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第二册教案备课

更新时间:2023-05-03 21:4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2)

课题一数数、数的组成(一) (2)

数数(教学片断) (5)

课题二数数、数的组成(二) (6)

课题三写数读数 (8)

课题四数的顺序大小比较(一) (11)

数的顺序(教学片断) (13)

课题五数的顺序大小比较(二) (15)

课题六实践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数 (17)

课题七认识人民币(一) (20)

认识人民币(教学片断) (22)

课题八认识人民币(二) (23)

课题九整理与复习 (26)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28)

课题一认识前和后(一) (28)

课题二认识前和后(二) (31)

课题三认识上和下 (33)

课题四认识左和右 (36)

课题五找座位 (38)

课题六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42)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44)

课题一分类 (44)

分类(教学片断) (47)

课题二认识图形(一) (48)

课题三认识图形(二) (50)

认识图形(教学片断) (53)

课题四实践活动:有趣的图形拼组 (54)

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56)

课题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 (56)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片断) (59)

课题三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一) (61)

课题四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二) (65)

课题五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 (67)

课题六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二) (69)

课题七整理与复习 (72)

第五单元:认识钟表课题 (75)

一认识钟表(一) (75)

课题二认识钟表(二) (78)

数学文化:计时方式的变化(教学片断) (80)

课题三实践活动:小小商店 (82)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84)

课题一进位加法(一) (84)

课题二进位加法(二) (87)

课题三退位减法(一) (89)

课题四退位减法(二) (91)

课题五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一) (94)

课题一统计(一) (102)

课题二统计(二) (105)

第八单元:总复习 (107)

课题一总复习(一)(100以内数的认识) (107)

课题二总复习(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110)

课题三总复习(三)(方向和位置、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112)

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课题一数数、数的组成(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用数数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直观印象,为建立数位概念作好准备。会用计数单位“一”和“十”数出100以内的数,会正确地数出“翻坎数”。

直观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用数数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直观印象,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学具: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教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过了20以内的数,你能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20以内的数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对,20以内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得的确很广泛。但是,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只用到20以内的数就够了呢?我们来看这样一幅图片。

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观察这幅图片,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图片上提供的信息自由地说。教师:这些信息里面的数是20以内的数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看来在这里20以内的数不够用了,这一单元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小朋友们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数数,现在请同学们每人拿出20根小棒数一数。

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学生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说出:一根一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5根5根地数……

教师:对,我们有很多种数数的方法。但是,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用得最多的数数方法就是一根一根地数和一捆一捆地数,也就是10根10根地数,(板书:一根一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用这两种方法来研究怎样数比20更大的数。

教师:用这两种数数的方法,10以后怎么数呢?要求学生回答:一根一根地数,10后面加上1就是11,再添1就是12……10根10根地数,1个十是10,2个十是20。

[点评: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数,通过数20根小棒,强调重点关注一根一根地数和10根10根地数这两种数数方法,并通过对“10以后怎么数”的提问,让学生对原来掌握的数数方法进行积极的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准备。]

教师:现在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把手中的小棒合起来,从这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不过在数小棒以前,老师有一个问题,20以后怎么数呢?

引导学生回答:一根一根地数,数到20以后就是21,22……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20后面是21呢?

引导学生回答: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了。

教师继续追问:10根10根地数呢?

要求学生回答:10根10根地数,20以后就是30了。

教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学生回答:2个十是20,3个十就是30了。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数后,抽学生回答。(一共有40根)

[点评:把同桌2个学生的小棒合起来数,让学生知道数出的数比20大,然后重点关注“20后面的数怎么数”,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数方法。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来数,既体现了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又为后面两种数数方法的对比打下基础。]

教师:刚才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数了你和同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29后面是多少?39后面呢?

要求学生回答: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

教师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回答:2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29,9个一再加1个一就是10了,2个十和1个十合起来就是30了,39后面是40也是这个道理。

教师:49后面是多少呢?59呢?69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把你们四个人的小棒合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数后,抽学生回答。(一共有80根)

[点评:这一次把4个人的小棒合起来数,重点放在数“翻坎数”的教学上,让学生通过边操作边数数的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正确地数数。]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再加20根小棒数一数,注意,数到九十九以后是一百。

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

教师: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刚才同学们有的是一根一根地数的,有的是一十一十地数的,都能数出100根小棒。下面我们来比赛一下,左边的同学一根一根地数,右边的同学10根10根地数,看谁数得又快又对。开始!

