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挫折与应对方式研究

更新时间:2024-01-26 02: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 X X X 大 学

毕 业 设 计(论 文)

(20XX届)

题 目: 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挫折

与应对方式研究

学 院: XXXXXX院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姓 名: 禾花鱼 学 号: XXXXX 指导教师: XXX

XXXX大学教务处 制

摘 要

本研究将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划分为正在经历就业挫折与不在经历就业挫折两种,并通过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焦虑与抑郁水平上是否存在差异,并将二者的应对方式进行比较,得出二者是否在应对方式上有明显的偏向。

研究结果表明:

(1)女性毕业生的焦虑与抑郁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毕业生,且性别与就业挫折对应届毕业生焦虑与抑郁水平的交互效应显著。

(2)正在经历就业挫折的学生的焦虑与抑郁水平显著高于不在经历就业挫折的学生。

(3)不在经历就业挫折的学生在应对方式上更偏向于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成熟的应付方式,而较少使用“退避”、“自责”、“幻想”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而挫折中的毕业生则倾向于使用“退避”、“自责”、“幻想”等应对方式应付困难和挫折,而较少使用“解决问题”这类积极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就业挫折 焦虑 抑郁 应对方式 应届毕业生

1

ABSTRACT

This research divided college graduates into two groups: those who are experiencing the employment frustrations, and who are not. The study compared group one with group two to find out if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differences in coping styl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graduates. The interaction of employment frustrations and gender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between college graduates who are experiencing the employment frustrations and who are not, and the average score of group one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two. 3. Students who are not experiencing the employment frustrations prefer solving problems to using the immature coping styles. And college graduates who are experiencing the employment frustrations prefer escaping, blaming themselves or indulging in fantasy.

Key words:employment frustrations, anxiety, depression, coping styles, college graduates

2

目录

摘 要 ....................................................... 1 1前言 ......................................................... 4

1.1就业挫折 ........................................................... 4

1.2应对方式 ........................................................... 4 1.3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5

2对象与方法 ......................................................................................................................... 6

2.1研究对象 ........................................................... 6 2.2研究工具 ........................................................... 6 2.2.1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 6 2.2.2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 6 2.2.3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AS) ................ 7 2.2.4应付方式问卷 ..................................................... 7 2.3统计方法 ........................................................... 7 2.4个人访谈 ........................................................... 7

3结果 ....................................................................................................................................... 8

3.1不同性别的应届毕业生在焦虑、抑郁水平上的差异性 ..................... 8 3.2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焦虑、抑郁水平上的差异性 ............. 8 3.3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性 ................... 9 3.4访谈结果 .......................................................... 10

4结果与讨论 ....................................................................................................................... 11

4.1不同性别的应届毕业生在焦虑、抑郁水平上的差异 ...................... 11 4.2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焦虑、抑郁水平上的差异 .............. 11 4.3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 .................... 11

5建议 ..................................................................................................................................... 12

5.1 学校可以提早安排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 ......................... 12 5.2 展开针对毕业生的实用性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活动 ..................... 12 5.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应对方式的培养 ............................. 12

6 结论 .................................................................................................................. 13 7 参考文献 .......................................................................................................... 14 8 附 录 .............................................................................................................. 16

调查问卷 ............................................................. 16

访谈记录 ............................................................. 20

3

1前言

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人才市场逐渐趋向饱和。再加上经济危机的冲击,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们临近毕业时,不仅要承担获得学位与完成毕业论文的压力,更要面对寻找工作的压力。不少高校毕业生在这一阶段表现出急躁与无助,因为他们缺乏“过来人”的指导,每个人只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摸着石头过河。与此同时,各人的应对方式不同使得他们在面对就业挫折时所采取的行为各有不同,因此,应对方式对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1.1就业挫折

就业挫折目前在国内学界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定义,但各位学者在对此概念进行研究时都提出了自己的定义。

张向阳(1996)在《论大学生的就业挫折及心理辅导》中提出,大学生就业挫折是指大学生某种就业理想未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的心理感受。

唐书怡(2009)在对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研究中指出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它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敖晓妍(2003)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挫折的研究中提出大学生就业挫折是指大学生由于就业目标未能实现而导致的心理受挫现象。

李丹(2009)将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定义为大学生找工作过程中遭遇障碍,使自己就业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

本研究在对前人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李丹(2009)的定义作为自身研究的出发点,并将应届毕业生中进行过找工作活动的学生分为“正在经历就业挫折”与“不在经历就业挫折”两类。“正在经历就业挫折”的学生指:到填写问卷的那天为止,进行过找工作活动,但尚未找到签约单位,或已与单位签约但对自身工作不满意的同学。“不在经历就业挫折”的学生指:到填写问卷的那天为止,进行过找工作活动且已找到满意的签约单位的同学。

