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船建造检验规程(2010)

更新时间:2024-01-09 09: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海船法定建造检验技术规程

2010

(报批稿)

2010年4月

目 录

第1章 通 则 ............................................................................................................................... 1

1.1 目的和应用..................................................................................................................... 1 1.2 定义 ................................................................................................................................ 1 1.3 建造检验过程................................................................................................................. 1 1.4 检验申请 ........................................................................................................................ 2 1.5 图纸资料和审图............................................................................................................. 2 1.6 建造检验一般要求......................................................................................................... 3 1.7 船用产品检验................................................................................................................. 4 1.8开工前检查........................................................................................................................ 5 1.9 申诉 ................................................................................................................................ 5 第2章 原材料及铸锻件的检验 ................................................................................................... 6

2.1 原材料检验..................................................................................................................... 6 2.2 材料缺陷修补................................................................................................................. 6 2.3 铸锻件检验..................................................................................................................... 7 2.4 铸锻件缺陷修补............................................................................................................. 7 第3章 船体装配及焊接检验 ....................................................................................................... 9

3.1 分段检验 ........................................................................................................................ 9 3.2 船台装配检验................................................................................................................. 9 3.3 焊缝无损检测............................................................................................................... 10 3.4 双层底舱、首尖舱、尾尖舱和其他液舱完整性检验 ............................................... 11 3.5 船体密性试验............................................................................................................... 11 3.6 下水前检查................................................................................................................... 13 第4章 锚泊及系泊设备检验 ..................................................................................................... 15

4.1 锚及锚链 ...................................................................................................................... 15 4.2 锚机及止链器的安装................................................................................................... 15 4.3 锚设备的试验............................................................................................................... 15 4.4 系泊设备 ...................................................................................................................... 15 第5章 舵装置检验 ..................................................................................................................... 17

5.1 舵叶 .............................................................................................................................. 17 5.2 舵系安装 ...................................................................................................................... 17 5.3 下水前舵系检查........................................................................................................... 17 5.4 舵机安装检验及试验................................................................................................... 17 第6章 拖曳和货物系固设备 ..................................................................................................... 19

6.1 拖曳设备的检验........................................................................................................... 19 6.2 货物系固设备的检验................................................................................................... 19 第7章 轮机装置检验 ................................................................................................................. 21

7.1 锅炉安装的检查及试验............................................................................................... 21 7.2 空气瓶、主空气压缩机的安装检查和试验 ............................................................... 22 7.3 主柴油机安装检查和试验........................................................................................... 23 7.4 主汽轮机安装检查和试验........................................................................................... 24 7.5 轴系和螺旋桨安装检查............................................................................................... 24 7.6 辅机的安装检查和试验............................................................................................... 29

7.7 管系检查和试验........................................................................................................... 29 7.8 安全装置的检验........................................................................................................... 31 7.9 系泊和航行试验........................................................................................................... 32 第8章 电气设备检验 ................................................................................................................. 33

8.1 一般规定 ...................................................................................................................... 33 8.2 电气设备的安装检验................................................................................................... 33 8.3 电缆敷设 ...................................................................................................................... 34 8.4. 绝缘电阻 .................................................................................................................... 36 8.5 试验 .............................................................................................................................. 37 8.6 油船和装运危险品船舶附加检验要求 ....................................................................... 40 8.7 装运油箱中有自用燃油车辆的滚装船舶附加检验要求 ........................................... 41 8.8 载运危险货物船舶附加检验要求 ............................................................................... 42 8.9 电力推进装置试验:................................................................................................... 42 8.10 电气设备的航行试验................................................................................................. 43 第9章 机舱自动化检验 ............................................................................................................. 44

9.1 安装检查 ...................................................................................................................... 44 9.2 试验 .............................................................................................................................. 44 第10章 货物冷藏装置检验 ....................................................................................................... 47

10.1 冷藏装置的安装检查................................................................................................. 47 10.2 冷藏货舱绝热材料及舱底排水设备的检查 ............................................................. 47 10.3 安全设备的检查......................................................................................................... 48 10.4 效用试验 .................................................................................................................... 48 第11章 无线电通信设备检验 ................................................................................................... 50

11.1 一般检查 .................................................................................................................... 50 11.2 天线的布置................................................................................................................. 51 11.3 GMDSS 识别码 ............................................................................................................ 52 11.4 电源 ............................................................................................................................ 52 11.5 甚高频无线电装置的试验......................................................................................... 52 11.6 中频无线电装置......................................................................................................... 53 11.7 中/高频无线电装置................................................................................................... 54 11.8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船舶地球站 ................................................................................. 55 11.9 NAVTEX接收机 ........................................................................................................... 55 11.10 EGC接收机 ............................................................................................................... 55 11.11 示位标 ...................................................................................................................... 56 11.12 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设备....................................................................................... 56 11.13 搜救雷达应答器....................................................................................................... 56 第12章 载重线检验 ................................................................................................................... 57

12.1 载重线标志检查......................................................................................................... 57 12.2 核定用于装载木材甲板货的属具和设施 ................................................................. 57 12.3 开口关闭设备的检查................................................................................................. 57 12.4 其他 ............................................................................................................................ 58 第13章 防火构造和消防设备的检验 ....................................................................................... 59

13.1 结构防火检查............................................................................................................. 59 13.2 固定式探火与失火报警系统的检验 ......................................................................... 60

13.3 抽烟式探火系统的检查............................................................................................. 61 13.4 手动火警按钮及专用报警器的检查 ......................................................................... 61 13.5 水灭火系统................................................................................................................. 62 13.6 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 63 13.7 自动喷水系统............................................................................................................. 64 13.8 压力水雾系统............................................................................................................. 65 13.9 机器处所泡沫灭火系统............................................................................................. 65 13.10 甲板泡沫灭火系统................................................................................................... 66 13.11 惰性气体系统........................................................................................................... 66 13.12. 消防用品的检查..................................................................................................... 67 13.13 防火控制(布置)图的检查....................................................................................... 67 13.14 维护保养计划、培训手册和防火安全操作手册的检查 ....................................... 68 第14章 救生设备检验 ............................................................................................................... 69

14.1 救生设备图纸和资料的检查 ..................................................................................... 69 14.2 救生设备的配备及布置检查 ..................................................................................... 69 14.3 救生通信设备检查..................................................................................................... 69 14.4 救生设备登乘和降落检查......................................................................................... 69 14.5 救生艇检查................................................................................................................. 70 14.6 救生筏检查................................................................................................................. 70 14.7 救生衣和救生圈检查................................................................................................. 71 14.8 抛绳设备的检查......................................................................................................... 71 14.9 海上撤离系统检查..................................................................................................... 71 14.10 救助艇 ...................................................................................................................... 71 第15章 信号设备检验 ............................................................................................................... 72

15.1 信号设备的检查......................................................................................................... 72 15.2 信号设备的效用检查................................................................................................. 72 第16章 航行设备检验 ............................................................................................................... 73

16.1 一般要求 .................................................................................................................... 73 16.2 磁罗经 ........................................................................................................................ 73 16.3 陀螺罗经(电罗经)................................................................................................. 73 16.4 测深仪 ........................................................................................................................ 74 16.5 舵角指示器................................................................................................................. 74 16.6 推进器的转速指示器................................................................................................. 74 16.7 推进器螺距和状态的指示器 ..................................................................................... 74 16.8 推进装置状态指示器................................................................................................. 74 16.9 雷达 ............................................................................................................................ 75 16.10 自动雷达标绘仪ARPA.............................................................................................. 75 16.11 自动操舵仪 .............................................................................................................. 76 16.12 卫星导航接收机....................................................................................................... 76 16.13 自动识别系统(AIS)............................................................................................. 77 16.14 航行数据记录仪(VDR)......................................................................................... 77 第17章 舷梯检查 ....................................................................................................................... 79

17.1 装船前的检查............................................................................................................. 79 17.2 舷梯试验 .................................................................................................................... 79

第18章 船舶稳性检查 ............................................................................................................... 80

18.1 倾斜试验 .................................................................................................................... 80 18.2 空船重量检验............................................................................................................. 80 18.3 分舱、稳性及装载资料............................................................................................. 80 第19章 船舶防污染检验 ........................................................................................................... 82

19.1 防止油类污染检验..................................................................................................... 82 19.2 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检验 ............................................................................. 84 19.3 防止生活污水污染检验............................................................................................. 84 19.4 防止垃圾污染检验..................................................................................................... 85 19.5 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检验 ..................................................................................... 85 第20章 舱室设备和乘客定额检验 ........................................................................................... 86

20.1 船员舱室设备的检验................................................................................................. 86 20.2 乘客定额和舱室设备的检验 ..................................................................................... 86 第21章 吨位丈量 ....................................................................................................................... 87

21.1 图纸资料 .................................................................................................................... 87 21.2 总吨位与净吨位检查................................................................................................... 87 第22章 起重设备检验 ............................................................................................................... 88

22.1 一般要求 .................................................................................................................... 88 22.2 起重设备活动零部件检验及试验 ............................................................................. 88 22.3 桅、起重柱、吊杆、绞车及起重机的检验 ............................................................. 89 22.4 起重设备的试验......................................................................................................... 89 第23章 质量证明书和完工图纸的提交及船舶证书的签发 ................................................... 93

23.1 质量证明书和完工图纸的提交 ................................................................................. 93 23.2 船舶证书及检验报告的签发 ..................................................................................... 93 附录1 船舶建造检验项目表........................................................................................................ 94

附录2 ............................................................................................................................ 111 完工图纸目录................................................................................................................... 111

第1章 通 则

1.1 目的和应用

1.1.1 为有效实施《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以下简称“国内海船法规”),确保新建船舶符合我国政府的有关法令、条例和满足本局有关规定和标准,促进船舶具备安全航行、防止船舶造成环境污染的技术条件,特制定本规程。

1.1.2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船舶检验机构执行船长20m及以上的国内航行钢质海船的建造检验。船舶检验机构可以根据本规程制定和应用更详细指导性文件,但不得低于本规程。

1.1.3 本规程各章规定适用性取决于国内海船法规对特定船舶的具体要求,其中超出国内海船法规规定范围的检验可根据船东和/或船厂自愿申请予以实施。

1.2 定义

1.2.1 国内海船法规有关定义适用本规程。

1.2.2本规程有关定义如下:

(1)本局: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2)规范:系指本局接受的中国船级社颁布的适用规范。 (3)本规程:系指《海船法定建造检验技术规程》。 (4)建造检验:系指国内海船法规规定的新船的初次检验。

(5)验船师:系指具有规定从业资格的并由船舶检验机构聘用的船舶检验人员。

(6)船用产品:船舶使用的有关海上交通安全和防止水域污染的重要设

备、部件和材料。

(7)建造标准:系指中国造船质量标准(CB/T4000-2005)。 1.3 建造检验过程

1.3.1 船舶建造检验包括如下过程:

(1)图纸审查,确认船舶设计和布置符合签发相应法定证书的法规要求; (2)建造中检验,确认船舶建造符合批准船舶图纸和适用的法规要求;

