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 doc
更新时间:2023-11-05 20: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矿床是什么意思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主观的按照老师上课花的重点总结的,自己看着办吧!时间不
多,大家抓紧!
第二章有关矿床的基本概念、第三章成矿作用
矿石:从矿体中开采的出来的,所含有用物质(元素、化合物、矿物)达到工业要求矿物集合体。
品位: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单位含量的表示方法。
边界品位:区分矿石与岩石的有用组分的最低要求。是对单个样品而言的。 工业品位:当前能供开采的矿体或矿段的最低平均品位。
有益组分:矿石中能作为副产品回收利用的、讷讷个提高主产品性能的、能改善矿石冶炼工艺的组分。
有害组分:矿石中队产品性能和选冶工艺流程产生不良影响的组分。 矿石矿物:矿石中可供利用的矿物,因此又称有用矿物。 脉石矿物:矿石中不能开采的矿物,因此又称无用矿物。
成矿专属性:成矿元素与某种岩石之间存在亲疏关系。(导致元素共同富集,而形成可以综合利用的矿床。
元素的丰度:是指某元素在某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
克拉克值:是指某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即某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浓度克拉克值:是指一个地质体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其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比值,即地质体中某元素的丰度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
浓度系数:为元素的工业品位与该元素克拉克值的比值。
成矿作用:就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
第四章 岩浆矿床
1、岩浆矿床概念、特点及形成条件:
概念:是指岩浆生成、运移和就位过程中,成矿物质通过分异、聚集并在岩浆结晶阶段形成的矿床。
特点:1、成矿时间(成矿作用与成岩作用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2、成矿空间(矿体产于岩浆岩母岩体中,矿体是岩体的一部分,有时岩体就是矿体);3、与母岩的接触关系(接触界线可以是截然清楚、模糊不清或呈渐变过渡关系);4、成分(矿体中矿物的成分与种类与岩浆母岩中的基本上相同);5、成矿环境(成矿温度较高);6、围岩蚀变(围岩蚀变不重要);7、主要矿产(a、V-Ti-Fe矿床,b、Cr-Fe矿床,c、Cu-Ni硫化物矿床,d、金刚石矿床,e、稀有元素矿床,f、建材) 形成条件:1、岩浆条件(是岩浆矿床形成的物质基础);2、构造条件(构造条件与岩浆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有密切关系);3、围岩条件(即同化混染作用);4、挥发分的存在(它们影响岩浆的分异作用,并有利于成矿元素迁移富集,亦称矿化剂);5、岩浆的多次侵入活动(利于形成规模大、质量好的矿床)
2、同化作用:岩浆在上移并形成岩浆岩的过程中往往会熔化或溶解周围的外来物质,从而改变本身的化学成分,这种作用叫同化作用。
3、混染作用:不完全的同化作用即为混染作用。
4、矿化剂:由于岩浆中存在H2O、CO2、H2S、HCl等容易挥发的组分,它们影响
岩浆的分异作用,并有利于成矿元素迁移富集,因此挥发份亦称矿化剂。 5、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指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各种组分在岩浆熔融体中按一定顺序先后结晶析出,同时导致岩浆液相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
6、岩浆熔离作用:指在较高温度下的一种均匀的岩浆熔融体,当温度和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熔的熔融体的作用。
第五章 伟晶岩矿床
1、伟晶岩矿床的概念、特点、成矿作用和形成条件: 概念:(伟晶岩是一种矿物颗粒结晶粗大的、不规则的岩墙、岩脉或透镜状火成岩体 。) 特点:
1、产出的地质位置(伟晶岩矿床的产出与构造的关系密切,大多数规模巨大的伟晶岩矿床都分布于地槽区的褶皱带内);
2、侵入体及围岩(有工业价值的伟晶岩矿床,其母岩侵入体大多数是花岗岩类,而伟晶岩脉的围岩多为化学性质不活泼、透渗性不好的岩石);
3、伟晶岩体的大小及形状(形态多为脉状体,故常称“伟晶岩脉” ,少数呈串珠状、透镜状、囊状);
4、空间分布(成群出现,成带分布);
5、结构构造(伟晶结构、文象结构、细粒结构、粗粒和似文象结构)。
成矿作用 :在岩浆作用的晚期形成的、或其它成因的富含高挥发份的“残余熔浆”,经过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形成粗大矿物集合体并产生有用组分聚集的地质作用。伟晶岩矿床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结晶作用为主的结晶作用阶段和以交代作用为主的交代作用阶段
