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2 06: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标或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帮助大学生树立较为远大的理想,坚定实现理想的信念。 授课类型 讲授和讨论 授课时间 第 2 周第 4-6 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想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2、实现理想的基本方法。 教学进程(包括基本内容、环节、步骤): 教学时数:3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板书) 理想信念是青春的光和热。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同学们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板书) 诗人流沙河的《理想》欣赏: 理 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既,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的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却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板书)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涵义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与设计。 2、理想的基本特征。 (1)超前性。理想来源与现实,又高于现实。 (2)现实可能性。理想是建立在现实发展的客观规律上,经过努力之后能够在将来变成现实的一种想象。 幻想:幻想是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一种想象。幻想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在现实中不能实现,但在将来有可能实现。如“嫦娥奔月”。 空想:完全违反自然规律的想象,在将来也不可能实现。如“永动机”、“长生不老”。 (3)实践性:理想不会凭空实现,而是要通过实践来实现。 (4)时代性:人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理想也是如此。不同时代的人会有不同的理想。 (5)发展性: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的理想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理想。 3、理想的种类。 (1)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2)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3)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个人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1、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点 (1)稳定性。信念是在人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生活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并化为内在的情感。一定的思想观点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感情上的强烈支持因此,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2)层次性。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如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事业、学业和生活等方面,都会形成相应不同层次的信念。面对信念的多样性,一方面要承认这是正常现象,不宜强于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信念也有共通之处,从而形成社会的共同信念。同一个人的不同信念之间常常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为有面构成的信念体系。其中,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由于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因而它就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 (3)坚强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3、信念与理想、信仰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废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 例如,信仰宗教就是一种虚幻的信仰,信仰马克思主义,则是一种科学的信仰。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信念就是推进的风帆。没有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1、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人生是一个在实践中奋斗的过程。要使生命富有意义,就必须在有意义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无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复杂,都可以使人透过乌云和阴霾,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2、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进取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有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动力。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 3、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人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另一方面又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信念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同学们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状况和人自身状况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具有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表明理想信念与做什么人关系重大。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目标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因此,同学们应当高度重视对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问题,努力树立起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一生有意义、有价值,富于成就、充满自豪。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任务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个人的成长成才也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本领。同学们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4、坚定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一个人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并非只有成功与鲜花,也可能遇到挫折和失败。同学们一定要对此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是在逆境中奋起,还是在逆境中消沉,常常成为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撑和强大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敌强我弱、极端困难和严酷的条件下,领导人民占用各种艰难险阻、夺取革命胜利,就是由于党教育、培养了一批批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革命战士,他们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唤醒了民众,占用了敌人,在和平建设时期,千百万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同样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克服重重困难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在建设和改革的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所承担的任务与以往不同了,但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同样需要学习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像他们一样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图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的精神武器。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图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在当今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民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率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和当代大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大有作为。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邓小平的图片)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开创性的、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遭遇了这样那样的挫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同学们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自觉地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健康成长成才。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图片)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十分辉煌的文明,为人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类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但是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为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探索和斗争,许多志士仁人为之流血牺牲,但都没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得利 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经过新中国成立50多年特别是近2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共同奋斗。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图片)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图片)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导了正确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刘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理念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联系在一起。过去曾有种种同情人民群众的思潮或学说,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真正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说话,反映和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指南。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图片)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并没有停留在19世纪。作为一个以指导革命与建设为己任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就但不排斥而且最能够吸收、提炼人类创造的一切科学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150多年来,它不断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共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历史。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图片)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中的学说,而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一个半世纪以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走向。虽然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挫折,但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改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所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具有光明的未来。同时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繁荣,乃至与全人类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科学预见。(图片)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图片) 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学说、一种制度,更是一种实践,需要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胡锦涛指出,“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前进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2确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一切有志于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大学生, 2

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

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22页。

要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积极贡献力量。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有人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国间隔着湍急的河流,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可能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奋斗。实践,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励志警句。例如,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3;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4;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5;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6。(一张上述名人的图片) 这里的“志”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二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 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 1、立志当高远。(周恩来图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是青春的火焰,是生命的动力;远大的志向如太阳,唯其大,才有永不枯竭的热能;如灯塔,唯其高,才能照亮前进的航程。有志者,事竟成;有大志者,人生事业才能辉煌。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量,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大量事实告诉人们,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对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鸿鹄之志,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周总理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代知识分子,青年时期就立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2、立志做大事。(孙中山图片)“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当年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其中 34

