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艺结课论文

更新时间:2024-05-18 02: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漆艺的衍变与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明进程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影响了其他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中国的漆器和其他文化一样,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是明显的,早在两汉时期,漆艺就开始流传到国外,如朝鲜、日本、缅甸、印度、孟加拉国、柬埔寨、泰国等亚洲国家。漆艺再经波斯人、阿拉伯人和中亚人传到欧洲一些国家。中国与欧洲的新航路发现以后,葡萄牙人、荷兰人等又不断地把我国漆器产品贩运到欧洲其他国家,中国漆器开始深受欧洲人的喜爱。17世纪以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各国竞相学习和仿效我国的漆艺制品,他们在学习、借鉴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漆器工艺风格。可以看到,世界漆艺的进步与发展,与中国漆艺的传播、影响是分不开的,中国辉煌灿烂的漆器工艺为促进世界人类文化发展、文明进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漆艺历史

1.从“河姆渡朱漆木碗”说中国漆艺源头

漆器艺术的产生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漆器的制作在中华民族众多发明创造中值得一书的大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先人实际上已自觉不自觉地将化学原理应用其中,将漆作为一种防护材料、装饰材料应用在生活中,成为化学发展的源头,为人类更为广泛地利用自然资源来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很早就使用漆器,距今已有近7千年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漆绘陶器,发展至战国和汉代,漆工艺有了很大发展,应用范围十分广

泛。 漆碗 浙江河姆渡 新石器时期

2.新石器时代、夏漆器

在远古,原始人生活在森林中,树棍木棒随手可得,木器作为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产生得很早。从人类发展的轨迹来看,使用木器的时代非常久远。木器时代至少是与石器时代并存的年代。木头和石块都是人类最易采集的工具材料,而且木料更是一种比较容易加工的材质。从漆器本身就是木之汁涂于木之身这一点看来,木头的使用于天然漆的发现不会相差很长时间。

而且这种涂有漆的木器更是作为礼器、祭器使用,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

一个重要部分。在新石器时代的墓葬遗址中,发现有髹漆的器物主要有木碗、陶罐、陶壶及高足杯等,多是生活器皿。

而且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在夏时期虞舜帝时就用漆做食器、祭器。 3.商、周漆器

商代的漆器的制作开始讲究,器物胎骨开始多用厚木胎。除了用色漆髹涂外,还创制将青铜器上常用的纹饰用浅浮雕或镶嵌蚌壳、玉石的技法。 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商朝出现了金薄片镶嵌,这是我国漆工艺史上镶嵌金箔工艺的开始。 漆工艺发展到西周,彩绘与镶嵌成为两种主要的装饰技法,彩绘经常与镶嵌结合使用。

4.春秋、战国、秦、两汉至三国时代

楚漆艺术高度的“观赏性”与巴蜀中原漆器历史承袭的“正统性”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漆树分布十分广阔,出现大面积人工种植。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漆工艺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手工条件的提高,使漆工艺的精细程度也越来越高。春秋漆器除木质胎骨外,出现了竹编胎(篮胎)。到了战国时期漆器胎骨仍以木胎为主,但在工艺上有重要发展,尤其是到了战国中晚期漆器胎骨减薄,薄木胎漆器明显增多,并出现了夹纻胎。

楚国的漆器是战国这一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楚国的漆器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器物的风格和造型均突破了中原文化的陶器、青铜器的影响,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图案舒展活泼、充满活力,没有中原文化的那种神秘威武、严肃拘谨的氛围,使漆器的风格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体现。强烈的红、黑应用得酣畅淋漓,线条凤走龙飞,想象丰富,透雕和浮雕

的大量使用,极大地丰富了漆器的表现力。

战国 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摹本

5.秦代漆器的“大一统”

先秦漆器在秦国已有很大的发展,在秦公大墓中我们得以见到大量精美的漆器。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漆作为经济资源,在各方面大量应用,当时对漆的需求量大得惊人。秦王朝初期大兴宫室,西安附近有一条漆渠河,流经阿房宫,相传是当时为筑阿房宫,运南山之漆而开凿的。

