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全册教案1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05 06: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年级物理教学进度(2010-2011学年上学期)

周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第二十一周 时间 8.23-8.27 8.30-9.3 9.6-9.10 9.13-9.17 9.20-9.24 9.27-10.1 10.4-10.8 10.11-10.15 10.18-10.22 10.25-10.29 11.1-11.5 11.8-11.12 11.15-11.19 11.22-11.26 11.29-12.3 12.6-12.10 12.33-12.17 12.20-12.24 12.27-12.31 1.3-1.7 1.10-1.14 内容 12.2/12.3 12.4、12.5 12.6 12章复习13.1 13.2 13.3/13.4 13.5/13章复习 14.1/14.2 14.3/14.4 14.5/14.6 14章复习、15.1 15.2/15.3 15.4/15.5 15章复习/16.1 16.2/16.3 16.4/16.5 16章复习、17.1 17.2/17.3 17.4/17.5 17章复习 节数 2 2 1 2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2 备注 教师节 中秋节 国庆节 元旦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计划

一、主要内容。

本章是九年级的起始章,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让学生知道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和

原子都是物质,大致了解物质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第二节质量主要介绍其概念和单位,以及单位的换算,学会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同事明确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第三节密度主要讲解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接着探究同种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了解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3、了解原子核的核式模型。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6、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7、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会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理现象。

8、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并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天平、量筒的使用,密度概念的引入、密度公式的应用及其物质密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和误差。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讲解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自学法完成教学。 四、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五节, 7课时。 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 1课时 第二节 质量 1课时 第三节 密度 2课时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课时

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1课时

复习和总结 1课时

中学教师备课教案

授课年班: 9年级 授课日期:2010年 教 者 授课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分 析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学 生 出 席 编 号 第十一章 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 知识与技能: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以及原子的结构。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体会科学家探究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物理模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列举大量事实来说明宇宙和微观世界都是有物质组成的,并将物态变化用分子的运动更加形象生动的描述出来。 学生分析:学生有了一年的学习物理的经验,学习本节内容比较容易。 重 点: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以及原子结构。 难 点:用微观模型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幻灯片 预习教材内容和练习册 教 学 流 程(个 案 补 改) 教法学法设计 引入新课后结合幻灯片讲解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相关内容。 由教材的想想议议引入分子的概念, 微观模型出示表格引导自学掌握,教师总结规律。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 1、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宇宙——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是其中之一——银河系几千亿个恒星——太阳是其中之一,太阳系周围的的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冥王星在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会上被划为矮星系。一束光穿越银河系要十万年, 地球以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发展中。 2、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微小粒子叫分子。 大小:百亿分之几米,用10的负10次方作单位来度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a、填表掌握其物理性质。 b、一般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变小,水除外。所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都变大。 4、原子及其结构。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5、纳米科学技术。 纳米是长度单位。符号是nm,1nm=10的负九次方米。 蛋白质的分子较大,可以达到几十纳米。病毒分子比较小。 纳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三、课堂小结。 四、练习。 五、作业。 1、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习题。 2、记忆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最后两个问题教师出示提纲引导学生看书总结并记忆。 总结引导学生完成。 练习用幻灯片出示。 教 学 反 思 领 导 意 见 学生对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小的生物都是同物质组成的,使学生对物理有了更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签名) 年 月 日

中学教师备课教案

授课年班:9 授课日期:2010年 编 号 教 者 授课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分 析 学 生 出 席 第十一章 第二节 质 量 知识与技能: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其换算单位并会换算,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了解常见的测质量的工具,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使用天平,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编写的比较详细,知识缺少对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的描述。需要补充说明。 学生分析: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需要认真记忆,特别是天平的使用要求和方法。 重 点: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及符号单位;天平的使用要求和方法。 难 点:测量质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和取样法。 教师所需要测量质量的器材。 准备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 准备 教 学 流 程(个 案 补 改) 一、复习导入。 1、物体固态、液态、气态的物理性质?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组成物体的物质多少是否相同?它又有哪些性质?用什么来描述物质的多少,我们平常所说的重量实质是什么?用什么来称量、又是如何称量的?本节课就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 (一)、质量 1、质量的概念: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物体和物质的区别: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3、质量符号:m; 国际单位:千克,符号:kg; 常用单位:克(g)、毫克(mg)吨(t)。 3?6?3换算关系:1kg= 10 g;1mg= g= 10 kg。 101t= 3 kg。 10讨论: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改变时,它的质量会不会改变? 结论:质量是是物体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练一练:1、记一记。 常见一些物体的质量: 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200g; 我国成年人的质量为50——70kg; 一个大头针的质量越1g; 新生儿的质量2-5kg; 2、算一算。 教法学法设计 复检引入后教师用幻灯片出示问题学生自学回答并记忆。 引导学生通过事实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的结论。

500g= kg;0.23t= g;1公斤= 斤= kg。 (二)、质量的测量 1、常用工具:生活中常用的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 实验室用:天平(常用的托盘天平、学生天平) 2、 天平的使用。 工作原理:天平平衡,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 要求:左物右码;不能超过称量;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 接触砝码,不能将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品和化介绍生活中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上。 常见的测质量的 方法:放、拨、调、测、读、收。 工具。 3、测质量的特殊方法。 累积法和取样法。 例如: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用测质量的方法知道质量为2kg的纸 认识实验室测有多少张? 质量的天平的结三、总结。 构各部分名称,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探讨工作原理。 2、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记忆天平的使3、用累积法和取样法测物体质量的方法。 用要求,并解释4、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每个要求的含四、课堂练习。 义。 1、某学生在使用天平时,错把物体放在右盘中,砝码放在左盘中,这样 阅读教材并回称的食盐5.4克(1克以下用游码),如果用正确的方法,应当是( )克 答问题后,总结 A、5.4 B、5 C、4.6 D、4.4 天平的使用方2、使用天平称量药品时,先把游码拨到刻度尺的零点处。若发现天平指法。 针偏右,可以采取下列那种方法?( ) 教师演示用A、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天平测量物体的C、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D、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质量。 五、作业。 测质量的特殊 1、1t=( )g 1g=( )kg 方法可以让学生 0.5kg=( )t 1kg=( )mg 讨论解决,最后2、说说物质、物体与质量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点拨总结。 3、“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二题 4、你能用天平称出50克的水?请把步骤写出 教 学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对物体的多少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结合生活中的重量,使学反 生更加清楚了质量的有关问题 思 领 导 意 见 (签名) 年 月 日 中学教师备课教案

