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菁实验学校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更新时间:2023-04-16 16: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省南菁实验学校2021-2021学年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

试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名篇名句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④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⑤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二、字词书写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坐上老旧的交通车,凝望着一叶飘零,细品着一路xuàn lì(_________),追逐着一抹金黄, xiè hòu(__________)着一捧温暖,欣赏着龙泉山云舒雾绕的仙景,还有那路边、舍旁shēng yì àng rán(_____________)的牵牛……秋,素雅,清浅,安静。

三、选择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在他的循循善诱

....下,许多失足少年都改邪归正了。

B.这孩子就是如此优柔寡断

....,什么事情都得别人帮他拿主意。

C.他只顾信口开河,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胡编乱造,殊不知都是无稽之谈。

D.福凯与欧文曾是并肩打击偷猎者的盟友,但后来因在策略上意见不合而分道扬镳

....了。

4.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

...的一项是()。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

A.孰:谁B.毒:怨恨C.以:用来D.俟:等待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用身体和意志证明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用精神和毅力表现自己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气和勇气。

B.一名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统一意见,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再次发生。

C.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

是由于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D.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水均益曾经采访过两次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我们学过其中的《关雎》和《蒹葭》,就属于“雅”。

C.表,是臣写给君主的奏章。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他准备出师伐魏,夺取中原,出发前给后主刘禅写的奏章。

D.《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剧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作品。剧中的夏洛克是一个放高利贷的犹太人。

7.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汤姆.索亚历险记》“海盗生活”的片段中,写了汤姆、乔、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充分的表现了三个少年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酣畅心境。B.《水浒传》的结构可以看出是一条弧线,这条弧线以“误走妖魔”为起点,步步上升,至“梁山英雄排座次”到达顶点,此后便逐渐下降,至“魂聚蓼儿”降至终点。C.《阿长与<山海经>》中,连书名字都没弄清楚的阿长,居然能出人意料地为“我”买回了一套四本的《山海经》,让我震悚于她的伟大的神力。

D.《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来到灵山脚下,他们经过金顶大仙的玉真观,来到凌云渡边,看着八九里宽阔的河面和汹涌的水流,心惊胆战地走过唯一的独木桥,上了灵山。

四、名著阅读

8.名著阅读简答。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路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A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A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A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那虞候道:“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行,正是好歹不均匀。”A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这厮不值得便骂人。”A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

①选段中的“A”是谁?从选段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请写出一个林冲与A之间的故事(需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与赏析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②,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③。非其任,强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问其姓名,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④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史记·游侠列传》(有删节)(注)①阴贼:内心残忍。②俭,约束,不放纵。③釂:饮尽杯中酒。④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

9.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

...的一项是()。

A.居邑屋/至不见敬B.乡邻之生/日蹙

C.其实味/不同D.狐/鸣呼曰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错误

...的一项是()。

A.郭解少时,心狠手辣,长大后,改变了以前的行为习惯,懂得约束自己。

B.郭解在处理自己姐姐儿子的事情上,充分显示除了他的侠者风范。

C.郭解身材矮小,容貌平常,所以同乡的人们大多瞧不起他。

D.第一段提到郭解“以德报怨”,面对箕踞者的傲慢无礼,他的做法就是例证。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身.所杀甚众

②解使人微.知贼处

③有一人独箕.踞视之

④乃阴属.尉史曰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②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

六、现代文阅读

⑴有人说:智者寿。

⑵我想,何谓智者?我想,智者何来长寿?

