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更新时间:2024-06-11 14: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专题3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考向预测 本专题考试大纲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考查以选择题与问答题为主要形式,难度上以中等难度为主,内容上相对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儒学方面:先秦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文学方面:主要以文学作品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本专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复习时要多加注意。材料题多考查儒家思想演变与同时期的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植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的新因素,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形势下,开创了新思潮、新学风。这股新思潮出现的时代背景、主要表现以及对明清和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将是复习备考的重点内容。
知识与技巧的梳理 【知识框架】
本专题分为三条主线:
主线一 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
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主线二 科学技术:内容上强调实用性,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传统经验总结、缺乏实验,应用上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大型工程,成就上以四大发明为典型代表,水平上领先于世界,为
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线三 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考点一 儒家思想由形成到独尊 1.百家争鸣 派别 代表人物与主张 代表人物:孔子 主张:“仁”“礼”学说;“德治”思想;创办私学;编订“六经” 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 主张:“仁政”学说;“民贵君轻”思想;“性本善”伦理观 代表人物:荀子 主张:“仁义”“王道”学说;“君舟民水”思想;“性本恶”伦理观 代表人物:老子 主张:“道”的本原论;“无为而治”学说;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道家 代表人物:庄子 主张:“自然无为”观;逍遥自得的思想 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子 主张:君主集权的集权观;厉行赏罚的法制观 代表人物: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墨家 2.汉代儒学 (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五行家、道家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3.评价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例题】(2016·全国Ⅰ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解析】《尚书》等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典籍,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而不是阐发的孔子的儒家思想;《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著作,属于后人编订,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排除A项。B项中背离和儒学的传统与发展历程是不符合的。D项中“断绝”不符合史实。儒学是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下来的,故选C项。 【答案】C
【解题技巧】首先要根据材料理清孔子与五经之间的关系,既然“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就说明《尚书》并非儒学经典本身,比儒学要早。全国卷的选择题大多不是考查记忆能力,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而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推敲,如果在做题中一味地受所学知识的干扰,而失去了对现有材料的判断,往往会事倍功半。在平时学习中应多了解史籍知识,拓展知识面。
考点二 儒学思想由转型到扬弃 1.宋明理学
派别 程朱理学 哲学观 二程:“天理”本原论;人伦即天理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陆九渊:“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陆王心学 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反省内心 “致良知” “知行合一” 认识论 “格物致知”
2.明清儒家思想的活跃
(1)李贽:否定孔子及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倡导法治,保证民权。 (3)顾炎武: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保天下的爱国思想。 (4)王夫之:唯物论、发展观、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例题】(2016·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解析】A、B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女诗人认为德才兼备才是善,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论调,所以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自身权益的诉求,只是表达一种思想,D不符合。 【答案】C
【解题技巧】本题结论需要从材料中得出,题干给出了一段女诗人的话,要正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并且不能附会为普遍的现象。
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技术 发明过程 西汉早期发明,东汉蔡伦对造纸术 造纸术的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造纸术8世火药 古代的炼丹家发明;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 战国时期出现“司南”,北宋的罗盘针用于航海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北宋雕印刷术 版印刷进入黄金时期,同时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纪(唐朝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其他发明也先后流传西方 外传 对西方文明发展的贡献 具体 促进文化的发展 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条件 为新航路开辟加速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总体 指南针 提供技术保证 的兴起 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准备条件
2.数学:东汉《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南北朝祖冲之对圆周率精确计算。
3.天文学:战国《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汉代的浑仪;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著《授时历》。
4.古代农书:北魏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编写了《农书》;明朝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
5.医学:西汉成书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学的经典书籍;明朝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例题】(2014·江苏高考)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解析】材料“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等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比较普遍,故选择C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中没有涉及活字印刷,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说雕版印刷仅用于官方刻书,故D项错误。 【答案】C
【解题技巧】审题要正确,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信息,不可按固定的思维强加上去,切记论从史出。