学生分组数小棒。

教师: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发现10根10根地数比一根一根地数要快得多。

教师:对了,10根10根地数要快一些,但是10根10根地数能数出28,36,47这些数吗?让学生意识到是不行的。

教师:那么你觉得怎样又快又对地数出28,36,47这些数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正确的答案是两种数数的方法配合使用,先用一十一十地数数出几个十,再用一根一根地数数出几个一。

教师:你们的手中有捆着的小棒,方便你们10根10根地数,也有一根一根的小棒,方便你们一根一根地数,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快的方法数出47根小棒。

学生数小棒,要求学生先数出4捆小棒,再数出7根小棒。

教师:说明4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呀?让学生说出47里面有4个十和7个一。再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数出28,36,并分别说出28和3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点评:在学生经历了一根一根地数和10根10根地数的基础上,这个教学环节通过两种数数方法的对比,让学生发现两种数数方法各有优劣,因此想到要把两个方法结合起来数,通过两种数数方法的配合,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理解数的组成,把数的组成的教学融入数数的操作活动中,用操作活动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表象支持,使学生对数的组成理解得更加深刻。] 2.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用10个10个地数和一个一个地数的方法数数了,下面我们用同学们数数的方法来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

课件显示例2图片。

教师:你看,这些小动物多可爱呀!你知道小灰兔有多少吗?

学生数后抽学生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说出一排有10只,10只10只地数,有2个十只;剩下的一只一只地数,数出有8个一只,一共就有28只小灰兔。

教师:你看我们数数的时候也用到了前面的数数的方法。那么这个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要求学生回答:数了2个10只和8个一只,所以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教师:小灰兔和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呢?学生数后抽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教师:那么55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呢?

要求学生回答:55是由5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教师:再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学生数后抽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回答:每一排都是10只,所以采用10只10只地数,一共有10个十只,就是100只。

教师板书:10个十是一百。

三、巩固深化

(1)课堂活动第1,2题。

(2)练习一第2,3题。

四、实践活动

数一数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有多少。如:班上有多少名同学……

[点评:向学生提供多种有趣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数数的活动中加深理解100以内数的认识。]

五、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欧洋)

数数(教学片断)

……

出示例1主题图。(无对话框)

教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生:数小棒。

教师:你们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数一数,好吗?

学生:好!学生独立数小棒。

教师: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甲:有20根小棒,我是一根一根地数的。

学生乙:我数出的也是20根小棒,但我是10根10根地数的。

教师给主题图中的两个小孩贴对话框:一根一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

教师:我认为这两种方法都不错。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把手中的小棒合起来,再选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合作数小棒。

教师:遇到了什么问题?哦!这个小朋友在问二十以后怎样数?(贴对话框:二十以后怎样数?)谁来帮助他?

学生甲:如果一根一根地数,数到二十以后就是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

教师:你怎么知道二十以后是二十一呢?

学生:我想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十一,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二十一了。

教师:这个想法对吗?

学生:对。教师:好!老师也支持你们的意见。还有没有其他数法呢?

学生乙:我是10根10根地数的,二十以后就是三十、四十。

教师:这样数可以吗?(学生:可以。)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

学生:40根。

教师:真不错。再把两个小组手里的小棒合起来,你们还能数吗?

学生:能!

教师:小朋友就动手数一数,数的过程中注意这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

(贴对话框:三十九后面是几,四十九后面呢?)

学生合作数小棒后回答:三十九后面是四十,四十九后面是五十。

教师:五十九后面呢?六十九后面呢?学生回答(略)。教师: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80根。)再添20根小棒数一数,注意,数到九十九以后就是一百。

学生数小棒。

教师: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100根。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小棒10根10根地捆起来。(学生捆小棒)再10根10根地数。学生数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教师:数到一百时,数了多少个十?

学生:10个十。

教师:10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分散出现对话框,这就分散了要研讨的问题(因为每个对话框实际上就是一个问题),分散了学习难点。二是多次用把几个人的小棒合起来的方法,展示数的扩展过程。第一次数20根小棒,这是学生已经掌握的20以内的数概念,也是学生数概念的扩展起点;第二次把两人的小棒合起来,重点解决“二十后面的数怎样数”的问题;第三次把两组的小棒合起来,重点放在“翻坎数”上;最后让学生再添20根小棒,数到一百。这样四次扩展,各有重点。第三个特点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数数,既突出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又突出学生的个性,还加深了学生对“一”和“十”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为后面数的组成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本案例由卞小娟提供)

课题二数数、数的组成(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3以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计数单位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提高学生对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数数和数的组成,现在请你们拿出小棒,数出其中的32根。学生独立数小棒。

教师:数好了吗?谁来演示一下你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一边演示一边回答:先10根10根地数,数30根小棒,再1根1根地数,数出2根小棒,合起来就是32根。(学生演示10根10根地数时,要求学生把小棒10根10根地放一堆。)教师:你们能看着这些小棒说出3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

要求学生回答:32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刚才数的是3个10根和2个1根。

教师:我们在数数时用到了10根10根地数,也用到了一根一根地数。同学们为什么要用这两种方法数数呢?