1

(3)当确认符合后,签发相应的法定证书。 1.4 检验申请

1.4.1 船舶建造检验应由申请获得船舶法定证书的组织或个人向船舶检验机构提出书面申请。船舶检验机构可单独接受船舶设计单位的船舶图纸审查申请。

1.4.2 船舶建造检验申请应明确船舶要素,船舶法定证书类别,以及开工和拟安放龙骨的日期。

1.4.3 首次申请建造检验的船厂或首次申请新船型建造检验的船厂,船舶检验机构应对船厂进行评估(见本章1.6.3)。

1.5 图纸资料和审图

1.5.1 开工前,应将现行法规中规定的图纸资料随同申请书1式3份提交船舶检验机构或该机构指定的审图单位进行审查,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1.5.2 送审的图纸范围应足以表明根据这些图纸资料建造的船舶能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令和本局颁布的有关规定、检验技术规则及技术标准以及本局接受的中国船级社规范。

1.5.3 经审查认为符合规定的图纸资料,应在其上盖“批准”章。批准的条件和限制意见,可写在图纸资料上,也可在审查图纸的退图信函中陈述。若在退图信函中陈述,则在图纸盖批准章旁标注“审图意见另附”的字样。经批准的图纸资料一般退给申请方和执行检验的机构各一份,另一份由执行审图的船舶检验机构存档。

1.5.4 提交审查的图纸资料,应给出规范要求所必需的尺寸和有关数据。 1.5.5 已批准的图纸资料,如有船舶结构强度和设备性能的修改或补充,申请单位应将修改或补充部分重新提交审查。

1.5.6 如批准的条件中要求进行实船实测时,船厂应将实测报告及时提交船舶检验机构。

1.5.7 验船师在实施船舶建造检验时应使用经其所在船舶检验机构批准的图纸和相关资料。

1.5.8 当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规范及其修改通报的生效影响到批准的图纸资料的有效性,而船舶在此生效日期之后开工建造时,即使是批量生产的船舶,业经批准的图纸资料也应按现行规则、规范进行修改并送船舶检验机构审查批准后方可使用。

2

1.5.9 船厂可按批准的图纸制定施工图纸,并提供1份给现场验船师使用。 1.5.10 船厂采用的焊接工艺应提交验船师审批。焊接工艺的具体要求应符合本局接受的按中国船级社颁布的《材料与焊接规范》的规定,验船师应按批准的计划参加试验,并审查试验结果,获得认可的焊接工艺方可使用。

1.5.11 验船师应按中国船级社规范的有关规定,认真审核并批准《焊接规格表》或与焊接规格有关的图纸和资料。

1.5.12 建造船舶所采用的重要工艺文件和技术条件,应提交验船师审批,确保符合本局接受的中国船级社有关规范、指南的相关规定,至少包括:

(1)船体制造工艺; (2)舵系安装工艺; (3)密性试验图;

(4)主机及轴系安装工艺(有轴系校中计算书除外); (5)螺旋桨安装工艺; (6)锅炉安装工艺;

(7)电气设备安装及电缆敷设工艺; (8)倾斜试验大纲; (9)系泊与航行试验大纲; (10)起重设备试验大纲; (11)无损检测计划。 1.6 建造检验一般要求

1.6.1 船厂应能为验船师履行船舶建造检验职责提供便利和安全环境,以使船舶建造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1.6.2 船舶检验机构验船师应验证船舶按其适用的法规要求批准图纸进行建造。执行验船师应具备能胜任所指派的任务资格,其检验活动按船舶检验机构的管理制度应得到监控。

1.6.3 船舶检验机构应对船厂的造船设施、造船经验和有关工艺等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评估,以确认船厂具备能够使所造的船舶符合法规、规范和有关标准要求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评估的时机和程度取决于船厂造船经验以及船舶检验机构对其船舶制造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的了解程度。

1.6.4 船舶建造开工之前,船舶检验机构应与船厂就检验项目、交验制度,检验和试验方法,以及对建造过程中出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的要求达成一致。

3

1.6.5 船厂应按照本规程附录1《船舶建造检验项目表》的要求,结合建造船舶的实际情况,提供预期检验和试验的项目计划,提交验船师审查确认。

1.6.6 要求验船师参加的检验项目,船厂质检部门应预检合格后,提前24h以书面申请(交验单)通知验船师检验。验船师在接到申请后,应按预定的时间在船厂检查员的陪同下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应在交验单上签署,以资证明。

1.6.7验船师在检验中如发现船舶结构、设备和装置与批准的图纸不符或施工中存在缺陷时,应通知船厂改正。船厂对验船师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应尽快处理或答复。

1.6.8船舶建造检验和试验记录以及船厂质量记录应予以保存,以确保为证明船舶检验机构验船师实施规定的检验要求提供证据。

1.6.9 船厂应确保验船师获得下列文件:

(1)测试设备,包括材料拉力试验机、冲击试验机、锚和锚链拉力试验机及试验用仪表等业经国家有关计量机构检定合格的有效证明;

(2)焊工资格证明,并确认焊工从事与其证书相应的焊接工作; (3)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明,并确认无损检测人员从事与其证书的种类和等级相符的无损检测工作。

1.6.10 验船师应检查船厂建立和实施的原材料及焊接材料管理制度,确保:

(1)船厂严格执行材料保管和发放制度,重要的原材料具有船舶检验机构发给的船舶产品证书,且实物钢印标志与证书相符;

(2)船体、锅炉、受压容器及管系等所用焊接材料分类存放,不会混淆使用并确认已建立焊条和焊剂使用前的烘焙制度。 1.7 船用产品检验

1.7.1船用产品均应经船舶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持有相应的证书后方可装船。

1.7.2船厂应将船用产品证书提交验船师查阅,验船师应核对实物钢印或标志。

1.7.3验船师如发现船用产品有明显缺陷,或超过规定的有效期,应要求船厂安排对产品进行拆检、修理或试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7.4船厂的铸、锻车间,如要生产船用重要铸锻件(如首尾柱、轴系、舵杆等),则应申请船舶检验机构对车间进行认可。经认可合格取得证书后,方可从事这些铸锻件的生产。

4

1.8 开工前检查

1.8.1 开工前,验船师应对船厂开工建造及其检验的有关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和确认,如:建造船舶的准备工作计划、施工/焊接工艺、焊工/无损检测人员资质、船用产品持证要求清单、焊接规格表、无损检测图、密性试验图、检验/试验项目表、有关材料(钢板、焊接材料等)、建造公差标准、分包方情况(适用时)以及开工前必需的图纸文件等技术资料等等。对于个别不影响开工的项目,验船师可酌情在相应建造阶段之前予以检查和确认。

1.9 申诉

1.9.1在建造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上的争议,有关方应及时向验船师所在的船舶检验机构提出书面申诉,由上一级船舶检验机构调查处理。有关方如对其处理意见仍有异议,则可以书面连同详细背景材料报本局研究裁决。

5

第2章 原材料及铸锻件的检验

2.1 原材料检验

2.1.1 检查船用产品证书与材料的一致性,并核对实物钢印、标识及批号或炉号。

2.1.2 如在加工、安装或检验过程中,发现有影响材料性能的缺陷,即使具有质量合格证件,也不得使用。 2.2 材料缺陷修补

2.2.1 轻微的表面缺陷可以用机械方法去除,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采用焊接方法修补,修补范围和焊接工艺,应征得验船师同意。

2.2.2 船体结构用钢、船体高强度结构用钢、焊接结构高强度淬火回火钢和机械结构用钢,其表面缺陷可采用局部打磨方法予以消除,但修整后任何部位的厚度应不小于规范要求公称厚度,修整后表面应光洁平顺。此类修整应在验船师在场时进行。必要时,验船师可要求采用适当的无损检测手段,验证被修整区域的缺陷得到全部消除。

2.2.3对不能按2.2.2规定处理的表面缺陷,在征得验船师同意后,可采用铲削或打磨后焊补方法予以修整,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修补区域应进行适当的无损检测,以验证缺陷得到消除; (2)焊工应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并采用认可的焊条,按认可的焊接工艺进行焊补。焊补后,被修补部位应打磨光顺,并进行无损检测,以证明焊补质量是合格的;

(3)应在焊补和打磨后进行正火或其他适当的热处理。

2.2.4对锅炉与受压容器用钢、低温韧性钢和奥氏体不锈钢,其表面缺陷按2.2.2或2.2.3的规定进行修整或焊补后应进行适当的焊后热处理,必要时,可要求对修补区域进行无损检测。

2.2.5钢管表面的缺陷,可采用适当的方法修整,修整后管壁厚度不小于所规定的最小厚度,表面应光滑。

当采用焊补修复钢管表面的小缺陷时,应将焊补工艺,包括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等资料提交认可。修补区域均应进行磁粉检测。奥氏体钢管在完成焊补、热处

6

理和打磨后,应进行着色检测。

2.2.6 铝合金材料局部表面缺陷,在征得验船师的同意后,可采用机加工或研磨的方法去除,一般不应采用焊补修理。任何修整部位的深度不应超出厚度的允许负偏差,且不应对材料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所有的修整均应在验船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2.3 铸锻件检验

2.3.1检查重要的铸锻件的船用产品证书,并核对实物钢印、标识及批号或炉号。

2.3.2对需加工的重要铸、锻件,应由验船师在场进行钢印转移。加工完毕应标识完工标志FM,船舶检验机构代号、验船师姓名的拼音首字母及检验年月日等。

2.4 铸锻件缺陷修补 2.4.1铸钢件缺陷的修补

(1)铸钢件如有影响验收的缺陷,应采用下列方法之一予以去除: ① 机加工; ② 批凿; ③ 打磨;

④ 气割或碳弧气刨。

(2)铸钢件缺陷剔除后,应进行无损检测以证实缺陷已被完全消除。如剔除缺陷所产生的线槽或凹坑,对铸钢件的使用无不良影响,可将其打磨成光滑的圆弧表面,但应经验船师检查和验收。

(3)采用气割或碳弧气刨铲除重要缺陷时,应按铸钢件的尺寸、性能、缺陷和性质,进行必要的预热。

(4)凡拟采用焊补方法对铸钢件的缺陷进行修补时,应将所探明缺陷的数量、大小和部位的草图以及焊补工艺,提交船舶检验机构认可。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 焊补应按照认可的工艺,由具有资格证书的焊工进行,并应避免气象条件的不良影响。

