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221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7-03 20: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年级下册诵读导学案1

课 题 1、江南春 导学 目标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3、朗读诗歌,对照注释,理解古诗文的意思。 导学 学习借助注释的意思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大致的意思。 重难点 教学 课件 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理解诗题,感受美。 1、分组举行小型诗歌朗诵赛(侧重写景方面的诗) 2、点击课件出示配景诗《江南春》,板书课题:江南春 (师)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大家对江南应该并不陌生,能不能回忆一下,哪些诗人曾带我们游览过江南的美景? 导入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诗词。如《忆江南》《泊船瓜洲》等。 新课 3、(师) “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春景的诗词。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4、(师)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 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二、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朗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点击课件,出示景——诗——配乐朗读。读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表达。)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借助工具书或根据需要进行探讨研究,合作式学习)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观察生字的形,老师随机点拨提醒学生生字的音、形跟哪些字的音、形易混,注意读正确、写正确。然后抽读,齐读。 3、(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探究 出来。 新知 啼莺 绿树 红花 水村 山郭 酒旗风 寺庙 楼台 烟雨 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辽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快地歌唱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 迎风招展的洒旗 数不清的寺庙 迷蒙的烟雨 5、(师)想像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 之内,处处杂花生树、 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

1

巩固 总结 板书 设计 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三、理解诗意,感悟情 1、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都是不同的,你猜测杜牧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2、学生有的认为杜枚是愉悦的,有的认为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结合课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展开辩论。 3、(师)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例举《夜泊秦淮》等诗进一步说明) 请你来总结这堂课上你的所学所得,可以从内容,可以从学法, 可以从语言,也可以从你的感受或联想等等。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教后 反思 二年级下册诵读导学案2

课 题 2、秋夕 导学 目标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导学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重难点 教学 课件 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导入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 新课 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

2

探究 新知 巩固 总结 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板题)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秋夕 (唐)杜牧 板书 设计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教后 反思 3

二年级下册诵读导学案3

课 题 3、过华清宫 导学 目标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 掌握本课所出现的难读难写的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且能够流畅地背诵 3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导学 1 体会诗境 重难点 2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释题,及介绍作者创作背景 1 解释题目 ⑴过:经过,路过 华清宫:地名,故址在今陕西临潼骊山,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赏玩之地。 ⑵过华清宫:经过华清宫 2 介绍作者创作背景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他和杨贵妃曾在那里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在一百多年后,杜牧经过华清宫,他感慨万分,于是就写下了这一组咏史诗《过华清宫》,共有三首,借此讽刺了晚唐统治者的骄奢淫逸生活。 三 读诗解意 1 学生一齐朗读全诗 2 指出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及需要注意的字(板书) ⑴骑(qi qi)马 一骑(qi qi) ⑵要注意的字,并且抄写三遍,以便熟识(板书) 绣 骑 荔 3 播放录音机里的配乐朗诵,并让学生再朗诵一遍 要求:要学生注意录音机里诗歌朗诵的停顿及感情,并指导朗诵 4 全班交流,把不明白的字词指出来,逐一解释(板书) ⑴绣成堆:指花草树木和建筑像一堆堆叠起来的锦绣一样(锦绣:古代一种精致华丽的丝绣品) ⑵次第:按顺序 ⑶一骑:一人一马 ⑷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5 解释诗句(翻译可能有点难度,可适度提醒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⑴指定一组同学朗诵一二句诗 4

