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届高考历史‘陷阱’大排除25 精品

更新时间:2023-04-29 13:32: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届高考历史‘陷阱’大排除: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

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中华文明的开篇

(1)政治:社会形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形成三个阶段:王位世袭制度、世卿世禄制、分封制、郡县制度都是典型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2)经济: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的经济格局逐渐形成;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来;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部门形成;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迁。

(3)民族:华夏族主干形成,春秋战国形成了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4)思想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

2.重点记忆内容

(1)商鞅变法的影响。

(2)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认识。

(3)《诗经》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夏、商、西周的都城位置都在今陕西境内。

(2)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两周、春秋、战国。

(3)西周中后期,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都较突出,加剧西周的衰落和灭亡。

(4)春秋时吴国开凿运河邗沟是为了攻打越国,吴越争霸。

(5)鲁、齐、宋、晋都是春秋时期山东境内的重要封国。

(6)王位世袭制确立标志着夏朝的建立。国人暴动即奴隶暴动。

(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性质相同。

(8)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是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9)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国有即集体所有。

(10)“春秋无义战”,因而春秋时期的战争没有任何进步之处。

(11)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也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二、秦汉

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封建大一统

(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以建立和巩固;封建统治思想得以确立。

(2)经济:新的赋税制度开创了以人丁为主征税的先河:陆上和海上丝路开辟,对外贸易开始。

(3)民族:边疆民族发展较快,边疆开发,与中原的交往和联系加强。

(4)对外:东亚文化圈突破东亚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丝绸之路形成。

(5)文化: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气势恢弘。

2.重点记忆内容

(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和意义、评价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2)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3)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影响。

(4)秦汉文化的特点、造纸术发明和外传的意义。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灵渠开凿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主要用于灌溉。

(2)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

(3)秦朝半两钱、唐朝开元通宝的范式都是圆形方孔。

(4)汉武帝时,刺史是州级地方行政官员。

(5)昭君出塞发生在汉武帝时期。

(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打通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7)西汉时,中国与朝鲜、日本、印度、西亚、欧洲都有直接往来。

(8)太初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都编定于西汉时期。

(9)西汉时,纸已经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10)西汉长安民俗生活情景已出现吃葡萄、放鞭炮、烤甘薯。

(11)汉武帝时期三次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争,设西域都护彻底解除了匈奴对中原与西域的威胁。

(12)道教等同于道家学说。

(13)地动仪是预测地震的仪器。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国家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大融合。

(1)政治: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大融合;士族门阀势力膨胀。

(2)经济: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经济制度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制度;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3)民族:民族融合出现高潮。

(4)文化:这一时期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体现了民族融合特色;思想领域异常活跃;科技成果成就突出;文学艺术成就斐然。

2.重点记忆内容

(1)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特点、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和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六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曹魏时,翻车、水碓、水磨都广泛用于农业灌溉。

(3)北魏孝文帝、北周武帝曾先后两次灭佛。

(4)魏晋绘画以山水花鸟画、风俗画为主要内容。

(5)《齐民要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农书,最早提出重农抑商。

四、隋唐

1、总体特征:封建社会空前繁荣。

(1)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2)经济:封建经济发展繁荣,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赋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3)民族: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4)对外: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以唐文化为中心的基础上进行双向交流;中国文化圈形成。

(5)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2.重点记忆内容

(1)隋统一的原因。

(2)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3)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影响。

(4)隋唐科举制创立的进步作用。

(5)唐朝对外交通路线。

(6)扬州的经济地位。

(7)莫高窟的特点、历史价值。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隋朝大运河中段折而向西是因为战乱。

(2)隋朝因农民起义直接推翻而灭亡。

(3)江南经济开发为隋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4)陕西乾陵是武则天与唐太宗的合葬墓。

(5)贞观之治是继西汉前期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局面。

(6)三省六部制是一种民主制度,历朝基本沿袭。

(7)唐朝科举考试明经主要考诗赋,进士主要才经义。

(8)隋、唐两朝“以庸代役”都没有年龄限制。

(9)唐朝交通要道上的私家店肆、城市中的邸店和柜坊都是早期银行的雏形。

(10)唐朝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11)东北地区开始归属中央王朝的版图是8世纪前期黑水都督府的设置。

(12)唐朝的对外交通,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韩国、日本、波斯湾。

(13)唐朝时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4)科举制度的实行反映了隋唐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即士族的衰落,庶族上升,即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关系的变化。

(15)吐蕃归唐朝中央政府管辖。

(16)火药是唐代发明的。

五、五代、辽、宋、夏、金、元

1.阶段特征

基本特征: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1)政治: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全国统一。中央集权加强。政治中心东移格局确立。封建政治改革和少数民族的汉化政策,促进了汉族封建政治制度向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u3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