指导学生说出10根10根地数比较快,不满10根的要一根一根地数才能准确地数出来。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到10根10根地数比较快,生活中很多地方也需要数数,也采用了10根

10根地数的方式,叔叔阿姨们是怎样应用10根10根地数的方式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生活中的数?

板书课题。

[点评: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既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感受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图。

教师:图中有哪些生活中的数?

指导学生说出有乒乓球的个数、钢笔的支数、月饼的个数。

教师:生活中在哪些情况下要数这些数呢?

学生:售货员在卖乒乓球、钢笔、月饼时,都要数乒乓球、钢笔、月饼的个数或支数。

教师:这些商品都是装在盒子里的,盒子上还注明了每盒的数量是多少呀?

学生:10。

教师:这和我们每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相同的地方吗?它的目的是什么呀?

让学生理解这样做可以一十一十地数,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数出较多的商品。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堆散乱的没有盒装的乒乓球。

教师:你能很快看出有多少个乒乓球吗?

学生:看不出。

多媒体课件直观地演示把这些乒乓球装入盒中,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是3盒零2个乒乓球。

教师:现在能一眼看出有多少个乒乓球了吗?

学生:能,有32个乒乓球。

教师: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有32个乒乓球了呢?

学生:因为这里有3盒,就是3个十;还有2个,就是2个一。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教师:同学们用到了前面数数的方法了吗?

让学生明白这里是用到了前面的数数方法,先一十一十地数出有多少个十,再数出剩下的有多少个一,合起来就知道有多少个乒乓球了。

教师:能用类似的数数的方法数一数有多少支钢笔和多少个月饼吗?这里是把钢笔放在盒子里让你们数好还是拿出来一支一支地让你们数好呢?

学生:还是放在盒子里比较好。

教师:为什么?

学生:这样才能又快又对地数出有多少支钢笔。

教师:好吧,老师还是把它装在盒子里让你们数吧。学生数后,抽学生汇报。要求学生说数出了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问学生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师:在数月饼的时候用了几种数数的方法?

让学生意识到只用到10个10个地数的方法。

教师:为什么不用一个一个地数的方法呀?

学生:因为这里没有单个的月饼。

教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盒子进行包装,这不仅仅是为了携带方便,同时也是为了数数的方便,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像这样包装商品的例子吗?

让学生尽可能地说生活中每10个装一盒的例子。

教师:由于每10个装一盒与数学中的10个10个地数有关,所以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要大量地用到一些盒装的商品,来帮助同学们理解一些计算方法,看看你们的教科书,后面还有月饼盒吗?把这些图打上个记号,学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好关注今天学习的内容和后面学习内容的联系。

学生作记号,略。

教师:我们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数,知道了10个10个地数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一第1题。

教师:小猴吹了多少个泡泡?你能一眼就看出来吗?

学生:不能。

教师:怎样才能使我们一眼就看出小猴吹了多少个泡泡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求学生说出把这些泡泡10个10个地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小猴吹了多少个泡泡了。

教师:同学们动手圈一圈。

学生圈后,让学生说一说圈了多少个十,然后再说一说这些泡泡的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点评:教学中用每10个商品装一盒与每10根小棒捆一捆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让学生通过捆小棒的作用去体会装商品的作用,这样学生对生活中的数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学中在正面强调每10个商品装一盒的好处的同时,用反证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如果不这样做就不容易很快数出这些商品,通过用盒装和不用盒装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这样包装商品的优越性。教学中还很巧妙地把数商品个数与数的组成很好地结合到一起,通过“数了几个十和几个一”的追问,让学生体会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在数数的同时深化学生对数的组成的理解。教学中还把盒装商品与练习中圈10的要求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这种要求的必要性,沟通所讲的知识和所练的内容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数了几个十和几个一,所以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第3题的游戏

先抽一个小组的学生来做示范,再全班进行游戏。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

五、课外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第6页第5题的小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数。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欧洋)

课题三写数读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能借助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类推出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初步建立位置值的概念。

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中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和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

能借助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类推出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

的数。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拿出一捆零3根小棒用双面胶贴在黑板上。

教师:这里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13根。

教师:在你们的计数器上拨出13。

学生拨后,抽学生回答是怎样拨的,教师在小棒下面对应出现算珠图(如右图),要求学生解释左边的1颗算珠表示什么,右边的3颗算珠又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个算珠图的理解是:十位上的算珠与个位上的算珠表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十位上的1颗算珠表示一个十,个位上的1颗算珠表示一个一。

教师:能把这个数写下来吗?说一说你写的数左边的数字表示什么,右边的数字又表示什么。学生在算珠图下面写数,并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

教师:这些是我们在20以内数的认识中学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读写。

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在13根小棒的右边贴出2捆零3根小棒。

教师:这是多少根小棒?

