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开辟和商业革命

更新时间:2023-03-29 05:07:01 阅读量: 建筑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史资料

第一章 近代早期的世界

第一节 新航路的开辟和商业革命

1500年左右是世界近现代史的开端。在这一开端时期,西欧各国扮演了最积极的角色。西方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和商业革命使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为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并在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开展了新的革命运动。此前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也在这一时期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人类迈出了从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从16世纪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面更新的时代。

一、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到达美洲,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以及麦哲伦等人穿越三大洋完成环球航行,是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内容。这一系列人类壮举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

15世纪下半叶,西欧航海活动较盛的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对远洋探险、寻找到达东方的新航路很感兴趣。其动因在于:15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西欧社会对金银资财的需求日益迫切,朝野上下都疯狂地追求财富和货币;当时普遍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尤其是《马可·波罗游记》

中有关中国富甲天下、金银遍地的描写更使西方人

觉得只要到达中国,就会满载黄金珠宝、香料丝绸

而归。15世纪中叶,传统的陆上东西贸易因奥斯

曼帝国控制了通商要道而几近瘫痪,西方人不得不

考虑从海洋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西方人还想

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基督教以博爱人类

为教旨,宣扬普救主义,有一种强烈要求人人都 航海使用的仪器-星盘 接受基督教的倾向。中古晚期,日益强大的穆斯林世界给基督教世界带来了空前强大的压力,一些基督教教徒便将弘扬教义的目光投向了海外世界。人文主义思想也为远洋探险提供了另一方面的精神动力。人文主义者讴歌现实生活,相信人自身的力量,认为人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来

历史资料

创造幸福生活。这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无疑推动了海外冒险。此外,中国传到西方的罗盘指南针的日渐普遍的运用,西欧造船业已生产多桅快速帆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以及大地是球形的地理知识的传播等等,也为西方开展远洋航海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开辟新航路的序幕是由葡萄牙人揭开的。葡萄牙地处欧洲最西边,濒临大西洋。从王室、贵族到学者、海员都想在大西洋上找到一条通达东方的发财之路,他们的具体想法则集中在从大西洋往南航行,到达非洲最南端并绕过非洲而到东方这条路线。到1460年他们已发现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和西非的佛得角群岛,抵达西非的塞拉利昂。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开辟新航路过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却是由西班牙政府组织、由意大利人哥伦布(1451—1506)领导的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新大陆的航行。哥伦布是意大利热那亚的航海家,他熟悉马可·波罗的游记,一直想寻找通往东方尤其是中国的航路。他与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通信,知道按地是球形的科学理论可以设想由大西洋一直往西航行绕地球半圈,就可到达位于欧亚大陆最东边的中国(但他们完全不知大西洋的尽头有一个美洲大陆)。因此,哥伦布的大胆设想是要开辟一条和葡萄牙人从大西洋

南航的路线完全不同的西航路线。然而意大

利本国的分裂混乱和地理位置都不能为他实

现宏伟计划提供资助,便只好求援于西班牙

王室。当时西班牙刚完成统一,有与葡萄牙

在海上一争短长的雄心,于是支持哥伦布的 1492年哥伦布在瓜纳阿尼岛登陆 西航计划。1492年,哥伦布率3艘帆船启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十分之九要归西班牙王室,可见探险远航本质上是一种殖民掠夺活动。经过长达3个月并极有开拓勇气的远洋航行,哥伦布终于在1492年10月12日到达美洲旁边的巴哈马群岛,后来又到达古巴和海地。

他看到当地土人尚不知用铁,但气候宜人,草木繁茂,以为是到达中国

历史资料

周边的印度等地,便称他们为“印度人”,音译即“印第安人”,这就是日后所有美洲本地民族都被称作印第安人的由来。胜利回归西班牙后,他又连续作了多次往返远航,但由于他至死坚信所到达的是中国附近而不是一个新大陆,所以美洲没有以他的名字命名,而是根据首先称它为新大陆的佛罗伦萨航海家阿美利戈之名而叫美洲(阿美利加洲)。

