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习题(上海体院)
更新时间:2024-06-08 10: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反应 兴奋性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反射 神经-体液调节 基本生理特征 二、判断题
( )1.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 )2. 运动训练导致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诸方面的变化,是人体对运动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 )3. 生理学实验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其中人体实验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 )4. 人体机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体液调节的关键物质是激素,又称为第二信使。
( )5.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生理学实验又可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
( )6.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巴甫洛夫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类,其中条件反射又可分为阴性条件反射和阳性条件反射。
( )7. 从控制论的角度,在人体机能调节中,大部分为“正反馈”调节,这种调节形式对于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 )8.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主要联系在于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因此条件反射属于高级神经活动。
( )9. 只要有足够的刺激强度,组织就可以产生兴奋。
( )10. 组织或细胞对刺激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刺激的质和量,与细胞或组织的结构和当时的机能状态无关。
( )11. 活组织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可扩布的电变化的活动过程,称为兴奋性,是一种基本生理特征。
( )12. 兴奋指在刺激的作用下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是细胞的一种特性。
( )13. 兴奋性是一切活细胞、组织或机体的基本特性,只不过有的兴奋性高,而有些兴奋性低。
( )14. 可兴奋组织包括神经、肌肉和腺体,所以其余组织不具备兴奋性,而只具备应激性。
( )15.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其中物质代谢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 )16. 适应性是机体的基本
生理特征,有利于机体避免环境伤害,因此,适应的结果一定对机体有利。
( )17. 长期的运动训练可引起人体机能的良好变化,这种适应与运动项目无关。 三、填空题
1.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 、 和 的科学。
2. 运动生理学以 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和 。 3.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分别为 、 和 。 4. 人体生理学是实验科学,人体实验可分为 和 。
5. 人体基本生理特征包括 、 和 ,有时还将 包括在内。
6. 新陈代谢包括 作用和 作用,前者是指 ;后者是指 。 因而,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 代谢,又有 代谢。
7.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可发生相应的代谢和活动变化称为 ,可分为 和 两种形式。
8. 一切活组织或细胞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特性称为 ;一切活组织或细胞在刺激的
作用下可产生可扩布的电活动变化过程称为 。习惯上被称为可兴奋组织(细胞)的包括 、 和 。
9. 机体在环境变化时改变自身活动和代谢,以应付环境变化对机体的伤害,这种特性称为 。
10. 可以引起反应的各种因素称为 。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 和 。 11. 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包括 和 两个关系密切的调节系统;前者的特点包括 、 和 ,后者具有 、 和 的特点,可以看作是前者的延续和补充。 四、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人体在一次练习、一次体育课或训练课所出现的暂时性功能变化称为( )。 A、应激 B、反应 C、适应 D、兴奋
2.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 )。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应答
3. 由效应器回输到整和中枢的信息,称为( )。
A、反馈信息 B、第一信号 C、第二信号 D、传入信号
4. 从控制论的角度出发,赛前状态所出现的各种机能变化,属于( )的表现。 A、条件反射 B、负反馈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前馈调节 5. 以下不属于机体基本生理特征的是( )。
A、新陈代谢 B、应激性 C、生殖 D、适应性 E、反应性 6. 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
A、兴奋 B、分泌 C、收缩 D、物质代谢变化 E、电变化 7. 以下属于局部调节的是( )。
A、毛细血管局部血流的恒定 B、自分泌调节 C、旁分泌调节 D、前馈调节 8. 引起组织兴奋,刺激不必满足的条件是( )。 A、足够的强度 B、足够的作用时间
C、适宜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D、组织处于良性兴奋状态 9. 运动生理学主要研究( )。
A、运动训练引起的形态变化 B、运动训练引起的结构变化