秦朝经过十年的兼并战争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秦代文化受战国时期影响,各种工艺包括漆工艺仍是继承了战国遗风。

6.西汉漆器是古代漆器的黄金时代

汉代漆工艺在继承战国和秦代传统的基础上,又向前进了步。从出土的汉代漆器考证来看,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工艺之精、生产地域之广,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漆器制作规模日趋增大。西汉时期的漆器已经没有战国时期的地域风格,各地风格趋于一致,数量增多,尤其到了晚期,漆器已

遍布了全国各地。

西汉 识纹描漆外棺挡板 摹

7.东汉漆器闪耀着余辉的岁月

东汉,随着中央集权势力的削弱,官营手工业相应减少,漆器制造业出现了衰落的趋势。

8.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魏晋南北朝是艰难动荡与交流的四百年

两晋南北朝,豪强地主争夺政权,战乱频繁,社会经济和对外交通贸易都收到严重影响,但总的趋势仍在发展,漆器在生活中仍占有一定的位置。

魏晋南北朝漆器与绘画相结合,突破了平涂的局限,出现了晕色新技法,

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物故事图漆屏风

北魏彩绘人

9.隋代漆器的“空白”的疑惑

隋代各行各业发展兴盛,但令人费解的是,唯独漆器是个“空白”。 10.唐代的漆工艺是辉煌的配角地位

唐代是我国封建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昌盛时期,工艺美术得到很大的发展。唐、五代的漆器工艺,从文献记载及保存和发掘的实物来看,漆器的工艺品特征十分明显。

因为随着瓷器的发展,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渐被价格低廉的瓷器所代替,漆器便朝着工艺品方向发展,制作要求更加精益求精。髹饰品种和技法都有创新,但是就考古发掘而言,出土的唐代漆器不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难以如实的反映当时盛况 。 唐晚期“螺钿镶嵌”“素髹”技术起了重要转化通向五代时期兴盛的桥梁 唐代漆器最为突出的成就是工艺技术上的进步,主要是金银“平脱”的盛行、螺钿镶嵌的发展、雕漆的出现。唐代最为盛行的金银平脱,技法是从汉代嵌金银箔花纹的技法发展而来。 “平脱”就是指一种嵌体镶在器物上,而表面依旧十分平整的髹饰方法。 虽然漆器实物历史留给我们的不多,但不乏精品,而且大量的文献记载表明漆器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有许多精美豪华的作品在文献中著录。

金银平脱,是指剪刻成人物、花鸟纹样的金片或银片嵌贴到漆胎上之后全面髹涂,经过研磨后显露出金银花纹,再加以推光则成为精美的平脱漆器。

唐 大圣遗音琴(正反面) 11.两宋与元代

“中兴的前奏曲”北宋时期

从历史记载和出土文物来看,杭州和温州是宋代的两大著名漆器产地,

浙江嘉兴对元代的漆器兴盛起着重要的作用。宋代的食用漆器以造型取胜,

表面装饰甚少,漆器的工艺却更为考究。宋元时期漆器多素色,但工艺的要求是一点也不低的。

北宋 识文经函(外

函)

南宋是划时代的盛兴时期

宋代漆器工艺中最具特色的是胎骨用圈叠胎制作,从现在的考古发现,

宋代圈叠胎制作的器物不少,只要是圆形器物都能找到这种胎骨的痕迹。圈叠胎是用上好的木料裁剪成条,细长而规整,然后用热水回软,逐圈从小到大叠置而成,粘接、干燥后修去梯形的棱角,做出各种造型。起最大的优点

1、 干燥设备:

荫房,荫橱,温湿度计,喷壶,金属烤漆干燥机,转动式荫室(荫棚),空调

2、髹涂设备:上涂旋床,半自动研磨髹涂机,调漆搅拌器,晒漆盆搅拌机,滤漆架工艺设备:磨石切割机,滚带式线锯,螺钿切割机,手动曲线电锯,粉碎器,抛光机,拷贝箱,电动粉粹机,粉筒,旋转台,小型强力真空式旋床,吸管广口瓶,专业吸尘器,手动曲线电锯,投影仪,扫描仪,彩色打印机,台钻。 3、研磨设备:水打磨旋床带水槽,砂轮,手提式电动打磨机。