哥伦布发现美洲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意

义。它使美洲无比丰富的资源供欧洲人掠夺、

开发和占有,开始了欧洲海外殖民的血与火的

历史,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它

还表明地是球形等科技知识能开辟人类活动的

达·伽马在航行中 新天地,使新航路的开辟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继哥伦布之后,葡萄牙人达·伽马于1497年7月8日率领四艘海船从葡萄牙出发,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肯尼亚的马林迪,在阿拉伯水手的帮助下横穿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库特,次年该船队满载香料宝石而归。从此,绕道非洲抵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干道。

与此同时,在美洲大陆沿岸的探险航行也在继续,既证实美洲西面还有一个浩渺的大洋,也表明经美洲最南端有

绕航西行以达亚洲的可能。这个伟大的环

球航行是由麦哲伦(约1480-1521)实现

的。他原为葡萄牙贵族,曾东航而至印尼,

后来他向西班牙提出绕航美洲而达印尼的

新设想,遂在1519年率5艘帆船出航,绕

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麦哲伦海峡而 葡萄牙里斯本的新航路开辟纪念碑 进入风平浪静的太平洋,于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他本人虽在岛上战死,环球航行基本成功。其船队经南印度洋驶向非洲南端,遭葡萄牙人劫掠,1522年9月6日船队所余的“维多利亚”号回到西班牙,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终于完成。

历史资料

二、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开辟是西方人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很快就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美洲被发现后,印第安人的文明古国如墨西哥的阿兹台克和秘鲁的印加都被残酷灭亡,各地的印第安人遭受奴役大量死亡,不少部族甚至全遭灭绝,而大量金银财宝则由美洲涌入欧洲。非洲的黑人奴隶,亚洲的香料宝货也为欧洲带来丰盛的利润,它们不仅使欧洲的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获得巨大高涨,也促成了新的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表现为:欧洲与世界各地的商业贸易大为扩张、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欧洲本地的商业布局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商业革命时期出现了英、法、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区相通相联,洲际贸易日益扩展,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殖民掠夺更大大促进了欧洲的海外贸易,东方香料输入欧洲的总量较中古之时猛增30倍,而胡椒、丁香等在印度购入和在英国卖出的差价亦高达10至29倍,其他货物的获利同样惊人。这一时期,新的商品不断涌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洲的特产——玉米、马铃薯、烟草、可可等——被传播到欧亚大陆。欧洲本地的贸易格局也起了很大变化。欧洲中世纪后期主要通过地中海与东方贸易,意大利的商业城市占据关键地位;这时,世界性的对外贸易主要通过大西洋,地中海与意大利皆告衰落,而沿大洋的英、荷等渐居中心。到17世纪时,英国的伦敦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就是“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大肆掠夺,大量的贵金属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美洲的白银首先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流向欧洲其他地区。在贵金属流经之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据统计,西班牙的物价在一个世纪内上涨了4倍。

价格革命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地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却大发横财,资本主义加速发展。不过由于在物价上涨的大潮中粮价大幅上升,粮食生产获利甚丰,在中欧出现了“再版农奴制”。

历史资料

欧洲从殖民掠夺和经商贸易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使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资本势力日渐增长,资产阶级从西方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反封建的政治革命和文化斗争也进一步开展起来。

第二节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新文化运动,它以恢复希腊古典文化为号召,所以用“复兴”(原意是“再

生”)的名称,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

的新文化。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它体现了

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

神。具体而言,它包括如下内容:重视现世生活,追求

物质幸福和感观上的满足,鄙弃宗教禁欲主义和关于来

世的神话;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反对消极的人

生态度;重视个性发展,肯定追求财富的行为,反对 手执《神曲》的但丁 禁锢人性和自我克制;重视人的经验和理性,追求知识,在科学认识中重视实验,反对先验论,反对蒙昧主义;重视在艺术中表达真情实感,反对艺术上的虚伪造作。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经济最发达,又组成了独立的城市共和国,由市民阶级组建政府,这就为新文化的繁荣滋长提供了良好条件,遂成为文艺复兴的最大中心。早在14世纪,佛罗伦萨己产生了但丁、彼德拉克、薄伽丘3位著名的新文化代表人物。但丁的《神曲》被誉为新时代最早的伟大诗篇。

