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说明书

更新时间:2023-09-03 02: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口服降糖药物

一、药物分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脲类: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

格列奈类: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

DPP-Ⅳ抑制剂:通过减少体内GLP-1的分解而增加GLP-1增加胰岛 素分泌的作用。

GLP-1受体激动剂:GLP-1类似物。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双胍类: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

噻唑烷二酮类:改善胰岛素抵抗。

α-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吸收。

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种类

(一)磺脲类:

1、第一代磺脲类:

①甲磺丁脲(tolbutamide,D860):临床上基本不用。

②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临床上基本不用。

1

2、第二代磺脲类:

①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

药理作用:

本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其作用强度为甲磺丁脲200倍,因此所用剂量明显减少。同甲苯磺丁脲,但降糖作用较强。①促进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先决条件是胰岛B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②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③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可能主要通过受体后作用),因此,总的作用是降低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本品主要经肝脏代谢,24h内从尿中排出50%,作用可持续15~24h。

慎用情况:

体质虚弱、高热、恶心和呕吐、甲状腺功能亢进、老年人。2.用药期间应定期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肝、肾功能,并进行眼科检查等。1.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证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可造成死胎和胎儿畸形,孕妇不宜服用。2.本类药物可由乳汁排出,乳母不宜服用,以免婴儿发生低血糖。老年病人及有肾功能不全者对本类药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本品降血糖作用相对较强,不宜用本品,可用其他作用时间较短的磺酰脲类降糖药。

注意事项: 1.少数病人有胃肠道不适、发热、皮肤过敏及低血糖症状,应减量或停药。

2.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3.严重代偿失调性酸中毒、糖尿病性昏迷、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以及青年、

儿童病人和妊娠者不宜应用。

4.此药有轻度利尿作用。

5.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妊娠及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不良反应: 偶见腹或胃部不适,发热,皮肤过敏,低血糖,应减量或停药.有胃肠道不适、发热、皮肤过敏、血象改变等。使用剂量不当,会产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特别是服用过量时,有致死的危险,应及时纠正。格列本脲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过敏性血管炎。本品有肝脏毒性,并且是与用药剂量相关的。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为无黄疸性或细胞溶解性肝炎、胆汁郁积型黄疸,其症状易于与病毒性肝炎混淆。

副作用:

格列本脲又叫优降糖,是一种降糖效果明显的西药,但是由于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因此许多患者不适合服用这种口服降糖药。尤其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格列本脲更是非常危险的。长期大量地服用格列本脲,最终会造成病人的低血糖和肾病,甚至导致死亡。另外,诱导患者服药时不需要控制饮食,也会导致病人死亡。

按照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糖尿病还无法根治,也没有什么所谓的特效药。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患者必须严格控制饮食,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药物的相互作用:

本品不宜与水杨酸类、磺胺类、普萘洛尔、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青霉素、丙磺舒、保泰松、吲哚美辛、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甲氨蝶呤等合用,合用会增强降血糖的作用,引起低血糖反应。氯霉素、香豆素类、强力霉素、肌松药非尼拉朵(fenyramidol)、保泰松、丙磺舒、磺胺苯吡唑等能抑制磺酰脲类的代谢和排泄,延长降血糖的作用。

2

水杨酸类、磺胺类与磺酰脲类竞争血浆蛋白结合,β肾上腺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水扬酸类和抗抑郁药、苯环丙胺可以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增加葡萄糖的氧化,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上述各类药物均可增强磺酰脲类的降血糖作用。磺酰脲类,特别是氯磺丙脲和甲苯磺丁脲可以抑制肝脏的乙醇酶的降解,导致心动过速、头痛、心绞痛和皮肤反应。

与酒精同服时,可以引起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头痛、面部潮红和低血糖。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可增加低血糖的危险,而且可掩盖低血糖的症状,如脉率增快、血压升高;小量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atenolol)和美托洛尔(metoprolol)造成此种情况的可能性较小。