考点四 文学艺术成就 1.中国古代文学成就
体裁 成就 《诗经》 收录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作品;风、雅、颂三部分;现实主义风格 楚辞 抒发忧国忧民情感;浪漫主义风格
汉赋 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边塞诗人王昌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白居易,批判黑暗,寄托抱负 适应市民生活需要;婉约派与豪放派 通俗生动,豪放飘逸;关汉卿与元曲 四大名著;文学世俗化;具有反封建色彩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2.汉字、书法 (1)汉字 ①基本脉络
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秦朝时)→隶书(始于秦,流行于汉)→楷书、草书、行书。
②演变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2)书法 ①发展脉络
楷书——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至西晋书体完全成熟。
②阶段特征
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隋唐风格多样——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3.中国的绘画 (1)魏晋时期
士人群体的艺术追求体现在绘画上,出现了文人画,代表人物有顾恺之。 (2)唐代
体现盛唐画风的代表是吴道子,被誉为“吴带当风”。 (3)宋代
文人山水画兴起,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种。 (4)明清时期
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5)民俗画
有描绘市井生活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木刻版画、年画等。 4.戏曲
(1)昆曲:明中叶至清中期,昆曲兴盛,被誉为“百戏之祖”。
(2)京剧:起源于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逐渐形成;同光年间成熟,渐成国粹;民国年间走出国门。
【例题】(2017·课标全国卷Ⅲ,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解析】西周时期,官府垄断学校教育和学术文化,只有少量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书写文字,而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会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故A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造纸术并未发明,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这一变化的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D
项错误。 【答案】A
【解题技巧】避免审题不准确,思维绝对化。例如本题中在审题干时,如果忽视了其中的时间信息“西周与战国”,就有可能误选D项。而实际上“书同文”的推行是在秦朝,故D项错误。审选项时,如果思维绝对化,就会误选B项或C项。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车”字和“马”字的字形变得简单易写。B项“书写材料的不同”就一定会有如此变化吗?C项“各国变法的实施”就一定使字形有如此变化吗?显然不是。把题干和各选项联系起来思考,看逻辑关系是否成立。例如本题中,书写材料的进步会使复杂的字形也容易书写,各国的变法并未让文字变得简单易写,故B项和C项均可以排除。战国时期,私学兴盛,“士”阶层崛起,文字的使用变得频繁,复杂的字形不便于文字的使用和文化的传播,故汉字变得愈发简单易写,A项为正确答案。
限时训练 经典常规题
(45分钟)
1.(2015·全国卷Ⅱ)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因此C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A项错误;B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D项错误。 【答案】C
2.(2017·江苏单科,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解题思路】孔子的“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符合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而朱熹的“克己”则要求克服人的私欲,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二者不完全一致。A错:
朱熹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下。B错:朱熹提出人欲应该服从于天理,即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为目标。C错:朱熹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没有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答案】D
3.(2017·江苏单科,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艺术的特点。文人画最大特点是注重意境描述,材料“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文人画是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交融在一起,故C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故A错误;诗画合一不是文人画特点,故B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故D错误。 【答案】C
4.(2016·全国Ⅱ卷)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秦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故A项错误;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题干“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正是汉字演变过程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三国曹魏时期流行的字体是隶书,这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文字”,后来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B
5.(2016·全国Ⅲ卷)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皇帝好恶和朝代更替都是影响社会对艺术评判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A、D两项;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既与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时代选择分不开,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6.(2017黑龙江大庆市一模)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 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 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材料认为“君王受命于天”与民本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天人合一”体现了汉代儒学对皇权制约的一面,与强调君权至高无上不符,故B项错误;君权神授的思想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至高无上的特点,为专制皇权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皇帝对人民的绝对权力,未提及人民的态度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C
7.(2018届高三·东北三省四市联考)《中庸》记载“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黄宗羲后来说,朱学“以道问学为主”,陆学“以尊德性为宗”。宋代以后“尊德性”与“道问学”一分为二。这表明 A.儒学内部矛盾不可调和 B.宋代儒学治学方法的不同 C.知识与道德的密不可分 D.王阳明继承了朱学的衣钵
【解题思路】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其在本质上都属于儒学思想的范畴,在世界本原、人性等方面都是一致的,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本质区别就是在探究“理”的方式上不同,朱学主张“格物致知”,而陆学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这是一种治学方法方面的差异,故B项正确;强调知识与道德的密切关系,这是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观点,故C项错误;明代理学大家王阳明是继承了陆学的衣钵,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7·南昌模拟)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
