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得失

更新时间:2024-06-19 13: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反思得失,探讨方法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 试卷特点及本次监测情况: (一)试卷特点:

1、能紧扣中考脉搏,题型全面,分布合理,质量高。 2、偏向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题目较多。

3、一些题目,如写作,给学生设置了过多的审题障碍。 4、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和成绩来看,综合难度偏大,难度系数为0.628。

(二)本次监测情况:

1、 本次期末监测,我们蚌山区语文学科的优秀率为4.55%,及格率为68.21%,平均分为75.4。优秀和及格的人数都偏少,平均分也偏低。

2、 大多学生集中在70-80分这个分数段。 3、 全区最高分为108分。 二、丢分原因及具体分析: (一)基础题

1、古诗句默写:

⑴“归雁洛阳边”误写为“归燕落阳边” ⑵“今夜月明人尽望”误写为“今夜明月人尽望” ??

从上面的丢分现象可以看出,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们从初一的起始阶段起,学习古诗词

时就要注意疏通大意,化抽象文字为具象情境,也就是说让词句立体化,用词句还原场景,让场景打动内心,从而使学生在理解中对正确的词句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永远记得辛弃疾的那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就因为在2000年,我曾听过刘琴老师的一堂课,那节课上,刘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将这幅“夏日夜行图”勾勒了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我相信,那节课上的孩子们通过刘老师图文并茂的引导,不仅感受到了“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也不会将这首诗句写错了。

当然,当堂成诵、课后巩固和课堂检查默写要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记得牢固,不易出错。

2、名著阅读: ⑴人物填空掌握不清;

⑵不注意审题,没有结合事例分析。 如有学生这样回答:

汤姆是一个勇敢、坚强并且淘气的孩子。

结果,这道三分的题被扣了两分。这也提醒了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名著阅读的监督和检查力度要加强。可以给出一定的时间去阅读,之后精心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提问或小测验,之后再印制讲义,留作复习之用。老师这样的重视和认真的督促,也一定会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掌握也会更牢固,情节人物等的记忆自然不在话下。

3、综合性学习:

其中一题:“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 这道题目出得好!不仅考察到学生在阅读中搜集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还考察到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这都是中考大纲中要求初中生所必须具备的语文基本能力。

本题的失分也较多。丢分的原因在于概括语言表述不清,以及分析材料并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不足,难以理解深层含义。

如有学生误答为:

一是指在阳光下运动,二是指做有意义的运动。 导致这道两分题被扣了一分。

由此可见,这就要求我们平常多做归纳、概括和分析方面的练习,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童年的朋友》时,结合对全文的理解来分析最后一段中的 “在她没来以前,我一直在黑暗中睡觉,她一出现,就把我带到了光明的地方” 一句,要求学生们体会这里的“黑暗”和“光明”分别指什么。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多表述,并指导整理信息点,才能在考试中做到思维的由浅入深,分数应得尽得。

(二)阅读散文的能力欠缺

这张试卷的两篇现代文阅读相对于七年级上半学期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第二篇阅读《坐对一山青》。在批改试卷时,阅卷教师就反映这篇阅读的得分较低。仔细阅读后发现:

1、把握这个文段的线索并不难,但要捕捉信息点就得擦亮双眼了。因为文段主体部分每个段落的开头第一句是完全一样的,层次虽

然清晰,但却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信息。

2、初一学生对于散文的概念还停留在记叙性的散文《往事依依》的层面上,对于写景抒情散文的领悟也只能勉强到达像《春》那样内容丰富但情感较易把握的课文,在没有老师提示的前提下,很难独立完成散文语段的阅读。日常在写作中的培训,也是刚刚涉及记叙性散文这样较初级的由记叙文向散文过渡的阶段。

《坐对一山青》是一篇内涵丰富,极富作者的思想个性的写景抒情散文,学生们的理解大多很肤浅,再加上此语段的命题偏向于答题技巧,因此得分率非常之低,除最后一题外,其它三题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分。

语文课标和省颁布的中考考纲,对语文能力的考查层次依次为识记、理解、赏析、综合运用和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循序渐进的,可见对初一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应侧重于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3、具体分析:

⑴如第10题:请简要说说第一段的作用。(3分)

答案:起笔点明题旨,开门见山抒发爱山的感受,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许多考生能答到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之类,却很难答到对山的爱,更无法给出“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这样的答案。

这与学生们的能力有关,日常的教学中,他们只知道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可还没有吃透这“神”到底是什么。即使有的孩子明白这“神”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也很难由“我真愿永远这样静静地坐着。静静地、静静地,坐对一山青”一段中读出这“爱”来,更难以用“感情基调”这样的专业术语来回答这一问题,导致丢分1-2分。

⑵如第11题:文中多次出现“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一句,请说说它的妙处。(4分)

答案:是全文的抒情线索,抒发对山的喜爱之情和从山身上所获得的深刻感受;构成排比段落,使得文章层次清晰,有条理。

“构成排比段”不难答出,但“是全文的抒情线索”就让学生们答得吃力了!

