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元素问答题

更新时间:2024-04-28 08: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导言

简答

1、人类对光波、声波的研究成果有: 1)视觉暂留原理 2)似动现象 3)心理补偿机制

2、人类似动现象的根源在于:

当我们的眼睛从一个刺激转向另一个刺激时,相关肌肉动觉线索被解释为物体运动的缘故,即我们眼睛同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改变,而不是实际物体的移动,才是我们产生运动知觉的必要条件。

3、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简明解释是:

电影要“透过一连串影像的并置,借着镜头之间的对立在观众心底所引起的反应,来将故事推进。

第一章

第一节基本概念

简答

1、镜头三个方面的含义

1)物理学中的“镜头”: 指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 2)拍摄时谈到的“镜头”:指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 3)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面。 2、摄影决定形成影像的重要元素有几个方面: 1)取景框决定了构图

2)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远近决定了景别 3)摄影机的位置、角度、决定了视角

4)摄影机的光圈、物距、焦距的变化,决定了景深

5)摄影机的运动路线与轨迹,决定了影像的各种丰富运动 3、电影艺术的特征也是构成要素是: 1)电影可以改变观众和银幕表现对象的距离,从而产生不同的景别。 2)能把完整的场景分成不同的镜头。 3)能够改变拍摄角度,纵深镜头的焦点。

4)蒙太奇:按一定顺序把镜头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画面时间顺序。 4、解读影视作品的分析方法:p15 1)机位 2)画框 3)构图 4)景别 5)角度 6)焦距

7)摄影机的运动 8)照明 9)色彩

10)场面调度

5、分析影像的基本方法 1)分镜头分析

2)截图、截取片段分析 3)机位图分析 背景资料的阅读 1) 导演个人背景 2) 作品创作背景 3) 文本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画框与构图 画框的概念

画框也叫景框,原是美术创作中的一个名词 相当于镜头的取景框

也是构图的基础,有时候还构成隐喻。 画外空间的主要构成方法 1) 拍摄对象出入画

2) 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

3) 画外的人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 4) 利用镜子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 5) 画外人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

6) 对画面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引人联想画外空间 7) 摄影机的运动

8) 打破画内的一些空间隔断 9) 画外音 构图的概念

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元素的结合关系,组合关系。 构图的分析包括p20 1) 线条《巴顿将军》 2) 几何形状《公民凯恩》

3) 水平与垂直的关系《两个只能活一个》 4) 位置、重心、平衡《偷自行车的人》

5) 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对比《断背山》 6) 光影、颜色的变化《偷心》 构图的重要原则p22 1) 平衡原则 2) 变化原则 3) 动态构图原则

第三节景别与角度 机位的概念

也叫镜位,摄影机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同一位置使用不同透镜,就称为另一个机位。 多机位拍摄使用的常用机位: 1) 建立镜头 2) 主镜头 3) 切入镜头 4) 双人镜头 5) 反拍镜头 6) 过肩镜头 7) 反应镜头 景别的定义

镜头距离被拍摄物体的远近不同或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划分景别的标准

1) 远景:广阔的场面 2) 全景:人物的全身 3) 中景:膝盖以上 4) 近景:胸部以上

5) 特写:颈部以上或细部 景别的作用p27

1) 最基本的作用是叙事

2) 一些特殊的景别或特殊的景别组合,可以抒发特定的情感,表现特定的视角。 3) 不同景别的组合运用,决定了影像的风格、作品的风格、导演的风格。 拍摄角度的作用

1) 最基本的作用是叙事

2) 特定的拍摄角度,用以抒发某种情感,表达特定的视角与内涵 3) 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导演,会倾向于选择某一类型的角度 不同拍摄角度可能表达的意义P30 正侧后,平仰附

正面:介绍人物全貌,是表现面部表情的有效角度,也称“表情角度” 侧面:适合表现运动、动作、人与人的交谈,也称“运动/动作角度”

背面:表现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含蓄地引发观众想象,是一种用来制造悬念的角度 平视:典型的新闻摄影角度,表达平等,平静,客观,公正的态度 仰视:被摄物体显得高大,表达景仰,崇敬的态度

附视:被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受压迫,表达轻蔑,贬义的态度。

第四节焦距 焦距的概念

从镜头的镜片中间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焦距衍伸的概念 1) 变焦 2) 对焦 3) 失焦 4) 选焦 5) 跟焦 6) 拉焦