形成条件:1、岩浆岩(是伟晶岩矿床形成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岩浆的成分、岩体的规模、空间关系)2、物理-化学条件(a、温度:1000℃~300℃之间。但伟晶岩的主体则是在600℃~400℃;b、压力:8000~1000×105Pa);3、围岩条件(a、物理性质:影响裂隙的性质及其发育程度,影响伟晶岩矿床的产状和形态;b、化学条件:有利于伟晶岩矿床形成的围岩主要是区域变质岩、片岩、片麻岩、混合岩以及一些火成侵入岩);4、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条件不仅能决定侵入体埋藏深度、形状、体积以及在空间上的位置,还能决定能否有伟晶岩产生)。 2、分带:一般说来,伟晶岩脉大体可分为四个带: (1)边缘带
该带与围岩接触,故岩体冷凝时温度下降较快,带内矿物结晶不好,具典型的细粒结构(<1㎝),厚度一般不大,约几厘米,且断续不连,或局部缺失。 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有时可见少量的石榴石、电气石、绿柱石、偶见稀有元素矿物。其中金属矿物不具工业意义。 与围岩界线清楚截然。
(2)外侧带
厚度较前者大,矿物颗粒也较大,矿物组成与边缘带基本相同,即主要为长石(斜长石、微斜长石)、云母、石英组成。但含量比例不一样。除此以外,还有黑云母、磷灰石、绿柱石、电气石等。这一带内绿柱石(Be)、白云母常具工业价值。 矿物主要呈粗粒和文象结构。
(3)中间带
带中矿物颗粒较外侧带更大,呈粗粒结构、文象结构和块状构造;此带厚度
也大,常构成岩脉的主体部分。矿物成分复杂,除主要矿物之外,还含有大量金属矿物等有用组分,如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物等、绿柱石、锂辉石,因此此带是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化最为集中的部位,具较大的工业价值。
有时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工作的需要可进一步细分为多个亚带(块状斜长石带和微斜长石带)。 (4)内核
位于伟晶岩体的中心部位,常由结晶粗大的石英和长石组成,或仅由石英以及电气石、锂辉石等组成致密块状内核。有时亦可构成晶洞,可有质量较好的水晶产出。
第六章 气水热液矿床
3、导矿构造:把深部含矿热液引入矿田及矿带的构造,控制矿田及成矿带的分布。 4、配矿构造:把热液从导矿构造引入成矿地段的构造,控制矿床的分布。 容矿构造:热液矿质沉淀成矿时所在的构造(沉淀成矿的场所),控制矿体形状和分布。
5、矿物共生组合:在矿床中,由同一种成矿作用所形成的一群矿物,其彼此之间成因及空间共生关系。
6、矿化期:是由显著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来控制的一个较长的成矿作用过程。 7、不同矿化阶段划分依据:
a、两脉的互相穿切关系:早的被晚的截切;
b、胶结关系:晚的包围或胶结早形成的,如角砾构造;
c、共生关系:-组矿物集合体生长于另一组矿物的裂隙中,前者晚; d、交代关系:早的被晚的交代。
8、原生带状分布:是指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矿石结构构造在矿床、矿体范围内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第七章 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
1、矽卡岩矿床概念、形成作用和形成条件:
概念:是指在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与碳酸盐类岩石(或其它钙镁质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由于含矿气水热液进行交代作用而形成的矿床,称为接触交代矿床。 这类矿床中一般发育有矽卡岩,矿石与矽卡岩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有一定的联系,又称为矽卡岩矿床。
形成作用:
⑴ 反应矽卡岩 (双交代)通过扩散作用形成的矽卡岩;
⑵ 反应矽卡岩 (渗滤交代)通过渗滤作用实现钙、镁、铁、硅等元素的迁移而形成的矽卡岩,规模较小。又叫类矽卡岩;
⑶ 接触交代成因矽卡岩指在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由于气水热液发生复杂的交代作用而形成接触交代岩 形成条件:
(1)岩浆岩条件(先决条件);
(2)地层围岩条件(富含成矿物质,裂隙发育,渗透性强的围岩有利于形成矽卡岩矿床);(3)构造条件(a.接触带构造:岩体与碳酸盐岩的接触部位;b.捕虏体构造;c、断裂和裂隙构造;d.围岩层间破碎带及层理;e.褶皱构造;在上述5类构造中,接触带构造最为重要);(4)热力学条件(a、成矿温度:矽卡岩矿物形成温度:
800-300℃;b、深度和压力(矽卡岩矿床的形成深度约1~4.5km,其压力可达3×107~3×108Pa)
2、接触扩散交代作用(双交代作用):含矿气水热液由于各种组分的浓度差引起组分的扩散而与周围岩石发生物质交换的作用。
3、接触渗滤交代作用:在岩石较大的裂隙中由于各种组分的压力差发生流动的气水热液与岩石发生组分交换的作用。
4、矽卡岩矿床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两个成矿期和五个成矿阶段: 矽卡岩期(一般不会有石英出现)
早期矽卡岩阶段(无矿阶段)
晚期矽卡岩阶段(磁铁矿阶段) 氧化物阶段(过渡性阶段) 石英硫化物期(温度大大降低)
早期硫化物阶段(铁-铜硫化物阶段) 晚期硫化物阶段(铅锌硫化物阶段) 5、工业类型:自己看!