许多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还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如:概括思想感情、分析人物

形象等,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技巧的掌握也大

多基于修辞方法、人物描写等。他们揣摩人物,但还没学会揣摩作者!此题失分多为2-3分。

⑶如第12题:作者爱山的理由有哪些?作者能够体验到心灵愉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因为山是平凡的、多姿的、慷慨的(或热情的);根本原因是开放心灵。

第一问的答案隐藏在主体部分的排比段中,须在仔细地、多次地阅读文段之后,才能发现。

第二问看似送分题,但一些考生多从山的美等特点入手,而忽略了文段中多次出现的“开放心灵”这一关键词。

此题失分多为2-3分。

种习惯。要知道,这可不止是一个小小的课堂测验而已,这三五分钟,这五到十题,所提高的学生的听课质量是可喜的,学生为此在课下所花的功夫也是巨大的,其效果远比布置抄写十遍八遍来得好。

②适当穿插课堂竞赛

课堂上的学生竞赛适用于阶段复习,题量大于课堂测验,所占用的时间也多,有时需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课堂竞赛立足于课本,植根于课外,表现在课堂,有的学生爱,有的学生怕,有的学生又爱又怕。它有利于巩固、复习基础知识,有效地提高中等及偏下的学生的成绩。

具体做法是:将全班由中间一分为二,称之为A、B阵营,黑板再一分为四,每个阵营选派一名同学,这名同学有权利挑选对方阵营的任何一位同学接受挑战。这样,四名同学,分别来自两大阵营,在黑板上板书下老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完成后老师在大家监督下批改、打分、订正,一般三轮后,决出胜负,获胜阵营可获得奖励(我的奖励是免写当天的语文作业)。接下来也很关键,老师要以上黑板竞赛的题目为范围或基础,面向全班再来一次课堂测验。这样,有点有面,有好有差,基本上各个层面都照顾到,督促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家的复习,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举多得。

⑵阅读能力

新课标中所列出的阅读能力目标,除了阅读的方法、速度、范围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①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

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②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③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⑤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很难三言两语说清楚,况我才疏学浅,无力向大家介绍什么做法。只是我觉得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讲清楚几种常见的的阅读语段类型的相关文体知识很重要。学生掌握了各种文体的相关知识点,答题时就会有法可依,不会茫然不知所措。

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题型很多,有些题型的答题是有方法可循的。比如议论文,提取概括论点是常考的题型,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点:分析标题;分析位置;文章和段落的首尾、中间找中心句;揣摩语言标志,抓关键语等。从初一起就要逐步引导训练学生,以养成其答题习惯。

判断出了文体,再运用相关的文体知识,结合自己的领悟和体验,一定可以轻松答题。

⑶写作能力

由于我年龄轻,资历浅,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方面不敢胡言乱语。只是最近,由身边的一些很优秀的有经验的老师那里学到了一些可借鉴的做法,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关于写作,公认的好办法是多欣赏优秀作文,多做写作训练,多做佳作点评(包括范文修改),但具体的做法各有不同。只是我留意到两个细节,试一试,应该会有效。

①其实,规律和习惯一样重要。如果我们能够将佳作推荐赏析、写作练笔、范文点评这样的三项具体活动交替进行(利用每周的那次连堂课),让学生们由应付到接受再能到期待,那将会推动我们的写作训练的循序渐进,更可能拉动学生写作的热情,提高写作能力。

②说和写一样重要。

日常学习课文时,应多注重说的训练,篇幅由短到长——一句话扩到一段话,内容由少到多——由描写外貌到刻画人物性格,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既实现了课内到课外的拓展,也做到了学以致用。即使当堂所说的内容是稚嫩的,甚至是无序的,但只要当堂给予至少一要有建设性的指导,一定有巨大的收获。

另外,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能够当堂进行“说”这一训练的是少数,所以,“说”是“写”的引子,课下才是对课堂的完善和延伸。

如在学习《童年的朋友》时,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对“我”影响深远,我要求学生简要概括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在比较

轻松地概括出可爱、慈祥、和蔼可亲、坚强等词语后,我又请学生们以“我读出了 的外祖母”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自己对于外祖母的认识。孩子们的反应特别好,有位同学这样说:

我读出了难以捉摸的外祖母,她的腰弯得几乎驼背,还有着肥肥胖胖的身躯,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一样轻盈;她生活在一个不和平的家庭里,但眼里却露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的眼神;她平日样子很凶,但却阿廖沙却是和蔼可亲。

这样的发言,帮助学生们很快理解了外祖母这一人物的闪光的精神,把握了课文的真髓。

在进行比较长的说话训练时,可以要求学生动笔列出提纲,可使说的时候思路更加清晰。如我的同事在进行《一面》这篇课文的讲授时,当堂进行了这样的一项“说”的训练:三次肖像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的“瘦”,体现了他忘我工作的精神品质,请同学们谈一谈对“勤奋”的理解和认识。有一位同学当堂就完成了以下的片段:

发愤忘食理万机,乐以忘忧知百事。因为勤奋,孔子有教无类诲不倦,门下贤人七十尽狂猖。因为勤奋,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

百善勤为先,万恶懒为首。勤是无价宝,勤为护身符,应知学问难,点滴在于勤。

只有勤奋的翅膀才可以飞得高远,只有勤奋的灵魂才可以风轻云淡,只有勤奋的脊梁才可以百压不弯!

青春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的,珍惜自己的金色年华,让我们在有限的青春里,用无穷的勤奋,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遨游,成就自己璀

璨的人生吧!

同学们,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人。相信自己:我们都是天才!

相当精彩,由此不难看出,这位老师一直将说与写这样的片段练习穿插于文本的传授,并已收效显著。

⑷我认为,还有一项能力也很重要,那就是生活的能力。能够认真生活,正确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人和事,积极融入集体生活的学生,他的语文能力一定不会弱。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传授学科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做一个会生活、爱生活的人。用语言给他们以教导,用态度给他们以影响,用行动给他们以示范。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这次试卷分析,不难看出,我区学生整体语文成绩还有进步的空间,相信在各位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们的语文成绩会再上台阶。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争取2013年中考再创辉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ue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