镜头的分类

1) 长焦镜头:视野窄,景深小,常表现远处物体。

2) 短焦镜头:也就是广角镜头,视野宽,景深大,表现较大范围的视域。

3) 标准镜头:与人的视觉效果相似,不人为拉深或缩小景深,客观,符合窗式电影美学。 变焦摄影一般方式

1) 镜头焦距推向或离开一个静态的对象 2) 用变焦镜头拍摄一个运动中的对象 3) 摄影机移动的同时变焦距 变焦快慢所传达的情绪

1) 正常的变焦速度:速度不引人注意 2) 慢速:表达舒缓的情绪变化 3) 快速:制造震惊效果 变焦摄影与推拉镜头的区别

1) 透视比例上:推拉透视会变化,变焦比例不变。 2) 景深:推拉景深空间不变,变焦景深空间会变化。 景深的大小取决于光圈、焦距、物距 光圈: 光圈开口越窄,景深越深

焦距: 短镜头的景深大,长焦景深浅。 物距: 物体越近,景深越浅。 变焦摄影的作用

1) 有助于叙事:长焦指向性明确,短焦表现复杂和丰富的内涵。

2) 有助于抒情:长焦用于主观镜头可表亲近、熟悉;短焦用于主观镜头可表生疏,冷漠。 3) 进一步加深人眼和镜头的“合一”幻觉。有助于把观众进一步拉入叙事情境。 4) 形成特殊美学效果与风格。

第五节运动摄影

影像的运动包括的三种因素 1) 物体的自然运动

2) 摄影机运动或镜头焦距的变化 3) 镜头切换或其他特技

镜头运动的种类

推、拉、摇、移、升、降、甩

摇摄的具体应用 1) 全景摇摄 2) 环形摇摄

3) 追逐等动作场面摇摄 4) 间歇摇摄 5) 甩摇 6) 反向摇摄

7) 垂直摇,也就是仰俯拍 基本机械装置

1) 固定与摇摄镜头的装置

2) 推轨与摄影台 3) 推车。(推车要求地面平,推轨不用。) 4) 升降臂台

5) 盖罗台(海面)、鼻架(直升机)等。 6) 手持摄影机 叙事母题的概念

同样风格的镜头在一部影片中反复出现,并表达一定的叙事内涵。 镜头运动在空间中所代表的视点 1) 叙事人的观点,客观人称 2) 主观视点——剧中人

3) 无人称视点——镜头的路线位于场景中,表悬念 镜头运动的作用 1) 叙事

2) 塑造三维空间 3) 抒情

4) 引领观众,让其人眼和镜头的视点“合一” 5) 形成导演个人风格

第六节灯光与色彩

灯光照明的作用

1) 曝光:增加胶片感光效果是最基本作用。 2) 造型:塑造人物与环境的视觉形象与质感 3) 构图:勾画平面,雕塑空间。 4) 强调:照亮想要引起注意的部分 5) 抒情:营造气氛,渲染情感。 6) 其它:

A, 光的性质:硬光,软光。 B. 光的主次:主光(多用硬光),补光(多用软光)。 C. 光的方位: 正(平面光)、测(立体光)、逆(轮廓光),平、顶(蝴蝶光)、底(魔鬼光) 三点布光:

主光:放在被摄主体前,与之形成一定角度。 补光:在主光阴影一侧,柔和阴影。 逆光:放在主体后,使之有立体感。 色彩的其他概念:

色彩基调:一部影片或段落以某种为主导所构成的统一、和谐的整体色彩倾向。

重点色: 出现的次数不多,但能引起注意,用以表达特定的意味,以服装色,道具色体现。 贯穿色:出现次数不多,但贯穿全片,引起特殊注意,并起到强调和呼应作用。

第七节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的概念

是导演对视听语言各元素的综合调度和安排,是一种空间的艺术。

构思和运用场面调度必须以剧本为基础,以剧本提供的人物关系为依据。 场面调度对影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主要是演员与摄影机空间内的运动问题。 层面的概念

画面前景与背景之间的空间的各个平面,可以是直接(墙、门、窗)或假定的(树丛)。 空气透视法(背景虚化)

较远的层面失焦,前景层对焦。是制造空间深度感的方法之一。 制造空间深度感的方法 1) 多层面交叠。

2) 借助直线条近大远小的透视性构图。

3) 让部分层面对焦,其他层面失焦(空气透视法) 4) 摄影机在全景长镜头中的运动与调度. 5) 借助色彩与灯光来构图。

6) 借助于烟雾与演员运动等场面调度方法。

7) 利用声音的方向感与空间感,借助于现场音效的控制。 8) 其他 演员的调度

1) 人物出场的方式、地点、与环境的关系。

2) 多个人物出场时的各自关系、相互关系的调度。 3) 人物行动空间,在该空间行动路线的调度。 人物运动的轨迹与调度方式 1) 横向调度 2) 正向或背向 3) 向上或向下 4) 斜向

5) 斜向上或斜向下 6) 环形调度 7) 无定形调度

摄影机的调度(纪实风格)