C、运动训练引起的生物化学的变化 D、运动训练引起的机能变化及其调节 10. 组织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可以发生反应的特性称为( )。 A、兴奋 B、兴奋性 C、应激 D、应激性 11. 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为( )。
A、兴奋 B、抑制 C、兴奋或抑制 D、电变化 五、简答题
1. 简述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
2. 简述引起组织兴奋刺激必须具备的条件。 3. 简述人体机能的调节。
4.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5. 举例说明反馈控制对人体机能的调节。
第一章 肌肉收缩 一、名词解释
基强度 强直收缩 时值 等张收缩 静息膜电位 利用时 等长收缩 动作电位 终板电位 二、判断题
( )1. 用基强度刺激组织时,能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短作用时间称为时值。 ( )2. 神经细胞的静息膜电位是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 )3. Ⅰ型肌纤维收缩速度慢,毛细血管密度低,肌红蛋白含量少,而Ⅱb型肌纤维则相反。
( )4. 肌肉收缩前初长度越长,收缩力量越大。
( )5. 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脂肪和糖可无氧酵解生成ATP。 ( )6. 肌肉接受一个短促的刺激,产生一次短促的收缩,称为单收缩。 ( )7. 肌肉收缩的程度与刺激的强度和刺激频率成正比。 ( )8. 优秀短跑运动员中Ⅰ型肌纤维比例较高。
( )9. 在一定范围内,要引起组织兴奋,刺激的作用时间越短,阈强度就越大。
( )10. ATP在肌肉中的储量是很少的,在剧烈的肌肉收缩时充其量仅能维持6-8秒的时间。
( )11 .在正常机体中,肌肉的单收缩是极少见的。
( )12. ATP和CP是剧烈运动时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 ( )13. 缩短期和宽息期的总和是完成单收缩所需的全部时间。 ( )14. 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前负荷越大,肌肉收缩力越强。 ( )15. 肌肉收缩时需要消耗能量,肌肉舒张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 )16. 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刺激强度越大,该组织的兴奋性越低。 ( )17. 后负荷愈大,肌肉中产生的张力也愈大,而缩短的速度愈小。
( )18. 刺激作用无限长时,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电流强度称时值。
( )19. 适当增加神经细胞膜外的KCl浓度,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兴奋时,可增大动作电位的幅度。
( )20. 肌肉在无负荷时,缩短速度最小,但张力最大。
( )21. 理论上讲,肌电图是肌肉收缩时各个肌纤维收缩曲线的总和。
( )22. 一根肌纤维兴奋时的单个动作电位可分为潜伏期、缩短期和宽息期。
( )23. 强度时间曲线表明,只要延长刺激作用时间,不论刺激强度大小,总能引起可兴奋组织兴奋。
( )24. 不断增加对骨骼肌的刺激强度,最终一定会导致该肌肉发生强直收缩。 ( )25. 一块完整的骨骼肌收缩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将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 )26. Ⅰ型肌纤维收缩慢,能持久,线粒体数量多,且线粒体体积大,氧化酶数量多且活性高。
( )27. 不断增加刺激频率,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缩曲线的幅度增大。 ( )28. Ⅰ型肌纤维内线粒体体积大,数量多,肌肉收缩快但不能持久。
( )29.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肌肉收缩时的后负荷增大,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张力也增大。 ( )30. 终板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动作电位、感受器电位都具有全或无的性质。 ( )31. 骨骼肌具有伸展性,骨骼肌的伸展程度与外力成正比。
( )32. 接受刺激后可兴奋细胞膜电位减小到阈单位时即可爆发动作电位。 ( )33. 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冲动实质上就是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布。 ( )34. 适当增大神经细胞细胞外液KHCO3的浓度,可增大动作电位的幅度。
( )35. 完整的骨骼肌随着给予的刺激强度增大,其单收缩程度也增大。 ( )36.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必需ACh。
( )37. 在一定范围内,即使刺激强度小于阈强度,可兴奋细胞也可发生反应。 ( )38. 细胞膜既是细胞与环境的屏障,又是细胞接受刺激的门户。
( )39. 易化扩散与简单扩散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易化扩散需要消耗能量。
( )40. 如果适当改变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就有可能改变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幅度。
( )41. 所谓阈刺激,一般是指能使膜电位变小到达阈电位的刺激强度。 ( )42. 神经细胞轴丘上的动作电位传导到末梢,必须依靠局部电流。 ( )43. 终板电位达到一定大小,便可在终板膜上爆发动作电位。
( )44. 超常期是指神经细胞兴奋后的一段时期内兴奋性明显低下的时期。 ( )45. 肌原纤维上相邻的两条M线之间的区域,称为肌小节。 ( )46. 人体内所有组织接受有效刺激后都能产生兴奋过程。 ( )47. 正常人体内骨骼肌收缩绝大多数属于单收缩。
( )48. 终板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征,即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的量大小与终板电位的大小无直接关系。
( )49. 细胞膜是以易化扩散的方式转运氧和二氧化碳,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转运葡萄糖。 ( )50. 可兴奋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上的钠-钾泵并不工作。 ( )51. 只要刺激有足够的强度,可兴奋细胞就可产生兴奋。
( )52. 兴奋从骨骼肌细胞表面传导到横管部位必须依靠化学递质。