彼德拉克首先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思想,号召恢复古典文化而摆脱教会的神学桎梏;薄伽丘的《十日谈》则是第一部近代小说集,反映了佛罗伦萨市民的思想和反封建的要求。他们的活动为15世纪佛罗伦萨人文主义的高涨开辟了道路,这时的人文主义进一步明确了恢复古典文化在于吸收其民主性与科学性的精华,从而推动新文化的建立。他们还积极为佛罗伦萨的城市政治服务,有“市民人文主义”之称。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崇高,赞扬民主政治,重视文化教育,成为欧洲近代思想的主流。与此同时,佛罗伦萨的新文艺尤

历史资料

其是美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一个世纪之间产生了许多在欧洲历史上名列前茅的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家,为16世纪的盛期文艺复兴打下基础。 16世纪时,文艺复兴己在意大利广泛传播,除佛罗伦萨外,威尼斯和罗马也成为重要的中心;同时文艺复兴也开始传入西欧各国。这时在佛罗伦萨和罗马活动着3位欧洲最著名的艺术大师:达·芬奇(1452—1519)、米开朗基罗(1475—1564)和拉斐尔(1483—1520)。

达·芬奇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在艺术上无人能及,

在科学研究中也取得范围广阔而又登峰造极的成就。因

此他在艺术与科学领域都是新时代的巨人,实现了文艺

复兴时代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理想。他认为绘画是

科学,他的画作不多却无一不是精品,把高度的科学观

察、分析与巧妙的艺术构思结合在一起,所以他的《蒙

娜丽莎》一画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中最杰出的人物画,

以这位妇女的容貌和表情反映了人的性格与内心生活所

能达到的无比丰富的意境。 蒙娜丽莎

他的科学研究也非常重视实际的观察和实践的总结,因此他在数学、光学、力学、地质、解剖和工程技术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发现和发明。

米开朗基罗则是在雕刻、绘画和建筑方面都取得最高成就的艺术家,他倾全力于表达人体的雄伟壮美和意志的刚毅坚强,是西方艺术中体现阳刚之气最完美的艺术家。他的许多雕像,在罗马梵蒂冈创作的面积最大的壁画以及他设计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都被列为西方艺术的顶峰之作。

拉斐尔的艺术最善于综合吸取各家之长而创造自己优雅和谐的风格,他对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成就都虚心学习,并能融会贯通,被西方尊为画圣,对近代艺术影响极大。此外,威尼斯也形成了一个善于运用油画新技法的画派,名家辈出,尤其对色彩的处理最为杰出。

以上各家各派的活动表明意大利的盛期文艺复兴是西方艺术最为先进发达的时代,但盛期在文学、史学、哲学和政治学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尤其是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形成。15世纪后期,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

历史资料

逐渐传播到德意志、法国、西班牙、尼德兰等其他西欧国家,从而形成一场更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将人们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发扬了为追求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它创造了精湛的艺术品和文学作品,开启了勇于思考,求知进取的时代风尚。但是,文艺复兴自身也有明显的不足:当时的人文主义者大多与宗教势力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乐于接受教会的保护和资助;其次,人文主义者对古代文化中消极因素批判不力,甚至保留了一些迷信落后的东西。

第三节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教会神学,它造成的思想解放却动摇了教会精神统治的根基,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德意志地区爆发,随后迅速席卷西欧。它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得到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积极响应的社会政治运动。

16世纪的德国是罗马教皇和教会榨取钱财的主要地区,它的土地有一半被教会占有,不仅工农群众对教会的剥削恨之入骨,市民和贵族也对教会深感不满,反教皇和教会的思想一点即燃,而文艺复兴在德国的传播就起了这种点火作用。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各界人士通常都是支持宗教改革的急先锋。再加上当时罗马教皇在德国大卖赎罪券,搜括的贪婪无耻激起众怒,曾在大学受过人文主义教育的马丁·路德(1483—1546)便于1517年公开反对赎罪券的买卖,他把自己的主张写成《95条论纲》贴在教堂门口,于是轰轰烈烈的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立即全面爆发。

