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成长困难学生成因及解困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05 23: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小学成长困难学生成因及解困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立教育现代化理念,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培养现代化的“四有”新人,我选定的“农村小学成长困难学生成因及解困的策略研究”课题,经过两年的实践和研究,这个课题已结题,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有的儿童由于某些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学得不扎实,就会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久而久之,严重阻碍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或者说影响学习的效率。如果这些学困生一旦在班级里形成一个层面,不但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影响教学的达成度,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如期完成。小学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石,对小学数学成困生的教育研究,有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对学校的成困生情况也进行了统计,我们发现在成困生中普遍存在着成绩低下、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态度不端正、意志品质薄弱等情况。尽管有的教师对成困生比较持有热心、爱心、耐心、恒心,但遇到成困生的\不良\表现时,由于对成困生缺乏足够的认识了解,特别是不注重对他们心理特点、生理特点的研究;有的教师甚至采取了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手段;有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够??上述行为都不能较好地唤起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情感。因此,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行为上真正转变教学观念,预防并减少成困生的产生,有针对性地帮助成困生,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安全、更自由、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也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探索新途径。因

- 1 -

此,我认为如何弄清成困生的成因并寻找切实解决的办法,提升成困生综合学力,探索研究成困生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新模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符合课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价值

通过调查研究,我从成困生的类型、成因及教育对策不同角度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找出影响成困生发展的典型因素,从而实现预防和减少成困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新的途径。通过教师对成困生的类型、成因及教育对策不同角度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将为成长困难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助于成困生的学习与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与实验过程

1、申报阶段(2010年4月-5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0年6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3、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1年6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班。同时,可以撰写研究相关论文。

4、总结阶段:(2010年7月-8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四、成困生类型、成因分析及对策

“成困生”历来是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的软肋,如何解决“成困生”问题历来是每位教师思考和工作的重点,无论教师如何 “提、扶、拉”、父母如何积极主动地支持配合,对其落后状态改变不大。换句话说,就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正

- 2 -

比。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原因可能和我们对“成困生”情况的缺乏了解。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孩子“落后”、“差”的事实,可是孩子到底哪方面落后、落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却并不真正明白。而这才是转变后进生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想解决“成困生”问题,就必须要了解“成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社会原因。

纷繁芜杂的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的学生产生着影响。 1、学习无用论。

一段时期学习无用论充斥着整个社会,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一部分个体劳动者没什么文化,却也首先富裕了起来,这无形中给学习无用论写下了注脚。无形中也对我们的学生产生了影响。

2、网络、电视等对学生的诱惑。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网络己渗透进我们的生活,电视节目也日趋丰富,而这些也越来越多地对我们的学生产生影响。学生很难静下心来看一本好书,完成一道习题。走出校园,学生身边的诱惑太多。

3、过分强调分数。

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有其公平、科学性,但过分强调分数,只用分数对一个学生进行评价,一卷定终生,达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学生在过分焦虑的情况下无法潜心学习,还易对学习产生反感、厌烦情绪,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因素。

(二)家庭原因。

1、家庭情况。

在此过程中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家庭进行了调查,大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父母学历不高,基本是初、高中文化,有的甚至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还有父

- 3 -

母两人都只有识字水平。

2、家庭教育。

(1)期望过高或要求完美。

父母的期望过高往往给孩子造成害怕失败的心理,从而抑制了积极的动力。实验表明,在高压的情况下,特别是父母运用严厉、武断和过分控制的方法时,孩子很可能形成被动的、缺少动力的学习状态。事与愿违,孩子甚至以报复和对抗的形式找平衡,对父母的高标准反应是干脆放弃。由于他们不能始终如一地保持较好的状态,使父母感到满意,于是就不去努力或仅做较小的努力。有些孩子宁肯失败,反正他们做的每件事在父母看来都是错。明显的完美主义固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而不易察觉的压力也同样有害。父母对“孩子不是全班最好的学生之一”感到惋惜,这看起来不过是个暗示,而对于敏感的孩子却是种压力。

(2)期望过低。

父母可能严重低估学生的能力,不抱太大希望,孩子认为父母对他没什么要求,因此做出相应的反应。父母不鼓励孩子刻苦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对孩子的不成熟行为都表示接受,无形中给与鼓励。他们把孩子放在附属地位,不培养他们独立和依靠自己的力量。特别是身高、相貌和行为等方面有缺陷的孩子,家里人或外人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他们自己也感到毫无动力。

(3)不关心。

父母忙于工作或陷入家庭纠纷或自己玩乐,对孩子的学习毫不关心。从小不注意孩子的成长,他们之间极少交流。这种父母对孩子缺少足够重视的状况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要求能得到父母积极的反应(抱、说话或一起玩耍)才利于产生自信心和动力。有些父母仅对孩子的成绩感兴趣,