② 铸钢件缺陷的焊补应采用经认可的低氢型焊接材料,其焊缝的熔敷金

7

属应具有不低于铸钢件母材的力学性能。焊补之前,应进行焊接工艺认可,以证明所采用的焊接工艺能保证预期的焊接性能。

③ 合金钢铸钢件在焊补前均应进行适当的预热。碳钢和碳锰钢铸钢件根

据材料性能、缺陷的大小和位置进行预热。重大缺陷,则在焊补前,应对铸钢件进行细化晶粒处理。

④ 铸钢件焊补完毕后,应进行热处理,以消除热应力。焊补面积小且机

加工又进行到最后阶段的铸钢件,可采用局部热处理来消除应力。

⑤ 在焊补并进行热处理后,焊补处及其邻近的母材应打磨光滑,并根据原来缺陷的数量、大小和部位的草图,用适当的无损检测作进一步的复查,以确保缺陷全部消除。

2.4.2 铸铁件缺陷的修补

(1) 铸铁件表面的轻微缺陷,可采用适当的方法予以清除。

(2) 除经船舶检验机构同意,并事先提交焊补的详细资料外,铸铁件表面缺陷一般不允许焊补。

(3) 不承受内压力的铸铁件,其局部疏松,经验船师同意后,可采用适当的塑性填充物进行填充。

(4) 铸铁缺陷不允许焊补,瑕疵不能用填充物填充。 2.4.3 锻钢件缺陷的修补

(1) 锻钢件表面的轻微缺陷可用批凿或修磨的方法去除,并用磁粉检测或着色检测以证实该缺陷已被完全清除。

(2) 锻钢件表面缺陷一般不允许用焊补方法修整。

8

第3章 船体装配及焊接检验

3.1 分段检验

3.1.1 船体分段建造应按批准的图纸以及焊接规格表进行。

3.1.2 分段建造完毕后,船厂应清除焊渣及脏物,并经船厂质检部门预检,在确认所提交验船师检验的分段结构完整,构件尺寸、焊接规格、焊接表面质量以及所使用的材料等均符合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之后,才能提交验船师检验。

3.1.3验船师检验分段至少应确认如下方面:

(1) 分段构件的材料等级、尺寸及焊接材料均应符合批准的设计图纸; (2) 分段加工精度和焊接表面质量符合认可的技术条件和技术标准; (3) 开孔光顺,分段各构件的焊接局部变形应修正; (4) 分段焊装用临时构件应去除,焊脚磨光; (5) 有关审图意见已在相应分段建造中落实。 3.1.4 分段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上船台进行合拢装配。 3.2 船台装配检验

3.2.1 船东或船厂应通知验船师证实船舶安放龙骨或处于相应建造阶段的日期。在船厂有书面要求时,验船师可出具证明书。就本规程而言,“处于相应建造阶段”是指在这样的阶段:

(1) 可以辨认出该船舶建造已经开始;

(2) 该船已经装配量至少为50t,或为全部结构材料估算重量的1%。取较小者。

3.2.2 船体各分段及构件的装配应符合技术文件和工艺规程及批准的图纸。 3.2.3 船体大合拢的对接焊缝定位装配,应提交验船师检查,合格后才允许施焊。分段间对接焊缝的装配间隙、坡口、边缘高低差以及内部构架的连接等,应符合船舶检验机构接受的技术文件规定。

3.2.4 如果检验发现焊接工艺、焊接规格、焊接材料、焊接环境或焊接质量等不符合要求时,验船师有权要求停止焊接,船厂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纠正,经验船师验证后才允许其继续施焊。

3.2.5 船体大合拢对接焊缝外表质量应予以仔细检查,确认其完整性、连续

9

性、无裂纹、咬边、气孔、夹渣、焊瘤、弧坑等缺陷。

3.2.6 检查舭龙骨的结构、尺寸及焊接质量。 3.2.7水下部分构件的焊接或安装检查。 3.3 焊缝无损检测

3.3.1 焊缝质量可采用射线、超声波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的评定标准应经船舶检验机构同意。

3.3.2 船体焊缝无损检测的数量和位置,根据实际情况由船厂、船东和验船师商定。下列主要构件部位的焊缝应作重点检查:

(1) 船中部0.6L范围内强力甲板、舷顶列板、舷侧外板、船底板等纵

横焊缝交叉点和船体分段大合拢的环形焊缝,以及平板龙骨对接缝和舷顶板焊缝;

(2) 强力甲板的舱口角隅焊缝;

(3) 船中部0.6L范围内纵向骨架和纵向舱壁扶强材的焊缝; (4) 机舱内底板与机座焊接接缝;

(5) 其它各层甲板、平台板、内底板与纵、横舱壁的焊缝

3.3.3船中部0.6L范围内强力甲板和外板的射线拍片数量n,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n=0.25(i+0.1WT+0.1WL)

式中: i——船中0.6L范围内纵、横向对接焊缝交叉处的总数; WT——船中0.6L范围内横向对接焊缝的总长,m;

WL——船中0.6L范围内分段合拢的纵向对接焊缝的总长,m。

射线检测的布片密度应按钢材的材料级别从高到低递减。 纵向对接焊缝交叉处的布片方向应平行于横向对接焊缝。

3.3.4船底、舷侧和甲板纵向构件的焊接缝,船中0.4L范围内每10个接头检查1个,船中0.4L范围外每20个接头检查1个。

3.3.5 化学品船除上述3.3.2~3.3.3的规定外,尚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无损检测:

(1) 液货舱舱壁板上所有交叉焊; (2) 液货舱周界焊缝应进行裂纹探测;

(3) 当舷侧和船底纵骨以及纵舱壁水平扶强材在横舱壁处中断时,横舱

10

壁连接的焊缝应进行裂纹探测。

(4) 当纵向构件和纵舱壁水平扶强材连续地通过横舱壁,必要时,进行裂纹探测。

(5) 当横向构件连续地穿过液货舱纵舱壁时,该构件与周界连接焊缝应进行裂纹探测。

3.3.6 当无损检测发现焊缝存在的缺陷,并认为该缺陷有可能延伸时,则应在其延伸方向(一端或两端)增加检测的范围,直至达到邻近合格的焊缝为止。

3.3.7 无损检测的位置和结果应记入报告,并应提交验船师认可。 3.4 双层底舱、首尖舱、尾尖舱和其他液舱完整性检验

3.4.1上述各舱在结构、舾装和所有附件焊接工作完毕后,且在密性试验前应提交验船师作完整性检验。在检验中要确认:

(1)结构、舾装和附件焊接全部完成,进行焊缝检查,不合格的焊缝应返修并符合要求,工艺临时性开孔均已封妥;

(2)各舱的人孔盖、舱内钢质梯子、舱口围板、水密舱口盖以及舱内密性构件上的附件、管子法兰等已经安装完毕,空气管及测深管等已装妥,舱内管路的支架均已焊牢,且管路业已紧固;

(3) 试验部位的焊缝未涂油漆、水泥或其他涂料。对于暴露在大气中容易受到侵蚀的部位,允许涂上一层薄的不影响密性试验的底漆。

3.5 船体密性试验

3.5.1 船体密性试验应按规范的规定进行。根据不同的部位分别采用压水、充气、冲水试验。也可接受其他等效试验方法。

3.5.2 密性试验应在焊缝区域未涂保护涂层或未敷设隔热材料前进行。试验时,若外界气温低于0℃,则应采取适当的防冻措施。

3.5.3 结构试验(压水试验),通常在规定的最大试验压力下保持时间应不少于10min,如压水试验发现结构薄弱或严重缺陷或渗漏时,则验船师可要求对所有液舱作压水试验。

3.5.4 渗漏试验(气密试验),将空气压力升到0.02MPa,并保持该压力约1小时以达到稳定状态后,再降至不小于0.015MPa试验压力,在焊缝处涂上一层肥皂液作渗漏检验。

3.5.5所有船舶的试验要求见表3.5.5的规定。

11

所有船舶的试验要求 表3.5.5 序号 试验的结构 试验型式 结构试验压力 备注 1 双层底液舱, 结构试验取下列之大者: 至少从液舱边界一① (1)至溢流管顶的水压头; 侧进行试验 (2)至限界线的水压头 2 两舷侧液舱 结构试验取下列之大者: 至少从液舱边界一① (1)至溢流管顶的水压头; 侧进行试验 (2)至液舱最高点以上2.4m的水压头 液舱舱壁 结构试验取下列之大者:② 至少从液舱边界一3 深舱舱壁 ① (1)至溢流管顶的水压头; 侧进行试验 (2)至液舱最高点以上2.4m的燃油舱 结构试验 水压头; (3)安全阀的设定压力,如设有 散货船用于压结构试验取下列之大者: 4 载的货舱 ① (1)至溢流管顶的水压头; (2)至舱口顶以上0.9m的水压头 5 用作液舱的首结构试验 取下列之大者: 尾尖舱试验应在尾尾尖舱 (1)至溢流管顶的水压头; 轴管安装后进行 (2)至舱顶最高点以上2.4m的水压头 5 不用作液舱的按《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2-1 首尖舱 章规定灌水或冲水 不用作液舱的渗漏试验 尾尖舱 隔离舱 结构试验取下列之大者: 6 ③ (1)溢流管顶的水压头; (2)至舱顶最高点以上2.4m的水压头 7 水密舱壁 按《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2-1 章灌水或冲水④ 8 干舷甲板或舱按《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2-1 壁甲板以下的章规定在制造厂水压试验;装船后密性检查。 水密门 9 双板舵舵叶渗漏试验 (包括桨舵的导流管) 10 远离深舱的轴冲水试验 隧 11 船壳上的门 冲水试验 12

序号 试验的结构 试验型式 结构试验压力 散货船液舱的结构试验 取下列之大者: 水密舱口盖 (1)至舱盖顶以上2.4m的水压12 头 (2)安全阀的设定压力,如设有 兼用船液舱的结构试验 取下列之大者: 水密舱口盖 (1)至舱盖顶以上2.4m的水压头 (2)安全阀的设定压力,如设有 13 风雨密舱口盖冲水试验 和关闭装置 14 位于防撞舱壁结构试验 水压头至舱顶 后的锚链舱 15 独立式液舱 结构试验 至溢流管顶的水压头,但不小于0.9m 16 压载管道 结构试验 压载泵的最大压力 注:

备注 至少每第2个(每隔1个)舱口盖应作试验 至少每第2个(每隔1个)舱口盖应作试验 ① 如每种类型液舱至少有1个舱进行过结构试验且认为合格,则可接受予渗漏试验或液压气动压试验来替代结构试验。一般来说,同一船厂相继建造的同系列船舶不需要重做结构试验。而这种放宽不适用于液货船的货舱边界和干湿货交替装载的兼装船的货舱边界,以及用于分隔货物或污染物液舱的边界。如结构试验发现薄弱而用渗漏试验无法发现其严重缺陷,则应所有液舱应进行结构试验。

② 当适用时,液舱的最高点应量到甲板,不包括舱口。对装液体货的货舱或有大舱盖的压载货舱,液舱的最高点应量到舱口的顶部。

③ 经考虑所采用的建造技术和焊接工艺后,船舶检验机构可以接受渗漏试验或液压气动压试验。

④ 如冲水试验可能会损坏已安装的舾装件(机械、电缆、配电板、绝热层等)时,船舶检验机构可同意采用对所有大合拢横焊和对接焊缝进行仔细目视检查来代替冲水试验。若目视检查有困难或不很好地进行检查处,可要求诸如着色渗透、超声波等探测或等效试验加以支持。

3.5.6 如试验中发现的缺陷严重或范围较大,修补后应用同样方法复试。如缺陷轻微且范围较小,经验船师同意,修复后可用其他方法复试。

3.6 下水前检查

3.6.1 确认船体主结构水密性完整,焊缝质量合格,外形正确,船体主尺度

13

经测量均在建造标准范围内。

3.6.2 查明舵叶可靠地固定在零位上,螺旋桨固定可靠,不能转动;船体所有水线以下的开口关闭设备均已可靠关闭,船底塞均已装妥,海底阀已关紧。

3.6.3 检查载重线和水尺及其他标志的勘划情况,位置偏差在相关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