1.2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作为衡量心理应激与压力对于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表现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应对及应对方式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者通过各种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应对及应对方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Lindop和 Gibeon(1982)认为,应付是一种行为,一种解决或消除问题的行为,其目的为通过个体的努力来改变应激环境或该环境所引起的负性情感体验,这种行为可以由明确的思想所指导,也可以为隐蔽的企图所驱动。

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认为,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个体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为减轻其影响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程度。当挫折或压力出现时,个体会通过某种认知

4

和行为的努力应对所引起的后果,这一过程被称为应对。

我国学者肖计划认为,应对是个体在应激环境或者事件中,对该环境或者事件做出评价后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采取的措施。肖计划等人根据国内外研究的理论,编制了应对方式的测量工具,将应对方式划分成了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退避、自责、幻想六种。

张婷婷(2011)研究认为,大学毕业生在面对就业挫折时较多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有“解决方式”、“合理化”与“求助”三种。她认为,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大学生从进入高校学习开始就有意识地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求职能力,因此在解决问题分量表上有较高的得分。同时,在这些过程中,同学们一旦发现自己的欠缺之处就会找人询问以弥补,因此在求助分量表上有较高得分。而选择“合理化”这一应对方式的大学生可能将就业挫折归咎于社会复杂、自身人脉不足等因素,扩大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不去改变自身。

龚丽、杨秋、李丹(2011)在对大学生就业挫折归因及应对特征的研究中得出结论:大学毕业生就业挫折应对方式多样化,不同类型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挫折应对方式上存在差异性。

杨丽娜(2011)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适应性的关系及其训练研究中提出:应对方式类型积极的大学生比应对方式类型消极的大学生的适应性水平高,越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处理问题,个体的适应性水平越高。积极的应对方式与高适应性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低适应性相关。

由以上学者对于应对方式的观点,我们知道,应对方式可以反映在认知上,也可以反映在行动上。应对方式不同的个体在面对相近的挫折时,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1.3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焦虑和抑郁作为不良情绪,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不仅有损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质量,而且容易导致心身疾病。

汤福球等(2008)的研究表明,与非毕业班学生相比较,大学毕业班学生的焦虑水平普遍高于常模,且不同性别的毕业生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得分中无明显差异。 刘洋等(2009)在对河南省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前焦虑、抑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中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前焦虑发生率为26.38%, 抑郁发生率为16.94%。

前人研究表明,毕业生焦虑与抑郁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一种群体现象。 本研究通过对正在经历就业挫折与不在经历就业挫折的应届毕业生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焦虑与抑郁水平上是否存在差异,并将二者的应对方式进行比较,得出二者是否在应对方式上有明显的偏向。并由此得出结论,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献计献策。

5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012届应届毕业生中随机抽取被试。由于本研究使用的自评焦虑量表(SAS)与自评抑郁量表(SDS)均具有时限性,故在被试的选择上存在特殊性:只选取最近一周找过工作的大四学生,且主要集中在XXXX大学。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最终收集到的有效问卷为136份。其中,男性有54名,占总人数的39.71%,女性有82名,占总人数的60.29%;城市户籍64名,占总人数的47.06%,农村户籍72名,占总人数的52.94%;独生子女90名,占总人数的66.18%,非独生子女46名,占总人数的33.82%;文科生50名,占总人数的36.76%,理科生46名,占总人数的33.82%,工科生33名,占总人数的24.26%,其他专业7名,占总人数的5.15%。

表1 被试情况分布表

分类 男性 女性 城市户籍 农村户籍 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

文科 理科 工科 其他

人数(人) 比例(%)

54 82 64 72 90 46 50 46 33 7

39.71 60.29 47.06 52.94 66.18 33.82 36.76 33.82 24.26 5.15

2.2研究工具

2.2.1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专业(文科、理科、工科、其他)、性别、户籍(农村、城镇或城市)、是否独生、最近一周是否找过工作、是否已有签约单位、若已有签约单位则是否对自己的工作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

2.2.2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自评焦虑量表由华裔教授Zung于1971年编制,是一种分析病人主观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国外研究认为,SAS能够较好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的精神病求助者的主观感受。

SA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

6

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20个条目中有l5项是用负性词陈述的,按上述l~4顺序评分。其余5项(第5,9,13,17,19题)是用正性词陈述的,按4~1顺序反向计分。最后将各项分数相加得到粗评分,粗评分乘以1.25后取整数值转化为标准分。

2.2.3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AS)

自评抑郁量表由W.K.Zung于1965年编制,用于评定抑郁情绪状态,经常在国内的抑郁研究中被使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由20个陈述句和相应问题条目组成,每一条目相当于一个有关症状(包括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和抑郁心理障碍),均按4级评分。 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20个条目中,正性描述与负性描述各占一半,负性描述项按上述l~4顺序评分,正性描述项(第2、5、6、11、12、14、16、17、18、20题)按4~1顺序反向计分。最后将各项分数相加得到粗评分,粗评分乘以1.25后取整数值转化为标准分。