授课年班: 9 年 授课日期:2010年

教 者 授课内容 学 生 出 席 编 号 第十一章 第三节 密 度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分 析 知识与技能: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能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鉴别物质,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者体积。 过程与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图像讲解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通过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探究总结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而引入密度的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感念,从而介绍密度的符号单位和公式,并应用与计算。 学生分析:通过探究总结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而引入密度的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感念,从而介绍密度的符号单位和公式,并应用与计算。 重 点: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单位及相关计算。 难 点: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密度是不同。 探究所用的器材及习题。 阅读教材记忆上节课的基础知识。 教 学 流 程(个 案 补 改) 教法学法设计 教师复检后引入新课。 实际测量,引导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一、复检与导入。 1、什么事质量?它有什么性质? 2、生活中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哪些?实验室用的天平使用时要求是什么?使用的步骤是什么? 3、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它与它的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用什么老描述这种关系,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密度。 二、新课。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⑴完成想想做做的讨论。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提出问题: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那? ⑵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a、用铝块做实验。 b、记录不同铝块的质量和体积填入表格。 c、 制作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 d、 分析数据和图像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而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物质不同比值也不同。 2、密度 a、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概念、公式、符号及单c、符号的意义及单位和换算。 位换算教师出示密度的单位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组成,这种单位叫组合单位。 问题学生自学记忆。 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克每立方厘米(g/cm3). 3换算关系:1g/cm3=1×10kg/m3 d、算一算:3.5g/cm3= kg/m3; 讨论公式的物理意义教师引导学33311.3×10kg/m= g/cm 生注意质量不随讨论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的状态(固态、液态、物质存在状态的气态)时的密度是不同的。利用此公式可以求某种物质的质量或者体积。 改变而改变,而3、公式的应用:教材16页例题, 体积则变。并根三、总结。 据以前所学推到四、练习。教材17页1——6题。 公式的变形公五、作业。1、记忆理解本章基础知识。 式。 2、完成练习册的习题。 总结由师生共同 完成。 练习主要学生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教 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的理解了密度,并且对以往一些与密度有关生活现象反 的错误理解有了正确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思 b、公式:??m v领 导 意 见 (签名) 年 月 日

中学教师备课教案

授课年班: 9年 授课日期:2010年 教 者 授课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分 析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学 生 出 席 编 号 质量和密度复习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的特性,会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基础知识复习和典型题的训练完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教材分析:质量和密度是本意重点,也是以后其它知识的基础。 学生分析: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理解还不透彻,单位换算不熟练,对于应用密度公式计算还不是很熟练。 重 点:单位和换算以及公式的应用及天平的使用要求和测量的步骤。 难 点:质量、密度是物质特性的应用。 教 学 流 程(个 案 补 改) 教法学法设计 一、基础知识复习。 二、综合训练。 基础知识复习用幻灯片出示,11.2、质量m 并适当讲解。 一填空题 1、概念:物体所含 叫做质量。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 , 和 改变而改变。 2、一定量的水结成冰后,其 不变, 变大, 3、单位:质量的国际制主单位是 。 综合训练学生1g(克)= kg(千克)= t(吨)= mg(毫克)。 独立完成,教师4、质量的测量:质量的测量工具常见的有 、 、 、 ,指导巡视辅导,并讲解典型错例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里常用 称质量,常用的天平有 和重难点部分,和 。 强调注意的问5、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注意: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 ;加题。 减砝码用 ;不能把 和 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6、使用托盘天平时,先要调节天平,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处。 调节横梁右端的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处,这时横梁平衡。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要把被测物体放在 盘,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在 盘, 并调节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 。这时盘中砝码的 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 ,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7. 在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当按 的顺序(选填“质量由小到大”或“质量由大到小”).在调换砝码时发现,如

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多,而取出最小的砝码又嫌少,这时应采取 的方法 使天平恢复平衡. 8、请在下面的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只咸鸭蛋的质量是75 。(2)、一片扑热息痛片是300 。 (3)、一张白纸的质量是0.328 。(4)、一本厚书的质量是0.7 。 (5)、卡车白菜的质量是2.5 。 9. 小华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请指出其中两个错误: (1)① 。② 。 10.用天平测一杯水的质量,空杯放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内砝码有50g、20 g、10g各一个,2 g 2个,游码示数0.6 g倒人水后,在右盘增加100g、20 g 砝码各一个,游码示数0.8g.则杯子的质量是________g,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g. 11、在学校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里常用 称质量。我们到粮店买米, 售货员秤出的是米的 。 二、选择题 1、天平是测质量的常用工具。使用时要先调节横梁平衡,当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刻度线的右边时,要使指针停在中央刻度线,应该:( ) A.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B.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在右盘中加砝码 2、下列物体中质量约为2kg的是:( ) A、两个鸡蛋 B、一只老母鸡 C、一头大绵羊 D、一张课桌 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你身体质量的是 ( ) A.480kg B.4.8x107mg C. 8000g D.0.01t 4、某同学用已调整好的托盘天平称一个鸡蛋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共有三个砝码,其上标有50克、、2克、50毫克,游码向右拨动了3格(每格代表10毫克),那么这个鸡蛋的质量是 [ ] A、50.250克 B、52.080克 C、52.80克 D、52.530克 三,实验题:某同学使用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他拟写出下列操作步骤: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C、把金属块放在左盘里。D、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点上。E、估计金属块的质量,选择适当的砝码在右盘里。F、计算右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所对刻度值,就等于金属块的质量。G、根据横梁指针的偏向,增加(或减少)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H、把砝码放回砝码盒里,整理复原器材。 该同学拟写的操作步骤顺序不合理,请你用上述步骤前的字母,安排一个正确合理的顺序填入横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度 练习试题 (70分) 一. 选择:(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物体中,质量为25 kg的物体可能是:( ) A. 一头大象; B、一只鸡; C、一辆自行车; D、一只蚂蚁。 2、某同学在测物体质量时,在游码没有放在零刻线处,就将天平的横梁 调节平衡,用这天平称得物体质量比物体的实际质量:( ) 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不能确定。 3、医院的氧气瓶内装的氧气密度为10kg/m3,为抢救酒后驾驶撞车的司机,用去了其中的1/5,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33A.10kg/m B.2kg/m C.5kg/m3 D.8kg/m3 4.已知ρ酒精=0.8×103千克/米3,ρ柴油=0.85×103千克/米3,ρ汽油=0.71×103千克/米3,ρ硫酸=1.8×103千克/米3,一个最多能装下1千克水的瓶子,能装下1千克的:( ) A.酒精 B.汽油 C.柴油 D.硫酸 5、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物体,密度之比为3:2:1,体积之比是(: ) A、3:2:1 B、1:2:3 C、2:3:6 D、6:3:2 6.如图5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 A·ρA<ρB<ρC B·ρA<ρB>ρC C·ρA>ρB>ρC D·ρA>ρB<ρC 二. 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质量相等的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为 ,体积相等的水与酒精的质量之比为 。(ρ酒精=0.8×103 kg/m3,) 2. 有一质量为m,密度为p,的金属块,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一块的质量为_____,密度为_____. 3. 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误把物体放在右盘中,在左盘中加48g砝码,同时移动游码在0.3g处平衡,则此物体的实际质量应为____g。 4. 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着质量相等的水、酒精和硫酸。可能观察到三个容器液面内高度并不相等,h甲<h乙<h丙,那么甲容器内装的是___,丙容器内装的是___。 5. 一天,小明看到煤气公司价格牌上写着“冬季55元/瓶,夏季51元/瓶”。他想,为什么夏季价格低?他查找了煤气资料:煤气冬季密度0.88×103kg/m3,夏季0.8×103kg/m3,煤气瓶容积是0.015m3。通过计算发现实际所售价格夏季比冬季__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若两季价格一样,夏季应标价为_____________元/瓶。