氯霉素、胍乙啶、胰岛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保泰松、羟保泰松、丙磺舒、水杨酸盐、磺胺类与本品同时用,可加强降血糖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苯妥英钠、噻嗪类利尿剂、甲状腺素可增加血糖水平,与本类药同用时,可能需增加本类药的用量。香豆素类抗凝剂与本类药同用时,最初彼此血浆浓度皆升高,但以后彼此血浆浓度皆减少,故需要调整两者的用量。

②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

药效药动学

促进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先决条件是胰岛B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可能主要通过受体后作用)。

因此,总的作用是降低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吸收较快,口服后2~6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持续时间可达24小时。T1/2为10~12小时,主要经肝代谢失去活性,第2天可排出98%。本品口服吸收迅速,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2~4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5%~87%,作用维持时间为24h,血清半减期为10~12h。本品大部分在体内经肝脏代谢成无活性的代谢物,给药后1日内59%随尿排出体外,少量随粪排泄,5日中95%经肾排泄。

药理作用

本品为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对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均有降血糖作用。其降血糖强度介于甲磺丁脲和优降糖之间。本品主要对胰腺的直接作用,促进Ca++向胰岛β细胞的转运,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也能提高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代谢作用,从而降低血糖。

此外,本品能抑制血小板中花生四烯酸从磷脂中释放,从而减少血栓素(TXA3)的合成,对多种凝血因子(如Ⅴ、Ⅷ、Ⅺ)也有抑制作用,并能增高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因子的水平,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动物实验还发现本品可降低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脂肪酸的水平。 适应症

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主要用于成年后发病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且无酮症倾向的轻、中型糖尿病。还能改善糖尿病人眼底病变以及代谢、血管功能的紊乱。可与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合用于单用不能控制的患者,与胰岛素合用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不良反应及治疗

偶有轻度恶心、呕吐、上腹痛、便秘、腹泻、红斑、荨麻疹、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贫血等,大多数于停药后消失。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对磺酰脲类药过敏者禁用。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生感染、外伤、手术等应激情况下及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时,应改用胰岛素治疗。不适用于Ⅰ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特别是水杨酸盐)、磺胺类抗菌药、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受体阻断剂、苯二氮、四环素、氯

3

霉素、双环己乙哌啶、氯贝丁酯、乙醇等药合用时,剂量应减少,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与抗凝血类药物合用时,应经常作有关凝血检查。本药剂量过大、进食过少或剧烈运动时,应注意防止低血糖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与噻嗪类利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雌激素制剂合用可能减弱本品的降血糖作用。与氯霉素、双香豆素、保泰松、羟基保泰松、氯贝丁酯和磺胺苯吡唑等能抑制本品的代谢而增强降血糖作用,甚至可能引起低血糖反应。阿司匹林、保泰松、磺胺苯吡唑能和本品竞争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从而增强本品的降血糖作用。

与非甾体抗炎药(特别是水杨酸盐)、磺按类抗菌药、香豆素类抗凝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苯二氮卓类、四环素、氯霉素、双环己乙哌啶、氯贝丁酯、乙醇等药合用时,用量应减少。

用法用量

口服开始80mg,早餐前或早餐前及午餐前各一次,也可40mg,一日3次,三餐前服,必要时7日后每日量增加80mg。一般每日剂量80~240mg,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320mg。制剂与规格:格列齐特片80mg。口服,一次80mg,开始一日2次,连服2-3周,以后视病情增减药量,一日剂量范围80-240mg。可致血象改变。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象。幼年型糖尿病,伴有酮症糖尿病,糖尿病性昏迷等均需注射胰岛素,不能单用本品。

口服之后,每日160mg,一般开始每日80~160mg,以后根据病情,可增至每日240~320mg,分2~3次服。胰岛素改用本品者,如原剂量较大(约20~30IU)则第1日将胰岛素减半,加服本品,以后视病情逐步减量。服药期间宜定期复查血糖和尿糖,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作用与用途