⑶智者,就是有脑子的人,当他发现只会吃喝喘气与动物没有两样,他就要求自己

活着也思考着,用脑子活着。

⑷智者必寿,因为他和动物比,多了一个脑袋,因为他和随波逐流的芸芸众生比,他的脑袋长在自己的肩膀上。这个长在自己肩膀上的脑袋是不是自己的脑袋,很多人没有想过,也不觉得是个问题,其实,从来就是个最关紧要的问题。“你这个人怎么没脑子?”别人这么说过你吗?“我这个人听话,领导咋说就咋办!”你自己这么表扬过自

己吧?说真的,就我自己而言,活了几十年,大多数时间,自己的肩膀上就没有自己的脑袋,不过我还是有觉悟的人,尽管觉悟也晚,后知后觉。

⑸智者的脑袋有两种作用,一是先知先觉。人都是学而知之,学习前人,然而总模仿前人追随前人,只是庸常凡人。智者学而后知不足,敢怀疑先人,敢超越圣贤,敢挑战权威,这样的脑袋才是自己的脑袋,小到诗韵曲律,大到宇宙天地。“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想出这句话的陈胜肩上长着自己的脑袋。智者的脑袋第二种作用是善于总结,活在世上,有的人沉浮宦海,有的人弄潮商海,有的人行走江湖,有的人泼墨笔耕,各有各的活法,只是活明白了的人不多。“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贫病终生而写出

了红楼一梦的曹雪芹,用自己的脑袋想明白了千年文人没悟透的世象百态。

⑹智者就是有自己脑子的人,智者说到底也就是少时敢想他人所未想,成年能悟他人所未悟。敢想,叫有理想有抱负,是朝前看的人生,生命的长度向前延伸,从鼻子下的现实得失,将生命的触角伸向地平线。善悟,叫能回首往事总结人生,生活过的酸甜苦辣重新嚼出另一番滋味,生活的长度,就从一次人生变成再三重温,不仅长久,而且厚重。

⑺智者寿,寿在敢想,寿在多思。用一句大白话解说:没有理想,上半辈子,白活了;没有回忆,下半辈子,白活了。是这个道理吗?细想一下,真是。

(选自叶延滨的《睁眼闭眼》,有删节)13.选文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4.简析第⑸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5.结合全文内容,请说说你对“没有理想,上半辈子,白活了;没有回忆,下半辈子,白活了”这句话的理解。

窗中戏剧

(德)伊尔泽·爱辛格尔

①女人倚在窗子边,朝对面望去。风微微地从河边吹来,感觉和平常没什么不一样。她住在顶楼的倒数第二层,街道在远远的下面,就连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噪音也很少传到这里。就在女人准备从窗边转身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对面那个老人房间里的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打开了。天色还不晚,外面还很亮,老人房间里的灯光并不明显,那种感觉就好像太阳底下开着的街灯,又像是灯火通明的教堂里,某个人在窗边点亮的蜡烛。

②女人站住了。

③老人打开窗子,朝着这边点了点头。

④他是在向我打招呼吗?女人心里暗自想道。她所住的房子上面一层是空着的,下面一层是一个工厂,这会儿早就关门了。女人于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作为对老人的回应。只见老人又冲着这边点点头,同时伸手去摘帽子,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头上并没有帽子。老人转身消失在了后面的房间里。

⑤很快,老人又出现在了窗前。这次,他的头上多了一顶帽子,身上加了一件外套。他脱下帽子,微笑着向女人致意。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白色的手帕,开始挥舞起来。一开始,是轻轻的,接着,越来越激烈。他把身子倾在窗台上,让人不得不为他担心他的整个身体会从窗子里跌出来。女人有些愕然地后退了一步。

⑥这时,窗子对面的老人一抬手,将手中的帽子远远地甩开了。同时,他将围巾顶在了自己的头上,就像一个穆斯林人一样,将自己的头包裹了起来。接着,他将双臂交叉,合在胸前,开始鞠躬。每次抬起头时,他的左眼都闭着,仿佛在向女人传递着他们两人之间的某种秘密信息。女人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一切,直到她突然发现,窗子中出现了两条穿着窄窄的、打着补丁的丝绒裤子的双腿。老人在做倒立!当他那满脸通红、满是汗水而又兴高采烈的脸重新出现在窗前时,女人终于拨打了警察局的电话。