学生:23根。

教师:根据前面的经验,如果要把这23根小棒拨在计数器上,你认为应该怎样拨?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应该在十位上拨2颗算珠,个位上拨3颗算珠。因为十位上的2颗算珠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3颗算珠表示3个一。

教师:这个同学讲得有道理吗?老师也赞成他的意见,现在同学们看清自己计数器上的十位和个位,自己拨一拨。

学生自己拨。

老师在小棒图下面对应出现算珠图(如右图),并让学生说说左边的2颗算珠表示什么,右边的3颗算珠又表示什么。

教师:你能用写13的方法把这个数写下来吗?

学生自己写,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对着算珠图写出来(如左图),并让他说一说写的数左边的数字表示什么,右边的数又表示什么。在写出23之后,反过来让学生对照算珠图思考,23中的“2”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加深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

教师:那又该怎么来读这个数?

按照读13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读23。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这两幅图,(如右图所示)比较我们原来学习的13和现在学习的23,你有什么发现?

同桌相互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后,让学生发现这样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1:这两幅图上的数都是两位数;个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十。学生2:个位上的数字都是3,都表示3个一。

学生3:这两个数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十位上的数字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相同。13中的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23中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

教师:对,这两个数都是两位数,十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一。所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两位数的表示方法和读写方式和我们原来学习的十几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是这些数比我们原来学习的数大。你能用你掌握的数的写法来写下面这些数吗?

让学生读写33,43,53,63,73,83,93并分别说一说十位的数表示什么,个位上的数又表示什么,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

[点评:体现了“直观——半抽象——抽象”的认知过程。在教学时,先用小棒作为直观的认知方式;再过渡到算珠图,并且反复利用算珠图,作为承上启下的半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位置值;最后抽象出数的写法,用小棒、算珠、数位和写数安排强化了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100以内的数概念。]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的算珠图(如右图所示)。

教师:比较黑板上的这两幅图,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1:这两个图都表示的是两位数,都是由个位和十位组成的。

学生2:这两个数都是由3和4组成的,但是3和4的位置不一样。

教师:第一个图表示的数是多少?第二个图表示的数是多少?

学生:第一个图表示的是34,第二个图表示的是43。

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对应的位置写数(如右图)。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3和4的位置不一样,表示的大小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这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和交流,利用读写的经验来分析34和43中“3”和“4”位置不一样,各自表示的大小也不一样。并让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来说图,34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4”在个位上,表示4个一。43中的“4”在十位上,表示4个十;“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强调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的不同意义,同时也让学生深刻理解位置值的重要性。

教师:像这样的数你还能找出哪些?

引导学生找出像45和54,67和76这些数字相同但大小不一样的数。

教师: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同样的数字(0除外)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大小。如果学生不能说出“0除外”,教师作适当的引导。

[点评:采用比较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通过34和43的算珠图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位置值在记数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

教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如果要在计数器上拨一百,你认为该怎样拨?

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入手:10个一是一十,要在十位上拨1颗算珠;10个十是一百,就应该在百位上拨1颗算珠。

教师:现在请你们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百。

教师在黑板上出现算珠图。(如右图)

教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一写这个数?

抽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对着算珠图写数。并对照着算珠图说一说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写数和读数,你能说一说我们刚才是怎样写数读数的吗?

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回答:写数和读数,都应该从高位开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对,写数和读数都应从高位起。请同学们观察我们计数器上的数位,和原来我们看到的计数器比,多了一个什么数位?这些数位是怎样排列的呢?

指导学生说出,和原来的计数器比,多了一个百位。并且这些数位的排列是从右边起第1位是个位,第2位是十位,第3位是百位。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在我们目前学过的这几个数位中,最高位是哪一位?

学生:百位。

教师:随着我们今后认识的数越来越大,认识的数位会越来越多。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8页课堂活动。

先由教师做示范,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写;或教师写一个数,学生读,再由同桌的两个学生模仿进行。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重庆市江津区欧洋、余勇曌)

课题四数的顺序大小比较(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以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知道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数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经历对数的顺序的探究过程,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知道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数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前面学过了数数,谁能从38数到52?