第八章 热液矿床
1、热液矿床:各种成因的含矿热水溶液,在有利的构造空间和围岩条件下通过交代作用和充填作用造成有用矿物的沉淀堆积形成矿床的地质作用叫热液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矿床叫热液矿床。
2、岩浆气液矿床:在岩浆结晶冷凝分异过程中析出的含矿气水热液,在岩体中及岩体附近的围岩中经过交代、充填作用形成的矿床。
3、矿物共生组合:
金属矿物:磁铁矿、白钨矿、黑钨矿、锡石、辉钼矿、辉铋矿、毒砂、磁黄铁矿、赤铁矿;
非金属矿物:黄玉、电气石、绿柱石、方柱石、黑云母、白云母、钠长石、钾长石、金云母、石英、萤石
4、非岩浆热液矿床:由地表下渗的雨水、海水、或者沉积岩内部的同生水、封存水、囚水等所形成的含矿热液,在有利的构造及岩石中经过交代、充填作用形成的矿床。
5、非岩浆热液矿床的特征:1、与地层的关系:矿床产于一定的地层层位中,其延伸展布均受一定地层层位控制;2、与岩浆的关系:除了可能有岩浆热能的烘烤加温作用外,这类热液矿床不论从物质来源,形成的时间、空间关系,均与岩浆岩无关;3、矿体的形状:矿床受构造控制极为明显,如褶皱、断裂、断层、节理,成矿作用以充填作用为主;4、围岩蚀变:十分微弱,或者不明显;5、同位素特点:硫同素,矿床中硫化物的硫同素组成δ34S值多为负值;6、矿物流体包裹体 含盐度很高,可达10~20%,主要有Na、Ca、K、Cl,有时还出现NaCl、KCl的晶体以及石油成分。
6、非岩浆热液矿床的主要类型:
①碳酸盐岩地层中的铅锌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 Mississippi Valley-type Pb-Zn deposits MVT铅锌矿床)
②碳酸盐岩地层中的金矿床(卡林型金矿) ③层状铜矿床(砂岩型铜矿床)
第九章 火山气液矿床
1、 火山气液矿床的概念、特征:
概念:在火山喷发区与火山及次火山活动有关的气液形成的矿床。 特征:
(1)矿体产于火山岩、次火山岩中,矿化主要在火山旋回晚期或两个旋回的间隙期; (2)矿化发生在地表、海底或地下浅处(1~2km),成矿温度600℃~50 ℃; (3)含矿介质有岩浆水、地下水及海水,成矿物质来自岩浆、熔岩及火山碎屑岩。 (4)成矿方式包括充填、交代以及沉积作用。
(5)控矿构造:火山机构(火山口、火山颈、隐爆角砾岩筒、环状裂隙、放射状裂隙等),矿体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 (6)围岩蚀变:多数矿床蚀变作用强烈、复杂、广泛,与矿化关系密切且常可见蚀变分带现象;
(7)矿石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复杂多样,垂直分带间隔小,各带重叠交错,多数矿床的金属含量不均匀,且不稳定。
2、斑岩铜矿:在成因以及时、空关系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小侵入体有关的铜矿床,又称“细脉浸染型铜矿床” 。
特点:埋藏浅、易开采、矿品位低,矿化均匀、矿石成分简单、储量大,可供利用的矿种多。
分带:从斑岩中心、接触带到围岩(核心带→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盘岩化带)
3、玢岩铁矿:在陆相安山质火山岩分布的地区,与辉长闪长玢岩侵入体有成因及时、空上有密切联系的以铁为主、还有磷、硫、石膏等的一组矿床。
4、块状硫化物矿床:广义上包括火山喷流或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和沉积喷流矿床, 狭义上仅指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 亚类:
按构造环境划分:塞浦路斯(型、黑矿型、别子型、诺兰达型。
按成矿环境和主要容矿岩石类型:扩张中心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岛弧/ 陆缘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第十章 风化矿床
风化作用:主要由外动力作用引起原生岩石及矿石在原地被改造的变化过程,也称为表生作用。
风化矿床的分布:风化矿床分布范围与原岩或原生矿床出露的范围基本一致或相距不远,所以风化矿床除自身具工业价值外,常可作为寻找原生矿床的重要标志。 风化矿床的工业类型:不知道。自己找吧!!!