6、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液体密度时, 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m与体 积V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m/g 甲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 Ⅰ Ⅱ 乙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 Ⅲ 汽油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应在 区 (“Ⅰ”或“Ⅱ”或“Ⅲ”)。 V/cm3 7、某工厂生产的酒精要求含水量不超过10%,于是用抽测密度的方法来检查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那么合格产品的密度范围应为_______kg/m3至_______kg/m3。 8. 密度相同的AB两个物体,A物体的质量大于B物体的质量,则________的体积大,同种材料组成的AB两个物体,A体积大于B体积,则________的质量大。 9. 5 m3的水结成冰时,它的质量是_________ kg,体积是_________ m3, 335 m的冰化成水时,它的质量是__________ kg,体积是_________ m。 33(p冰=0.9x10 kg/m) 三.计算:(每题6分共12分) 1、 一个容积为5×10m的玻璃瓶放在水平地面上,里面盛有0.3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在地上挑了一些小鹅卵石块,逐个投入瓶内。当投了0.5kg的石块后,水面刚好升到瓶口,乌鸦能够喝到水。 求:1. 水的体积;2. 石块的密度。 -43 2、全国统一集中整治公路“超限超载”的工作于2004年6月20日正式起动。小昆家是一个个体运输户,最近签订了一份为某建筑工地运送大理石和木材的合同,33他家汽车的最大运载量是8×10kg,汽车货箱的最大容积是10m。(ρ大理石=2.53333×10kg/m,ρ木=0.5×10kg/m) (1) 。 用你所学物理知识说一说,超载的危害(说一种危害即可)。 (2)。 为了既不超限超载,又使每一趟运输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汽车的运载质量3和容积,提高汽车的使用率,每一趟运输,需搭配装载各多少m的大理石和木材,才能达到上述目的, 四.问答:(每题2分共4分) 1;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而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根据水和冰的密度,又知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请你说出冰的密度小的原因.

2、小燕想测粉笔的密度,它的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量,但因为粉笔的吸水性很强,不能用排水法测量。你能帮她想出办法测粉笔的体积吗? 五.实验:(每题2分共22分) 1.下面是用小瓶、水、天平和砝码测量酱油密度的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 (1)用天平测出 的质量m0; (2)在小瓶中倒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1,则瓶中水的质量为 ; (3)将水倒出,再往小瓶中倒满 ,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2; (4)由上面测出的数据,算出酱油的密度,表达式为ρ= ρ水; 2.下面是某次用天平和量筒做“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的数据记录表。 (1)请根据记录数据填好表格的空格。 容器的质容器和盐水 盐水的质盐水的体盐水的密度量(g) 总质量(g) 量(g) 积(cm3) (kg/cm3) 10.5 64.5 50 (2)实验中的操作步骤有: a. 把盐水倒进量筒,用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 b. 用天平测出容器的质量; c. 把盐水倒进容器,用天平测出容器和盐水的总质量; d. 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计算出的盐水的密度会与实际盐水的密度有误差。如果实验中的操作步骤 是按上述的a. b. c. d.顺序,则测出的盐水的密度会________实际盐水 的密度(选填“小于”、“等于”、“大于”);要减少实验误差,正确的实验 操作顺序应是 。 3、福州地下蕴含着丰富的温泉资源,闽清雄江黄楮林露天温泉就是一例。现提供:A.温泉水样品 B.天平和砝码 C.弹簧测力计 D.量筒 E.烧杯 F.刻度尺 G.小铝块和细线 H.带提手的小桶 I.水。 请自选器材测量温泉水密度,回答下列问题: (1).所选用的器材(只需写出器材前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需测量的物理量(用文字和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温泉水密度的最终表达式:________ 教 学 通过本节的复习,使学生对质量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掌握,并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反 释一些生活现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心。 思

领 导 意 见 (签名) 年 月 日 中学教师备课教案

授课年班: 9年 授课日期:2010年 教 者 授课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分 析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学 生 出 席 编 号 第十一章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知识与技能: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小块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和调节,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测量密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重 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难 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天平、量筒、盐水、铁块、塑料块、水、烧杯、细线、牙签、多媒体设备。 预习教材 教 学 流 程(个 案 补 改) 教法学法设计 一、复检导入。 1、密度的公式?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单位和换算关系? 2、讨论引入: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由公式算出物体的密度,物体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体积如何测量呢? 二、新课。 1、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 根据密度的公式,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从而求出密度。 工具:量筒、天平。 2、量筒的使用:a、 量筒一容积为单位标度的。 教师用实物量筒讲解其单位使用方 b、L为升,mL为毫升 法、读数方法 c、与体积单位的换算:1L=1dm3;1m L=1cm3. 以及测量不规d、读数。认清分度值,视线一凹形或者凸形的底或者顶为准。 则形状固体的 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体积的方法。 4、总结方法。 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的方法。V=V1—V2 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m=m2—m1