2.2.4应付方式问卷

应付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编制,用于测查个体对应激事件的策略。该问卷共有62个项目,其中有4个反向计分的题目(在“解决问题”分量表中,反向计分题为条目19;在“求助”分量表中,反向计分题为条目36、39和42,即选择“否”得1分,选择“是”得0分)。除此之外,各个量表的分值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问卷由6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题的因素负荷值均在0.35以上,6个应付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分别是:r1=0.72,r2=0.62,r3=0.69,r4=0.72,r5=0.67,r6=0.72。

在计算应付方式问卷结果时,须将各分量表条目得分分别相加得出每个分量表的总分,再分别除以该分量表的条目个数,得出每个分量表的因子分。因子分越高,则说明该种应对方式越成为个体的主要应对方式。

2.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对问卷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果。

2.4个人访谈

为增强本研究的说服力,特选取找工作成功与未成功的两名同学进行个人访谈,每次访谈的时间约为1.5至2小时,在安静独立的室内进行。具体访谈程序如下:

(1) 前期工作:准备好访谈提纲与录音工具。 (2) 访谈工作:先明确告知被试本项研究的保密性与研究目的,消除被试的顾虑,

再根据事先列好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并用工具做好记录。

7

(3) 后期整理:根据录音整理出访谈稿,从中提炼出资料。

3结果

3.1不同性别的应届毕业生在焦虑、抑郁水平上的差异性

表2 不同性别的应届毕业生在焦虑、抑郁水平上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焦虑得分

抑郁得分

性别 男 女 男 女

样本容量

54 82 54 82

平均数 30.70 34.12 32.44 36.22

标准差 8.34 6.46 8.12 8.30

均值的标准误

1.13 .71 1.10 .92

由表2可知,男性与女性的应届毕业生在焦虑水平上的平均分分别是30.70、34.12,可知女生得分略高于男生。男性与女性应届毕业生在抑郁水平上的平均分分别是32.44、36.22,由此可看出女生的得分略高于男生。

表3 不同性别的应届毕业生在焦虑、抑郁水平上的差异(t检验结果)

焦虑 抑郁

t值 -2.55 -2.62

p值 .012 .010

平均差 -3.42 -3.78

标准误差异 1.34 1.44

由表3可知:在焦虑水平上,平均差是-3.42,t=-2.55,p=0.012<0.05,差异显著。因此,不同性别的应届毕业生在焦虑水平上的差异显著。在抑郁水平上,平均差是-3.78,t=-2.62,p=0.010<0.05,差异显著。因此可知,不同性别的应届毕业生在抑郁水平上的差异显著。

表4 性别与就业挫折对应届毕业生焦虑、抑郁水平的交互作用分析

就业挫折

性别

就业挫折*性别

焦虑 抑郁 焦虑 抑郁 焦虑 抑郁

df 1 1 1 1 1 1

F 37.57 16.09 0.50 1.40 9.95 5.83

p值 0.00 0.00 0.48 0.24 0.00 0.01

由表4可知,就业挫折对应届毕业生焦虑与抑郁水平的主效应显著,性别对应届毕业生焦虑与抑郁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就业挫折与性别对应届毕业生焦虑与抑郁水平的交互效应显著。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性别与就业挫折的交互效应显著,说明性别其实对应届毕业生的焦虑与抑郁水平有明显作用,即性别的主效应实际上是存在的。

3.2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焦虑、抑郁水平上的差异性

8

表5 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焦虑、抑郁水平上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抑郁得分

焦虑得分

就业挫折 样本容量 挫折中 非挫折中 挫折中 非挫折中

70 66 70 66

平均数 37.47 31.80 36.09 29.24

标准差 8.26 7.58 6.44 6.78

均值的标准误

.99 .93 .77 .83

由表5可知,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抑郁水平上的平均分分别是37.47、31.80,可知挫折中学生的均分明显高于非挫折中学生的均分。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焦虑水平上的平均分分别是36.09、29.24,可以看出挫折中学生的均分明显高于非挫折中学生的均分。

表6 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焦虑、抑郁水平上的差异(t检验结果)

焦虑 抑郁

t值 6.03 4.16

p值 .000 .000

平均差 6.84 5.67

标准误差异

1.13 1.36

由表6可知:在焦虑水平上,平均差是6.84,t=6.03,p=0.000<0.001。因此,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焦虑水平上的差异极其显著。在抑郁水平上,平均差是5.67,t=4.16,p=0.000<0.001。因此可知,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抑郁水平上的差异极其显著。

3.3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性

表7 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应对方式水平上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应对方式 解决问题因子分

