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学程质量测试

更新时间:2024-03-28 08: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学程质量测

试试题(无答案)

考试时间: 90 满分:100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1.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 下列漫画是古代三位“思想家的话语”,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 三人是儒家思想家 B. 他们的主张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

C. 他们的主张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D. 他们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社会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

A. 克己复礼 B. 兼爱非攻 C. 无为而治 D. 以法治国

4.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A. 治之经,礼与刑 B. 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C.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 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5. 《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 强调“春秋大一统” B. 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 趋向“三教合一” D.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6.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

A. 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 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C. 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 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 汉代儒家是对先秦儒家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家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8. 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 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 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C. 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 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9.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A.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 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10.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 封建伦理及道德规范 D. “天人感应”理论

11. 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杀身取义,壮烈殉节。史家分析文天祥就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这里的“社会心理基础”是指 A. 法家思想 B. 程朱理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qs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