三、漆艺的表现技法

1、大漆的制备 割漆季节,因各地气候不同,始终期略有迟早。气温高的地

方,夏至前10天即可开刀,到霜降时终止,可割120天左右。割漆方式:隔年割漆,连年采割,强化采割。割漆方法:曲线切割和直线切割两大类。 采割时间:漆液的流量和空气湿度有很大的关系,伏天理想的割漆时间是日出之前,高温的阴雾天是割漆的好机会。

天然漆的成分与质量检验及其干燥:天然生漆是由漆酚,漆酶,树胶质,水分和其他少量有机物质组成的我国传统的天然漆检验方法,主要靠眼看、鼻闻、手试鉴别漆液性状,凭经验识别质量。据《本草纲目》记载的天然生漆的检验方法:“微扇光如镜,悬丝急似钩,撼成琥珀色,打若有浮沤”天然气在常温下的自然干燥属于“氧化聚合成膜”,成膜的过程必须有氧气存在,还要求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20—35℃,湿度为75—95%,所以,通常要配备荫房,以保持温湿度,以便漆干燥。对于人工干燥要配备专用电烤箱,易于操作。

2、髹饰技法 装饰技法漆艺的髹饰技法分为八大类,即髹涂、描绘、镶嵌、刻

填、磨绘、变涂彰髹、堆塑、雕漆。 一.刻填

凡是在漆面上用刀刻针划出阴纹,再填入或妗,或银,或彩漆的一类方法均属刻填

1. 戗金

早期的针刻技法即“锥画”是为戗金的雏形,线条内“戗”以金,即称戗金。宋元明清戗金技法的各类漆艺作品很多。戗金技法在宋时传到日本,称为沈金,技法与中国制作基本相同。戗金根据材料不同有戗金,戗银,戗彩之分。 2. 刻漆

在《髹饰录》中,把刻漆称为“款彩”。“款谓阴字,是凹入者,刻画成之”。今又称“刻灰”,“大雕填”。为了便于雕刻,灰地不同于一般的漆灰地,往往用血料灰,刻到漆灰而止,刻灰的名称即由此而来。大雕填是相对于雕填而言的。

刻漆工艺简易,,成本低,被广泛用于大件作品如屏风,挂屏,风格与版画极为接近。明清时期有大量的刻漆屏风盛销欧洲。刻漆现在在北京,扬州,山西,甘肃等地还有生产 3.雕填

雕填即用刀在漆面上刻出阴文,再填入彩漆,最后研磨推光,文质齐平者。《髹饰录》称为“镂嵌填漆”,此法在缅甸很流行。现代中国漆业称为“雕填”,成都,北京,扬州均有此法。北京,扬州多为刻线,成都多为面刻 二.镶嵌

“漆黑”道出天然漆的色彩局限性,“如胶似漆”道出了漆的粘性,将自然界中的天然材质如金,银,贝,玉石,兽骨,蛋壳??利用漆的粘性用以装饰漆面,它们以各自的材质之美与漆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于是就有了镶嵌的技法,根据材质的不同,镶嵌可以分为金属镶嵌,螺钿镶嵌,骨石镶嵌,蛋壳镶嵌等。 三.描绘

凡是在加工完成的胎体上用笔直接描绘花纹,不再罩漆,不再研磨,因此也不需要推光,画完即可,统称描绘。用漆描绘花纹的时代久远,春秋战国及汉代大多如此,或黑地朱文或朱地黑文者多矣。描绘所用色漆可以纯用漆液调制,也可以加进桐油和纯用油调色,后又有描金,晕金及金银彩绘等综合技法