求助因子分

自责因子分

幻想因子分

退避因子分

合理化因子分

就业挫折 挫折中 非挫折中 挫折中 非挫折中 挫折中 非挫折中 挫折中 非挫折中 挫折中 非挫折中 挫折中 非挫折中

样本容量

70 66 70 66 70 66 70 66 70 66 70 66

平均数 .73 .84 .57 .59 .40 .18 .55 .34 .49 .39 .44 .38

标准差 .16 .16 .26 .21 .27 .20 .25 .23 .24 .16 .18 .17

均值的标准误

.02 .02 .03 .03 .03 .02 .03 .03 .03 .02 .02 .02

由表7可知,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解决问题分量表因子分上的平均分分别是0.73、0.84,可以看出非挫折中学生的均分高于挫折中学生。在求助分量表因子分上的平均分分别是0.57、0.59,可知非挫折中学生的均分略高于挫折中学生。在自责分量表因子分上的平均分分别是0.40、0.18,可以得出挫折中学生的均分明显高于非挫折中学生。在幻想分量表因子分上的平均分分别是0.55、0.34,可以看出挫折中学生的

9

均分高于非挫折中学生。在退避分量表因子分上的平均分分别是0.49、0.39,可知挫折中学生的均分高于非挫折中学生的均分。在合理化分量表因子分上的平均分分别是0.44、0.38,可以得出挫折中学生的均分高于非挫折中学生。

表8 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t检验结果)

应对方式分量表因子分

解决问题因子分 求助因子分 自责因子分 幻想因子分 退避因子分 合理化因子分

t值 -3.84 -.49 5.37 5.18 2.83 2.13

p值 .000 .628 .000 .000 .005 .035

平均差 -.11 -.02 .22 .21 .10 .06

标准误差异

.03 .04 .04 .04 .04 .03

由表8可知:在解决问题分量表因子分上,平均差是-0.11,t=-3.84,p=0.000<0.001,差异极其显著。因此,不同应对方式的应届毕业生在解决问题分量表因子分上的差异极其显著。在求助分量表因子分上,平均差是-0.02,t=-0.49,p=0.628>0.05,差异不显著。因此可知,不同应对方式的应届毕业生在求助分量表因子分上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在自责分量表因子分上,平均差是0.22,t=5.37,p=0.000<0.001,差异极其显著。因此,不同应对方式的应届毕业生在自责分量表因子分上的差异极其显著。在幻想分量表因子分上,平均差是0.21,t=5.18,p=0.000<0.001,差异极其显著。因此,不同应对方式的应届毕业生在自责分量表因子分上的差异极其显著。在退避分量表因子分上,平均差是0.10,t=2.83,p=0.005<0.01,差异显著。因此,不同应对方式的应届毕业生在退避分量表因子分上的差异极其显著。在合理化分量表因子分上,平均差是0.06,t=2.13,p=0.035<0.05,差异显著。因此,不同应对方式的应届毕业生在合理化分量表因子分上的差异极其显著。

3.4访谈结果

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就业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同学确实在心理状态、生活状态上存在差异。虽然二者各自有不同的压力,但从整体状态上来说,就业挫折中的同学其焦虑与抑郁水平偏高。

非挫折中的同学并非没经历过就业挫折,而是通过一些方法使得自己从自怨自怜的思路中脱离出来,重新直面困境,将挫折内化为自己成长的动力。然而,渡过了就业挫折,并不是指脱离了一切压力源。新的工作环境与工作任务将带来新的挑战,这对刚刚克服就业挫折的同学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经历与挑战。

而挫折中的同学由于经历持久的挫折体验,自信与成就感均得不到良性的反馈,容易陷入焦虑与抑郁状态。通过访谈发现,正在经历就业挫折的同学顾虑更多,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表现出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与迷茫。找工作这个主题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进行放松也会被他们看作是不够努力的表现,因而产生自责,由此更加深其焦虑与抑郁状态。

10

4结果与讨论

4.1不同性别的应届毕业生在焦虑、抑郁水平上的差异

在焦虑水平上,女性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得分较高于男性毕业生,且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说明女性应届毕业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毕业生。在抑郁水平上,女性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得分较高于男性毕业生,且二者之间差异显著,说明女性应届毕业生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毕业生。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目前很多就业单位在面对同等条件的男女性应聘者时,可能会倾向于招收男性应聘者。比如在学校发布的各类招聘信息中,经常可以看见“男生优先”或“只限男生”等字样。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用人单位都只招收男性员工,但某些单位这样的做法无疑会给一些女生造成一种压力,认为自身的性别在找工作中是一种劣势。因此,女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较男生偏高。

4.2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焦虑、抑郁水平上的差异

在焦虑水平上,挫折中毕业生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非挫折中的毕业生,且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说明挫折中毕业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非挫折中的毕业生。在抑郁水平上,挫折中毕业生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非挫折中的毕业生,二者之间差异极其显著,说明挫折中毕业生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非挫折中的毕业生。