- 4 -

并不关心取得成绩的过程。这些不关心有时会造成孩子的无动力,他们无需取悦父母,也不必让父母为自己感到骄傲,所以不用好好学习。 (4)百依百顺。

百依百顺的父母对孩子缺少必要的限制,也不要求孩子服从,而是放任自流,任其自由发展。生活中缺少规则,没有适当的约束,还认为这能培养出独立的孩子。其实,百依百顺只能使孩子产生无所适从和不安感,并且缺少动力去争取、去获得什么。这样的孩子不懂得按适当的规则去生活和学习,不会服从别人的要求,也不会为自己设立目标和努力实现目标。他们完全在一种放任的气氛中成长,没人约束和干扰他们的自由。其结果,孩子没有动力和自制力去刻苦学习,更不能在压力下有效地采取行动。 (5)严重的家庭冲突。

家庭问题会使孩子心绪不宁,产生不安全感。频繁的争吵和紧张气氛只会使孩子心情不愉快,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由此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更谈不上争取获得成功。父母给孩子带来的是经常性的紧张,孩子也没有要使父母高兴的愿望。父母酗酒、打架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极少数的孩子可能为了忘记家中的烦恼而专心学习,大多数感到忧心忡忡,没有依靠,失去进取心,失去学习的动力,甚至严重到以种种方法逃避现实。孩子的问题有可能胜过父母的冲突,加剧家庭危机。 (6)动则训斥。

常被大人拒绝的孩子会感到孤立无援、无能为力。有的则对被拒绝感到恼火,用学习成绩差和满不在乎来回敬大人。激烈的、经常性的批评也能引起同样的反应。孩子感到受到排斥和伤害,即使父母自认为能够接受孩子,也很难消除孩子的抵触情绪。

- 5 -

(7)过分保护。

许多父母出于不同原因对孩子采取过分保护的态度。最典型的就是担心孩子的安全,想要孩子生活得更舒适。有些原先不想要孩子的父母总感到一种内疚,因而以溺爱和过分保护作为补偿。这样的孩子在父母的“羽翼”下失去自身奋斗的动力,常表现出不成熟的迹象,对学习缺少责任感,在学校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家长过高或过低的教育要求,单一不当的家庭教育是成长困难学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师原因。

1、不正确的人才观。

有的教师不明确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人才观上具有片面性。片面的求全,恨不得学生面面俱到,各方面都做得很好。有的教师把学习成绩当作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不正确的人才观使教师无法公正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认识论上存在偏差。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教师却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当发现学生有缺点或学生犯了错误,他们不能给以积极的引导,而是把自己对于这件事的愤怒发向学生,甚至是学生家长。这样易造成与学生及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紧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同样一件事分别发生在成绩优良的学生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两者身上,老师所持态度不同,认为学习差的孩子样样都不好,对于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存有偏见。这样学生无法从老师这儿吸取前进的力量,易造成学生“破罐子破摔”。

3、对学生缺少发展观念。

- 6 -

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成长困难学生在班级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教师如没有爱心,不能正确看待这些群体的不固定性,不能采取积极的心理优化措施,运用有效的方法来帮助这些成长困难学生,这无疑也是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之一。

4、对教育工作缺少耐心,艺术性不够。

作为教师,应受过专业的训练,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和信心。教师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那种得过且过、“装样子”的老师是教育不出有动力、有抱负的学生的。教师素质好,学生会感到在学习和其他方面富于乐趣和刺激性。

教师如能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特点给予耐心、细致、科学的教育,这无疑对学生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简单、粗暴、单一的教育方法是无法教育出优秀的学生的。

(四)班集体原因。

1、不良班风、学风。

良好的集体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纪律涣散,没有正确的班级舆论,学生整天在一起比吃比穿,学习上不能勤奋刻苦,作业相互抄袭,这样的班集体,这样的学风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易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同样,不良的班风或者不好的朋友群体也是形成学生成长困难的一个原因。 2、集体不能悦纳。

如果一个集体不能正确看待成长困难学生,不能使他们在集体中找到自身的位置,获取真诚的帮助,让他们游离在集体之外,这对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是很不利的。

(五)学生自身原因。

- 7 -

1、 情感缺乏。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情感既是学习的重要目标,又是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情感缺乏的学生对学习,对与人交往等都缺乏热情,一直处于学习的集体之外,无法与班级、同学、老师相容,知识本身也无法引起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是十分困难的。缺乏学习的热情,他们不可能认真、自觉地去学习,长久下来,再加上年级的增高,知识的深度、广度的增加,就形成了学习困难。 2、意志缺陷。

意志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目的的情况下,克服和排除学习中的困难和干扰,以顽强的意志完成学习任务的品质。 缺乏意志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既不考虑个人的前途命运,也没有社会责任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会通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往往是害怕困难,绕道而行,烦躁的情绪时常出现。他们缺乏毅力,在学习中就很难获取成功。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中通过克服困难发展起来的,困难是培养学生毅力的磨刀石。畏惧困难,经常失败,对他们自身意志力的形成与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3、不良个性。 (1)过分敏感