二次备课 导入 新课 探究 新知

巩固 总结 ①指定一到两个同学回答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②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绣成堆”呢? ⑵再指定另一组同学来朗诵三四句诗 ①谁能说说荔枝主要生长在哪些地方吗?(板书:中国南部,尤其是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②同学们都知道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远行的吗?(板书:骑马、马车、步行等) ③据说杨贵妃很喜欢荔枝,而唐玄宗为了博得杨贵妃的一笑,就命令臣子快马加鞭地从广东将荔枝运到陕西的华清宫,那请问同学们有没有跟家人去过陕西呢? ④现在我们一般出远门都是坐飞机、火车、汽车等,而去陕西我们一般选择少钱的火车,一般都要两三天左右。古时候没有火车,就只能骑马、坐马车等等,这样就更久了,可能一到两个月才能到达陕西呢。同学们,你们说这远吗?(远)累吗?(累) ⑤为了不辱使命,臣子就只能不停地骑马奔腾,这一路上不知道累死多少人和马匹呢,你们说唐玄宗这样做是不是很不为老百姓着想呢?(是的) ⑥指定一两个同学解释三四句诗 6 集体朗诵一遍,并展开想象,体会诗情 ⑴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有点难度,可提示学生结合创作背景及故事内容) ⑵课堂讨论: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要严于律己,好好地学习,不要散漫地度过每一天呢? 四 总结 杜牧,通过唐玄宗为博得杨贵妃一笑,而不计劳力地运来荔枝这一故事,写出了这首千古流唱的诗,表达了他关心国家的安危存亡和讽刺统治者们的骄奢淫逸生活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以史讽今的作用,很具有警戒意义。 五 拓展阅读 杜牧的其它诗歌,如《清明》《山行》等 过华清宫 (唐)杜牧 板书 设计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后 反思 5

二年级下册诵读导学案4

课 题 4、乐游原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导学 目标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导学 能正确翻译古诗的意思。 重难点 教学 准备 教案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 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 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一、二句。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3)指导读第三句。 6

二次备课 导入 新课 探究 新知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3)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4)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4.读诗韵。 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积累 1.唐诗素描——让学生以诗人或是旁观者的身份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 2.背诵默写本诗。 3.你还读过诗人李商隐什么作品?师推荐欣赏《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登原遣怀)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触景生情) 巩固 总结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7

二年级下册诵读导学案5

课 题 导学 目标 5、商山早行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能够借助注释读懂并能初步鉴赏温庭筠的诗歌 2.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弄清《商山早行》的“言外之意”。 3.学习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4、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导学 重难点 能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并背诵。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对对子 粤——闽 粤语——闽地/人 粤语歌——闽人话 粤语歌好听——闽人话难懂 这个对子里暗含了我的名字,猜猜看。 中国古典诗歌,到唐朝达到了它的巅峰。即便到了晚唐,也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今天我们就来领略晚唐诗歌的风采。《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一,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 。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已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发出,为镜头焦点之所在。 一、初读诗歌 1、请大家结合课下注解,初读诗歌。(巡视) 2、注解中的错误。槲(Hu) 3、放声朗读。 4、中国诗歌讲究的是“声情并茂”,这个声就是“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 5、点评。 二、初读分析诗歌内容 1、3W原则 Who 即 知其人 诗人的基本情况(介绍温庭筠)一作廷筠,又 作庭云。本名岐,自飞卿,太原人,才思敏捷,下笔万言。 为人放荡不羁, 性倨傲,为执政者所恶。屡举近士不第。流落而终。才情绮丽,与当世诗人李商隐齐名,号“温、李”。 评温庭筠的诗,往往说“词藻华艳,堪为晚唐华艳诗风代表”。但鉴赏作品时,要紧的还是要以作品实际出发。如说苏轼是豪放派,但也有情思绵邈、含蓄委婉之作;说李清照是婉约派,但她也有大气磅礴、意境雄浑的作品。 What 论其事 主要内容谁什么?(题目已经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8

二次备课 导入 新课 探究 新知

巩固 总结 Why 明其因 诗人写作的动机,想要表达的情感(诗歌第二句已经告诉我们是为表达“客行悲故乡”的情感) 这时我们已经完成了初读感知的任务。 对一首诗歌的解读,往往是呈螺旋式的纵深,好的诗歌经得起反复品味,也需要反复品味。 2、就第二个W(what)我们再来深究一下。 这首诗写的是“商山早行”,诗中既有“早行之景”又有“早行之情”。 小结: 诗歌营造的这幅霜晨图,在带给我们视觉的冲击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艺术的享受。要品透个中滋味,没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是难以做到的。除此之外,它还告诉我们,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温庭筠笔下这一声鸡啼,一轮残月,早已超越具体的故事情节本身,它表现来的是丰富的人间情感。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便是在当下中体验永恒。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板书 设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教后 反思 9