这说明就业这一事件在应届毕业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是大四学生的生活重心。是否成功就业,对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3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

在解决问题分量表中,非挫折中毕业生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挫折中的毕业生,且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说明非挫折中毕业生比挫折中的毕业生更倾向于使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

在求助分量表中,非挫折中毕业生的平均得分略高于挫折中的毕业生,但二者之间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挫折中与非挫折中的毕业生在求助这一应对方式的使用上没有差异。

在自责分量表中,挫折中毕业生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非挫折中的毕业生,且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表明挫折中的毕业生比非挫折中的毕业生更倾向于使用自责这一应对方式。

在幻想分量表中,挫折中毕业生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非挫折中的毕业生,且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表明挫折中的毕业生比非挫折中的毕业生更倾向于使用幻想这一应对方式。

在退避分量表中,挫折中毕业生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非挫折中的毕业生,且这二者

11

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表明挫折中的毕业生比非挫折中的毕业生更倾向于使用退避这一应对方式。

在合理化分量表中,挫折中毕业生的平均得分较高于非挫折中的毕业生,且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表明挫折中的毕业生比非挫折中的毕业生更倾向于使用合理化这一应对方式。

据此可以看出,非挫折中的毕业生更倾向于使用“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的应对方式,他们在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时,常能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等成熟的应付方式,而较少使用“退避”、“自责”、“幻想”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成熟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而挫折中的毕业生则倾向于使用“退避——自责”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他们在生活中常以 “退避”、“自责”、“幻想”等应付方式应付困难和挫折,而较少使用“解决问题”这类积极的应付方式。

应对方式较为成熟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在面临就业挫折的时候能够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外界的环境中去,直面困难,分析形势,解决问题。而应对方式较为不成熟的学生在面对就业挫折时,可能会对困难采取观望、拖延、回避、幻想的方式,虽然每天置身于“就业难”的压力下感到痛苦,但却不拿出具体的行动来解决问题。时间一长,应对方式较为不成熟的学生就容易产生自罪感,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忽略自身的才能而陷入自卑丧气的泥沼。

5建议

5.1 学校可以提早安排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

从调查中发现,大四学生的学习生活重心主要集中在毕业论文(设计)与就业上,不少同学因为要同时进行两件事情而非常烦恼,“白天愁工作、晚上愁论文”成为许多同学的生活写照。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院系早在大四下学期刚开始就完成了毕业论文的答辩活动,这使得同学们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就业活动中去。两件事情分开完成,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安心写论文,不用一边写一边分心准备笔试面试等环节,提高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同学们毫无顾虑地开展就业活动,而不用牵挂没完成的论文而错失了一些机会。

5.2 展开针对毕业生的实用性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活动

不少本科毕业生到大四年级的时候,都会进入一种“放养”的状态,他们缺乏有经验的前辈或老师来进行指导,对如何选择职业、如何进行面试、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等内容知之甚少。每当知识不够用的时候,他们很少有可以直接咨询的对象,只能自己去网上搜索内容,难免有疏漏之处。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能完全依靠学校解决,但学校可以为毕业生开展一些实用性的讲座,比如签署三方协议的注意点,档案、户口的管理方法,如何分辨面试陷阱等等。并且,学校可以开展一些针对女性毕业生的专场招聘活动,以缓解女生在就业上的压力状况。

同时,应届毕业生可以说是高校里焦虑、抑郁水平比较高的群体,对其的心理关注

12

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找工作的毕业生来说,很少有一帆风顺的情况,多多少少都会经历一些挫败,而其中的一些同学由于经历持久的挫折体验,自信与成就感均得不到良性的反馈,容易陷入焦虑与抑郁状态。因此,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不仅要帮助同学们释放压力、疏导情绪,更要帮助同学们恢复自信,调整应对方式。比如可以帮助同学们回忆大学中的成就体验,一方面可以起到增强自信的作用,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同学们摆脱妄自菲薄的困境,认清自己的长处。或者可以由较为熟悉的同学建立心理互助小组,一方面通过同学评价来客观地认识自己,避免对自己过分地消极评价,一方面可以通过互助作用避免孤军奋战,使同学们减少迷茫、无助的感觉。

5.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应对方式的培养

从根源上来说,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不良的心理素质在遇到现实问题时的症状呈现,即不能有足够的心理能力来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而出现的心理危机。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大学生的成长轨迹关系密切。而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至关重要,因此,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应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开展针对性训练,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应对技能。可先通过开展相关讲座、班级活动、学院活动等普及应对方式的基本知识及其重要性,再通过团体辅导、创设情境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与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去。并且在此过程中,引导者应当帮助学生认识到应用每种应对方式所带来的结果,并判断出哪些应对方式是有助于解决困难的,哪些应对方式是不利于克服眼前的挫折的。多让学生体会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所带来的成功体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应对方式。