1) 先掌握固定镜头的调度。确定机位、构图、角度、景别、视点等。选择合适的焦距。 2) 运动镜头也先要解决机位与焦距的问题。然后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镜头方式。 镜头调度的两个层面 1) 对单个镜头的调度 2) 对整场戏的总体调度 三种主要的调度方法

1) 纵深调度:a 在多层次空间中,充分运用演员调度的多种形式,让演员的运动在透视关

系上有或近,或远的动态感。

b 配合富于变化的演员调度,在纵深方向调度摄影机 2) 重复调度: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重复出现。

3) 对比调度: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运用各种对比,如动静,快慢,音响的强弱,造型的明

暗,冷色暖色,前景与后景等对比。 杂耍蒙太奇

又叫吸引力蒙太奇,就是挑选一些有感染力的镜头,使它们对观众的情绪施加影响,以接受

影片中的意识形态观念。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手段的核心是创造观众的心理联想,达到感知和情绪对观众的控制。

蒙太奇美学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突破时空的限制,自由表现导演的主观内涵,镜头与镜头的重新组合,产生镜头本身不具有的新含义。

劣势:过于强调主观表现,对时间空间的大量切割破坏了时间与空间的完整性,统一性,失去了感性的真实。 景深镜头理论

强调镜头内部的场面调度,尊重感性的真实空间,保证时间与空间的完整和统一性。 场面调度与蒙太奇相对的方面 1) 剪辑方面:蒙太奇对时空任意分割,场面调度是不作过多的人为剪辑保持时空的统一性。 2) 技术方面:蒙太奇强调人工技巧,场面调度强调影像空间固有的原始力量。

3) 真实性方面:蒙太奇的主观性决定了导演的自我表现;场面调度的纪实性让观众自己去

感受和体会。

4) 观演关系方面:蒙太奇表现事物的单一含义,具引导性和强制性,导演引导观众进行观

察、选择;场面调度表现的是多重含义,偶然性和暗示性只是暗示观众进行观察和选择。

第二章声音

第一节声音概述

声音的出现给电影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1) 电影反映现实的假定性更小了,更接近生活。电影的现实更具备生活的逻辑性。

2) 表现的局限小了,可以直接反映生活中的声音世界。视觉因素得到解放,能更好地发挥

本身特点。

3) 内在的运动更加丰富了,增加了内在的感情运动——音乐,理性思维运动——语言。 4) 蒙太奇的作用改变了。电影不再依靠蒙太奇来承担声音所要表达的内容。

5) 场面调度的作用增加了。纵深空间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画面的层次和声音的层次也

就更加丰富了,所表达的意义也更复杂了。

6) 电影节奏的形成因素不仅丰富了,并且复杂细腻了。

7) 音乐摆脱了无声电影时期仅作为画面伴奏的从属地位,作为一个平等的因素参与作品之

8) “无声”成为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段。

9) 1980年阿尔特曼最早尝试了8个声道,14个话筒同时录音。

有声电影的发展

早期:只能运用对白和音乐

20世纪30年代中期:认识到了声音在电影中丰富多样的表现可能性,但也仅限于要求音响效果和对话之间的平衡,以及两者与音乐的平衡。

20世纪40年代:磁性录音技术出现,给电影带来广阔前景。摄影机运动自由性和影像造型丰富性重新获得,电影声音的和谐性和规则性慢慢建立起来。 20世界60年代:电声学,录音技术进一步发展,声音的清晰度已经达到画面清晰度的水平。视觉,听觉因素达到平衡,听觉范围内,人声,自然音乐和音乐三个方面也达到平衡。也探

索出比较成功的“同期录音+后期录音”的创作方式。

20世纪70年代:研究出多声道降噪和信号增益系统,电影声音技术革命过程完成。 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音响环境使声画关系进入了崭新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数字化发展趋势。脉冲编码调制(PCM)

声音的时空属性 时间性:有头有尾

空间性:有空间感、方位感、距离感、透视关系等。 声音在影视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1) 通过人物的对白、内心独白等声音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也实现创作者的主观表达。 2) 声音可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很多影视作品从选材到人物刻化都与声音有关。 4) 声音还可以扩展画面的表现范围

第二节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人声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是

1) 电影主要是以人的故事为叙事主体的艺术形式,叙事的形象主体是人或拟人的动物,所

以人物沟通的对话绝对是表达自我,传达信息的最基本方式;