分别求出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三、总结。 四、练习。 11.4、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用托盘天平、砝码、量筒测某金属块的密度,其中天平和砝码是用于测金 属块的_________;量筒可以测出金属块的_________。根据密度=________可以求出金属块的密度2、体积的测量:形状规则的物体体积的测量,可用 量出物体的长、宽、高或直径等;形状不规则的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可用 或 来测量。量筒或量杯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液面的 相 平。量筒上是以 单位标度的,1 =1cm3。 学生动手3、器材:在测石块和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器材已有石块、玻璃杯、水、盐实际测量并计水、细线、还需 、 、 。 5、需要密度是0.8×103kg/m3的酒精400g。手边没有天平只有量筒,应该算。 用量筒量出体积是________ cm3的酒精。 6、小明用天平、大杯、小杯和密度为ρ的水测一石块密度. (1)天平平衡时如图10所示,石块的质量 m=________。 走后总结(2)小明测量石块体积的操作步骤如下: 出测量固体和 a.测出空小杯的质量m1 液体密度的步 b.把装了水的大杯和空的小杯如图11放置 骤和方法。 c.把石块缓缓放入大杯中,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杯 d.测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杯总质量m2 请你指出步骤b的错误之处:_________ (3)用本题中出现过的物理量符号表示石块体积为__ ___;石块密度为______(设步骤b中的错 误已改正). 7.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图12 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练习有学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 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辅 导。 请填写下列空格: (1)调节天平时应将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 (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

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___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4)图13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_____。 8.下面是小丽在测量一块矿石密度时的主要步骤。 (1)下面的操作有哪些是必要的,请你把必要的操作按正确的顺序将序号排列出来: A.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量筒的质量为200g B.向量筒中倒进一些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15 cm3 C.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28g D.将矿石浸没在量筒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25 cm3 E . 将必要的数据填入下表中,利用相应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 (2)请你把必要的物理量和数据填入下表中,并求出矿石的密度: 物理量 矿石的 密度kg/m3 数 据 9、需要100克的酒精, 不用天平, 只用量筒应量出酒精的体积是 厘米3 。( 酒精密度为800千克/米3 ) 10. 小雄学会了测量铁块的密度后,他问老师: “能不能测量出冰糖块的密度呢?”老师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探究出来!”于是老师给了小雄下列仪器和材料:①天平(配有砝码),②量筒,③水,④细线,⑤面粉,⑥白纸,⑦保鲜薄膜,⑧一小块形状不规则的冰糖.请你想想,如何选用上述器材,设计出一个最佳的测量方案(只需简单写出实验操作步骤). 二.本节收获 五、作业。课后习题。 教 学 反 思 领 导 意 见 (签名) 年 月 日

中学教师备课教案

教 者 授课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分 析 学 生 出 席 授课年班: 授课日期:2010年

编 号 第十一章 第五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2) 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知识与技能:(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重 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 难 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师需要的典型习题, 准备 学生复习密度的相关知识。 准备 教 学 流 程(个 案 补 改) 一、复检导入。 1、密度与什么无关?单位有哪些?国际单位是什么? 2、怎样测量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3、密度受什么影响?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引用,本节课留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 1、密度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2、密度受温度影响。气态物质受温度影响最大,液体次之,固态物质受温度影响小。 3、理解风的形成。 4、水的反膨胀性。在4℃以下,温度降低体积变大,密度变小,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在4℃以上,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5、应用:解释自来水管冻裂的原因。 6、密度与物质鉴别。 a、计算密度鉴别物质。 b、通过气味、颜色、透明度等鉴别。 三、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四、小结。 教法学法设计 复习中注意学生易混问题。 讲解时,采用启发式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练习时,强调分析题时,要把握是体积不变还是质量不变,确定之后利用密度公

五、作业。 1、物理与我们生活联系紧密,物理就在身边,请你列举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事例不少于3个。(开放性题目) ① ; ② ; ③ 。 2、空气因受热体积 ,密度变 而 。热空气 后,温度较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 ,人类很早就学会利用 了,例如可以用来 、 、磨面、推动帆船和滑翔机,近代风力的大规模应用主要在 上。 3、由于水的 ,在严寒的冬天,河面封冻,较深的河底水却保持 的水温,鱼儿仍然可以自由自在地游。 4、收购员以马铃薯为原料制作淀粉,在选购马铃薯时,需测出马铃薯的密度,从而根据表格确定马铃薯的含淀粉量和收购价。 马铃薯的密度(g/cm3) 1.08 含淀粉量(百分率) 收购价(元/千克) 14 0.40 1.10 18 0.44 1.12 22.5 0.50 1.14 26.5 0.60 1.15 29 0.80 式计算。 作业抄写之后写在作业本上。 (1)根据上表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马铃薯的质量可用 测出,体积可用 法测出,密度根据公式 求出。 5、一个瓶子最多能盛2kg水或1.6kg的某种液体,你能计算出瓶子的容积为 m3,未知液体的密度为 kg/m3 6、右图是一定质量的水,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象.观察这个图象,可以得知,水在 时的密度最大. 7、实验:将水、食用油、熔化的蜡烛、洗发精分别装满四个相同的小玻璃杯,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内,待它们全部凝固后取出,观察体积的变化,结果发现:只有水结冰后表面向外鼓出来,其余液体降温后表面向内部凹陷进去。 交流:(1)除了 以外,一般的液体凝固后体积都要 。 (2)一般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分子间的距离要变 。 (3)一般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要变 。 8、一种物质的体积由650cm3增大到950cm3,它的质量增加了2.67kg,则它的密度为 kg/m3 9、当一铝条升温后,下列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是:( )

A 质量 B密度 C体积 D以上三个都变 10、飞机设计师为减小飞机的质量,将一铁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104kg,则所需铝的质量 ( ) (ρ铁=7.9*10 kg/m3ρ3 铝=2.7*10kg/m) 33A、 138kg B、104kg C、54kg D、35.5kg 11、两个杯子分别盛有浓盐水和纯水,不能用嘴品尝,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两种区分开它们的方法: 12、我国有4亿人需佩戴近视镜或远视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 透光量 密性能 2)一铜合金镜价的质量为2*10kg,若以钛合金代替质量是多少? 教 学 通过这两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生活中密度运用的问题,从而增强了求知欲。 反 思 领 导 意 见 (签名) 年 月 日 -2树脂镜片 92% 度1.3*10 较耐磨损 -3 3玻璃镜片 91% 2.5*10 耐磨损 3铜合金 / 8.0*10 较耐腐蚀 3钛合金 / 4.5*10 耐腐蚀 3(kg/m3) 1)求一块体积为4*10m3的玻璃镜片的质量?

