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 章节提要 第六章 核糖体与核酶

更新时间:2023-09-25 22: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章节提要06

核糖体与核酶

研究方法(study method)足迹法(footprinting)、放射性标记(发现核糖体)、原核生物核糖体重组实验、人工合成反义RNA干扰研究。

核糖体(ribsome)是细胞内一种核糖蛋白颗粒(ribonucleoprotein particle),唯一功能是翻译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链。核糖体包括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质核糖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核糖体组成不同,由均有两个不同大小的亚基构成。它有rRNA和核糖体蛋白质(ribosomal protein),原核细胞由50S和30S两个亚基构成70S的核糖体,真核细胞由60S和40S两个亚基构成80S的核糖体。

核糖体的生物发生(biogenesis)包括蛋白质和rRNA的合成、核糖体亚基的组装等。进化过程中编码rRNA的基因数通过染色体上增加rRNA基因的拷贝数和基因扩增(gene amplification)来实现大量的rRNA的大量需求。但是第一个含有rRNA基因的DNA是如何形成的尚不清楚。真核生物的18S、5.8S、28SrRNA基因组成一个转录单位,转录成一个45S的前提。原核生物的16S、23S、5S3种rRNA基因组成一个转录单位。真核生物的前rRNA与成熟的rRNA相比,具有含有大量甲基化的核苷和具有很多尿苷(pseudouridine)的特点。原核生物rRNA的基因也是多拷贝(相对真核生物重复率低),也需要被转录成一个前体,然后加工成熟为rRNA。另外,真核生物中编码5SrRNA的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而细菌的5SrRNA基因与另外两种rRNA组合成一个转录单位。装配部位上,真核在核仁部位,原核生物在细胞质中。

核糖体的唯一功能是蛋白质合成(protein synthetize)。核糖体中与tRNA结合位点有A位点(A site)、P位点(P site)、E位点(E site)。原核生物通过SD序列识别结合,真核生物通mRNA5’端甲基化帽子结构识别。蛋白质合成主要的过程为:链的起始、链的延伸、链的终止。大约90%以上的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子是AUG。延伸部分的重复步骤:①氨酰tRNA进入核糖体A位点→②肽链形成→③转位→④脱氨酰tRNA释放。正常蛋白质合成终止依赖于终止密码(UAA、UAG、UGA)。细菌具有三种终止释放因子:RF1(识别UAA、UAG)、RF2(识别UAA、UGA)、RF3(不特异识别)。真核生物的终止释放因子eRF1和eRF3。终止释放因子与tRNA非常相似,能够进入A位点直接与终止密码相互作用。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抗生素(antibiotics)是主要的抑制剂,嘌呤霉素也能抑制蛋白质合成。不同抑制剂不同种类作用机理和作用对象不同。蛋白质在合成过程中可以形成多聚核糖体。

小分子RNA主要有snRNA(small nuclear RNA)和scRNA(small cytoplasmic RNA)两种

1 / 2

章节提要06

类型。反义RNA(antisense RNA)指与mRNA互补的RNA分子,也包括与其他RNA互补的RNA分子。来源于反转录和不同基因产物。反义RNA分为三类:Ⅰ类反义RNA(引起翻译抑制和引发降解mRNA)、Ⅱ类反义RNA(上游非编码区结合抑制翻译)、Ⅲ反义RNA(直接抑制mRNA转录)。SnRNA可以协助真核生物前rRNA加工。

核酶(ribozyme)由Cech和其同事在1981年被发现。最早从四膜虫研究中被发现。核酶的结构和催化反应可以分为三类:RNA和蛋白质复合物、小分子的RNA、Ⅰ、Ⅱ型内含子。它们都涉及磷酸二酯键的切割个连接。它们作用的底物是RNA,可以是RNA分子本身,也可以是其他的RNA分子。核剪接(nuclear splicing)指发生在细胞核中,主要对hnRNA中内含子的剪接。具有①在前mRNA总内含字与外显子间有特征性序列(GU-AG规则,该规则不适用于线粒体、叶绿体、酵母tRNA基因转录后加工)②剪接过程中需要snRNA参与,并形成剪接体③形成套索结构。

RNA编辑(RNA editing)是指在mRNA水平上改变遗传信息的过程。这是通过比较成熟RNA额相应基因的编码信息发现的。主要涉及U和C的交替改变和U的插入和缺失、C的插入和缺失。RNA编辑改变了DNA模板基因来源的信息,从而可能翻译翻译出更多的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可能扩大的遗传信息也可能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RNA编辑中需要知道RNA(guide RNA)的协助。 于康乐园

参考资料:《细胞生物学》 王金发教授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sl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