高频易错题
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若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C.重视社会实际,倡导经世致用 D.倡导朴实学风,反对思想统一
【解题思路】材料涉及的是学问之道,没有涉及批判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故A项错误;从“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做学问时每一个人的思想、想法是不可能统一的,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重视实际、经世致用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反对思想统一,但没有涉及倡导朴实学风,故D项错误。 【答案】B
9.(2017·安徽蚌埠二模)秦朝实行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 A.儒法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 B.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 C.秦朝奉行外法内儒的思想 D.当时学术思想日益趋同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提取相关信息,分析和解题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当时的孔子提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主张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秦朝统一全国后,实行“书同文”“行同伦”的政策,以文化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故B项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D两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排除。 【答案】B
10.(2017·山东济宁高三期末)陈乃乾在《三国志平话》中认为:“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这说明宋元时期 A.市民的娱乐需求推动实用科技发展 B.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C.理学兴起奠定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 D.社会变动促进主流文学形式变化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市民文化的发展,没有体现实用科技发展,故A项错误;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市民文化的发展,没有体现社会变动,故D项错误。 【答案】B
精准预测题
11.(2018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月考)某学者指出儒、法、道三种哲学是相通的,儒家“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法家“民愚则易治也”,道家“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也”。儒、法、道思想相通体现了 A.君主专制的需要 B.小农经济的发展 C.愚民政策的需要 D.服务统治的要求
【解题思路】儒家强调对民众实行思想教化,法家主张愚民政策,道家主张无为思想,都是为了服务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故D正确;秦始皇时期才确立君主专制制度,故A错误;B属于经济,材料中属于思想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C属于法家思想,不符合三者共同点。 【答案】D
12.(2018届江西省莲塘一中、临川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汉唐以来,众多的外来文明落脚中华大地,尤其是由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冲突和融通的过程,不仅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发展成为与中华本土的儒、道两鼎足而立的中华主体文化之一。这说明
A.中外文明进行了平等的交流和对话 B.中国儒家尊大敬祖的观念受到冲击 C.印度佛教文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
【解题思路】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不仅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发展成为与中华本士的儒、道两鼎足而立的中华主体文化之一”,根据对题眼的了解,从思想融合的角度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外文明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而是强调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排除A。材料不是强调儒家尊大敬祖的观念受到冲击,而是强调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佛教文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是强调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排除C。 【答案】D
13.(2018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黄宗羲认为“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这表明其
A.代表市民利益向封建君主抗议 B.是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第一人 C.抨击“家天下”,倡导公天下 D.否定当时政治制度,提倡民主 【解题思路】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张。由材料“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直接抨击“家天下”,倡导公天下,故选C;黄宗羲代表工商业者向封建君主抗议,排除A;李贽是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第一人,排除B;黄宗羲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也没有达到近代民主的高度,排除B。 【答案】C
14.(2018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下表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作品中的部分章节,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
《喻世明言》第八卷 《喻世明言)第十六卷 《警世通言)第八卷 《醒世恒言》第二十卷 《西湖二集》第六卷
A.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 B.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C.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D.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
【解题思路】表格中“弃家赎友”“摔琴谢知音”“孝廉让产”“至孝受显荣”都与儒家思想中孝顺和义气等有关,显然该书具有教化的功能,故A正确;材料中章节设置并不是受到八股取士的影响,故B错误;小说反映出传统价值观问题,不是冲击,故C错误;D中个性不符合表格信息主旨。 【答案】A
15.(2018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考试)明代小说繁荣,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由此可见,明代小说 A.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吴保安弃家赎友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姚伯子至孝受显荣 B.具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 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适应了民众的文化需求
【解题思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小说的表达风格适应了这种需要,材料中“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故D项正确;小说属于文学作品不能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故A和C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小说教化功能,故B错误。 【答案】D