与此同时,学校可以针对大四毕业生开展专门的讲座或团辅活动,一方面为学生减轻就业活动带来的压力,一方面帮助他们调整应对方式,整合心态,更好地投入到人生的新一阶段。

6 结论

本研究针对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将其划分为正在经历就业挫折与不在经历就业挫折两种,并通过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焦虑与抑郁水平上是否存在差异,并将二者的应对方式进行比较,得出二者是否在应对方式上有明显的偏向。

研究得到结论如下: (1)女性毕业生的焦虑与抑郁水平均显著高于男性毕业生,且性别与就业挫折对应届毕业生焦虑与抑郁水平的交互效应显著。

(2)正在经历就业挫折的学生的焦虑与抑郁水平均显著高于不在经历就业挫折的学生。

(3)不在经历就业挫折的学生在应对方式上更偏向于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成熟的应付方式,而较少使用“退避”、“自责”、“幻想”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而挫折中的毕业生则倾向于使用“退避”、“自责”、“幻想”等应付方式应付困难和挫折,而较少使用“解决问题”这类积极的应付方式。

13

7 参考文献

[1]Carver. CS. Resilience and Thriving: Issues, Models, and Linkages [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98, 54(2).

[2]Compas BE, Connor-Smith JK, Saltzman H, Thomsen AH, Wadworth ME. Coping with stress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problems, progress, and potential in theory and research [J]. Psychol Bull, 2001, 127(1):87-127.

[3]Friedman SB C. etal: stress defense and coping behavior: observation in parent of children with malignant disease [J]. An J Psychology, 1964, (129):743-744.

[4]Joseph. S, LINLEY P A. Growth following adversity: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06, 26(8). [5]Ray C, Lindop J, Gibson S. The concept of coping [J]. Psychol Med, 1982, 12(2). [6]敖晓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挫折现象及其辅导模式[J].江西社会科学,2003(9). [7]陈沙麦.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心理障碍及调适.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3):95 - 97.

[8]陈艳.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8(20). [9]龚丽,杨秋,李丹.大学生就业挫折归因及应对特征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20). [10]蒋霞,田志清,卫平民等.市属某高校毕业生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6,4(11).

[11] 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与解决办法[J].心理学报,2002,34(6): 643-650. [12]李丹.高就业压力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挫折应对特征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2009:4-6.

[13]刘洋.王金祥.李杰.河南省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前焦虑、抑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5(26).

[14]汤福球,舒晓丽,毛全周(2008).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现状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8 (20),58-59.

[15]王青.大学生就业挫折与应对[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16]许江荣,贺尔兴.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调查和对策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4(13).

[17]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

14

10(4):164-168.

[18]张建新.韧性( 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

[19]张向阳.论大学生的就业挫折及心理辅导[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4): 20-24. [20]张婷婷.大学生逆境应付方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1:29-31. [21] 张玉柱.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其心理教育实验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5

8 附 录

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我是XXXX大学XXXX系的学生,现在正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一些调查,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配合。

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以下问题,答案没有正确错误之分,请您不要有任何顾虑。请您尽量回忆最近一周的生活状况与精神状态,按照当时的真实感受来填写本问卷。最后,我郑重承诺,将对您填写的内容严格保密,敬请放心!在此,我对您的配合表示真诚的感谢!

专业:□文科 □理科 □工科 □其他 性别: □男 □女 户籍:□城镇 □农村

是否独生:□是 □否

最近一周是否找过工作(包括投递简历、笔试面试等环节):□是 □否 是否已有签约单位?□是 □否

若已有签约单位,是否对自己的工作满意(若没有可不回答)? □满意 □比较满意 □不太满意 □不满意

量表一:答卷说明:请您根据自身情况,对下列语句进行判断,并在相应的方框中打勾,其中,“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 1我觉得比平常容易紧张和着急。 1 2 3 4 2我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 3我容易心里烦乱或觉得惊恐。 4我觉得我可能将要发疯。

5我觉得一切都很好,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幸。 6我手脚发抖打颤。

7我因为头痛,颈痛和背痛而苦恼。 8我感觉容易衰弱和疲乏。

9我觉得心平气和,并且容易安静坐着。 10我觉得心跳很快。 11我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 12我有晕倒发作或觉得要晕倒似的。 13我呼气吸气都感到很容易。 14我手脚麻木和刺痛。

15我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

16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16我常常要小便。

17我的手常常是干燥温暖的。 18我脸红发热。

19我容易入睡并且一夜睡得很好。 20我做恶梦。

1 1 1 1 1

2 2 2 2 2

3 3 3 3 3

4 4 4 4 4

量表二:答卷说明:请您根据自身情况,对下列语句进行判断,并在相应的方框中打勾,

其中,“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

1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2我觉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 3我一阵阵哭出来或觉得想哭 4我晚上睡眠不好 5我吃的跟平常一样多:

6我与异性亲密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觉愉快 7我发觉我的体重在下降 8我有便秘的苦恼 9我心跳比平时快 10我无缘无故地感到疲乏 11我的头脑跟平常一样清楚 12我觉得经常做的事情并没有困难 13我觉得不安而平静不下来 14我对将来抱有希望 15我比平常容易生气激动 16我觉得作出决定是容易的

17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 18我的生活过得很有意思

19我认为如果我死了别人会生活得好些 20平常感兴趣的事我仍然照样感兴趣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是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否

量表三:(答卷说明:请您根据自身情况,对下列语句进行判断,并在相应的方框中打勾)

题 目

1.能理智地应付困境 2.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

3.制定一些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计划去做

17

4.常希望自己已经解决了面临的困难 5.对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充满信心 6.认为“人生经历就是磨难” 7.常感叹生活的艰难

8.专心于工作或学习以忘却不快 9.常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10.常常喜欢找人聊天以减轻烦恼 11.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克服困难 12.常只按自己想的做,且不考虑后果 13.不愿过多思考影响自己情绪的问题 14.投身其他社会活动,寻找新寄托 15.常自暴自弃

16.常以无所谓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感受 17.常想“这不是真的就好了” 18.认为自己的失败多系外因所致 19.对困难采取等待观望任其发展的态度 20.与人冲突,常是对方性格怪异引起 21.常向引起问题的人和事发脾气 22.常幻想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超人本领 23.常自我责备

24.常用睡觉的方式逃避痛苦 25.常借娱乐活动来消除烦恼 26.常爱想些高兴的事自我安慰 27.避开困难以求心中宁静 28.为不能回避困难而懊恼 29.常用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困难 30.常认为没有必要那么费力去争成败 31.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 32.借烟或酒消愁 33.常责怪他人

18

34.对困难常采用回避的态度 35.认为“退后一步自然宽” 36.把不愉快的事埋在心里 37.常自卑自怜

38.常认为这是生活对自己不公平的表现 39.常压抑内心的愤怒与不满 40.吸取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去应付困难 41.常不相信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 42.为了自尊,常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遭遇 43.常与同事,朋友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44.常告诫自己“能忍者自安” 45.常祈祷神灵保佑

46.常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缓解冲突或不快 47.自己能力有限,只有忍耐 48.常怪自己没出息

49.常爱幻想一些不现实的事来消除烦恼 50.常抱怨自己无能

51.常能看到坏事中有好的一面 52.自感挫折是对自己的考验

53.向有经验的亲友、师长求教解决问题的方法 54.平心静气,淡化烦恼 55.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56.选择职业不当,是自己常遇挫折的主要原因 57.总怪自己不好

58.经常是看破红尘,不在乎自己的不幸遭遇 59.常自感运气不好 60.向他人诉说心中的烦恼 61.常自感无所作为而任其自然 62.寻求别人的理解和同情

19

访谈记录

一、访谈对象:在地道战寻求邂逅是否搞错了什么(目前已签约某保险公司)

访谈对话:

(以下Q表示Question提问,A表示Answer回答)

Q:还有一个学期就要毕业了,听说你已经和XX保险签约了? A:是的。

Q:你对这份工作满意吗,比如薪资水平、福利待遇之类?

A:总的来说算满意吧。薪水目前虽然还没达到自己预期的水平,但和同学比较下来发现已经算高了。而且现在毕竟是起步阶段,不能一下子对薪资啊什么的要求太多,主要还是一个经验的学习,能给自己积累阅历是最好的回报了。至于福利待遇什么的我现在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听说公司每两个月会组织一次员工活动,比如出去爬山旅游什么的。

Q:你是怎么找到现在这份工作的?

A:就是自己在网上投简历啊,然后大概过了一个星期吧,那个人事部的姐姐就给我打来电话,说让我过去面试。我刚开始对这份工作其实没抱什么信心,还以为自己又碰壁了呢。结果竟然面上了,自己也没想到。 Q:你也曾经碰壁过很多回?

A:肯定的啊,哪有一出手就成功的好机会呢。 Q:那你那时候心情怎么样?

A: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我总不能因为失败就放弃找工作吧,既然肯定要去做这件事,那不如积极一点,主动出击。呵呵,有点越挫越勇的傻气吧。不过每当被拒绝的时候,说心里不难过肯定是假的。也会想是不是自己的简历太单薄啊,自己能力不够被单位嫌弃啊,什么的,当时心情也很低落。不过好在我还有很多朋友,晚上回来大家聚一聚、聊聊天,就发现原来不止是我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大家都很艰难,于是也就不那么难过了,可能现在大学生就业真的很难吧。 Q:这么说朋友在你找工作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支撑作用?