马丁·路德当时身

为教士,担任维登堡大学

的神学教授,还管理着

11所修道院。但他的宗

教思想在人文主义影响

下已有较大变化,他把 马丁·路德在莱比锡神学论战中

这些新想法总结为“因信称义”,即人的得救惟在信仰,所以只有《圣经》是最高权威,罗马教皇和教会若属不义即可反对,教会的神职人员并非高人

历史资料

一等,平民信徒皆可担任教士,信徒亦无僧俗之分,一切大职都同样神圣。从“因信称义”出发,既可反对赎罪券,更可排斥罗马教皇,所以在随后的激烈论争中他便公开宣称教皇不是? 上帝的代表,德国人民应该自组独立教会,停止向梵蒂冈纳税,教仪从简,教士结婚。由于得到广泛支持,路德对罗马方面的反击与迫害毫不畏惧,当众烧掉教皇把他开除出教的命令。在他带动下,德国各地的新教组织日益增多,萨克森选候也对路德进行保护。 德国的农民大众是反

封建的主力,他们对路德

的改革给予热情支持。农

民阶级早在15世纪后期以

来的多次起义中已提出过

收回公有地、停交捐税、

没收教产等革命要求,他

们在宗? 教改革运动爆发 德国农民战争中的起义者

后也积极准备进行新的起义。这时支持农民革命的思想家是托马斯·闵采尔(1489—1525),他曾是路德改革的积极支持? 者,但他的思想更为彻底,认为解除人民苦难的惟一途径是废除一切等级制度,平分财产,消灭剥削,建立地上天堂般的“千年王国”。闵采尔的思想完全符合农民的革命要求。1524年末他到南德的士瓦本地区与农民起义军联系,宣传他的主张。在此之前,士瓦本己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组成农民军队,他们在接受阅采尔思想后,提出了名为《黑森林书简》的斗争纲领,号召贫苦大众团结起来,用武力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1525年3月,德国南部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已发展到4万人之众,但起义部队比较分散,缺乏有效的统一领导,而诸侯贵族却联合起来以最凶残的手段对付革命农民。市民软弱观望不敢支持农民,路德更站在贵族一边反对闵采尔的暴力主张,甚至号召统治当局镇压起义农民。农民起义军在1525年末已被各个击破而遭全面失败,闵采尔领导了缪尔豪森城的起义,城破后亦被杀害。个别地区坚持斗争达两年之久。

历史资料

农民起义的失败使德国封建势力有所抬头,1525年,支持罗马教皇的贵族诸侯组成同盟,决心消灭新教。支持新教的诸侯以萨克森选候为首也组成同盟相抗。双方展开激烈斗争,形成长期对峙,直到1555年,皇帝查理五世被新教诸侯打败后不得不订立“奥格斯堡和约”,规定各地诸侯和城市有权选择自己领地内的宗教,确立了“在谁的国家、信谁的教”的原则,新教取得合法地位。以后逐渐发展成德国北部、东部各地多属新教,南部与西部仍保留旧教亦即天主教的格局。

西欧其他国家对路德的改革多有响应,经过激烈斗争后也形成新旧教分立的格局,英国、荷兰信新教;瑞士则一分为二,有的州信奉新教,有的州保持旧教;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则属旧教阵营。旧教各国皆尊奉罗马教皇;新教在不服从教皇上是一致的,但派系甚多,主要的有德国的路德派,英国的国教派,瑞士和法国的加尔文派。一般而言,新教重视个人信仰,组织比较简单、平等,实现了资产阶级“廉价教会”的要求,其中尤以加尔文派关于发家致富取得成功即证明上帝的恩惠,提倡勤俭节约等教义。

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它推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进一步动摇的欧洲的封建制度。新教各派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社会内涵:在教义上体现了一种资本主义精神,在宗教组织上具有共和主义的色彩。

第四节 欧洲诸国绝对王权的形成

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城市发展起来的,尤以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等最为突出。但是,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却要求全国统一起来,建立强大的中央政权,对内取消地方割据,对外进行殖民掠夺。在当时的具体条件下,这些都通过绝对主义王权而逐步实现。

