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更新时间:2023-07-26 21:3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第11卷第2期

企业成本管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周一萍

【摘

要】成本管理是企业运行管理的重要组成本分,而建立一个适应企业生产运营模式的成本管控体系,是降低产品成本、提

“低成本,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高效率”为视角,系统地分析了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路径。

【关键词】成本控制;考核机制;管控体系

【作者单位】周一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所谓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就是在企业建立有序的、规范可操的和可持续改进的多维度和多视角的成本调控机的、制,使管理效果的取得从一种偶然性变成是多种必然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管控模式。

一、现阶段企业成本管控体系

SG公司已经有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目前,涉及到公司运营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产品产量、大宗原燃料价格、铁前原料消耗结构、钢坯钢板的产品结构、降本任务、十大类可控费用、职能部室费用等方面,并通过内部的成本管控,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一)成本的预算控制。以年度成本预算为准绳,以月度成本预算为目标,将月度预算的各项成本费用指标下达至各作业部和职能部室,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分解到区域和班组,并实现责任到人。

(二)成本的事中控制。即成本过程控制,主要是发挥财务部的控制作用,按成本项目和费用要素,对产品生产环节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建立周预测制度,根据每周的实际预测全月成本及降本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与月度消耗情况,

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反映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实现成本的动态预测和持续优化。

(三)成本的分析控制。是对生产过程各项成本费用指标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成本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四)成本的考核控制。是对成本的结果进行事后控制,建立成本管理奖惩机制。通过对降本增效的成本责任人进行奖励,而对未完成成本指标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以促进成本责任人降本增效积极性的不断提高。

上述四种成本控制措施,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其中,预算控制是基础,过程控制是保证,分析控制是完善,考核控制是手段。成本管控机制的目的就是实现产品成本的降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成本管控体系的持续完善

随着成本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现阶段的成本管控机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细化的成本管理要求,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结合公司成本管理细化的方向和要求,重点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建立健全各级成本管控组织。成本管理涉及并渗

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必须推动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各职能部室和作业部建立自上而下的成本管控组织,将各项

成本费用指标进行分解落实,让每一位员工明确所承担的成本指标和降低成本的任务,积极地参与降低成本的工作。

1.建立工序成本管控组织。在工序建立成本管控小组,以责任成本为中心,将指标细化分解,层层落实,形成指标网络管理模式。所有承担成本指标的责任中心要依据成本管控小组每月下达的成本目标进行逐级分解,建立由责任中心一把手领导负责,生产、技术、设备等人员参加的内部逐级成本管理体系,按工艺流程、分区域、分成本中心逐级分解到科段、班组及个人。2.开展成本目视化管理。为了实现指标落实到人,强化全员的成本管控意识,需要做好成本目视化管理工作,就是把“人人有指成本指标和相关负责人明确的显示在看板上,到达标、个个有压力”的成本管控氛围。同时,成本管控小组要以科学的成本网络体系为基础,强化过程控制,指标动态上墙,形

并做好检查和监督,积极引导和灌输成成本目视化管理报告,

员工降低成本的意识,充分提高员工降成本的积极性。

(二)完善标准成本管控体系。标准成本管理体系是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对比差异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通过各项本动因的细化分析,制定相应的成本标准,运用标准与实际的对比揭示差异并进行分析,实现成本改善。1.完善标准工艺路线数据库。由于同一品种,不同牌号、不同规格、不同性能要求,都会造成工艺路线和原料成份的差异。为了进一步细化品种的标准成本消耗,需作业人员和工艺技术人员,按照产品牌号、规格组距、性能要求等,完善各品种的标准工艺路线,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固化。

2.完善分品种实际消耗数据库。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作业人员对各个品种的工艺路线、成份等实际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并按照分品种牌号、规格组距和性能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不同品种的实际消耗数据库。

3.标准成本的修订和完善。按照不同品种的实际生产情况,工艺技术人员及时将实际工艺路线和消耗与标准进行对比,查找差异,分析原因,对工艺路线的标准进行修订,建立工艺路线变动台账,实现标准与实际的动态统一,并及时

Industrial&ScienceTribune2012.(11).2

·20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t1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