( )53. 适当增加神经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兴奋时动作电位的幅度可增高。 ( )54. 人体内所有的活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 )55. 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肌纤维组成以Ⅱb型纤维为主。
( )56. 在正常情况下,兴奋性高的组织发生兴奋时动作电位的幅度也高。 ( )57. 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膜脂质成分有关,不饱和脂肪酸越少,流动性越大。 ( )58. 一定范围内,神经细胞的动作单位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三、填空题
1. 在生理学中,衡量组织兴奋性的常用指标是 和 。 2. 肌肉的物理特性是指肌肉具有 、 和 。
3. 静息状态时,由于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差以及膜对离子的选择通透性,结果造成膜外带 电,膜内带 电,这是由于 顺着浓度差从 通透到 ,这种状态成为 状态。 4. 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是 。
5. 耐力训练能引起骨骼肌的 型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而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 型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6. 引起组织兴奋的刺激条件是 、 和 。
7. 兴奋收缩耦联是指 与 之间的联系,兴奋收缩耦联关键物质是 。 8. 骨骼肌细胞内粗肌丝上的蛋白质是 ,细肌丝上的蛋白质有 、 、 和 。
9. 肌肉收缩是指肌纤维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种机械反应,这种机械反应有两种表现,一是 ;另一是 。
10. 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是 ,其补充途径包括 、 和 。在运动时主要以哪条途径补充,决定于 。
11. 静息电位实际就是 平衡电位;动作电位是 平衡电位。
12. 骨骼肌细胞兴奋时,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通过 传入肌细胞内部,它的去极化促使 中
储存的 释放入肌浆,并且到达细肌丝的原宁蛋白,消除了 抑制影响,使 和 相结合,产生收缩。
13. 肌纤维中与收缩有关的蛋白质有多种,称为收缩蛋白的有 和 ;被称为骨骼肌收缩的调节蛋白的蛋白质是 和 。
14. 肌小节与肌小节之间以 为界,其两侧为 ,相邻的两个H区两侧为 。
15. 神经细胞的静息膜电位大小约等于 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大小约等于 的平衡电位,这可以通过 公式计算出来。
16.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形式有 、 、 和 四种,其中 转运方式必须消耗能量。 四、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阈刺激值要求较低意味着该组织的兴奋性( )。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不确定 2. 强度-时间曲线是反映组织( )的曲线。
A、兴奋性 B、收缩性 C、延迟性 D、机械变化
3. 固定刺激时间,改变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强度叫( )。 A、时间强度 B、阈强度 C、阈上强度 D、阈下强度 4. 膜电位的特征是( )
A、内正外负 B、外正内负 C、内外相等 D、不确定 5. 运动终板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为( )。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γ-氨基丁酸 6. 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连接因子是( )。 A、Ca2+ B、Na+ C、K+ D、Mg2+
7. 如果刺激强度不变,肌肉收缩时所需要刺激时间越长,该肌肉兴奋性越( )。 A、高 B、低 C、不变 D、不确定 8. 肌肉等长收缩时该肌肉( )。
A、作功并消耗能量 B、不作功但消耗能量 C、作功不消耗能量 D、不作功也不消耗能量 9. 肌肉收缩前适度拉长可增加( )。
A、初长度 B、伸展性 C、兴奋性 D、粘滞性 10. 超过肌肉最适初长度,肌肉的收缩能力将( )。 A、下降 B、不变 C、继续提高 D、不确定
11. 举重运动员爆发力强是因为快肌纤维比例高而且( )。
A、Hb含量丰富 B、放电频率高 C、耐力时间长 D、肌肉中毛细血管密度高 12. 慢肌纤维比例高的运动员适合于从事( )运动。 A、100米跑 B、跳高 C、10000米跑 D、长距离游泳 13. 肌肉是一种不完全弹性体这是由于( )所致。 A、伸展性 B、收缩性 C、粘滞性 D、弹性 14. 神经冲动的传导( )电流传导的衰减性。 A、具有 B、不具有
15. 有髓鞘纤维的神经冲动传导要( )无髓鞘纤维。 A、等于 B、慢于 C、快于 D、不确定 16. 终板电位是一种( )电位。
A、动作 B、去极化 C、兴奋性突触后 D、抑制性突触后 17. 在运动终板上乙酰胆碱的作用( )。
A、持续较长时间 B、直到下一次冲动到来 C、很快被清除 D、一直持续
C、肾上腺皮质束状带 D、肾上腺皮质网状带 33. 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的是( )。
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B、氨基肽酶 C、羧基肽酶 D、肾素 34. 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是由于( )。 A、循环血量增加,血压升高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D、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35. 下列( )与肾素分泌无关。
A、交感神经活动 B、血K+浓度 C、致密斑兴奋 D、动脉血压 五、简答题
1. 简述尿的生成过程。
2. 简述马拉松跑运动员少尿机制。 3. 简述肾脏在水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4. 简述肾脏在酸碱平衡调节方面的作用。
5. 在近球小管葡萄糖是如何重吸收的?其特点是什么? 6. 什么是运动性尿蛋白?其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有哪些?
7. 血Na+水平降低时,醛固酮分泌有何变化?其生理意义如何?