绝对君主制是从封建君主制发展的顶峰,是封建制度进入最后阶段的标志。它形成于资本主义因素在封建制度内部快速发展的时期,新兴的资产者和没落的贵族在这一时期相持不下,君主充当了矛盾双方的仲裁者和保护者,获得了较之先前更加强大、几乎不受限制的权力。君主依靠官僚体制和常备军,对国家进行集权统治。

历史资料

意大利的城市虽然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与政治,而且领先进行文艺复兴运动,但由于没有强大的王权,到16世纪以后就落后了。德国在16世纪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然而由于国家分裂加深,皇帝如同虚设,以后也长期处于衰落之中。只有英、法两国在16、17世纪建立了绝对主义王权,国势蒸蒸日上,成为西欧强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资产阶级壮大起来,相继发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由此可见,绝对主义王权虽然具有专制特征,在客观上却对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也可以说,这种“专制”王权统治的国家从本质上看仍是封建性的,但已具有一些近代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王权与城市、市民有一定的相互利用关系,也有人形容为王权和城市的联盟,因此它可以帮助资本主义的成长。但王权的专制与封建本质又决定了它和资本主义之间有不可避免的矛盾,当资产阶级在王国之内更为强大、更为成熟之时,革命就会发生而把国王送上断头台。这时绝对主义王权的历史使命便告终结。

英国的绝对主义王权开始于都铎王朝(1485一1603)。此朝开国之君亨利七世(1485—1509)致力于建立强大王权,务使臣民俯首帖耳,举国上下循规蹈矩,为此他主要依靠两支力量,一是乡绅之类的小贵族,二是城市的资产阶级,主要是工场主、商人和银行家,他们也希望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社会稳定的环境以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此后,亨利八世(1509—1547)又通过在英国大搞宗教改革而进一步加强了王权。他的改革不是为了推行新教,而是为了与罗马教会决裂,乘机夺取教会的收入和财产,因此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他通过国会颁布一系列法令,取消教皇法庭的最高权威,下令把英国向教廷交纳的税款全部转交给国王,后来还颁布《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统治者。这个改革不仅对王权有利,也对资产阶级有利,因为没收的教产经辗转变卖,有不少廉价落入他们手中,所以改革之后城市与工商业更见兴旺,而英国也成为一个奉行特殊的国教(国王为首之教)的新教国家。

英国绝对主义王权的顶峰是在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统治之时。这位女王终身不嫁,善于应付各种复杂的政治环境,始终紧紧抓住政权,同

历史资料

时也采取措施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建立强大的、长期稳定的中央王权之后,她集中注意于开展殖民掠夺,建立海上霸权。当时从地理发现、殖民掠夺中获得最大利益的是西班牙,英国要后来居上,便把西班牙作为主要的打击对象。西班牙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海军,自封为“无敌舰队”。伊丽莎白初时避免正面敌对,却让手下一些称为“海狗”的冒险家大搞海盗走私活动,扰乱西班牙航路并动摇其军心。最后,当英国海军已较强大,那些冒险家也升为海军大将并对西班牙作战富有经验之时,双方便展开决战。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大举入侵,英国便给予痛击。西班牙兵舰体大笨重,运转不灵,在英国轻快战舰的攻击下几乎全军覆没,130余艘大舰只剩50余艘死里逃生,大败而归。从此英国成为海上强国,大力开展殖民掠夺,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法国的绝对主义王权表现得更为直接和典型,所谓“绝对主义”,便是指国家权力绝对垄断于国王手中,国王的决定和行动不受任何限制。在英国,由于有国会存在,国王一般通过国会行使权力,以国会认可表示民众与国王一致。当然,实际上国王仍有很大的专制权力,他(或她)可以任命和撤换大臣和一切官吏,国王命令朝野上下都须执行。不过,英国专制王权并不那么绝对。而法国王权加强后却更为咄咄逼人,其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路易十四(1643——1715)。