A:对,大家在一起发发牢骚,压力就会减少很多。还有我的家人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安慰我不要一时着急,工作总会有的。

Q:那你觉得自己现在的心情,包括压力,与找工作时有什么区别吗?

A:有的。现在肯定不会像当时一样整天着急了,毕竟有了一份工作,心里安心很多。不过也不是说找到工作就万事大吉了。现在的我要独自承担工作上的压力,而且再也没有寒暑假了,每天要准时早起上班,也没有人再帮忙照顾自己,觉得挺孤单的。不过我想这就是人生中人人必经的一个阶段吧,虽然我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变成怎样,但踏踏实实过好眼下的每一天才是最实在的吧。

Q:你说的这些工作后的压力我倒是没想到过,它确实是我们找到工作后就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呢。

A:是啊,可能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难题吧。不过我觉得说它是压力有点言重了,怎

20

么说呢,与其说是负担,不如说是挑战吧。每天都可以接触新的东西,虽然累,但也有收获。

二、访谈对象:JOJO我不做人啦(目前暂未找到工作)

访谈对话:

(以下Q表示Question提问,A表示Answer回答) Q:还有一个学期就要毕业了,你现在工作找得如何? A:唉??没人要啊。

Q: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找工作的?

A:算上投简历的话,大概大三下学期就开始了。 Q:一共投了多少家公司呢?

A:我自己也数不清了,现在只要看到网上有招聘的我都去投一下试试。 Q:没有针对性吗?比如专业对口什么的。

A:感觉已经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了,有些岗位标了专业不限我也会去投简历,试试能不能多一个机会。最好是能专业对口啦,不然我这四年学的东西到头来用不上,那大学岂不是白念了。 Q:怎么会没有选择的余地呢?

A:唉,现在找工作的情况是我看上的单位,看不上我,来找我的单位,我又看不上。所以就一直兜兜转转,结果到现在还没下家。 Q:你对单位有什么要求吗?

A: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将来往哪条路上走。所以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找什么样的工作好。感觉自己的未来一片模糊,没有目标,也没有动力。

Q:感觉你现在好像是想选择一份终身从事的职业?如果发现工作不适合自己可以跳槽啊。

A:总觉得放不开。一方面是觉得第一份工作挺重要的,还涉及什么档案啊关系啊户口啊保险啊这些麻烦的事情,我又不太懂,怕万一做错了什么到时候很麻烦。还有我家人也觉得我应该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跑销售什么的太辛苦了,不适合我。其实我也不是怕辛苦,就是不知怎的跨不出这第一步。按理说我现在可以先去找个工作做着,不行再跳槽好了。但是我又怕开始工作之后错过别家单位的招聘机会。所以每天想来想去的很纠结。

21

Q:那你现在每天的心情、状态、压力如何呢?

A:压力当然大啊,感觉每天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离开这种困境。找工作是关系人生的大事,躲也躲不掉,只能硬着头皮上。我现在觉得一天中最美好的时间就是睡着了的时候,可以暂时逃开这种压力,什么都不用想。不过我现在睡眠也没有以前好了,每天早上大概从四五点开始,每过一个小时都会惊醒一两次,觉得很痛苦。晚上又要准备面试到很晚,所以最近的精神状态也不如以前好了。

Q:那你压力这么大,有没有什么排遣的方法呢?

A: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吧。有时候心情实在不好了就去看个电影或者打个游戏,投身到另外的世界里去,暂时从透不过气的压力中逃出来。不过每次看完电影或者打完游戏都会更加焦躁,因为自己会责备自己又浪费时间了,到后来一事无成。 Q:有没有和家人朋友说过呢?

A:唉,每次打电话回家,我妈第一句话就问我:“工作找得怎么样了啊?”然后我就没话可以讲了。所以我现在也很少打电话回家。朋友们也都在忙自己的事情,要不就上班,要不就写论文,感觉自己也不好意思打扰他们。有时候晚上回到宿舍,看到上班的同学在忙着洗衣服,写论文的同学在埋头努力,然后再看看自己,就觉得特别没信心。

Q:你好像现在很消极?总是忽略自己的长处。比如你有丰富的面试经验,和以前在学校里取得的成绩等等。

A:唉,又没有哪家公司会因为我面试经验丰富而找我去工作。其实也有一些单位给我发邀请,让我去工作的。但我感觉那些单位都太小了,听都没听说过。然后工资也很少,刚起步的时候底薪才一千八百块,去掉房租水电费什么的几乎就不剩下什么钱了,养活自己都是难题。所以说我看上的单位看不上我,来找我的单位我又看不上。

Q:那你接下去的打算是什么呢?

A:还是找工作吧,等拿到毕业证书以后要是还找不到工作就回家试试看,能不能在家乡找到工作。然后看看网上有没有地方在招事业单位、公务员的,有机会也去考考看,总之多一些选择吧。 Q:那祝你好运。 A:谢谢。

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sz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