第八章 感官 一、名词解释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器 感受器的适应 视力 视野 前庭器官稳定性 周围视觉 中央视觉 正视 隐斜视 眼肌平衡 二、判断题
( )1. 感受器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接受刺激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
( )2. 感受器一般只能接受特定性质的刺激,不能接受其他刺激,这种刺激称为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 )3. 与终板电位一样,感受器电位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比例,具有“全或无”的性质。
( )4. 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意味着感受器换能功能的完成。
( )5. 感受器在换能换能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受器电位的幅度、波动方向和持续时间反映了外界刺激的某些特性。
( )6. 外感受器是指人体与内、外环境直接接触和联系的部分。 ( )7. 内感受器在受到刺激后,一般都能引起主观上清晰的感觉。
( )8. 感受器只对适宜刺激有反应,而对于非适宜刺激,无论刺激强度多大都不发生反应。
( )9. 感受器的适应,本质是由于感受器发生了疲劳。
( )10. 视觉的形成是由眼的折光系统和感觉系统的机能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 )11. 瞳孔可控制进入眼内光线的量,增强视觉的准确度。 ( )12. 视野是指眼注视前方不动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 )13. 辐射肌收缩时瞳孔缩小,它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 )14. 瞳孔对光反射是指看强光时,瞳孔放大,看弱光时瞳孔缩小的反射现象。 ( )15. 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分布的几乎全是视杆细胞。
( )16. 双眼正视前方,只要两眼瞳孔分别处于正中央,就是正视眼。
( )17. 前庭器官的稳定性受遗传的影响很大,后天训练对其稳定性影响很小。
( )18. 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围部分,主要感受弱光。 ( )19. 腱梭感受肌肉长度的变化,而肌梭主要感受肌肉张力的变化。 ( )20. 椭圆囊与球囊内囊斑的适宜刺激是耳石重力作用和旋转加速度。 ( )21. 运动员所有运动技能的形成都是在本体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 )22. 视觉只有分辨物体形状、大小、颜色和感受空间位置的功能,而对于维持人的平衡几乎不起作用。
( )23. 过度刺激前庭器官,可引起身体平衡失调,眼球振颤和植物神经反应等神经反射。
三、填空题
1. 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应,客观事物作用于 ,可转化为 ,经传入通路到达 而产生相应感觉。
2. 感受器是指 。可分为
和 ,前者是指 、后者是指 。
3. 感觉的产生是由三部分共同活动来完成的,分别是 、 和 。
4. 一般来说,感觉器官由 和 构成,高等动物在头部有高度特化的感受器,称为 。 5. 根据感受器分布的部位,可将感受器分为 和 ,前者感受 ,后者感受 。 6.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学特性包括 、 、 和 。
7. 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一般不是直接将刺激能量转变为神经冲动,而是 ,称为 ,与终板电位一样,是一种 电位。
8. 眼能分辨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称为 ,通常视角越小,视力越 。 9. 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它们是 和 ,前者感受 ,后者感受 。 10. 当血液中维生素A含量过低时,会影响 细胞中的 合成,引起 症。 11. 在同等环境下,白色视野最 , 色视野最小。
12. 正常声波传入内耳主要有二条途径,分别是 和 。 13. 前庭器官包括 、 和 。
14. 前庭器官是机体对 和 的感受器。
15. 老视眼主要是因为晶状体 ;眼的调节能力 ,近点变 ,纠正办法是看近物时配戴 矫正。
16. 近视眼多数是由于眼球前后径变 ,或折光能力 ,视远物时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需配戴 镜矫正。
17. 散光是由于 表面各个方向上曲率半径不同所致,应配戴 镜矫正。 18. 注视物由远向眼前移动时,眼的调节包括 、 和 。
19. 正常眼视远物时,物像聚焦在视网膜 ;近视眼视远物时,物像聚焦在视网膜 ;远视眼视近物时,物像落在视网膜 。
20. 人耳听觉最敏感的频率范围是 Hz。 四、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物体从远方向眼前移动时,眼发生的调节不包括( )。
A、瞳孔缩小 B、晶状体曲率增加 C、视轴会聚 D、眼球前后径增加 2. 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平行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后方,这种眼称为( )。 A、近视眼 B、远视眼 C、老视眼 D、散光眼 3. 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平行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前方,这种眼称为( )。 A、近视眼 B、远视眼 C、老视眼 D、散光眼
4. 由于晶状体的折光机能降低,平行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后方,这种眼称为( )。
A、近视眼 B、远视眼 C、老视眼 D、散光眼
5. 青少年由于不科学用眼导致晶状体折光机能过强,平行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成像在视网膜前方,这种眼称为( )。
A、近视眼 B、远视眼 C、老视眼 D、散光眼 E、假性近视 6. 物像恰好落在( ),就有最高的视敏度和色觉。
A、视网膜中央凹 B、视神经乳头 C、视网膜周边 D、视杆细胞 7. 长期缺乏维生素C,将引起( )。
A、夜盲症 B、坏血症 C、口腔溃疡 D、贫血 8. 视力是指( )。
A、单眼固定不动,所能看到的所有空间范围
B、双眼正视前方,两瞳孔分别位于正中央,且对应的眼肌的张力均衡 C、对物体形状的精细辨别能力,即辨别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D、视觉器官对颜色的分辨能力 9. 正常眼观看( )米以外的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视器折光后恰好聚集在视网膜上。 A、2 B、4 C、6 D、8
10. 足球运动员的( )视野范围较无训练者大。 A、红色 B、黄色 C、白色 D、绿色
11. 光频率较低时,人感到的是闪光,闪光频率逐渐增加并超过一定限度时,人眼产生连续光感,这种现象称为( )。 A、视觉疲劳 B、融合现象
C、光化学反应 D、兴奋的节律转换
12. 经过一定时间的刺激作用后,前庭器官对刺激引起的反应逐渐减小,这种现象称为( )。
A. 前庭器官机能稳定性 B. 前庭反应 C. 前庭习服 D. 前庭不应期 13. 感受直线加速度的感受器是( )。
A、椭圆囊与球囊中的囊斑 B、半规管中的壶腹嵴 C、耳石膜 D、小脑
14. 听觉器官连续长时间受到强刺激后其感受性会明显下降,这种现象称为( )。 A、听觉适应 B、听觉疲劳 C、听觉习服 D、听觉阻断
15. 声音较长时间作用于听觉器官时,听觉感受性会降低,这种现象称为( )。 A、听觉适应 B、听觉疲劳 C、听觉习服 D、听觉阻断 16. 以下项目中,前庭器官稳定性较高的是( )。
A、游泳和跑步 B、体操和武术 C、举重和铅球 D、射击和篮球 17. 颜色视野范围最大的是( )。
A、黄色 B、红色 C、绿色 D、白色 E、蓝色 18. 人耳最敏感的频率范围是( )。
A、20-20000Hz B、100-600Hz C、1000-3000Hz D、1000-10000Hz 19. 夜盲症产生的原因是( )。
A、视蛋白合成障碍 B、视紫红质缺乏
C、视锥细胞功能障碍 D、晶状体浑浊 E、维生素E缺乏 20. 对视锥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对光敏感性弱 B、分辨率高
C、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央部 D、能分辨各种颜色 五、简答题
1. 什么是视觉?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2. 简述前庭器官在运动中的作用。
3. 过度刺激前庭器官,人体有哪些反应?