抽学生数数。

教师:现在同桌的一个同学从49数到68,另一个同学检查他数得对不对,数完以后再交换成另一个同学数。

同桌的学生相互数数。

教师:同学们数对了吗?其实你们刚才在数数的时候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的顺序。

板书课题。

[点评:数数就是按数的排列顺序数的,所以从数数引入课题,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这节课所学知识与前面知识的联系,这样能有效地应用前面所学知识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二、探索新知

1.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数字图片。

教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请你将教科书13页的例1的表格补充完整,看谁填得又对又快,开始。

学生填完以后抽一名学生把结果拿到视频展示台展示,进行集体订正。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教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和同学们分享?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结果,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发现,学生可能主要有这样几个发现:

(1)横着看。

从左往右看,前一个数都比后一个数少1,反之多1。

从第二排起,每一排上的数除了最后1个数以外,十位上的数都是相同的。

(2)竖着看。

从上往下看,下一个数比上一个数多10,反之减少。

每一竖列个位上的数相同。

(3)斜着看。

有一斜行是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都是相同的数。

每一斜行都有一些排列规律。也许学生还有其他的发现,只要学生说得有理,都可以给予肯定。教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39。

教师:如果不看书上的表格,你知道39的左面是哪一个数吗?右面、上面和下面呢?

要求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说出:39的左面是38,右面是40,上面是29,下面是49。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些规律,不过在这个表格里还藏着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刚才我们在按顺序从1数到100时,你能发现哪些数小,哪些数大吗?

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不难发现在按顺序从1数到100时,越往后数数就越大。

教师:对了,书上的小女孩也发现这个规律,将数按顺序排列以后,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教师板书。

教师:你知道什么叫前面,什么叫后面吗?

引导学生说出按数的顺序写数时,先写的数就叫做前面的数,后写的数就叫做后面的数。

教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规律,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比如37和59谁大谁小?

学生:59比37大,37比59小。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在数数的时候,我们是先数37再数59,根据“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这个

规律,37在59的前面,说明37比59小,59在37的后面,说明59比37大。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个规律完成书上17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汇报答案,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说出排在50前面的数都比50小,排在50后面的数都比50大。

2.培养学生数感

教师:刚才同学们用“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规律完成了连线,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同学们,48,27……这些数都比50小,这些比50小的数都是一样大的吗?

学生:不是。

教师:那么在48和27中,哪个数比50小一些,哪个数比50小得多呢?

学生:48比50小一些,27比50小得多。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虽然48和27都比50小,但是从表格上来看,48离50比较近,而27离50比较远。

教师:对了,当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但是这两个数又离得比较近时,我们就说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一些;而如果这两个数离得比较远时,我们就说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得多。

教师板书:小一些、小得多。

教师:你还能说出一些比50小一些的数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比50小得多的数还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怎样判断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一些还是小得多,谁能说出比50多一些或多得多的数?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多一些、多得多。

学生回答略,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给予肯定。

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数游戏”。

完成书上15~16页课堂活动。先由教师做示范,再让同桌两个同学相互猜数。

[点评:在新课的教学中,一是重视学生发现规律的过程,二是重视学生对规律的应用。在学生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简单的规律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而一些难度大一点的规律,比如“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数的排列规律,就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学中采用学生发现一个规律就应用一个规律,这样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又通过规律的应用,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数的排列规律的掌握水平。数感也是数的排列规律应用的一个部分,教学中沟通了数的排列规律与数感的联系,让学生掌握按数的排列规律,从数的排列中两个数“距离”的远近决定选用“大(小)一些”还是选用“大(小)得多”来描述两个数大小比较的结果,这样学生可以从根本上理解这些词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上15~16页练习三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欧洋)

数的顺序(教学片断)

教师板书“数”后,问学生:“小朋友认识这个字吗?”

学生:认识。

教师:请小朋友说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甲:我喜欢22,因为这两个数字都像鸭子。

教师板书:22。

学生乙:我喜欢7,因为我今年7岁。

教师板书:7。

学生丙:我喜欢39,这个数是我爸爸的年龄。

教师板书:39。……

教师:你们知道老师喜欢哪个数字吗?猜猜看。

学生回答略。

教师:老师最喜欢48。(板书:48。)班上48个小朋友老师都喜欢。

教师:下面我还得请喜欢22的孩子说一说,2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你能说出它前面的两个数和它后面的5个数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板书出22前面的21和20以及22后面的23,24,25,26,27。

教师:谁来说一说7前面的2个数和7后面的5个数?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怎样找一个数前面的几个数或这个数后面的几个数?

学生:按数的顺序找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数的顺序,不过这节课研究的数的顺序要比我们前面学习的数的顺序要难一些。

板书课题:数的顺序。

教师:请小朋友们翻开书第13页,你们能按数的顺序写出空格里的数吗?比一比,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填得真好。在这个表中藏有许多有趣的规律,比如说,我们竖着看,第一列个位上的数都是“1”。像这样,你们还能从表中找出哪些规律呢?先悄悄地找,然后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学生相互交流后,抽学生说表中的规律,其他学生补充,尽可能地找出表中的所有的规律。教师:同学们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规律,大家熟悉这些规律了吗?