2) 人声因为有音调,音色,力度,节奏多种因素的存在,而具有了表达情绪,塑造人物,

推进故事,营造氛围的丰富表现。 人声的功能

1) 配合影像交待说明推动叙事。 2) 表现人物的心境和情感。 3) 塑造人物特殊的性格。

对白的作用 1) 交代剧情

2) 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 3) 传达潜台词的丰富内涵 旁白

旁白的类型

1) 剧中人物的主观叙述,一般以第一人称呈现,并以叙述自身或与自身相关的人物的故事

作为主要内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

2) 以完全局外人的客观叙述,属议论,评价性的旁白。一般以第三人称呈现,以上帝般全

知的视角介绍,议论,评说剧中人物的故事。 旁白的作用 1) 叙事功能

2) 旁白对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作用 3) 体现导演个人风格 旁白叙事语态的逻辑关系

1) 全知叙事:叙事者>人物。旁白带有导演主观意图,有目的地引导观众,吸引观众的视

线。

2) 限知叙事:叙事者<人物。旁白随着人物的命运,环境,时代,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更

多的是起到推进故事发展的作用。使影片产生更复杂、多变的含义,给观众留下更多空间和悬念,同时也使世界变得愈发真实可信。 解说词的三种形式

1) 独立于影片之外,以第三者的形象出现,使人产生客观、权威的感觉。 2) 以主人公自己的讲述作为解说词,类似于电影中的内心独白。

3) 虽然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现,但是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语言有很浓的生活气息。 电视片中声画关系的创作缺陷主要表现在 1) 画面与解说词脱节

2) 解说词冗长,贯穿电视片始终 3) 解说词的语言风格与画面不协调 独白的概念

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对内心活动所进行的自我表述 独白的形式

1) 以自我为交流对象的独白,即“自言自语”

2) 有其他交流对象的大段述说,如:讲演,答辩,祈祷等。 内心独白的两种类型

1) 人物在超叙事时空中的内心声音

2) 人物兼叙事者在非叙事时空中对事件的主观评价 音响包括的种类

动作音响,自然音响,背景音响,机械音响,特殊音响 音响从艺术创作来源分两类:自然音响和人造音响

音响的作用

1) 增强了环境的真实性 2) 渲染画面的气氛 3) 表现人物的心境

4) 在悬念片、恐怖片中可以大大增强紧张感,恐怖感 5) 表达人物情绪,创造特点氛围,还可以具备叙事的功能

6) 还可以通过主观化处理,超现实处理,用来强调人性真实本质或传达独特象征意义和隐

喻含义,从而深化主题。 影视音乐受的限制有

1) 分段陈述、间断出现的不连贯形态

2) 创作上受制约,必须根据影片题材内容来进行构思创作,并为剧情服务。

3) 整体上要与影片相伴而行,作为电影的一部分必须与整部影片艺术风格相统一,并要有

助于创造丰满的银幕形象和表达人物的情感心理。 影视音乐的相对完整性

影视音乐虽然受限制,同时也要独立完整,结构上具备完整性和主旋律,要保持自身音乐纵向发展的连贯性、统一性,而且还要有很多变奏。 影视音乐的出现方式

1) 有声源音乐与无声源音乐 2) 器乐和声乐

有声源音乐:也叫画内音乐、现实性音乐、客观音乐。音乐的声源和画面是一致的。 无声源音乐:也叫画外音乐、功能性音乐、主观音乐。音乐并非来自画面中的发声体。

音乐的用途

1) 表达人物心理状态情节段落总的情绪 2) 体现某段落的叙事性和段落间的过渡技巧 现代影片中对无声源音乐的革新P101

导演对音乐的把握,给人以集音乐、视觉和叙事为一体的感觉。现代影片的视听构思中,音乐并不是助长影像的严峻气氛,更多情况下是对这种气氛的消解式的主观性干预,显示了后现代文化潮流中,电影导演对视听形式的创造性把握,也反映了声音要素越来越深入地进入电影化构思的领域。 音乐片和歌舞片

音乐不是单纯地作为外加手段为影片烘托气氛、抒情写意,而是剧作构思和剧情发展的主要部分,电影中以音乐作为核心贯穿全片。 电影音乐的功能

电影音乐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爱好和性格,也可表露和抒发内心感情,还可展示各种环境,烘托不同气氛,描绘事物特征,表达创作者的主观评价,阐释画面内容,概括基本情绪,甚至可以创造思念并推动剧情发展。

1) 音乐可以表达用语言和行动都无法表达的情感,创造出令人心动的情绪氛围。如:《犹

在镜中》,《爱情的故事》,《魂断蓝桥》,《城南旧事》,《人证》中的“草帽歌”。 2) 音乐可以表现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如《城南旧事》中的“骊歌”。 3) 可以表达时代感。《钢琴课》

