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物理5章末综合检测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4-06-02 02: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章末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图1

1.如图1所示,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v飞出高为H的桌面,当它经过距离地面高为h的A点时,所具有的机械能是(以桌面为零势能面,不计空气阻力)

( )

1

A.mv2 2

1

C.mv2-mgh 2

1

B.mv2+mgh 2

1

D.mv2+mg(H-h) 2

解析:小球做平抛运动,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故A正确. 答案:A

图2

2.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甲原来静止,乙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俯视图如图2所示.某时刻它们同时受到与v方向垂直的相同水平恒力F的作用,经过相同时间后

( )

A.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B.恒力F对两物体所做的功相同 C.两物体的速度变化率相同 D.两物体的动能变化量相同

解析:甲、乙两物体分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位移不相同,A错误.由于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相同,恒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相同,B正确.速度变化率就是加速度,C正确.由动能定理知D也正确.

答案:BCD

图3

3.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关系如图3所示,已知在第1秒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则

( )

A.从第1秒末到第3秒末合外力做功为4 W B.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合外力做功为-2 W C.从第5秒末到第7秒末合外力做功为W D.从第3秒末到第4秒末合外力做功为-0.75W

解析:由题图知,第1秒末速度、第3秒末速度、第7秒速度大小关系:v1=v3=v7,12112

由题知W=mv1-0,则由动能定理知第1秒末到第3秒末合外力做功W2=mv23-mv1=0,2221故A错.第3秒末到第5秒末合外力做功W3=0-mv2=-W,故B错.第5秒末到第7

2311

秒末合外力做功W4=mv2故C正确.第3秒末到第4秒末合外力做功W5=mv2-7-0=W,224121

mv3;因v4=v3,所以W5=-0.75W.故D正确. 22

答案:CD

图4

4.如图4所示,某段滑雪雪道倾角为30°,总质量为m(包括雪具在内)的滑雪运动员从1

距底端高为h处的雪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为g.在他从上向下滑到底端的过

3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1

B.运动员获得的动能为mgh

32

C.运动员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

31

D.下滑过程中系统减少的机械能为mgh

3

11

解析:运动员的加速度为g,小于gsin30°,所以必受摩擦力,且大小为mg,克服摩擦

361h1

力做功为mg×=mgh,故C错;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减少的势能没有全部

6sin30°31

转化为动能,而是有mgh转化为内能,故A错,D正确;由动能定理知,运动员获得的动

31h2能为mg×=mgh,故B错.

3sin30°3

答案:D

图5

5.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变力F作用下沿x轴做直线运动,力随坐标x的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物体在x=0处,速度为1 m/s,一切摩擦不计,则物体运动到x=16 m处时,速度大小为

( )

A.22 m/s C.4 m/s

B.3 m/s D.17 m/s

解析:力—位移图象下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功,由图象可知,一部分正功与另一部分负11功抵消,外力做的总功W=Fx=40 J,根据动能定理W=mv2-mv2得v=3 m/s.

220

答案:B

6.质量为m的汽车以恒定功率P沿倾角为θ的倾斜路面向上行驶,最终以速度v匀速运动.若保持汽车的功率P不变,使汽车沿这个倾斜路面向下运动,最终匀速行驶.由此可知(汽车所受阻力大小不变)

( )

A.汽车的最终速度一定大于v B.汽车的最终速度可能小于v C.汽车所受的阻力一定大于mgsinθ D.汽车所受的阻力可能小于mgsinθ

解析:由P=Fv可知,汽车上坡时的牵引力大于下坡时的牵引力,故下坡的速度一定大于v;阻力一定大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否则不可能达到匀速运动.

答案:AC

图6

7.如图6所示,小球在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下,将竖直轻弹簧压缩,若将力F撤去,小球将向上弹起并离开弹簧,直到速度为零时为止,则小球在上升过程中

( )

A.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弹性势能为零时,小球动能最大 C.小球在刚离开弹簧时动能最大 D.小球在刚离开弹簧时机械能最大

解析: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故A错D对;小球刚离开弹簧时与弹性势能为零时是同一时刻,而小球动能最大时是重力与弹力相等时,此时弹簧还处在压缩状态,故B、C错.

答案:D

8.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Ek代表动能,Ep代表势能,h代表下落的距离,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如下图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 )

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Ep=E-Ek,故势能与动能的图象为倾斜的直线,C错;Ep

1

=mg(H-h)=E-mgh,故势能与h的图象也为倾斜的直线,D错;且Ep=E-mv2,故势

21

能与速度的图象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B对;同理Ep=E-mg2t2,势能与时间的图象也为

2开口向下的抛物线,A错.