路易十四5岁登位,当时的政治形势并不稳定。在此之前,路易十四的父亲路易十三在世时得到精明强干的宰相黎塞留的协助,加强了王权,打击了闹分裂的贵族。但路易十四冲龄即位的弱点却使这些贵族认为有机可乘,掀起了动乱。幸好黎塞留的助手马扎然接班而任宰相,他坚决执行其前任的加强王权政策,对反抗中央的贵族严厉镇压,为日后路易十四把专制王权发展到顶峰奠定基础。在经济方面,黎塞留和马扎然都积极奉行重商主义政策,促进出口,限制进口,鼓励国内工业生产,发展海外贸易和航运,进行殖民掠夺。其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银货币以供王权的军政需要,客观上却有利于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路易十四在1661年亲政以后,就把国家一切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中。据说他曾扬言“朕即国家”,经考证这可能

历史资料

不是他的原话,但他一生的作为都是这句名言的体现。他选择太阳作为自己的标志,自封为太阳王,绝对高高在上,王权不容任何别人染指。他自任行政首脑,宰相一职被废除,大臣都是他的手下,不过一群办事人员,他们只有一种任务,即服从国王的指示。一切军政事务都由他个人裁定,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他的政令就是法律,甚至可以任意改变国家的根本法;他还是最高法官,可以审理任何案件或否决任何法庭的裁决,通过一纸“密札”(盖有国王封印的命令)就能不经审讯不说理由而逮捕、监禁甚至处决任何臣民;他还可以任意支配国家收入,他的军政与宫廷花费全由国家负担且不需记账、无人监督,同时他还可任意强征新税,认为国王有绝对之权处置臣民财产。当然,在这种专制高压统治下,

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是没有自由民主可

言的,书报检查严厉,对国王的任何批

评和不同意见都会遭到镇压和迫害。不

过,在文艺复兴已深入人心的形势之下,

他的专制统治也强调发挥文明精神,照

顾社会福利。他自称国王是通过工作并 路易十四视察皇家科学院

只为了工作进行统治,而工作的中心除了加强王权而外,也包括富国强兵、文化昌盛的内容。在路易十四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统治下,法国终于成为欧洲第一大国,他把法国的绝对君主制推向极盛的同时,也使法国的政治、司法和财政达到高度的统一,根除了地方割据和民族分裂的隐患。贵族降为王权的附庸,资产阶级却随工商业的兴旺而日益壮大。法国的古典主义文艺丰富多彩,硕果累累,路易十四倾全国人力物力、集中文艺精英而建设起来的凡尔赛宫成为欧洲各国宫廷文化的楷模。

路易十四的绝对主义王权积极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马扎然临死时向国王推荐他的助手和管家柯尔柏为理财能手,以后柯尔柏一直是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在贯彻重商主义方面贡献很大。他先后两次大提关税,几乎排斥了英荷等国毛纺织品的进口。他还极力招徕外国的能工巧匠在法国定居开业,把荷兰的织工、瑞典的船匠、威尼斯的制镜技师、德国的冶金专家都请来法国

历史资料

工作,大力发展官办手工工场,生产高档工艺品,既提供凡尔赛宫廷需用,也畅销于欧洲各国。据统计,在柯尔柏当政20年中,法国官办手工工场由68个增至113个,民间工场作坊也成倍增长,法国在工商业方面进入欧洲强国之林。此外,柯尔柏重视海外开拓,组建东西印度公司推进殖民贸易,西印度公司针对美洲,东印度公司则面向亚洲。法国还在加拿大、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殖民地,法国海军成为一支强大力量。在国内,除了扶植工商业外,柯尔柏也注重农业生产,提倡种麻植桑,改良马羊品种,开凿运河,兴修道路。他的重商主义政策大大充实了国库,对法国资本主义和民族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法国的绝对主义王权在路易十四之世达到顶峰,此后便每况愈下。18世纪时,路易十五荒淫无耻,路易十六庸碌无能,终于使专制王权成为人人切齿痛恨的“旧制度”,被法国大革命的烈火烧得一干二净。

