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真题
更新时间:2024-07-10 02: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复习提纲
一、考纲要求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识记: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社会心理。思想体系(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个体意识。群体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
领会: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生产关系体系。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简单应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综合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识记:阶级的实质。社会革命。社会改革。 领会: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的类型。社会革命的形式。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综合应用:结合我国实际证明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特点。结合我国改革的实际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识记: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人民群众的含义和构成。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杰出人物。
领会: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历史唯心主义的两个主要缺点。
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结合实际说明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及其现实意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综合应用:正确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二、知识点摘录
1.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的生产力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生产力的性质不同,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也就不同。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适
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其促进与阻碍的程度,又因适合与否的程度而定。
2.简述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两者相互区别,又互相依赖、渗透、作用、转化。第一,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第二,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成的物质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 3.论述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在:○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2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第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连续不断的过程来看,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循环过程。第四,意义: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制度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及其它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4.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居于主导地位。
5.马克思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人类历史依次出现了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即: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6.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与之对应分别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三种经济运行形式。
7.根据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人类历史依次经历了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8.理解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A任何人都不能自由的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历史是“合力”的结果,这不以任何个人和任何社会力量为转移 C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也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这是历史决定论。
9.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A纵向统一,即各个国家一般都从低到高依次经历五种社会形态;B横向统一性,即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
10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的表现:A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B.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C由低级向高级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D有些国家在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可能超越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 1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前一对矛盾起着主导作用。
12.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阶级又是一个社会范畴、历史范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3.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社会革命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社会改革是社会制度总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
表现;社会革命的实质是进步的革命的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革命的最基本形式是暴力革命;“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14.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我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应的,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本身不断得到解决。也就是说,我们的改革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制度,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而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B,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工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C,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过程。D,我国的改革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对外开放的统一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15.马克思主义从三个方面定义人的本质: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16.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在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在量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在质上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发展表现为: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三、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在历史观念上,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占据统治地位的哲学观点是( ) A.形而上学历史观 B.唯心主义历史观
C.主观主义历史观 D.唯物主义历史观 3.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伦理道德 D.物质生产 4.社会实践的主体是( )
A.人民群众 B.劳动者 C.工人阶级 D.农民阶级 5.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6.社会意识是( )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 7. 一切社会意识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在于( )
A. 它们具有阶级性 B.它们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 它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D.它们一视同仁地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 8.生产力概念反映的是( )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生产工具之间的关系 D.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 9.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科学技术 B.党的正确领导
C.物质财富的丰富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E.违背它要受到惩罚
10.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伦理关系 11.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2.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 )
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 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D.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13.生产方式是指( )。
A.生产工具和劳动者的统一 B.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统一 C.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D.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才能发展
15.生产力之所以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是因为( )
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生产力是物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精神性的因素 D.生产力是经济因素,生产关系是政治因素 16.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 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 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18.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 19.马克思主义认为,国体是( )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B.国家政权管理经济的形式
C.国家政权管理各种社会事务的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20. 国家的政体是( )
A.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B. 国家政权的政治性质和组织原则 C.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 D. 国家政权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 2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2.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23.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及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是( ) A、生产力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生产关系 24.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直接动力 B.根本动力 C.唯一动力 D.最终动力 25.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之间( )
A.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C.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D.社会分工中的不同角色 26.“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社会 ( )
A.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物质基础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D.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
27.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任何阶级“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那么,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B.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28.关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错误的说法是 ( ) A. 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中,社会基本矛盾通常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的 B. 每一次成功的改革,都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某一方面或某种程度的解决 C. 无论是阶级斗争、社会革命还是社会改革,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 D. 革命与改革从根本上不会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29.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 ( ) A.人与社会 B.人与自然
C.现实的人及其活动 D.自然的人及其活动 30. 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31.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
A、劳动群众 B、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C、进步的知识分之 D、体力劳动者 32.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3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二、多选题
1.( )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 A. 地理环境 B. 人口因素 C. 生产方式 D. 上层建筑
2.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 ) A.肯定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B.否定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C.承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D.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以及社会意识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B.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4.旧的社会意识能够存在于新制度之中,并在一定时期内起作用,这是由于( ) A.社会意识常常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 B.新制度还有旧的社会意识存在的条件
C.先进思想战胜旧的社会意识要经历长期的过程 D.旧的社会意识总要顽强的表现自己 5.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 A.科学技术 B.劳动者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6.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她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成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7. 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
A.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D.产品的分配关系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D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0.( )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之一。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劳动力和劳动对象 11.“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互补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12.阶级是一个( ) A.经济范畴 B.革命范畴 C.历史范畴 D. 社会范畴 13.社会革命的实质是( ) A. 进步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B. 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 C. 解放生产力 D.推动社会发展
14. 科学技术一经形成,反过来极大地推动社会的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具体表现在:(ABCDE)
A.改变社会生产方式的构成要素 B.改变人们的劳动形式和生活方式 C.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D.促进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 15. 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 D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三、解答题
1.生产方式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2.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5.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6.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说明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正在阅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真题07-10
2017年武汉大学629综合知识(法理、宪法、刑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之法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08-08
二年级上语文词语表(组词、多音字、形近字等)(装订版)11-06
江苏省永丰初级中学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8Agreenworld教案新版牛津版12-02
2010年辽宁专升本考试真题-C语言部分03-16
中国地名蕴含的自然地理背景04-29
初三英语寒假练习一12-20
重点岗位岗应急处置卡(2018)10-08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苏科版06-10
手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30例的体会06-0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马克思主义
- 真题
- 概论
- 自考
- 原理
- 基本
- 多媒体手写屏使用说明书 - 图文
- 中国银行业现状
- 吉林省长春市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复习学案无答案新
- 中考语文 第四部分 作文 专题三 优秀范文展示 第一类 情感体验1
- 托福满分作文范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一年级习题 - 图文
- 盐城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 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 119消防知识竞赛题库2
- 概率统计练习题9答案
- excel16
- 中国美术史复习重点
- 数字信号处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 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某公司联合车间及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汉字与民俗文化结课论文
- 高品质油茶良种基地与茶油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知识产权法考试试题及解析
-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轮机系学生技能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 图文
- 土壤肥料学试题库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