学生:熟悉了。

教师:我考考大家,我们先把眼睛闭上,想一想:在表中59的上面那个数是多少,下面、左面、右面呢?

学生:59上面是49,下面是69,左面是58,右面是60。

教师板书。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谁能再说一说22的上面、下面、左面和右面各是哪些数?

学生回答略。

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数的顺序和数的排列规律,我们接下来研究数的大小比较。(教师板书)你能说出比50小一些的数吗?你怎么知道它比50小一些呢?

引导学生说出:我发现49,48,47都比50小一些,因为从表上看它们都排在50的前面,都离50比较近。

教师:你能说出比50小得多的数吗?你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说出:1,2,3,4这些数都比50小得多,因为从表上看,它们都排在50的前面,且离50都比较远。

教师:谁还能从表中找出比50多一些或比50多得多的数?

学生回答(略)。

教师:你能分别用“小一些”、“小得多”、“多一些”、“多得多”说一句话吗?选择一个在小组内说一说。哪个孩子愿意向大家说说?

学生相互说后,抽学生在全班说。

[简评:这个教学片断重视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从按顺序说一个数的前面的几个数发展为说100以内数的顺序,使新旧知识的衔接自然;教学中还尊重学生的选择,用说你自己喜欢的数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个性;教师还通过“老师最喜欢48。班上48个小朋友老师都喜欢”的话语,和谐师生关系。在学生找规律的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找出表中数的排列规律,另一方面用说一个数的上、下、左、右的数,加深学生对数的排列规律的理解,并且用比较数的大小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运用价值,通过价值体验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本案例由杨敏提供)

课题五数的顺序大小比较(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例2、例3以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道两个两位数比较大小时十位上大的那个数比较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能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突出多种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3.让学生经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究过程,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了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也会应用100以内数的顺序中“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排列规律来比较数的大小。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

[点评:突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的联系,使这个小节的学习内容联系得更加紧密,同时突出是在上节课的学习基础上来探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的情景图。

教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生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说出:两个小朋友在比较两个班人数的多少。

教师:对,比较两个班人数的多少其实就是在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板书:3841。

教师:那么我们可以怎样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当然我们可以从数的排列顺序来比较,想想

从1写到100,哪个数先写,哪个数后写。但是这节课要求不从数的排列顺序比较,又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这里老师给每组的同学准备了一些小棒和一把直尺,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中选择一种材料来比较出这两个数的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师:哪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你们小组选择的是哪种材料?是怎样比较的?下面以学生先说到用小棒来比较为例。

学生:我们小组是用小棒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用小棒比。

教师:请你把小棒拿上来给其他同学演示一下你是怎样摆小棒的。

学生视频展示台演示摆小棒。

要求学生一边演示摆小棒,一边回答:把小棒分成两堆来摆,把38根小棒摆成3捆零8根,把41根小棒摆成4捆零1根。

教师:摆好以后你是怎样比较的?为什么?

要求学生说出:38根小棒比41根小棒少。因为38根是3捆零8根小棒,而41根是4捆零1根小棒,3捆比4捆少1捆,所以38比41小。

教师:同学们赞成这个小组的方法吗?老师也赞成。我们可以直接比小棒的捆数,1捆是1个十,38里有3个十,41里有4个十,这样比实际上就是比38和41的十位,十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教师:刚才老师还给同学们提供了一种工具,有用直尺比的小组吗?

板书:用直尺比。

学生可能会说出:根据我们昨天学的100以内的数的排列顺序中“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排列规律,先在直尺上分别找到38和41,因为38在41的前面,所以可以判断出38比41小。

教师:这是从数的排列顺序来解释的。如果不从这个角度解释,怎样解释38比41小呢?引导学生这样看,从0到38的这段线(如图所示)比从0到41这段线短,所以38比41小。

教师:其他用直尺比较的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38比41小,那么我们应该在这两个数之间打上什么符号呢?

学生:小于号。

教师:在38和41之间打上小于号。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到书14页,用你喜欢的比较方法完成“试一试”。

多媒体课件出示:23○3265○56

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学生汇报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来比较的。

教师:我们来看这里其中的一道:23○<32,老师有一个问题,23和32的数字是一样的吗?

要求学生回答:23和32都是由2和3这两个数字组成的。

教师继续追问:既然这两个数都是由2和3组成的,那么它们为什么不是一样大的呢?

要求学生说出:虽然这两个数都是由2和3组成,但是两个数字中同一个数字一个在十位上,一个在个位上,所以它们的大小不同。

教师:对,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大小也不同。那65和56比呢?