矿床的风化壳:暴露于陆地表层的原生矿床,在化学风化等表生作用下发生深刻的化学变化所形成的风化壳。
原生矿床表生变化的特点:1、引起贫化及破坏;2、改变矿物组合及工艺性能;3、次生富集。
硫化物的次生富集作用:从硫化物矿床氧化带淋滤出来的某些金属硫酸盐溶液渗透到潜水面以下的地下水流动带中,在缺氧的还原环境中以交代原生硫化物的方式生成次生硫化物。由于这种作用大大提高了金属的含量,提高矿石的工业利用价值,故称为硫化物的次生富集作用,发生这种作用的地带称为硫化物次生富集带。
第十一章 沉积矿床
机械沉积矿床没听到,自己看下吧!就没总结了
1、沉积矿床概念、特点:
概念:地表岩石或矿石的风化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生物有机体等被地质外营力搬运到有利的环境中,经过沉积分异作用沉积下来所形成的矿床。 特点:
(1)同生性:矿体与围岩在同一沉积环境中连续沉积而成,矿体产于沉积岩系或火山一沉积岩系中,与围岩关系:同属沉积成因,为典型的同生矿床;
(2)成层性:矿体成层产出,主要产于局限性水盆,矿体呈扁豆状、条带状; (3)整合性:矿体与围岩整合接触,成岩作用形成的小脉体可以切穿层理,但一般不穿层面;
(4)分带性:以沉积为主的矿床常表现出矿物的带状分布;
(5)岩性、岩相关联性:矿体受地层及岩相、岩性控制,常具特定的地层层位; (6)成分的多样性:形成矿产种类多,但单一矿床而言,矿物成分可以是比较单一的。
2、沉积分异作用:以各种形式搬运的沉积物质,当到达沉积环境以后往往按照一定的顺序先后沉积下来。这种按一定的顺序将物质沉积下来的地质作用叫沉积分异作用。
分类:
?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 生物沉积分异作用。 3、蒸发岩型:
含矿岩系:一般有两大类
①海相或内陆盐湖相的红色碎屑岩系;
②咸化泻湖相或咸化海相的白云岩-石灰岩-泥灰岩系(碳酸盐岩系)。 沉积旋回(沉积韵律):从难溶到易溶的结晶顺序,或从溶解度小到溶解度大的结晶顺序,称为盐类矿床的“沉积旋回”,或“沉积韵律”。
在盐类矿床的剖面上常看到这样的岩相变化:自下而上为石灰岩→白云岩→石膏硬石膏→石盐→钾镁盐类,在钾镁盐类又形成石膏硬石膏,这就是一个沉积旋回。 岩相分布:成盐盆地的岩相分带,从含盐地层的平面分布来看,在封闭完好的蒸发盆地中含盐地层往往按照沉积的先后顺序从盆地边缘到中心作同心圆状分布:最外圈为碳酸盐相→硫酸盐相→氯化物相(石盐)→钾镁盐相(中心),平面上形成了“牛眼式”分布。
如果盆地一侧与大海相近,或有河水注入,海水不断补给,则易溶盐类将集中于远离海水补给的方向沉淀,平面上就形成了“泪滴式”岩相分布的特点。 4、胶体沉积矿床:
胶体化学沉积型Fe矿床的分带性: (1)氧化物相带
(2)硅酸盐矿物相带 (3)碳酸盐矿物相带 (4)硫化物相带 Mn矿床沉积相带
A、软锰矿矿石相
B、水锰矿相
C、碳酸盐矿石相
海相沉积铝土矿矿床特征
(1)沉积环境:长期隆起的古大陆边缘浅海。矿床形成于海侵初期海盆地的边缘地带(滨线附近)
(2)含矿岩系特征:矿层位于海侵岩系底部海陆交互相的粘土岩性段
(3)矿体平行于古海岸线方向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厚度大,产状稳定。 矿石成分简单,多由一水铝石组成 (4)海相沉积铝土矿床一般规模大
(5)我国铝土矿分布广泛。主要形成时代为C、P。
5、生物化学沉积矿床:指由沉积作用堆积起来的生物遗体,或经过生物有机体的分解而导致有用组分(矿物)沉淀所形成的矿床,也包括在沉积过程中由于细菌的生命活动而使某些元素聚集而形成的矿床。
生物在成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生物的参与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直接参与成矿作用:是指成矿物质直接来自生物有机体本身,例如磷块岩矿床、硅藻土矿床、沉积硫矿床、生物灰岩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
