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复习纲要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03 23: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老年社会工作》复习纲要

一、人口老龄化

指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提高的过程,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老龄化”有两种含义,即人类个人的个体老龄化和人类整个人口的群体老龄化。 1956年《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 联合国

1982年 世界老龄问题大会 维也纳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1.我国老年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 婚姻状况、户居状况、受教育状况、劳动参与率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方面

(1)劳动力资源供给 (2)社会储蓄和投资 (3)消费和产品结构 (4)社会养老保障 (5)医疗保障、保健康复方面 (6)老年人日常生活方面 (7)老年人社会生活方面 (8)代际关系及社会公平

3.表格部分 婚姻状况:(1)结婚率高,离婚率低 (2)丧偶率高,再婚有配偶率低 户居状况:(1)老年人独居比例低 (2)三代户是最主要居住方式。 家庭和户居状况:随着年龄的增大,三代及三代以上户的比例趋向于不断提高 受教育状况:(1)识字人口已超过文盲和半文盲 (2)城乡受教育水平差异较大。

(3)受教育程度的性别差异较明显

劳动参与率:(1)高于发达国家,低于发展中国家(2)男性高于女性

(3)农村高于城镇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心理学基础

1、老年人个体的心理老化理论:摹本理论、行为学说、脱离学说、适应学说 (1)摹本理论:认为老化现象作为成熟期后所表现的变化是发育期的一种复制。

(2)行为学说:认为随着个体年龄的增加,感觉、直觉、认知功能、精神运动功能、记

忆、思考、学功能力、感情以及综合性格的适应性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从年龄来看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3)脱离学说: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在社会中与他人的联系越来越少,关系也

越来越弱,最终造成了个体与社会的相互脱离。

(4)适应学说:认为老年期的主要变化是人际关系的变化,是自信心和自尊心最容易受

到威胁和伤害的时期

2、老年人心理及人格类型理论

(1)人生回顾理论:布特勒认为老年人已经认识到自己时日无多而接近死亡,因此在心

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人格特征上出现怀念往事的现象。

(2)老年人格类型理论:莱卡德等按人格的调适状况将老年人分为成熟型、摇椅型、防

卫型、愤怒型和自怨自艾型五种。

(3)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

(4)皮克的人生后半期七阶段发展论:

四、老年人智力的变化

智力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点,在人们具体的行为活动中显示出来。分为晶态智力和液念智力两种形式,晶态智力主要是后天获得的,与知识、文化和经验的积累有关。液态智力主要和神经的生理结构与功能有关。研究证明老年人的智力退化的主要是液态智力;与此相反、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晶态智力不仅没有衰退,反而会有所提高。

五、老年人记忆的变化

(1)初级记忆与次级记忆:从记忆过程来看,老年人的初级记忆较次级记忆为好。 (2)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从记忆内容来看,老年人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减退缓慢。 (3)再认与回忆:从再认活动来看,老年人再认能力明显比回忆能力好。 (4)日常生活记忆:老年人对日常生活记忆的保持较好。

六、老年社会学的理论

老年社会学的理论是继生理学、心理学之后的又一角度的研究。它是旨在从社会学的角度解释个体老龄化的原因,解释个体老龄化的过程,总结个体老龄化和适应老龄化的社会学规律。

1、功能派: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角色理论、连续性理论、

年龄层次理论、现代化理论

2、互动派:社会交换理论、相互作用理论、老年亚文化理论、 3、冲突派:老龄化的政治经济理论

七、老年个案工作的涵义

是以生活适应不良的老人及其家庭为对象,以专业社工的价值理念为基础,运用有关人类关系与个人发展的各种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和需求,以个别化的方式帮助其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调适其外在环境的社会关系,并运用社会资源来改善或恢复其社会功能,引发个人潜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工作过程。

八、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模式

(1)心理社会模式 (2)行为修正模式 (3)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模式 (4)危机调适模式 (5)任务中心模式 (6)过程行动模式

老年个案工作的本质是协调老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恢复和增强个人或者家庭的社会功能。

九、心理社会模式

1、心理社会,是指人是由生理、心理及社会各部分组成,而其中的互动作用更加促成了各部分之间不断地彼此影响。心理社会模式将系统理论中的“人一环境”这个概念运用到个案工作的过程中,强调人、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互动影响三个方面的要素。 运用心理社会模式帮助老年求助者的过程

1)建立专业关系 2)收集相关资料 3)整理分析 4)确定服务模式 5)执行计划 6)评估与结案

2、心理社会模式的类型 (1)直接治疗:

A支持性的技巧:其运用过程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开始接触时十分重要的过程。 B直接影响的技巧:主要通过强调、建议、忠告、坚持、积极说服和实际干涉等方