4. 什么是前庭器官的稳定性?简述提高前庭器官稳定性的训练方法。 5. 简述皮肤触压觉在运动中的作用。
6. 简述运动中各感觉机能间的相互作用。
第九章 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状态反射 牵张反射 EPSP IPSP 突触后抑制 肌紧张 腱反射 突触前抑制 锥体外系 特异性投射系统 后作用 交互抑制 兴奋的扩散 自主性神经系统 二、判断题
( )1.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
( )2. 神经调节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调节方式,常把神经调节看成是体液调节的延续和补充。
( )3. 将神经冲动由细胞体传向外周的部分叫树突。 ( )4.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由于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 ( )5. 抑制性突出后电位是由于突触后膜出现去极化。 ( )6.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反射。
( )7. 兴奋和抑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过程。 ( )8. 兴奋过程加强它周围的抑制过程称为相继负诱导。 ( )9. 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系统对大脑皮层有激醒作用。
( )10. 植物性神经系统传导兴奋的速度比躯体性神经系统慢的原因是经过的突触数目多。
( )11. 神经元间的复杂联系是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高度复杂化的结构基础。 ( )12. 体表的各种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投射区主要在中央后回。 ( )13. 本体感觉在大脑皮层的投射区主要在中央后回。
( )14. 体表感觉投射在大脑皮层后回所占面积的大小与身体各部分面积的大小呈正比。 ( )15. 中央前回既是支配躯体运动代表区,也是感受运动的感觉代表区。 ( )16. 神经冲动由胞体传向外周的长突起叫轴突。
( )17. 时间总和是指许多神经纤维同时将冲动传到中枢引起反射活动的现象。
( )18. 交感神经对肌肉的营养作用是因为它的兴奋能改善肌肉物质代谢过程,改变肌肉的营养状况,从而增加肌力。
( )19. 肌紧张是由于骨骼肌的肌纤维轮换交替微弱收缩的结果。 ( )20. 肌紧张不是牵张反射。
( )21. 头后仰,人体下肢及背部伸肌的紧张性无变化。 ( )22. 头前倾,人体下肢及背部伸肌的紧张性增强。
( )23在跳马推马时,若头部位置不正,落地时身体会向头歪的方向偏斜。 ( )24. 人体的一切随意运动都是由于大脑皮层通过锥体系的活动实现的。 ( )25. 锥体系的机能是支配同侧肢体远端关节肌肉的精细运动。 ( )26. 大脑皮层的视区在枕叶。
( )27. 听神经终止于大脑皮层的颞叶。 三、填空题
1.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包括一个 和 ,按照机能可分为 、 和 。 2. 神经元具有 、 和 等机能特征。
3. 神经中枢是指 集中的部位。
4. 突触是由 、 和 构成的;按照机能特点可分为 突触和 突触。
5. 刺激传入神经引起运动神经元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出现 电位,此电位称为 后电位。 6. E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 、 和 ,尤其是 的通透性增加所致。
7. 刺激传入神经引起运动神经元膜电位绝对值增加,出现 电位,此电位称为 后电位。 8. I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 和 的通透性增加所致。 9. 兴奋在突触传递的特点是 、 和 。 10.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包括 、 、 、 和 五个环节。
11. 兴奋通过反射中枢的特征包括 、 、 、 、 和 。
12. 许多神经纤维同时将冲动连续传到同一中枢,从而引起反射活动的现象称为 ;而一条神经纤维有许多冲动连续传入,从而引起反射活动的现象称为 。 13. 兴奋和抑制的关系可分为 和 诱导,它们又可分为 和 诱导。
14. 同时诱导是指兴奋和抑制过程 在中枢神经系统 部位相互加强的现象;相继诱导是指兴奋和抑制过程 在神经元内 的时间内相互加强的现象。
15.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系统对大脑皮层具有 作用,下行系统与 、 和 有关。
16. 小脑的主要生理机能包括 、 和 。
17. 牵张反射的主要感受器是 ,牵张反射可分为 和 ,膝跳反射属于 。 18.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 和 完成的。 19. 锥体系的功能主要是 、 和 。 20. 锥体外系的功能主要是 和 。
21. 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 ,支气管平滑肌 ,瞳孔 。 22.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 ,支气管平滑肌 ,瞳孔 。 四、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神经冲动由胞体外传的突起叫( )。 A、树突 B、轴突 C、神经末梢 D、胞突
2. 接受其他神经元的冲动, 将其传向胞体的是( )。 A、树突 B、轴突 C、神经末梢 D、胞突 3. 突触后膜的( ),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 A、去极化 B、超级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4. 连续给予数次阈下刺激而引起反射,称为兴奋的( )总和。 A、时间 B、空间 C、时空 D、局部
5. 同时在不同区域分别给予几个阈下刺激而引起反射,称为兴奋的( )总和。 A、时间 B、空间 C、时空 D、局部
6. 兴奋过程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称为( )。
A、同时正诱导 B、同时负诱导 C、相继正诱导 D、相继正诱导 7. 兴奋停止后,兴奋中枢由兴奋转为抑制状态,称为( )。
A、同时正诱导 B、同时负诱导 C、相继正诱导 D、相继正诱导 8. 肌紧张属于( )反射。
A、条件 B、非条件 C、阴性 D、阳性