⑦老人仍然没有停下来。他披着一个床单,在两个窗子前交替出现。三条街道以外的警局接到了女人的电话,女人在电话中有些语无伦次、声音十分激动,以至于警察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此刻,对面的老人笑得更厉害了,脸上的皱纹堆成了一团。他伸出一只手,做了个模糊的手势,在脸上一抹,随即,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似乎,他的笑容已经瞬间被他攥在了手里。女人一直站在窗边看着这一切,直到警车赶到楼下。

⑧女人气喘吁吁地跑下楼。警车周围已经围了许多人。一群人跟着警察和女人上了楼,有好几个甚至跟到了最后一级楼梯上。他们凑在一起,好奇地等待着——先是有人上前敲门,没有人应;然后按门铃,仍然没有回应。作为训练有素的警察,打开一道门并不是难事——门很快被打开了,干净利落。顺着窄窄的走廊,他们终于捕捉到了走廊尽头隐约的灯光。女人蹑手蹑脚地,紧紧地跟在警察后面。当通往里间的那道门被打开时,只见老人背对着他们,仍站在窗子旁。他的双手拿着一个大大的白色的枕头,放在自己头上,又拿下,不断重复着。那样子仿佛是在告诉什么人,他要去睡觉了。而他的肩上,还披着一块地毯。众人几乎已经走到了他的身后,老人仍然没有转身——这个老人的听觉已经非常迟钝了。女人的视线越过老人,望向对面,她看到了自己家那扇昏暗的窗子。

⑨就像她所想的那样,底下那一层的工厂已经下班了。不过,在她家楼顶上,不知什么时候搬来了一对小夫妻。在他们房间的窗子旁,有一个围着栏杆的儿童床。一个小男孩正站在里面。

⑩这个小孩儿头上也顶着一个枕头,身上披着一个床单。他不停地在床上蹦着跳着,朝着这边挥动着双手,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他先是笑着,接着,用手在脸上抹了一把,随即,他的脸变得严肃起来,仿佛他在一秒钟之内将自己的笑容攥在了手中。紧接着,

小男孩伸出手,用尽全身力气将手中的笑容抛到了所有目瞪口呆的人们脸上。

(选自《读者》2013年第23期)16.开头第一段划线句对老人房间的灯光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分析。

17.作者刻画“女人”这个形象有什么用意?

18.小说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19.小说题为“窗中戏剧”,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拟题的好处。

七、作文

20.作文

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桥。通道上,石桥、板桥、人行天桥;公园里,廊桥、花桥、九曲桥;生活中,编织人际关系,缔结美好情缘的“心桥”“鹊桥”;叶圣陶先生还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这一道道的风景,这一座座的桥梁,或许演绎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或许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或许寓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面对它们,你会想到什么呢?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或阅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① 学而不思则罔② 老骥伏枥③直挂云帆济沧海④ 会当凌绝顶⑤何当共剪西窗烛⑥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罔”“骥”“枥”“沧”“绝”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2.绚丽、邂逅、生意盎然

【解析】

【详解】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学生只有读准字音,才能得出相应的词语。在书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的辨析,要准确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绚”不要写成“炫”,“邂”不要写成“懈”,“盎”不要写成“蛊”。

3.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C项“侃侃而谈”意思是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这是个褒义词,用在表示贬义的句子中不恰当。【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B项解释错误,“毒”是“毒害”的意思。5.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词义角度分析病因,也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B项否定词使用错误,删去“不”;C项句式冗杂,删去“的直接原因”和“由于”;D项语序不当,将“两次”放到“采访”前面。【点睛】

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6.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B项表述错误,《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7.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D项表述错误,唐僧师徒是乘坐接引佛祖的无底船过得凌云渡。

8.① “A”是杨志。他有性格特点是急功近利、粗暴蛮横(脾气暴躁)、刚愎自用

②林冲因上梁山需递投名状,曾在梁山脚下与杨志大战,未分胜负,后被王伦叫停。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名著阅读题。第(1)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选文中的A是杨志,通过他在运送生辰纲过程中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刚愎自用的人。第(2)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了解。在林冲刚上梁山时,因需递投名状,曾在山脚下与杨志大战,