中学教师备课教案

授课年班: 授课日期:2010年 教 者 授课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分 析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学 生 出 席 编 号 第十一章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复习 知识与技能:系统掌握本单元基础知识,熟练应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掌握量筒和天平的使用规则,熟练测量体积和质量,掌握测量小石块和盐水密度的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幻灯片出示单元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记忆以综合训练达到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重 点:质量、密度的单位换算和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的掌握和理解。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难 点:质量、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和水的反膨胀性。 课件 教材和笔记 教 学 流 程(个 案 补 改) 一、基础知识复习。 二、综合训练。 教法学法设计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先出示问题,一、填空题 学生看问题回1. 1 mL=__ ____cm3 0.5 cm3=____ __m3 忆,记不准的看330.05 t=___ _kg 2.7 g/cm=__ __kg/m 书再记,然后逐332.有一实心铜块的密度是8.9×10 kg/m,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 一回答,教师点 _____ _ 若将它截成大小相同的两块,每一块的密度是___ _kg/m3. 拨强调重点难点3.若用横梁没有调平衡,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的托盘天平称量问题。 物体的质量,则称得的结果_ 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___ _. 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___ _和__ __. 综合训练学5.密度是__ __的一种特性,每一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我们可生独立完成后,以根据密度来__ __物质.如密度是2.7×103 kg/m3的金属是___ 教师讲评,指出 ___,而密度是7.9×103 kg/m3的物质是___ ___ . 注意的问题。 6.地球质量是6.0×1021 t,一个苹果的质量是150 g,地球的质量是一个苹果质量的_ ___倍;一个米粒的直径大约是1 mm,分子的直径大约是0.4 nm,米粒直径是分子直径的__ __倍. 7.用天平称得一个空烧杯的质量为25.5 g,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盐水

后,右盘的砝码是100 g、20 g、5 g,游码所对的刻度是0.8 g,烧杯内盐水的质量是__ __. 8.一本书的页码是180,用天平测量其质量是270 g,则每张纸的质量是_ _ kg. 9.量筒中有50 ml的水,把质量为565 g的某种金属块全部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水面处刻度恰好是100 ml,那么金属块的体积是__ __cm3,此金属的密度是__ __g/ cm3. 10.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体积之比是2∶5,则密度之比是__ _. 11.若把打气筒的出气口封住,在将活塞向下压的过程中,被封在气筒内的空气的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中,变小的是_ ,变大的是_ . 12.若天平的砝码被磨损了,用这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则测量值偏______. 13.体积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___ _球的质量大;质量相同的铁球和铝球,___ _球的体积大. 14.完全相同的三个瓶子,分别装满水、酒精、硫酸,甲瓶装水,乙瓶装酒精,丙瓶装硫酸,他们的总质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__ __、__ __、__ __. 二、单选题 15.登月宇航员从月球带回一块矿石,这块矿石不变的是 A.质量 B.重力 C.温度 D.位置 16.农村常用盐水选种,它的依据是下列物理量中的哪一个 A.重力 B. 密度 C.体积 D.质量 17.一块金属的密度为ρ,质量为m,把它分割成三等份,那么每一块的密度和质量分别是 A. ρ/3, m B. ρ/3, m/3 C. ρ, m D. ρ, m/3 18.一只能装2 kg汽油的瓶子(ρ汽油=0.71×103 kg/m3),如果用来装水,则瓶子内水的质量为 A.小于2 kg B.大于2 kg C.等于2 kg D.无法确定 19.要测金属块的密度需要以下步骤,其中排列顺序科学合理的是 ①把金属块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称质量. ②观察记录放入金属块后量筒液面的刻度值. ③观测砝码和游码值并记录. ④观测记录未放入金属块时量筒液面的刻度值. ⑤计算密度. ⑥调节天平.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②①③⑤⑥ C.⑥①③④②⑤ D.⑥⑤④③②① 20.甲、乙两立方体的边长之比是2∶1,质量之比是4∶3,那么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A.3∶8 B.4∶6 C.1∶6 D.2∶3 21. 1 m3的冰和1 m3的水相比较 A.冰和水的体积相同,水比冰的质量大 B.冰的体积跟它全部溶化成水后的体积相同 C.水全部结成冰后,与1 m3冰的质量相同 D.冰的密度比水小,冰的质量比水大 22 .A、B两种液体的质量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5∶4,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A.5∶2 B.2∶5 C.1∶2 D.2∶1 23.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块冰全部溶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把铜块碾成铜片,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宇航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故质量和密度均为零 D.把铁球加热,质量变大,密度变小 24.有一位同学用天平称一块矿石的质量,把天平调好后错把矿石放在右盘,在左盘放50 g、20 g砝码各一个,又把游码拨至标尺4 g处,达到平衡,这块矿石的质量应该是 A.74 g B.70 g C.66 g D.78 g 25.100 g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后,则 A.质量变小,密度也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也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26、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下列步骤中错误的一步是( ) A.用天平测出玻璃杯的质量m B.往玻璃杯内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C.用量筒测出玻璃杯中液体的体积V D.用公式ρ=m/V求出盐水的密度 27、在只有量筒的情况下,要取出21g汽油(汽油的密度为0.7×103kg/m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量筒中量出体积7cm3的汽油 B、在量筒中量出体积21cm3 C、在量筒中量出体积30cm3的汽油 D、单用量筒是做不到的,必须有天平 28、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铁人凝固成铁块 B、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 C、把菜刀表面磨光 D、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块的质量在月球上和在地球上一样大 B.大铝锅的密度比小铝勺的密度大 C.铝锅受热膨胀时,质量也变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0、把边长为3dm的正方体的铁块,在相同的温度下压成长2m、宽0.2m的均匀铁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块的形状、质量和体积都变了 B.铁块的形状、体积变,质量不变 C.铁块的形状变,体积和质量不变 D.铁块的质量变,体积和形状不变 31、有甲、乙两金属,甲的密度与乙的密度之比为2:5,甲的质量与乙的质量之比为1:2,那么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 ) A、0.2倍 B、5倍 C、0.8倍 D、1.25倍 32、有四个容积都为5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 )( 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 A、海水 B、纯水 C、酒精 D、汽油 33、对于密度公式ρ=m/V,理解正确的是( ) A、对于不同的物质,m越大,ρ越大 B、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C、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m成正比 D、以上说法均不对 34、刚好能装1kg水的瓶子,不能装1kg的( ) A、酒精 B、硫酸 C、水银 D、盐水