二年级下册诵读课程导学案6

课 题 6、虞美人 知识目标: (1)理解本词的内容,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学习诗词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导学 目标 能力目标: (1)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深刻地体会李煜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的悲愁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点:分析本词的内容,整合鉴赏方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导学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提高诗词鉴赏能力。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独特重难点 手法和风格。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教师导入:虞美人词牌的来历,奠定诵读基调(5分钟) 是谁赋予它如此美丽的名字呢? 导入 新课 先让我们的思绪穿越时空,来到楚汉相争的年代吧。当年,西楚霸王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四面楚歌,虞姬拔剑自刎,鲜血落地,化为鲜艳的花朵、此花便是虞美人。 二、明技巧,诵其诗,读出韵律。(5分钟) 1教师提问:韵,本义是和谐悦耳的声音。律,是古代校正音探究 新知 乐的标准。 2学生划分节奏。 3教师介绍韵脚知识: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

10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二次备课

押韵的字。以此单元诗歌《琵琶行》为例找出韵脚。 4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5教师总结押韵押韵特点:两句一换韵 6学生自由诵读并体会(教师指导) 五、 探究诗情,诵其诗,读出意境美。(25分钟) 1教师分组布置任务:情感是诗的基石,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情感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为了读出意境美,我们分组探究《虞美人》的诗情。 教师展示任务情况。 1小组任务:探究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巩固 总结 流”诗情,分析并展示词句的诵读。 2教师点拨:从艺术手法角度鉴赏诗句分析“愁”和“春水”两个意象。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板书 设计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教后 反思 11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7

课 题 7、山园小梅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熟读文本所引诗句并理解其含义,积累泳梅诗句。 导学 目标 2、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 3、培养鉴赏文学的趣味和评价文学的能力。 导学 重难点 把握文章写作思路,理清观点与材料的逻辑关系。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文学常识学习。 导入 新课 林逋 (bū )(九六七—一O二八)字君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 人。死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所以后世称他为林和靖。他的一生从未做官,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他特别喜爱梅花,几十年在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写出这样美的梅花诗,是有他的生活基础的。 三、学习文章引诗。 1、学生结合提示,自学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诗歌。 3、了解诗歌的影响。 探究 新知 这首诗对后代的意义何在? 古:这这首诗的影响很深远。后来词牌中的《梅花塘》以及《暗香》、《疏影》等,都从林和靖的这首诗中得到启发。 今:首诗歌体现了他追求高洁、一尘不染的这样一种情怀。他不跟世俗相沾染、不同流合污,玉洁冰清。当然他这个完全的离开社会、离开人世隐居到孤山这一点我想我们现在生活中是做不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他追求那种高洁的情怀,追求那种在梅花的描写当中所寄托的那种人生的追求,这一点我们还是可以学习的。 二次备课 12

四、阅读文章,感知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全诗内容复述。 第二部分:(2--5) 引出论点,分析“疏”“暗”两字神韵。 第三部分:(6)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发出感慨。 五、文章内容分析。 1、作者是怎样抓住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进行分析鉴赏的。 2、结合本文,说说诗歌鉴赏的文体特征。 六、拓展 赏析诗歌: 海棠 巩固 总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问题: 1、开头两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赏析后两句。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板书 设计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xiá),不须檀(tán)板共金樽。 本文的教学要和高考的诗歌鉴赏要求结合起来,重视方法的归纳和指导,来帮助学生提高试问鉴赏能力。 教后 反思 13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8

课 题 导学 目标 8、蚕妇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四句古诗词曲。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导学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重难点 1.预习课文,搜集与古诗词曲有关的资料。 教学 准备 2.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感情。多媒体课件 。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导入 新课 《蚕妇》是宋代诗人张俞的一首反映人民生活苦难的传世名篇。此诗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探究 新知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 1.自由读《蚕妇》,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熟练后再读给同桌 听。 2.指名分别读诗词。注意生字的发音。 3.结合注释和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两首诗词的写作背景。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学习《蚕妇》。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蚕妇》。 1)作者是心情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蚕妇 (宋)张俞 巩固 总结 板书 设计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教后 反思 14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9