第五节 尼德兰革命

尼德兰即荷兰语“低地”,指莱茵河、马斯河、些尔得河下游和北海沿岸一带地势低洼的地区,大约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以及法国东北部。在中古初期,它是法兰克人王国的一部分,在中古后期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但政治上一直辗转隶属于外国王侯。16世纪,它由于封建婚姻继承关系而转归西班牙国王。当时尼德兰人口众多,工商业繁荣,有城市300余个,号称城市之国。当德国兴起宗教改革后,尼德兰城乡民众热烈响应,却遭到西班牙国王及其委派的总督残酷镇压,于是尼德兰各地以城市为中心开展了长期而

艰苦的反西班牙统治

的斗争,史称尼德兰

革命。

从16世纪60年

代开始,尼德兰人民

反抗西班牙的斗争进

人高涨阶段。许多城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

历史资料

市出现群众为反对宗教迫害而和西班牙军队发生武装冲突的事件。当时不仅新教的加尔文派在尼德兰广泛传播,城市平民中还流行激进的再洗礼教。这派教义主张每个基督徒成年后应再受一次洗礼,同时强调为信仰献身的精神。有许多再洗礼教的布道者在平民大众中很有威信,他们同情人民疾苦,宣传政治经济平等,号召与西班牙当局和大主教会血战到底。尼德兰的上层市民和资产阶级多数信奉加尔文教,他们以当地贵族奥兰治的威廉为首,要求停止宗教迫害,恢复地方自治。1566年8月,尼德兰许多城市爆发破坏圣像的起义运动,起义者冲进教堂和修道院,打毁圣像,消灭各种圣徒遗物,没收教堂财物,销毁账目,使罗马教会威信扫地。尼德兰17个省中有12个燃遍起义烽火,被破坏的教堂达5000座之多,革命呈现风起云涌之势。 在革命怒潮面前,西班牙统治者进行疯狂镇压。1567年8月,西班牙国王委派以残暴著称的阿尔发公爵任尼德兰总督并率大军镇压。他扬言即使在尼德兰斩尽杀绝也要比将它让给魔鬼(指新教徒伪好。他逮捕大批起义者,不经审判即处以死刑,甚至对未参加起义的人也以不起来反对异端的罪名加以杀害。他还狂征暴敛,企图以重税使尼德兰经济崩溃。可是,他腥风血雨的恐怖统治只能激起人民更强烈的反抗,工农大众和革命市民继续高举武装起义的大旗,并组成号称“森林乞丐”和“海上乞丐”的游击队水陆并进,袭击西班牙小股部队,处死反动的天主教神甫,拦截西班牙船队,进攻官兵据点。这种人民游击战争的形式给反动派以沉重打击。1572年4月,一支海上游击队攻占了西兰岛上的布里尔城,这次大捷立即成为各地大规模起义的信号,并取得胜利。同年7月,奥兰治的威廉在北方各省会议上被推选为总督,统率各省联军,北方宣布独立。阿尔发气急败坏,疯狂反扑,对许多城市实行野蛮的洗劫,但不能挽救西班牙在北方的失败,连他本人也被撤职招回。

北方独立后,各省起义军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斗争继续激烈进行。1573-1574年发生了著名的来登保卫战。荷兰滨海的起义城市来登被西班牙大军包围,全城军民英勇奋战,从1573年10月一直坚持到1574年8月,决不投降。来登四郊的农民和海上乞丐游击队都来支援围城中苦斗的军民,他

历史资料

们决堤放水,淹没敌军,终使西班牙人撤退。来登保卫战的胜利给各地的革命斗争以极大鼓舞。仍处于西班牙统治下的南方各省进一步掀起武装斗争,1576年布鲁塞尔爆发起义,第二年根特、安特卫普也发生起义。但西班牙对南方控制极严,这里的市民上层和贵族也有妥协倾向,南北出现分歧。1581年,北方各省宣布成立联省共和国,正式建立资产阶级的民族国家。1585年,西班牙军队占领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南方革命遭到失败。但北方继续与西班牙作战。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消灭,威风大减,荷兰共和国的胜利大局已定。