9. 突触前抑制是通过( )突触的活动而发生的。
3. 运动员纠正错误动作,与( )反射有关。 A、消退 B、分化 C、延缓 D、条件
4. 人类认识和鉴别事物,是靠( )抑制实现的。 A、延缓 B、条件 C、消退 D、分化
5. 从神经反射的角度来看,害怕和疲劳属于( )。
A、延缓抑制 B、条件抑制 C、消退抑制 D、分化抑制 6. 外抑制是( )诱导现象。
A、同时正 B、相继正 C、同时负 D、同时正 7. 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使人脱离现实,因此,( )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结合起来。 A、不易 B、容易 C、必须 D、不必
9. 外抑制和超限抑制属于( )抑制,它的中枢在( )。 A、条件性 B、非条件性 C、大脑皮层 D、皮层下中枢 E、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 10. 运动员纠正错误动作,与( )有关。
A、消退抑制 B、分化抑制 C、延缓抑制 D、条件抑制 11. 人认识事物和鉴别事物,是靠( )。
A、消退抑制 B、分化抑制 C、延缓抑制 D、条件抑制 12. 预示着某一事物即将来临的刺激属于( )。 A、信号 B、预兆 C、第一信号 D、第二信号 13. 外抑制是( )诱导现象。
A. 同时正诱导 B. 同时负诱导 C. 相继正诱导 D. 相继负诱导 14. 害怕属于( )诱导。
A. 消退抑制 B. 超限抑制 C. 延缓抑制 D. 条件抑制 五、简答题
1. 简述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
2. 叙述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3. 叙述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4. 叙述影响条件反射建立的各种因素。 5. 什么是非条件抑制? 6. 什么是条件抑制?
7. 简述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
第十二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一、名词解释
运动技能 动作自动化 运动条件反射 运动动力定型 分化抑制 二、判断题 ( )1. 形成运动技能的泛化阶段,其神经过程是大脑皮层有关中枢兴奋与抑制广泛扩散,导致动作不精确、不连贯和存在许多错误动作。
( )2. 形成运动技能的分化阶段,有关中枢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集中,动作连贯、自如,即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成套动作也能正确完成。
( )3. 所谓动作自动化,就是在完成非常熟练的动作过程中,并不需要大脑皮层的控制,也能自如地完成。
( )4. 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在学习新技术动作时,所需时间基本相同。
( )5. 所谓无意识或下意识地完成动作,就是在大脑皮层兴奋性低下或不适宜的部位实
现的活动。
( )6. 在形成运动技能的泛化阶段,教学方法应强调纠正错误动作和强调动作细节。 ( )7. 在建立运动技能过程中,重要的感觉机能是视觉和位觉。 ( )8. 大脑皮层兴奋性越高,就越容易建立运动技能。
( )9. 即使在巩固、自动化阶段,仍应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 ( )10. 运动技能之间的相互影响总是良好的。
( )11.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层上各感觉中枢之间建立起暂时的联系。 ( )12. 在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中,身体素质得不到同步发展。 ( )13. 随意运动只要大脑皮层下中枢参与,就能实现。
( )14. 大脑皮层建立的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学习新动作就越不容易。
( )15. 在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各阶段时间的长短与动作的复杂程度和运动员的训练程度有关。
( )16. 在形成运动技能的分化阶段,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内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内抑制过程加强。
( )17. 形成运动技能的巩固阶段,动作的某些环节可达到动作自动化。 ( )18. 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实现的反应,有的是有意识的,有的是无意识的。
( )19. 在无意识情况下实现动作自动化时,全过程不需要大脑皮质的参与就能实现。 ( )20. 想练结合教学法的生理机制,是由于在大脑皮质上使这一运动技能的暂时联系再一次接通,等于接受了一次强化。
( )21. 动作自动化后,第二信号系统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不起作用。 三、填空题
1. 人的随意活动,是从 开始,以 为中继,以 为告终的反射活动。 2. 运动技能本质上是 、 、 的运动条件反射。
3. 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本体感觉传入冲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前一动作的
刺激,起 作用;又是后一动作的 刺激,起 作用。
4. 运动技能形成后,兴奋和抑制在 中枢内,有 、有 、 有 地交替发生。
5.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性变化,即 、 和 。
6. 一般而言,影响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包括: 、 、 、 和 。
7. 所谓动作自动化是指 。
四、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有关神经中枢兴奋和抑制相对集中的阶段,称为( )阶段。 A、泛化 B、分化 C、巩固 D、动作自动化
2. 人体在运动中按一定技术要求完成的随意运动行为,或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称为( )。
A、身体素质 B、训练水平 C、运动技能 D、非条件反射 3. 下列各项中对运动技能的叙述,( )是错误的。