16.(2018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两大高潮;一是晋唐间佛教、佛学的输入;二是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应当说,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流高潮,就吸收外来科技知识及其方法论而言,是第一次所不可比拟的。在传播文化知识范围上,第二次高潮也远远超过第一次。但第一次高潮对中国的影响大大超过第二次……由于西学本身的局限性,西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冲击力大打折扣,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介绍不像中国传统文化传入西欧那样,促进和启发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明清之际西洋学术虽在中国社会搬起了一阵波澜,但毕竟没有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也没有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不久便湮没无闻了。
——摘编自郭剑波
《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打倒孔家店”将矛头对准了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从人民思想根基上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和方法,而今天的国学热是寻求大国崛起的民族自尊自强。历史有其必然的选择标准,符合时代潮流的价值选择才能够经受住历史淘洗……如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当今的世界竞争,已不再是单一军备力量的较量,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也已成为重点,对我国而言,就是传统文化的复兴。
——摘编自肖楚楚《“打倒孔家店”与传
统文化的全面复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交流史上两次高潮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高潮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中国大力弘扬与复兴传统文化的认识。
【解题思路】
(1)区别: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发现,材料一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交流史上两次高潮在内容、范围和影响上的区别。依据材料中的“一是晋唐间佛教、佛学的输入;二是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应当说,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流高潮,就吸收外来科技知识及其方法论而言,是第一次所不可比拟的。在传播文化知识范围上,第二次高潮也远远超过第一次”这些内容可概括出,第一次高潮主要是印度佛教与佛学的传入,第二次高潮以西学东渐为主,涉及领域和范围更广;对“第一次高潮对中国的影响大大超过第二次……西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冲击力大打折扣,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介绍不像中国传统文化传入西欧那样,促进和启发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明清之际西洋学术虽在中国社会搬起了一阵波澜,没有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也没有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这些内容可概括出第一次高潮时,佛教传入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第二次高潮时,西学对中国影响较小,中国传统文化却对西方启蒙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对外政策等方面分析第二次高潮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原因。具体原因是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对近代西学没有内在社会需求;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与思想控制的加强,制约了西学的传播;中国士大夫和知识阶层“唯我独尊”的文化心态,对西方产生排斥心理;封建统治者愚昧无知,以“天朝大国”自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认识:题目的要求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中国大力弘扬与复兴传统文化的认识”,我们就要一方面依据材料,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概括,另一方面结合所学知识来答。依据“国学热是寻求大国崛起的民族自尊自强”可概括出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强国富民之举;依据“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可概括出弘扬与复兴传统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竞争的必然选择;依据“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也已成为重点”可概括出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弘扬传统文化时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等。 【答案】
(1)区别:第一次高潮主要是印度佛教与佛学的传入,第二次高潮以西学东渐为主,涉及领域和范围更广。第一次高潮时,佛教传入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第二次高潮时,西学对中国影响较小,中国传统文化却对西方启蒙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主要原因: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对近代西学没有内在社会需求;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与思想控制的加强,制约了西学的传播;中国士大夫和知识阶层“唯我独尊”的文化心态,对西方产生排斥心理;封建统治者愚昧无知,以“天朝大国”自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是增强综合国力竞争的必然选择;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强国富民之举;弘扬传统文化时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
与思想控制的加强,制约了西学的传播;中国士大夫和知识阶层“唯我独尊”的文化心态,对西方产生排斥心理;封建统治者愚昧无知,以“天朝大国”自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是增强综合国力竞争的必然选择;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强国富民之举;弘扬传统文化时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
正在阅读: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06-11
江苏省兴化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03-11
美好的回忆作文800字07-05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08-30
2017年山东大学(威海)计算机网络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08-05
导弹弹头的分类03-05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4版复习要点04-28
土工格栅及透层沥青的施工方法05-11
第一次军训作文550字07-09
三重一大决策制度12-1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二轮
- 中国
- 复习
- 文艺
- 古代
- 主流
- 传统
- 思想
- 高考
- 专题
- 历史
- 科技
- 2016年至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文化统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18年南京鼓楼区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
- 小湾河水库施工组织设计
- 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档次
- 《西方哲学史》赵林等 笔记
- (强烈推荐)架空电力线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 PVSYST软件说明
- 命题作文“最温暖的陪伴”写作指导及范文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后习题解析答案(全) -
- 中国石油销售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 福仁山高风险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 图文
- 某小区的施工组织设计
- 双环戊二烯解聚制备环戊二烯
- 2012年数学建模国家优秀论文
- 年产12000吨无氧铜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软件基础实验报告
- 2017临床助理医师综合笔试全真模拟题--第一套
- LBL引水式水电站初步设计
- 金融法试题及答案
- 一年级数学速算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