答案:B

图7

9.如图7所示,A、B两物体质量分别是mA和mB,用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相连,A、

B处于静止状态.现对A施竖直向上的力F提起A,使B对地面恰无压力.当撤去F,A由静止向下运动至最大速度时,重力做功为

( )

2

A.m2Ag/k 2B.m2Bg/k

C.mA(mA+mB)g2/k D.mB(mA+mB)g2/k

mBg解析:当B对地面没有压力时,弹簧伸长了.当撤去F后,A到达最大速度时,弹簧

kmAg压缩了,则整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mA(mA+mB)g2/k,即为C.

k

答案:C

10.小球由地面竖直上抛,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设所受阻力大小恒定,地面为零势能面.在上升至离地高度h处,小球的动能是势能的2倍,在下落至离地高度h处,小球的势能是动能的2倍,则h等于

( )

HA. 9

2HB. 94HD. 9

3H

C. 9

解析:设小球上升离地高度h时,速度为v1,地面上抛时速度为v0,下落至离地面高度h处速度为v2,设空气阻力为f

1

上升阶段:-mgH-fH=-mv2

20112

-mgh-fh=mv21-mv0 221又2mgh=mv2

21

1

下降阶段:mg(H-h)-f(H-h)=mv2

221

mgh=2×mv2

22

4

由上式联立得:h=H

9答案: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11.(1)根据打出的纸带,如图8,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五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点O的距离为x0,点A、C间的距离为x1,点C、E间的距离为x2,交流电的周期为T,则根据这些条件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a=________.

图8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重锤增加的动能,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重锤下落过程中存在着阻力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该实验装置测定该阻力的大小.若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写出名称和符号),重锤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的大小F=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可知,x1,x2是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而计数点时间T′=2T. x2-x1x2-x1

由Δx=aT′2可得:a== (2T)24T2x2-x1

(2)设阻力大小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F=ma,F=m(g-a)=m(g-).可

4T2见要测定阻力F的大小,还必须测量重锤的质量m.

x2-x1x2-x1

答案:(1)) 2 (2)重锤的质量m m(g-4T4T212.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9,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 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图9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_______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C点,_______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________,重复②的操作.

2(2)下表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22-v1|是两个

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Δ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ΔE3=________,W3=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下表,请在图10中的方格纸上作出ΔE-W图线.

次数 1 2 3 4 5 M/kg 0.500 0.500 0.500 1.000 1.000 22|v21-v2|/(m/s) ΔE/J 0.190 0.413 ΔE3 1.20 1.42 F/N 0.400 0.840 1.220 2.420 2.860 W/J 0.200 0.420 W3 1.21 1.43 0.760 1.65 2.40 2.40 2.84

图10

解析:见答案

答案:(1)①小车 ②释放小车 ③改变钩码数量 (2)0.600 0.610 (3)见下图

图11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图12

13.如图12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A点以速度v0沿斜面上滑,由于μmgcosθ

解析:设物体m从A点到最高点的位移为x,对此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1

-(mgsinθ+μmgcosθ)·x=0-mv2①

20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sinθ·xAB-μmgcosθ·(2x+xAB)=0② μv20cosθ由①②得:xAB=. 2g(sinθ-μ2cos2θ)μv20cosθ

答案: 2g(sinθ-μ2cos2θ)

14.如图13所示,一位质量m=60 kg、参加“挑战极限运动”的业余选手,要越过一宽为x=2.5 m的水沟后跃上高为h=2.0 m的平台.他采用的方法是:手握一根长L=3.25 m的轻质弹性杆一端,从A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助跑,至B点时杆另一端抵在O点的阻挡物上,接着杆发生形变,同时人蹬地后被弹起,到达最高点时杆处于竖直状态,人的重心在杆的顶端,此刻人放开杆水平飞出并趴落到平台上,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图13

(1)设人到达B点时速度vB=8 m/s,人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2 m/s2,求助跑距离xAB; (2)人要最终到达平台,在最高点飞出时刻的速度应至少多大?(g=10 m/s2)

(3)设人跑动过程中重心离地高度H=0.8 m,在(1)、(2)两问的条件下,在B点人蹬地弹起瞬间应至少再做多少功?

解析:(1)由运动学公式v2B=2axAB, v2B

可得xAB==16 m.

2a

(2)设人在最高点最小速度为v,

1

人做平抛运动过程,有L-h=gt2,x=vt,

2解得v=x·g

=5 m/s.