4) 音乐在有机的结构创意下,可直接参与情节的推动,或作为剧情不可缺少的部分。《莫

扎特》

5) 音乐对奠基影片的主题基调和影响风格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的兄弟姐妹》 6) 声音也可制造紧张气氛,预示将要发生的事情。《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做了什么》 7) 音乐尤其可以表现作品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蓝色多瑙河》,《发条橙子》,《维罗尼

卡的双重生活》

8) 音乐还有声画组接的作用。《砂器》,《七宗罪》

影视音乐的录制的三种形式

1) 先期录音,多用于歌舞片,音乐片,戏曲片。

2) 后期录音,常规电影都用此方法,能使声音鲜明,突出,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3) 同期录音,多用于纪实风格的影片,能增强真实感。 人物语言在影像中出现,技术上应做到 1) 口型一致 2) 音量大小一致

3) 音量大小与景别一致。

4) 音量大小与人物离摄影机的距离一致

5) 音量随人物的运动而变化(包括焦距变化)

6) 人物语言的背景音效与影像中的客观环境声效一致。 录音时声音元素的把握

1) 前景声音与后景声音的对比。混录的原则之一是突出画面表现主题。 2) 声音元素的结合性运用。音乐和音响结合的基础是音色近似。

第三节声画关系

声画结合的意义(为什么说影视是一门视听造型的艺术”) 声音和画面是影视艺术语言的两大元素。这两大元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能交融相处,又存在一定矛盾。影视是一门关注“视听造型的艺术”,因为银幕空间和银幕形象是由画面和声音共同构筑,并由视觉和听觉共同感受的。

1) 就银幕空间和银幕形象的塑造而言,画面与声音是相辅相成的,画面需要声音的支持,

同时声音也离不开视觉形象,两者缺一不可。

2) 就表达情绪而言,由于画面与声音各自担任的职能及其自身的多义性,决定了不同的声

画组合会产生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情绪和涵义。 总之,声画结合是现代影视的一个基本特性。 声画同步(声画合一)

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发声动作和声音同时呈现,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如恐怖的情节就配恐怖的音乐等。 声画分立(声画分离)

画面中的形象和声音不匹配、不同步、不相吻合,声音和发声体不在同一画面内,声音通常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声音和形象具备相对的独立性,突出了声音的作用,使声音成为独立的元素,丰富了影视的表现手段。

声画分立可以有效地发挥声音的主观化作用,用连续的声音把不同画面组接起来,衔接剧情,转化时空,达到独特的叙事结构。 声画对位

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可以概括于声画分立的范畴之内。形式上不同步,内容上是对立的。但声音和画面即相互独立又彼此配合,从不同角度为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服务。是声音作为一个元素加入蒙太奇的特有表现形式。声音和画面处于逆向发展的地位,有暗示、隐喻、讥讽的艺术手段,使影片具有深刻的象征和讽刺意义。 声画对位和声音分立的区别

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声画对位是内容上的对比,声音分立主要是形式上的差别。 声画对位的审美功能

1) 巧妙地承担冲突性强的叙事任务。 2) 鲜明地描摹人物内心和营造独特气氛。 3) 直接形象地表达深刻的象征含义。

第三章剪辑

第一节剪辑诞生的历史

格里菲斯对时空调度和剪辑的几个方面 1) 闪回的运用

2) 平行剪辑技巧和最后一分钟营救 3) 加速剪辑的运用

剪辑在叙事上的本质作用

剪辑的过程并非仅仅是讲一个连续的故事那样的简单,真正意义在于不同的组接方法会给镜头带来原来没有的意义,并创造出全新的时空关系。 理性蒙太奇理论的意义

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辩证的语言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再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事的电影,理性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将是整

个概念体系的直接表现。

第二节剪辑的基本原则

剪辑的概念

是关乎时空的,赋予了时空上的自由。也是为戏剧性服务的,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多数是为戏剧性考虑。最好具备叙事和表情的双重作用。 连贯性剪辑的概念

是绝大部分影片最基本的镜头组接方法,是观众赖以理解影片的基础。必须是由一系列的段落(一场戏)组成。时间应该是连续的,空间应该是同一并且封闭的。 连贯剪辑的基本原则 1) 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 2) 保证空间上的完整性

保证动作的流畅性和连贯性的方法 1) 机械地保持动作的连续性

2) 运用观众心理补偿实现时间的省略 保持动作连续性原则p129

1) 任何一次剪辑必须应该有叙事或戏剧上的目的,当我们剪辑镜头的时候,必须应该是由

前一个镜头不再能够容纳创作者要表达的信息而做出的选择。否则,即使技术流畅,也会因为它的多余带来不流畅的感觉。

2) 在选择剪辑点时,一般选择一个连续动作中的间歇点会比较容易造成流畅的幻觉。 3) 第二条原则不像是第一条一样牢不可破,两条原则出现矛盾的时候,首先要满足第一条

