断题

1、张承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理想主义”气质著称。(正确)

2、张承志是现代青年作家、学者,八十年代创作的《黑骏马》和《北方的河》以及九十年代创作的《心灵史》都是其代表作品。(正确)

3、在《美文的沙漠》这篇文章里,张承志从个人的经历谈起,叙述自己对异国文学从拒绝交流到渴望交流的过程。 (错误)

4、标题“美文的沙漠”的内涵,事实上就是作者张承志的基本观点。作者认为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美文是不可翻译的。 (正确) 《战争,还是和平》 二、判断题 1、《战争,还是和平》是拉宾在和平集会上的讲话,同时也是拉宾和平主义思想的宣言。 (错误)

2、拉宾是首位出生于以色列本土的总理。(正确)

3、《战争,还是和平》体现了拉宾对历史、和平、民族、人道主义诸问题的思考。(正确) 4、拉宾是首位被刺杀和第二位在任期间辞世的总理。(正确) 第四单元 判断题:

1.重耳在流亡过程中,受到不同的礼遇,跟当时列国之间的斗争形势有关。(√)

2.重耳流亡经过不同的国家,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礼遇,如齐桓公妻以女,郑文公赠以马,楚成王享之,秦穆公纳之。(×)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un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