2(L-h)

(3)人从B点至最高点过程,

112

由动能定理得W-mg(L-H)=mv2-mvB,

22112

解之W=mg(L-H)+mv2-mvB=300 J

22答案:(1)16 m (2)5 m/s (3)300 J

15.图14为修建高层建筑常用的搭式起重机.在起重机将质量m=5×103 kg的重物竖直吊起的过程中,重物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0.2 m/s2,当起重机输出功率达到其允许的最大值时,保持该功率直到重物做vm=1.02 m/s的匀速运动.取g=10 m/s2,不计额外功.求:

图14

(1)起重机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

(2)重物做匀加速运动所经历的时间和起重机在第2秒末的输出功率.

解析:(1)设起重机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为P0,重物达到最大速度时,拉力F0等于重力. P0=F0vm① F0=mg②

代入数据,有:P0=5.1×104 W③

(2)匀加速运动结束时,起重机达到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设此时重物受到的拉力为F,速度为v1,匀加速运动经历时间为t1,有:

P0=Fv1④ F-mg=ma⑤ v1=at1⑥

由③④⑤⑥,代入数据,得:t1=5 s⑦

t=2 s时,重物处于匀加速运动阶段,设此时速度为v2,输出功率为P,则 v2=at⑧ P=Fv2⑨

由⑤⑧⑨,代入数据,得:P=2.04×104 W⑩ 答案:(1)5.1×104 W (2)5 s 2.04×104 W

图15

16.某学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对一辆自制小遥控车的性能进行研究.他们让这辆小车在水平的地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并将小车运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如图15所示的v-t图象,已知小车在0~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10 s内小车牵引力的功率保

持不变,在10 s末停止遥控让小车自由滑行,小车质量m=1 kg,整个过程中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求:

(1)小车所受的阻力Ff是多大?

(2)在2~10 s内小车牵引力的功率P是多大? (3)小车在加速运动过程中的总位移x是多少?

解析:(1)在10 s末撤去牵引力后,小车只在阻力Ff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则Ff=ma

Δv

根据a= Δt

由图象可得a=2 m/s2 ∴Ff=2 N

(2)小车的匀速运动阶段即7 s~10 s内,设牵引力为F,则F=Ff 且P=Fvm

由图象可知vm=6 m/s ∴P=12 W

(3)小车的加速运动过程可以分为0~2 s和2 s~7 s两段,设对应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在0~2 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a1,则由图象可得a1=2 m/s2

12x1=a1t1 x1=4 m

2

在2 s~7 s内由动能定理可得 112

P(t2-t1)-Ffx2=mv2m-mv1 22解得x2=25 m x=x1+x2 x=29 m

答案:(1)2 N (2)12 W (3)29 m

图16

17.如图16所示,一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上端连一不计质量的挡板.一质量m=2 kg的物体从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3 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 m,当物体到达B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 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AD=3 m.g取10 m/s2,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pm.

解析:(1)最后的D点与开始的位置A点比较:

动能减少ΔE1

k=2mv20

=9 J.

重力势能减少ΔEp=mglADsin37°=36 J. 机械能减少ΔE=ΔEk+ΔEp=45 J

机械能的减少量全部用来克服摩擦力做功,即 Wf=ΔE=45 J, 又Wf=μmgcosθ·l

其中l=5.4 m 解得μ=0.52

(2)弹簧压缩到C点时,对应的弹性势能最大,由A到C的过程:动能减少ΔEk′9 J.

重力势能减少ΔEp′=mglAC·sin37°=50.4 J. 机械能的减少用于克服摩擦力做功 Wf′=μmgcos37°·lAC=35 J 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得: Epm=ΔEk′+ΔEp′-Wf′=24.4 J. 答案:(1)0.52 (2)24.4 J

1mv2

20

==

动能减少ΔE1

k=2mv20

=9 J.

重力势能减少ΔEp=mglADsin37°=36 J. 机械能减少ΔE=ΔEk+ΔEp=45 J

机械能的减少量全部用来克服摩擦力做功,即 Wf=ΔE=45 J, 又Wf=μmgcosθ·l

其中l=5.4 m 解得μ=0.52

(2)弹簧压缩到C点时,对应的弹性势能最大,由A到C的过程:动能减少ΔEk′9 J.

重力势能减少ΔEp′=mglAC·sin37°=50.4 J. 机械能的减少用于克服摩擦力做功 Wf′=μmgcos37°·lAC=35 J 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得: Epm=ΔEk′+ΔEp′-Wf′=24.4 J. 答案:(1)0.52 (2)24.4 J

1mv2

2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sl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