为第二代口服磺酰腮类降血糖药,口服后2—6小时达高蜂,t1/2约10—12小时,主要由肾排出。对成年型糖尿病人有降血糖作用,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浆比粘度,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改善甲皱微循环。

此外,实验证明,本品有降低胆固醇蓄积,减少主动脉三磷酸甘油脂和脂肪酸的血浆浓度。因此两者结合,既可治疗糖尿病代谢紊乱,又可防止血管病变,改善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用于成年型糖尿病、糖尿病伴有肥胖症者或伴有血管病变者。

注意事项

1、妊娠妇女禁用

2、服用本药期间应经常检查血象

格列齐特

3、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4、幼年型糖尿病、伴有酮症糖尿病、糖尿病性昏迷等,均需要注射胰岛素,不能单独

应用本品。

③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哒)

4

本品口服后可完全、迅速地在肠道内吸收,1~3小时达血药浓度高峰,半减期为2~4时。本品主要经肝脏代谢,代谢物无降糖活性,在

24时内经尿中排泄约97%。过去虽用胰岛素治疗,但每日需要量在30~40单位以下者;对无症状病人,在饮食控制基础上仍有显著高血糖;对胰岛素有抗药者可加用本品。

5

6

7

格列吡嗪缓释片

格列吡嗪缓释片为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对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可使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下降1%~2%。此类药主要作用为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但先决条件是胰岛b 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2~3个月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 细胞需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且无急性并发症,不合并妊娠,无严重的慢性并发症。 概述

【药品名称】

通用名:格列吡嗪缓释片

格列吡嗪缓释片

曾用名:

商品名:秦苏

英文名:Glipizide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s

汉语拼音:Geliebiqin Huɑnshi Piɑn

本品主要成份为:格列吡嗪。其化学名称为:1-环己基-3-{4-[2-(5-甲基吡嗪-2-酰胺)-乙基]苯磺酰}脲。

结构式:

分子式:C21H37N5O4S

分子量:445.50

性状

本品为微黄色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药理毒理】

其机制是与b 细胞膜上的磺酰脲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使K+通道关闭,引起膜电位改变,Ca2+通道开启,胞液内Ca2+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此外还有胰外效应,包括改善外周组织(如肝脏、肌肉、脂肪)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药代动力学】

本品为缓释片,健康成人口服本品10mg,约(11.6±5.54)小时达最高血药浓度, 8

Cmax约为(373.5±86.57)ng/ml,半衰期为(9.67±3.50)小时,本品主要经肝脏代谢,代谢物无降糖活性。

用法用量

口服 需整片吞服。剂量因人而异,一般推荐起始剂量5mg/日,一日一次,早餐前30分钟服用。以后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剂量及服药时间。

【不良反应】

1.较常见的为肠胃道症状(如恶心,上腹胀满)、头痛等,减少剂量即可缓解。

2.个别患者可出现皮肤过敏。

3.偶见低血糖,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活动过度者、不规则进食、饮酒或肝功能损害者,

4.亦偶见造血系统可逆性变化的报道。

【禁忌】

(1)对磺胺药过敏者。

(2)已明确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

(3)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外伤和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

(4)肝、肾功能不全者。

(5)白细胞减少的病人。

注意事项

(1)病人用药时应遵医嘱,注意饮食控制和用药时间。

(2)下列情况应慎用:体质虚弱、高热、恶心和呕吐、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者。

(3)用药期间应定期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肝、肾功能、血象,并进行眼科检查。

(4)避免饮酒,以免引起类戒断反应。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可造成死胎和胎儿畸形,故孕妇禁用。

(2)本类药物可由乳汁排出,乳母不宜用,以免婴儿发生低血糖。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1.本药与双香豆素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保泰松、磺胺类药、氯霉素、环磷酰胺、丙磺舒、水杨酸类药合用可增加其降血糖作用。

