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学文体 散文

更新时间:2023-11-13 04: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章 文学文体

课时安排:汉语言6学时,新闻4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题目:散文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散文的含义。 2、掌握散文的文体特征。 3、熟悉散文的写作要求。 4、了解散文的种类。

5、能写出质文兼备的散文。 教学方式、手段:讲授 教学媒介:多媒体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散 文

一、散文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一)散文的含义

散文,是一种重在写实,充满诗意,自由活泼,篇幅短小,不拘格律声韵,反映和表现现实与内心,迅速简捷的文学样式。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与韵文和骈文相对,凡不押韵,不重骈偶的文章,都是散文。 狭义:是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相并列的一种文体。 较广:包括报告文学、杂文、回忆录

较狭:指取材广泛,篇幅短小,能灵活地记叙见闻,自由地抒发情感的一种文章体裁。

(二)散文的历史发展 1、古代散文

(1)秦汉:作为哲学、历史著作或其他实用性文书的语言表达手段。 (2)魏晋南北朝:从一般的哲学、历史著作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表情述志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创作。

曹丕《典论·论文》中“文”包括奏议、书论、铭诔、议论; 刘勰《文心雕龙》中对“文笔”解释:“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1

文——指诗、词、曲、赋等作品; 笔——指各类散体文章;

(3)唐宋:有“古文”之称。唐宋八大家掀起“古文运动”,倡导、恢复汉以前的散文传统。

(4)南宋:“散文”的名称被正式提出来。 南宋末年,罗大京《鹤林玉露·文章有体》“山谷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

南宋末年,王应麟《辞学指南》,将文体分为散文和四六文。 2、现代散文 (1)“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散文从广阔的范围浓缩到与诗歌、小说、戏剧并举,成为新文学一个独立文体。

或称白话散文,或称抒情散文,或称小品文。(朱自清《什么是散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周作人、朱自清、冰心等人写小说、诗歌,同时也写散文。1923年10月,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2)建国后,两次大规模的讨论散文。 A 1961年,《人民文学》开辟“笔谈散文”专栏,许多著名作家、理论家纷纷撰稿,参与研究和讨论,散文一时兴盛起来。

刘白羽、杨朔、秦牧散文风格形成。

1966—1976十年动乱时期,散文处于沉寂期。 70年代末期散文开始复苏。 B 80年代初的“复兴散文”,在寂寞中艰难奋进。 徐迟明确提出“狭义”与“广义”散文。 3、当代散文

20世纪90年代,散文以空前的规模全方位地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入到人们的心灵世界。

汪国真、席慕容、三毛热开始了当代散文热。 《散文大家谈散文》:

广义散文——塔基,塔身 狭义散文——塔尖,塔顶 大散文 ——贾平凹提出 小散文 ——抒情式 书斋散文——余秋雨散文 体验散文——史铁生散文 《散文要写成什么样》:

2

学者散文 ——阳春白雪 小女人散文——浓郁时尚气息 文化散文 ——图书品味文化

新媒体散文——王义军编,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二、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中老年的文学”。

散文是一种灵魂的袒露,一种个性的抒发,一种真情的宣泄,也是一种人格的张扬。

(一)选材自由,题材广泛

1、选材的海阔天空,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

2、同一主题统率下选取不同时间、空间的材料,十分自由; 秦牧《社稷坛抒情》 巴金《爱尔克的灯光》 (二)笔法灵活,形式多样 1、笔法:

表达方式的自由灵活: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人称的选用多为第一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给亡妇》 艺术手法多样,如象征、暗示、虚拟、移觉; 朱自清《匆匆》、《春》 2、体式:

散文小品,书信体,序跋体,游记体,传记体,日记体,杂文体,随笔体,寓言体,对白体,哀祭体 (三)结构独特,形散神聚 取材广泛

意随—— 散 联想丰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表达灵活:文无定法 神聚——不散

形散神聚:在散漫的思绪中,贯穿着一条稳定的精神线索,将作者散漫的思绪片断串连成一个艺术整体,使人感受到集中而鲜明的主题。散文结构安排上所具有的材料的散漫与中心线索的稳定、集中的辩证统一,就是形散神聚。

朱自清《冬天》 冰心《笑》

(四)文笔优美,个性鲜明 简洁而潇洒

3

散文——美文——语言美——散文笔调

朴素而优美 简洁:指语言准确的概括力。

潇洒:指句式变幻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舒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协调构成散文语言的潇洒美。 苏轼《前赤壁赋》

朴素:指虽然进行了雕琢但不着脂粉,华而不俗,朴而不拙,去斧凿痕迹,物像的神韵在和谐的形式中流露出来,作者的感情“沛然地从肺腑中流出”,入微而独特的感受被暗暗地融入语言文字中。 优美:

A 内情与外物,心声与天籁和谐地融在一起,通过语言文字和色彩鲜明的画面传达出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浓烈的情趣。 B 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语言色彩和风格,散文语言最能体现出作者独特个性的一种文学语言。 三、散文的种类

按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

(一)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基本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段,要求内容的真实性,材料的典型性,描写的生动性。 事件:叙事较完整 人物:形象鲜明 作者亲身经历 第一人称 景物:倾注感情

记叙事件: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事件的叙述。事件可大可小,追忆年代久远的事,刚发生的新事,有头有尾的故事,零散片断的剪辑。

冰心《往事》

记叙人物:以人物为中心,偏重于人物描写。 杨朔《雪浪花》

小说:A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B有完整的故事,连续的情节,对人物性格有细致的刻画;

散文:A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裁剪和加工;

B摄取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或片断,勾勒出人物的某一侧面;

C 在表现手法上,常把叙事、描写和抒情结合起来,倾诉作者的感受。也叙事,但目的在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品质和精神面貌;

描写景物:偏重于描写一处的景物,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建设新貌。大多是游记散文。郁达夫《故都的秋》

4

(二)抒情散文:以倾诉作者浓郁的感情为主,重在用抒情笔调、象征手法写景状物,在描写中抒发感情。

有叙事、写人,有场面和细节描写→从属地位

写人——人不走样,话不走音

记人写事要准确传神 写事——抓事件发展的线索 秦牧《社稷坛抒情》 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是借助某一具有比喻和象征意义的事物,将情感寓于该事物中,通过对该事物的描写抒发感情。其特点是“物”“情”“志”高度结合,相互融合,贴切自然。

杨朔《荔枝蜜》

借景抒情:将感情寄寓在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情感。其特点是缘情写景,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

朱自清《荷塘月色》

抒情散文在写景状物时要清晰生动而有所寄托。

(三)议论散文:指通过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议论说理的文章。 抒情散文——侧重抒情 议论散文——重于哲理

议论文 ——用摆事实讲道理的直接逻辑论证方式来说理;

议论散文——用形象说理,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

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感人,又要以理服人,融逻辑性、形象性和抒情性为一体;

刘再复《读沧海》

散文随笔:是一种杂记见闻,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散文体式。在古代,随笔被称为“笔记文学”。凡录秘藏,叙异事,说仙佛人鬼,描山川景物,议身边琐事,谈读书心得,以及述出游怀古等,均为随笔。

巴金《随想录》

余秋雨《山居笔记 》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特点:短小的形式 博杂的内容 浓郁的个性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oq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