法,直接或间接地表示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对案主的行为施加影响。 C反映性的技巧:具体表现为探讨、描述和疏通等。 (2)间接治疗:

霍利斯认为工作者通过扮演提供者、资源获取者、倡导者、经纪人等角色,运用支持、直接影响、宣泄、反应讨论等方法和技巧来为案主提供治疗。

十、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模式

1、艾利斯认为,人天生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信念,此外,人还容易受到环境中他人的影响而产生一些非理性信念。认为,人有选择自己思想、情绪及行为的能力。该模式强调思维、信念在个人问题上的作用。它的主要观点是,人们的情感不仅是受到所发生事件本身的影响,更是人们对情境或事件的想法、信念或自圆其说的结果。

2、ABC理论:A是指引发事件或情境;B是指与事件有关的信念;C是因信念或想法所产生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后果。艾利斯认为,这种非理性的信念一般具有抽象化、绝对化和普遍化的特点。也就是说,非理性信念将一些个人合理的需求转化成为了一种绝对性需求,而当这些绝对性需求无法满足时,就会产生个人的心理失调。

3、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模式认为,有效的帮助就是对个人的非理性信念(绝对性的想法)或自我对话进行探讨,也就是对非理性信念进行识别和辩论。这样,D(识别和辩论)就成为了介入过程的核心活动,而且,借助D又重新对问题情境及所引发的事件A进行新的评估(E)。于是,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模式的整个处遇过程就变成了A—B—C—D—E的顺序。

十一、老年社区工作的分类和目标

(一)罗夫曼从目标及其达成的角度,归纳了“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两个类别; 任务目标主要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包括完成某些具体的任务,达成某些社会福利的目标,满足社区的某些具体性需要。

过程目标主要是为了完成任务目标而做的必要工作。

(二)谭马士提出了社会工作目标的“二分法” ,认为社会工作目标可分为两个方面。 1、分配资源:社区工作主要是组织社区居民,就居民日常的切身事情,争取合理而平均的资源配置,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2、发展市民:通过社区工作促使公民权发展,培养与增强居民的政治能力,让居民掌握更多的政治知识和技巧去参与政治事务,并逐渐提高信心和能力来影响政党和政府,以督促政党和政府的运作。

十二、老年社区工作的模式

1、三种模式:社区发展模式 、社区组织模式 、社区教育模式

2、工作的两个层面,一是发展老人的社区支持网络,以照顾老年人的社区生活;二是通过社区集体行动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集体解决老人在社区生活中所遇到的共同问题。

十三、老年社会工作评估的依据和实施条件 1、评估的依据

(1)案主的口头叙述。 (2)测量表。 (3)间接来源。 (4)心理测验。 (5)非语言行为观察。 (6)家庭访视或外访。 (7)工作者的经验直觉。

2、评估实施的条件

(1)物理环境 (2)选择最佳时机做评估 (3)解释评估的目的 (4)保密问题。

十四、老年社区照顾的类型

巴利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社会等状况,把社区内的老年人养老分为

1.社区内照顾:是一种机构形式的照顾,由社区内的专业机构或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为受助者提供专业性的照顾。

2.由社区照顾:是一种非机构式、非住宿式的照顾方式,根据受助者的实际需求,确定照顾方案,让受助者可以在家中接受社区内专业、非专业的人员提供的综合性照顾。包括家庭照顾、居家照顾、日托照顾。

十五、老年个案管理

是社会福利服务援助技术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它不仅包含了个案工作,也包含了对老年人与家庭照顾者所持续提供的实质性协助,是在去机构化、社区服务的去集权化、多重居家服务需求的案主人数增加、照顾服务的去分散化、对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和照顾者需求的认知增加,以及成本抑制需要的基础上发展来的。

是随着社区照顾的推行,从传统的个案工作当中发展出来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模式。

十六、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1984、85年,全国社会福利会议提出将社会化的福利制度作为城市民政工作的重点,要求建立社会福利服务网络。

1987年,民政部提出了社会服务的概念,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 1989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实现社区服务网络化(杭州) 1993年,《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 1994年,全国社区服务经验交流会议(上海) 1995年,《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

十七、社区工作者的专业角色:辅导者 治疗者 倡议者 同行者

十八、老年机构照顾的种类与服务

? 特殊护理院:是技术层次要求较高的机构,一般必须提供24小时的护理照料,老年人也以卧床不起的病人居多,或是行动极为不便的慢性病老年人患者。

? 护理型养老院:要求技术层次较高。一般须提供24小时的有专业督导的、健康模式的护理照料服务。

? 康复保健型养老院:康复保健型养老院主要是为那些疾病已经得到治疗、病情较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to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