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更新时间:2023-05-16 09: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 构的变动(1)

德州一中高一历史组

李刚

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 济结构变动情况。

讨论:两次鸦片战争后, 列强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攫取 了哪些政治经济特权来加强对 中国的经济侵略?

一、 列 强 攫 取 经 济 特 权

途径: 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鸦片战争: 中法《黄埔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

鸦片战争: ①中国门户被打开:五口通商 ②失去关税自主权: 英国进出口货物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变更税例须与各国官员商议。

门户进一步打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A.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B.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传教和经商 C.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总影响:(2)削弱了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 海关成为经济侵略、渗透的重要据点。 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大门向整个 资本主义世界开放。

(1)外国经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扩大了外国 对中国的商品倾销,造成中国旧式航运业的衰落。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频繁来九江的外国商船

二、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市场

阅读教材中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情 况表和附件“阅读与思考”中提供的 材料,思考: 1.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呈现怎样的 趋势? 2.分析、讨论出现这种趋势的 原因。

第一阶段: 鸦片战争后 ① 西方国家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的狂潮。 ②但输入总额并没有持续多久。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中国人民生活贫困,购买力弱; 鸦片贸易使大量白银外流; 生活习惯的差异,外国商品在中国暂没有市 场…… 第二阶段: 19世纪60年代后 西方廉价商品大量涌入,从通商口岸到内地。 鸦片战争后,大量洋货涌入上海通商口岸。 图为1891年上海码头外国船只卸货情景。

三、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传统的经济结构: 小农经济 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商品经济只是小农经济的一种补充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业

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1.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减少了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成分, 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2.小 农经 济解 体在 全国 不尽 相同

难民

中国逐渐依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中国 传统的社会经济以及社会结构发生变 化——买办迅速发展成一个新兴阶层。

20集电视连续剧《买

办之家》的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天津。全剧通 过对一个买办家庭及其广泛的社会关 系的全景式的描写,展现了100年前 的中国社会与历史风云。

《买办之家》剧照

探究:你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结构的 变化?参考:(1) 是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农民、手工业者破产,处境悲惨。 (2) 冲击了旧的经济结构,传播 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 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 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知识结构探究 不平 攫取 西方列 迫签 等条 强的侵 约 略战争 政治 经济 特权

大量洋 导致 传统经济 导致 结构的逐 货涌入 步瓦解 中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tc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