1. 彩绘(1)干著彩绘:先用漆画花纹,然后用丝绵球蘸干的颜色粉擦敷上去,由于色料上不再涂漆故没有浮光。制法:准备胎体—打地—敷色。

2. 描金《髹饰录》描漆条有云:“一名描华,即设色画漆也,其文各物备色,粉泽烂然如锦绣”,说的就是彩绘。彩绘有描漆彩绘:即以漆调彩,可以单色,也可以复色,还可以用更多色彩。描漆彩绘多为平涂,可点线面或点线面结合,又有渲染画出阴阳明暗

3. 晕金利用金银粉之疏密进行渲染的描绘方法。北京称“锼金”,“扫金”,福州称晕金,日本称“消粉莳绘”。晕金多与彩绘结合即先彩绘后渲染 四.变涂

《髹饰录》载:“凡一切造物,禽羽,兽毛,鱼鳞,介甲,有文彰者皆象之,而极仿之工。巧为天真之文,故其类不可穷也。”“彰髹”之名由此而来。我国将彰髹也称为斑漆,自然界中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斑漆之名是由模仿这些斑纹而起。今天的彰髹和斑漆已不限于自然造物的模仿,它的天造地设般的肌理所具有的抽象美,让人倾倒。彰髹技法千变万化,日本称为变涂,就是千变万化之意,被漆艺界通用。按其操作技法可分为工具起文,媒介物起文,粉粒物起文和稀释剂起文等几类。 五.堆塑

在平滑的漆面上用稠漆,木炭粉,干漆粉,漆灰或胶灰等材料进行堆塑,然后再在高起的纹样上装饰加工,此类方法可称为堆塑。(线堆.面堆.薄堆.厚堆) 六.磨绘

在完成中涂或上涂的漆胎上,撒播干漆粉,金属粉,或彩绘,贴金银箔,铝箔粉,使本来十分平滑的漆面变得不平,然后或填彩漆,罩透明漆,各种漆象也因互相映衬覆盖而变得模糊混沌,最后再经过研磨,显出花纹,漆面也趋于平整 七.雕漆

厚料漆兑入银朱或石黄或黑调成漆后,数十层乃至数百层髹涂于封闭处理后的底板,每髹一遍入荫侯干,不待干透通髹下一遍,层层累积到需要的厚度,干燥而不必干固用刀雕刻画面。

3.漆画制作流程

一、制胎:漆画的底板好比砌房子的地基,底板不好的话,再好的画也难以持久。漆画底胎的选择根据画面的大小及画面的效果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小幅的漆画可以用五夹板或高密度板做底板;边长80厘米以上的漆画,可以五夹板或3厘或5厘的高密度板粘在边框及十字,井字格带上的单包板或两层板夹十字,井字格带冷压的双包板,要求面上平整不变形,做底漆方便。同时为了操作的方便可行,大型的漆壁画的底板宜分割为边长为1米左右的方块。漆画制作中,对板材的选择除大小以外,还存在板材材质的选择,铝板,塑料板,凡平整无凹凸,不吸潮,不变形,不开裂的硬质材料,都可以作为漆画的底板。在漆画制作以前,任何材质大小的底板都需要进行制作处理。(木胎底板的制法(1)漆灰地底板的制作:双包或单包板—涂漆—刮灰—裱布—刮灰—涂漆—研磨??(2)刻填底板的制作:胎板—涂漆—裱布或纸—刮灰—磨灰—涂漆—磨后涂黄漆—上涂漆—研磨—推光(3)刻漆底板的制作: 胎板—涂漆—裱布—刮灰—磨灰—涂漆—磨后涂黑漆—平磨—推光)。 二、置稿拷贝,图稿。

三、髹饰技法选择(髹涂,描绘,镶嵌,刻填,磨绘,变涂,堆塑,雕漆 )。

四、罩漆面漆的调制厚薄,深浅,色彩 。 五、研磨 推光,揩清。

4.漆器的制作流程

描金:

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描金在黑漆地上为最常见,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也有把描金称做“描金银漆装饰法”的。 点螺:

点螺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现在扬州等地,仍有点螺漆器生产。 金银平脱:

将金银薄片刻制成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纹样,用胶粘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干燥后,全面髹漆二三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再加推光则成为精美的平脱漆器。金银花纹面较宽的地方还可以雕刻细纹,但不能刻透金银片。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高贵,但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丽,是十分贵重的漆器。堆漆:

不用漆灰而用不同于地漆色的漆制作花纹的一种髹饰技法。现作堆漆可有胶制材料,可贴金和涂彩,含义较为广泛。 雕漆:

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纹的技法。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精丽华美而富有庄重感。 斑漆:

斑漆是两晋南北朝漆饰的一种技法,古时用它作为车乘的装饰。 填漆:

《遵生八笺》:\宣德有填漆器皿,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磨平如画\《帝京等物略》,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这种堆刻后填彩磨显出花纹来的髹饰技法称之为\填漆\。 平漆:

以漆漆物,并没有其他手续,称为平漆,最先漆物,只这一种方法,平易简洁,制作精良的,也非常可爱。所以现在多用这种方法。 戗金:

器物上既涂以漆,等干固后,再以针刻刺图样,然后用金屑撒于罅中使之平,称为戗金。

堆红:

漆器的面堆成种种花纹,覆以朱漆,称为堆红。《格古要论》谓,假剔红用灰团起,外面漆上朱漆,称为堆红,又叫罩红。

四、现代漆艺语言

1.技法与漆器的关系

漆器制作过程中铺设漆的层次、高低、深浅和制作流程的变化都可能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视角效果,因此技法是构成漆器艺术性的重要因素。漆器材料的多元化推动着漆艺技法的发展。深刻认识漆艺技法,才能通过技法表达漆器的内在精神的审美特色。

2.镶嵌材料的现代漆艺语言

漆艺发展的过程,也是镶嵌材料的发展过程,只有了解漆艺发展历史进程,才能体会镶嵌材料重要性。借助现代社会科技与材料工业及工艺加工水平的进步,在漆艺创作上探求多样的发展道路,注重多种物质材料的使用,融艺术想象与材料表现为一体。我们方面要从镶嵌材料中解放出来去思考漆艺艺术表现过程中更加重要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正确运用镶嵌材料,来继承实现更高层面上的漆艺。

3.传统图案与漆器的关联性语言

中国统图案饱含着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是对经验、现实、必然的物体形象的全面感悟,其寓意为漆器提供丰富多元图案创作素材,扩展了图案的内涵,它们在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中建立了深层的内在联系,在漆器上是传统图案得到再次创造,传统图案通过漆器产生新的意境及创意,重视与深入传统图案的精神

领域使之延续和发展,将传统图案从限定的状态通过漆器得到全新的演绎。

4.漆艺肌理的可塑性语言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不同的物质属性有不同的肌理形态。、漆艺材料是肌理可塑性的起点漆艺材料是制作之前提无论是古代漆器,还是现代漆立体,都存在很多综合材料作品。如楚漆器中,曾侯乙墓出土的漆木鹿,就是利用真的鹿角与木制雕刻相结合制作而成的。

另外很多漆器的足底、把手都

利用了综合材料。但材料本身的质地美并不是古人所追求的,这就使其与现代漆立体作品中的综合材料相区别。现代立体漆艺中综合材料的运用更为广泛,而且在很多漆塑中,材料作为造型要素存在,材料的质地美被保留并被强化下来,而非简单的适合实用原则。因为现代立体漆艺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支门类,也必然符合现代视觉艺术的几个基本特征,如造型、色调、构成、创意,同时又是具有与其他艺术门类相异的地方,那就是其特征之所在,即材质与肌理。

五、历代各地区漆艺分析

一、福州脱胎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其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细,结实耐用,具有碰不坏、摔不破、不掉漆、不褪色等优点。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继承发扬传统漆艺,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脱胎,就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胚,以大漆为粘剂,然后用夏布(苎麻布)或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了;二是木胎及其他材料胎,它们以硬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髹漆而成,其工序与脱胎基本相同。 福州脱胎漆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色彩瑰丽,光亮如镜”,人们对它产生好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装饰上的丰富多彩。其传统装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嵌银上彩、台花、嵌螺甸等;新中国成立后,又发展了宝石闪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仿彩窑变、变涂、仿青铜等技法,并且把髹漆技艺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艺术结合起来,使漆器的表面装饰琳琅满目,更加丰富多彩。