要求学生回答:也是同样的情况。

教师:从38小于41,23小于32,65大于56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出:在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时,先从十位开始比,十位上的数大(小),这个数就大(小)。

教师板书:在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时,先从十位开始比,十位上的数大(小),这个数就大

(小)。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的这个发现来完成书上16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点评:在比较两个数大小的过程中,用教师提供比较工具的方式,突出学生在数的大小比较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握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同时也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当学生用数的排列顺序来解释直尺上两个数的大小时,教师要求学生换一个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能从多个角度来理解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教学中既强调比较大小方法的多样化,又重视对结论的归纳,让学生从中体会比较大小方法的多样性和结论的严谨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教学例3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在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时,先从十位开始比,十位上的数大(小),这个数就大(小)。你能根据这个比较大小的方法来比较这样两组数的大小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

学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

要求学生回答:因为22和23,45和43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教师:十位上相同的两个数又该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呢?

引导学生说出:十位上的数相同,但是个位上的数不同,所以应该比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教师:是这样的吗?我们看一看22和23比大小的方块图,这两个数都有2个十(多媒体中表示两个整十数的方块变色),所以这两个数的十位上是一样大的,我们再比个位,因为个位上2比3小,所以22比23小。

多媒体显示22<23。

教师:谁来像这样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比较45和43的大小的?

学生解释略。

教师:谁能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完整地说一遍?

指导学生说出: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先从十位比起,十位上大的那个数比较大;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将板书补充完整: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先从十位比起,十位上大的那个数比较大;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

[点评:在原有基础上,让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再思考解决方法。这样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完整地掌握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17页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样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学生回答略。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欧洋)

课题六实践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

【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掌握水平。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调查表格、视频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还在班上和家里了解到1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其实1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同学们想去了解这些生活中的数吗?

学生:想。

教师:我们可以全班一起去调查了解,也可以几个人或一个人一组自己去调查了解,你们希望用哪种方式去了调查了解呢?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如果意见统一,就按学生的意见做;如果意见不统一,可以用举手表决的方式决定。下面按学生都希望全班统一去调查了解的方式设计。

教师:大家都希望全班一起去调查了解,但是到什么地方去调查呢?书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同学们看一看书,讨论一下你们希望到什么地方去调查了解。

学生讨论后回答,按书上提供的线索,学生愿意到哪个地方就到哪个地方。下面以学生喜欢到商场去调查为例设计。

教师:到商场去了解些什么内容呢?书上有提示吗?

学生:书上提示我们了解商场哪些商品的价格在50至100元之间。

教师:这儿说的商品,包括哪些商品呢?

学生自由回答,比如衣服、玩具、家用电器等。

教师:对了,这些商品我们都可以去调查了解,但每个学生都去了解这些商品,忙得过来吗?我们还是来分一分工吧。

学生分工,分一些学生去了解服装、一些学生去了解家电、一些学生去了解副食品、一些学生去了解化妆品等。

教师:除了分工以外,你们觉得还要作好哪些活动准备呢?

要求学生讨论出还要有调查的记录,每个小组的学生还要进行进一步分工,比如哪些去询问价格?哪些记录?哪些对其他的价格作观察和了解。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调查表格(如下表),要求学生理解怎样填写这个表格,并在学生进一步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如下的谈话。

第()组()价格调查表

商品名称价格商品名称价格

教师:除了作好这些准备以外,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

要求学生讨论出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用文明礼貌的语言询问价格,还要注意安全,强调纪律等。教师:做好了这些准备,下面我们就出发吧。

二、过程指导

指导学生到商场调查商品价格,可以先全班到一个柜台,让一个学生作调查示范后,包括询问价格和记录价格的示范;然后再分组进行调查,分组前强调集中的时间,一个小时后将学生集中后带回学校。

三、汇报小结

教师:刚才我们分组对商场里的一些商品进行了调查,谁来汇报你们小组的调查结果?

可以采取分组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报。要求汇报的学生把填好的调查表格拿到视频展示台进行展示,并请一名学生对调查结果做一个简单的讲解。

教师:通过刚才的调查,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如果学生提到调查时发现有的商品在功能上都差不多,而价格却不同时,教师应及时提出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引导学生从这些商品的外观、质量、出产厂家和这件商品所在柜台的位置这些方面来思考,让学生意识到一件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汇报过程中可能还有学生会发现有的商品的价格超过了100元或者不到1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100并不是最大的数。并告诉学生:“目前我们只学了100以内的数,生活中还有很多比100大的数,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来探讨这些数。还有比1元少的价格怎样用元作单位来表示,也是我们在以后要探讨的问题。”

教师:通过到商场进行调查,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我们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主要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师:通过今天对生活中100以内数的调查了解,同学们知道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是相当广泛的,也是很重要的,说明对数的学习非常重要。同学们还会从你们今天调查的数中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吹风48元一个,用100元买一个吹风,还剩多少钱?”“一桶油65元,一袋米30元,如果买一桶油和一袋米一共多少元”等数学问题。