课 题 导学 目标 9、滁州西涧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体味诗的意境之美 2.诗意的多解性 3.理解作者寄寓于诗中的情感及人生哲理 4.诗人的形象 导学 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导语: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涧》就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诗作不仅 描绘了美丽的自然之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阐发了人生哲理。 一、文学常识: 1.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诗人通过描写山水,表达思想情感,寄托政治理想,阐发人生哲理。 2.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释题,背景 诗人时任滁州刺史。诗人眼见唐朝政治日渐腐败,想要改革又无力回天。因此,常有归隐之心。 四、赏析 1.独:独自。表现了作者怎样怎样的心绪? ——无人相伴,只能独自一人徘徊在西涧边上,表现了作者孤独彷徨的心绪。 2.怜:怜爱,爱惜。幽草:幽深的草丛。这是从哪个角度写的景物? ——视觉角度。草丛幽深,色彩清丽。静景。 3.深树:树阴深处。这句诗告诉们,除了幽草之外,西涧边还有哪些事物? ——这句诗告诉我们,西涧边上不仅有幽深的草丛,更有高大茂密的树木。 4.第二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景物? ——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景物,是动景。黄鹂隐藏于茂密的树阴中,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5.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两句诗一写静,一写动,一个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清丽15

导入 新课 探究 新知

的色彩,一个从听觉角度摹了清脆的鸟鸣,两句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流露了诗人恬淡的胸怀。 6.春潮:春季因冰雪融化或降雨而产生的江河水位上涨的现象。按道理,应是有了春雨,才有春潮,应该是“雨带春潮”,可诗人却说“春潮带雨”,这是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春潮是如此的急速,仿佛春雨都是由它裹挟而来。这样写就形象地表现了春潮的速度与力量。 7.这句诗中的“晚”字点出了作者独游西涧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西涧环境的幽静感。 8.野:野外,郊外。渡:渡口。自:自在,随意。横:成横状,横着。最后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图? ——最后这一句诗,用“野”“无人”,写出了一片荒凉之意。系在岸边的渡船上也没有人影,一个“自”字描绘出渡船在春潮春雨中自在横斜的情景,有一种自然的美感。诗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自”字,舟“自”横,幽草又何尝不是“自”生,黄鹂鸟又何尝不是“自”鸣,春水又何尝不是“自”来?诗歌尤其诗的最后两句,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清幽静寂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恬淡自适(如那叶任意横斜的小船)的意趣。 9、诗意:有争议。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诗人对唐朝中期的政治腐败非常不满,但又无力改革,因为官职太小。他觉得自己不在其位,不得其用。这正像那只在春潮中横斜的小船:按说春潮来临,渡口的船只应忙碌起来,但因这只船在郊外,无人摆渡,闲置起来。诗人自己虽任刺史,但也因官职小,无所作为,因此,诗中蕴含着诗人不在其们不得其用的忧伤。 写作特色; 巩固 总结 1:写景如画,闲远疏淡,清丽幽美,意境深远; 2:构思精巧,用词传神。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16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10

课 题 导学 目标 塞下曲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导学 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 重难点 难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导入 新课 1、背诵学过的古诗,漫谈学习古诗的方法。 2、揭示课题,板书:《塞下曲》 3、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教师范读,激发热情。 探究 新知 2、自读,扫清障碍: 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巩固 总结 1、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 2、借助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首古诗的理解。 3、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四、布置作业:熟读古诗 塞下曲 (唐)卢纶 板书 设计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教后 反思

二次备课 17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11

课 题 导学 目标 11、游子吟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并能背诵默写。 (2)通过学习,培养想象能力和听说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 导学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重难点 学习难点: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情。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1)欣赏课件,歌曲引入,创设情境 1、欣赏关于母爱的主题宣传课件,感受母爱的伟大。 2、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3、学生交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 (2)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请大家打开书第155页,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古诗,要求准字音,读准生词。 2、下面老师要找一个最勇敢的同学来读一下这些生词,而剩下的同学听一听他读得对不对. (3)细读诗文,理解意思 1、解题。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诗中指轻轻地哼唱。 2、逐字逐句理解。 a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指名读诗,说说自己对词的理解。 慈母:和善的母亲。 线:穿针引线。 指名读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慈祥的母亲穿针引线,儿子要出门远行,赶紧把衣服缝好。 b.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质疑:老母亲为什么不等到天明再缝衣服呢? 生说出自己对词句的理解。 临行:快要走的时候。 密密:细细密密。 归:回来。 意恐:生怕,担心。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指名读诗句。 说出你对词语的理解。 寸草:小草。这里指游子。 三春晖:这里指慈母的恩情。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晖:18