二、扬州漆器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扬州远、近郊区许多汉代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及其残片,多达万件。器物中有碗、盘、壶、勺、耳杯等饮食用具,奁、案、几、箱、枕、尺、梳、篦、魁、笥等日常用品,有琴、俑、砚、盒、弓背、剑鞘、箭服等文房、器械用品,还有漆棺、椁、面罩等丧葬用具,器形繁多,体现了广泛的用途。其装饰工艺则有彩绘、针刻、贴金、金银嵌等类别。其胎骨以木制为最多,故有关学者称扬州为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有不少以干漆夹为胎的,世称脱胎漆,尚有少量竹胎、铜胎、皮胎制器。

据《酉阳杂俎》、《杨太真外传》等书记载,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多次将扬州所贡金银平脱等名贵漆器赐给安禄山和其他臣僚。唐僖宗时,高骈任扬州盐铁史,为献媚朝廷,曾一次向长安运送扬州漆器逾万件。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本尊毗卢舍那佛坐像”、“药师如来立像”、“千手观音菩萨立像”均为鉴真弟子扬州兴云寺僧义静所造,都是日本的国宝。至元代,扬州已成全国漆器制作中心。雕漆尤为精美。元末明初时,“点螺”工艺出现。 明清时代是扬州漆器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名家荟萃,诸品具备。清代后期,扬州漆器出口外贸已较兴盛,远销欧美等国,年销量2万多件,“岁入三万两”。

三、平遥推光漆器

据史料记载,平遥推光漆器始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1917年,平遥城内漆工乔生瑞、任茂林等6人合资开设“合成铺”,从事漆器生产,生产出的漆器质地优良,风格独特,大部分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等地。1937年,日本侵华后,生产停顿。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平遥推光漆器又枯木逢春,大放异彩。

推光漆漆料来源于植物漆树,人们称之为“老漆”、“大漆”。推光漆器的制作,工艺独特。先选好木料,制胎,再以猪血、砖粉涂缝,磨光,然后开始涂天然老漆,磨了再漆,漆了再磨,反复多次,最后用手掌蘸麻油在漆面上推出光泽来,而后又经过推敲、描金、彩绘等几道工艺,分别现出山水人物、飞禽走兽、亭台楼阁、奇花异草等各种图案。推光漆器,漆光闪闪,映影如镜,故又称“金漆家具”。

表面光滑明亮,画工精巧细腻,着色娴熟鲜明,线条刚柔相济,笔法刚劲秀丽,使用轻巧坚固,且能耐热防潮,具有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它既能作为欣赏品陈列装饰,又有实用价值。

四、成都漆器

成都漆器又称卤漆,闻名于世的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器就刻有代表成都生产的“成市草”、“成市饱”铬记,在战国时期已远销到朝鲜平壤(古乐浪郡),现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品馆已收藏有7件成都漆器工艺品。 成都漆器工艺精湛,做工考究,大多工序为手工制作,底胎用质地细腻、脱水处理后的原木,工艺涉及雕、嵌、填、描、推、绘、贴等方法,最具特色的是精细彩绘、雕花填彩(漆艺精在以刀代笔,将白描十八法运用于刀尖)、雕锡晕色丝光(独一无二的装饰方法,金属材质高贵而细腻,熠熠闪烁的光泽是漆器艺术的极致魅力)。

参考文献:

【1】祝重华.漆立体设计教学思考.[M] 北京.装饰.2007,(10) 【2】 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 .考古学报. [J] 1982 (1)

【3】 胡玉康 .战国秦汉漆器艺术. [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10) 【4】马克·雷曼[MARK LYMAN] .工艺还是后工艺 .[J] SOFA网站博客 .2007.(5) 发表于《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艺术出版社 2005年版。 周剑石:《日本当代漆艺发展基础研究》,发表于《装饰》2007年第五期。 乔十光: 漆画技法与艺术表现,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re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