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隐喻认知与新词的语义变化

更新时间:2024-03-06 06: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隐喻认知与新词的语义变化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步伐的加快,新词新语层出不穷。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现象,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语言之中。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人类语言中隐喻的运用,阐释隐喻和词语发展的关系,以便加强对新词新语或旧词新意的理解。

关键词:隐喻认知 语义变化 山寨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时代发展步伐的加快更加促使了新词语的诞生。认知学的兴起和发展为词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隐喻是人类重要的和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语言中隐喻的运用,阐释隐喻和词语发展的关系,以便对隐喻和认知语言学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加强对新词语的理解。

一、什么是认知隐喻

传统的隐喻研究一般把隐喻当作一种普通的修辞手段。现代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刘丽2004)。著名学者汪榕培认为隐喻是人们用一个领域的经历的用语来表达另一个领域的经历。经常是用日常生活领域的用语来表达抽象的或者新的经历(汪榕培2003)。网络中出现的很多新词语就是这样产生并被人们接受的。学者赵艳芳也认为,语言深深扎根于认知结构中。而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赵艳芳2000)。隐喻创造了新的现实,隐喻把这种现实限定在语言之内,从而使运用语言的人易于接受(刘丽2004)。如3Q 为”Thank you ! “,B4/BS说成是“鄙视”,RPWT 意为“人品问题”,BH 意思是“彪悍”,HC意思为“花痴”,等等。

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人类使用隐喻,可以分为被动与主动两种情况。被动就是人类在认识事物时的限制,或者由于语言中缺乏现成的词语或表达方式,而不得不用的另一种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其结果就是隐喻。所谓主动使用隐喻的情况, 就是使用者事实上已经认识到两种事物的差别,或者语言中存在着现成的词语或表达式,但为了更好地表达他的意思,获得更好的交际效果,他选择用另一种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束定芳2000)。

二、隐喻是词语的变化机制

隐喻与词义的转移,认知语言学认为, 语言不是直接反映客观外在世界的一面镜子, 在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个中间层次, 即人的认知。人类存在于客观世界中, 在与客观世界进行互动的过程中, 对其进行认知加工, 形成身体经验、认知策略、文化规约等方面的概念结构, 通过语义反映出来。也就是说“概念和意义是一种基于身体经验的心理现象, 是人类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与客观世界互动的结果”(王寅2002)。最终必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来分析(Langacker 1987)。由于客观世界及人类的认知水平都处在不断发展深化之中, 所以语义体系也不可避免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tb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