导入 新课 探究 新知

巩固 总结 阳光。 说出这句诗的意思。 谁说那小草一样的赤子之心,能报答得了春天阳光般母亲的恩情呢? 这句诗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常用于什么时候?引读诗句。 (人们在表达自己报答母亲,报答母校,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 感情时,都会用上这一千古佳句。) 成语:寸草春晖 3.自己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名读全诗,在读中感悟诗情。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读文讲解,品悟诗意 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再来读一次古诗。 1、大家读得非常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下面请一个勇敢的孩子来读一读吧! 2、根据课件,讲解课文 孟郊的这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广为流传.今天人 们还常常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当我们吃着妈妈亲手做好的饭菜时:我们会想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我们在风雨中看到妈妈遮挡在我们头上的雨伞时,我们会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板书 设计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逢,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是唐朝诗人孟郊所写的一首母爱的颂歌。教学这首诗时,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上做了如下的尝试: 上课伊始,先以形象的比喻引出母爱的主题,将学生自然引入学习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欣赏《游子吟》的视频,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做好铺垫。 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分小组互相读一读,交流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一课的教学,我积极引导了学生,创设相关意境,并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读出慈母的关爱之心,游子的孝义之情。我还注重母爱主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欣赏赞美母亲的名言,使教学容量增大,内容开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9

教后 反思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12

课 题 导学 目标 12、竹枝词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导学 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 重难点 难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 准备 导入 新课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同学们见过“太阳雨”吗?一边下雨,另一边却阳光有一句诗说得好——(试探学生是否预习),嗯,就是我们本课要 学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1.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2.简介竹枝词。 3.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齐读。 探究 新知 (2)借助注释,自读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4.读中想象。 (1)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想象一下,这首词的后两句写出了少女什么样的心理? 巩固 总结 背诵《竹枝词》。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板书 设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20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13

课 题 导学 目标 13、乌衣巷 1、背诵《乌衣巷》 2、感悟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小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导学 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 重难点 难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 准备 导入 新课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描写春天的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看一看这首诗是从哪方面来展现春天 的?板书:乌衣巷 1、范读《乌衣巷》,要求:听老师读,注意老师的语气。 2、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 (1)生: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师:(指导)朱雀桥是一座桥名,应连读为朱雀桥边。 (2)生再读(略) 4、学习一类字 5、再读古诗,质疑 6、指名质疑:巷 堂 谢 斜 旧时 寻常 7、小组合作解疑 8、指名汇报 9、看图再读古诗,说一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说) 想一想:乌衣巷繁荣时是怎样一种景象? 自由说,发挥想象力。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板书 设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教后 反思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探究 新知 巩固 总结 21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14

课 题 14、望洞庭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导学 目标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导学 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 重难点 难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导入 新课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探究 新知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22

二次备课

巩固 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 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板书 设计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教后 反思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23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15

课 题 导学 目标 导学 重难点 教学 准备 15、赋得古原草送别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 2、背诵古诗并能够默写下来。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并能够默写下来。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题意: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在古草原送别朋友所作的诗。) 二、介绍作者 1、学生交流自学中搜集到的人物资料; 2、教师补充介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读诗,正音。 3、指导有感情朗读,注重音步的指导。 四、再读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借助书上的注释,同桌互相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2、汇报交流。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学生交流自己的对诗句的理解(长长的原上草啊多么茂盛, 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学生交流自己的对诗句的理解(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从这两句诗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板书: 离离原上草——生命力顽强 (3)“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学生交流自己的对诗句的理解(野草野花蔓延着掩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二次备课 导入 新课 探究 新知 24

(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学生交流自己的对诗句的理解(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从这两句诗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板书: 萋萋满别情——情深意重、依依不舍 五、古诗赏析 这首诗写送别,为什么用一半的篇幅写原上草? 板书: 借物抒情 六、指导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巩固 总结 1、总结自己这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及收获。 2、学生汇报交流。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板书 设计 离离原上草——生命力顽强 萋萋满别情——情深意重、依依不舍 借物抒情 教后 反思