原则。也就是一切以考虑叙事和戏剧性的目的为先,一切技术和操作上的原则都是为它而服务的。

心理补偿实现时间的省略的方法p132

1) 直接运用动作的省略(最为直接的方法) 2) 把镜头从主体身上暂时移开

3) 运用特殊的光学效果(淡入淡出、叠化、划) 维持空间同一性和封闭的幻觉原则 1) 轴线原则

2) 全景表明空间关系

3) 创造上下镜头在空间上的明晰的因果关系 以上三个原则通常是综合运用的。 动作轴线

一个连续时空段落中的动作是依照一条可以辨识的线进行的,这条线就是动作轴线。

轴线的作用

1) 帮助观众确立方向感,让其弄清自己是在什么位置观看这个空间的。 2) 营造封闭空间,使观众专注银幕中的世界,失去对画外空间的想象。 确定轴线的几点

1) 静止的对象:轴线可以随意确定,但是一经确定就不能轻易改动 2) 两个对象:两个对象之间连一条线,这条线就是轴线。

3) 一群对象:在离摄影机最近的两个对象之间连一条线,这条线就是轴线。

4) 运动对象:对象运动的方向就是轴线 非连贯性剪辑原则 1) 打破时间连续性 2) 打破空间的完整性

3) 创造时空的假象(顺接,谬误) 剪辑的形式感因素 1) 图形匹配 2) 色彩匹配 3) 剪辑的节奏 图形匹配

把类似图形剪辑在一起的最基本的目的是追求流畅感,尽可能减少断裂画面之间的差异,让观众感觉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图形的反差是另外意义的一种匹配,作用是为了彰显差异的存在。 剪辑的节奏

通过变换速度可造成持续快动作的印象。 同样长度的镜头,全景会显得比近景短。一系列的近景或特写往往会有节奏骤然加快的印象。 剪辑节奏的把握是借助镜头的形式感因素干涉观众情绪的相当直接的方法。

第三节声音与影片的剪辑

声音的特征的两个方面

1) 声音的多重性决定了声音的并置

2) 声音的选择性特征影响着声音的选择和剪辑 声画同步对非连贯剪辑的影响 1) 声音加强了画面的现实感

2) 声音加强了画面之间的连贯性减弱了冲突性 3) 剧情声钉死了画面的时间和空间

剧情声的出现大大降低了非连贯性剪辑的可能性和创造性,运用非连贯剪辑时,剧情声往往是要回避的,连贯的剧情声也会反过来削弱画面之间非连贯性的意味。 声画同步对连贯性剪辑的影响 声画同步限制了摄影机的自由

1) 同步的环境音响。实录的环境音响难以避免画外声音的进入。一旦和剧情有关的画外音

进入,摄影机就不得不表现这个声援,不然就会激发观众对声援的想象从而打破了封闭空间。

2) 对白。摄影机不得不表现说话人的特写镜头 声画对位解救了声音和画面

论述补充

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几大类,试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电影时空结构大体分为三大类:线性时间结构、时间关系淡化、时空交错结构) (一)、线性时间结构:线性时间结构或可称为“大情节电影”,即电影开始于时间中的某一点,在基本连贯的时间中不省略地运行,并终结于某个晚些的时刻。这种结构的电影各个段落由中心线索以因果逻辑关系串联而成。具有人物、行动动力、目标、帮手、敌手的生成要

素,在开端、发展、高潮的几大叙事段落,在电影结束前故事有明确的结局。主流商业电影多采用线性时间结构来完成故事。 (举例说明之:例如《天下无贼》、《疯狂的石头》、《变形金刚》都是典型的线性时间结构的电影。) (二)、时间关系淡化:区别于中心线索叙事的电影,不以因果关系为动力和表现内容,而是以场景情境的魅力为主表现的影片。非常像散文或诗的结构,时间感不明显。 (举例说明之:例如侯孝贤的电影很多采用这种结构,刻意把故事的因果关系冲淡在日常时间感受中,带有纪实性和个人记忆的色彩。再如费里尼的《大路》,虽然的顺序结构,但时间感不明显,旅程中的各个事件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因果联系,而影片所表达的在那样的年代,人生就是一段不明方向的旅程,人的命运轻若浮萍的意味在看似散漫的片段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三)、时空交错结构:时空交错结构以复杂的结构“反结构”,用颠覆经典电影结构“三一律”的方法结构作品,突出的特点是时间和场景的次序并不按照因果、闪回、闪前这样观众可以理解的方式组织。这在很多先锋实验电影中常见。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和人类探索用电影表达更深刻的哲学命题相关,从这个角度说,叙事结构的革新不应是技术上的实验,而应是创作者讲述故事、表达思想的自然选择,否则就会以文害意,成为花哨的噱头。