3.6.4 确认锌板、阴极防腐装置及海底阀格栅等安装无误。

14

第4章 锚泊及系泊设备检验

4.1 锚及锚链

4.1.1 查阅锚及锚链包括附件的船用产品证书,并核对钢印。

4.1.2 检查锚的类型、数量和重量,以及锚链及附件的直径和长度,并确认与批准的图纸相符。

4.1.3 查明锚链的内端系固在船体结构上,并能在锚链舱外部易于到达的地方迅速解脱。

4.1.4 注意锚与锚链相连的末端卸扣的安装方向应正确,以利锚杆移动至锚链筒内。锚链“D”卸扣的头朝船外,锚链“D”卸扣的开口横销朝船内,锚链“D”卸扣与锚卸扣的开口横销的朝向相反。此外锚链“D”卸扣的横销两端应采用锥形销固定,且锥形销还应锁紧。 4.2 锚机及止链器的安装

4.2.1 在装船前,查阅锚机的船用产品证书,并核对钢印。 4.2.2 检查锚机和止链器的固定及其底座下甲板和构架的加强情况。 4.2.3 检查止链器工作可靠性。锚机的锚链轮轮毂上缘、止链器和锚链管应成直线,止链器闸刀正好闸在竖环前端,有效地限制锚链。

4.3 锚设备的试验

4.3.1 锚设备应按审查同意的试验大纲进行试验。系泊试验中应检查锚设备各部分的效用情况,注意刹车的可靠性,离合器操纵的方便性,锚链通过链轮时无跳链及扭曲现象,锚收妥后,锚爪紧贴在船体结构或锚置放在锚穴内,。在航行试验中应进行锚设备的效用试验,锚设备的电气部分应检查过载保护装置、应急切断电路装置动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测定电动机在各档速度时的起动电流、工作电流和转速。

4.3.2 人工起锚装置的锚机应进行动作试验。 4.3.3 弃链器的效用试验。 4.4 系泊设备

4.4.1 查阅绞缆机、绞盘机、缆索和卸扣等的船用产品证书,并核对实物钢

15

印或标志。

4.4.2 检查系泊设备安装位置的正确性及安装质量。

4.4.3 绞缆机械应按审查同意的试验大纲进行效用试验。试验中检查绞缆机械的工作可靠性。

16

第5章 舵装置检验

5.1 舵叶

5.1.1检查舵叶钢板及铸锻件的材料报告。封板前检查装配的正确性、结构完整性和焊接质量;封板后用充气试验检查舵的密性,试验压力按3.5.5规定。

5.2 舵系安装

5.2.1安装前查阅舵杆、舵轴及舵销等的船用产品证书,并核对实物钢印。检查舵杆和舵轴的尺寸记录和磁粉检查报告、舵系的装配和焊接质量等;如舵杆及法兰是分别锻制后焊接的,则其焊接工艺应经验船师审查同意,且其焊缝应经无损检测检查合格,焊接后应检查其中心线的偏差。

5.2.2 检查舵系中心线与船体中心线的偏离及舵柄套合情况并符合建造标准。检查舵轴承压入时的压紧情况,压入量与压紧力应符合批准的技术文件。

5.2.3 查明舵系装配间隙,以及舵下平面与舵托的平面间隙符合批准的图纸。

5.2.4 确认舵叶转动灵活及零位勘划正确,核查舵叶的最大转动角度。 5.3 下水前舵系检查

5.3.1 查明舵牢靠固定在零位上。 5.4 舵机安装检验及试验

5.4.1 查阅舵机船用产品证书,并核对实物钢印。

5.4.2 查明舵机安装位置正确和零位正确无误。核对驾驶室、舵机间舵角指示器与舵叶间的转角误差,检查机械限位器及电气限位器的安装位置等。

5.4.3 舵装置应按审查同意的试验大纲进行试验。转舵时间应符合下述规定:

主操舵装置应能在船舶处于最深航海吃水并以最大营运航速前进时使舵自一舷的35°转至另一舷的35°,且自任一舷的35°转至另一舷的30°的时间不超过28s。辅助操舵装置应能在船舶处于最深航海吃水并以最大营运航速的一半或7kn(取其大者)前进时,使舵自一舷的15°转至另一舷的15°的时间不超过60s。

如设有辅助操舵装置时,应进行主操舵装置转换到辅助操舵装置的试验,并以辅助操舵装置进行操舵15min。

17

如果船舶不能在最深航海吃水下进行试验时,应提交替代的试验方法。经检验机构同意后,可按替代方法进行试验。

5.4.4 如舵机有应急电源供电,应检查应急电源向舵机自动供电的可靠性,并进行应急电源供电时的操舵试验。

18

第6章 拖曳和货物系固设备

6.1 拖曳设备的检验 6.1.1 一般要求

6.1.1.1按批准的图纸检查拖曳设备的安装固定及其底座下甲板和结构的加强情况。

6.1.1.2 查阅拖曳设备的船用产品证书,并核对实物钢印。 6.1.2 拖缆机负荷试验

6.1.2.1 负荷试验前,完成系统的检查、效用试验和应急释放装置的可靠性。 6.1.2.2 控制主机使拖缆机保持最大的拖力,同时检查刹车装置工作的可靠性。

6.1.2.3在设计规定的各种拖力下,拖缆机收起拖缆,检查拖缆机收缆设备在收缆过程中的工作情况。

6.1.3 拖钩装置试验

6.1.3.1 在拖钩空载情况下进行拖钩释放装置试验不少于2次,同时检查拖钩释放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方便性。

6.1.3.2 控制主机使拖缆机保持最大拖力的时间不少于5min,同时检查拖钩装置的工作情况。

6.1.3.3 按设计要求控制主机使拖缆机保持较低拖力,在此情况下,进行拖钩释放试验,检查拖钩释放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工作可靠性。

6.1.3.4 在试验过程中检查各运动部件是否有异常发热、敲击现象,检查液压系统是否有泄漏现象。

6.1.4 系柱拖力试验

6.1.4.1 应根据已审批的系柱拖力试验大纲或试验程序进行试验。 6.2 货物系固设备的检验

6.2.1 检查系固件的船用产品证书。

6.2.2 根据审批图纸的要求,检查系固设备的固定和底座下结构的加强情况。

19

6.2.3 对于20ft一组的导轨架,试验时先用一只按说明书要求的20ft集装箱或经认可的模具在全船导轨架范围内进行吊入、吊出试验,检查集装箱箱角与导轨之间的间隙是否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检查集装箱是否能顺利吊入和吊出轨架。

6.2.4 对于同时可放两只20ft箱的40ft一组的导轨架,试验时先用一只按说明书要求的40ft集装箱或经认可的模具在全船导轨架范围内进行吊入、吊出试验,检查集装箱箱角与导轨之间的间隙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检查集装箱是否能顺利吊入和吊出,检查集装箱与箱座之间的间隙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同时检查前后两只集装箱的高低差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6.2.5 采用集装箱或认可的模具在全船装箱范围第一层进行排箱。检查箱座安装的准确性是否符合要求,锁紧装置或其他系固装置的系固情况是否良好。 6.2.6 在集装箱的排装过程中如对局部装箱范围认为有必要进行堆放时,可进行堆放排箱。

20

第7章 轮机装置检验

7.1 锅炉安装的检查及试验

7.1.1 查阅锅炉船用产品证书,查明证书上所载的制造厂的产品编号、工作压力、液压试验压力等应与实物钢印或其他规定的标识相符,检查锅炉各附件和文件是否完整。

7.1.2 锅炉的安装程序和安装工艺应经验船师审查同意。现场安装检验主要有:

(1)基座位置检验:对基座的中心位置、高度、水平度进行检验,确认符合安装工艺要求。

(2)基座焊接检验:对焊缝进行检验,确认符合批准图纸的要求。 (3)炉脚固定检验:对锅炉支座与基座、支座与锅筒的连接方式进行检验;对于筒体式水管锅炉的活动底座,应保证在热胀时筒体能自由滑动;对于火管锅炉应检查锅炉底座、旁撑及止动装置的安装情况,确保锅炉能热胀冷缩。

(4)水位表和最高受热面标志检验:对水位表的形式、数量、两侧水位指标线高度和最高受热面标志的位置进行检验,确认符合规范中的要求。

7.1.3 密性试验

用校验合格的压力表对安装的全部附件(安全阀阀芯及弹簧取下用闷头封住除外)进行1.25倍设计压力的密性试验,确认锅炉附件与锅炉连接处、锅炉本体焊接缝处无变形和渗漏,炉内无异常响声或损坏。

7.1.4 按船舶检验机构审查同意的试验大纲进行蒸汽压力下的外部检查。查明水位表、泄放装置、给水系统、燃油系统及其速闭装置、压力表和安全阀等是否工作正常。检查各阀件法兰与锅炉的连接处、各表具的接头处、各管路中的接头处等应无泄漏。检查锅炉各绝热包覆层的外表温度应不大于60℃。

7.1.5 锅炉自动/手动控制试验(如适用)

(1) 锅炉燃烧器自动控制:是指燃油泵、点火泵、进油阀、风机、风门调节器等设备,按一定的时间程序执行各种正常燃烧或故障停炉等一系列规定动作。

自动控制对火焰熄灭或点火失败、风机故障或断电、燃油压力降低、燃烧器过载等应具有能进行自动检测、自动停炉和自动报警等的功能。

21

(2) 给水水位自动控制试验:在锅炉下排污阀打开时,对锅炉水位设计规定的高低水位进行试验,确认其能自动停止或自动起动给水系统,还应对低于设计规定的低水位时的燃油自动切断和报警进行试验。

(3) 燃油加热温度自动控制试验:如果锅炉使用重油,应对燃油温度进行检验,确认燃油温度处在设计规定的过高或过低时能报警或自动切断燃油或加热源。

(4) 蒸汽压力自动控制燃烧试验:当蒸汽耗量变化引起蒸汽压力在规定范围内波动时燃烧控制器自动调节风油比,对蒸汽压力升高报警进行检验。

(5) 应进行各种功能的手动试验(按说明书)和自动与手动之间的转换试验。手动启动或停止锅炉时,锅炉风机都应进行预扫风,如有时,包括后扫风。

7.1.6 锅炉安全阀检验

(1) 安全阀调试试验:对安全阀开启、关闭的压力进行试验,确认符合规范中的要求,对于双联安全阀,每个进行单独试验后,再两个一起进行试验。过热器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低于锅炉安全阀的开启压力。