25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16

课 题 导学 目标 导学 重难点 教学 准备 16、忆江南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 2、背诵古诗并能够默写下来。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并能够默写下来。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风景的如画。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 欣赏美图,导入新课。 二次备课 导入 新课 1、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进风景如画的江南。 2、课件欣赏江南美景,配乐播放江南有特色的风景图片。 板书:江南 3、揭题,简介词及词牌名。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 二、读通词句 感受节奏。 1、读准字音,读顺词文 (出示词课件) 2、读清句子,读出语气。 3、齐读全词 三、品读词句 感悟诗意 探究 新知 1、出示提示,学生自学。(课件) ⑴ 自由读词,想一想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⑵ 品读词句,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 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⑷ 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2、全班交流,感悟诗意。 26

⑴ 释“忆”,了解作者。 ① 作者为什么要忆江南呢? ② 词中告诉你,他对江南很熟悉了吗?(谙)(课件:谙:熟悉。) ③ 关于作者有谁了解呢? 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 ④ 师生读词 ⑵ 悟“好”,想象美景。 ① 读着这个“好”字,同学们会想起了江南的哪些美景? ② 读着这个“好”字,你还会想起哪些歌咏江南的诗句呢? ③ 如果我们把这个“好”字换成另一个字,你会换成那个字呢? ④ 江南的美景赞不完,江南的诗词诵不完??白居易却只用一个“好”字来赞美! ⑶ 读词,领悟意境。 ① 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 ②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请同学闭上眼睛,听—— 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解释意思) 巩固 总结 1、总结自己这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及收获。 2、学生汇报交流。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板书 设计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教后 反思 27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17

课 题 导学 目标 17、悯农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导学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重难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板书 四、指导朗读 导入 新课 探究 新知 巩固 总结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悯农 (唐)李绅 板书 设计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教后 反思 28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18

课 题 导学 目标 导学 重难点 教学 准备 导入 新课 18、剑客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 2、背诵古诗并能够默写下来。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并能够默写下来。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揭题 1、板书题目: 剑客 二、介绍作者 1、学生交流自学中搜集到的人物资料; 2、教师补充介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4、指名读诗,正音。 5、指导有感情朗读,注重音步的指导。 四、再读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借助书上的注释,同桌互相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2、汇报交流。 板书: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五、古诗赏析 1、总结自己这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及收获。 2、学生汇报交流。 剑客 (唐)贾岛 二次备课 探究 新知 巩固 总结 板书 设计 十年磨一剑, 霜刃示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教后 反思 29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19

课 题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19、小池 1.认识 “池、惜”等6个生字。会写 “立”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初夏小池的美丽。 4、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1、认识生字,会写“立”字 2、在读中感受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 新旧链接,铺垫情感。 1、师:今天春光明媚,春姑娘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树,大地立刻成了一副五彩的画,有许多诗人写下了无数赞美春天的诗,小朋友们记得吗?我们来背一背(学生背 诵:《春晓》、《村居》、) 2、风景如画的春天过后马上就是——(夏天),夏天,你最喜欢干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初读古诗 1、揭题:是的,夏季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今天,咱们就一起去学习一首有关夏天的诗(板书诗题:小朋友们认真看老师板书) 2、指名读题(注意读准字音:池) 3、学生自由读诗(又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指导学法:把它圈出来,看拼音,多读几遍) 4、学习生字 探究 新知 ①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②去掉拼音全班认读, ③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④生字回到古诗中,指名读古诗。 5、课件播放音乐,老师范读全诗。(提出听的要求) 6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练一练.(老师带读、指名读、齐读)

