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思考

更新时间:2023-07-19 23: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择业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思考

摘要:大学生就业不同于中、小学学历层次和社会一般成员的就业,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有知识水平、有较强能力的高层次文化人,其就业后的理想与抱负是远大的,他们不只是想找份工作,意在就业后的一段时间内,熟悉本职务,积累工作经验,不断寻求发展的机会,以达到走创业之路的目的,这是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心态。因此,可以说大学毕业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正确认识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坚定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意志和信念,对于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择业 就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和传统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导致了教育事业发展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效率,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结构僵化,人才配置不合理,人才资源浪费严重,人才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受到压抑。

二是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社

会经济发展与人才市场的变化的需求,毕业生的供给量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结构矛盾是主要矛盾。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已经市场化,但大学的专业调整相对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来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社会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有些学校仍沿袭过去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适应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仍有较强的计划体制色彩,大学生就业渠道有待疏通。当前,劳动用工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进程迟缓且不配套,致使缺位以待用人单位受到限制。

四是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够完善,就业服务有待加强。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要采用学校直接面向用人单位或举办人才招聘会等原始方式,这种运作模式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能有效解决人才就业,但在当今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这种就业服务体系难免信息面过窄,服务效率比较低。

五是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主义色彩依然严重,个别省市、学校限制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障碍仍然存在。尽管国家已经明确规定大学生就业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模式,但有些学校仍对派遣到发达地区或跨省的学生做出指标限制,另一方面,个别用人单位还对人才结构的改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缺乏对人才需求的紧迫感。

六是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个人的择业心态需要调整。现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大众化“水平,而毕业生的择业观仍停留在原有的”精英化“阶段。

七是部分学生通过委培、定向等名义入学,按政策规定能够享有有关优惠,但这些优惠在毕业时,又以各种理由拒绝他们按原计划就业;另一方面,因特殊情况下不能回原定向或委托单位的毕业生,按政策规定,经原定向或委托单位同意,报高校主管部门批准便可调整,但这些政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又大打折扣,这些做法无形中给就业工作增加了压力,扰乱了正常的就业工作秩序,更妨碍了国家号召毕业生大西部地区、艰苦地区创业的指示精神的落实。

八是我国高校毕业生“东南飞”现象比较突出,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在市场就业模式下,有些大学生盲目跟潮,以致所谓“三多三少”(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外企多、国企少)和“东南飞”现象比较严重,另一方面也表明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艰苦性和长期性的工作。为了顺利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除了在思想上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外,我们大学生还必须找到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择业和创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择”意味着选择、寻找、决定;“创”意味着开辟、创新、拓展。所谓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求,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过程;所谓创业则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业绩的实践过

程。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择业与创业并不是孤立的两个环节,择业是创业的基础,创业又是择业的内在要求。在实际生活中,择业和创业往往是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的。

在择业和创业问题上,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

择业是创业之基

之所以说择业是创业之基,是因为通过择业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自我、调整自我、改变自我、发展自我,这是创业获得成功的必然途径。

择业是大学生了解自我、调整自我的过程。上进行性是大学生具有的基本特点。他们在就业后的时间工作中,了解何业可为、何业不可为的信息后,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满意职业,以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华。因此,这个过程是了解、调整找准目标和发展方向。所以,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行为不但“有利于人与岗位的结合、社会结构的稳定与优化”,而且还“有利于毕业生社会化的顺利进行与实现”,有利于创业活动的展开。职业的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方面。而创业活动是职业社会化的深入与发展的最高境界。只有不断完善和提升职业社会化的层次,择业才能正确定位,才能寻求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择业是改造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大学生的择业是人才的合理流动,不但有利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而且还将促进大学生

工作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选择到一个理想的职业,在第一次就业后的实践举措,完成本职任务。这种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大学生择业的共同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毕业生的积极生活态度与自立、自主精神,促进了其文化水平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所以,大学生的择业应该视为一种改造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创业是就业之本

大学完成学业,投身到社会各职业部门工作,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就业”问题。就业是投资教育最基本的结果,而创业才是投资教育的深层次要求,是就业后的最高境界。

学有所成,施展才华。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认识发展的理论,大学毕业生一旦走进社会,凭着自己认知发展的水平与能力要成就一盘事业,是个体心理的客观规律。大学生毕业了,具备了较深厚的知识理论根底;通过就业、择业具有了较好的实践经验和信息基础;经过实际探索与思考,个体成熟感会日益强烈。由于这一系列的原因,成就自己事业的心理动机就愈来愈强烈。总之,利用自己所学的和长处,创造或开辟新天地,展示自己,总会得到回报。

超越自我,促进发展。拿破仑曾说过:“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这句话富有一定的哲理。意在指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志向,要用于立志,要敢于超越自我。立志就是存有高远的目标与理想,立下远大志向,生活变得有目的性,人生路途方向感明晰,可以在超越中飞速前进。大学毕业生的理智和超越自我,是指不只是找

一份安于现状的工作,而是要开拓创新,创立自己的事业,这才是人生真正价值所在。

任重而道远,坚定信心。创业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就业,不只是投资问题,更重要的是经营与管理问题,既具有巨大的风险,又有强烈的竞争,既需要机遇的把握,又需要专业技能的提高。总之,创业既是社会问题,又是个人问题。要获得创业的成就,任重道远。但我们应当看到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科技的创新、社会的进步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有了的信念,更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提高个人的竞争能力。第一,完善创业心理品质,它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第二,提高创业能力,如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综合性能力等,创业能力不同于一般能力的特征是:强烈的社会实践性、高度的综合性、突出的创造性、鲜明的个体性。第三,收集、整理与加工利用创业信息。第四,制定创业计划 结语

一个人能否成才,并不取决于个人的一厢情愿,关键是必须把个人成才的主观愿望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觉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祖国和人民的召唤与期盼中,去实现自己成才的理想,这样的成才目的才是明确的,成才的道路才是宽阔的。

参考文献:1、于瑞卓,新就业时代(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年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林钧敬。知识创业——大学生创业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13号

5、《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号

7、《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5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s6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