(2) 安全阀流通面积检验:在锅炉主蒸汽阀关闭和炉内充分燃烧的情况下,对锅炉的压力升高值进行试验,确认符合规范中的要求。

(3) 手动开启装置检验:对安装在炉舱内或机舱底层安全处所的手动开启装置进行试验,确认操作装置有效、手动开启柄灵活。

7.1.7 热油系统(包括锅炉)的安装检验及试验应符合规范中的有关要求。 7.2 空气瓶、主空气压缩机的安装检查和试验

7.2.1 查阅空气瓶、主空气压缩机的船用产品证书,查明证书上所载受压容器编号、工作压力、液压试验压力、容积等应与实物钢印相符,检查空气瓶、主空气压缩机各附件和文件是否完整。

7.2.2 空气瓶的安装检验

(1)底座固定检验:用塞尺、千分尺对垫片、紧配螺栓孔、紧配螺栓等进行检验,确认底座安装牢固,同时还应确认固定钢带与筒体间垫有不燃的柔性材料。

(2)泄放设施检验:对安装后的卧式空气瓶的疏水口进行检验,确认符合能放泄空气瓶内的最低处残水的要求。

(3)内外观检验:对空气瓶内部进行检验,确认清洁无杂物,并设有防

22

止锈蚀的保护层(如:亚麻籽油或清漆)。对与空气瓶直接相连的阀和压力表进行检验,确认无泄漏、无损坏。

(4)压缩空气管系的连接方式检验:对压缩空气管系采用的法兰连接和螺纹套管连接进行检验,确认符合规范的规定。

7.2.3 主空气压缩机安装检验

用塞尺、千分尺对垫片、紧配螺栓孔、紧配螺栓等进行检验,确认底座安装牢固。

7.2.4 空气瓶和主空气压缩机安装完毕后应连同管系进行充气试验。 (1) 主空气瓶包括附件应在工作压力下进行24h密性试验,压降一般不大于0.1MPa。

(2) 压缩空气管系包括主空气瓶及阀件应进行2h工作压力下的密性试验,压降一般不大于10%工作压力。

7.2.5 空气瓶的安全阀(如空气瓶上因设易熔塞而无安全阀时,则对管路上的安全阀)应进行校验。该安全阀开启后在空压机运行情况下空气瓶内压力升高值不应超过设计压力的10%,阀的开启压力可大于工作压力10%,但不应超过设计压力。

7.3 主柴油机安装检查和试验

7.3.1 查阅主机船用产品证书,并核对实物钢印。

7.3.2 主机的安装程序和工艺应经验船师审查同意,并应征求制造厂的认可或遵照制造厂的要求。安装检查中应检查主机定位、机座与基座间的垫块贴合、机座固定以及曲轴的安装情况等。

7.3.3 机座与基座间的垫块一般应以铸钢或铸铁材料制成,垫块与机座及基座间的接触情况应在机座螺栓未旋紧的情况下,用0.05mm塞尺插不进,色油检查25×25mm均布4点,接触面积大于70%。

7.3.4 柴油机机座与基座间的垫块如用灌注式的树脂材料时,则此种材料应经船舶检验机构认可。其垫块布置、垫块应力、垫块在螺栓紧固后的应力、树脂浇注工艺及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均应经船舶检验机构认可。

7.3.5 如采用其他形式的机座垫块时,应经船舶检验机构认可。 7.3.6 检查固定机座的紧配螺栓或止推块的数量及安装质量。

7.3.7 在主机机座固定螺栓全部旋紧状态下,对主机输出法兰与轴系法兰

23

2

间的曲折和位移进行测量,确认其安装符合审查同意的工艺。

7.3.8 主机输出法兰与轴系法兰用螺栓紧固后应测量曲轴臂距差。应用专用百分表进行测量,结果应符合主机制造厂的说明书要求或相关认可标准。一般最大值不超过S/10000mm(S——活塞行程)。

7.3.9 主机和为主机服务的附属设备的安装、检验结束后,应在系泊和航行试验中按审查同意的试验大纲检查主机的起动、换向、负荷运行、倒车及各种安全装置。

(1) 在试验过程中,应巡回对主机各活动部件进行检验,确认无不正常发热、振动和异常响声以及无漏气、漏水、漏油等现象;应巡回对主机各缸初步调整的热工参数进行检验,确认与说明书要求无较大差异。

(2) 在试验过程中,应巡回对服务主机的泵、管系和附属设备进行检验,确认工作情况正常,工作压力、温度等参数符合主机正常运转的要求。

(3) 在试验过程中,对主机操纵装置和信号装置等进行检验,确认操纵到位性、信号畅通和相关仪表准确。

(4) 在试验过程中,巡回对轴系进行检验,确认运转、响声、振动无异常,中间轴、螺旋桨轴(或尾管轴)等轴承无异常发热,尾管前后轴封装置无不正常泄漏。

(5) 在试验结束后,应对主机连杆大小端轴承温度、主轴承的温度、曲轴热态臂距差、轴系各轴承温度进行检验,确认符合说明书或认可标准的要求。

7.4 主汽轮机安装检查和试验

7.4.1 查阅汽轮机船用产品证书,并核对实物钢印。

7.4.2 安装检查参见上述7.3.2、7.3.3、7.3.6及7.3.7的规定。 7.4.3 汽轮机的安装应保证汽轮机机壳能够自由地适应热膨胀,并应测量叶轮与机壳的纵向间隙。确认其符合制造厂说明书要求或批准的技术文件。

7.4.4 主汽轮机安装完毕后,在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中,按船舶检验机构审查同意的试验大纲检查换向、负荷运行、倒车及各种安全装置。

7.5 轴系和螺旋桨安装检查

7.5.1 查阅轴系、舵系和螺旋桨船用产品证书,并核对实物钢印。 7.5.2 轴系、舵系找中及其检查

24

(1) 轴系、舵系找中工艺应经现场验船师审查批准。轴舵系找中的船舶状态,要求机舱前舱壁以后主甲板以下分段装焊结束,船体结构性验收结束。主机基座安装拂磨完毕,机舱双层底部、尾部相邻各舱室密性试验结束,双层底上方的大管子及主要设备就位。轴系首尾基准点十字线以及船体基线,纵倾横倾由船舶检验机构确定并验收合格。首尾基准点确认和轴系照光工作应尽量避免阳光直照或温差对船体变形影响以及施工所引起船体振动。轴系、舵系对中可采用拉线法或照光法进行。

(2) 轴系找中检查:检查前后尾管镗孔余量是否满足加工要求,若不满足加工余量要求,允许实际轴中心线左右略微平移(平移量以不超过船体基线偏差允许值为限,即偏离船台中心线±5mm)。检查主机中心线与基座相对高度,底脚螺栓孔左右对称距离。检查中间轴承中心线与其基座相对高度。检查轴系实际长度,确定中间轴的实际长度。

(3) 舵系找中检查:检查舵钮镗孔加工余量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加工余量要求时,允许实际舵中心线左右略微平移。检查实际轴系中心线和实际舵系中心线的相交性,其允许偏差小于3mm,两中心线的角度与理论角度的偏差应小于1mm/m。

检查过程中使用的详细指标可参阅船用标准CB/T3625-94《舵、轴系找中镗孔质量要求》。

7.5.3 轴系的安装

(1) 轴系安装应按船舶检验机构审查同意的工艺进行。 (2) 尾管、舵钮镗孔检查:

① 加工尾管的镗排应牢固固定,刀杆应有足够的刚度,加工表面

不应有较大的裂纹、夹渣、疏松、气孔等缺陷,小的缺陷可以挖成凹坑倒角磨圆,对于焊补缺陷应进行局部热处理; ② 尾部尾管镗孔加工精度,光洁度大于3.2,不圆度、不圆柱度

均不大于0.04mm;

③ 加工后的尾人字架应与尾管同心,偏差小于0.15mm; ④ 上下舵钮、镗孔后中心线偏差不大于0.3mm。

(3) 尾管、尾管轴承(衬套)安装检查:

① 检查尾管压入尾柱轴壳处的过盈量。在装配时应对压入量和压

25

入力进行检查,压入力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压入力和压入量的变化应符合船舶检验机构批准的技术文件。

② 尾管轴承(衬套)外圆可根据尾管的镗孔尺寸进行精加工,其拂

配过盈量一般控制在0.02~0.06mm,不圆度、不圆柱度均不大于0.03mm。

③ 尾管轴承间隙测量,尾管轴承内部经清洁后,测量压配后前后

尾管轴承(衬套)内径,其内径和螺旋桨轴(或尾管轴)轴径之差应满足表7.5.3(3)③尾管轴承装配间隙。螺旋桨轴(或尾管轴)塞入到位后用测厚片测量前后端尾管轴承间隙,测量位置一般以距尾管轴承端部100mm处为准,上部应等于许可的总间隙,下部应等于零,左右二侧间隙应接近于总间隙的一半。尾部间隙记录数据以内外径测量的结果为准。

④ 尾柱前后尾管中间若采用卷钢板焊接,安装前尾管应进行

0.2MPa的水压试验。

(4) 检查轴系法兰紧配螺栓的安装质量,螺栓孔与螺栓的加工精度应符合公差标准。螺栓液压的压入程序应经验船师同意。

(5) 中间轴承座和推力轴承座应可靠地安装在基座上,轴承座与基座间的垫块接触面应用色油及测隙片检查。若有紧配螺栓,在其安装前应对紧配螺栓和螺栓孔表面进行检查,并确认它们的配合间隙符合认可标准。

26

尾管轴承装配间隙,mm 表7.5.3(3)③ 轴颈直径 <100 100~150 150~200 200~250 250~300 300~350 350~400 400~450 450~500 500~550 >550 铁梨木 0.90 0.9~1.1 1.0~1.2 1.1~1.3 1.2~1.4 1.3~1.5 1.4~1.6 1.5~1.7 1.6~1.8 1.7~1.9 1.8~2.0 层压板 0.35~0.40 0.40~0.50 0.50~0.60 金属板条橡胶 0.60~0.70 0.65~0.75 0.70~0.80 0.75~0.85 0.80~0.90 0.90~1.05 1.00~1.15 1.10~1.25 1.20~1.35 1.30~1.50 1.45~1.70 白合金 0.40~0.50 0.45~0.55 0.50~0.60 0.55~0.65 0.60~0.70 0.65~0.75 0.70~0.80 0.75~0.85 0.80~0.90 0.85~0.95 0.90~1.00 整铸橡胶 0.35~0.45 0.40~0.50 0.45~0.55 (6) 液压联轴节的安装工艺应经验船师审查同意,轴向压入量或过盈量应符合船舶检验机构审查批准的图纸要求及产品制造厂的要求。

(7) 齿轮箱底座的安装、齿轮装置的校中、齿轮的啮合等应按验船师审查同意的工艺进行。

检查过程中使用的详细指标可参阅船用标准CB/T3420-92《船舶轴系修理装配技术要求》和CB/T3418-92《船舶轴系轴承、尾轴管及管路修理技术要求》。

7.5.4 螺旋桨安装检验

(1) 螺旋桨安装工艺应提交验船师审批。

(2) 螺旋桨安装前的检查:螺旋桨安装前检查螺旋桨轴锥部与螺旋桨桨毂的接触情况,其接触面积不小于总面积的70%,且一般要求在25×25mm2有4个均匀分布的接触点,注意螺旋桨轴锥部大端和小端圆周处的接触情况,大端接触点应多些。在套合前应使螺旋桨与轴的温度相等,配合表面清洁、无油脂。