30

章琪 导学 目标 导学 重难点 教学 准备 二次备课 导入 新课

(三)再读古诗 1、请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你好像看到了小池的哪些景物? 2、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描述想象的画面,老师相机贴词卡(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3贴出自绘挂图,,看看这些景物都在哪里?学生在相应的位置贴词卡 4看《小池》动画,师配合画面描述:初夏,风和日丽。我来到一个小池边,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里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中倒映着浓密的树阴。池里长出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只是露出尖尖的小角。这时,飞来几只蜻蜓,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指名读、赛读、齐读) 5、配乐齐读 (四)背诵古诗 1、多美的景色啊,多美的小池啊,多美的夏天啊!小朋友,赶紧用你们甜美的声音去背一背吧! 2、和老师合作背诵(男女生赛背、) 3、教学生字“立”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 4、老师准备了这张夏日小池图,请小朋友们把图上的诗补充完整。 (五)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1、小朋友们,夏日小池的景色还有很多,睁大你的眼睛看看吧!(课件播放夏日小池的图片) 2、宋朝大诗人杨万里还写了一首夏天荷塘的诗,你们看——(师范读)生跟读 3、回家吧《小池》背给爸爸妈妈听,再把这首诗读一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生命力顽强 萋萋满别情——情深意重、依依不舍 借物抒情 巩固 总结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31

二年级下册校本课程导学案20

课 题 2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导学 目标 导学 重难点 教学 准备 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章琪 1、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 2、背诵古诗并能够默写下来。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并能够默写下来。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看到的如画风景。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而西湖又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张西湖美景图,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西湖美景图片) 西湖,是一首诗,是一幅天然图画,古往今来,人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亦有许多文人墨客为它挥洒墨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感悟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想一想该怎样停顿,让诗抑扬顿挫? (指名读) 大家是这样读的吗? (出示停顿)斜杠表示停顿,双斜杠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 谁还愿意来给大家读一下? 大家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吧。一定要注意诗的停顿。 三、细节感悟 1、释诗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这个题目,你读懂了什么信息? 生答。 师总结: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晓出,早晨走出。送,送别。 ⑴净慈寺是西湖边上一座有名的寺院。林子方是作者的好朋友。 ⑵通过题目中的一个“送”字,我们可以明白这是一首什么诗? 很对,是送别诗。 ⑶大家学过哪些送别诗?(生回答) 谁能给大家背几句? ⑷每一首送别诗,都用作者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诗人独特的情感。都那我们接下来就看一看这首送别诗是怎么写的。 2、知诗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我们在第一单元就学过一首杨万里的诗,32

导入 新课 探究 新知

巩固 总结 是什么来着?对,是《宿新市徐公店》。 你们对作者有什么了解?小组交流一下。 3、明诗意 ⑴自由读诗,说一说,你从诗中读懂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懂的? ⑵再来仔细的读一读这首诗,重点思考用红色标出的词语在诗中是什么意思,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汇报 出示重点词语解释: 毕竟:到底。 四时:一年四季。 无穷碧:无边的青绿。 别样红:和往常不一样的红。 ⑶谁能来整体的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古诗今义: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⑷你能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吗? (指名说一说。) 说的多美呀,简直像是亲眼看见了一般。 我们也一起看一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美景吧! 这首是前两句抒情,后两句写景,将那一幅无边无际的荷塘美景图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仿佛能看到那西湖中美丽无匹的荷浪叶波,能感受到诗人在这美景前的震撼。 4、悟诗情 是这样美妙的画卷,这样让人难以割舍的美。寥寥十数字,就让我们看见那西湖荷塘的风姿。 ⑴可是这是一首离别诗呀,怎么诗人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过要跟朋友分别呢? ⑵假如你是杨万里,此情此景,是什么样的想法让你如此写作此诗? (生答) 师小结: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看来,不同的不仅是六月的西湖,还有诗人这种特殊的送别方式,即不去触动伤感的离别之情,而将对朋友的眷恋婉转地表达在“别样”的西湖景色中,使诗又多了一分意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我们一起来想想一下那 样的场景: 当你和友人畅谈一夜后,从寺中走出,一副清秀幽雅的荷花图跃入眼帘,你会忍不住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与友人依依惜别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33

侵入心脾,你会不由自主的吟诵...... (学生朗诵古诗) 当你和友人荡舟湖中,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中穿梭而过依依话别时,忽见阳光下的荷花竟如此晶莹剔透,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 (学生朗诵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无边无际的绿浪,滚动着晶莹的露珠,清晨初升的阳光静谧的笼罩着这一切,那阳光映衬下的的花儿也显得格外娇艳。面对着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圈,诗人忍不住赞叹。 带着诗人当时的心情和感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下这首诗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板书 设计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教后 反思

3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ok.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