A、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形成运动性条件反射的过程 B、运动技能是一种复杂的运动性条件反射 C、运动技能是连锁的运动性条件反射
D、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本体感觉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E.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有关中枢建立了复杂的、暂时的神经联系 F. 运动技能间的相互关系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促进作用 4. 下列对动作自动化的描述中,( )是不正确的。
A、所谓动作自动化,就是在练习某套动作时可以在脱离意识的情况下完成 B、所谓动作自动化,就是在练习某套动作时是在皮层兴奋性低下部位完成 C、所谓动作自动化,就是在练习某套动作时控制中枢在低级中枢部位完成 D、所谓动作自动化,就是在练习某套动作时可以不加思索地自动完成 5. 在运动性条件反射中,( )传入冲动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 A、视觉 B、听觉 C、触-压觉 D、本体感觉 E、位觉
6.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层上各感觉中枢与( )中枢发生暂时神经联系。 A、位觉 B、视觉 C、运动 D、听觉
7. 运动技能形成后,兴奋和抑制在( )中枢内有顺序、有规律、有严格时间间隔交替发生。
A、运动 B、视觉 C、位觉 D、本体觉
8. 经常进行比赛性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对( )的适应能力。 A、新异刺激 B、无关刺激 C、非条件刺激 D、防御反射 9. 在分化阶段,运动动力定型( )。
A、初步建立 B、还未建立 C、建立较巩固 D、非常巩固 10. 动作自动化的实现,需要( )的参与。 A、延髓 B、丘脑 C、小脑 D、大脑皮层 五、简答题
1. 运动性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
2. 简述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各种因素,并举例。 3. 简述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教学要点。 4. 简述运动技能的形成与一般运动性条件反射的差别。 第十三章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身体素质 超等长练习 RM 最大摄氧量 无氧阈(个体乳酸阈) 反应速度 等动练习 无氧耐力 二、判断题
( )1. 最大摄氧量是反映有氧耐力的生理学指标,而无氧阈是反映无氧耐力的生理学指标。
( )2. 最大摄氧量受训练的影响明显,而无氧阈受遗传的影响明显。
( )3. 有氧耐力运动员训练早期最大摄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发展泵血能力,训练后期则主要通过增加骨骼肌用氧能力。
( )4. 最大摄氧量仅表明运动员最大摄氧能力的潜在能力,而无氧阈表明运动员最大限度维持有氧工作的能力。 ( )5. 无氧阈既可作为评定有氧耐力的水平,也可以作为控制用氧耐力训练的运动强度。 ( )6. 最大摄氧量与骨骼肌慢肌纤维百分比有密切关系。
( )7. 与同年龄男子相比,女子的最大摄氧量小,原因使因为女子的体重较男子轻。 ( )8. 等动练习就是指速度相等的练习。
( )9. 超等长练习就是指运动中肌肉的长度始终保持相等的练习。 ( )10. 力量性运动员和速度性运动员肌纤维中快肌纤维百分比高。 ( )11. 最大摄氧量是指机体在某种运动时每分钟摄入的最大氧量。
( )12. 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有氧耐力素质生理学评定时,应以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表示比较可靠。
( )13. 优秀有氧耐力运动员经多年训练,最大摄氧量可并无增进,但无氧阈可明显提高,而无氧阈的提高与有氧耐力运动成绩的提高有密切关系。
( )14. 快肌纤维百分比较高的短跑运动员经短跑训练,最大摄氧量也可获得提高。 ( )15. 最大摄氧量与有氧耐力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因此,最大摄氧量是有氧运动成绩的唯一决定条件。
( )16. 男子无氧阈时的摄氧量明显高于女子,如果用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表示无氧阈,则男女之间差别不大。
( )17. 力量训练中联系的安排应是小肌群的练习在前,大肌群的练习在后。 ( )18. 与其它力量训练方法比较,电刺激法对发展肌肉协调性作用明显。
( )19. 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时给予的负荷越大,产生张力也越大,收缩速度就越快。
( )20. 为了发展短跑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应不断增加负重深蹲的杠铃重量,使肌肉体积增大,下肢力量相应增大。
( )21. 所谓动作时,是指从动作开始到完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
( )22. 所谓反应时,是指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反射弧传递,直至引起效应器开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
( )23. 由于不同运动项目素质要求不同,有些项目的运动员可以表现出反应时短,而动作时长,但有些运动员却表现为动作时短而反应时长。 三、填空题
1. 速度素质是指 ,速度在运动中的三种表现形式包括 、 和 。
2.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 、 、 、 、 和 等机能能力。
3. 决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学因素包括 、 和 。 4. 发展肌肉力量的原则包括 、 和 等。
5. 肌肉进行 收缩之后,紧跟 收缩,称为超等长练习。 6. 超等长收缩肌肉产生的力量较大,是因为 、 和 。 7. 按照运动时能量供应特点,耐力可分为 和 。 8. 决定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是 、 和 。