教师:这些问题同学们能解决吗?看来我们不但要认识这些数,还要用这些数来解决问题。怎样用这些数来解决问题呢?这是我们在后面要研究的内容,但是同学们可以保留好今天调查的数,在我们学习用100以内的数解决问题时,我们再用这些数来作为我们的学习内容,使我们调查到的数发挥更大的作用。

[点评:本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

把学生的活动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这个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来展开的。开课时,教师用“前面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还在班上和家里了解到1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这样的话来唤起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积极回忆,通过这样的回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活动中来,为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充分发挥教师和教科书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从调查方式、调查地点到调查内容等方面的提问,对这个活动程序和活动过程作积极的引导,教学中还充分发挥了教科书的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看教科书明确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形式,这样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整个活动方向明确,活动有序。但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全部调查过程和汇报过程,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得很充分,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和价值体验。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参与性强。教师一开课就告诉学生这节课的活动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启用这方面的活动经验,用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完成这个活动的信心,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通过小组分工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自己的任务,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小组内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活动。

注重知识的延伸。在学生汇报了调查结果后,要求学生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由对生活中的数的调查转向对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对下一个学习内容的学习兴趣。]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欧洋)

课题七认识人民币(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能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对它们的实际价值有所感知。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下课后老师就准备到这个商场购买东西。你们知道老师到商场购买东西必须带上什么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不难回答出是“钱”。

教师:对,买东西必须要带钱。(课件出示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的钱)美国的钱叫美元,欧洲的钱叫欧元,日本的钱叫日元,中国的钱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点评:从贴近学生生活的逛商场出发,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又介绍了其他国家的“钱”的名字,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横向的比较和了解。]

二、教学新课

认识人民币

教师掏出一叠人民币。

教师: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

学生认人民币,学生认一张老师在黑板上贴一张。不认识的大家一起认,然后把它贴到黑板上。贴钱的时候按分、角、元从小到大分类贴。

教师:(指黑板)从贴这些人民币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以下几点:

(1)人民币有的是金属做的,有的是纸做的。教师顺势介绍金属做的叫硬币,纸做的叫纸币;(2)分和分在一起,角和角在一起,元和元在一起。教师顺势指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并板书在相应的位置上。

教师:(拿出1元的人民币放在视频展示台上)老师这儿有个问题,你是怎样知道这张人民币就是1元呢?

学生可能回答:因为上面有一个“壹圆”字。

教师:这里的“圆”和“元”是相通的,这是辨认人民币的一个重要标志,你们还可以从这张人民币上的哪些地方辨认出它是1元呢?(多媒体显示人民币的正面和反面,学生在上面找1元的字样)你能找到其他人民币上表示面值的数吗?

学生找后,抽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可以从这些地方辨认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上除了有表示面值的数以外,还有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出人民币上还有不同的图案和防伪标志。

教师:人民币上有不同的图案,但是有一个图案是每张人民币都有的,你们能发现这个相同的图案吗?

引导学生观察出国徽的图案。

教师:对,国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是非常庄严、神圣的,所以我们应该保护人民币。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人民币呢?

学生说保护人民币的措施。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上有表示面值的数、图案、防伪标志,请拿出你们的钱和同桌一起找一找这些表示面值的数、图案和防伪标志在哪儿?

学生一起互相说。

教师:你们会认钱了吗?

学生:会。

教师:老师考考你们,请翻开书24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做完后集体汇报。

深入认识人民币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真的认识人民币了吗?

学生:真的。

教师:老师还想考考大家,(拿出1元钱)1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略。

教师:5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略。

教师:10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略。

教师:铅笔大概值多少钱?

学生回答略。……

教师:所以,我们不但要会认人民币,还要会估计它们能买些什么东西。知道这张人民币的价值,才算真正认识了人民币。

[点评:本环节的设计比较有特色,认识人民币不仅仅是从面值上认识人民币,还应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价值。在认识了人民币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人民币的价值,以及感受各种商品的价值,让学生对人民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显得教学比较有深度。] 人民币的兑换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到商场买东西需要一些零钱,所以(拿出1元的人民币)老师想要把这1元的换成一些1角的。你们会拿多少张1角跟我换?

学生:10张1角。

教师:你们觉得这样换公平吗?根据生活经验,学生觉得公平。

教师: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1元=10角。

多媒体出示:1张1元和10张1角相等的图及1元=10角。

教师:(拿出1角)1元=10角,想一想1角又等于多少分?

学生根据前面1元=10角可以得出1角=10分。

多媒体出示1张1角和10张1分相等的图及1角=10分。

教师:我们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后就可以公平地换一些钱了。(拿出2元)比如2元能换多少角呢?为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oq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