(举例说明之:如《重庆森林》中用人物接力、多视点叙事的方式分段讲述了两个爱情故事。《暴雨将至》和《低俗小说》是几组人物交叉,分头展开故事,再重合到一个时间点的圆形叙事的时空组织法。再如《罗拉快跑》,《红》《蓝》《白》,《神秘列车》等。展开说明理由即可。)

试论述视听语言系统构成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答:视听语言不是某种单一的语言形态,它是多种语言因素的复合体,故而形成一整套相互交织,组合严密的语言系统。视听语言系统主要有三大部分构成,一为“画面语言”,其中包括构图语言、光效语言、色彩语言、影调语言;一为“有声语言”,其中包括人声语言、音乐语言、音响语言;一为画面与声音相结合而产生的“造型语言”,其中包括心理造型语言、哲理造型语言、象征造型语言、观念造型语言。甚至包括“镜头语言”、“编辑语言”、“特技语言”等,正是这一些语言元素,构成了庞大的视听语言系统。 一、画面语言

所谓“画面语言”,主要是指电视艺术家用以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式,体现创作构思的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和。这其中主要包括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等诸多语言表述方式。 1、构图语言,它主要是由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和空间,以及由此构成的视觉形象所传递的思想和感情。

2、光效语言,是指由光的性质、成分、角度、层次、强弱、明暗,所体现的千差万别的变化,构成了极为丰富的光效语言。它起到了描写环境、塑造人物、表现感情等作用。

3、色彩语言,是指色彩的艺术表现和合理配置是电视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同线条、光效、影调相融合,构成了十分和谐的电视色彩语言。它主要起到了描述自然环境,抒发深沉感情,确定情绪基调的作用。

4、影调语言,是指屏幕上的事物所呈现出的明暗层次,明暗反差和明暗对比,构成了电视艺术的影调语言。影调语言,也是构成屏幕可视画面的基本因素,是处理造型、构图以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语言手段。 二、有声语言

有声语言主要是指在电视屏幕上凡是能够表情达意的一切声音形态,诸如人声、音乐、音响,总称之为有声语言,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人声语言、音乐语言、音响语言。

1、人声语言,除了表达逻辑思维,传递各种信息的功能之外,尚有因其音调、音色、力度、节奏等因素的不同而具有情绪、性格、气质等形象方面的丰富表现力。

2、音乐语言,它构成了电视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的表意、抒情的语言元素,是一种表达深层情感的语言,音乐语言的表意功能只有在与画面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中才能得以体现。 3、音响语言,是除了人声语言、音乐语言之外,所有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代环境的一切声音形态。应用范围之广,几乎囊括自然界的一切音响。在电视艺术作品中,能够烘托气氛,扩大视野,增强生活实感,并赋予画面以具体的深度和广度。 三、造型语言

造型语言就是对生活纪实画面,给予艺术的超越和升华,具有较强的绘画性、雕塑性、何可读性,给观众以立体感、凝固感、和陌生感,喻意深刻、联想丰富、内涵充实、艺术冲击力强。并与有声语言相结合,构成满足观众某种窥视欲的独特屏幕语言形态。 造型语言的本质意义在于它的美学内涵和情感外延的直接体现。因此。造型语言不仅具有客观现实的再现性,更具有主观内涵的表现性。造型语言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观念造型语言:通过独特的屏幕造型语言,含蓄的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观念。

象征造型语言:通过屏幕上特定的景物或物体,便先创作者的思想,促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深感其中蕴含着的意境。

心理造型语言:通过特定的屏幕造型语言,形象而深刻的揭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模糊造型语言:造型语言在思想内涵的表达上,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只给观众一种朦胧的意识,目的是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思维,引发观众在创造能力的拼木造型语言。 画面语言及其构成元素有哪些: 答:画面语言主要是指电视艺术家用以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式,体现创作构思和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和。其中包括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等诸多语言表达方式。

(1)构图语言:主要是由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和空间,以及由此构成的视觉形象锁传递的思想和感情。构图语言是画面的基础,画面是构图语言的表现形式。一幅画面的主体、陪体、环境和空白必须做到和谐和平衡。

(2)光效语言:是指由光的性质、成分、角度、层次、强弱、明暗所体现出的千差万别的变化,构成极为丰富的光效语言。光效语言的作用大概有记叙时序、描写环境、塑造人物和表现感情等几种。

(3)色彩语言:是指色彩的艺术表现和合理配置是影视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同线条、光效、影调想融合,构成十分和谐的色彩语言。它的作用主要有描述自然环境、抒发深层感情、确定情绪基调等。