间接参与成矿作用:是指生物遗体经过腐烂、分解、或者生物在其生命的延续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酶、有机酸、腐殖质等组分的影响下,改变了成矿的物理-化学环境、促使金属元素聚集成矿,如Fe,Mn,Al,U,V,Cu,Zn,Co,Ni,Ge,黄铁矿等矿床的形成。
6、磷块岩矿床:关于磷块岩的成因,比较一致地认为是海洋沉积的,但有三种成因观点: 生物成因说 化学成因说
生物-化学成因说
化学成因说(上升洋流成矿论)
核心:洋流上升
上升的洋流将深处的富磷冷水带到大陆浅水地带,使其中的磷酸盐以无机磷的形式形成,或以生物-化学的形式沉积下来。
上升洋流认为:在海水层上部的0~60米深度范围内,为浮游生物活动繁殖的地带,由于此带海水中的磷已被生物大量吸收,因此水中几乎不含游离态的磷或者极少,一般为10~15 mg/m3或低于2~5 mg/m3 ,并且CO2的分压较低,小于3×10-4大气压。
当这些生物死亡以后其遗体向海底下沉,于是将磷质也带到深处的水体中。由于有机质分解不断析出CO2因而随着海水深度增大, CO2的含量也不断增高,因此海水溶解磷的能力也增大,在海面以下500~1000米深处,CO2的分压可达12×10-4大气压。
因此生物的遗体便在这样深的海水中完全分解,使磷都大量溶于海水中,海水中的P2O5含量可达300mg/m3。也就是说在这样深度的海水中,生物遗体不再被保存,而被完全分解破坏,这时海水变成富含磷的水溶液。
由于海水温度发生变化,或者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偏转力,产生海水的垂直循环作用,而使深部富含磷的海水向上作垂直运动。当这种富含磷和二氧化碳的深部海水上升到陆缘地带时,因海水深度越来越小,压力越来越小,二氧化碳的含量也
越来越小,从而使海水中的碳酸盐的溶解度也随之降低,首先对碳酸钙饱和而沉淀,随之磷酸钙就以磷灰石的一种变种(氟磷灰石,即Ca5[PO4]3(F,OH),即一般所指的磷灰石)在陆缘地带的上部和中部(水深50~150米深处)沉积下来。生成具有鲕状构造的胶状磷灰岩。 m 50100200300400500溶液中含CO2和P2O5量最高地带P2O5≥300mg/m3浮游植物光合带-4CO2≤3×10 大气压海平面P2O5 10~50mg/m33残余P2O5100mg/m陆缘CO212×10 大气压-41000200012345 当深处寒流向上回流时磷灰岩在陆缘带生成简图
1-海滨砂和砾石相;2-磷灰岩相;3-灰岩相;4-浮游生物遗体下沉方向;1-海滨砂和砾石相,2-鳞灰岩相,3-泥质和灰质沉积物相,4-浮游生物遗骸下沉方向,5-上升海流方向5-上升洋流方向
7、磷块盐的沉积环境、岩系特征及岩相分布
a、磷块岩的成矿古地理环境:古纬度5?—42o间大陆东西两侧浅 海洋流上升的区域;
b、含磷岩系的特征:一般岩性性组合为砂岩、白云岩、硅质岩、磷块岩、硅质页岩及炭质页岩。其中代表上升洋流的典型沉积相组合是硅质岩-磷块岩-黑色(炭质)页岩。
c、沉积相的理想分布:自滨-浅海→陆坡上
滨浅海陆源碎屑岩相:砂岩及粉砂岩等
滨浅海碳酸盐岩-磷块岩相:岩性组合为白云岩、硅质白云岩、磷块岩(矿体呈层状、矿石多为碎屑结构、鲕状及块状构造)等。
浅海硅质岩-硅质页岩-磷块岩相:代表洋流上升区上段较为氧化环境的沉积相,在硅质岩与碳酸盐岩的过渡段可能出现层状磷块岩,但多为结核状磷块岩。 黑色页岩相:代表洋流上升区下段强还原环境的沉积相含结核状磷块岩、可构成U、V、Ni、Mo等矿床。
8、我国的重要含磷层位:震旦系、寒武系下统
9、可燃有机矿床:指有机成因的、可以燃烧的矿产,包括煤、油页岩、石油和天然气。又可称为生物沉积矿床 。
煤:主要是指在沼泽盆地中堆积的大量植物(高等、低等植物)的遗体残骸,在地质作用下,经成岩作用形成的固体可燃有机矿产。
泥炭化作用:在地表条件下,沼泽环境中的植物遗体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进行的生物化学作用形成泥炭的地质作用。