这类学生调控自我情绪能力差,对外界刺激不能加以正确的判断吸收,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差,不能协调好与他人的关系,不能宽容对待别人。 在游戏时,要求参加活动被拒绝;在学习中有困难,寻求同学的帮助被拒绝,他不论原因如何,就心怀恨意,甚至伺机报复。同学相处当中,难免碰碰撞撞,难免发生矛盾,可这类学生总把别人与自己发生的矛盾当成别人对自己有意的欺负,心中耿耿于怀,从而对同学产生敌意,就用较激烈的方式对同学进行报复。当老师

- 8 -

对这件事进行调查时,他还用谎话对自己的报复行为进行遮掩。

他在与老师的交往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往往在心中猜度老师的想法,用各种谎话掩盖事实。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也认为是老师对它的不喜爱,或认为是挑刺,另一方面他常常又用一些过激的方法想引起老师的注意。 这类学生因与别人不能友好相处,所以找不到共同学习的伙伴,无法与同学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学习上无法得到同学的帮助。由于对班级同学、老师言行的过分敏感,常常为一些小事焦虑,烦躁不安,常常被一种负面情绪缠绕,致使他无法专心致力于学习。 (2)不够主动

这类学生性格内向。在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欠缺主动,情绪的变化一般不显露在外表,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愿,交往中往往是被动按别人意见行动。自信心不够,自我评价总是偏低,在挫折面前往往一蹶不振。这类学生对于班级的学习活动参与性不够强,不敢参与和同学的各种竞争,在班级里他们往往被老师、同学忽视,看到自己的成绩落后,他们更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上课不敢主动发言,生怕说错。学习上通到困难,不敢向同学、老师请教,有了疑问、异议更不敢提出。

(3)攻击性强

这类学生调控自我情绪能力差,对于外界刺激不能加以正确的判断吸收,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自律性较差,不够自尊、自爱,缺乏荣辱感。在与他人交往中喜欢支配别人。如与同学游戏中,不能采纳别人提出的意见,玩角色游戏时不能与同学协商分配角色;如与同学做事因别人的原因而不成功,总是埋怨、指责同伴,或用更强烈的手段对同学进行惩治;对他人总带有很强的攻击性,用没有道理的话或武力等各种方式欺侮同学,扰乱同学的学习、游戏等。

- 9 -

如班一学生,他就有上述表现。他常常和别人发生矛盾,常常欺侮班里班外的同学,人人见了他都皱起眉头。但他又需要朋友和他玩,他就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这样那样的玩具,吸引同学和他玩,所以常常为此学习分心。他没有好朋友,学习上没有竞争对象,更没有共同学习的伙伴。

五、转化策略及步骤

(一)策略

(1)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中的有关理论,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从多角度开展对“成长困难学生转化相关资料”的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成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验、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成困生的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成困生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建立成困生个人档案,从个体出发,弄清个体成长困难的原因,采用归纳法对整个“成困生”的形成进行分析,概括出比较普遍的规律,并寻找相关解决策略。

(二)研究的步骤

第一步:准备阶段,调查成困生的数量及引起成困生的原因,进行定量分析,对症下药,总结出了成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确保研究对策有效。

第二步:实施阶段,摸清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后,我进一步学习转化成困生的有关理论,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转化措施比如,既教育全体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同时又特别关注不专心听讲的成困生,多提问,多指导等。因成困生的原因不同,所以教师的转化方式也应各有侧重。

- 10 -

第三步:总结阶段,调查成困生转化情况,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报告。

六、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的努力,形成以下的成果:一是通过对成困生研究,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学生素质明显提高,成困生的成绩转化效果明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让学生从自己设计问题入手,引发学生去思、去疑、去探索,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去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讨论研究,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共同分析解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教师专业得到了发展。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加强了理论学习,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了实施新课改的信心和能力,提升了专业素质;同时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带动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备课时把注意力开始从教材、教参更多地转移到学生身上,不仅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师生关系、管理方式的调整,还特别加强学法指导 。我在进行课题实验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撰写了教育论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操作上都需要教师以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的目标、新课改的手段方法进行,这无形中给教师注入了动力。

七、应注意的问题

1.数学“成困生”成因中,有若干因素,都对“成困生”的形成和转化有重要影响。但诸因素有些是教师不可控制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还需要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由于研究周期较短,有些结果得到实践论证,但更多的仍处在摸索探究阶段,甚至有一些属于体会反思,需要在更大范围实践论证。

以上是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对“成困生”的一些粗浅认识。实践证明通过对“成困生”有针对性的、耐心的教育,大部分“成困生”能够摆脱“成长困

- 11 -

难”的状态,取得较好的成绩或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此项实验才是开端,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实验力度、广度和深度,使此工作获得更多的实验成果。

课题研究人:XXX 二O一一年三月

- 12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sp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