《论语·子罕》。

《墨子·修身》。 5

曹操:《步出夏门行》。 6

《诸葛亮·文集诫外甥书》

的道理,就是希望青年人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而不要以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人生的理想。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论从事什么具体、平凡的工作,只要是与这一伟大事业相联系、是服务于祖国和人民的,就值得我们去做,就是大事。新时代的大学生生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真正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怎样实现个人理想? 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如果一个人不顾自身所处时代的召唤,脱离自己所归属的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的需要,把个人理想等同于个人奋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天马行空,独来独往,那么,不仅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是错误的,而且这种追求因为脱离了国家、民族和时代的需要,往往也是难以实现的。 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需要,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做出最大的自我牺牲,使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设计与追求,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这一社会理想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价值导向性。能够指导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形成自己在生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理想信念。那种认为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无关,甚至认为社会理想压制个人理想的看法,是对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关系的误解。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之中,通过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来实现个人理想,是大学生的正确选择。 3、立志须躬行。(图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中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语重心长地对青年学子们说,踏踏实实、循序渐进,与雄心壮志、力争上游并不矛盾,不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就无法攻尖端、攀高峰,有时表面上看好像是爬上去了,但实际底子是空的。华罗庚认为,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否则就不叫雄心壮志,“雄心壮

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7 伟大出自平凡。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我们每做好一项工作,都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都是为通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铺路搭桥。只要是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劳动者,都是伟大的。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有到来,最现实、最需把握的是今天。与其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作美妙的幻想,不如在旭日东升之际勤奋投入工作;与其在垂暮之年因理想未能实现而懊悔不已,不如趁风华正茂之时躬身实践、奋斗不止。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图片)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在现实生活,人们对于理想的美好有着充分的想象,而对于理想实现的艰难则往往估计不足。渴望早日实现理想,希望顺利实现理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实现理想设想得过分容易,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缺乏思想准备,那就会影响理想的实现,甚至会导致人们在困难面前对理想失去信心。因此,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苦性和曲折性。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社会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图画: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 个人远大理想的实现也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科学家的图片)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司马迁图片)(张海迪图片) 执著追求的人总会经历顺境与逆境等不同人生境遇,并感受着顺逆中的甘苦、福祸与荣辱。在顺境中前进,如同顺水行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中的宽松气氛、优越条件,易使人滋生骄娇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在逆境中奋斗,犹如逆水行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艰辛,才可能成功。但是,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不是消解了实现理想的可能性。事物常常具有两面性,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标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获。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炼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和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倒和压垮,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惨遭宫刑之祸,蒙受 7

《华罗庚诗文选》,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88页。

莫大的不幸,但他苦而不悲,孤而不堕,以历代身处逆境而有作为的圣贤为师。他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屁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8他以此激励自己,终于在逆境中以顽强的毅力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 迎高潮而大上,乘顺风而快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是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的方式;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是将压力变成动力之所为。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因此,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持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3、理想的实现需要有献身精神。(吴运铎图片)(袁隆平图片) 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只有勇于献身、不畏艰苦的人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在追求理想的过程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在革命战争年代,仁人志士们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多少流血牺牲,鼓舞着他们不畏牺牲、不懈奋斗的,正是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李大钊曾指出,“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高的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煞费苦心的境界,愈能感得一种冒险的美趣”,“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9为崇高而献身,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理想的最根本的条件。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李运福图片) 理想之花灿烂,理想之果甘美,但要使理想开花结果,必须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重任的当代大学生,应当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坚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品质。 1、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 (1)理想的大学生活与现实的大学生活的反差: 理想的大学生活:“幽雅宁静的环境、博学多识的老师、浩如烟海的图书、五湖四海的学友、 89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91、692页。

丰富多彩的生活”。 现实的大学生活与理想有较大差距。 ? (2)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 “我渴望成为雄鹰在蓝天上搏击翱翔,然而在生活中我是一只无人知道的小小鸟;我希望自己有毅力,却常常屈服于自己的惰性;我希望自己才华出众,然而我在同学中却普通得再也不能更普通了” (3)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 毕业求职时,理想中的职业没有,有的只是自己不想做的工作;或有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但待遇不理想。 (4)道德理想与现实道德水平的差距 理想:人人都能大公无私、相互关心; 现实:有一些人较自私,对人漠不关心。 2、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意志条件。 (1)正确认识和把握现实 现实中“真善美”和“假恶丑”并存是正常现象; 正是现实中还存在种种不足,才给我们表现自己提供了种种机会。 (2)正确看待理想 理想总是高于现实,所以,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与理想有一定距离也是正常现象; “十年磨一剑”,实现理想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暂时还没有实现理想也是正常现象; 理想有很多种类和层次,当我们的理想不能全部实现,但实现了其中一部分,那也是一种成功。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1)实现理想,要有恒心。“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2)“条条大路通罗马”,当一种方法效果不太好时,我们还可以试一试“触类旁通”,也许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3)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当遇上挫折时,能自己调节好心态。 方法:分散注意力、自我平衡、合理宣泄、升华。 讨 论 1、评“知足长乐”与“这山望了那山高”。 2、谈“立足现实”与“远大理想”。 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手段,讲授、讨论等方法。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1、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3、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4、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5、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2年5月16日。 6、胡锦涛:《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0年12月21日。 教学后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tp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