9

2.与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合并使用时,有其降血糖作用。

3.与b-阻断药并用时应谨慎。

4.缩短本品在胃肠道滞留时间的胃肠道疾病,可影响本品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

【药物过量】

【规格】

5mg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格列吡嗪控释片

格列吡嗪控释片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2~3个月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需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且无急性并发症(如感染、创伤、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不合并妊娠,无严重的慢性并发症。

概述

通用名:

英文名: GLIPIZIDE CONTROLLED-RELEASE TABLETS

拼音名: GELIEBIQIN KONGSHIPIAN

本品主要成份为:格列吡嗪。

结构式:(参见格列吡嗪缓释片)

分子式:C21H37N5O4S

分子量:445.50

药品类别: 胰岛素及其他影响血糖药

药理毒理

本品为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对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可使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下降1%~2%。此类药主要作用为刺激胰岛 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但先决条件是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其机制是与β细胞膜上的磺酰脲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使K+通道关闭,引起膜电位改变,Ca2+通道开启,胞液内Ca2+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此外还有胰外效应,包括改善外周组织(如肝脏、肌肉、脂肪)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药代动力学

本品为按照特殊的胃肠道治疗系统(GITS)设计的格列吡嗪控释片,由一半透膜包裹,内含格列吡嗪及可吸收水分的无药理活性成分。药片在吸收水分后膨胀,格列吡 10

嗪由激光打制的小孔中释出。口服2小时以后,开始稳定地释放有效成分 (格列吡嗪),可维持约8小时,以后释放速度渐下降,至服药后约16小时释放完毕。在肠道内逐渐吸收入血的格列吡嗪清除半衰期约为2.5~4小时,在服药后24小时内可保持较稳定的血药浓度,一次口服5mg后,24小时血药平均浓度可达50ng/ml以上。每日服药一次即可控制全天血糖。服药5天后,血药浓度达稳态,老年患者达稳态时间需6~7天。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服药1次。开始日服5mg,早餐时服用(也可在其它认为方便的时候服用)。以后根据每周测定血糖值或每二月测得糖化血红蛋白值调整剂量。多数病人每日服10mg即可,部分患者须服15mg,每日最大剂量20mg。

不良反应

本品不良反应较少。

1.内分泌、代谢系统:本品属于磺酰脲类药物,此类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糖; 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少见,包括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贫血、血小板减少症;过敏反应:如皮疹,偶有发生剥脱性皮炎者。

禁忌症

对磺胺药过敏者;已明确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外伤和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肝、肾功能不全者;白细胞减少的病人。

注意事项

1.有消化道狭窄、腹泻者不宜用本品。

2.下列情况应慎用:体质虚弱、高热、恶心和呕吐、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者。

3.用药期间应定期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肝、肾功能、血象,并进行眼科检查。

4.本品每日只需服药一次,且不需在餐前约半小时服。一般在早餐时服药最为方便。

5.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可造成死胎和胎儿畸形,故孕妇 11

禁用。

2.本类药物可由乳汁排出,乳母不宜用,以免婴儿发生低血糖。

药物相互作用

1.与下列药物合用,可增加低血糖的发生。 (1)抑制磺酰脲类(SU)由尿中排泄的药物,如治疗痛风的丙磺舒、别嘌醇。 (2)延缓SU代谢的药物,如酒精、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氯霉素、抗真菌药咪康唑、抗凝药。磺酰脲类与酒精同服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头痛以及面部潮红(尤以合用氯磺丙脲时),与香豆素类抗凝剂合用时,开始二者血浆浓度皆升高,以后二者血浆浓度皆减少,故应按情况调整两药的用量。 (3)促使SU与结合的血浆白蛋白分离的药物,如水杨酸盐、降血脂药贝特类。 (4)本身具有致低血糖作用的药物:酒精、水杨酸类、胍乙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奎尼丁。 (5)合用其它降血糖药物:胰岛素、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胰岛素增敏药。 (6)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可干扰低血糖时机体的升血糖反应,阻碍肝糖酵解,同时又可掩盖低血糖的警觉症状。