(3) 无键螺旋桨安装:对于无键螺旋桨安装,螺旋桨套合到轴上的推入量及推力应符合船舶检验机构审查批准的图纸要求,或满足规范的要求。

(4) 有键螺旋桨安装:键顶和桨毂键槽底应留有0.25~0.35mm间隙,应用色油及测隙片检查键与键槽的接触情况。螺旋桨后部的螺母应紧贴在桨毂后端并拧紧,并做好止动保险。

27

(5) 检查导流帽的安装正确性。

(6) 可调桨安装(若设有时):可调桨安装应在桨制造厂的技术文件指导下进行,该技术文件应经现场验船师确认。安装前液压管路密性试验投油冲洗完毕。可调桨安装后,桨毂应进行0.2MPa或制造厂要求的压力的油密试验,查明轴与桨毂,桨叶与桨毂间的油封无渗漏,合格后应对可变螺距的螺旋桨动作试验,检查液压操纵系统的密性,正倒车的灵活性,实际螺距角和螺距角指示器的读数偏差值不应超过±1°。检测最大螺距角限制器工作的有效性。

(7) 尾管轴封密性试验:可根据制造厂的说明书要求进行,如采用重力油柜润滑时,可泵油至有回油时算起连续3min内,不应有任何泄漏。另外对于船台安装时的尾管轴封密性试验,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转动尾轴。

7.5.5 轴系安装校中

(1) 轴系安装校中一般分直线校中法(平轴法)、轴承允许负荷法和合理校中法三种。工厂应提供轴系安装校中工艺,经验船师审查。若采用合理校中,其计算书应经船舶检验机构批准。

(2) 轴系安装校中条件:轴系校中应在船舶下水以后进行,主机底脚螺栓全部紧固,上层建筑设备就位,校中时应避免船体变形和振动影响。

(3) 直线校中法(平轴法):校中时尽可能将螺旋桨轴(或尾管轴)、中间轴及主机(减速齿轮箱)排成一直线,每对法兰偏中值一般规定偏移δ≤0.10mm,曲折Φ≤0.15mm/m,并适当考虑法兰因轴端下垂量及偏转角度。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直观,适用于小型船舶轴系校中。

(4) 轴承允许负荷法:按中间轴轴承允许负荷的原理,通过调整轴承的位移,使可实测的中间轴轴承负荷处在其允许范围内,用测力计测量中间轴轴承的负荷,一般为中间轴轴承平均负荷(轴重量/中间轴轴承数)的0.5—1.5倍。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船舶轴系校中。

(5) 合理校中法:合理负荷校中法主要考虑了主机热态时垫升影响,各轴承的负荷在主机热态时处于最佳合理分布状况。目前大型船舶轴系安装普遍采用合理负荷校中法,小型船舶也可采用。轴系安装布置时,中间轴下面,中间轴承前后按设计要求设置两只临时支承,调节临时支承的上下左右位置,使主机曲轴与中间轴、中间轴与螺旋桨轴(或尾管轴)之间的偏移(SAG)和曲折(GAP)值控制在设计计算的允许误差范围内。

28

校中的详细情况可参阅中国船级社的相关规范或指南。 7.6 辅机的安装检查和试验

7.6.1 查阅辅机船用产品证书,并核对实物钢印。

7.6.2 辅机的安装检验一般由船厂质检部门负责进行,验船师仅作外部检查。必要时可对某些辅机的安装质量进行抽查。

7.6.3 柴油发电机组安装后应对曲轴臂距差进行检查。

7.6.4 柴油发电机组安装完毕后应按船舶检验机构审查同意的试验大纲进行启动、负荷运行、调速器及安全装置效能以及自动启动(如设有时)等试验。

7.7 管系检查和试验

7.7.1 本节所述管系包括船舶管系和动力管系。

7.7.2 管系的材质、制造和安装应按船舶检验机构审查批准的图纸进行。 7.7.3 管系和法兰的焊接规格应经验船师审查同意。

7.7.4 查阅7.7.5中所述管系及附件,以及海底阀和舷旁阀和船用产品证书,并核对实物钢印或质量说明书。

7.7.5 所有I级和II级管系用管以及设计压力大于0.35MPa的、蒸汽管(包括油舱蒸汽加热管)、给水管、压缩空气管和燃油管连同附件一起,在制造完工后包扎绝热材料或涂上涂层之前,均应在车间进行液压试验,试验合格后打上钢印。验船师还应参加管系装船后的液压试验和密性试验。

管系试验压力如下: (1) 装船前的液压试验

所有应在车间进行液压试验的管系用管连同其附件的试验压力为: Ps = 1.5P

当设计温度大于300℃时,试验压力如下式,但不必超过2P: Ps = 1.5式中: P——设计压力,MPa;

[σ]100——温度为100℃时的材料许用应力,N/mm2; [σ]t——设计温度下的材料许用应力,N/mm2。 对于内径小于15mm管子液压试验经验船师同意可以免除。 (2) 装船后的试验

29

???100P

???t燃油管系、油舱加热管系、通过双层底舱或深舱的舱底水管路以及液压管系,装船后应按照表7.7.5的要求进行液压试验,其他管系装船后应在工作情况下进行密性试验,检查泄漏情况,即检查管系法兰平面及阀件、附件等的密性,其试验压力和介质可参考表7.7.5的规定。

管系装船后的试验 表7.7.5

管系 燃油管吸入、排出 润滑油管 淡水、海水管 低压 压缩空气 高压 锅炉给水、泄放 吸入 舱底水管 排出 压载管 液压管 蒸汽管 油舱加热管 货油管、洗舱管 水灭火管 泡沫灭火管 CO2管瓶头阀至分配阀 CO2管分配阀至喷头 惰性气体管 测量管、空气管、泄放管 注:P——管系设计压力

吸入 排出 试验压力 1.5P但≦0.4MPa 1.25P 1.25P 1.25P P 1.25P ≦0.5MPa 1.25P ≦0.5MPa 1.25P 1.25P但不必>P+7MPa 1.25P 1.5P但≦0.4MPa 1.25P 1.25P 1.25P ≦0.69MPa ≦0.69MPa 1.25P ≥0.02MPa 试验介质 水 气、油 水 水、气 气 水 水 水 水 水 油 水 水 水 水 水 气 气 气 气、水 备注 生活用途者仅效用试验 减压阀后各段分别进行 通过双层底舱或深舱的管路不小于该舱的试验压力 减压阀后各段分别进行 在车间进行1.5P液压试验 在车间进行1.5P液压试验 在车间应进行不小于11.8MPa液压试验 在车间应进行不小于1.0MPa液压试验 在车间进行1.5P液压试验 可与分段密性同试 7.7.6 检查管系安装的牢固性及防止震动和挠曲的措施。管系及阀件应设置铭牌或标志。

7.7.7 管路与管路及管路与其他构件间应尽可能保持20~30mm以上的间隙,管路应适当固定以防震动产生噪声和导致破坏。管子支架不允许直接焊于船壳外板上。

30

7.7.8 当管子穿过水密或防火舱壁或舱壁甲板时,应检查水密或防火结构的完整性。

7.7.9 饮水、热水、清水管路不应穿过油舱,油管也不应通过淡水舱,不可避免时,应在油密隧道或套管内通过。其他管子通过燃油舱时,管壁应加厚,且不应有可拆接头。

7.7.10 所有管系均应进行效用检查。

7.7.11 确认管系的色标符合国家标准GB3033.1-2005《管路系统内含物的识别颜色》的有关规定。

7.7.12 油船管系检验

(1) 油船管系的检验要求见规范的规定。检验主要针对系统布置及其完整性进行。

(2) 货油管系

① 泵轴穿过舱壁时,填料函应位于舱壁上的泵舱侧,能防止过热

且能在泵舱外侧润滑,如为波纹管式则应做0.34MPa的密性试验。应有温度监控装置使得填料或轴承温度过高时报警。 ② 货油管路法兰联结处应加防静电连接片。货油注入管管口应尽

量靠近舱底以防油液冲击产生静电。

③ 有首尾装卸货油装置时,注意检查首尾管路末端的盲板法兰及

在与总管连接处的盲通两用法兰或可拆短管。 ④ 检查货油管路的排空措施。

⑤ 检查泵舱或油舱内遥控阀的安装布置。 ⑥ 效用试验时检查货油泵在泵舱内外的控制开关。 ⑦ 检查货泵舱舱底水是否与机舱舱底水完全隔离。

⑧ 检查双层壳体的通风接头、惰性气体接头,以及使用可携式氧

气和可燃气体浓度测量仪的连接装置。

7.8 安全装置的检验

7.8.1 检查下列安全装置的布置及效用情况,并确认这些装置处于良好状态:

(1) 泵及管系上的溢流阀或安全阀;

(2) 燃油柜供油阀的速闭远程操纵装置及燃油泵的应急切断装置,主机

31

集油柜高位报警装置以及锅炉燃油管系上的速闭阀;

(3) 高压燃油管的金属软管围护,燃油沉淀、日用柜以及燃油泵、滤器、燃烧器等设施下部的集油盘;

(4) 机舱及轴隧内双层底燃油舱和滑油舱测量短管的自闭旋塞; (5) 机炉舱通风机的应急切断装置; (6) 机炉舱、泵舱通风筒上的防火风闸; (7) 机舱天窗的外部应急关闭装置; (8) 机舱烟囱环形开口的应急关闭装置; (9) 机舱轴隧水密门的应急关闭装置; (10) 机舱棚上的自闭门;

(11) 燃油舱及货油舱加热蒸汽的凝水观察装置;

(12) 货油舱透气管及其隔离空舱空气管和燃油舱空气管的防火金属网; (13) 油船货油舱透气管上的呼吸阀; (14) 油、水舱空气管端的关闭装置; (15) 潜水舱底泵的甲板控制装置; (16) 管隧出口处的水密关闭装置;

(17) 机器处所应急脱逃通道(包括自闭门); (18) 机器处所应急排水设施;

(19) 油船货油泵的应急切断装置;

(20) 油船柴油机、锅炉排气管的火星消除设施。

7.8.2 遮蔽航区之外的客船和500总吨及以上远海航区货船,检查船舶机械设备的布置,以确认符合有关“瘫船”起动的规定。

7.9 系泊和航行试验

7.9.1 轮机装置安装完毕并经检查合格后按船舶检验机构审查同意的试验大纲进行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作必要的拆验。

32

第8章 电气设备检验

8.1 一般规定

8.1.1 核实船厂已落实了审图意见。并对船厂依据船舶类型和具体场合选定的施工工艺、方法和标准等予以确认。

8.1.2 检查电缆和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位置和布置和业经批准的图纸一致。若发生改变,图纸应作相应的修改并经批准。

8.1.3 查阅装船的电缆和电气设备的船用产品证书,核对证书与实物标志相符。

8.1.4 电气设备在船上安装完毕后,应按船舶检验机构批准的试验大纲进行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

8.2 电气设备的安装检验

8.2.1 电气设备的安装检验一般和设备的试验一起进行。 8.2.2 查明电气设备的防护型式与其安装处所相适应。

8.2.3 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牢固,确认有足够的维修位置和良好的照明和通风。