(4)影调语言:是指屏幕上的事物所呈现的明暗层次、明暗反差和明暗对比,构成了影视艺术的影调语言。它也是构成屏幕可视画面的基本因素,是处理造型,构图以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语言手段。它主要以影调层次、影调反差和影调对比为表现方式。 什么是影调语言?在电视艺术作品中主要有几种表现方式,试结合具体实例说明。

答:影调语言,是指屏幕上的事物所呈现出的明暗层次,明暗反差和明暗对比,构成了电视艺术的影调语言。影调语言,也是构成屏幕可视画面的基本因素,是处理造型、构图以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语言手段。影调语言,是物体的结构、色彩、光线效果的客观再现,是创作者的创作意图、表现手段的直接体现。影调语言在电视艺术作品中,主要有如下表现方式:

影调层次:指景物或影像的明亮程度。依据影调明暗的程度,可分作亮调、暗调、中间调; 影调反差:指景物或影像的明暗差别。依据影调的明暗差别,可分为硬调、软调、中间调; 影调对比:指景物或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对比。总之,由明暗的程度、差别、对比所形成的影调语言,可以对观众的视觉和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引起不同的心理反映,具有鲜明的造型和表情作用。恰当的运用影调语言,可以创作出悦目的艺术形象,造成刚或柔,欢乐或抑郁

的情调,有助于烘托主题,渲染气氛,表达创作者思想意图。 试结合具体实例说明构图有哪些基本原则。 构图的原则

视觉因素的组合,越是符合人的审美意识,越能产生审美快感。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总结了以下原则:对称,平衡,黄金分割,对比,多样统一,变化和谐等。 1对称

对称特点是整齐一律,均匀划一。可以产生一种极为稳定、牢固的心理反应。如《红楼梦》大多采用对称结构,使镜头内部庄重感。它的局限会产生呆板之感。 2平衡(也称均衡)

在美学中,平衡指美的客体对象各部分之间等量而不一定等形,等质,对等而非排列上整齐化一的对称。给人以安静和平稳感,但没有对称的呆板。 3黄金分割

在西方多将画面按黄金分割点连线进行分割,在其中定出主要与次要的位置,一般将画面边线平均分成三等分,将相对的分割点相连,画面中的连线都是黄金分割线,线的交叉点就是黄金分割点,画面主体一般放置在黄金分割点处,黄金分割的比例为1:1.618,接近四六开。 4对比

又称对照,是把对象各种形式要素间不同的质和量进行对照,可使其各自的特质更加明显,突出,对人的感官有较大刺激强度,易于感官兴奋,造成醒目的效果。分为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形式如明暗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等。 5多样统一

又称对立统一,是形式美中对称,平衡等的集中概括。它在组织对象时,要求多样,但又不是绝对对立,而是浑然一体。如果视觉元素只有多样变化,没有统一,就显得杂乱;如果只有统一,没有多样变化,就显得呆板。 6变化和谐

亦称和谐,这是音乐中借用来的概念,它是形式美的最高级。异型,异质,异量的事物在组合中相承相济就是和谐。

的情调,有助于烘托主题,渲染气氛,表达创作者思想意图。 试结合具体实例说明构图有哪些基本原则。 构图的原则

视觉因素的组合,越是符合人的审美意识,越能产生审美快感。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总结了以下原则:对称,平衡,黄金分割,对比,多样统一,变化和谐等。 1对称

对称特点是整齐一律,均匀划一。可以产生一种极为稳定、牢固的心理反应。如《红楼梦》大多采用对称结构,使镜头内部庄重感。它的局限会产生呆板之感。 2平衡(也称均衡)

在美学中,平衡指美的客体对象各部分之间等量而不一定等形,等质,对等而非排列上整齐化一的对称。给人以安静和平稳感,但没有对称的呆板。 3黄金分割

在西方多将画面按黄金分割点连线进行分割,在其中定出主要与次要的位置,一般将画面边线平均分成三等分,将相对的分割点相连,画面中的连线都是黄金分割线,线的交叉点就是黄金分割点,画面主体一般放置在黄金分割点处,黄金分割的比例为1:1.618,接近四六开。 4对比

又称对照,是把对象各种形式要素间不同的质和量进行对照,可使其各自的特质更加明显,突出,对人的感官有较大刺激强度,易于感官兴奋,造成醒目的效果。分为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形式如明暗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等。 5多样统一

又称对立统一,是形式美中对称,平衡等的集中概括。它在组织对象时,要求多样,但又不是绝对对立,而是浑然一体。如果视觉元素只有多样变化,没有统一,就显得杂乱;如果只有统一,没有多样变化,就显得呆板。 6变化和谐

亦称和谐,这是音乐中借用来的概念,它是形式美的最高级。异型,异质,异量的事物在组合中相承相济就是和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r9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