2.下列药物与SU同用时可升高血糖,可能需要增加SU的剂量: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噻嗪类利尿剂、苯妥英钠、利福平。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可拮抗 SU的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故也可致高血糖。

药物过量

本品较少引起低血糖,与即释格列吡嗪相仿,但与任何磺酰脲降糖药一样,过量可引起低血糖。

④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

适应症

II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本品作用温和,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较少发生低血糖反应,适用于单用饮食疗法不能满意地控制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特别是用于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

1.Ⅱ型糖尿病伴肾功不良者。

2. 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3.用其它口服糖尿病药反复发生低血糖者。

4.仅需用小量药物控制餐后的高血糖者。

⒌ 其它磺脲类降糖药疗效不佳者,仍可试换用本品。

药效学

12

①促进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先决条件是胰岛B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②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③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可能主要通过受体后作用),因此,总的作用是。

药动学

口服吸收快,口服后 2~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持续时间可达8小时,T1/2为l~2小时。95%经肝脏代谢,只有5%经肾排出,这是本品特有的、与其他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不同之处。

[药理作用]本品为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本品的作用机制与其他口服磺脲类降血糖药相同,在治疗早期以促进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为主,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其主要作用在于改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它是目前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中唯一不受肾功能影响的药物,故可用于肾功能受损的糖尿病患者。

药动学

本品口服易吸收,2~3h后达血药峰浓度,主要在肝脏代谢,95%代谢产物通过胆汁,由粪便排泄,经肾脏排泄量不足5%。半减期为24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 用法用量

胶囊:

餐前服用。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可适当调节剂量,一般日剂量为15~180mg。日剂量30mg以内者可于早餐前一次服用。大于此剂量者可酌情分为早、晚或早、中、晚分次服用。开始治疗量应从15~30mg开始,根据血糖情况逐步加量,每次加量15~30mg。如原已服用其他磺酰脲类药改用本品时,可按相同量开始,按上述量逐渐加量调整。日最大剂量一般不超过180mg。

片剂:

口服一般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一般日剂量为15~180mg,据个体情况而定。通常日剂量为30mg以内者与早晨一次服用,更大剂量应分三次,分别于餐前服用。

【不良反应】极少数人有皮肤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轻度低血糖反应及血液系统方面改变的报道。

【禁忌】1型糖尿病。糖尿病昏迷或昏迷前期。糖尿病合并酸中毒或酮症。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妊娠、哺乳期及晚期尿毒症患者。

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合并肾脏疾病,肾功能轻度异常时,尚可使用。但是当有严重肾功能不全时,则应改用胰岛素治疗为宜。

2.治疗中若有不适,如低血糖、发热、皮疹、恶心等应从速就医。

3.改用本品时如未按时进食或过量用药都可以引起低血糖。

13

6.若发生低血糖,一般只需进食糖、糖果或甜饮料即可纠正,如仍不见效,应立即就医。少数严重者可静脉给葡萄糖。

7.胃肠反应一般为暂时性的,随着治疗继续而消失,一旦有皮肤过敏反应,应停用本品,代之以其他降糖药或胰岛素。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儿童用药】尚未明确,遵医嘱

【老年患者用药】遵医嘱 【药物相互作用】1.与水杨酸类,磺胺类,保泰松类,抗结核病药,四环素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氯霉素,双香豆素类和环磷酰胺等合用可增强本品作用。2.氯丙嗪,拟交感神经药,皮质激素类,甲状腺激素,口服避孕药和烟酸制剂等可降低本品降血糖作用,本品可以减弱病人对酒精的耐受力,而酒精亦可能加强药物的降血糖作用。

【药物过量】尚未明确

⑤格列波脲(glibornuride,克糖利)