结果未分胜负,最后被王伦叫停。找出与两个人相关的一个情节概括作答即可。

9.D

10.C

11.①躬:亲自、亲手② 微:暗中③箕:像箕一样④属:通“嘱”,嘱托

12.①各类人士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②(他)对此感到奇怪,问其中的原因,(才知道)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徭役。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B项断句错误,应断句为:狐鸣/呼曰。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郭解虽然身材矮小,容貌平常,但因为他喜欢行侠,为人正直,人们越发仰慕他。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箕”名词用作动词,像箕一样。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诸公:人们,大家;多:赞许,推崇,称赞;怪:对……感到奇怪。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他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子。郭解的父亲因为行侠,在汉文帝时被杀。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他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少望别人报答自己。

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干杯。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却强行灌酒。那人发怒,拔刀剌死了郭解

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我的孩子无理。”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只有一个人傲慢地坐在地上看着他,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门客中有人要杀那个人,郭解说:“居住在乡里之中,竟至于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于是他就暗中嘱托尉史说:“这个人是我最关心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加以免除。”以后每到服役时,有好多次,县中官吏都没找这位对郭解不礼貌的人。他感到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差役。于是,他就负荆请罪。少年们听到这消息,越发仰慕郭解的行为。

13.智者寿,寿在敢想,寿在多思(善悟、善于总结)。

14.画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曹雪芹写《红楼梦》悟透世象百态,有力地论证了智者善于总结的观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15.这句话表面上是对“智者寿,寿在敢想,寿在多思”的进一步解释,实际上是用否定的方式,指出我们少时敢想他人所未想,成年能悟他人所未悟。只有这样我们生命的长度才能不仅长久,而且厚重。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分析论证过程可知,最后一段得出论点“智者寿,寿在敢想,寿在多思”。14.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套用格式即可。第(5)段画线句列举曹雪芹写《红楼梦》悟透世象百态的事例,具体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点睛: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首先要对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然后用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的格式进行作答。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以……(事实)作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或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2)比喻论证:作者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段)……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3)对比论证:作者把……与……对比,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4)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谚语,充分有力的论证……观点。使说理更具权威性、科学性,更具说服力。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结合最后一段内容可知,这段话是对“智者寿,寿在敢想,寿在多思”的解说,指出年轻时敢想他人所未

想,成人后能悟他人所未悟,生命才能长久厚重。

16.①外面很亮,老人房间里开着灯光,为老人的表演提供了明亮的环境。②室内有灯光,窗边的女人才能清晰看得到老人的表演,为推动后面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③老人“房间的灯光”像是“又像是灯火通明的教堂里,某个人在窗边点亮的蜡烛”这一句联想描写暗示了老人内心的童真和慈爱圣洁的情怀。

17.(1)女人是故事见证者。(2)女人是有爱心的人,她报警就是出于对老人安全的担心。(3)深化主题,表现故事发生在人与人相互关心的社会环境中。

18.①小说到结尾处,才使读者明白,那老人原来是在逗孩子玩,这个结局是起初料想不到的,故曰在意料之外。

② 但这个结局在前文其实已有暗示,故也在意料之中。暗示有:A.“她住在顶楼的下面一层”,“她所住的房子上面一层是空着的”,反复提到楼上,其实是在暗示楼上可能住人;

B. “老人打开窗子,朝着这边点了点头”,这样的情节说明老人是彬彬有礼的,这样的老人不应该做出怪诞的行为。“这边”一词,表明老人未必是对女人点头;

C.“她看到了自己家那扇昏暗的窗子”,强调“昏暗”,暗示的是在前文,老人其实是看不见女人的,他是在看别人;