但西班牙仍不肯承认失败。直到1609

年,才被迫和荷兰订立12年的休战协定,

事实上承认了共和国的独立,而它和天主教

各国正式承认荷兰独立则在1648年三十年

战争结束之时。

尼德兰革命是以反对西班牙专制统治

的民族独立运动为表现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西班牙军队投降

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这次革命并不彻底,由于南方的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还依赖西班牙,他们在革命中软弱动摇,甚至投降叛变。革命后,富商和贵族寡头把持政权,政治体制中还残留着封建君主制的因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础十分薄弱。受此影响,荷兰的经济很快从繁荣跌入衰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彻底的革命为其扫除障碍注入活力。

第一章 16世纪的欧洲

第一节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一、知识要点概括

1.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意大利诗人但丁。

2.被称作文艺复兴的第一个人文主义者、“文艺复兴之父”的是意大利诗人、学者彼特拉克。

历史资料

3.被称为文艺复兴鼎盛时期“三大杰作”的是《最后的晚餐》、《最后的审判》、《雅典学院》,作者分别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复兴: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从表面上看,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实际上这场运动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运动中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成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代的主流思潮,它体现了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其特点是重视现世生活,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反对消极的人生态度;在文学艺术上表达真情实感,反对虚伪造作;重视科学经验;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锢人性;主张乐观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主义,有一定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就是在人文主义人生观的指引下开拓和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的。

3.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文学家、诗人,

4.彼特拉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文学家、诗人。

5.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文学家,

6.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伟大的艺术家,他多才多艺,既是画家又是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

7.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著名的画家和建筑家。

9.马基雅维里: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

10.塞万提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三、简答题

1.简述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发生的原因。

历史资料

(1)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在意大利。

(2)大量博学多识的学者定居于意大利富裕城市中,他们对古罗马文化深感兴趣,并得到了城市共和国统治者和豪商巨贾的支持。

(3)意大利有着独特的文化环境。

2.列举文艺复兴时期至少10位人物及其代表作。

但丁,《神曲》;

3.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恢复了人的地位和尊严,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1)人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的进取精神。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2)文艺复兴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为17、18及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3)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了大量的艺术精品以及文学著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的无价瑰宝。

(4)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奠定了基础。它打破了经院哲学的一统局面,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商业革命?它是怎样发生的?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何作用?

3.为什么说15、16世纪是世界近现代史的开端时期,谈谈你的看法。 拓展学习书目:

1.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

2.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上、中、下),商务印书馆,1988年。

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两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99年。

历史资料

名词解释:

新航路的开辟 迪亚士 哥伦布 马赫迪起义

达·伽马 麦哲伦 商业革命 贝尼托·胡亚雷斯 人文主义 但丁 达·芬奇 凡尔登战役 米开朗基罗 莎士比亚 伊拉斯谟 “苏黎世三人团” 新教 马丁·路德 德国农民战争 “欧洲人内阁” 加尔文 绝对君主制 尼德兰革命

简答题:

1. 开辟新航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 简述开辟新航路的主要过程。

3. 新航路开辟后,殖民地贸易与以前的东方贸易有何差异?

4.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有何影响?

5. 简述商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6. 文艺复兴于14世纪中叶肇始于意大利的原因是什么?

7. 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8. 简述弗兰西斯·培根对近代资产阶级唯物论哲学发展的贡献。

9. 布鲁诺在天文学上的贡献是什么?

10. 简述伊拉斯谟的人文主义思想。

11. 试述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及其人文主义思想内容的特点。

12. 意大利“艺术三杰”的代表作及特征是什么?

13. 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走向衰落而艺术呈现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14. 概述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15. 14—16世纪,西欧教会民族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16. 简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宗教纲领和政治纲领。

17.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意义

18. 路德新教在德国迅速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19. 分析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原因。

20. 分析德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后果。

历史资料

21. 闵采尔的宗教和政治理论观点是什么?

22. 德国农民战争的失败原因及其意义?

23. 为什么说加尔文教更适合资产阶级的要求?

24. 分析路德“唯信称义”与加尔文“预定论”的关系与区别。

25. 分析英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影响。

26. 简述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具体内容。

27. 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28. 简述法国专制制度的基础及集权表现。

29. 简述16世纪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及特点。

30. 尼德兰南、北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1. 分析尼德兰革命的原因。

32. 简析16世纪尼德兰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及各阶级对革命的态度。

33. 分析尼德兰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tu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