14

15

16

以将血浆蛋白作更进一步的区分。这说明血浆蛋白包括了很多分子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的蛋白质。

营养功能:每个成人3L左右的血浆中约含有200g蛋白质,它们起着营养贮备的功能。虽然消化道一般不吸收蛋白质,吸收的是氨基酸,但是,体内的某些细胞,特别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饮完整的血浆蛋白,然后由细胞内的酶类将吞入细胞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这样生成的氨基酸扩散进入血液,随时可供其它细胞合成新的蛋白质之用。

运输功能:蛋白质巨大的表面上分布有众多的亲脂性结合位点,它们可以与脂容性物质结合,使之成为水溶性,便于运输;血浆蛋白还可以与血液中分子较小的物质(如激素、各种正离子)可逆性的结合,即可防止它们从肾流失,又由于结合状态与游离状态的物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可使处于游离状态的这些物质在血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缓冲功能:血浆白蛋白和它的钠盐组成缓冲对,和其它无机盐缓冲对(主要是碳酸和碳酸氢钠)一起,缓冲血浆中可能发生的酸碱变化,保持血液pH的稳定。形成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的水份分布。

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在实现免疫功能中有重要作用的免疫抗体、补体系统等,都是由血浆球蛋白构成的。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绝大多数的血浆凝血因子、生理性抗凝物质以及促进血纤维溶解的物质都是血浆

蛋白

3、第三代磺脲类:

①格列美脲(Glimepiride,亚莫利) 药理毒理

本品为第三代磺酰脲类长效抗糖尿病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胰腺β-细胞表面的磺酰脲受体(相对分子质量为6.5³104的蛋白质)结合,此受体与ATP敏感的K+(KATP)通道相耦连,促使KATP通道关闭,引起细胞膜的去极化,使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Ga2+内流而促使胰岛素的释放,并抑制肝葡萄糖的合成。近期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磺酰脲煤药物与KATP的亲和力不同。其顺序为:优降糖=格列美脲>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此外,格列美脲还可以通过非胰岛素依赖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这可能是葡萄糖转运因子1,4两种蛋白质表达作用增加所致.由于格列美脲对心血管KATP通道的作用弱于格列波脲、格列齐特及格列吡嗪。故心血管的不良反应亦很少。 临床评价

在一项为期14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给予患者(n=304)安慰剂及本品1,4或8mg,qd,结果1,4及8mg格列美脲组分别降低空腹血糖(FPG)

2.4,3.9和4.1mmol²L-1,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分别降低1.2%,1.8%和1.9%;餐后2h血糖(PPG)分别降低3.5,5.1和5.2mmol²L-1。本品最小有效剂量1mg,对FPG,HbA1C和PPG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

17

Rosenstock等[1]给予416例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格列美脲(8mg qd,4mg bid,16mg qd,8mg bid)治疗。结果表明,剂量8与16mg或服药次数qd与bid之间,血糖变化无明显差异。服用格列美脲8mg qd,即可达到最大疗效。

在另一项有249例单纯节食无法控制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的剂量调整试验中,前10周,给予格列美脲1~8mg²d-1,以后的12周以各自的最佳剂量维持治疗。结果表明,格列美脲使FPG降低460mg²L-1,HbA1C降低1.4%,PPG降低720mg²L-1,优于安慰剂。

在Dill等[2]所作的一项12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的比较试验中,格列美脲组的受试者用药1~16mg²d-1,格列波脲组用药1.25~20mg²d-1。经过调整后,格列美脲维持平均为(12.4±3.5)mg²d-1,格列波脲组为(15.0±4.1)mg²d-1.结果表明,格列波脲和格列波脲降低FPG和HbA1C的作用是相似的.但格列美脲引起的低血糖比格列波脲少.服用格列美脲1~8mg qd即可产生与服用较高剂量格列波脲(2.5~20mg)相等的代谢控制作用。

