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师

更新时间:2023-11-27 01: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催眠师

---对心理咨询业的打击

涵博心理咨询公司资深咨询师 陈蓉

有朋友知道我在学习心理学,就传达了一条信息,热映的《催眠大师》,对你们心理学事业有极大的宣传和推广作用。这条信息无疑是利好的,毕竟社会上对心理学的误解很多,正处于逐渐接纳和肯定的阶段中,这部电影有两个当红偶像派的主角,能获得普遍好评,对心理学尤其是催眠技术定产生强烈的推动作用。

然而,看过以后,无奈地得出结论,它的宣传方向是反的,作为编剧来说要么完全不懂心理,要么就是为了媚俗而刻意扭曲了心理学。这部电影引起的轰动越大,反作用则越大。

为何如此说呢?

许多人对心理学的认识仅限于催眠,基本上把催眠等同于心理学。其实不然,催眠仅仅是一门心理学技术而已,目前心理学的治疗方法和流派很多,被认可的就有300种左右,之所以多,就是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有效于所有的人所有的事,它总是有局限性的。心理学鼻祖佛洛依德最初倾心于催眠术,后来也放弃了,自有他的道理。催眠对某些人有效,但绝没有电影中那么神奇。大家本对催眠有一份好奇心和神秘感,这部电影更加夸大了它的作用,在目前心理学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的特殊时期,这样的虚幻光环,只能让咨客对心理治疗效果产生不切合实际的期待,高期待自然失望大,因为咨询师是人不是神,不可能用高超的催眠技术就能把一个咨客轻松地治疗了。

一个咨询师不行,咨客就再去寻找,反复变换咨询师的结果,最后不得不得出结论:中国的咨询师水平太差。既延误了治疗的时机,又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同时对心理咨询行业产生重创,这部电影真是害人呀!

有两个点值得深入思索。

第一个是大众为何对催眠如此好奇和渴求?催眠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膨胀和幻化,舞台催眠术的展示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勾起大众的好奇心,但需要被神话本身就说明了其局限性。另外咨客内心总是渴望找到一条没有痛苦的救赎之路,而催眠契合了这份渴望。但生命法则是,患上心理疾患的人,多是在日常生活中选择逃避困难投机取巧之人,内在能力没有储备,一旦遇到一个大的事件冲击甚至根本没有什么导火索事件发生,就陷入精神的泥潭中,在这个时候,只有摔倒了爬起来,重新补充内在能量,才可能摆脱痛苦。治疗的过程会更加痛苦,因为自我剖析和接纳是需要勇气和能力的。世界上不存在立等可取的快乐,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心理咨询师的技术是陪伴、支持和引导,路还是需要咨客自己摆动双腿来行走的。如果咨询师仅仅起到麻醉的作用,那就像庸医,本身必须手术解决的疾病因为大剂量的麻药掩盖了病痛,最终害死人。

第二个点就是电影中的处理方式是否有效?男主角因为酒驾导致车祸,爱恋的女朋友和男友死亡,他内心极度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自伤,于是女主角出场了,作为催眠大师去反治疗他。催眠让他重新经历了一遍事发过程,将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可以起到一定的治

疗效果,但结尾的那句精彩台词:“没有人可以原谅你,除了你自己。”是典型的被男主角诱导出替他开脱之词,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个男主角真是无愧于催眠大师的称号,他用自己的痛苦催眠了周围的老师、亲人、朋友,让他们产生这样的想法:你没有错,我们都原谅你了,你也原谅自己吧!让周围的人都不得不关心和担心他,谁也无法指责抱怨他,这正是他需要的催眠效果。我们在咨询中接触的大量咨客不就是用同样的方式生存吗?用自身的痛苦作为诱饵让亲人、朋友,甚至咨询师不断地给予和付出,自己什么都不做寄生在他人的身上攫取生命的能量,最终自毁还连带上亲人一起毁灭。那么男主角这份痛苦该如何救赎呢?人生总有一些命题不小心就降落在某人的头上,这种创伤性事件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周围人的痛恨、自身的内疚和自责,尤其是在逃离时女友手指的颤抖,更像是一个愤怒的十字架永远扎在心头。痛苦只有通过勇于承担责任和采取有效行动才可能救赎。男主角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个事件确实是自己的原因导致的,就是自己的错,在逃离时没有去救助一息尚存的女友,那也是无奈的人性乍现之举,既然发生了,无可挽回,女友的亲人痛恨自己也是必然的,那么尽自己的力量去弥补,目的不是为了寻求原谅,而是承担责任之举。别人是否能原谅自己无法掌握,自己也不见得非得原谅自己,毕竟是两条人命的事情,但尽力去弥补和承担责任,就是自我救赎之路,而躲在痛苦里自我惩罚是懦弱者的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sq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