8.2.4 确认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不会遭受到机械损坏的危险,确认设有防止机械损坏的保护设施(必要时)。

8.2.5 查明下列处所内安装的电气设备的防爆类别,温度组别等满足要求:

(1) 氨制冷装置室; (2) 蓄电池室; (3) 油漆间; (4) 乙炔瓶贮存间; (5) 危险类物品舱;

(6) 闪点为60℃及60℃以下的油管隧道。

8.2.6 检查配电板的安装,确认其后面和上方无水、油及蒸汽管、油柜以及其他液体容器。

33

8.2.7 检查主配电板的前部和后部的通道,前部通道的宽度不小于0.8m,后部通道不小于0.6m(若具有加强板或肋骨,通道宽度可不小于0.5m)。若配电板结构型式可在前面和侧面进行维修,则可不设后通道。

8.2.8 确认主配电板前后通道上铺设了防油、防滑绝缘垫和格栅板。 8.2.9 确认电缆进入主配电板处已设有防止漏水沿着电缆进入配电板内部的措施,例如在电缆进口处填上水密填料。

8.2.10 确认应急配电板的安装位置已符合审批图纸的要求。

8.2.11 检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安装情况,转轴和转动皮带的防护装置以及电动机的机旁起动和停止装置。

8.2.12 查明蓄电池室、箱、柜的通风情况符合规范的规定,确认内部已有防止电解液腐蚀的防护措施,蓄电池已用耐电解液腐蚀的绝缘材料加以隔开和固定。

8.2.13 确认原动机的起动电池尽可能接近该原动机安装,必要时起动电池可安放在专用的箱或柜中,并设置向室外排气的透气管。

8.2.14 确认应急电源(包括临时应急电源)使用的蓄电池安装位置符合审批图纸的要求。

8.2.15 检查照明灯具的安装和布置,确认应急照明的安装位置符合审批图纸的要求,其灯具已设有明显的标志。

8.2.16 检查客滚船的附加应急照明的安装位置和型式。 8.2.17 检查客船低位照明的安装位置(如采用电气者)。 8.2.18 检查客船客舱辅助照明的安装位置。 8.2.19 查明避雷针的尺寸及安装情况。

8.2.20 检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的可靠性,确认接地方法和连接件符合规范的规定。

8.2.21 电气设备安装完工后,确认设备是否完整无缺,不影响舱壁或甲板的原有防火特性。

8.3 电缆敷设

8.3.1 检查电缆的敷设情况,确认其易于接近。

8.3.2 检查电缆敷设线路,确认其不会受潮气凝结或油水的侵蚀。 8.3.3 查明电缆敷设线路不会受高热影响。确认电缆已与热源(锅炉、热

34

管、电阻器等)保持一定的距离。

8.3.4 查明电缆未贴近油舱(柜)壁及贮油的双层底顶板敷设。

8.3.5 查明电缆敷设未跨越船体伸缩接头。若不可避免时,查明电缆已弯成一个环线,此环线的长度正比于船体伸缩长度,环线的最小内径为电缆外径的12倍。

8.3.6 查明电缆敷设线路的散热情况良好,确认导电线芯允许最高工作温度不同的电缆未敷设在一起。

8.3.7 查明敷设电缆时所用的支承件和紧固件是适当和牢固的,相邻两紧固件之间的距离符合规范的规定。

8.3.8 查明敷设电缆时的弯曲半径符合规范的规定。

8.3.9 确认电缆贯穿隔舱壁或甲板时,保护电缆所用的围框和孔口衬垫不会损伤电缆和外层护套。

8.3.10 检查电缆贯穿水密隔舱壁或甲板时所用的水密填料函或箱,经冲水试验,确认隔舱壁或甲板的水密完整性未被损坏。

8.3.11 检查电缆的耐火性能是否满足要求,是否采用了相应的限制火焰沿成束电缆漫延的措施。检查电缆贯穿防火隔堵时所用密封装置的防火完整性,确认密封装置业经认可并与舱壁耐火性等同。

8.3.12 查明电缆在管道或电缆槽内的敷设符合规范的规定。 8.3.13 查明冷藏舱内电缆的敷设符合规范的规定。 8.3.14 查明单芯电缆的敷设符合规范的规定。

8.3.15 检查电缆金属护套接地和机械防护套接地的可靠性。 8.3.16 确认下列电缆安装情况:

(1) 具有不同允许工作温度的电缆没有成束敷设在一起,如敷设在一起,则所有电缆的允许工作温度以该束电缆中允许工作温度最低的一根电缆为准。

(2) 要求两路供电的设备(如操舵装置的供电及控制用两路供电),其两路电缆应尽可能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远离敷设。

(3) 具有双套设备的重要设备或互为备用完成同一重要功能的双套系统,其各自的供电及其控制用电缆应尽可能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远离敷设。

(4) 如果船舶分成防火区,其主用和应急馈电线通过任一防火区时,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尽可能远离敷设。

35

(5) 电力推进系统的主电路电源电缆,应与励磁电缆和其它用途的低压电缆分开敷设。

(6) 不同护套或外护层的电缆,若敷设时可能损坏其它电缆的护套或外护层时,则不应成束敷设在一起。

8.3.17 根据审批图纸,确认耐火电缆的安装情况。 8.3.18 检查本安设备的电缆单独敷设情况,并有明显标志。

8.3.19 确认高压电缆与低压电缆分开敷设,并具有合适的标志,以便识别(如适用时)。

8.4. 绝缘电阻

8.4.1 电气设备在船上安装完工经系泊试验或航行试验后,应测量其热态绝缘电阻。

8.4.2 测量绝缘电阻,应按表8.4.2所列,不同额定工作电压采用不同额定直流电压的高阻计。

高阻计的电压等级 表8.4.2 电气设备额定工作电压 500V以内 501V——1000V 大于1000V 高阻计额定电压 500V 1000V 2500V 8.4.3 对电能网络,测量其各极(相)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测量时可取下熔断器,将电网分成几个段进行,并可将受电设备断开。

8.4.4 测量电机和变压器各绕阻对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汽轮发电机转子绝缘电阻的测定应于额定转速下进行。

8.4.5 除另有说明外,船上电气设备的最低热态绝缘电阻值(MΩ)应符合表8.4.5的规定。

最低热态绝缘电阻(MΩ) 表8.4.5

设 备 项 目 功率等于或大于100kW(kVA)的电机 推进电机及功率大于100kW(kVA)电机单个分励或他励励磁绕组

36

工作电压≤100V -- 工作电压>100V 1.0 3U/(1000+P)或1.0 电力推进的励磁机 各种配电板 照明配电板最后分支线(不包括电风扇和小型电暖器) 变压器 电力拖动控制设备 船 内 通 信 电话、车钟、转速表、舵角指示器、声光信号系统及报警装置 火警报警、警铃系统 电热器具 航行灯线路 -- -- 0.3 -- 0.3 0.5 0.3 -- -- 1.0 1.0 1.5 1.0 1.0 1.0 1.0 0.5 1.0 注:本表中的U为额定工作电压(V);P为额定容量(kW)或(KVA)

8.5 试验

8.5.1 发电机组的试验: (1) 负荷试验;

(2) 稳态电压特性试验; (3) 动态电压特性试验; (4) 负荷转移试验; (5) 并联运行试验;

(6) 自动并车试验(适用时); (7) 自动起动试验(适用时); 8.5.2 配电板的试验:

(1) 主开关各保护装置效用试验; (2) 自动卸载装置效用试验;

(3) 主配电板主开关、应急配电板主开关、岸电开关之间联锁装置效用试验;

(4) 开关在带负载情况下的效用试验; (5) 对地绝缘检测装置的效用试验;

(6) 检查三相三线及四线系统各相(或线)间负载的不平衡度;

37

(7) 对主汇流排的分段装置进行效用试验。当断开适当的分段装置后,验证任一台发电机运行时均能保证双套设备中的其中一套能够获得电源;

(8) 对确保供电连续性的措施进行效用试验;

(9) 若设有时,对设在驾驶室或机舱集控室的发电机的遥控起动装置进行效用试验;

(10) 如果船舶正常航行时为单机运行,模拟运行中的发电机故障停机,备用发电机自动启动,并验证能否在30s内自动供电;

(11) 如果船舶正常航行时需要两台发电机并联运行,模拟运行中的一台发电机故障停机。验证自动卸载装置能按规定进行卸载,并能保证船舶正常航行所必需的设备供电,同时发出报警。

8.5.3 轴带发电机和汽轮发电机的试验:

(1) 安全装置试验(包括发电机的离合装置、超速保护、过流保护、频率和电压漂移报警,以及变流装置的安全保护和报警等);

(2) 主机转速试验,试验发电机能够输出额定功率的主机转速范围,要求在75%~100%的主机额定转速范围内;

(3) 若设有和独立发电机组并联运行的装置,则进行并联运行试验; (4) 若设有变流装置时,进行效用试验,并检查其输出的电源的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和线电压波形的畸变率。

8.5.4 应急电源和应急配电板的试验:

(1) 应急发电机的负荷运行试验(不要求过载试验)、稳态电压特性试验和动态电压特性试验;

(2) 应急发电机过流保护试验和欠压保护试验; (3) 第二种起动能源的起动试验;

(4) 核准蓄电池组容量符合业经批准的“电池容量计算书”的要求; (5) 模拟主汇流排失电,蓄电池组自动接通供电的效用试验; (6) 检查应急汇流排对地绝缘检测装置,绝缘电阻指示正确; (7) 检查应急电源供电时,在主配电板上的灯光指示; (8) 确定应急电源的供电范围;

38

(9) 对应急蓄电池组和充放电板进行充放电效用试验。检查充放电板充电功能的可靠性及逆流保护装置或欠压保护装置的动作可靠性。

8.5.5 操舵装置的试验: (1) 检查舵角指示器的精度;

(2) 检查舵角限位开关、失电报警装置、过载报警、断相报警、单相运行报警、液压油柜低位报警、自动舵偏航报警装置等动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 根据试验大纲分别在驾驶台和舵机室内进行操舵试验,同时测定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工作电流、转速及操舵时间;

(4) 检查电源故障后恢复供电时,舵机的自动起动功能;

(5) 检查各操舵台之间的转换、联锁。并进行两路电源转换试验。 8.5.6 照明系统的试验:

(1) 检查各居住处所、服务处所及其走廊、机器处所、控制站以及客舱等的主照明系统,应能提供足够的照明;

(2) 对应急照明系统进行自动供电效用试验,检查国内海船法规要求设有应急照明的处所是否已经提供了适当亮度的应急照明。若设有临时应急照明系统时,也应进行效用试验;

(3) 检查安装于客滚船旅客公共处所、走廊、娱乐场所和通常有人的每一工作处所的附加应急照明;

(4) 对每附加应急照明设备的故障报警指示进行效用试验; (5)检验客船低位照明的布置,并进行效用试验(如采用电气者); (6) 切断应急电源,对附加应急照明的内藏蓄电池进行放电效用试验; (7) 通过接通和断开照明电路来确认各照明灯点的分路情况。 (8) 检查客船客舱辅助照明的布置,并进行效用试验。 8.5.7 船内通信和报警系统的试验:

(1) 在驾驶台和机舱主机的各控制位置(集控室和主机就地控制台)之间进行传令钟效用试验,并试验传令钟失电报警的可靠性;

(2) 对驾驶台至机舱、驾驶台至舵机舱的声力电话进行效用试验,并检查在正常航行时的机器噪声中,机舱和舵机舱内的隔音罩或其它隔音布置可以保

39

证声力电话的正常通话;

(3) 如果驾驶台至消防控制站、船首、船尾、救生艇筏集合和登乘地点之间设有固定式电话,应进行效用试验。如果这些地点之间的通信采用可携式双向无线电话设备,应核实设备的数量并进行通话试验;

(4) 对广播系统进行效用试验;

(5) 在航行状态下,在机舱启动轮机员报警系统,分别在每一位轮机员的居住舱室内和公共处所内检查,确认能够清晰地听到该报警声;

(6) 对火警系统进行效用试验,并在两分钟内不应答,确认能自动延伸至通用报警系统;

(7) 通过遥控切断检查配电板上机舱风机和油泵的馈电开关能够可靠地分离;

(8) 对二氧化碳释放前报警进行效用试验,并检查在机舱的声光指示是否能与其它报警明显区分开来,并且在机舱的每一角落均能听到和观察到;

(9) 分别在各冷藏库起动报警,检查在厨房和驾驶台的声响报警; (10) 启动升降机内报警按钮,检查在驾驶台的声响报警;

(11) 检查位于驾驶台的水密门和其它水密关闭装置的开启/关闭状态指示面板,效用试验水密装置监视设备。结合水密门的开关试验,检查关闭水密门时的警告信号;

(12)客船遥控防火门状态指示效用试验(如适用者)。 8.5.8 高压电缆及附件安装后进行耐压试验(如适用时)。 8.6 油船和装运危险品船舶附加检验要求

8.6.1 查明与油有可能相接触的所有电缆具有下列中的一种护套: (1) 铜护套(仅用于矿物质绝缘电缆);

(2) 铅护套再加上机械防护,例如金属铠装或非金属不透性护套; (3) 非金属不透性护套加上作为机械防护和接地检测用的金属铠装。 8.6.2 检查所用穿过危险区域或连接到该区域里的设备的动力和照明电缆的金属防护套的接地可靠性。

8.6.3 查明本质安全电路的电缆已与非本质安全电路的电缆隔开敷设。

40

8.6.4 查明电缆敷设已与甲板、油舱以及各种管子离开足够的距离。电缆穿过舱壁时与蒸汽管道法兰的距离符合规范的规定。

8.6.5 检查电缆或电缆管穿越分隔危险与非危险区域或处所的气密舱壁或甲板处的气密完整性。

8.6.6 查明在任何危险区域或处所内所安装的电气设备为符合要求的合格防爆电气设备。

8.6.7 检查货油泵舱的设备,其驱动电动机和被驱动设备之间的轴上的挠性联轴器或保持对中的其他设施,以及轴穿过气密舱壁或甲板时所用的填料箱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8.6.8 当采用非危险区的照明通过舱壁或甲板上的玻璃透镜或舷窗采光来使危险区域获得照明时,应检查玻璃透镜或舷窗的结构坚固性,确认舱壁和甲板保持油密和气密。

8.6.9 查明熔断器、接地检测、隔离设施、本质安全型设备的分隔、插座、开关等设备,其安装和布置符合规范的规定。

8.7 装运油箱中有自用燃油车辆的滚装船舶附加检验要求 8.7.1 确认该处所安装的防爆电气设备符合规范要求。

8.7.2 滚装客船的特种处所和滚装货船的装货处所应属于危险处所,与这些处所无关的电缆,尤其是和船舶推进、船舶控制、消防和救生有关的设备的电缆,不应经过这些处所。穿越这些处所的甲板或舱壁的电缆贯穿口必须保持原有甲板或舱壁的完整性。

8.7.3 安装在滚装客船的特种处所和滚装货船的装货处所的电气设备,一般应在其外部进行控制并能分断每相电源。电缆和电气设备一般应安装在不容易被装载车辆或货物损伤的部位,否则必须外加可靠机械保护。

8.7.4 如果火警按钮、烟雾或可燃气体探测电路等为本安型设备,其安全栅应安装在滚装客船的特种处所和滚装货船的装货处所以外的非危险处所里。

8.7.5 检查滚装客船的特种处所和滚装货船的装货处所里的电气设备的标志和产品证书,确认其外壳防护等级和表面温度,或防爆类、级别和温度组别符合规范的要求。这些处所安装的电气设备一般为主照明、应急照明、附加应急

41

照明、火警按钮、烟雾或可燃气体探测电路、各种声光报警器、水密门关/闭指示感应器,电视监视器等。

8.8 载运危险货物船舶附加检验要求

8.8.1 对电缆和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和表面温度,以及防爆类、级别和温度组别进行确认。

8.8.2 安装在装货处所的电缆和设备一般不应存在和货物直接接触的危险。电缆可采用铠装型或敷设在金属管道中。穿越装货处所的甲板或舱壁的电缆贯穿口必须保持原有甲板或舱壁的完整性。

8.8.3 验船师应根据拟装载的货物的特性,检查装货处所里安装的电气设备的标志和产品证书,核实电气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和表面温度,以及防爆类、级别和温度组别已符合规范的要求。典型的货物及其对电气设备的要求如表 8.8.3。

8.8.4 对装货处所内安装的电气设备进行试验,一般包括通风机、可燃气体探测器、污水井高位报警感应器。

外壳防护等级、表面温度、以及防爆类、级别和温度组别 表8.8.3 装载货物 未能获得货物特性的详细资料,或船舶拟装载各类危险货物 集装箱装载除1类、氢和氢混合物以外的各类危险货物(IMDG包装) 散装煤(MHB) IP55 200℃ IIA T3 IP55 135℃ IIB T4 IP65 85℃ IIC T6 电 气 设 备 外壳防护等级 最高表面温度 防爆类、级别 温度组别 8.9 电力推进装置试验:

8.9.1 系泊试验中检查发电机、推进电动机、励磁装置、通风冷却装置、润滑装置、主回路及控制回路的运行情况。

8.9.2 查明各操纵控制器具的操作轻便灵活,动作正常;检查各种联锁保护机构的动作可靠性以及各种检测指示装置的准确性。

8.9.3 整定各保护装置,检查各报警装置和信号装置的动作可靠性和正确性。

42

8.9.4 在航行试验中作全速航行试验,检查电机温升、润滑油及冷却水情况。然后再进行过载试验、全速倒车试验和各种接线方式的运转试验及操纵试验。

8.10 电气设备的航行试验

8.10.1 检查和监测电气设备的工作状况,并确认: (1) 设备能够正常工作,监测仪表指示正常; (2) 设备是没有不正常的振动; (3) 设备是没有发出不正常的噪声; (4) 设备的表面温度正常; (5) 测量电力设备的负荷工作电流; (6) 最后测量各电路的热态绝缘电阻。 8.10.2 重要泵组的电动机的控制检查。 8.10.3 发电机在正常航行工况下的检查。

8.10.4 各发电机组交替工作,检查各相负荷的不平衡度,启动最大功率的电动机时不导致失电。轴带发电机输出额定功率的主机转速范围和下降至不能输出额定功率时自动启动备用机组。抛锚试验,测量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各档工作电流、破土电流、电压和转速。

8.10.5 操舵试验,驾驶台和舵机室之间的通信试验,核对舵角,舵机装置动力电源和控制的转换,操舵时间测量等。

8.10.6 在正常航行工况下,尽实际可能检查各种报警、通讯等的音响效果。

43

第9章 机舱自动化检验

9.1 安装检查

9.1.1 查阅船用产品证书,并核对实物钢印或标志。

9.1.2 检查电气设备安装位置的正确性,并确认在正常情况下易于检查、调整和调换;如装有电阻、电子管、变压器等元件,则应设在通风良好的处所;信号电缆的安装位置应不使其被干扰,并应与动力电缆和动力电器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电器接线上应具有相应于图纸的耐久标志或符号。

9.1.3 检查液压和气动控制系统管路的布置及固定。注意信号空气管的长度应尽可能缩短,使信号的传递滞后减少到最低程度。管系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液压试验。

9.1.4 确认控制站(室)或监控站室的振动和噪声减少到最小程度,控制站(室)具有足够的照明,非控制用的管系如水、油、蒸汽管等均不应通过控制站。

9.1.5 检查火警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和数量,确认在机舱任何区域发生火警时,探火装置均能及时有效地报警。

9.1.6 检查高压燃油管的金属软管围护,燃油集油柜以及燃油泵、燃烧器下部集油盘等的安装情况。

9.2 试验

9.2.1 主推进装置遥控试验:

(1) 主控制站和驾驶室辅控制站遥控起动试验和起动联锁效用试验; (2) 程序起动试验(如有时);

(3) 安全系统效用试验(包括主机自动停车和自动降低转速或功率); (4) 各控制站的换向试验,操纵位置转换试验、应急停车试验及安全系统,越控设施的效用试验。

9.2.2 自动电站控制系统试验: (1) 主控制站遥控起动和停车试验; (2) 故障情况下的发电机自动停车试验; (3) 故障情况下的备用发电机的自动起动试验;

44

(4) 自动并车,自动卸除非重要用途负载的试验。 9.2.3 锅炉自动控制试验: (1) 自动控制系统效用试验; (2) 安全装置和报警系统试验。 (3) 遥控应急停炉试验。 9.2.4 泵自动控制系统试验:

(1) 泵故障时或低压时备用泵自动起动试验; (2) 失电故障及电源恢复后泵按顺序自动起动试验。 9.2.5 报警系统试验:

(1) 报警装置自身故障报警试验;

(2) 报警装置独立应急电源自动供电效用试验; (3) 全部报警点作实效或模拟试验。

9.2.6 主控制站、驾驶台辅控制站和机舱之间的通信装置,以及轮机员值班呼叫系统效用试验。

9.2.7 机舱防火、探火和灭火试验: (1) 自动探火报警系统自身故障报警试验;

(2) 用经认可的方法对每个火警探测器及手动报警按钮进行效用试验; (3) 探火装置的电源自动转换效用试验;

(4) 航行试验中在机器正常运行情况下选择数只火警探测器作效用试验。

9.2.8 机舱舱底水水位检测系统试验:

(1) 检查液位探测器的数量和安装位置的正确性; (2) 实效试验系统动作的正确性。

9.2.9 自动打印记录仪和故障记录仪试验(适用时) 9.2.10 机舱无人值班试验:

(1) 至少进行4h机舱无人值班试验;

(2) 当驾驶台控制船舶中速航行时,模拟一个使发电机自动停车的故障,检查备用发电机自动停车的故障,检查备用发电机自动起动并自动投入供电的功能,同时检查在供电恢复后泵按顺序自动起动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9.2.11 失电试验,使正在运行的发电机停止工作,备用主发电机组自动起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rc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