另一顶试验对格列美脲及格列剂特进行了比较,对229名患者持续进行14周的治疗。结果格列美脲组平均HbA1C变化为从基线起降低0.02%,格列齐特组则为0.03%。此项试验还表明,1mg格列美脲可产生与80mg格列齐特相当的疗效。

药代动力学

12名健康成年男子单次口服1mg格列美脲,可完全吸收,T max 为(2.7±1.4)h,

C max 为(88±21)ng²mL-1。AUC在剂量1~8mg范围呈线性增长。多次服用4或8mg本品未发现蓄积。本品蛋白结合率大于99.5%,分布容积为8.8L。

本品主要由肝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羟甲基乙羧衍生物。其羟化物由CYP2C9形成,并具有药理活性。主要从尿排汇,单次口服1~8mg后,总清除率(CL/F)为2.7~

3.2L²h-1。

适应症

单纯饮食控制和锻炼未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

用法用量

初始剂量为1mg,qd,早餐含服最好,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每1~2周按1,2,3,4,6mg递增,个别患者最大剂量可用至8mg。

用量一般应视血糖水平而定,应使用获得血糖满意控制的最小剂量。根据定期血糖、尿糖监测结果确定初始剂量及维持剂量,监测血糖、尿糖还有助确定该药是否出现原发或继发失效。

初始剂量及剂量调整 :初始剂量为1 mg,一天一次。若需要,可以增加每天的剂量。建议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逐渐增加剂量,如:每1-2个星期按以下步骤增加剂量:1 mg-2 mg-3 mg-4 mg-6 mg,仅个别病人需用至8 mg。糖尿病得到良好控 18

制的病人,一般每天剂量为1-4 mg,仅少数病人每天剂量大于6 mg。

服药时间 :根据病人的生活方式确定其服药时间。一般一天一次顿服即可,建议于早餐之前服用,若不吃早餐,则于第一次正餐之前服用。尤其注意,服药后不要忘记进餐。

后续剂量调整 :随着糖尿病症状的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本药的需要量也应逐渐减少,为避免低血糖发生,应及时减少药量,甚至停用。本药的治疗一般需长期进行。

从其他口服降糖药改为本药 :本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没有确切的剂量关系。当用本药代替其它口服降糖药时,建议起始剂量为每天1 mg,即使正在使用最大剂量的其它口服降糖药时也应如此。本药剂量的增加应该遵照上述“初始剂量及剂量调整方法”的要求去做。考虑到以前降糖药的效力及持续作用时间,需要中断一下治疗,以避免药物累加作用而引起低血糖。

格列美脲的双重作用机制

磺脲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起到降血糖作用。格列美脲(亚莫利)是新型第三代磺脲类降糖药,该药除具有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外,独立于胰岛素的胰外作用是格列美脲独特的药理作用方式,如促进肌肉组织对外周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肝脏内源性葡萄糖的产生等。

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联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著名的UKPDS研究表明:HbA1c每降低1%,可使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性降低14%、发生心衰的几率降低16%、发生脑卒中的几率降低12%、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几率降低37%、外周血管病相关的截肢或死亡危险性降低43%,因此,严格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

磺脲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起到降血糖作用。格列美脲(亚莫利)是新型第三代磺脲类降糖药,该药除具有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外,独立于胰岛素的胰外作用是格列美脲独特的药理作用方式,如促进肌肉组织对外周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肝脏内源性葡萄糖的产生等。

促进胰岛素二个时相的分泌

许多研究表明,格列美脲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一些动物实验也证实其胰外作用,后者包括增强葡萄糖转运蛋白的作用,还有2项研究提示,格列美脲能刺激餐后胰岛素分泌。

美国一项研究评价了格列美脲对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对格列美脲的确切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格列美脲通过改善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能使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理想控制,对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均有刺激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恢复B细胞胰岛素的含量,可以降低基础胰岛素水平;另一方面,促进B细胞对高血糖的识别,增强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功能,从而改善糖负荷后胰岛素水平。 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u8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