D.老人的种种动作表情,都有逗乐的意思,不像是对着女人发出。

19.①“窗中”点明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②“窗”富有象征意味,暗含因为“窗”的局限而造成人们的误解,意在提醒读者通过这扇“窗子”发现生活中的美;③“戏剧”突出矛盾冲突的激烈,以及矛盾化解后人们的反思;④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的欣赏。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句作用的分析。仔细阅读第一段画线句子,然后结合下文内容具体分析起作用。这是一段描写了房间里的灯光,为下面老人的表演提供了明亮的环境,窗边的女人也因此清晰看到老人的表演,为下文写她的恐慌并报警的情节作铺垫。“像是灯火通明的教堂里,某个人在窗边点亮的蜡烛”一句烘托出老人内心的童真和慈爱圣洁的情怀。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作用的分析能力。这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个老人在窗中逗一个孤独的小孩玩,给一个孤独的小孩带来了快乐的事情,表现老人的慈悲的情怀和温情的爱,结合这一主题,可以看出老人是小说的主人公,而女人起到了一个线索人物的作用,是故事见证者,她的出现,深化了文章主题,表现人与人的相互关心。

18.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结局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了解情节的始末,最后一段写到女人楼上窗边的孩子玩耍的情景,这一结局揭示了悬念,让读者明白,老人这种怪异的行为原来是在逗孩子玩,这个结局是起初料想不到的,所以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则是说前文有许多情节的描写暗示了小说的结局,找出几处描写作答即可。

19.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作用的分析。解答题目的作用要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三个角度来考虑。内容: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事件;点名文章的主旨;指处文章的主要人物。结构: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等。艺术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窗中戏剧”揭示事件发生的地点,题目的设计意蕴深刻,从主题思想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20.桥

桥是什么?不过是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小山谷,,一块高地就形成了一座桥。

不!桥,不是这么简单的!不是的,绝不是的!

如果是的话,那爱心桥算什么呢?那天上迷离的彩虹桥又算什么呢?所以,它并不简单。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两座不简单的桥,它们是——

亲情之桥——万年桥

岁月像过滤的筛网,筛去记忆中的泥土,留下了闪光的金子。我早已欣赏过赵州桥的古朴苍老,领略过长江大桥的矫健雄伟。然而,我却总是时时惦记着家乡古城那座小桥,记着我童年梦幻的小桥。一到放假,缕缕牵挂总是促使我去寻找那温馨甜蜜的童年回忆。

那是一座拥有高龄的石拱桥,横跨在低吟浅唱的新安江上。水美,江美,桥也美,桥上那青石板路被行人的足履磨得珠圆玉润了。

大桥给我有趣的童年染上了瑰丽的色彩。然而,转学、搬家、升高中及住校,旋转的生活车轮带走了我的童年和无邪。当我再次走向大桥时,愉悦平静的感情湖水,不免泛起点点惆怅的涟漪。

听,桥下传来鸣琴一般淙淙的水声。它,就是太平桥,一座饱含我童年与亲情的桥。

友情之桥——万年桥

窗外雨潇潇,把思绪浸润得葳蕤多姿。冬已去,春光一缕送来温馨一片,故乡的桥连着难忘的友情。

还记得那座古韵悠悠的小桥么?我记得,我们记得,我们这一群嘻嘻哈哈的小孩、一伙年少天真的伙伴、一群朝夕相处的同窗记得。我们曾同行,带着真诚,怀着希冀,揣着梦想,走过风雨中的古桥,走过艳阳下的古桥。

几丛青苔,几棵小草,抑或是几粒小螺,悠然展示着小桥的殷实和安宁。走过前人屐履磨润得青石板路,足音空跫,当是现实与历史相互碰撞的回声······

古桥的学名叫万年桥,也称之为友情之桥。她伴我们走过了懵懂的童年,走向繁华似锦的青年。

【解析】

【详解】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提示语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题目是“桥”,这个“桥”既可以写真实的一个桥,也可以写桥的比喻义或者引申义:像桥一样的人,像桥一样的品质。

如果想以“桥”为写作主体,一定要使用细节描写,使文章内容充实生动,同时在文中要有体现“桥”的精神的语句出现,升华文章主题。如果想写“桥”的比喻义或者引申义,一定要在文章中写出人和桥的外表或者内在精神的相同之处,以便点题,避免跑题,最好在最后一段出现议论抒情句子,凸现文章主题。

【点睛】

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sk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