三、实验题 35.如图10—5所示,是一次实验情况的记录,请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玻璃杯玻璃杯和剩被测液体被测液体液体密度 和液总余液体的质的质量/g 的体积 g/cm3 质量/g 量/g /cm3 图10—5 36.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一位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1)分析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结论_______. (2)分析表中实验次数_______可归纳得出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他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由以上分析可初步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了物质的特性。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g/cm3 1 10 18 1.8 甲 2 20 36 1.8 3 30 54 1.8 4 10 8 0.80 乙 5 20 16 0.80 6 30 24 0.80 37. 完成实验报告 目的:测量矿石的密度。 器材:一小块矿石、天平和砝码、盛满水的溢水杯、细线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 步骤:A.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B.用天平称出待测矿石的质量m石 C.用天平称出矿石、溢水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M D.用天平称出盛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m

E.把矿石用细线系好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部分水 上述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只填操作步骤的序号) 由以上测量结果得出: (1) 矿石排开水的质量=m石+m-M (2) 矿石的体积=(m石+m-M)/ρ水 (3) 矿石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 六、计算题 38一空瓶的质量为0.2 k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0.6 kg.求: (1)此瓶容积是多少? (2)若用此瓶装满油后总质量是0.5 kg,那么这种油的密度是多少? 39、如果砖的的密度是2×103kg/m3,一块砖的体积是1.4×103cm3,那么一辆能装载4t的汽车最多能运多少块砖? 40 .小明同学在课外活动课中,想测出一个油罐内油的质量,已经知道这个油罐的容积是50 m3,他取出一些样品,测出20 cm3这种油的质量是16 g,请你帮他计算出这罐油的质量. 教 学 反 思 领 导 意 见 (签名) 年 月 日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单元教学计划

一、 主要内容。

本章介绍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牛顿第一定律和相关的内容,教学内容是要是一些基本概念、运动规律和方法,力学的概念规律,特别是它的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对于其他运动形式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具体内容:第一节运动的描述。第二节运动的快慢、第三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四节力的作用效果、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第六节二力平衡。 二、教学目标。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相对性。

2、能根据自然规律活日常生活经验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3、能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活物品粗略的估测长度,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4、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并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用力的图示描述力。

6、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7、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选定与判定;惯性、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二力平衡的条件。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引导、讲解相结合,主要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再有就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理解运动学。 五、课时安排。

第1、2、3、4、6节各一课时,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两课时,单元复习一课时,共7课时完成本章教学。

中学教师备课教案

授课年班: 授课日期:2010年 教 者 授课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分 析 学 生 出 席 编 号 第十二章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理解掌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力学的基础。 学生分析:学生对运动有了一些了解,但是还不是很准确。 重 点:参照物的选定与判断。 难 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师一些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实际例子。 准备 学生教材和笔记本 准备 教 学 流 程(个 案 补 改) 一、导入新课。 列举一些生活中运动的实际例子,阐述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 并引入用机械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引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解释说明:也就是说某个是否物体运动了,就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无果它的位置变化了,我们就说这个物体运动,位置没有变化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例如:飞奔的猎豹,相对于地面来说,它的位置变化,我们说飞豹在运动;再如:你从班级走到操场,你对于班级的位置变化,那你也在运动。再如:夜空的流星、地面上的山川、河流都在运动。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运动的事例吗? 2、参照物:描述物体是否在运动还是静止的,要选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关于参照物的理解说明: a、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是不能选择所研究的物体为参照物,我们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是否在运动,应以地面为参照物。 b、参照物被选定,就假定它是静止的, c、 平常所说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总结。(略) 四、练习。 教法学法设计 教师举例子,学生参与,也举出几个运动的例子, 接着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教师解释说明后学生再次举例子。 参照物的概念需要学生理解,教师解释之后,多做几个练习,用幻灯片出示具体的动画,让学生说明谁是参照物谁是运动的。

1、课后习题1-4。 2、a、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看树木、房屋向后运动,参照物是__________。车中的座椅不动,参照物是____________。 b、月亮在云中穿行,参照物是___________。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描述的的参照物是_________,后一句描述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 c、甲乙二人并肩向前走,如果乙作参照物,那么甲是________的,路旁的树木是_________;如果以地面作参照物,甲是__________。 d、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分别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 五、作业。 列举三个生活中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例子,并说明谁是参照物,谁是运动的。 教 学 反 思 领 导 意 见 对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举例子说明。重在学生理解。 (签名) 年 月 日

中学教师备课教案

授课年班: 授课日期:2010年 教 者 授课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分 析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学 生 出 席 编 号 第十二章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事例。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规律。便于学生理解。 学生分析:学生对于速度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只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再次研究运动的快慢是用速度来描述的,学起来比较容易。 重 点: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单位以及换算,平均速度。 难 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及理解以及公式中速度和路程、时间的关系。 教 学 流 程(个 案 补 改) 教法学法设计 一、学习情境的创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以及运 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已经学会了描述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方法,那么,物体教师谈话导运动有快有慢,我们有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那? 入时,让学生举二、新课。 例子,就是运动快慢不同物体的 (一)、速度 运动。并提出问 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题怎样描述物体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a、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运动的快慢,引它的速度就越快。b、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入速度。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 s讲解速度的 3、公式:v= 物理意义、描述t 4、符号的意义及单位:s—路程——米(m’) 其快慢的方法和 t—时间——秒(s) 定义,单位和公 v—速度——米每秒(m/s) 式中符号的意义 国际单位是:米每秒,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有学生自学,教 5、换算关系:1m/s=3.6km/h 师提问来完成。 (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a、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b、任何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相同,相等时间内经过的路程是相同 的。 C、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的方向和快慢都不变。 匀速直线运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做快慢变化的运动。 动以教师讲解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运动都是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我们只是主,要求学生理粗略的研究,用v=s/m来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例如:自行车、汽车、解记忆,并通过火车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我们研究它们速度的时候当做匀速直线运动来练习帮助学生理研究,实际求出的是平均速度,在此公式中,速度和路程、时间的大小无解。 关,物体的运动速度是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确定的。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以及描述它 快慢的方法和它的定义、单位和换算。要重点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求出的速 度是平均速度,速度的大小和路程时间的大小无关,下面通过练习来体会。 四、课堂练习。 1、1m/s= km/h;5m/s= km/h;72km/h= m/s。 2、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以8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在普通公 路上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30min。求汽车共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它的 平均速度是多少? 五、作业。 课后习题1、3、5.题。 练习由学生 独立完成。 教 学 通过这两节对运动的进一步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也能解释一反 些生活中的运动,对速度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 思 领 导 意 见 (签名) 年 月 日