腐泥化作用:在还原环境中低等植物和低等动物转变为腐泥的作用。 煤化作用:指由泥炭向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转变。
油页岩:由低等生物转化而成的、含灰分高的腐泥质页岩。
图9-18 磷块岩矿床形成示意图(据卡查科夫,1937) 石油:由油田开采出来的液态有机矿产称为天然石油或原油,是一种可燃的有机矿产。
生油生气的阶段性:
A、初期的生气阶段(生物甲烷阶段):该阶段以低温、低压和微生物作用为主要特点:温度一般低于60℃?65℃。从地表到1000~1500米的深度。在这一阶段中有机质尚未成熟,尚未大量转化为烃类,主要形成的新烃类是甲烷CH4;
B、主要生油阶段(深成阶段):该阶段温度大致60?210℃,深度1500?3000米,随着埋深加大,温度上升,有机质开始成熟。大规模的生油条件为60℃?120℃; C、石油裂解生气阶段(热裂解甲烷气阶段—有机变质阶段)。 圈闭:能够容纳石油和天然气并使其富集的封闭或半封闭的场所。
第十二章 变质矿床
变质矿床概念:在外生作用下以及某些在内生作用(如火山岩)下形成的岩石或矿石,由于地质环境改变而发生变质,并引起组分活化、转移,造成有用组份富集而形成的矿床。
成矿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矿床 区域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矿床 接触变质(热)作用 接触变质(热)矿床 混合岩化作用 混合岩化矿床
变余构造:变质成矿的过程中,在变质形成的矿石内仍保留了原始构造特征的构造叫变余构造。
变成构造:变质成矿过程中,通过重结晶作用、重组合作用新形成的矿石构造叫变成构造,如斑点状、片状、片麻状构造等。 变质铁矿床:看下!!
正在阅读:
矿床 doc11-05
我向往的“六一”07-02
我的小窍门作文300字07-05
以先烈为镜,争当博雅好少年作文600字07-10
关于1、2、3年级本科生2014-2015学年校设奖学金、荣誉称号申请的03-28
论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生产及消费态势03-20
内循环流化床冷渣器内颗粒混合特性数值模拟 - 图文01-27
校园里的池塘作文700字06-24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矿床
- doc
- 广播养生节目文稿
- 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单元汇编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019年文档
- 大学物理 刚体力学基础习题思考题及答案
- 2013年军转:军转干部青岛市351名退役士兵“双考”安置公开选岗
- 二年级数学数学学科评价方案
- 药理学
- 课程设计项目报告-李伟男11160400411 - 图文
- 民用机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 电路第四版答案08
- 小升初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
- 4-6校本课程 剪纸活动记录
- 12 纪念白求恩 省优获奖教案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 08级1-4班《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期末考试卷(A卷)
- 2018年中考英语浙江复习小卷速测8
- 热工安规试题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探讨-精品教育文档
- 餐饮部开荒计划
- 1979年指挥对越作战的十位军I长