9. 反应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 、 和 。 10. 动作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 、 和 。
11. 限制最大摄氧量的中枢因素是指 ,外周因素是指 。 12. 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因素有 、 和 。
13. 评定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指标有 和 ,前者受遗传的影响大,后者受训练的影响大。
14. 跑速主要取决于步频和步长两个变量,而步频的加快有赖于 、 和 ;而 、
和 主要影响步长。
四、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氧运输能力的限制因素是( )。
A、肺通气和肺换气 B、血液运输氧的能力 C、心输出量 D、血液Hb含量
2. 影响最大摄氧量的中枢机制是( )。
A、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B、肌纤维类型及其用氧能力 C、心脏的泵血能力 D、呼吸机能 3. 下列各项中,( )不能作为是否达到最大摄氧量的指标。
A、心率达到180次/分以上 B、血乳酸大于11mmol/L(100mg%) C、呼吸商大于1.15 D、肺通气量必须达到50-60L/min E、参与运动的肌肉必须占全身肌肉的一半以上 4. 限制最大摄氧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肺通气能力 B、肺换气能力 C、血液运输氧的能力 D、心输出量
5. 研究发现,男子在18-20岁时最大摄氧量达到峰值,女子的峰值年龄在( )。 A、12-14岁 B、14-16岁 C、16-18岁 D、18-20岁
6. 男子最大摄氧量的峰值能稳定保持到30岁左右,而女子保持到( )。 A、20岁 B、22岁 C、25岁 D、28岁 7. 称为最大摄氧量外周机制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B、呼吸机能
C、血液运输氧的能力 D、心输出量 E、肌纤维类型及其用氧能力
8. 由于无氧阈出现并不是由于肌肉“缺氧”,因此,有人提议将“无氧阈”改称( )。 A、个体乳酸阈 B、运动后过量氧耗 C、最大摄氧量利用率 D、通气无氧阈 9. 加速疾跑训练主要发展( )系统的能力。 A、非乳酸能无氧供能 B、乳酸能无氧供能 C、乳酸能和有氧氧化供能 D、有氧氧化供能 10. 一般采用6-10RM的力量训练主要用于( )。
A、短跑训练 B、中长跑训练 C、长跑训练 D、超长跑训练 11. 发展800米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的训练常用( )。
A、大强度高乳酸值间歇训练 B、高强度低血乳酸重复训练 C、中等强度低血乳酸持续训练 D、中等强度低血乳酸变速训练 12. 间歇训练主要是使( )机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A、呼吸系统 B、心血管系统 C、神经系统 D、运动系统
13. 法特莱克训练法(速度游戏,即在自然条件下交替快跑和慢跑),主要发展( )系统的能力。
A、非乳酸能无氧供能 B、乳酸能无氧供能 C、乳酸和有氧氧化供能 D、有氧氧化供能
14. 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
A、重复训练法有固定的间歇时间 B、重复训练法的强度比间歇训练法大 C、间歇训练法的恢复时间长且不固定 D、间歇训练法有固定的恢复时间 15. 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运动能力,称为( )。 A、运动技能 B、身体素质 C、生理学指标 D、运动性适应 16. 高原训练对( )素质的发展作用不明显。 A、有氧耐力 B、无氧耐力 C、柔韧 D、灵敏
17. 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中骨骼肌形态及工作并不包括( )。 A、肌肉生理横断面积 B、肌纤维类型 C、肌肉长度 D、关节运动角度 E、内脏功能
18. 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中,超负荷原则是指( )。
A、超过本人最大负荷能力 B、超过平时一般的负荷或已适应的负荷
正在阅读: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习题(上海体院)06-08
杜能农业区位论09-06
MATLAB--计算国土面积05-13
抗挫折教育11-18
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芯片EP2SGX125GF1508C5N中文规格书04-25
关于沟通的高中作文800字03-31
我的家庭英语作文200字04-01
志愿者抗击疫情感人事迹材料范文五篇04-03
3-08质量员应知试卷 (1)05-0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上海体院
- 生理学
- 习题
- 考研
- 运动
- 体育
-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高三第一学期9月(总第一次)模块诊断
-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的通知
- 我的成功,你也可以复制
- 2015年会计继续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
- 最新教科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I can t wait to see you 重点习题
- java练习(1)
-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 - 图文
- 基于matlab图像处理的车牌识别研究
- 华政 法综 刑事诉讼法学笔记 修改部分
- APBS教程 - 图文
- 杭州市团务知识学习网 网上自测题及答案(5套,每套100题)
- 戏曲名段唱词
- 日本語会计税务词汇整理版
- 伦理学概论尔雅满分答案
- 安康廉租住房
-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全册教案(全册 共125页)
- 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的设计-精品
- 诸葛武侯巧连神术和测字详解大全
- 党员学习三个一切-的心得体会-2019年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