中学教师备课教案

授课年班: 授课日期:2010年

教 者 授课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分 析 学 生 出 席 编 号 第十二章 第三节 长度、时间的测量 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以及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鲁估测长度和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介绍的知识内容是关于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单位,以及国际单位制的由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以及工具的正确使用,并明确阐述了错误和误差的区别,内容学生容易接受。 学生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部陌生,从上小学就开始接触长度和时间,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学习起来并不困难。 重 点:长度的测量。 难 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 刻度尺和停表。 复习一些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换算。 教 学 流 程(个 案 补 改) 教法学法设计 复检后进入新课。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导记忆, 前两个小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第三个小问题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仔细观察并总结。 时间的测量教学法与长度相同。 误差由教师举例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一、复检导入 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要想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就需要知道它的速度,根据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那么就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 二、新课。 1、国际单位制。 单位:测量需要标准,测量某个物理量用来进行比较的的标准量叫单位。 国际单位: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 2、长度的测量。 ⑴ 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其它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⑵长度的测量工具? ⑶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选、放、看、读、记、算。 3、时间的测量。 ⑴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其它单位及换算? ⑵时间的测量工具? 4、误差。 ⑴ 概念:测量时由于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⑵ 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误差是测量时在正确操作的基础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则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的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⑶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但不能消灭误差。 三、小结

本节学习了单位、国际单位、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这些必子讲解。 须掌握,我们还要会估测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长度和时间。 四、练习:练习册对应习题。 五、作业 课后习题3、4、5 教 学 反 思 领 导 意 见 学生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有了更系统更准确的了解。 (签名) 年 月 日

中学教师备课教案

授课年班: 授课日期:2010年

教 者 授课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分 析 学 生 出 席 编 号 第十二章 第四节 力 知识与技能: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这一章学生接触的完全新的知识,是以后学习的基础。 学生分析:学生对生活的一些与力有关的现象不能清楚的解释,对力的认识还不够。 重 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难 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师精心配备与力有关的习题, 准备 学生教材和笔记 准备 教 学 流 程(个 案 补 改) 复检导入 机械运动? 教法学法设计 复习巩固,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师:你如何把厚重的书包上从书桌上拿起来? 课——力。 生:只要你用力。 师:你对力了解多少?这节我们来认识力。 新课 通过课件给出的 一些图例,引导1、观察体验,体会什么是力。 学生感受力,得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举起、压、拉起、推的作用时,另一个出力的概念,并物体会受到这种作用,施加这个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这种作用的使学生知道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产生条件。引导结论: 学生结合生活实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际了解力的产生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 不一定要相互接2、物体间要发生相互作用。 触。 产生力不一定要相互接触。 3、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牛顿是英国著名科学家。 幻灯片直接给…了解一些常见的值: 出 手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 一个质量是40kg的人对地面的压力是400N等等。

学生观察第一张幻灯片上的图例感受力的存在是通过力的作用效图片再现。力使果。 物体发生了变 师:那么力的作用效果都有哪些呢? 化,从而引入知 生:改变物体的形状。 识点-----力的作 生:使物体发生了形状的改变。 用效果。 生: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生: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 生:使运动的改变运动方向。 幻灯片出示场景 生:使运动的物体速度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图片,引导学生 师归纳: 共同分析,得出二、力的作用效果: 结论。使学生感1、力可以物体发生形变。 性的认识力的作 形变:物体形状的改变。 用效果。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给出图片,让学 a、速度大小的改变 生分析图中的力运动状态改变 b、运动方向的改变 的效果,及时的 C、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夯实基础, 足球运动员用力把球踢出去,为什么有时远有时近,有时朝着这个 方向有时朝着那个方向? 随着问题出示图三、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 片,让学生真实 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的感受运动员踢 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球。师生互动共四、力的示意图: 同分析得出结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论。突出重点。 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直接给出用力的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 示意图表示力,画出用20牛顿的力沿水平方向推小车。 并用边框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印象。幻灯片出示典型例题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及时典型例题训练,突破学 思考:脚穿旱冰鞋的学生用力推墙会发生什么现象? 习的难点。 生:穿着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会感到墙也在推他, 他自己也后退. 师: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生:你给一个物体力的作用,那个物体也给你一个力的作用。 出示幻灯片,引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力拍手,看看有什么感觉? 导学生分析得出生:两只手都疼。 结论。 师:这说明什么? 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归纳: 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的同时,这个物体也受到另一个物 F=20N

体的反作用。 练习: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力有了哪些更多的了解。 课后作业 练习册。 幻灯片给出,学生边读题边思考解答。 学生归纳总结,加深印象,巩固基础知识。 教 学 反 思 领 导 意 见 (签名) 年 月 日

中学教师备课教案

授课年班: 授课日期:2010

编 号 教 者 授课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分 析 学 生 出 席 第十二章 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与技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知道物体的惯性。 过程与方法:实施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在猜想与假设、方案设计、实验验证、综合评估与交流中使学生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习惯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定律。 学生分析:学生由于刚接触力学,对生活中一些力的现象还不是很清楚,要多引导学生分析。 重 点:牛顿第一定律。 难 点:用牛顿第一定律准确表达生活中的现象。 教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 准备 学生教材和收集生活中实例。 准备 教 学 流 程(个 案 补 改) 一、复检导入 1、我们如果感受力的存在的? 生:通过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将会怎样? 学生猜想:运动的物体继续运动下去,静止的物体将不动; 这节课我就这个问题来进一步的了解力。 二、新课 物体受力时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要想保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需要力呢? 我们来观察下面的实验: 1、用力拉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 问:什么原因使小车前进? 生:力。 2、停止用力小车停止。 问:能否说物体运动下去必须受力 ? 生:能。 生:不能。 3、将小车放在斜面上,放手让小车滑下,到水平面上后会立即停止前进吗? 生:虽然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力,但仍然继续前进 教法学法设计 复习基础知识,并在问题的基础上自然的引入新课。 出示斜面、小车,边演示让学生观察边谈话讨论。 让学生思考一会儿,然后进行继续演示讨论 引导学生边仔细观察边思考问题。

生:不会。 小车为什么不会一直运动下去? 针对学生的认生:因为木板对小车有阻力。 知,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学生1、你认为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的距离远近与哪些因素有关? 讨论,小组代表2、各小组代表回答,(要求说出猜想的依据) 回答,教师执笔板书。 教师板书: 斜面坡度 猜想影响小车前进距离S的因素 小车质量 小车起始高度 水平面的阻力 教师:如果要研究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s和水平面对它的阻力f的关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明你认为应该如何进行?你能设计出一个研究方案吗? 确本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必须让其它因素相同,通过改变水平面的情况(即让小要用到一种常用的方法:控制变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运动),再比较前进的距离s与阻力f的关系。 量法,并把握好。 教师:让其它因素相同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在同一斜面上用同一小车在同一位置开始运动。 学生提出方案,教师演示实验,教师板书 : 斜面的坡度 并指导学生设计研究小车前进的距离 控制的条件 斜面的高度 相同 表格、观察、记录完善表格。 与水平面的阻力的关系 小车的质量 改变的条件 水平面的阻力(不同表面) 3、教师:实验中应观察哪些现象?比较哪些量?你能设计一个记录表格吗? 学生设计表格,然后教师在学生展示的表格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板书在黑板上 小车前进距离s与水平面阻力f的关系 (略) 分别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完善表格。 教师引导分析: a、三种表面谁光滑,阻力最小?从三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到怎样的描述? 引导学生分析回生:阻力越小,前进的距离越远 答问题,层层深 b、若表面更光滑,则小车所受阻力将怎样? 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 生:更小 前进距离呢? 生:更长 小车能一直运动下去吗?

生:更慢 d、若表面非常光滑,则小车受到的阻力将非常小,速度减小得将非常慢。“速度 减小得非常慢”是什么意思? 生:速度几乎不变 若表面光滑到f=0,小车会怎样? 生:速度不变 速度减小的程度呢? 教师:比较推理的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物体表面绝对光滑,物体运动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运动的速度不会减小,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这也是伽利略实验的结论,后来,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进行了合理的推理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一切:指适用于所有物体,即普遍适用。 2、此定律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生: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理解“没有受到外力”不仅指完全不力,还包括所受外力为零 让学生思考讨论后用自己的话说出实验结论。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教者可以直接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给出。 教者引导学生分析定律中的关键词,同时理解掌握,进而突出重点。 3、总:没有例外。 4、或:两种情况不同时存在。 5、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物体受力不为零时,将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揭示了力的本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果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1、当汽车突然启动时,车上的乘客在向后倒;、 2、当汽车突然刹车时,车上的乘客要向前倾; 3、进球在不停地自转,人往上跳时总是落回原地; 4、骑车的速度太快,来不及刹车会造成交通事故。 你知道这些都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的吗? 生: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这个性质我们平时叫它什么? 生:惯性 师归纳: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保持运动状态不变:运动物体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静止物体 通过以定律的理解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力。 教者直接给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性质----惯性。

由于惯性要保持静止状态。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自身因素------质量决定。质量大惯性大,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位置及受力情况毫无关系。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是力。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规律,所以也称为惯性定律,但它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即物体不受力或受力平衡力作用,而惯性的存在是无条件的,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前者是运动规律,后者是属性。 解释惯性现象的基本步骤: 1、确认研究对象原来的状态, 2、哪个物体(或部分)受何种力而运动状态发生何种改变; 3、哪个物体(或部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发生了何种现象。 惯性的利弊:跳远助跑、汽车突然刹车、安斧头、小汽车前排的乘客要带安全带等等。 教 学 反 思 领 导 意 见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惯性的利弊。 (签名) 年 月 日

中学教师备课教案

授课年班: 授课日期:

教 者 授课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分 析 学 生 出 席 编 号 第十二章 第六节 二力平衡 知识与技能: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了解认识二力的平衡;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重 点: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解释物理问题 难 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师视频光盘、木块、带滑轮的长木版、细线、勾码等 准备 学生教材和笔记 准备 教 学 流 程(个 案 补 改) 教法学法设计 复检导入 1、复习提问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思考:凡是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不受力吗?举例说明。 (1)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笔盒 (2)吊着的吊灯 (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那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受力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其原因。 新课 一、 探究:力的平衡 1、实验: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 2、提问: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为什么?(因为只受重力的作用) 3、思考:那为什么现在没有落地,而是静止?请画出受力示意图(1)。 4、讨论:因为除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还受竖直向上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受力一样,所以书包静止。 同样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有受力一样,所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实际物体往往同时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结论: 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 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问题: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1) 猜想:二力平衡需具备什么条件? (可能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2) 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3) 提示:研究一个因素对二力平衡的影响,要控制其他条件不便,既“控制变量法”。 (4) 选择合理方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A、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观察现象。(此时小车静止,处于平衡状态) B、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不同的勾码,使木块受到的力大小不等,观察现象。(小车象勾码多的一端加速运动) C、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将线移到一端,使木块受到两力方向相同。 D、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转动木块,使木块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根据实验请同学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5) 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四个条件)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三、二力平衡的应用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 例题:重力为6N的木块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多大? A、 确定研究对象:木块 B、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G),支持力(N) C、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为平衡状态:静止---平衡状态 D、 分析物体所受力的关系:二力平衡 E、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N= G=6N 方向:竖直向上 练习: (1) 看课本图12—6—2,吊在空中静止不动的灯,若电线的拉力为2N,则灯重力是多少N? (2) 看课本图12—6—4,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落,若伞和人总重500N,则他们说受的阻力是多少N? (3)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若向前的牵引力是1000N,则

阻力是多少N?方向如何? 此时汽车只受这两个力吗?是“二力平衡”吗? 2、物体受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 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 判断: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总结: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则保持静止; 原来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有两种情况: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也可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五、拓展:“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3、4题。 一课三练:基础练习。 七、板书设计: -、力的平衡: 1、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四个条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三、二力平衡的应用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 2、物体受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 教 学 反 思 领 导 意 见 (签名) 年 月 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si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